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术杂志是由武汉大学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长江学术杂志创刊于2006,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学者 学术团队 继承传统 带头作用
学者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是学科发展的推动力量。一个好的学科,必定有一批好的学者,必定有—个好的学术团队。这个团队,也必定会有一个或几个杰出学者作为核心人物,在继承传统、规划发展、奖掖后学、培育学风方面,起骨干和带头作用。研究学者与学科的关系,对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於可训 多元 个性 汉味文化 文学批评
"多元"是理解於可训先生治学生涯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这不仅体现在於可训先生多年来在评论家、文学史家、创作者等多重身份中切换自如,更体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态度:既坚守传统的历史社会批评,又汲取西方理论特色;既有批评家的敏锐和鲜活,又有史家的厚重与逻辑;既有对宏观现象的整体性把握,又有对地域文化的充分关注;既强调文学本身的...
关键词: 於可训 文学批评 文学史 史论结合 当代学术思潮
於可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他的文学批评活动与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相伴相随。作为批评家,他倾力于中国化"文艺批评学"理论的自觉建构及实践,始终站在批评前沿,对当代文学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创作现象做出及时判断和回应;他敏于发现评价作家,着力发掘文学新人,成为中国当代一位举足轻重的不可或缺的批评家。作为文学史家,他...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城市文化 青年亚文化 中日文学交流
千野拓政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关注中国现代文学诞生时发生的关键性变化,比较中日现代文学诞生时的类似与不同为起点,进而关注中国与东亚的城市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对文学与社会产生的影响,借以反思日本与东亚的现代。以此为基点,他积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翻译,致力于向日本读者介绍真切的现实中国,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性与世界意义,为中...
关键词: 鲁迅 翻译 副文本 预设读者
译者的行为有着明确的目标,要把原作展示给无法阅读原文的读者,完成一种语际的交流。鲁迅先生作为一位翻译家,始终对自己的定位非常严格。在他早期的翻译中,为了直接与读者对话和交流,他大量使用"画外音",将副文本融入正文,用以引导读者的阅读。本文通过关注《月界旅行》中添加的副文本,来观察他对读者的期待和预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他后期翻译...
关键词: 周作人 生物小品文 创作动因
本文主要在对周作人不同时期所撰写的三篇鸟兽虫鱼小品文《苍蝇》(1924年)、《金鱼》(1930年)、《赋得猫--猫与巫术》(1937年)进行细致文本梳理基础上,结合其留日时期的学术源脉,探讨周作人在不同时期的文坛背景下是如何通过围绕草木虫鱼题材,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中的"怎么写?写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凸显出周作人文学中存在着一条站在...
关键词: 成长小说 女学生 自由恋爱 女子教育 少女叙事
以降,少女们时而被鼓励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做贡献,时而被要求回归家庭做贤内助,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当她们开始上学后,"自己决定人生"的价值观逐渐内化为必须的生存方式。从男性作家对少女恋爱的他者想象、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作家对爱情经历的自我书写以及文艺政策与"自由恋爱"问题的纠缠等维度来概观20世纪文学作品,可以看出女性的"自我决定...
关键词: 自由天才 工匠艺术 艺术家艺术 知识战争 话语权
百余年来,艺术学逐渐从美学、文学等学科中独立出来,并不断开展寻找学科身份、确立思想资源、制定理论依据以及划定知识边界的工作,艺术学学科知识一步步体制化、专业化。然而,作为自主性学科,艺术学还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作为艺术学之下的一级学科,艺术理论只好不断地"招商引资",借取其它学科的知识生产果实作为自己的知识学依据,比如以美学为...
关键词: 起兴 方位 数字 母题
《诗经》中的野鸡与狐狸起兴,已蕴涵求婚恋爱的意蕴,而狐狸还蒙上了"邪兽"的恶名;方位名词已包涵褒贬不同意义,其中东与北尤其相反见义;西方因周民族之所在,似乎只是表示希望的方位。数字中的"七"往往用作虚数,表极数意义。这些对后世影响都很深远。
关键词: 民族认同 被压迫民族诗歌 诗歌译介 文学翻译 翻译作品
20世纪初的战争不仅影响着世界版图的变化,也给文学界带来巨大震动。中国文坛在"救亡"与"启蒙"思想的引导下,将视野转至被压迫民族诗歌的译介中,找寻到了久违的民族认同感。在这一时期,被压迫民族诗歌译介借助众多报刊平台和名家翻译之手,以数量之繁盛、翻译质量之提升,掀起了一阵译介热潮。
关键词: 小说叙事 文学与政治 话语分析
《海边春秋》是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长篇小说,但不是以往那种图解方针政策的作品,其中,"政治"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小说里的"政治"已然由阶级政治延伸到人民政治,从宏观政治走向微观政治,从显性政治转化为隐形政治。小说的创作成功跳出了以往小说叙事与历史理性的权力结构同构、沦为权力意志之载体的窠臼,生动展示...
关键词: 郭沫若 抗战动员 演说 演说术 文学修辞 话语模式
演说是抗战时期郭沫若的重要表达方式,据粗略统计超过200场次。演讲是郭沫若动员民众的文化政治实践。他的演说延续了新文化的启蒙传统,是文化人传达观念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时也是他在社会运动中不断习得的话语模式,一种具有仪式性的文学修辞。郭沫若战时的演讲及其组织的纪念活动,对抗战救国的政治纲领做深入宣传,普及了民族国家观念。尤其值...
关键词: 郭沫若 史剧 艺术观念
郭沫若写于抗战期间的《棠棣之花》《屈原》《南冠草》等几部历史剧,虽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历史,但意在利用对历史的重新阐释,振奋民众的抗日决心。他所提出的"失事求似"的史剧方法,以一种流动的现实观主动创造历史。郭沫若在融汇个人的抒情特质和历史信心的同时,对史实进行大胆借用和改写,为成千上万的人勾勒宝贵的理想人格,实现了艺术和政治的内...
关键词: np之vp 事件标记 指示词 汉语语法
本文受到了19世纪西方汉语语法研究论著中没有把在"NP之VP"中的"之"分析为名词化标记的启发,主张"NP之VP"现象属于对事件的描述,其中VP并没有名词化,"NP之VP"作为后面小句的话题,表达的是"事件"。我们的分析显示"之"在"NP之VP"中属于表谓语的"事件标记",在句法上可视为指示词。这个分析结果不仅符合"之"在古汉语中较常见的语法功能,体现其一致性...
关键词: 指令句 句式结构 语境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然惩处语境下的"把"字句及相关句式进行历时梳理,认为当"你这(个)NP"为同位结构时,具有官话方言色彩的"S+把+你这(个)NP"是一个掌控指令句,"把"是"抓、拿"义动词,表达话主对自己发出捉拿主观可控客观失控的"你"的指令;在"S(+假设成分)+把+你这(个)NP+VP"句式中,"你这(个)NP"多为偏正结构,陈述话主对"你"进行处置的想...
关键词: 张若虚 语言风格 音韵 韵律
初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向有"以孤篇盖全唐"之誉。本文分析《春江花月夜》的音韵,寻找作者运用声韵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客观诠释诗作的方法和途径。该诗全篇36句,从字而词、词而句、句而篇,运用字词、声韵、句法、顿歇各种要素,由显著而至幽微,处处展现诗人运用声律的巧思。高密度协韵,声韵与情感相互托衬,正是《春江花月夜》声韵婉转动人之因。
关键词: 长江学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刘勇 中国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 国家社科基金 政府特殊津贴
刘勇,1958年生,江苏南京人。文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化影响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现代...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科建设 文集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2019年3月24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暨《於可训文集》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作协、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40余名学者,包括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文学院,邮编: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