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张洪亮; 李心雅 和讯网; 湘潭大学; 中信证券广州分公司

关键词:制度 农业 生产率 

摘要: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决定其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能力的不断增长,农业发展也是如此.农业增长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是生产要素投入水平的提高,二是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长期来看,不论是整体经济的增长,还是工业或农业某个单独部门的增长,都不可能仅仅依赖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而要以生产率的提高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量.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了生产率的增长呢?正如Acemoglu在一系列文章中指出的,技术进步固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这只是经济增长的间接原因(approximate causes),而制度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fundamental causes).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经历过生产率和产量增长的倒退,相比其他发达经济体,中国农业经济仍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挖掘,这一切变化都伴随着制度的巨大变化.中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教训、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为我们理解制度变迁与生产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个鲜活的案例,对这个案例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为提高农业生产率注入一定的“无形资本”,同时也可以丰富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

产业经济评论杂志要求:

{1}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篇名、作者注置于当页地脚;对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排在当页地脚或文末。

{2}来稿文责自负,且必须是未曾在任何出版物以及互联网上发表过的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并保证不存在任何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3}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在正文后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

{4}图的纵横坐标上的物理量名称、符号、单位、量值要表述齐全。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横线,取消竖线。图与表不要重复。

{5}文献中,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ctal”。作者姓名不论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更姓不可缩写且均应戈写,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产业经济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8人评论|0人关注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