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材料热处理学报杂志

杂志介绍

材料热处理学报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材料热处理学报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工业类。

  • 无取向电工钢的{100}织构控制与磁性能改进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磁性能  

    简述了无取向电工钢常见增强{100}织构,进而改善磁性能的方法。以现有工业生产流程为背景,综述了强化不同类型无取向电工钢{100}织构的新型思路,包括利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铸态{100}织构的遗传特性、利用弹性各向异性促进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中奥氏体相变生成{100}织构、脱碳控制中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奥氏体相变、剪切带变形促进高硅钢{100}织构形...

  •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FGH97的强化设计

    关键词: fgh97  固溶强化元素  强化设计  组织稳定性  

    为了提高粉末高温合金FGH97的拉伸强度,同时保持基础合金良好的塑性、高温持久性能和较好的组织稳定性,通过正交设计和热力学计算,调整了FGH97中Co、Cr、Mo、W 4种固溶强化元素的含量,结合热力学计算结果筛选出3种成分的设计合金,对合金进行显微组织观察、物理化学相分析、室温高温拉伸等力学性能检测,以及长时效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FGH97...

  • Au-Cu合金的团簇成分式

    关键词: 固溶体  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  成分设计  团簇式  

    运用描述近程有序结构的"团簇加连接原子"方法,建立了Au-Cu合金的稳定局域结构模型,进而解析了具有特殊性能的成分点,其中包括ASTM手册中列出的3种钎料BAu-11(50Au-50Cu)、BAu-1(37.5Au-62.5Cu)和BAu-2(80Au-20Cu)。结果表明,特殊性能成分金铜合金,具有简单的满足团簇式的成分规律,反映着固溶体近程有序本质结构。

  • Co-Sc金属间化合物物性参数和结构稳定性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热力学能  弹性性质  电子结构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法对Co-Sc体系中Co Sc、Co2Sc和Co Sc2化合物的热力学参数、电子结构和弹性性质进行计算,分析了3种化合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Co Sc、Co2Sc和Co Sc2形成能分别是-0.54、-0.51和-0.36 e V,结合能分别为-6.08、-6.07和-5.56 e V。热力学能均是负值,3种化合物能稳定存在。Co Sc、Co2Sc和C...

  • 高含量B_4C/6061Al复合材料热处理的组织与性能

    关键词: t6热处理  力学性能  tem形貌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30%B4C/6061Al复合材料坯料,经过二次加工(挤压+轧制)后得到复合材料板材,对板材进行T6(530℃保温2 h后中温水淬,175℃时效6.5 h)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热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进行观察,运用显微硬度仪和万能拉伸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热处理前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 La-Al-Cu-Ni合金玻璃形成能力与力学性能

    关键词: 大块金属玻璃  玻璃形成能力  热力学  力学性能  

    对La-Al-Cu-Ni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热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_(62)Al_(14)Cu_(14)Ni_(10)大块金属玻璃具有较高的玻璃形成能力,其临界直径可达14 mm,另外具有较宽的过冷液相区(61 K),较低的玻璃转变温度(400 K)。不同的玻璃形成能力在热力学框架内进行了讨论。La-Al-Cu-Ni合金玻璃形成能力与过冷液态区ΔTx以及参...

  • 热处理保温时间对高钛高炉渣制备泡沫微晶玻璃的影响

    关键词: 热处理保温时间  泡沫微晶玻璃  高钛高炉渣  

    以高钛高炉渣和废玻璃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发泡和析晶同步进行的"一步法"制备泡沫微晶玻璃,研究热处理保温时间对泡沫微晶玻璃的组织与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下,随保温时间从30 min延长至60 min,泡沫微晶玻璃中主晶相由斜辉石Ca(Ti,Mg,Al)(Si,Al)2O6转变为钙铁辉石Ca Fe(Si2O6)和普通辉石Ca(Mg,Fe,Al)(Si,Al)2O6,其晶相含量增...

  • 氧化钇稳定立方晶型氧化锆增强钨基合金制备工艺及性能

    关键词: 钨合金  zro2掺杂  y2o3稳定  抗压强度  

    采用共沸蒸馏法结合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氧化钇稳定立方晶型氧化锆增强钨基合金(W-3.0 mass%YSCZ)。利用XRD、SEM、EDS、TEM等检测手段对合金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材料组织、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测定了复合钨粉的粒度、钨合金的密度、显微硬度、磨损性能及动态压缩性能。结果表明:p H值对前驱体粉体的粒度有显著影响,p H=2的初始溶液...

  • 预变形量对2219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影响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预拉伸量  时效  力学性能  

    采用维氏硬度测试、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拉伸预变形量对2219铝合金在177℃时效时的力学性能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其微观形貌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合金经过预拉伸变形后晶粒伸长,时效后晶粒中析出大量的正交片状析出相,合金强度明显提高;增大预变形量可以促进过渡相θ″向θ'的转变析出,15%预拉伸样品在6 h...

  • 冷轧SIMA法制备镁合金半固态坯料的组织与性能

    关键词: az91d镁合金  半固态加工  sima法  组织形态  压缩性能  

    利用冷轧与半固态热处理工艺(冷轧SIMA法)制备了AZ91D镁合金半固态坯料,研究了不同冷轧压下量对半固态坯料显微组织与压缩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固相颗粒的球化机制与半固态坯料的成形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量的增加,固相颗粒的平均尺寸逐渐的减小、球形率逐渐地增大,液相率逐渐地增大,而半固态坯料的压缩性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冷轧压...

  • 退火对热挤压Mg-5Zn-1Y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退火处理  热挤压  准晶mg3zn6y相  

    研究了退火处理对热挤压Mg-5 mass%Zn-1 mass%Y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25℃/15 min为该合金的最佳退火工艺,完全再结晶同时避免晶粒长大,所获得晶粒尺寸仅为10μm。该条件下退火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84.8 MPa,断后伸长率高达31.2%,较高的强度与细小再结晶晶粒及弥散分布的第二相有关;较高伸长率主要源于拉伸过程中{1012}拉伸孪生、{1011}...

  • Cu-0.2%Zr-0.15%Y合金动态再结晶及组织演变

    关键词: 高温热压缩变形  动态再结晶  本构方程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Cu-0.2%Zr-0.15%Y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热模拟试验,对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01~1 s^-1、变形温度为550~900℃时,试验过程中的流变应力变化、动态再结晶机制及其微观组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合金流变应力受应变温度和变形速率的影响极大,动态再结晶的显微组织对温度的变化反应敏感,当变形温度降低或者应...

  • 冷变形及时效处理对CuSn10Zn2FeCo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锡青铜  冷变形  力学性能  组织  

    利用XRD、SEM、TEM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冷变形及时效处理对Cu Sn10Zn2Fe Co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变形量40%,400℃时效处理4 h条件下,合金试样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635 MPa和19.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合金基体中弥散分布着尺寸在10~50 nm不等的纳米强化相,纳米颗粒与基体界面关系良好。当冷变形量为60%时,析出相在时效过程中发...

  • 热处理对GH4169合金组织及650℃下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热处理  gh4169合金  高温低周疲劳  

    采用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GH4169合金进行处理,观察并研究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变化以及在5个应变幅(1.2%、1.0%、0.8%、0.6%和0.5%)和650℃条件下δ相对合金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900℃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δ相的析出量增加。合金在高应变幅(Δεt/2≥0.6%)下的疲劳寿命基本不受δ相含量变化的影响;而在较小应变幅下(Δεt/2=0.5%)的疲...

  • 基于CSP工艺取向硅钢抑制剂析出及再结晶脱碳退火行为

    关键词: 取向硅钢  抑制剂  晶界特征  

    利用SEM、EBSD和XRD等相关技术,研究了脱碳退火工艺对基于CSP工艺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晶界特征及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碳退火5 min后,取向硅钢的再结晶晶粒尺寸较小,晶界特征理想,高能晶界Σ3和Σ9富集在{111}〈112〉、{112}〈1 10〉和{332}〈533〉等有利取向周围,促进了二次再结晶过程中高斯晶粒的形成;退火时间为7 min时,大角度晶...

  • 化学成分对无取向硅钢热轧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关键词: 化学成分  热轧  织构  组织  

    选取工业生产的3种不同成分的无取向硅钢铸锭,对无取向硅钢铸锭采取相同的热轧工艺,分别利用金相和EBSD技术对热轧板的组织和微观织构进行分析,分析化学成分对无取向硅钢热轧组织和织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对无取向硅钢热轧组织有影响。Si和Mn能够推迟回复再结晶的发生;Si和Al促进再结晶晶粒的长大。典型元素的含量对热轧板不同层的...

  • 衬板用Fe-24Mn-7Al-1C耐磨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影响

    关键词: 金属模  轻质  余热水韧处理  奥氏体耐磨钢  

    采用金属模具浇注新型Fe-24Mn-7Al-1C轻质奥氏体耐磨钢。用X射线衍射分析、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观察、析出物能谱分析,研究余热水韧处理和常规水韧处理对新型钢种的组织、力学性能、断裂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界处粗大的未溶碳化物为(Fe,Mn)3Al C的κ碳化物,该碳化物在950℃后迅速溶于奥氏体基体中。余热水韧处理温度850℃左右,其冲击韧性值...

  • 20MnSiV钢热压缩三区组织变形特征

    关键词: 20mn  si  v热轧钢筋  三区变形  显微组织  变形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20Mn Si V热轧钢筋在高应变速率下,三区(铁素体单向区、铁素体加奥氏体双相区及奥氏体单相区)压缩时的组织变化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铁素体单向区变形时,组织分布不均且晶粒粗大,应避免在该相区进行变形;铁素体加奥氏体双相区变形时奥氏体相转化成细小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以760℃时的组织最佳,细晶强化...

  • 退火工艺对深冷轧制AISI310S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深冷轧制  退火  组织  性能  

    采用SEM、TEM及微拉伸试验等方法,对深冷轧制变形90%的AISI310S奥氏体不锈钢不同温度(500~1000℃)及时间(2~60 min)退火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在700℃以下时,深冷变形组织处于回复阶段;退火温度在700℃以上时,深冷变形组织处于再结晶阶段,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至1000℃,再结晶程度充分完全的同时伴随着再结...

  • 退火温度对N08825/X52爆炸复合板界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爆炸焊接  退火  界面  力学性能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及拉剪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对N08825/X52爆炸复合板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界面X52侧显微组织逐渐发生回复再结晶;到580℃左右,界面X52侧组织开始发生再结晶,界面的硬化现象消失,界面附近显微硬度降到与X52基体同一水平。与热处理前相比,热处理后剪切强...

  • TWIP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及断裂行为

    关键词: twip钢  激光焊接  拉伸性能  冲击韧性  断裂行为  

    采用激光焊接方法对Fe-Mn-Al-Si系TWIP钢进行焊接,观察和测定了接头的微观组织和硬度,研究了接头的拉伸、冲击性能及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在拟定焊接工艺下,TWIP钢接头无明显热影响区,焊缝区晶粒发生细化且平均硬度值最大;接头伸长率低于母材,拉伸断裂发生在母材区域;TWIP钢在-196℃以上温度区间均表现出良好的冲击韧性;接头在-117℃以上温度区间...

  • SRB对X70钢及其焊缝在近中性pH溶液中SCC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x70管线钢  焊缝  硫酸盐还原菌  慢应变速率拉伸  近中性ph溶液  应力腐蚀开裂  

    采用动电位极化技术、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有、无硫酸盐还原菌(SRB)情况下X70管线钢及焊缝在近中性p H溶液(NS4)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X70管线钢母材和焊缝在NS4溶液中的极化曲线都表现出典型的活性溶解特征,且有菌介质中管线钢表面能生成一层具有保护性的生物膜。SSRT曲线和SEM结果表明:在无菌NS4溶...

  • 厚壁X70管线钢的组织和性能

    关键词: 深海厚壁管线钢  屈强比  dwtt性能  大小角度晶界  有效晶粒尺寸  

    借助TEM、SEM、EBSD等显微组织分析手段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深海用超厚规格X70管线钢板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为满足深海用厚壁X70管线钢对纵向变形能力及DWTT(落锤撕裂实验)断裂韧性的严格要求,组织设计可采用针状铁素体+多边形铁素体的双相组织方法。针状铁素体为硬相、多边形铁素体为软相的双相组织中,屈强比随多...

  • 低屈强比X70M钢的工艺和组织性能

    关键词: 低屈强比  管线钢  针状铁素体  电子背散射衍射  大角度晶界  

    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和终冷温度工艺对X70M管线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非再结晶区的大变形和变形后快速冷却有助于针状铁素体的形成。经生产验证,采用含有0.065%Nb和0.20%Cr的较为简单的化学成分设计,X70M可以获得屈服强度均值537 MPa、抗拉强度均值663 MPa和-60℃夏比V型冲击功最小值380 J的强韧性能。低屈强比...

  • 显微组织对高速车轮钢不同温度下断裂韧性的影响

    关键词: 车轮钢  显微组织  温度  断裂韧性  

    对碳的质量分数为0.54%高速车轮钢轮辋进行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热处理,得到具有不同晶粒尺寸和珠光体片间距的显微组织,在20~-120℃下对具有不同显微组织的紧凑拉伸(CT)试样进行断裂韧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不同显微组织车轮钢断裂韧性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温度对不同显微组织车轮钢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温度...

  • 60Si2CrVA弹簧钢断口及断裂原因分析

    关键词: 60si2crva弹簧  断口  海洋环境  热处理工艺  

    60Si2Cr VA弹簧在服役状况下,运行寿命不到设计寿命的1/3,发生了断裂。为了分析弹簧的断口和断裂原因,根据该弹簧钢的制造和服役状况,对断口宏观形貌、SEM照片进行了分析;并对弹簧钢的应力分布、化学成分、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弹簧断裂为疲劳断裂,其失效起源于表面缺陷和最大切应力的共同作用,且弹簧内部组织有石墨化现象,硬度高,韧性...

  • 钒钛微合金化耐腐蚀弹簧钢连续冷却的相变规律

    关键词: 耐腐蚀弹簧钢  连续冷却相变  cct曲线  片层间距  显微硬度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显微硬度法,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钒钛复合耐腐蚀弹簧钢在变形与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并绘制了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同静态CCT曲线相比,动态CCT曲线整体向左上方移动,即变形对各相的转变有促进作用,铁素体消失的冷速由3.5℃/s提高到10℃/s,珠光体消失的冷速由7℃...

  • 奥氏体化对I&Q&P工艺低碳钢Mn配分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mn配分  奥氏体化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通过双相区等温-水淬(I&Q)和双相区等温-奥氏体化-盐浴等温后水淬(I&Q&P)处理工艺,采用电子探针(EMP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低碳硅锰钢中Mn元素的配分行为及奥氏体化工艺参数对I&Q&P工艺处理后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P工艺处理,短时奥氏体化后并未消除I&Q工艺Mn...

  • 温度制度对帘线钢72A表面质量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关键词: lx72a钢  温度制度  表面脱碳  微观组织  

    采用正交实验模拟了不同加热制度下的LX72A钢的表面脱碳实验,结合光学显微观察测定脱碳层深度,研究了预热温度、预热时间、均热温度和均热时间对LX72A钢表面脱碳的影响。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模拟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和吐丝温度对LX72A钢的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均热温度对表面脱碳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变形温度愈高,索氏体化率越高,...

  • 氢还原除鳞后的冷轧带钢退火工艺

    关键词: 还原除鳞  冷轧  退火  再结晶  

    采用氢还原法去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绿色环保,但氢还原后的带钢表面出现脱碳现象,且内部组织粗化,冷轧及退火后可能遗传给成品带钢。本文对氢还原后的热轧带钢进行了冷轧和退火试验,研究了氢还原除鳞后的冷轧带钢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分析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退火后内部组...

  • 热处理对含铝1.2367热作模具钢组织转变的影响

    关键词: 铝  热作模具钢  组织  液析碳化物  混晶  

    利用OM,SEM,EDS和硬度测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含铝1.2367钢热处理中退火组织及淬火组织转变规律,并利用Thermo-Calc软件对钢中合金相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添加铝不改变1.2367钢平衡相的种类,但能提高钢的Ac1点,使α→γ转变的温度区间变宽;铝的添加在偏析严重区域引起了非平衡结晶产生了液析碳化物,同时减少了退火过程中合金碳化物析出...

  • H13钢激光熔覆TiC/Ni合金复合涂层的组织与耐磨性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i60  tic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  

    为提高H13模具钢的耐磨性能,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制备了不同Ti C含量的Ti C/Ni基合金复合涂层,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对H13钢表面激光熔覆的不同复合涂层的组织及耐磨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Ni60+Ti C激光熔覆涂层中物相主要为γ-(Fe,Ni)、Fe3C、Cr23C6、Ni2Si及Ti C,激光熔覆层具有较高显微硬度,Ti...

  • HP40Nb型乙烯裂解管的高温真空渗碳行为

    关键词: hp40nb  乙烯裂解管  真空渗碳  抗渗碳性  

    采用乙炔真空渗碳方式对未服役和服役5年的乙烯裂解炉管耐热钢HP40Nb进行了加速渗碳处理,并利用SEM和定量电子探针对渗碳前后炉管内壁的渗碳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未服役HP40Nb炉管内壁在渗碳前分布在晶界上的主要是以M7C3和Nb C为主的链状一次碳化物。真空渗碳之后,强烈渗碳区域的碳化物形貌随着深度增加发生较大的变化,碳化物种类随深...

  • 等离子喷涂NiCoCrAlY/Al_2O_3-30%B_4C复合涂层的摩擦性能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摩擦性能  磨损  

    为了研究NiCoCrAlY/Al_2O_3-30%B4C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化工冶金包覆、离心喷雾造粒和固相合金化技术制备了NiCoCrAlY/Al_2O_3-30%B4C复合粉体,并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NiCoCrAlY/Al_2O_3-30%B4C复合涂层,采用SEM、XRD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CoCrAlY/Al_2O_3-30%B4C复合涂层呈典型的层状结构,涂...

  • 小牛血清润滑下钛基多孔陶瓷膜层的摩擦学性能

    关键词: 大变形纯钛材  微弧氧化  多孔陶瓷膜层  小牛血清  摩擦  

    利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材及大变形纯钛材表面制备多孔陶瓷膜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非接触三维轮廓仪和纳米压痕仪考察了多孔陶瓷膜层的微观形貌、粗糙度和硬度,并用UMT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多孔陶瓷膜层在小牛血清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随载荷增加,摩擦系数减少。膜层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与纯钛材...

  • AZ41M镁合金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模拟

    关键词: az41m镁合金  动态再结晶  组织演变模拟  

    在变形温度300~450℃,应变速率0.005~1 s-1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D试验机对AZ41M镁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求解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动态回复软化率系数r,分析了温度和应变速率等工艺参数对r的影响;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Laasraoui-Jonas(L-J)位错密度模型,借助Deform-3D软件对合金热压缩时的组织演变过程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

  • 一种Cr-Mo-Ni系贝氏体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

    关键词: 贝氏体钢  动态再结晶  热模拟  数学模型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一种Cr-Mo-Ni系贝氏体钢在变形温度为850~1150℃和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中添加合金元素Cr、Mo、Ni,由于固溶原子拖曳及析出物的钉扎作用,显著抑制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开始时间与变形温度的关系曲线(RTT曲线)分析表明,变形温度降低及变形速率加...

  • 工艺因素对熔池小孔特征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激光深熔焊  气孔  形成机理  数值模拟  

    为了准确地模拟出激光深熔焊接中小孔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小孔内激光能量的传输过程和吸收机制,采用光线追踪法来描述小孔对激光能量的多重反射吸收作用,建立了基于光线追踪的热源模型,分析了工艺因素对30Cr Mn Si A钢激光深熔焊接过程中瞬态小孔的深度振荡和熔池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焊接过程中熔池的小孔深度呈周期性变化并伴有高频...

  • 氢陷阱对临氢钢氢扩散系数测定的影响

    关键词: 临氢钢  氢陷阱  氢扩散系数  电化学氢渗透  

    采用双电解池电化学氢渗透法测试氢在临氢钢中的扩散系数,并通过对比修正前后氢渗透公式的拟合结果,评价临氢钢中的氢陷阱对氢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氢陷阱会降低氢扩散系数的测量值,并导致不同厚度试样的测量值存在差异。从材料均匀性方面考虑,选取较厚的试样应获得更准确的测试值。

  • 含Nb高碳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

    关键词: 含nb高碳钢  奥氏体  晶粒长大  模型  

    通过热处理试验和组织观察,研究了在1123~1523 K内加热温度和时间对含Nb高碳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奥氏体化过程Nb的析出状态,并推导了含Nb高碳钢等温加热过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在低温区(1123~1423 K)加热时,晶粒长大速率较慢;在高温区(1423~1523 K)加热时,晶粒发生快速长大。所建立的模...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院内,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