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文学杂志是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主管,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北方文学杂志创刊于1950,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关键词: 曹文轩 青少年 成长
曹文轩对“少年”这一特殊人生阶段的关注已成为他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他将鲜活且独具个性的少年主人公置身于贫困而艰难的生存环境中,藉此揭示青少年时期由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躁动与不安。作者强调通过“自我反省”与“自我修正”走向成长,通过卓越的文学技巧诸如优美风景对心灵的净化、苦难“异境”对生命的磨练等方面的描写,充分展示笔下...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性 贞操 生殖力
从福克纳的时代至21世纪的今天,其作品的晦涩始终没有改变。《喧哗与骚动》作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不仅蕴含了其创作理想和创作风格,更饱含了他对美国“南方文明”失落的反思。本文将以“女性失贞”与“男性生殖力的丧失”为关注点,从性学的角度来剖析小说隐含的深意。
中国现代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新诗流派,它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都受到了T·S·艾略特的影响,本文针对现代派对T·S·艾略特的借鉴吸收,主要考察现代派对T·S·艾略特接受的历史语境,着重从社会、个体、诗歌、授予者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梳理出现代派接受T·S·艾略特的内在根源。
关键词: 曹操诗歌 人格精神 表现 意义
曹操是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由于受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的影响,他集百家思想于一身,博采众长,对各学派思想精华融会贯通、灵活利用而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精神。他于戎马倥偬之际创作的诸多诗歌也都透露出他的主体人格精神。本文试着从曹操的诗歌分析曹操的人格精神的具体表现及现代意义。
关键词: 魏晋士人 生命自觉意识
魏晋时代,政治黑暗,战争频仍,一大批对时代敏感的士人首先有了内在时间意识,由此开启了其生命自觉意识。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自觉,不仅表现为外在的狂歌纵酒,寄情山水,越礼背俗,更表现为对情感、美和文学艺术的重视和追求。
关键词: 汪廷讷 狮吼记 传奇 妒妇
《狮吼记》是明代戏曲家汪廷讷创作的传奇,考究作品的素材来源,可以看出,汪廷讷在创作过程中旁搜博采、表逸猎奇,自成一剧。《狮吼记》诞生以后,存在着两个版本系统:环翠堂本与汲古阁本,分别流传于世。作为带有喜剧色彩的妒妇剧,《狮吼记》有着持久的艺术魅力,受到戏曲评论家的赞誉,也被历代的戏曲选本收录,至今仍在舞台上搬演。
关键词: 人生 反思 诗作 解读 漓江出版社 诗歌创作 八十年代 研究者
在伊蕾八十年代的诗歌创作中,有一种“被围困”的核心意象时隐时现贯穿其中。有的研究者发现在伊蕾诗集《独身女人的卧室》(漓江出版社,1988年12月版)“出现‘围栅’、
关键词: 浮士德 约伯记 善恶冲突 人文主义精神 信仰得救
《浮士德》是德国诗人歌德倾其一生心血写成的诗体悲剧,它取材于中世纪广泛流传的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而《约伯记》在歌德的写作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情节、人物、主题思想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浮士德》与《约伯记》二者的关系问题,对“《浮士德》是否是《约伯记》的世俗版本”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
关键词: 封建体制 知识分子
鲁迅先生的《呐喊》与《彷徨》中,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主要有14篇。在这14篇中,鲁迅真实的描述了当时知识分子中,封建体制的守护者、抛弃者和反抗者等三类形象。捍卫守护封建体制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的高尔础等,被封建体制抛弃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封建体制的掘墓人《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在酒楼...
关键词: 汉赋 讽刺功能 娱乐功能
王国维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赋应该算是汉代的代表性文学形式了,关于汉赋的艺术特色以及它的讽刺功能,众学者对他们已经做过了很深入的研究,我这里就不做重复性的工作了。这篇文章主要是论述一下汉赋的讽刺和娱乐功能之间的微妙关系,汉赋的讽谏和娱乐功能在一开始就是兼而有之的,并且娱乐的成分还要多一些。
关键词: 忏文 法华经 陈文帝
忏文的演变在我国是一个循序发展的进程。本文以《妙法莲华经忏文》为切入点,来探讨忏文的演变,并针对陈文帝是否有佛教信仰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 陶渊明 道教 天师道 宗教信仰
陶渊明信仰道教一说,史籍上并无明文记载。陈寅恪最早提出此说,后来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笔者首先疏理并驳正了他们的论据,然后从宗教意识和宗教行为两个方面,证明了陶渊明不信仰道教。
关键词: 敝笱 南山 误读 齐俗
《诗经》历来被奉为经典,后世解诗者在解读、传授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当时的主流思想和道德规范来阐释《诗》。因此诗歌创作的时代和风习就容易被忽略,导致对《诗》的误读。本文试对《齐风》中的《敞笱》《南山》中的误读和附会现象做一些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 袁宏道
袁宏道《广庄.人间世》继承了《庄子.人世间》“无用而用”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和拓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处事原则和处世观念,即“无我”、“龙德”和“恬不知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比而言,庄子“无用之用”旨在自全,不只保身.更在保德:袁宏道对“无用之用”的发展则更倾向于避祸,理想状态是左右逢源,虚与委蛇。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心理漩涡 人际理解的失落
“一个人的生生死死,真是由不得自己。这世上并没有人真的就把命运捏在自己的手上。”方方的中篇小说《出门寻死》的主人公何汉晴,在未成功的“出门寻死”后归来,发出了这一瞬间的感慨:“而人生就是这样的啊。”本文试论方方新写实小说《出门寻死》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现实无奈。
关键词: 李金发 穆旦 诗歌 死亡哲学
本文围绕李金发与穆旦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出的死亡哲学进行研究。两位诗人都带有强烈现代主义色彩,其诗作中也大量反复地出现“死亡”的意象。本文试图通过结合实例阐述分析两人作品中表现出面对死亡的不同态度,考察诗人真实的人生态度及死亡哲学。
关键词: 飞人意象 喻指 所罗门之歌
托妮.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使用了大量的喻指修辞,本人将从盖茨的喻指理论入手,具体分析小说中对非洲传统中飞人意象的喻指,探讨作者是如何对这一传统进行继承和现代性的改写,并指出回归非洲传统对当代非裔美国人寻找精神出路的重要性。
关键词: 袁宏道 广陵集 现实困境 传统士子
袁宏道可说是明朝中后期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以摇曳多彩的游记和不拘格套的诗文冲破了当时的复古牢笼。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多是自在潇洒的,然而当他失势的时候,显露出的某些精神面貌却是少为人所知的。以下研究从他人生处于最低谷时创作的《广陵集》入手,并借以分析传统士子遭遇现实困境时的作为。
关键词: 李白 用韵 对仗
历来学术界对李白诗歌的研究多从内容出发,而专门从形式角度分析李白诗歌的则不多见。本文立足于研究生课堂上的疑惑,从形式出发分析李白的诗歌《日夕山中忽然有怀》,以期对大家加强对诗歌形式的关注。
关键词: 赫勒 当代历史小说 结构 历史概念 暴力
艾格妮丝·赫勒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对当代社会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在历史小说方面,尤其是当代历史小说的结构问题、历史概念的变化、暴力问题等,她都有独特的理解。这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小说问题有许多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 九十年代诗歌 前沿问题 困境
本文从九十年代以来汉语诗歌的写作与阅读入手,认为除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巨大转变带来的影响,诗歌内部的问题同样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诗歌在当下的发展困境,而这种对诗歌自身显现出的形态的探索正属于我所认为的诗歌研究的前沿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诗歌所呈现的独特形态的研究可以了解诗歌陷入发展困境的内部原因,只有...
关键词: 恐怖
爱德加.爱伦.坡的小说继承了哥特式传统之精髓,拓宽了哥特小说的内涵,创新了哥特式文学样式的表现空间。坡把哥特式元素与人物的心理刻画巧妙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主人公一方面心理分裂,身份分裂和自我离心,同时又在自我认知过程中积极地融和成长。坡的哥特式传统对后来的推理、科学和侦探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格式塔意象 意象再造
本文试图运用姜秋霞提出的格式塔意象翻译模式(2002)来研究李白诗歌《玉阶怨》英译过程中的意象再现问题。笔者对《玉阶怨》庞德译文在格式塔意象重组上的得失展开分析,得出只有当诗歌译文实现格式塔意象层面上的整体性再造,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译诗,证明格式塔意象翻译模式对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古典唐诗英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 刘恒 余华 粮食情结
粮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人向来对粮食有着复杂感情,这种感情成为新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与来源,刘恒、余华成为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家,透过他们的视角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粮食独特的爱恨情仇。
关键词: 科技异化 自由 中产阶级
在当代美国作家中,厄普代克以出色描写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断电》是厄普代克后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之一。在作品中,厄普代克持续关注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遭遇,自由与束缚、性欲与道德在人物身上发生激烈碰撞。通过描述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作品反映了美国社会中产阶级的生存现状,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精神和信仰危机,凸显了异化主题。
关键词: 吴承恩 诗歌 浪漫主义色彩
吴承恩是明代诗坛上一颗被隐没的星斗。他用潇洒不羁的语言书写奔放的豪情;于丰富的想象中描摹生活小景;以奇幻的神话故事讽喻现实。卓然不群的浪漫主义风格,给明代混沌的诗坛吹进一缕清新气息。
关键词: 玛丽雅姆 人生悲剧 家庭 婚姻 社会现实
《灿烂千阳》是继《追风筝的人》后,胡塞尼的又一佳作。小说通过两位女性视角,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跨越时空三十年,描绘了受阿富汗旧家庭族制迫害妇女的苦难史。本文从家庭、婚姻以及社会现实三个方面来探讨玛丽雅姆的人生悲剧原因。
关键词: 叙事学 叙述视角 叙述者形象
《秦腔》自2005年问世以来,一直是文学界讨论的热点。贾平凹以自己的故土生活经验为基点,打破传统长篇小说宏大叙事场面描写樽式,安出日常生活叙事,在一种新的乡土写作叙事伦理里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乡土文明走向没落的矛盾和痛苦。
关键词: 孤独 反复 行为 三月
本文从《百年孤独》中主要人物行为和特殊时间“三月”的反复出现开始分析,理出文中人物对于孤独的顺从与反抗。
关键词: 荒诞美 现代文学
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小说运用夸张荒诞的写法,描写人性的丑恶、孤独和对死亡的恐惧,揭示了现实社会的人格的多面性,表现了入与社会的矛盾、不和谐的一面,使荒诞美作为一个新的审美形态,为现代文学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延伸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羁旅诗 杜甫 松尾芭蕉 比较
诗歌是文人抒情言志、情感宣泄的产物,能抒发诗人心中所想所感。中日本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诗歌方面也是相互借鉴中各有所长。本文以羁旅诗为例,对杜甫的诗歌和松尾芭蕉的俳句进行对比,说明中日诗歌的异同。
关键词: 阿特伍德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
国内学者近些年来对阿特伍德的研究日趋完善,由最初单纯的文本翻译,演变到目前日趋体系化的文本分析和理论研究。傅俊教授的专著《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研究》尤其具有代表性。但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仍然较多关注阿特伍德近几年的获奖作品,而对其早期作品关注相对较少。笔者基于前人的研究,尝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新的文学视角,通过细致的文本分...
《太平广记》是宋朝太平年间由李防先生编的小说集。《儒林外史》是清朝吴敬梓先生创作的一部由短篇小说连缀而成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两个故事与《太平广记》中的两篇小说之间有说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 意象 穷鸟 强傲
咏困境之鸟的赋作,由物到人,由人到物往往都体现了文人本身的不得志,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个人情志的抒发交融于一体,由于他们被压制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地位只能以托物言志的方式宣泄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关键词: 鲁智深 人物形象 侠义与佛性 审美价值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近年来,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侠义与佛性及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屡见不鲜。本文将对有关问题做一下简单综述。
关键词: 象征 托物言志 比较
象征与托物言志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其实二者之间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本文从作者的心理动机,写作重点,表达抽象含义的明朗性、丰富性,适用范围,二者之间的关系六个方面分析了象征与托物言志的不同。
关键词: 舍勒 害羞与羞感
“转回自我”是舍勒在《论害羞与羞感》中提到的一个现象,他认为害羞是对我们自己的感觉的一种形式,是属于自我感觉的范围,而在任何羞感里都有一个这样的事件发生。本文将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及电影《布拉格之恋》为例,通过对“转回自我”现象的分析,依此更好的理解舍勒笔下的害羞与羞感现象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达芬奇 镜子说 诗画比较 影响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他不仅在绘画上有巨大的成就,并且在文艺理论上更提出了著名的“镜子说。。他认为艺术家要将经验之镜与心灵之镜进行结合,以表现自然。同时,艺术源于自然,更应高于自然。基于镜子说,他又提出了诗画论,将诗画进行比较。达芬奇的文论思想对西方美学有极大的影响,开了艺术比较之先河。
关键词: 儿童画 美学价值 叙事因素 情感因素 构图因素 材料运用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美术素质方面的教育。儿童画是儿童生活中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儿童的个人意愿,不仅与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相符合,而且是一种极富绘画特征的艺术形式,可以称得上是儿童最为直接的“游戏性”活动。不管是儿童水墨画、儿童想象画还是儿童版画等艺术形式都有着鲜明的...
关键词: 英美新批评 本体 模仿说
英美新批评作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一个文学流派在西方文论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新批评派观念主张的梳理,探究新批评派的独特创新以及从中与模仿说的潜在联系,从而体会新批评的本体论观念以及模仿说在本体论中的呈现。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204号,邮编:15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