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杂志是由国家电影局主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电影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杂志介绍
当代电影杂志是由国家电影局主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电影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2-4646
国内刊号:11-1447/G2
发行周期:月刊
全年订价:¥340.00
关键词: 郑洞天 中国 电影史 电影导演 理性思维方式 教师职业 创作历程 经典作品
郑洞天是与新时期一起走过来的电影导演。他开始导演生涯的时候,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特殊时期建构起来的宏大价值观,创作年龄上的特殊的成熟性,教师职业带来的那种特殊的理性思维方式,以及大时代背景下特殊的电影命运,都决定了他特殊的创作历程。虽然早在1978年,郑洞天就与中国另外一名教师型导演谢飞一起导演过电影《火娃》,但应该说,19...
关键词: 上海虹口区 电影院 影剧院 星期天 零花钱 臭豆腐 影片 海报
念小学的时候,我家住上海虹口区海南路,从家出门一百米是武进路,拐弯再走两百米,就到了乍浦路海宁路口,那里是当时虹口的一个中心,商店集中不说,那么小一个五又路口,就有“乍浦”、“虹口”、“国际”、“胜利”四间影剧院,不用十分钟可以转一圈。“乍浦”、“虹口”是专演戏剧的;大而光鲜的“国际”上映首轮新片,小而典雅的“胜利”...
关键词: 访谈录 郑洞天 电影事业 第四代导演 陶行知
心与草 陆:从哪儿说起呢?我最近看到网上有一篇写你的文章里,你说陶行知有句话对你触动很大:“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郑:是这样的。“影协”那套关于第四代导演的书,我那本最初想叫《热爱生活》,他们说这不行,一点文采都没有,那本书的扉页里需要有一些你说过的话,或者你最喜欢的话,我当时就想起了这句话,将来那本书名就叫...
关键词: 电影经济 体制改革 郑洞天 经济学思想 学术理路
郑洞天教授在电影导演艺术、电影美学理论、电影评论和电影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李电影经济学以及我国电影体制改革等领域,也做出了国内一般艺术知识分子难以企及的卓越贡献。忽略这些贡献,我们就难以认识一个真实的郑洞天。本文力图通过对郑老师电影经济学思想发展理路的回顾和学习,以期达成对郑老
关键词: 第四代 理论 教学 影评人 郑洞天
郑洞天是一位导演,同时也是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作为电影导演,他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秀影片;作为理论研究者,他发表了许多观点独特的论文;作为教育家,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电影工作者。郑洞天的电影世界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他有着多个不同的视角,这或许也是造就他电影成就和缺憾的原因。
关键词: 现实关系 关系学 变动 承担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现实关系”的立场,分析了影片《邻居》中所体现的当时中国某种现实关系的冲突及其演变。在肯定这部影片敢于触及当时社会矛盾的同时,试图唤回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传统的重新关注。而稍后拍摄的《鸳鸯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邻居》的续篇,《邻居》中住筒子楼的那些人们“盆栽”般移植到了单元搂里。当他们从原来的...
关键词: 心理空间 现实空间 中国电影史 80年代 现实生活 社会心理 救国救民
“现实主义”的概念在中国电影中,从来都不是纯粹的。30年代的“现实主义”要发出救国救民的呐喊;40年代的“现实主义”要批判蒋家王朝的没落;到了80年代的“第四代”,“现实主义”则既要审视过去又要抚平创伤。在这多重元素的糅合之下,诞生的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郑洞天在80年代初创作的(《邻居》(1981),则恰恰是对中国...
关键词: 第四代 家国 纪实电影 中国诗
《鸳鸯楼》是郑洞天继《邻居》之后对纪实风格更为彻底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其开放结构和分行抒写的表现形式成为第四代导演家国情怀与生活描绘融合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 创作年表 郑洞天 上海虹口区 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制片厂 导演
简历 1944年生于四川重庆。 1949-1961年就读上海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上海北虹中学。 1961-1973年就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l973-1976年供职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
关键词: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道德建设 影视作品 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和谐 国民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必须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之一。同志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谈到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时提...
关键词: 中国电影 道德建设 艺术责任
电影艺术对于人心的道德良知触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其触发人心价值其他东西难以替代。因此,好的艺术创作理应在艺术表现中传达人性道德的示范作用,用艺术的感化来实现道德良知的引导,以端正人心、纠正世俗偏差。近年中国电影的道德重塑的体现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分类分析——榜样的塑造、道德情感的倡导、道义思想的传达、道德理想的张扬等。
关键词: 韩国电影 文学电影 艺术电影
本文拟从历史回溯的角度探讨韩国艺术电影概念的嬗变历程。在韩国电影史上,文学电影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预示着当代艺术电影的兴起,但它们还不是真正的艺术电影。《达摩为何东渡》是韩国艺术电影出现的里程碑,开启了新的电影拍摄模式。
关键词: 韩国电影 银幕配额制 好莱坞电影 文化多样性
在全球化时代,银幕配额制度不但是民族国家借以发展自身电影工业、抵制好莱坞霸权的重要保护制度,而且也是坚持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文化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简单地描述了韩国电影银幕配额制的演变过程,介绍其他国家在银幕配额问题上遭遇的困境,进而探讨当前韩国社会各方围绕银幕配额制度的斗争及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动因。
关键词: 韩国当代电影 性别角色颠覆 置换叙事 审美转向 文化觉醒
韩国电影近年来的成功令世人瞩目,本文从置换叙事分析、审美转向与位移分析以及文化意义分析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其影片中体现出来的性别颠覆策略及其文化价值。
关键词: 韩国电影 中国古代诗学画论 佛教文化 儒家伦理
同属于东北亚文化圈的韩中两国一直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韩国电影深得东方古典美学的精髓,它不仅探求中国古典诗学、画论中的艺术造诣之美,还坚持儒学伦理传统所宣扬之善,更寻求释家、道家等宗教哲学意义上的真。这些审美取向对韩国电影的叙事方法、人物塑造和影像语言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意在深入文本寻找这种珍贵的文化脉络,...
关键词: 韩国电影 崛起要因
韩国电影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无论是在国内票房上还是国际奖项方面均取得了不俗成绩,几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韩国电影何以在一个短暂的时期内获得如此巨大的爆发力?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尝试性分析与探讨:一、源于苦难的顽强生命力;二、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危机意识;三、进一步完善的制作、发行体系;四、政府对国产电影的扶持政策;...
关键词: 海外流离华人 全球化 想象的中国 香港本土化进程
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垄断了20世纪60-80年代时期的华语电影市场(大陆市场除外)。在这段时期,邵氏兄弟公司改变了香港电影的制片方式、娱乐产业和电影文化,同时也建立了全球化的电影发行网络,使得邵氏电影成为成千上万的海外流离华人共同的梦幻家园,邵氏电影成为香港、台湾、新加坡及其亚太地区、欧洲和美国的华人世界中最为流行的娱乐方式。...
关键词: 香港国语片 竞争 院线 邵氏兄弟 电懋 邵逸夫 陆云涛
50年代中期之后,香港国语片中的左右对峙局面逐渐淡化,商业片取代了政治片,成为香港电影工业的主流。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等大型国语片制片公司登陆香港后,香港国语片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邵氏兄弟”和“电懋”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两大”当家人邵逸夫和陆运涛之间因出身、个性、学历背景等方面的不...
关键词: 邵氏兄弟公司 动作片
邵氏公司是唯一一个见证了香港电影整个发展脉络的电影机构,其中邵氏兄弟公司是最为辉煌的一段。动作片是邵氏兄弟电影中最值得关注的类型。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邵氏兄弟”以新武侠片为起点开创了动作片的奇迹。其后近20年,动作美学观念不断流变,在新武侠片的类型基础上又,于妙延伸出拳脚功夫片、文艺武侠片等亚...
关键词: 邵氏电影研究 邵氏兄弟公司 邵氏影片 天映公司 跨界
邵氏家族开办的电影公司横跨中国电影半个多世纪,是中国电影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性电影机构,其中以邵逸夫经营的邵氏兄弟(香港)公司最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大批老的邵氏影片重新数码修复后,以影碟的方式重新投入市场,学术界开始逐渐注意到了邵氏兄弟公司在香港电影本体建构过程中的重要贡献,同时更包括其对于华语电影开拓海外市...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反革命政变 中国共产党 重建家园 共产党员 共产党人 县委书记 儿子
1901年,河北滹沱河畔锁井镇地主冯兰弛欲霸占48亩宫地,企图砸古钟灭迹,农民朱老巩挺身反抗,后因中计失败吐血身亡。冯兰池欲斩草除根,朱老巩的儿子朱虎子为报仇雪恨远走他乡闯了关东。25年后,虎子朱老忠携妻带子回到锁井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朱老忠夺回被冯家霸占了25年的宅基地,在严志和一家帮助下重建家园。冯兰池为拔掉眼中钉,设...
关键词: 中国 电影事业 冀中平原 人道主义 重新认识 八路军 指导员
1941年,抗日硝烟笼罩下的冀中平原,夜幕沉沉,被八路军关在牲口棚里的八名罪犯准备出逃。遭奸细诬陷的八路军指导员王金被推进来与罪犯们关在一起,打乱了罪犯们出逃的计划。王金的人道主义表现和坚强赢得了其他犯人的尊重,与此同时,王金也开始和犯人们进行交流,教育犯人们。由于鬼子疯狂的大扫荡,小部队与大部队失去联络。锄奸科长许志决...
关键词: 电影 重读 写意 织锦 故事梗概 太太 大学生
故事梗概:19岁的大学生颂莲因父去世、继母逼迫而辍学,于夏季嫁给陈佐千做四太太。依陈家祖上规矩,老爷在谁房中过夜,其院房内外便红灯高挂,彻夜通明。于是,环绕陈府中的点灯、灭灯、封灯展开颂莲与二太太卓云、三太太梅珊、丫鬟雁儿几个女性间争斗的故事,直至次年之夏,更年轻的五太太嫁进陈府……
关键词: 影片 成本 中国 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就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是主要依靠几部大成本影片来支撑的,还得拿去年的一些数字说明问题:
关键词: 中国 电影产业化 发展现 低成本电影 新生代导演 市场回报 创作态势 香港电影 投放市场 生存境况
近期中国电影创作态势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格局,一方面是知名导演的大投入、高成本的国产大片与香港电影争夺新年黄金档期,密集投放市场。另一方面是新生代导演艰难筹资拍摄的低成本电影步履蹒跚、辛苦寻求投资与市场回报。而仔细分析两极影片的生存境况,不难发现其实它们都共同面临着文化表达和市场回报的两难窘境。
关键词: 90年代以来 制作策略 中国 电影事业 电影体制 电影制片 现代民族
在这次论坛开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在什么意义上谈论中国电影?90年代以前,中国电影是指在中国制片体系内由中国电影人制作的影片。中国电影和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语义上是单纯明确的,因为它直接联系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体制,它是在中国社会文化母体里生产出来的电影文本。进入90年代,“中国电影”的...
关键词: 中国 电影市场 市场定位 生存和发展 文化产业 生存发展 发展潜力
电影作为一种影像商品,一种文化产业,其生存发展与市场密切相关。从1994年我国以分账方式引进国外大片开始,这12年来,国内电影经历了一个从困顿萎缩到逐渐复苏的过程。回顾近期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电影已经呈现出了一种良好态势——中国电影中的市场意识日益加强,并已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这几年,不但《英雄》、《...
关键词: 民营影视公司 电影公司 国家统计局 民营公司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目前内地各种民营影视公司已达2000多家,在数量上已占据绝对多数,而民营公司参与的影片在票房上已经支撑起半壁江山。“新画面”、“华谊兄弟”两家公司2004年包办了票房最高的三部影片《功夫》、《天下无贼》、《十面埋伏》,累计票房达4.4亿元,占到当年国产片总票房的55%。2005年中国电影总投资达到16亿人民币,共拍...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华语电影 品牌资源 现代文化产业 电影文化 全球扩张 开发经营 品牌战略 市场空间 电影工业
好莱坞拥有全球最丰富而强大的电影品牌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开发经营,体现了好莱坞对电影文化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现代文化产业的充分认知。伴随好莱坞电影品牌战略的成功延伸,其电影文化与市场空间都不断向全球扩张。从这个意义上说,“品牌”正是今天的华语电影要从好莱坞电影工业中萃取的关键词之一。
关键词: 电影营销 新闻事件 社会事件 环境事件 尴尬
一、传统电影的尴尬 电影事件成为新闻事件,进而成为社会事件,本是电影营销追求的境界,然而《无极》剧组破坏环境事件的报道,却使我们看到了电影所处境况的尴尬。
关键词: 香港电影 转变过程 电影产业 90年代 总收入 影片质量
一、“国际大片”与香港身份 1990年代的香港电影产业经历了一个由极盛向极衰的转变过程。以1996年为例,尽管这一年有古惑仔影片大行其道,首轮港产片的总收入仍下降到629,101,353元,比起1995年的89,8054,149元下降了29.95%。
关键词: 电影观众 文化心理 青春题材 产业研究 文化产品 中间环节 产业运作
电影的产业研究,不同领域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方法和视野。对于电影这样一种复杂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而言,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研究者”不能仅仅依靠从媒体得到的几个二手数字进行想象性的推延,对产业运作的中间环节,如投资,企划、公关、融资、宣传和发行等进行盲目的诊误。科学的产业研究应该是从一大堆数字中梳理出一个个小结论,而不是像现在...
关键词: 女性主题 消费能力 心理分析 文艺片 社会转型期 电影创作
与其他艺术不同,电影的意义最终是在观众的消费中实现的,并反过来刺激电影的生产环节。由于大众心理需求多种多样,所以各种类型的影片也就相应产生了。中国近几年的电影创作中出现了一些涉及女性主题的影片,女性导演的新片有的在国内外频频获奖,有的引起了社会上的话题讨论,形成了不可小觑的女性力量,传达了女性另类的声音,女性对于电影...
关键词: 博士生 活动综述 创作现状 中国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当代电影
2006年5月18日,由《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四所院校、研究机构的电影学博士生参加的“博士论坛”举行了第二次活动。来自四所院校的博士生就“大制作、小成本、市场定位、制片策略”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本期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承办、中国传媒大学2004级电影学博士生...
关键词: 中国 2005年 电视研究 论著
本文以2005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有代表性的电视研究专著为阐述对象,通过梳理和分析这些新著,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当年大陆电视研究的概貌,并约略分析了各具体研究方向的成就与特点、影响和不足。
关键词: 中国 2005年 电视研究 论文
本文通过梳理、分析2005年度中国电视研究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力图以全景式的视角展现学界和业界在当年的研究动向和成果,以期对今后的中国电视研究有所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 数字电影 现实情怀 电影作品 兴奋点 主旋律
“百合奖”创设于2001年,一年一届。这个年轻的奖项,恰恰与我们的新纪元同龄。历年来在“百合”奖上独领风骚的一些电视电影作品,为我们带来的审美喜悦和兴奋点,往往也如同“年轮”般地与我们时代变革的主旋律形成某种唱和或共鸣。
关键词: 中国电影出版社 学术会议 媒体记者 学术贡献 批评意见
2006年3月21日,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学术会议厅,中国电影出版社举行了“《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研讨会”,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领导,以及电影界、教育界专家、学者、教授和影视、报刊相关媒体记者等三十多人参加会议。会议气氛热烈。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一版《电影艺术词典》学术贡献、理论价值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宝贵的批...
关键词: 彭小莲 上海 空间 女性
本文以“空间”和“女性”为切入点,解析导演彭小莲的“上海三部曲”。彭小莲影片中各种上海空间的影像,无不隐喻种种社会关系的重叠与渗透。《假装没感觉》中,房间隐喻着两性关系;《美丽上海》中,对空间的争夺生产出身份冲突和代际纠葛;《上海伦巴》的两个空间揭示现实与回忆的关系,但却是一个欲望杂陈的文本。
关键词: 关锦鹏 性别 身份认同 同性恋 爱欲
本文并不认同多数学者对关锦鹏电影成就的定位,所谓“比女人还女人”的导演。他早期女性电影的表达,其实是自身同性恋阴性气质(femininity)和性取向的身份认同。“出柜”前后,关锦鹏同性恋三部曲从晦暗到明朗,严肃地诠释着另类爱情,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讨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邮编:10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