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北方论丛杂志

杂志介绍

北方论丛杂志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北方论丛杂志创刊于1959,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北方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0-3541

  • 国内刊号:23-1073/C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260.00

  • 北齐皇室的文学取向及影响

    关键词: 北齐  皇室  文学  邺下  

    北齐建立之初,统治者并不重视学术和文学。从高洋开始,统治者才制定各种政策对学术加以支持,皇室贵族纷纷进行文学创作。北齐皇室贵族的文学作品多为应用诗文,总体上呈现出朴拙敦厚的面貌。北齐统治者为文学创作建立的政策环境,使文人能够潜心创作,皇室贵族的文学实践成为文人写作的导向,并形成以皇室为中心的文人集团,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 南朝政治制度演变与公文骈体化

    关键词: 公文  南朝  选官制度  骈文  

    尚书省和中书省是南朝各政权拟制公文的中央行政机构。考察两省选官与公文拟制的关系,可以发现,从两晋到南朝,由于选官制度的变迁,两个机构中的文学家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这一变化与南朝章表、诏令、策问等公文的骈体化进程相一致,南朝公文的骈体化直接受到政治制度演变的影响。

  • 唐赋叙事特征论

    关键词: 唐赋  叙事  题材  

    赋本是抒情文学样式,但又具有叙事特征。赋的叙事学特征表明,赋对整个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起过无法忽视的作用。以唐赋为对象阐述赋的叙事特征,探析赋之叙事与抒情、议论的关系,由此可以证明中国文学史确实存在着共生同荣、相辅相成的叙事与抒情两大传统。

  • 宋儒“身体诗学”刍论

    关键词: 身体诗学  文化符号  生活世界  心灵空间  

    宋儒的身体诗学奠基于身体观之上,在“身体意象”的营造与书写中,展现其文化内涵与生命境界。儒学由礼乐向心性之学的内转、宋人生活的雅化与人文化为宋儒“身体诗学”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土壤,而儒学传统中的三相一体的身体观、作为“窍”的身体观、社会化的身体观则为宋儒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根基,身体成为宋儒营造个人生活世界与心灵空间的重要...

  • 清代浙江宋诗选本及其野逸倾向

    关键词: 宋诗选本  浙江  诗学  

    清代宋诗选本的编撰以浙人成就为高,表现在文献取材广、规模大、质量高、影响深远,奠定了清代宋诗文献的基本版图。浙江文化传统中深厚的民族底蕴、浓浓的乡邦情结、浓厚的宋诗风气、经济发达人文阜盛是浙人热衰整理宋诗并取得高度成就的主要原因。受历史形势和地域学术传统的影响,清代浙江宋诗选本在诗学上体现出浓重的野逸倾向。

  • 明代文人神仙道化剧创作心态管窥

    关键词: 神仙道化剧  明  心态  出世  入世  

    明代神仙道化剧承继元代神仙道化剧宣扬全真教理论,宣扬隐逸思想的理念。在主题和风格上体现出多元化特征,剧中带有浓厚的主观情绪,或追求以曲明志,或醉心于填词写心,或陶醉于自适解脱,在学仙访道中寄寓了各自的现实理想。

  • 农耕与游牧交汇下中国古典戏剧的文类变异

    关键词: 悲剧  乐尾  文类  游牧文明  

    以异质文明之间的影响为视域,以希腊悲剧“苦尾”为比较点,发现有两个重要原因导致中国悲剧出现“乐尾”现象。农耕文明中的乐感情结与苦难情结之间的内在张力为“悲身乐尾”的艺术结构提供了植生的土壤;农耕文明在游牧文明的强力作用下,啄来的文艺在结构、秩序与功能上发生了变异。在文类形态上,中国出现了戏眉J的“二度诞生”。并产生了...

  • 论北欧汉学研究的转向与拓展

    关键词: 北欧  汉学  高本汉  马悦然  

    半个世纪以来,北欧汉学在研究内容、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已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北欧汉学研究表现出从古典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转向的特点。这种转向既是时展的需求,也是汉学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体现。汉学备受关注,与中国世界地位的日益提升紧密相连,北欧汉学的发展趋向正是整个西方汉学研究的一个缩影。

  • 勒克莱齐奥小说的理想国意蕴

    关键词: 坎波斯  勒克莱齐奥  理想国  诺贝尔文学奖  

    勒克莱齐奥在创作中对理想国度的营构,使他的作品文学意蕴既具时代特征,又具人类永恒主题。《乌拉尼亚》等作品中的理想国度、天上的国度,都是以文学的理想国,表达对人类生存之路的诗意追寻与人性回归。

  • 道德理性与艺术精神:唐君毅庄子美学阐释

    关键词: 唐君毅  道德理性  道家美学  艺术精神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非常重视中国艺术精神的阐发及重建。从道德文化哲学角度,他把艺术精神理解成道德精神之“用”,显出浓厚的儒家本位的立场,但当他悬置“道德理性”,论中国艺术“虚实相涵”之特质。“生化无穷”之“化”境,都深契于庄子哲学,并呼应着他早于徐复观近20年提出的道家“纯粹之艺术精神”一说。唐君毅对“郭象注庄”之“自...

  • 破坏与反拨:以“崇高”范畴为理论对象

    关键词: 崇高  古典和谐美  对立  冲突  

    “崇高”是关学史上较“优美”而言出现较为晚近的一个文艺范畴。它在中西方思想史上的演变和发展分别表现为对古典和谐美的破坏和对宁静典雅审美理想的反拨。在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崇高范畴彰显出审美关系上的对立冲突的美学本质,从而确立了鲜明的近代属性。

  • 作者经验:一种文本阐释的逻辑依托——英伽登文本层次结构理论批评

    关键词: 英伽登  文本层次理论  作者经验  异延  藏识  直觉  

    在某种意义上,英伽登文本层次理论有机械分割之嫌,尤其是拒绝作者经验的现象学操作,不仅取消了读者进入阅读时的对话性和目的性,而且使文本阐释失去逻辑依托。《狼群》和《红楼梦》的文本分析显示,在具体化阅读中,作者经验是客体世界建构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逻辑依托。

  • 20世纪90年代传媒建构下的消费文学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传媒建构  消费文学  

    20世纪90年代中国虽然在客观现实上还没有进入消费社会,但一个由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所建构起来的消费社会图景,已经成为一种超现实的存在。消费文学表征为:消遣娱乐成为消费社会文学审美的主要趋向、文学商品性质过度增长以及文学作为艺术同日常生活界限的消失。文学的精神审美性呈现出大面积崩溃的症候。

  • 汉语专名词语层级性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专名词语  层级性  体系  构建  

    专名词语的数量十分庞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词汇类聚。本文以现代汉语专名词语为对象,在系统论观点的指导下,从语言词汇的宏观视野出发,对专名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概括,从而构建出汉语专名词语的层级性体系,即专名词语基础层、专名词语中间层和专名词语扩展层。

  • “副词+名词”结构研究的构式语法视角

    关键词: 构式语法  

    从构式语法视角看,“副词+名词”结构属于“D+X”构式,整体上的形容词性和可度量性都是由该构式的结构义赋予的,这一构式的产生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构式框填,二是语用类推。

  • 魏晋南北朝文人杏林情怀论说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人  杏林情怀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中,许多人与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许多涉医作品。这些文人的一个共同点是,都具有一定的医学素养,有些人本身即是著名的医学家、医师,或者精通天文医道的高真大德。考察他们作品中的杏林情怀,主要表现为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以及修身为本的职业道德几个方面。

  • 道教文化对刘秉忠诗词的影响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刘秉忠  诗词  

    在金末元初文坛,刘秉忠是一位特色独具的文人。他身为忽必烈政权中重要的辅佐之臣,长期处于政治斗争的中心。他不仅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而且把道教教义身体力行地运用在现实人生中,他的诗词中处处洋溢着道教文化与情怀,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与特质。

  • 明代捐纳与监生入仕研究

    关键词: 明代  捐纳  国子监生  仕途  

    明代国子监生是文官的后备人才。国子监生经历积分、历事听选等阶段,经由吏部铨选授官。明中后期以来,明廷推行捐监制度,大量捐监生涌现,国子监地位下降。因官位有限,监生淹滞于监中,常候选数年却不得授官;同时明廷财政困难,教育经费紧缺,故而推行监生捐纳铨选入仕制度。监生通过捐纳免历事、听选,遥授、预纳和加纳授官等,虽部分缓解...

  • 清末武汉工商业的现代性与辛亥首义

    关键词: 武汉工商业  现代性  辛亥首义  

    清末武汉的工商业已经具有了较为显著的现代性。商业组织具有了现代性的形式;工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工商业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活动日益频繁;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性和社会力量的整合性增强;创办工商业学校,文化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工商业的现代性,迫切需要政府为现代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和进行政治改革。辛亥首义的爆发客观上为武汉工商业的现...

  • 中国古代“品行”考课标准的确立及影响

    关键词: 魏晋  考课标准  品行  

    考课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其中“品行”标准的确立经历了较长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考绩仅重视官员的政绩而轻视其品行;秦汉虽出现注重官员品行的萌芽,但品行尚未被正式纳入考课标准;魏晋借助九品中正制的平台和法律儒家化的背景而逐渐将品行纳入考课标准。品性考课标准的确立,反映了儒法两家的考课思想及其标准由冲突走向...

  • 自然灾害与明代政局演进

    关键词: 灾害  明代  政局演进  

    受“灾害天谴说”影响,明代皇帝往往在灾后要求臣下上言寻求修省弭灾之道,大臣也借机以“己意”解“天意”,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灾害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而被充分利用,无论是成化间西厂的罢而复设、嘉靖间的首辅之争,还是万历初张居正柄政、万历间罢矿税使之争等都有灾害的因素。但是,灾害对政局的影响随政权兴衰而消长,灾害谴告内容的诠...

  • 新文化运动与民国初年文化观念更新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文化观念  更新  

    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学界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笔者认为,尽管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偏差,但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西方思想的引进,为中国社会确立了“科学”与“民主”的文化观,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仅就这一点而言,应予以肯定。

  • 奥克肖特与历史哲学研究

    关键词: 奥克肖特  反实证主义  历史解释  

    奥克肖特评析了历史哲学的类型,拒斥了史学研究的实证主义,坚持历史知识是由史学家的判断、推论以及重构事件型塑的观念世界,展示为一种独特的经验模式。他认为,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的“历史的过去”,而非迎合利益集团需要的“实践的过去”;两者既不属于相同的话语系统,又对历史真实性秉持相异的态度。至于叙述与解释的关...

  • 近代早期意大利纺织业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 纺织业  国际贸易  行会  原料  劳动力  

    意大利纺织业从对英格兰和荷兰布匹和呢绒的加工开始起步,依靠从国际市场获得原料逐渐发展起来、进入发展高峰时期,其资金、原料、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均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工业运转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过高,整个行业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以行会为代表的行业内部机制缺乏创新,最终背离了国际纺织业发展潮流,整个纺织业因此衰落下...

  • 论训政时期南京政府地方党政关系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党  地方党政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以奉行孙中山遗教为标榜,实行,构建了以党控政的党国体制,其地方党政关系则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标榜的党政分开,逐渐向党政融合过渡,体现了对国民党党权控制的日益深化,但南京国民政府对于地方党政制度的设计在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 十月革命前俄国东部合作化运动研究

    关键词: 十月革命前  俄国东部地区  合作社  

    十月革命前,对东部地区合作社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月革命.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成标志着东部合作社告别萌芽阶段,进入成长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合作社发展迅速,出现了联盟中心,二月革命后,东部的合作社放弃了“政治中立原则”、积极参加临时政府的工作。十月革命前,东部地区的合作社...

  • 唯物史观中“个人”概念的三维递进生成路径

    关键词: 个人  社会  自然  关系  

    “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这一概念是唯物史观建构的基础性概念。然而,学术界多在社会性维度下阐释这一概念,也即把“个人”放在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进行理解,对“个人”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不足。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概念应该包含这样两层内涵:其一,社会性的“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

  • 本体论视阈下的语言哲学流变——从索绪尔到维特根斯坦

    关键词: 语符性质  语言游戏  意义内涵  语言本体论  

    从语言本体性地位的视角来看,索绪尔与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具有某种继承性。后者是对前者的理解深刻,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超越,主要表现为:在语符性质上维氏等量预测任意和相似;在语言的社会性上维氏从社会心理的静态走向社会实践的动态;在语言的整体性上,索氏的语言和言语相对,维氏以言语学覆盖语言全貌;在语言的功能性上,索氏预设讲话者...

  •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论析

    关键词: 语言图像论  非本质主义  

    “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构成维氏语言哲学的本质。、“语言游戏”的意义远不是仅仅对日常语言进行分析和探索。更重要的是,维特根斯坦正是通过“语言游戏”完成了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语言哲学由此也超出了它自身的限域,走向更广阔的领域。虽然维特根斯坦对“生活形式”的概念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但从他对这一概念的使用中我们...

  • 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

    关键词: 怀特海  实体哲学  批判  

    怀特海的有机哲学是在批判和修正17世纪实体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批判主要包括:实体哲学没有明确预设理论假定;犯了“具体性误置的谬误”;宇宙中不存在不变的、孤立的的实体;实体二元论对哲学发展具有灾难性;以感性知觉为基础的认识论具有狭隘性;方法论具有局限性;实体哲学给社会进步带来不利影响。

  • 马尔库塞之解放思想的人类学基础

    关键词: 解放  人类学  技术  极权主义  理性  

    马尔库塞的解放思想虽然不断地改变,但他一直都坚持从人类学的基础上来揭示解放的可能性。他前期追随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类本质概念,将劳动看成是人的“本真的活动”;转向批判理论后,他的理性概念与人的最高的潜能(快乐)的实现有着根本一致;随着后期资本主义的技术总动员的出现,解放的理性遂变成了压抑理性或工具理性,马尔库...

  •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学说——对欧洲科学危机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科学  先验现象学  

    胡塞尔晚年提出了生活世界学说。这一学说批判了欧洲近代以来科学的片面化发展,揭示出科学奠基于生活世界基础之上。科学是在人的生活世界基础之上历史性地发展起来的方法的产物,但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以遗忘了生活世界为代价,从而导致欧洲科学的危机。然而,胡塞尔更加看重的是生活世界的不变的先验结构,这就使得生活世界学说服从于先验现象学...

  • 论交往理性与商谈伦理

    关键词: 交往理性  商谈  理解  宽容  

    “交往理性”是理性的崭新形态,它再次张扬了理性价值。以交往理性为根基所形成的道德实践即为商谈伦理。商谈伦理是交往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依从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基本价值规范而达致相互理解的过程,它能够克服“道德分化”的困境,形成非强制性的伦理共识。而伦理共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面对差异与分歧时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宽容、相互...

  • 低碳经济与经济模式的生态化转变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化转变  

    工业革命后确立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资源浪费大、碳化气体排放严重、环境污染代价高等问题,因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西方学者低碳经济的思想是这一历史必然性的反映。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主要包括经济理论、发展观以及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三方面内容。低碳经济的实质是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的统一,是经济发...

  • 低碳经济的非经济因素诉求

    关键词: 低碳  经济  非经济因素  

    低碳经济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低碳带来了低碳文明,变革着社会公众的生活理念。低碳经济付诸实践,需要“硬件”层面的技术支撑,但更需要“软件”的支持,需要理念和观念的更新,需要建构深入人心的“低碳文化”。两者相比,技术、手段等“硬件”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而属于理念、文化、观念等“软件”层面...

  • 包容性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和包容性增长的演进逻辑,以及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构成探索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路径的背景。包容性增长要求实现全方位经济管理效能综合考量;要求实现以就业增长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要求实现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为基础的经济发展。

  • 后发展国家发展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后发展国家  发展理论  中国社会  

    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有几个阶段,一是发展理论,或者叫做现代化理论;二是后发展理论;三是新发展主义。这三个阶段都偏于关注后发展国家的社会发展问题。借鉴这三个理论,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在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及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实际特点,指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道路应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理论。

  • 从源起到终极:法治自由价值核心地位的理论证成

    关键词: 法治价值  自由精神  法律与自由  

    从法治观念的源起到法治实践的终极价值旨向,人类一刻也未曾离开过自由理想的支撑。法治自由价值核心地位的理论证成依赖于四个基本要素:人的自由精神、法律、自由权利和人类的终极理想。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人的自由精神是其产生的动力之源,法律通过制度形式确认人的自由理想,是自由现实化的基本途径,以法律为裁体的人的自由权...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南路1号,邮编: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