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

杂志介绍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癫狂”的症候与“港味”的踪迹——“北进”及新世纪香港喜剧电影的流变

    关键词: 香港电影  喜剧  

    自香港有电影以来,喜剧片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港式喜剧"犹如"镜像"一般折射出香港不同时期人们的"情感结构"与时代症候。近三十年来,香港喜剧电影经历了从辉煌走向没落的过程,1997年回归之后,随着CEPA及"北进"的展开,香港喜剧电影在"雅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传统的"港味"特色。"港味"风格在"难以为继"和"苟延残喘"中...

  • 香港功夫电影“广东意象”的叙述特征及负载意义

    关键词: 香港功夫电影  广东意象  叙述特征  乡愁  

    香港功夫电影自1949年发轫,迄今已经走过了61个春秋。作为植根于岭南文化的香港功夫电影曾一度重现了诸多的广东传统文化习俗,表现出别样的"家国乡愁"。但随着时代变迁和岭南原生态文化的遗失,这一带那种"乡愁式"的怀旧情结却逐渐嬗变为香港功夫电影的包装"外壳"和点缀元素。本文通过探究广东文化与香港功夫电影本土风格之间的情感纠结与...

  • 后九七香港电影中的北京——空间与身份的边缘化

    关键词: 后九七  香港电影  北京  城市空间  文化身份  

    九七以后,香港电影中出现一批以内地特别是首府北京为叙事背景的影片,其中的典型者如《北京乐与路》《蓝宇》等片,这些影片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历史变迁下的特殊产物。本文在跨文化的研究视角下,借助电影中城市空间的文本分析,探讨香港和北京两座城市间的复杂关系。本文还试图理解香港电影人面对北京这座城市时所怀抱的复杂心态和感情,并...

  • 浅析“九七”前后香港电影中的内地女性形象

    关键词: 香港电影  内地女性  美丽符码  

    在1984年至2010年涉及内地女性形象的香港电影中,内地女性形象在香港电影中大致经历了"他者化想象"、"迎合与反思"、"天使化的美丽符码"三个阶段,并向多元化发展演变。然而"天使化"塑造的策略从某种意义上看,更多的是香港电影在经济上的妥协,而并不能够看作是文化上的"回归"。

  • 新世纪的台湾青春电影

    关键词: 台湾地区  青春电影  身份焦虑  生存策略  

    21世纪以来的十年,是台湾青春电影生产比较活跃的一个阶段。在政治因素、族群意识和电影市场等多方面力量的作用下,这十年的台湾青春电影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出了台湾的身份焦虑,也表现出了一种文化融合的态势。而相对边缘的青春电影,不得不在新世纪台湾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之间寻找生存之道,但其仍然没有摆脱格局过小的状况。

  • 十七年时期苏联电影放映实录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苏联电影  放映  

    本文试从十七年时期苏联电影的观影人次、苏联电影享受的优待政策及中国对苏联解冻电影的放映策略几方面进行论述,借以探寻十七年时期苏联电影在中国的曲折发展历程,与不同历史阶段中国文艺政策的变化轨迹,以此说明十七年时期中国对苏联电影之态度的"仰与俯"与现实政治息息相关。

  • 历史语境与文化属性——再谈早期30年代电影音乐的中国化问题

    关键词: 历史语境  文化属性  电影音乐  中国化  

    所谓"中国化",顾名思义,意指把源自国外原创性的理论和成果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使这一理论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同时,也具有文化属性的重建问题。中国化,抑或本土化,从外国媒介本土化的意义上进行考察,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音乐切入,通过对该时期特殊的历史语境进行分析,认为...

  • 中国早期银幕上的“娜拉”与“人民公敌”——论侯曜的《弃妇》(1924)

    关键词: 侯曜  中国早期电影  易卜生  

    本文通过对侯曜的早期影片《弃妇》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出该片的创作思想受到了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与《人民公敌》的双重影响。影片中的吴芷芳不仅仅是一位中国式的"娜拉",也是一位女性的"斯多克芒医生",显示了先知先觉者的悲哀。"为人生"的艺术观念主导了侯曜的书写,但影片也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和理想主义的浪漫气...

  • 边缘化的硬派气质——项堃的“十七年”表演

    关键词: 十七年  表演  男性气质  身体修辞  

    项堃是"十七年"反派表演的重要演员,他在形塑国民党军官方面形成自身特色,然而在"十七年"电影历史的书写中,他时常被忽略。本文通过爬梳项堃"十七年"的银幕表演历程,尝试分析个体男性的面孔和身体如何被意识形态易容术所强塑,以及表演者自身如何被银幕上的反派假面所形塑。项堃因反派表演被裹挟到政治漩涡中,则例证了"十七年"银幕表演的...

  • 新电影的诞生是时代精神和市场需求的产物——以新华影业公司1937年出品的《青年进行曲》为例

    关键词: 国防电影  左翼电影  新市民电影模式  市场  

    新华影业公司出品于1937年的《青年进行曲》,是史有定论的国防电影。作为国产主流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电影和新市民电影既是电影市场和时代需求双重挤压下的结果,同时也是在同一文化生态下相互渗透、影响的文化产品。张善琨主导的新华影业公司,恰逢其时地搭建了这样一个合成平台,而这既是分析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国产电影生产历史的切入角度,也...

  • 幻灭与新生——战后昆仑影业公司创作中反城市化倾向的延续和突破

    关键词: 昆仑公司  反城市化  现代意识  认可想象  

    在战后电影运动中,昆仑公司创作的九部电影作品以细致生动的笔触深度描摹了中国都市在新旧交替时期的复杂形态和变化状况,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清醒的意识形态策略和时代先锋姿态。事实上,反城市化倾向在中国电影创作中是长期存在的,而战后昆仑公司的创作在对于这种倾向进行延续的同时,还通过现代意识的融入、都市生活方式的认可以及"家国梦"...

  • 摄影学院2009级纪实摄影作业

  • 人文上海:彭小莲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 人文上海  记忆  交流  差异空间  

    "摩登上海"、"景观上海"是近年影视作品热衷于呈现的现代都市景观表象,颇具恋物症候的结果。彭小莲导演的五部系列城市电影力图突破这一刻板印象,将镜头对准上海都市中的平常人家,凸现城市空间各层面的差异地带。电影直指城市发展的种种问题,同时隐含现代城市构想的人文维度:城市作为现代人生命内涵,现代生活人伦的物质承载,应当是凝聚历史...

  • 何处寻真相——加拿大电影导演阿托姆·伊戈扬研究

    关键词: 非线性叙事  沟通与疏离身份认同  

    本文简要介绍加拿大著名电影导演阿托姆.伊戈扬(Atom Egoyan)的创作经历,结合他的多部作品,包括《色情酒店》《甜蜜的来世》《费莉西亚的旅程》《阿勒山》《何处寻真相》《爱慕》《克洛伊》等,以此作为研究文本,从电影语言、文化批评等角度,分析伊戈扬电影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 不只是区域电影——青年导演应亮访谈

    关键词: 独立电影  非职业演员  地域  

    访谈中谈及应亮已经制作的三部电影长片和多部短片,这些影片在国际影展中多次获奖,在国内独立电影放映活动中也备受好评。访谈聚焦于影片与当下中国的关系、地域影像呈现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成长经历对创作的影响、应亮电影作品拍摄的特殊过程等问题,希望这个访谈能为了解独立电影状况、研究当代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提供生动的资料。

  • 好莱坞式幻想——异形的银幕史

    关键词: 异形  隐喻  漂浮的能指  反面乌托邦  

    在科幻电影研究中,诸如"异形是好是坏?非人类看起来像什么?如果碰到这些东西会怎样?"这些问题被反复提出。文化学者认为科幻作品中所描绘的未来是人类心理现实的外在隐喻。的确,那些视觉上最震撼人心的外星生物总是能唤起我们潜意识中最深的恐惧和欲望。本文的目的旨在追随好莱坞外星生物的进化脚步,探求各时代作品之间的代际传承关系,以期...

  • 新世纪以来英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政府扶持

    关键词: 英国  电影产业  发展  政府扶持  

    新世纪以来,英国政府为了振兴英国创意经济,大力扶持英国电影产业发展。目前,英国电影产业市场规模全球第三、票房收入大幅提高、出口总额不断扩大、电影与演员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显著提高,数字电影发行居世界领先地位。本文认为英国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势在必行,主要从成立英国电影委员会、制定和实施"三年计划"、为英国电影进行减税、培育...

  • 影片《硬汉2》导演丁晟及主创做客北京电影学院“学院放映厅”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放映  青年导演  硬汉  交流活动  2010年  武术指导  嘉宾主持  

    2010年4月30号,我校学院放映厅《硬汉2》放映交流活动在标放举行,导演丁晟与影片主创携《硬汉2》与我校师生见面。影片放映结束后,导演丁晟、摄影丁豫、成家班武术指导何钧、美术冯立刚、录音陈晨就本片与学校师生进行了交流。此次活动由青年导演赵鹏逍担任嘉宾主持,在精彩而幽默的对话中,现场掌声不断、笑声不断,

  • 美国电影建构的空间文化分析

    关键词: 美国电影  空间文化  文化多样性  空间建构  

    新世纪美国电影人通过影像作品表现了美国人的审美和文化视角建构的文化空间,通过其影像空间使观众领略了由空间决定的文化多样性及文化道德观。本文通过美国电影建构的空间文化模式,分析并阐释了对当今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建立起人类适应新的文化发展环境下的真善美准则。

  • 聚焦产业机制 纵览好莱坞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产业机制  聚焦  美国电影  国际化人才  客座教授  工作经验  电影机构  

    学院管理系客座教授陈焱女士讲授的"美国电影产业机制研究"课程是学生们了解好莱坞电影运营模式的一个窗口。通过陈女士在好莱坞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多位好莱坞电影机构高管的案例分享,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美国电影产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和发展经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学院更好地培养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 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体制与中国电影——访原哥伦比亚三星公司副主席格瑞斯·韦根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中国电影  三星公司  哥伦比亚  副主席  产业体制  美国  采访内容  

    2009年1月27日,陈焱女士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考尔沃市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总部采访了美国哥伦比亚三星电影集团副主席格瑞斯.韦根先生(Gareth Wigan),这次采访原本是78岁高龄的韦根先生和陈焱女士来管理系共同讲授本课程之前的一次关于好莱坞、关于中国电影的对谈,但是很遗憾,韦根先生于2010年2月去世,此次将本采访整理发表,作为对韦根先生的怀念,...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编:1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