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长江丛刊杂志

杂志介绍

长江丛刊杂志是由湖北省作家协会主管,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长江丛刊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长江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 主办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 国际刊号:2095-7483

  • 国内刊号:42-1853/I

  • 发行周期:旬刊

  • 全年订价:¥340.00

  • 吹落星如雨

    关键词: 烟花  落星  手机  

    一远村烟花的冲霄声,与塆庄鞭炮的惊雷声,此起彼伏,掀亮了你的大年三十儿早晨。醒来,你习惯性地躺在床上翻开手机,看网上昨夜有哪些喧哗与吵闹。突然,一股浓浓的硝香味,伴随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从窗缝钻进你的房间,溜进你的鼻子,在你脑子里闪出一道映象:隔壁妹尔娘家里开始吃年饭了。

  • 与湖水对视

    关键词: 潜移  鸟儿  反差  

    1有一首山歌是这么唱的:鸟儿能见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不是么?——鸟儿在空中旋舞,目光深远,有能力俯视世间的一切;而鱼儿在水中潜移,视野逼仄,只能识别出斗大的范畴。这个世界总是存在着巨大的未知与反差,而所有巨大的未知与反差,都是缘于我们自身的局限。

  • 为年轻作家搭建起跳平台

    关键词: 文学丛刊  金瓶梅  作协副主席  湖北省作家协会  刘岱  心无旁鹜  

    今天的《长江丛刊》,早些年刊名写作“《长江》丛刊”,或者写作“《长江》文学丛刊”。1985年4月,湖北省作家协会实行单独建制,省作协党组于年底组成,1986年元月党组分工指定我分管丛刊。1987年7月以后,按照规定,刊物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须在刊物上具名,此后我是名义上的主编。那时刊物的实际工作,都由副主编刘岱同志负责,直到1989年3月他退休。...

  • 《长江》,我献给你的几朵浪花

    关键词: 解放军文艺  邹荻帆  乡土诗  黄金时代  组诗  

    我的乡土诗写作,是得到一些刊物和一些老师的帮助与支持的。每每想到这些老师和刊物,心里就有一股温暖和甜蜜在荡漾,感恩和忆念也就随即而来。上世纪80年代,是我乡土诗写作的黄金时代。1981年初,我在《长江文艺》发表了组诗《我忆念的山村》后,《诗刊》予以转载,邹荻帆老师写信鼓励,使得我的劲头鼓得绷绷的。那时我发了很多诗,也上了许多刊物,《...

  • 《一个与八个》发表的前前后后

    关键词: 文学丛刊  湖北省作家协会  大事记  

    我在湖北省作家协会1993年文学大事记上读到“十一月上旬,《长江》文学丛刊终刊,出版1993年第6期,总第76期”时,心里说不出是种什么滋味,怅怅然,茫茫然,还夹杂着些许失落的伤感。这也许是我与《长江》文学丛刊有某种姻缘的原因。

  • 给人足够的尊重--追忆长江丛刊创刊人骆文同志

    关键词: 青年作者  骆文  尊重  丛刊  无微不至  追忆  创刊  中青年  

    值此长江丛刊创刊40周年之际,作为《长江》丛刊的创刊编辑之一,我自然是有很多话想说的。因篇幅所限,在此,就说说创刊人骆文同志对同仁、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吧。我是1979年7月下旬到丛刊应事的。我的工作关系从武钢调过来后,骆文同志约我谈话,要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中青年特别是青年作者身上。你可以在心里给青年作者排排队,过段时间,再...

  • 波动

    关键词: 文学丛刊  非虚构文学  周而复  名刊  都市小说  刊号  

    一个刊号,在短短的四十年间竟然用了五个刊名。现为旬刊的《长江丛刊》,起初用的是周而复提议的刊名《长江》。《长江》仿的是老牌名刊《收获》的体制,1979年创立,是大型文学丛刊,初为季刊,后改为双月刊,1993年终刊。次年更名为《今日名流》,换了一套班子和一副容颜重新面世,成了一种专门纪人的“非虚构文学”的刊物。该刊应时而兴也应时而亡,持...

  • 少数民族文学双语写作研究是当今重要课题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作家  双语写作  多民族国家  汉语写作  大家庭  当今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里,必须有一种大家都通用的语言为大家使用,这样便于交流和沟通,这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共同语。在中国,汉语是中国各民族的族际共同语。因此少数民族作家有90%运用汉语写作,进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视野的主要的是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文学。我们当今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者,没有将少数民...

  • “诗与思”:《长江丛刊》的两类品性

    关键词: 新中国文学  新时期文学  当代文学  文学刊物  诗与思  名副其实  丛刊  

    湖北的两个文学刊物,一个《长江文艺》,一个《长江丛刊》,都以“长江”命名。1949年创刊的《长江文艺》,已成名副其实的“新中国文学第一刊。”1979年创刊的《长江》,启导、推动、汇入了“新时期文学”以来的当代文学历史,而今已有40年。

  • 《长江丛刊》:传承荆楚文脉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文学刊物  文学鄂军  诗歌创作  文学情怀  刘诗伟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湖北文坛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文学鄂军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然而,在各地的文学评论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很遗憾地看到,湖北的文学评论期刊的发展相对寂寞。但是,大约在八年前,我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刘诗伟兄,得知他接手办一本文学刊物,正在四处组稿。诗伟兄是一个有文学情怀的人,他的小说创作早已...

  • 批评之味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古典时代  异教徒  神灵  文学史  行当  

    大学的课程大致以各种文学史开端,文学理论及批评等往往落在后面,所以多年前我就认为文学理论和批评要高于文学史,——谁不知道重要的领导总是姗姗来迟呢,也正如一切运动,总须热身,然后才算开始。曾有位弟兄询问我的行当,我慨然答道,就是考察意义形成的过程。对方默然不语。其实那时我还没做过什么文学批评,只在理论里研究文学,相当于古典时代的...

  • 我的批评观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批评观  文学批评  语言艺术  学术实践  文学创作  独立性  文学性  

    文学批评是一项极具个性的实践活动,具有独立性,人文性和文学性等方面的特征。文学批评的独立性。首先,文学批评具有和文学创作同等的地位。两者都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民间岗位,是运用现代知识,通过学术实践和创作实践,积极应对时代和社会命题,回应自我世界的困惑和思考,探索语言艺术可能性的科学活动。

  • 性情、见识与热情--为纪念《长江丛刊》创刊40周年而作

    关键词: 文学期刊  办刊理念  性情  丛刊  见识  长江  刘诗伟  热情  

    近年来展现我眼前的《长江丛刊》,是一本极有活力的综合性文学期刊。这活力首先体现在刊物对国内文坛现场的及时反映,其次是刊物对文坛新人的发掘、湖北作家最新力作的呈现。而这两个方面,又离不开现任社长、主编的作家刘诗伟的性情、见识、热情与办刊理念。

  • 回到“批评主体自身”与追求“有硬度”的批评

    关键词: 批评主体  伊格尔顿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学术含量  学科化  文学文本  批评家  专业性  

    伊格尔顿说:“思考批评家的任务是批评家们在面临任务到来时不会缴械投降的一种方法。”在我看来,今天批评家必须正视的任务应该包括有意识地让批评“回到文学”、回到“批评主体自身”。我非常认同金赫楠曾经强调的“作为写作的批评”,他指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越来越学院化。当然,这一方面凸显了文学批评的学术含量与专业性,另一方面学院体制下...

  • 批评的动能和穿透力

    关键词: 独立精神  穿透力  经典批评  及物性  思辨性  慢下来  创造性  原创性  

    这两年,批评对我来说,又有了更多挑战性。我不止一次对朋友说,如今写评论,下笔就难。我更愿意去阅读那些经典批评文章与著作,因为能从中见出批评的历史意识与超越性,并享受表达的智慧和思辨性。除了必要的价值判断外,批评的创造性如何能抵达理智与思想之美?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批评不是任性地追着作品与潮流往前赶,而是要学会如何慢下来,用...

  • 努力创造“教·评”互动的批评“现场”

    关键词: 文学事件  文学评论  当下文学  文学批评  知识谱系  追溯历史  文学现象  边缘化  

    在作为一名文学评论者发声之前,我意识到我首当其冲的身份是一名高校的文学教育者。在传统的文学专业教育中,占据知识谱系核心地位的是文学史的研究。它的对象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文学事件对当下文学造成的影响,而相对处于边缘化的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则主要是当下刚刚发生和正在进行中的文学事件、文学现象。从文学事件的时态而言,前者为指向过去...

  • 批评是一种创造性写作

    关键词: 批评对象  同频共振  外部世界  知识储备  知识谱系  批评实践  时代命题  创造性写作  

    在持续多年的小说批评实践中,我深感批评写作的难度。这种难度在于,批评不仅要研究静态的文学文本,还要研究动态的外部文本。后者是自我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同频共振的产物,这里的内部世界主要指向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知识谱系,外部世界主要指向时代要求和生活世界。因此,批评是在作家结束的地方重新出发,一方面是自我知识储备和生命经验的投射,另...

  • 立心的批评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八股式  模式化  自言自语  批评视野  三段论  惯性  

    经过长期的学院训练,我以为必须警惕文学批评的惯性,这种惯性既表现为思维的惯性,又表现为话语的惯性,习惯用术语去拆解文本,用八股式的三段论去结构文章,最终必然导致批评的不亲切和模式化。惯性的批评会使批评视野日趋狭窄,使批评封闭于书斋之内,耽溺于自言自语的狂欢,它将无法形成与作家的真正对话,也无法获得共鸣,更不可能对文学的进程产生...

  • 解密的游戏

    关键词: 随心所欲  喜怒哀乐  假想  

    我身高不足一米六,总想知道一米八以上的人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也假想若我能自由地飞上天空,随心所欲地停留在任何一个角落,我是不是能看到来来往往的众人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如果这时的我在人群中看到了我,这个我会是什么样子?所以阅读于我,就是帮我走出自己的肉身,凭附在另一双眼睛的身上,去看看我看不到的世界。

  • 在生活中提问

    关键词: 价值评判  感受力  有效对话  美学理想  自觉参与  文学现场  自身情感  文学批评  

    格外认识到自己的限度,是我自觉参与文学批评的开始。虽然也特别欣赏能秉持某种美学理想与人伦法则对创作提出要求,但性情天赋总把人在同一方向上推向不同的道路。时下走着的这段路,我更愿意保持一点儿“白纸”的状态——并非放弃价值评判,只是警惕自身情感、知识、预期会对批评造成的局限,想要在边走边看里,琢磨琢磨“人”与“文”的各种可能性...

  • 个人批评观

    关键词: 批评观  中考  高考  打交道  

    进入批评这一行当,算是误打误撞,诚非一种自觉的选择行为。世界就是这么爱捉弄人,一个中考、高考总是作文跑题的人不经意间竟然做着与“文”打交道的营生。批评为何?批评如何?虽然在某些场合或者在某些文字里也曾侃侃而谈,现在回想起来,可谓在无知之无畏的路途上盲目而行。

  • 挑战有难度的批评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登山运动  极限挑战  批判精神  集体性  批评者  

    必须承认,我们每个人都是批评者。特别是在自媒体日益发达的时代,我们都在竭尽所能地展现出集体性的批判风格:简单而粗暴。我甚至认为,只要还有思想的冲动或表达的欲望,我们的批判精神就不会丢失与退化。我以为,文学批评与登山运动一样。要想不断攀上更高的峰顶,唯有持续加码体能、耐力、心理等各方面的极限挑战。否则,即使同路出发,过不了多久,...

  • 建立批评的难度与个性

    关键词: 现场勘测  文本结构  文本内部  文学批评  

    我所理解的文学批评,应该有三个层面。批评是追溯,是对文本结构和作家内心的逆流而上。任何一部作品一旦完成就是独立的、开放的存在。批评对文本不仅仅只有消费,还有知识、经验与想象意义上的阐释、填补与延展。阅读使文本最终圆满并得以完成。于是阐释和批评获得应有的空间。批评家在细读基础上找到深藏于文本内部的路径,发现文字背后的指向和...

  • 文学批评的三个维度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本阐释  文学作品  溢美之词  作品赏析  文本之外  三个维度  吹捧  

    在我看来,理想中的文学批评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立足文本。文本是批评的对象和基础,不论是作品赏析还是文本阐释,批评始终不能离开文学作品这个中心。也就是说,理想中的文学批评与文本之外的溢美之词是绝缘的,那些吹捧式的批评自然要排除在外。脱离了文本的批评,十有八九也是不可靠的。第二,回到“批评”的轨道上来。

  • 挑战有难度的批评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莫言  生活体验  人生的思考  获益良多  安身立命  文学与生活  感同身受  

    越来越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当我从生活中越来越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往往能够从文学作品中获益良多。文学于我而言,不是浪漫风月,也不是安身立命,更像一种禅意,让我顿悟这个世界的玄机。文学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看这些文学的故事就是在看生活,甚至比生活更加复杂,它代表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甚至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 未完成的呐喊--我的批评观

    关键词: 精神传承  文学批评  批评观  智性  智力活动  呐喊  专业知识  发展态势  

    文学批评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它融合了灵动、敏锐的艺术感觉和智性、繁复的专业知识。文学批评更是文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直接反映着文学的时代性和发展态势。作为一个青年文学批评工作者,在从事文学批评活动的时候,尽管也会有力有未逮之时,但我始终秉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本分,坚守住“呐喊”的精神传承。

  • 深情陪伴--写在《长江丛刊》创刊四十年之际

    关键词: 老师  学习写作  丛刊  约稿  四十年  长江  

    我开始学习写作时就已有了《长江丛刊》,我是说,在这之前就已有了《长江丛刊》。那时湖北也就这么两个刊物。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是在《长江文艺》上发表的,责编是吴芸真老师。后来有一年吴老师调到了《长江丛刊》,向我约稿,我寄给她一个中篇,她看后说目前发表还不太适合,是说里面的某些东西和当时的一些政策有抵牾,放一阵再看看。然后,过了大约...

  • 《长江丛刊》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关键词: 真没想到  丛刊  刊庆  小人物  发现的眼睛  长江  四十年  杂志社  

    我是一九七九年从乡下来武汉读大学的,到二○一九年整整四十年。正当我打算为自己来汉四十年写点什么的时候,长江丛刊杂志社要我为该刊四十年刊庆写一篇短文。《长江丛刊》创刊于一九七九年,到二○一九年正好四十周年。真没想到,我这么一个小人物,居然和赫赫有名的《长江丛刊》还有着这样一种隐秘的缘分。我于是就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 一种努力:不可为而为之

    关键词: 办刊模式  文学期刊  文学刊物  传播平台  现代意识  一本  三位一体  媒体  

    在传播平台如此纷繁而便捷的时代,每一本传统文学刊物都即将面临或正在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表的园地”,或“交流的平台”早已难以涵盖现代刊物的存在内涵,她必须承载起与时代的审美气质相熨贴呼应的风格,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从作者到编者,再到读者,这种传统的三位一体的办刊模式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简而言之...

  • 激烈的现实

    关键词: 不同形状  新闻  复杂性  零部件  现实  

    我们总说,小说产生于新闻结束的地方,在我看来,新闻是横向的线性的现实,强调时间感,小说则是纵向的深谷状的现实,强调复杂性。如果你被时间带着跑,就必然没有能力接近复杂。在时间的横向进程中奔腾着无数奇葩异事,逗引我们的目光,使它油滑而不具有解剖的能力。如此这般,我们眼中的现实只是一个个包裹出不同形状的“快递”,你以为你看到了,甚至于...

  • 回到原乡和根部的写作

    关键词: 深入骨髓  原乡  曲径通幽  人与环境  感同身受  

    我写散文也写小说。个人深感,二者大不相同,却本质一致,难度无异。散言散语,跨进门槛极为简单,而深入骨髓不易。小说,以“小”为限制,而“小”后面的“言论”是大到无尽的万象乾坤。好散文、好小说,它们均站在文学的基石上说话。不过,场景不同,观照的对象不同,表述的姿势不同。但曲径通幽,都要建立起感同身受的文字场,去完成写者个体与他人与环...

  • 斗室疾走或是彻夜长谈

    关键词: 老师  创作历程  编辑  关心  丛刊  

    回首我的创作历程,难以忘怀给予我真挚关心帮助的老师、编辑和领导。是你们的呵护、指导,伴着我一路走来。值此《长江丛刊》创刊四十周年之际,我想到了贵刊的几位编辑老师。在此,追述两个故事,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们朋友们。

  • 无穷

    关键词: 公众场合  心跳  性格原因  说话  

    由于自己的性格原因,几乎很少跟人交流,写诗以来也总是一个人闷头写,也不管好坏。而对我自己来说,这种状态也呼应了自己的某种需求,即:我有表达的需要,但又不想说太多。每次当我需要在人前,在公众场合说话时,总是控制不住心跳加快,甚至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脸部的灼热。有时我想到某个新鲜的念头,想至窃喜时,也会如此。所以,我诗歌的源起大概是,诗歌...

  • 我一抬头 它就在那里

    关键词: 领导职务  文联主席  职业生涯  正职  就职  组织  阶段  

    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在一个经济部门就职。这个阶段长达21年,其中的10多年担任了领导职务,当然是副职。这样的职业经历,组织往往会在你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给你安排一个正职。组织安排我当了文联主席。

  • 长江文缘

    关键词: 训练营  历史传承  文缘  地理方位  油菜花  丛刊  长江  

    与《长江丛刊》有缘。2014年,《长江丛刊》恢复了这个既有地理方位又有历史传承的刊名。我也是这年调动工作到了区文化局,并于年终邀请杂志社来区作协年会上讲课。我与几位老师一见如故,初步敲定了辅导和扶持我区基层作者的方案。《长江丛刊》站在全省高度,文学影响力大,编辑实力强,尤其难得对基层作者的一副热心肠。我们从次年举办油菜花节笔会...

  • 柔软的力量

    关键词: 张大春  元气淋漓  哲思  稗史  百科全书  语言符号  多向度  万花筒  

    小说家的创作,历来是不拘泥于一种曲调或风格,不形于一态的。他们一直在探索着创作多向度的可能。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在约莫两千年前的小说家先驱那里,早已被证实。他们把对神话、历史、梦境、哲思和现实等一切可以用语言符号载录的文本糅制成一个恢弘壮阔、元气淋漓的整体,用张大春在《小说稗史》中的话说,是“毕集雄辩、低吟、谵语和谎言于一炉...

  • 笔到真处情自深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曲星  命运  小时候  算命先生  母亲  

    小时候,母亲请算命先生为我推算命运,先生掐着指头来回扒拉几次,然后眉开眼笑地对母亲说:“恭喜!这孩子将来要吃书饭,还是个耍笔杆子的。”母亲就高兴得什么似的,仿佛她家出了个“文曲星”一样。说来也巧,后来我竟真的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路。

  • 《长江丛刊》的涌泉之恩

    关键词: 滴水之恩  文学杂志  恩情  丛刊  长江  处女作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人要懂得感恩。我这个老人虽然因能力的限制无法报答这个社会对我的恩情,但我心里从未忘记这个社会给予我的所有恩情。比如说《长江丛刊》文学杂志,对我个人的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回想起来让人很感动。我的诗歌处女作是在《长江文艺》发表的,我的散文处女作是在《长江丛刊》的前身《长江》发表的,当时管业...

  • 文学碎片

    关键词: 停顿  写作者  心理准备  文学  安静  

    ●别把文学太当回事儿,这是你做好文学最起码的心理准备。换句话说,把文学看得过重,最终将会成为疯人,或者小人。●做文学最大的不是,是在背后断定别人文学的不是。●写作者首先要做到安静,因为安静能给写作者在写作的停顿中赢得思考的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说,写作,是停顿的艺术。

  • 用文字悲悯俗世

    关键词: 个体生命  俗世  历史对比  怀恋  

    自小在一个僻远的小山村里长大,山水淳朴的氤氲、贫瘠土地的滋润、乡亲们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以及后来进城求学工作经历奠定了我生命的底色。这段人生途中,我作为奔走在底层的一个个体生命,体会到一种时间绵延的历史对比及城乡之间的差异,深刻地清楚、怀恋、厌恶、热衷和感恩这俗世。

相关论文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翠柳街1号,邮编: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