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学刊杂志是由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船山学刊杂志创刊于191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杂志介绍
船山学刊杂志是由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船山学刊杂志创刊于191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关键词: 社会思想 王夫之 儒家理想 自然欲望 社会问题 儒家经典 社会组织 社会发展 进化学说
王夫之认为:在人们合理的自然欲望得以满足的基础上,导之以道,就可以实现儒家理想的王道社会。在理想的王道社会问题上,王夫之持“君权神圣”的观点,君、臣皆要遵循儒家经典“六经”,而“礼制”是这个王道社会组织秩序的核心。在社会发展的问题上,王夫之持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进化学说。
关键词: 读者意识 现代观 诗论 船山 中国传统诗学 现代色彩 诗歌理论 明清时期 指导作用 诗歌创作
船山诗论中的“读者各以其情自得说”是其诗歌理论中最具现代色彩的理论部分.其中对读者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对“自得”之情的动态考量以及“入”、“出”自由的辩证分析,不仅使中国传统诗学在明清时期就已具备了现代意义的思想,而且对今天的诗歌创作与接受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诗学批评 概念 王夫之 美学追求 审美特征 诗学理论 船山 蕴藉
本文以“平”字切入,讨论船山对“平”这一概念的提升和理论创造,认为“平”字体现船山对自然、蕴藉、从容、和谐的美学追求,用“平”概括这些审美特征的根源在于:宋明儒内圣境界的转换,明代文坛戾气的激发,诗学理论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图书编撰学 王夫之 著录 学者
王夫之共撰写了100多种著作。见于著录的则有88种,计391卷,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等诸多领域。历来研究王夫之思想的学者也大多将重点放在上述几个方面。本文试图另辟蹊径,简要论述王夫之的图书编撰学思想。
关键词: 思想论 曾国藩 礼学 康乾盛世 封建专制 西方列强 内忧外患 必然
有清之兴,至康乾盛世,最称繁盛。乾嘉继之,亦有可观。然盛世的背后,却已显露衰象。封建机体,经历千余年的沧桑,此时已无再生活力,衰竭待毙,已是势所必然。就在此一时刻,西方列强已开始蓄意东侵,蠢蠢欲动;农民在封建专制弊政的压榨下,几不能活,揭竿而起,亦处一燃即发之势。随着鸦片战火的骤起,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使清政权陷入风...
关键词: 曾国藩 理学 信仰 家学渊源 心路历程 桐城派 倭仁
本文从家学渊源,与桐城派文人的交往,唐鉴、吴廷栋、倭仁的启发等角度,分析了曾国藩在“师友夹持”下接受理学并最终成为晚清理学领军人物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经学著作 王闿运 考述 近代文学 文化名人 近代中国 学术转型 湘潭县 经学家 晚清
王闿运(1833-1916),湖南湘潭县人,是近代中国晚清至民初时期罕有的文化名人。他在近代文学、经学、史学、教育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见解。尽管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但他对于经学的研究自有特色,创获颇多,是影响晚清经学走向和学术转型的一位经学家。王闾运很早就对经学有兴趣,九岁能“毕诵五经”,十二岁“益厉志于经史词章,听夕不辍...
关键词: 郭嵩焘 国际法 洋务运动 开拓精神 叛逆者 王先谦 史学界
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先驱、时代的叛逆者,察事敏锐,世务洞明,往往能抒陈己见,“其谈海外时措之宜,能发人之所未见,冒不韪而勿惜”,是一位具有独到眼光与大胆开拓精神的先声人物。因此,自“1892年,即郭嵩焘去世的第二年,其遗稿就由王先谦等人编为《养知书屋遗集》刊行”圆,史学界便开始了对郭嵩焘的研究,这方面,名家不少。
关键词: 谭嗣同研究 先生 历史学家 新旧党争 维新变法 大陆学者 专家学者 海峡两岸 湖南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黄彰健先生《史研究》一书中,著有《论光绪丁酉戊戌湖南新旧党争》及《谭嗣同全集书札系年》两章,深入研究了谭嗣同在湖南的维新变法活动,引证繁富,考证精当,为谭嗣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大陆学者邓潭洲先生在其《为改革而献身的谭嗣同》一书中,对谭嗣同一生活动作了简明而准确的叙述,这一叙述是以他对谭嗣同的多年研究...
关键词: 外交思想 近五年来 郭嵩焘 概念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有关郭嵩焘外交思想的论文介绍,对郭嵩焘外交思想的定位(评价)、形成的原因,基本原则及其局限,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传统民本思想 中国传统 思想特征 政治文化传统 个体理性 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 明清之际 西周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政治文化传统中最为精粹的部分之一,萌芽于西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战国之后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顶峰。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具有工具理性、人民理性、个体理性的特征.
关键词: 中国传统社会 传统民本思想 王权主义 君主专制主义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宗法观念 政治格局 政府权力 执政之基
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本思想与王权主义始终联系在一起,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肯定君主专制主义,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公私两无的政治格局和家天下的宗法观念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反恩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对于加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荀子 伦理道德体系 社会个体 历史理性 行为规则 儒家 孔孟 法度
荀子之“礼”已突破了孔孟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实质上成了“法”的另一种指称。他在对“礼”的起源作了极富历史理性的探讨之后,认为“礼”就是一种社会法度、规范、秩序,是一种社会个体必须普遍遵守的、具有强制命令性的行为规则。“礼”“法”之间可自由矛行。
关键词: 孟子 稷下 中国文化 孔子 儒学 他人 必然 逻辑
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文化以十分负面的形象出现,那是因为它被放置入一个由他人缔造的“现代”世局中,一切条件对它(他)来说都是不利的,用来衡量它的所有标准也必然是迥异的。曾读到一篇题名为《孟子的逻辑》的文章,说孟子继承大圣孔子,称为亚圣,“他在说废话方面,也可以说得孔子之真传,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键词: 宋代社会 原因 奢侈 词体 享乐 负面影响 文学艺术
宋代社会的奢侈亭乐之风盛行是不争的事实。它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点。此风对宋代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宋代社会的诸多矛盾与问题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子。不过,此风对宋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宋代音乐文学艺术——词的流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心态分析 诸葛亮 祭祀 帝王 阶层 百姓 古代 文士 自身利益 尊崇
三国后,诸葛亮受到了上至帝王将相、中至文人学士、下至布衣百姓的尊崇和祭祀。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个阶层心态和自身利益的分析,来透视他们尊崇、祭祀诸葛亮的真实原因。
关键词: 士人格 郑板桥 矛盾 积极进取 个性主义 名士 狂狷 俗
郑板桥的矛盾人格主要表现在:积极进取的儒士人格和惊世骇俗的狂怪人格两个方面,而造成这种人格的成因则主要归结为:儒家正统教育的塑造,狂狷名士之风的继承,以及当时的个性主义思潮三者对他的影响。
关键词: 道德教育思想 王阳明 道德教育原则 道德教育方法 德育理论 教育实践 教育目标 教育标准 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王阳明提出了“明人伦”、“致良知”的道德教育目标、“知行舍一”的道德教育原则、“因之而施之”的道德教育方法、“学贵得于心”的道德教育标准,这些教育思想作为我国古代传统德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德育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关键词: 贾谊 学派 西汉 两汉
贾谊实际上是西汉最大《左传》学派的开山祖师.贾谊是构建西汉《左传》“传训故”特色的先师.贾谊《左传》学著述早佚不传,其关于《左传》之遗说俱见《新书》。贾谊《左传》学派薪火相传,然至两汉之际,终于晦没。其晦没主要原因在于刘歆《左传》学派的形成与兴盛。
关键词: 译文 历史文化知识 绘画色彩 文言虚词 经文 实有
目前《论语》的各种版本对“绘事后素”的注解有很大不同,妨碍了读者对经文原意的正确理解,实有辨正之必要。综合可靠的文字证据、现代绘画色彩技法、文言虚词用法、历史文化知识及对《论语》内容的分析,文章对该句作了重新翻译。
关键词: 范仲淹 教育实践 述论 地方行政 实践经验 教育家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担任地方行政,指挥边防军事,或者参政中央,都注意兴办学校,建立书院,培养和选拨人才,他的教育实践经验很丰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人格修养 哲学意蕴 孔子 主体性意识 理想人格 实践意识 至善 道德
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有着完整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它强调道德的主体性意识和实践意识:以至善为理想人格的内在规定:“诚”在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中有着根本的地位:对“学”的重视更使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具有笃实的品质。
关键词: 当代价值 孔子 生命价值 物质生活 生命境界 自觉意识 显示 追求
“庶、富、教”思想显示出孔子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判断。他认为,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生命境界的追求,只有实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自觉意识,才能使个体人生变得完美。就这一点来说,孔子的“庶、宫、教”具有现实意义,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德治思想 哲学诠释 孔子 社会规范 政治思想 政治领域 人格完善 个人修养
德治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德治的前提是通过“正名”的方法恢复“礼”的社会规范作用,德治的理论基础就是通过以仁释礼,将礼的强制规定与仁的自我要求融为一体,把道德运用于政治领域,强调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对社会的影响,德治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有礼有序等级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 人性论 修养论 修养工夫 人生修养 修养方法 先秦儒家 承前启后 孔子
《中庸》修养工夫有其人性论的基础,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从人生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修养方法的合理性加以梳理与探讨,并且指出,就先秦儒家阐释的重心来说,经历了一个由孔子偏重修养工夫到孟荀注重人性探讨的转向,而《中庸》在这种转向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儒家义利观 大同理想 社会主义思潮 动力体系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大同理想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以及科学阐述了儒家义利观的概念,进而分析了在大同空想社会主义的动力体系中儒家义利观如何支持了大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词: 老子哲学 自然哲学 演化 中国古代哲学 思想形成 自然科学 深层理解 科学界 宇宙
老子对其哲学最高范畴道的论述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宇宙演化思想形成奇妙对照,西方科学界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向往主要来自于对老子哲学的深层理解。老予《道德经》中对道的有关论述描述了一幅宇宙从无到有演化的图景。
关键词: 领导思想 社会 和谐 思想家 哲学家 领导者 治国
老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在其《老子》著作中亦为建构和谐社会做过许多的论述,本文主要阐述老子“爱民治国”、“上善若水”、“顺百姓心”等思想的现代意义,为今天的建构和谐社会、为当代领导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价值取向 主张 价值观
《庄子》一书从提升人的认识境界出发,论述了“无为”与“有为”两种价值取向都是道的体现的基本观点,认为“无为”、“有为”两种价值取向并不存在优劣的对比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有为的价值取向是主流而把这种价值观强加到对无为的价值取向的评判上来。
关键词: 义利观 孟子 依法治国 抽象人性论 思维模式 英雄史观 双重标准 关系问题 专制主义
基于“先知先觉”的英雄史观的思维模式,孟子简单地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在义利关系问题上使用双重标准,要求统治者“先义后利”而民众“先利后义”,将动机和效果割裂开来,无视义寓于利利寓于义的道理。孔孟仁政的实质是人治,其理论出发点是抽象人性论(“性善论”),在政治实践上必然导致专制主义。人治的出路在于法治。只有在当今...
关键词: 梦意象 美学分析 庄周 意象类型 美学意义 发展史 个代表
《庄子》中的梦意象是继梦卜辞、《诗经》梦意象、《左传》梦意象之后的又一梦意象类型,代表了庄子对于梦意象美学意义的发现、认可和创作自觉,也是梦意象审美发展史上一种新的形态,“庄周梦蝶”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代表。
关键词: 时事小说 明末 小说创作 政治意识 创作意图 读者群体 小说作品 政治斗争 作者 党争
明末士人好议时政之风导致党争激烈,时局更加动荡,为时事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增强了作者的创作勇气,强化了作者创作意图的政治意识;扩大了时事小说的读者群体;甚至出现了直接为政治斗争服务的时事小说作品。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现代性 当代知识分子 现代性体验 怨恨 反抗 传统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具有双面性,既表达了对传统的反抗又不断质疑着现代性,由此导致了反抗中的怨恨、建构中的怨恨、回瞥中的怨恨成为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最主要的现代性体验。
关键词: 诗论 严羽 主旨 以禅喻诗 江西诗派 复古 盛唐
在对严羽《沧浪诗话》的评论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严羽的诗论旨在“提倡复古”。这是很值得商讨的。我以为,《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以悟论诗,推尊盛唐,以为师法,其主旨不在“提倡复古”,而在于反对江西诗派的流弊与提倡一种新的诗论标准。
关键词: 稼轩词 用典 集句
本文分析了稼轩词用典的方式,其用典方式可分为“正用”、“反用”、“活用”、“化用”、“暗用”、“连用”、“集句”等七种。
关键词: 诗歌发展 愿景 革命实践 精神财富 创作态度 政治家 诗人 他在
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诗人,他在革命实践中写下的诗篇,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诗歌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借鉴诗词的思想和艺术,是我国诗歌从形式、内容和创作态度上重新革命,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出路.
关键词: 散文风格 儒道互补 郁达夫 文化视野 传统 东西方文化 情结 现实世界 具体表现 对话模式
郁达夫,五四时代的弄潮儿,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如果说其小说与西方文化有着紧密联系,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其散文则就与传统有一种割不断的联系,具体表现为他面对现实世界采用儒道互补的形式,建构审美世界时又执著于古典美的重构。本文试从郁达夫散文风格转变与“自我——世界”的对话模式、古典美的重构等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 陈映真 述评 七十年代 研究成果 滥觞
滥觞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陈映真研究,已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二十多年来陈映真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以求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拓进。
关键词: 思想变化 康有为 中国近代史 议论 历史 解读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思想变化一直是人们议论颇多的话题。尤其是后。在历史的剧变中,康有为的思想明显落后于时代大势,成为典型的保皇落伍分子。在此,笔者尝试对其变化略作一解读。
关键词: 孔教运动 历史 兴衰 民初 民国初期 孔子学说 张勋复辟 袁世凯
孔教运动萌芽于时期,兴起、发展于民国初期,袁世凯当政期间一度高涨,张勋复辟后趋于衰落.孔教运动由兴而衰的启示是:振兴孔学的关键在于孔子学说本身能否适应时展,而非其他外部因素.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浏河村巷7号,邮编:4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