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电影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电影杂志是由国家电影局主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电影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外电影合拍片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外电影合拍  内地与香港合拍  流变  影响  

    提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内地与境外电影的合拍,启动于内地与香港地区的合作制片,璀璨于中国内地和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构筑起的全方位合拍体系。而与香港电影的合拍,一直都占据主体地位,两地合拍经历了多个坎坷时期。从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台湾因素也加入其中,三地电影再度互动融合,确立了华语电影的新主体。新世纪之后,中国内地...

  • 改革开放四十年合拍片:文化冲突的张力与文化融合的指向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合拍片  文化折扣  文化冲突  文化间性  文化融合  

    中国电影合拍的历程几乎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同步,合拍片承担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传播、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等重要使命,成为中国电影的生力军。合拍片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成就很大,发展过程中问题也不少。本文对中国电影合拍四十年的方式、历程、意义与问题等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和总结,重点从合拍片的合作主体之间的文化关系的角度,...

  • 香港元素促进了内地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 内地电影  元素  香港  紫禁城  简称  北京  影片  拍摄  

    一、根在内地 类成云(以下简称"类"):看之前的采访说您1990年的时候就来到内地,并改变了您的一生。文隽(以下简称"文"):对,我是1990年第一次到北京。1991年开始做我的第一部协拍片《告别紫禁城》,这部影片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第二集,用的是西影厂的厂标。当时在北京拍摄时,也有北影厂的人帮忙。到1992年拍《狭路英豪》的时候就变...

  • 升降之间的生之魅惑——《邪不压正》的俯仰美学与姜文的深微性灵

    关键词: 美学  性灵  姜文  小津安二郎  日本电影  价值判断  摄影机  

    在《沟口健二的世界》一书中,日本电影史学家佐藤忠男曾经指出,导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摄影机为中心进行工作的导演,另一种是以表演者为中心进行工作的导演;小津安二郎属于前者,沟口健二则属于后者。以表演者为中心进行工作的沟口健二,因酷爱升降摄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价值判断的俯仰美学。

  • 再好的智慧也需要方法——《阿拉姜色》导演松太加访谈

    关键词: 导演  智慧  情感故事  简称  朝圣  拉萨  拍摄  

    一、缘起 崔辰(以下简称崔):您拍摄这样一个藏族家庭内部的情感故事,缘起于什么?松太加(以下简称松):容中尔甲老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头儿在去拉萨朝圣的路上遇见一头小毛驴,于是结伴前行,一路经历了很多人和事,驴子也长大了。老头儿抵达拉萨后,对一路陪伴他的驴子产生了情感,想把它带回老家,但如何把它带回家成为老头儿朝...

  • 张荣吉:每一部新电影都是新的成长

    关键词: 电影界  张荣吉  成长  纪录片  五月天  金马奖  夏天  剧情  

    一、初遇电影 张燕:张导,您好,我看过您的《逆光飞翔》(2012)、《共犯》(2014)、《夏天19岁的肖像》(2017)等多部剧情长片以及《天黑》(2008)、《台北工厂》(2013)等短片。您还拍过《奇迹的夏天》(2006)、《五月天追梦3DNA》等纪录片,获得过"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请先谈谈您是怎样进入电影界的?

  • 迈向“有希望”的人生——评张荣吉电影作品的“自由”叙事

    关键词: 张荣吉  台湾电影  存在主义  自由意志  

    张荣吉作为台湾年轻一代新锐导演,其艺术表达功力之成熟令人赞叹,他在纪录片、故事片,青春片、悬疑片等不同片种、类型之间游刃有余的自由切换,展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在内容建构上,张荣吉专注于青春故事的讲述,他的电影梦连接着现实与梦想、理智与情感、艺术和人生,他注重的不是扣人心弦的讲述、婉转曲折的情节,而是通过生活的真实、单纯的故事和...

  • 《夏天19岁的肖像》:好一锅乱炖

    关键词: 类型  因果关系  荷尔蒙爱情  

    《夏天19岁的肖像》中很多叙事细节经不起推敲,不乏破绽与故弄玄虚之处。张荣吉所擅长的、对细腻情感的拿捏在该片中也不见踪影。影片在主流的价值观念传达上也是凌乱的。

  • 现实邂逅叙事:新时期以来中国纪录片叙事分析(1978—2018)

    关键词: 纪录片  叙事  叙述域  索引域  历史  

    本文主要运用比尔·尼克尔斯建构的纪录片叙事范式和热拉尔·热奈特叙述视角理论,从纪录片的选题、拍摄对象的主体性、叙述视角和文本结构、纪录片的叙事与历史/现实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体制内纪录片在叙事学上一些集体特征和明显的变化。最后,文章认为中国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在当下显得尤其丰富多样,其与历史/现实的关系或...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纪录片美学之变

    关键词: 纪录片  纪录片美学  纪录电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纪录片大多沿用一种以旁白表述为主的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纪实美学的思想开始进入中国,到90年代成为中国纪录片最主要的表现方法。因此,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基本上是一种从观念表述到纪实美学的过渡。新世纪之后,市场经济对电视行业的冲击,造就了演绎(搬演)美学在纪录片领域的勃兴,纪实方法在电视台难以立足,非体制的...

  • 产业化视角下中国纪录片的历史进程与发展前瞻(1978—2018)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纪录片  产业化  

    中国纪录片的产业化,是经由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与市场化的发展脉络逐渐形成的。与西方国家电影和电视纪录片彼此交织的格局不同,中国纪录片的产业发展与中国的电视体制有密切关联,其时代背景则是国家改革开放,是改革所释放的市场活力在电视行业形成的资本流动的独特轨迹。近十年来,陆续出台的产业促进政策,带动了政府部门、电视媒体与民营资本的...

  • 印度电影的多语种生态与管理体制

    关键词: 印度电影  多语种电影生态  管理体制  

    印度电影是当下全球发展最为成功的民族电影之一,在电影产量、观影人次、市场份额等方面均较为成功,本文聚焦于其共荣生长的多语种电影生态多层面的政策协调管理体系,分析其具体构成并如何助力印度电影在南亚次大陆的顺利发展。

  • 国际化谋求下的印度新电影现象

    关键词: 国际化谋求  印度新电影  现实题材  重工业电影  歌舞段落  

    在过去二十多年曲折的海外拓展与探索中,印度电影学界与业界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将印度电影的"印度性"与"全球性"、文化独特性与普适性截然对立起来的观念,渐渐形成了注意降低文化折扣,同时又强调打造差异品牌,试图兼具异质性与全球性的折衷共识,从而形成了近些年印度电影在题材内容、歌舞段落等方面的新变化与趋向。印度新电影,指的是近些年...

  • 时代变迁下的巴基斯坦电影业

    关键词: 巴基斯坦电影  变迁  复兴  

    巴基斯坦电影业的兴衰与该国的政治局势、社会变迁及经济结构密不可分。本文在对巴基斯坦电影业各个时期简要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巴基斯坦新电影运动,以及当前"一带一路"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大背景下巴基斯坦电影业所出现的新现象。

  • “国策”宣贯、个人理想与“中华电影”——1939年川喜多长政上海赴任始末

    关键词: 川喜多长政  

    川喜多长政是由日本军方指派,于1939年赴上海主持电影工作,对沦陷时期的中国电影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人物。对川喜多长政的评价,历来是相关研究中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通过从1939年川喜多长政与上海派遣军参谋高桥坦的历史性会面切入,梳理围绕此次会面的不同史料与记载所呈现出的歧义与偏差,并分析其原因,来客观展现川喜多长政上海赴任前后的历史...

  • 武侠神怪片与南洋市场——友联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

    关键词: 友联公司  20世纪30年代  武侠神怪类型  南洋市场  

    1930年,友联影片公司扩张,从一家小型制片公司发展为中型制片公司,专门拍摄武侠神怪片。本文运用类型研究的方法,指出友联公司通过武侠神怪类型策略,不仅构建起20世纪30年代电影文化景观之一,还成功开拓南洋市场,对早期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做出尝试。此外,在国民政府禁绝武侠神怪片后,武侠神怪类型仍然能够在南洋得以保存和延续。

  • 《孤儿救祖记》之前中国电影在南洋的传播

    关键词: 南洋  早期中国电影  

    南洋是中国电影最早的海外市场,对中国电影史研究意义重大。在新加坡的一些文献记载中,《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在南洋放映的电影。事实上,在《孤儿救祖记》之前就已经有大量的中国电影在南洋放映。尽管《孤儿救祖记》不是第一部在南洋传播的影片,中国电影在南洋的放映却是从《孤儿救祖记》开始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本文将《孤儿救祖记》作为中国...

  • 上海电影、上海电影传统与中国电影学派

    关键词: 上海电影传统  中国电影学派  元叙事  元类型  元美学  元情感  

    上海电影传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自然而然或与延安传统相对相冲、有融有别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具有现实性、共享性、主体性、精神性等特征。此外,它还形成了以元叙事、元类型、元美学、元情感等为基本表达的内系统。这对于中国电影学派的未来构建而言,极富现实意义。

  • 中国电影学派构建的初级阶段及其途径

    关键词: 中国电影学派  初级阶段  四对纵向判断  主体特征  

    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构建还处在初级阶段,按照问题意识、对标意识和成果意识,采用纵向文化判断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国电影学派研究多样而又散漫的缺点,使中国电影学派有较大的聚焦度、标志性和传播力。本文提出四对纵向判断的学派内涵探索方向,包括类型形态、生产形态、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即主流电影与类型电影、电影美学与电影工业、电影区...

  • “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与批评大型学术会议综述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电影  学术会议  批评  学派  文艺评论家  综述  戏剧理论研究  

    2018年6月30日—7月1日,"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与批评大型学术会议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文化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社、中国文艺评论上海戏剧学院基地联合主办,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和上海市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协办。

  • 伊斯坦布尔的沉默感伤——努里·比格·锡兰电影中的诗意城市

    关键词: 伊斯坦布尔  人性隐秘  影像表达  现代性体验  

    城市是人们物质、精神上的殷实家园,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矛盾的复合体。伊斯坦布尔是锡兰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叙事空间的主体。在锡兰诗意化的影像表达中,伊斯坦布尔成为了一座诗意之城:在精神意旨上,锡兰专注于"不可言说的真相"揭示复杂的人性隐秘;在视听语言方面,锡兰通过隐喻性的影像表达采撷忧伤的回忆、展开生命的思考;在现代性体...

  • 空间与媒介:电影艺术中未来城市的诗意性表达

    关键词: 未来城市  城市意向  空间  媒介  符号  

    从城市到电影中的想象城市,无论是《头号玩家》中正在遭遇能源危机的2045年的地球,还是《千星之城》里28世纪地球外的宇宙空间站,其空间的视觉语言与媒介的交互融通,打破了传统城市的肌理与界限,从而构建出了空间膨胀、边缘模糊、元素多样的未来城市。本文从空间与媒介的角度出发,分析电影中的城市意象与城市符号的表达,挖掘城市空间真实性、想...

  • 从赛博都市到废土时代——浅析近年特许权科幻电影中的故事世界与人居景观

    关键词: 科幻  赛博朋克  废土  

    前后相继的"特许权"系列电影(Franchise)在不断衍生、增殖的过程中,时空设定常有断裂,未必追求自洽,但那些最经典的特许权系列,如《银翼杀手》系列、《星球大战》系列、《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等等,新作主创者们面对继承下来的世界观框架,仍然追求故事世界内部的历史逻辑,尽可能对故事世界编年史不同阶段的事件,通过种种细节赋予其合理性和真...

  • 场所性与非场所性在电影中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影片《绝美之城》和《爱在罗马》为例

    关键词: 场所  非场所  空间叙事  电影  

    正如马克·奥吉所言,城市空间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呈现出了"场所性"与"非场所性"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前者代表了城市中历史与永恒的一面,而后者则代表了城市中偶然和暂时的一面,城市空间这两种不同的属性都可以作为电影空间叙事的要素与手段。本文首先归纳了"场所性"与"非场所性"的特征以及不同,并以影片《绝美之城》与《爱在罗马》为研究对...

  • 多维框架下的虚拟现实电影形态及未来发展探究

    关键词: 虚拟现实电影  电影语言  感知觉系统  行为系统  虚拟认识  

    本文从艺术、技术和哲学等多角度探究虚拟现实电影的当下发展及未来可能。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革新了传统电影的制作和观影模式,其独特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为电影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也引发诸多问题。虚拟现实电影受技术和设备制约的同时,给传统电影语言和镜头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对影视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观众的感知和自我认知产生巨...

  • 作为文化的“萌”元素:互联网时代中国青春电影的接受美学分析

    关键词: 二次元  青春电影  接受美学  

    本文以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融合为背景,深入阐释源于二次元文化的"萌"元素对中国青春类型电影及其接受美学的影响。本文认为,"萌"文化的介入将观众对戏剧冲突的审美能量部分地转移到对人物性格及其形象的拜物教式迷恋之上,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一类型片的严肃性,而且也使得其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保守转向"。本文进而从传播效果和文化治理...

  • 当下中国电影中的中年人形象与受众认知

    关键词: 中年危机  中年电影  形象认知  

    仍然渴望青春,但受困于身体、家庭和伦理边界,这是中年人的本体困境。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归纳出再度追梦、重启人生、迷失情爱和无畏抗争四类中年人的影视形象;然后从受众的角度,以情绪认知、观念认知和策略认知三个维度对中年人的影视形象进行接受式解构;最后本文指出或可从"父权演变、父子关系"的向度去探索解决中年危机的路径,尤其期待国...

  • 动画电影音乐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动画电影  音乐  脑科学  儿童认知  电影音乐  

    动画电影音乐是为配合动画片叙事而专门创作的音乐艺术形式,是具有独特编码特色的音乐信息传递形式。研究表明,音乐研究与脑科学发展的研究具有嫁接的高度可能性。因此,电影音乐,特别是动画电影音乐也将对儿童的认知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动画电影音乐与儿童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密切相关。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动画电影...

  • 老年群体观影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 老年人  观影行为  观影障碍  电影受众  

    本文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该群体的观影习惯与模式,进而探究当下老年人缺席于影院的深层原因。学界在探讨老年人与电影的关系时,大多将焦点关注在电影本体上,而忽视了作为观影主体的老年群体的声音。通过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深入访谈所获得的实证数据,研究发现票价对老年观影的影响并不像新闻媒体报道那样起决定性因素。电影在题材、叙...

  • “网生代”电影与青年文化认同

    关键词: 青年  文化认同  青年文化  

    2014年以降,"网生代"电影的流行引发了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网生代"电影与青年文化认同的视角出发,着力探讨此类电影如何通过文化符号、文化理念、思维模式的询唤机制实现青年文化的认同。同时指出,当代青年文化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特质,并认为,短暂的观影繁荣并不等于文化艺术上的胜利,当下"网生代"电影与青年文化认同...

  • 新世纪以来台湾电影的移民表述与身份建构

    关键词: 台湾电影  移民表述  身份建构  身份认同  

    新世纪以来,台湾电影的移民表述在其移民社会构成日益多元混杂的背景下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在场,涵盖整个台湾移民历史所涉及的三组关系维度:台湾与大陆关系维度、台湾与日本关系维度,以及台湾与其他海外地区关系维度。通过分门别类的文本细读分析发现,三种类型的移民表述都藉由迁移将台湾置于某种关系维度之中,透过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照与博弈...

  • 试论中国动画的民族化美学特征(1949—1966)

    关键词: 民族化  美学特征  现实与写意  文化根基  

    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民族化"是其美学建构中的表现符号系统。中国动画的民族化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特征在动画创作中的具体反映。它既表现在动画片的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更表现在现实与写意的美学特质上。本文以"十七年"中国动画作品为线索,研究中国动画的美学特征,探索其文化内涵。

  • 中国动画文化生态系统的征候研究(1976—1989)

    关键词: 中国动画  文化生态系统  征候  

    历史研究的意义在于透过时间与空间的旅行,回视一定历史时段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语境中的征候,由此发现其深层的文化意义,并以为镜鉴。1976年至1989年是中国动画历史与文化研究的重要时间段落,承续着1957年到1965年中国动画的第一个繁荣期,经历""时期的几于停滞,再次开启了中国动画的第二个繁荣时期。本文对这一时期中国动画文化生态系统的三个主...

  • 多元化创作思维——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片发展趋向解读

    关键词: 多元化  创作思维  发展趋向  

    伴随数字化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国产动画片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思想内涵、艺术形式方面向多元化发展。本文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文背景,从主题思想、题材类型、表现形式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动画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趋向,并从受众群体与审美观念的转变、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契合等方面分析国产动画多元化发展趋势...

  •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的民族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建构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动画  民族身份认同  文化自信  

    在不同的文化生态背景下,中国动画从未停止对民族身份的探寻,中国动画创作者有意识地通过文化留存的记忆寻找民族身份认同,构建民族想象共同体。全球化语境下美日等国的科技、艺术、价值观强势冲击着中华传统文化,当下中国动画隐藏着生存压力和文化焦虑、技术主义掩盖人文精神等危机。在民族身份认同重建的关键期,中国动画应以史为鉴,以民族身份...

  • 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现代表达

    关键词: 文化价值观  动画电影  现代表达  

    传统文化价值观已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历史根基与内在依托,其在动画电影中的现代表达,需要借助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趣味的艺术表达形式来实现重构,并完成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换。同时,作为艺术媒介的传播属性又要求中国动画面向世界性的跨文化话语,以共通共享的文化价值观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 《中国电影蓝皮书(2018)》《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18)》首发式暨中国电影、电视剧发展高峰对话会综述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中国电影  蓝皮书  首发式  对话  北京大学出版社  综述  国际合作  

    2018年5月18日,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培文、《当代电影》杂志社、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管委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电影蓝皮书(2018)》《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18)》首发式暨中国电影、电视剧发展高峰对话会"于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北京展览馆)特别单元召开。

  • 亚洲电影的现实表达与文化想象——第六届“亚洲电影论坛”综述

    关键词: 亚洲电影  文化想象  综述  论坛  市场格局  创作发展  本土电影  艺术美学  

    近年来,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格局中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各国、各地区的本土电影创作发展迅猛,电影艺术美学、商业类型、文化内涵都在良性推进,国家或区域之间的电影合作也正在蓬勃推进。亚洲电影正在以一种全新景观被呈现,并日渐改变全球电影格局。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邮编:10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