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北方论丛杂志

杂志介绍

北方论丛杂志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北方论丛杂志创刊于1959,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北方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0-3541

  • 国内刊号:23-1073/C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260.00

  • 人类永生与死亡焦虑——大数据时代的人文结论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文明  人类本质  死亡焦虑  

    哲学必须回答人是什么。人创造了自己,从而创造了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人是神。世界因为有了人,从而改变了仅仅由生物的遗传密码实现进化的物种演变的规则。人创造了智能进化,形成了个体和人类同构的新生命新范式,缔造了一个整体性生命。人以死亡焦虑作为其逻辑起点,以死亡认知作为其动力机制,以死亡逃逸作为其终极目标,这个新生命正出现在...

  • 殷周两代的文化传承与《商颂》的流传

    关键词: 诗经  孔子  周代礼乐文化  

    《商颂》见存于《诗经》,有其历史渊源。商周之际,殷商文化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渊源。西周以后,它演化为周代礼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商颂》进入鲁国是华夏诸国文化交流的结果。它保存在今本《诗经》中当与孔子有关。《商颂》流传过程所表现出的殷周文化融合的纵向与横向作用,在华夏民族文化的形成历史上颇为典型,是一极具理论意义的文化个...

  • 身份、知识与文学创作——基于汉代文学主体的思考

    关键词: 汉代  作家身份  知识结构  文学言说  

    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身份、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不同阶层、不同社会身份的文学主体,日常所关注的事务不同,所思所想有异,因此,诉诸文学创作即形成了言说内容及主题话语的明显差异。与身份相应,不同的学术背景及知识结构,也会直接带来文学主体审美取向及话语方式的差别。身份、知识结构、...

  • 礼乐兴衰与晋宋之际“诗运转关”别解

    关键词: 礼乐  兴衰  晋宋之际  诗运转关  

    在东晋礼乐之衰和晋宋之交礼乐之兴的背景下,礼乐兴衰变化对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礼乐复兴促成了刘宋诗歌创作的繁荣,包括诗歌题材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宫廷诗风的形成、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更新、诗乐联系的紧密及文人乐府诗创作的繁荣等。这些都是对以玄言诗为主导的东晋诗坛的反拨,促进了南朝诗歌基本美学风貌的形成,“诗运转关”也由此而生。

  • 宋词章法“疏密”与“虚实”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 宋词  章法  疏密  虚实  美学内涵  

    “疏密”与“虚实”是宋词章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两者的美学内涵呈现出丰富性与复杂性。在不同的语境中,“疏密”与“虚实”的美学内涵存在着差异。具体而言,宋词章法的“疏密”范畴主要有三层内涵:词意显隐,忽离忽合;浓句淡语,互相调剂;郁结宕逸,松紧相谐。而章法的“虚实”则主要体现在前实后虚,由实生虚以及前虚后实,虚提实证两个主...

  • 民族交融背景下赵孟頫入仕问题摭说

    关键词: 民族融合  赵孟頫  仕元  人格  

    赵孟兆页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处在民族融合的动荡历史时期,其入仕受到了后人的政治诟病。从现有的史料来看,赵孟頫仕元有着多重因素,他“隐不能隐”不得已而入仕,“忍还得忍”而尽力做到有用于社会,最重要的是他“我还是我”的真实面貌,始终正确面对时代与社会的现实,并把握自我,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而成就了一代天才,成为我国历史上具有...

  • 明初江右诗人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化背景——兼及明初江右诗歌创作的“雅正”风尚

    关键词: 明初  江右诗人  地理分布  

    明初江右诗坛,诗歌繁荣,诗人众多,但在地理的分布上,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并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征。明初江右诗人地理分布所表现出的格局态势,与地理经济、人文积淀、教育情形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诗人们大致相同的生活时空,又使明初江右诗歌创作呈现出地域趋同性,雅正即为其中之义。

  • 南社现象与南社精神原论

    关键词: 南社  南社现象  南社精神  

    南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人数最多、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泛的文学社团。南社由中国同盟会会员发起,自成立之初便高举文学与革命的大旗,为辛亥革命呐喊,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助威。南社虽然规模大、成绩丰,但它实为一个民间性质的组织,有着民间社团的特性。然而,南社的功绩和意义却远远超过任何时代的民间组织。南社文学也因其特定...

  •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叙拉古情结”——以胡适为中心

    关键词: 叙拉古诱惑  胡适  现代知识分子  政治权力  

    作为现代史上涉足政治最深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爱惜羽毛”的胡适难掩其对政治的浓厚兴趣,他的政治野心屡受打击,却百折不挠。“四一二事变”后,在客居上海的三年半时间里,胡适与政治权力之间历经从疏离、接近、受挫再到反抗、放弃和妥协的心路历程。胡适在上海期间与国民党的话语权冲突,源于其逼仄的生存空间以及欧美宪政理念与军事强人...

  • 陀思妥耶夫斯基根基主义思想的天鹅之歌——“普希金演说”研究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根基主义思想  

    “普希金演说”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根基主义思想推向了顶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纪念普希金为契机,重申了普希金及其作品对看待俄国历史和当下现实的积极意义,“演说”的焦点仍然是关注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关系及为俄国未来道路的忧思,囊括了其根基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普希金演说”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亦对后世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历史意义值...

  • 存在与选择:库普林小说中的人性维度

    关键词: 库普林  善与恶  存在  悲悯  

    库普林小说中书写了磨难中的亲情、友情,展现了生活中尽管有很多不幸,但生活中不乏美好、善良的人性。同时,库普林也看到了生活本身的缺陷,看到了社会的不平和人心的阴暗,感受到人性中存在的恶。库普林的小说描写底层小人物苦难生活和命运,却时时闪烁着乐观主义的色彩,体现着库普林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小人物的悲悯情怀。

  • 情性本体与文学语言的诗化意义呈现——以宋词语言为例

    关键词: 情性本体  诗性语言  宋词语言  

    存在于言说主体审美想象性体验情境之中的文学语言,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诗性特征,言说主体行走于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言说主体生命情感体验的意义世界,从而将言说主体与宇宙、天地和自然的关系呈现出来,建构出一个言说主体与外在世界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的独特世界,从而使得情性本体成为文学语言诗化意义的生成维度。宋...

  • 梅洛·庞蒂表达现象学中的基本向度——以思维、言语、身体三位一体解读为中心

    关键词: 表达现象学  基本向度  三位一体  

    梅洛·庞蒂关于表达现象的思索始终围绕着思维、言语、身体等三个基本向度展开。他尝试逃脱思维与语言二元对立的窠臼,在现象学的视域下,思考意义的生发机制,揭示思想与言语之间难以剥离的同一关系,进而阐明正是“沉默的身体”赋予两者本源性融合的属性,同时,语言表达本身即是一种拟身化的表达。

  • 热河“无人区”的历史考察与文化省思

    关键词: 热河  日军  

    八路军以热河为中心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对日伪的殖民统治构成了致命的威胁。日本侵略者为巩固伪满洲国“西南国境线”,扼杀八路军的抗日活动,割断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日军沿长城沿线建立了面积总计5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以热河为中心的“无人区”是侵华日军制造的十几块“无人区”中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激烈的世...

  • 金剑啸与东北左翼文化思潮

    关键词: 金剑啸  沦陷区  左翼文学  

    金剑啸创作过大量的左翼文学作品。他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语境中,以有限的生命时间和无限的革命精神在东北沦陷区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推动中国左翼文化运动在东北沦陷区的形成和壮大做出了表率,既为这片荒寂的土地上带来了抗日救亡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文化的新鲜气息,也使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阵营中又增添了一支坚强的新生力量,表现出在...

  • 清初贰臣文人的用世心态

    关键词: 清初  贰臣文人  用世心态  

    明清鼎革之后,相当部分的前明官员没有选择为明朝死节或守节,而是选择了与新兴政权的合作,成为所谓的“贰臣”。对于这部分文人的选择,后人多以贪生怕死谓之,这远不能说明这一群体文人选择的真正原因,对他们心态的解读也流于肤浅。究其原因,清初“贰臣文人”的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文人用世之心的体现。这种用世之心,使他们超越了...

  • 融汇众有,以宋为宗:吴雯诗论

    关键词: 吴雯  清诗  宗宋  

    清初吴雯的诗歌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清朝政权稳固之后诗歌的特色与发展方向,吴雯的诗歌能出入汉魏,善于学习唐诗的意境,又有宋诗日常化的特征,是清诗众多诗人中的典范。从创作方法上来看,吴雯的诗歌得唐诗之貌而难近其神,以学问为诗,能化用前人诗句而不着痕迹,以推陈出新为特色,与宋代黄庭坚主张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的诗歌创作方法...

  • 清初“华夷观念”的解读与中原王朝合法性重构——以“曾静案”和杭世骏命运为视角

    关键词: 华夷观念  曾静案  杭世骏  王朝合法性  

    “曾静案”表明,清王朝对满汉民族关系的认识,已经超越历代“华夷观念”对民族关系的理解,“中国”在新的大一统基础重新定位。“曾静案”和杭世骏的命运反映了满汉在文化与政治上的不对等所造成的民族畛域对传统士人政治生命的影响,体现了清王朝通过阐释传统“华夷观念”来重构王朝合法性的良苦用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满人“中国”观念的嬗变。

  • 戴名世与清前期文化政策

    关键词: 戴名世  清前期  经世致用  桐城派  

    戴名世因《南山集》案彰显悲情的一生。其实,探究戴名世的字号、文章及交游发现:此案发生的必然性在于,戴氏作为士人的一个代表存在着对朝廷的认同问题,而这在清统治者看来是不可容忍的。康熙帝处理此案采取了高压与怀柔并用的手段,这并不违背“稽古右文”以集大成的文化政策。历经此案劫后,清代士人群体特别是桐城籍士人,及时调整了与当朝的关...

  • 《左传》所载盟誓文化内涵研究

    关键词: 盟誓  春秋时期  

    《左传》所记载五十多次各类盟誓史料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对其进行搜集、分析和整理,揭示和讨论春秋时期盟誓文化的内涵,包括“盟”与“誓”具体文化内涵的区别、盟誓的参与者作用、盟誓物质条件文化含义、盟誓的过程的具体描述、所体现的宗教信仰以及与盟誓结果相关的术语概念,可从多角度再现盟誓文化全貌。

  • 金朝始祖函普若干问题考释

    关键词: 函普  渤海遗民  完颜部  

    金朝始祖函普大约在公元10世纪30年代来到完颜部,在完颜部居住一段时间后,因调解部族纷争有功,迎娶完颜部的女子为妻,最终加入完颜部,并被推举为部族的首领。据《金史》等文献所提供的史料考证,函普原为渤海遗民,因926年辽朝灭亡渤海国,随成批的渤海人迁徙到朝鲜半岛,后为躲避高丽与新罗之间的战祸,迁徙至仆干水之涯的完颜部。函普本...

  • 明代阁臣群体的构成特点及其成因和影响——以阁臣的地域及户类分布、中进士及入阁年龄和在阁年限为中心

    关键词: 明代  阁臣群体  地域  户类  年龄  

    明代内阁阁臣是辅助皇帝决策的人员,地位尊崇。阁臣的地域和户类分布都比较广泛,为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以便提高最高决策层的决策效率和质量,并将各边远落后地区,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才纳入国家统治集团核心以增强明廷的凝聚力、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统一都有积极的意义。但阁臣在各省直间的分布又不平衡,相对集中于经济、文化发达和科举实力雄...

  • 12—15世纪英国交换经济发展原因探

    关键词: 英国  交换经济  

    英国中世纪曾长期被认为是以庄园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经济。随着对庄园账簿资料的挖掘和对庄园管理的深入探讨,自给自足只是中世纪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12—15世纪,领主和农民普遍卷入了广泛的市场交易,交换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分工获得了较快发展,非农产业从农业中分离,为交换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二是形成了完整的货...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宗教观的当代意蕴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科学地评价了信仰在认识中的地位;全面分析了宗教信仰在历史上所起的多方面的作用,深刻地揭示了宗教信仰背后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这些批判研究为研究信仰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根据和科学的方法论。特别是在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科学的理论给予信仰积极正确的引导,在多元文...

  • 马斯洛需求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拓展

    关键词: 马斯洛  社会主流需求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的发展源于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推动。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里,被统治阶级的需求长期处于维持生存的低水平而基本不变,根本性解决措施就在于解放生产力,扩大物资产品的供给。当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后,社会主流需求变化就成为推动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调整的动力。马克思的需求理论与其生产力、生产关系核心分析范式关联不大。从...

  • 古希腊努斯精神的兴起、衰亡与重塑

    关键词: 努斯  古希腊  灵魂  理智直观  

    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努斯,经过一定的演变,最终,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获得其最完整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动力因、认识功能、与逻各斯和灵魂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的超越性等视角加以理解。这一概念在中世纪有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两种路向,都不同程度地有重灵魂、信仰而轻认识的倾向。近代,努斯即理智直观或本质直观的认识功能的根源,即灵魂不死说存在消失或...

  • 哈耶克分配正义思想的历史面向与理论反思

    关键词: 分配正义  自发秩序  哈耶克  

    分配的正义性在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中被质疑,分配的“拟人化”色彩所塑造的权威主体必然造成权力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不可避免地会对正义造成伤害,为了清理权力强制性的存在,哈耶克建构了一个面向未来的理想的议会模式。尽管哈耶克对分配正义的理论关切存在理想色彩,但对于反思我们当今面临的各种分配问题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启示。

  • 面向弱势群体的伦理援助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精神贫困  伦理援助  

    从道德哲学角度来看,弱势群体表现“一”和“多”关系,即“弱势”是他们的单一性本质,又呈现出多种“弱势”形态,即政治、经济、法律和伦理的“弱势”;与此同时,弱势群体还是一个伦理存在,因为他们远离财富和权力中心,基于此,面向弱势群体的伦理援助成为可能。面向弱势群体的伦理援助是给予弱势群体以伦理上的帮助和支持,从本性上来说是一种精神...

  • 流行文化的文化异化及其省思

    关键词: 文化  流行文化  文化异化  

    消费社会,流行及流行文化此起彼伏,但异化的流行文化却饱受诟病。许多名曰流行文化,实则冒文化之名,行异化之实,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挑战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背离传统价值观念,追求低级趣味,媚俗、低俗、庸俗,污染理论社会风气。因此,对流行文化的异化必须批判。对异化的流行文化抵制和批判是必要的,但更需要通过自律与他律净化文化环境,使流行...

  • 时尚经济的媒介要素及其内在逻辑

    关键词: 时尚经济  新媒体  资本逻辑  个性化  

    网民的审美意志使得时尚的表意功能越来越强。媒介发展与时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通过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体现出来。新媒体革命导致时尚经济由大众化迈向小众化。然而,小众化的时尚经济无法从社会裁定机制中剥离出来,仍然为社会集体意志所驾驭。时尚经济趋向于“普遍化”的消费意愿,这种普遍化表面上导致了小众化的覆灭,而在更深层次上,由于...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南路1号,邮编: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