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管,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创刊于2011,发行周期为年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年刊

  • 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互促进

    关键词: 相互促进  

    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互促进,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共同形成逻辑严密的战略布局和互为动力的发展机制。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

  •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理论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入新阶段、达到新高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又一次鲜活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最新展示,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时代内涵,坚持理论思维的基本规律,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四个全面'战...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战略和理论双重形态的统一体

    关键词: 战略布局  战略形态  理论形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典型的战略形态特征。同时,这一战略布局又具备了理论形态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质,是体系完整的理论形态。由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战略形态和理论形态融为一体,它不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而且也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标注了我们党治国...

  •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中心工作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布局,应该深入剖析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续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仍然要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

  • 论“从严治党”:理论、历史与现实

    关键词: 从严治党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考量  

    从严治党的提出,不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和总体性辩证法,而且基于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历史逻辑。我们在现实中推进从严治党,必须考量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全球化冲击,也必须考量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对执政党自身治理、社会治理方式和效果的影响。

  • “四个全面”开辟了中国道路探索新视域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探索的重要成果。'四个全面'是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进入新阶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明确了目标,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开辟了中国道路探索的新视域。

  •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从严治党

    关键词: 四个全面  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灵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实践、建设规律和建设理论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深入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及其与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对于从严治党和我国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男女平等观述论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男女平等观  

    本文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男女平等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介绍男女平等观的主要内容,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男女平等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宏观体系中,男女平等观已逐步形成包括完整的理论体系、政策系统和实践导向的中观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下,在继承和发展思想男女平等观的基础上...

  •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道路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体与用  政治优势  中国道路  

    历史方位、政治目标、意识形态乃至战略格局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走出也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们把这条路称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道路'。审慎分析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与条件,精心呵护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与推手,分清楚政治体制改革的体与用,正确选择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守住并发扬中国自己的政治优...

  • 在解构“西方话语”中建构中国话语体系

    关键词: 西方话语  中国话语体系  建构  

    中国崛起正面临西方话语垄断、扼制和挤压。如果中国话语体系没有世界话语权,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被西方话语淹没或吞噬之虞。如果按照西方逻辑应对'西方话语',就可能落入西方'话语陷阱'而没有出路。因此,必须在解构'西方话语'中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必须确立把握中国话语体系的世界视野、历史视野、时代视野和未...

  •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中争论问题评析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国外研究  问题评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模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争论的热点问题,人们围绕'中国模式'的概念内涵、探索时间、成功因由、性质特征、思想来源、适用范围、世界影响、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争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深入研究国外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对于我们从国际大视野进一步总结发展经验,明晰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

  •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选择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  机遇  条件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团体,都会考虑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中国共产党选择的中国道路,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使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第二个层面,是探索和选择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第三个层面,就是为了实现前两个层面的目标,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选择具体的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

  • 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体系和话语权问题——基于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观察

    关键词: 中国道路  话语体系  话语权  知识体系  价值体系  

    知识体系影响话语权的建立,乃至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近代中国曾在知识体系方面没有话语体系,而失去了话语权。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并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得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有了自己的内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的组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当代中...

  • 中国向西开放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向西开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对外开放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向西开放战略,这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实现'两个大局'战略的重要前提,更是优化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新平台。向西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开放布局的重要切入点。

  •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对甘肃陇南市农村基层党建的社会学观察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  党建  

    本文运用实证性研究与思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其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基层组织是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本文以甘肃陇南农村基层党建为例,对党的执政状况做了说明。在此基础上,...

  • 罗莎·卢森堡的革命理论:论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

    关键词: 革命  自发性  组织问题  

    革命思想是罗莎·卢森堡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渗透在她一生的理论工作和政治实践中。对1905年俄国革命的评论表明卢森堡将其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基于特殊的时代环境和物质条件而自发产生的。因而,在界定群众与政党及其领袖在革命中的地位时,卢森堡沿袭了马克思的观点而与列宁产生了争论。对1917年俄国革命的评论则涉及革命成功之后...

  • “左翼党”与联邦德国的左翼政治

    关键词: 左翼党  左翼政治  联邦德国  欧洲政治  社会主义  

    德国左翼党及其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对议会民主持积极的态度,但希望超越资本主义的束缚来扩展议会民主,最终目标则是战胜资本主义,采取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以及建立实现解放的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追求与资本主义实现和解。至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德国左翼党已摆脱了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放弃以某一种理论为取向,而欢迎所有认为自己是社会主义者...

  • 马克思演进中的价值概念与卢森堡的遗产

    关键词: 价值  劳动  资本积累  

    文章全面梳理马克思价值概念的发展过程。1847年,马克思指出经济范畴是由社会决定的,随后1859年引入抽象劳动的概念,1867年又引入了劳动力的概念,并认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实体但又不同于交换价值。马克思曾向恩格斯指出,价值概念预设了所有不发达的、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解体,这些生产方式整体上不是被交换所控制的。这个预设反映在《资本论》关...

  • 编后记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29。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