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书与我们的世界

    关键词: 书  世界  民族  文化  

    书写文化影响着科学、文学、思想的传播,书写文化与一个国家的民主、道德、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是一种工具,与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与身份相关。本文从玛雅文化的消亡谈起,从书与国家、书与民族、书与文化等角度,探讨了书与我们世界的关系。作者通过对现代社会中作家、作品、读者与出版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某种忧虑,并认为文学...

  • 认知诗学的“可能世界理论”与《慈悲》的多重主题

    关键词: 认知诗学  可能世界  多重主题  

    认知诗学的"可能世界理论"有助于描述虚构世界的内在结构,分析文本的多重叙述层和叙述视点,发掘文本的多重主题、意蕴和审美价值。运用可能世界理论分析莫里森的新作《慈悲》可以发现:作者以17世纪末殖民初期的北美为背景,探讨这一特定背景下由蓄奴制引发和激化的人性问题,但并没有依循传统的"主人—奴隶"叙事模式,也没有把叙述者或主人翁...

  • 后殖民生态批评述略

    关键词: 后殖民生态批评  生态正义  人类  动物  

    本文以格莱汉姆·哈根和海伦·提芬的著作《后殖民生态批评——文学、动物和环境》为文本依据,阐释了后殖民生态批评学说具有跨学科特征的某些核心概念,说明该学说试图破除人与动物间的分割对立,颠覆殖民主义话语的理论根基,直面"种际正义"热点论题,并揭示种族议题与生态议题的密切联系,为文学生态批评开辟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 试论科学生态批评的构建及其意义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科学生态批评  文化的绿化  

    20世纪70年代前期,随着绿色批评思潮的深化与发展及科学生态学理念的传播,一种被称之为科学生态批评的新文学批评范式应运而生,其倡导将文学置于自然秩序之中,将文学批评理论奠定在以相互联系为基本特征的科学生态学的基础之上,透过跨学科视野,研究文学、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旨在发掘文学所蕴藏的生态内涵,清理其中的反生态因素,借以重构人类...

  • 颠覆还是迎合?——论当代作者死亡理论中的二元对立

    关键词: 作者死亡  二元对立  大众  

    继固有文化思维的影响之后,本文对当代西方作者死亡理论盛行的第二个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代西方作者死亡等一系列理论的提出,其实都是一个模式的使用,即二元对立的倒置。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这种二元对立的倒置究竟像其宣扬的那样,是对人们观念的涤荡和革新,还是对当代社会潮流的一种暗中迎合做了辨析。

  • 凯萝·邱吉尔《心之所欲》之家庭伦理叙事探究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叙述技巧  

    凯萝·邱吉尔1997年短剧《心之所欲》以赋格式的叙事结构、陌生化的叙事话语、颠覆性的叙事角色以及复合式的叙事风格反思20世纪末英国家庭伦理的变迁。夫妻爱情的褪色,子女与家长之间的疏离都表明了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后英国现代家庭出现的伦理缺失与亲情荒芜,"家"所承载的温暖含义只是一个"乌托邦"而已,传达了剧作家对人生、对世界的悲剧性探...

  • 菲利浦·拉金诗歌中的“非英雄”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文学自救  

    "非英雄"(non-hero)是菲利浦·拉金在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新艺术类型。它分解了浪漫的"英雄"概念;表达了二战后英国人们的生存状况和特殊情感;反映了文学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怀。实用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等思潮和两战时期的情势敦促"非英雄"人物入住艺术的核心寓所。"非英雄"是日常生活中"完整的人",是诗人创建"运动派"诗学的精髓。...

  • 叙事认知中的暴力与救赎——评麦克尤恩的《赎罪》

    关键词: 叙事认知暴力  

    "叙事认知的暴力"一般是指在叙事认知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认知图式强加于他人,以至对相关人构成身体或情感的伤害或威胁。这种暴力在文学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给予这种暴力威胁深刻而具象化的呈现,揭示出进入虚构世界的危险是人类认知的普遍困境。对此,他提出的救赎之方是:以悲悯之心服务于现实,为现实提供充满希...

  • 从实验性到独创性——论法国现代诗歌美学对弗兰克·奥哈拉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法国现代诗歌美学  影响  

    弗兰克·奥哈拉是美国"纽约派"诗歌的杰出代表,他潜心研究欧美诗歌理论,尤其是法国现代诗歌美学,并将之应用于诗歌实践中,取得了杰出的诗歌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奥哈拉诗歌作品的研究,揭示法国现代诗歌美学在奥哈拉诗歌创作从实验性走向独创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奥哈拉的诗歌艺术成就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论《钟形罩》中的空间叙事形式及其意义

    关键词: 物理空间  心理空间  

    在20世纪后半叶,空间理论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理论的视域和空间。本文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这两个方面具体分析美国当代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自传体小说《钟形罩》的空间叙事特点,指出物理空间的挪移和并置、回溯等叙事手法的交织、心理空间的拥堵和闭锁同碎片化叙事的结合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立体空间效果,重要的是,它们...

  • 论《安妮亚特》与西方史诗经典的互文性

    关键词: 种族历史书写  史诗  互文性  

    作为边缘族裔作家,格温朵琳·布鲁克斯在黑人性遭到主流话语压制,在主流文化中悬置的写作困境中,努力拓展种族历史书写的空间。在组诗《安妮亚特》中,诗人一方面借用西方史诗经典,在主流话语中为她书写美国黑人历史赢得合法性,一方面依托布鲁斯策略对西方史诗经典进行转换和改造,形成了美国非裔自我书写的话语模式。在《安妮亚特》中,种族书写与...

  • 试论《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诗性悖论

    关键词: 诗性悖论  文本  事件  意象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将诗歌语言融入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使之成为一部"诗小说"。然而,"诗"在该作品中不单是文体上的概念,并把作品置于悖论中。本论文从文本、事件和意象三个方面分析"诗"以及"诗"所基于的悖论,指出这种诗性悖论实际上深化了作品主题,调和了各种看似不协调的因素,又使作品避免了说教。

  • 评凯特·格伦维尔的新历史小说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祖先游戏  

    当代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凯特·格伦维尔的两部新历史小说《密河》和《少尉》同以殖民时代的民族接触为题材,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外文学批评界和史学界的高度关注。小说家声称自己试图通过小说还原澳大利亚的一段历史,但是两部小说在叙事安排上暴露了作者鲜明的文化立场,本文立足批判型解读立场,对两部作品中暗含的意识形态进行揭示,论文提出,《密河》...

  • “口述体”、“可知群体”与《在黑暗中阅读》的地方性

    关键词: 口述体  可知群体  地方性  

    当代爱尔兰文学批评家谢默斯·迪恩(Seamus Deane)的第一部小说《在黑暗中阅读(》Reading in the Dark,1996)是一部"具有文类混杂性"的作品。现有评论主要将其置于爱尔兰成长小说的传统下,讨论个体成长与民族身份建构的隐喻关系,杰瑞·史密斯却提出该作品"也可以被视作一部地方小说或城市小说",并以"空间"批评为视角考察小说中"德里"...

  •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比较文学  第八届年会  文化研究  中美比较  学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主办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5月17—20日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中心议题:中美文化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 悖之痛——高墙下的集体记忆

    关键词: 柏林墙  集体记忆  

    本文以柏林墙题材的著名诗文、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分裂的天空》和佛尔克·布劳恩的《墙》及《所有》为例,从记忆理论的视角,考察文学与集体记忆的相互交集和作用,描述意义的凝结、读者接受的再塑造、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因素对于回忆文本的影响,分析高墙下分裂的自我与围墙内集体记忆形成的关联,阐释文学内部的记忆即文本互涉方法、文学作为集体和...

  • 论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天使之城或弗洛伊德博士的外衣》

    关键词: 精神分析  黑天使  

    克里斯塔·沃尔夫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天使之城或弗洛伊德博士的外衣》以精神分析阐释"记忆失误"系"本我"无意识所为,为遗忘自己曾是斯塔西"非正式线人"的事实辩解,回应公众的口诛笔伐。"自我"在"黑天使"的引领下经历"炼狱",脱掉"弗洛伊德博士的外衣",战胜"本我",以"非认同记忆"挣脱"工具化记忆"的羁绊,实现自我的精神救赎。

  • 当代美国“跨太平洋诗学”研究概述

    关键词: 跨太平洋诗学  位移  想象  虚无  

    20世纪以来,美国诗人一直自觉地从东方的文化语篇中融汇"异质文化"诗歌和诗学来丰富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形式,他们汲取东方最优秀、最复杂、最富挑战和最强大的文化思想,构思出多种方式来理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全球化世界,正是这些思路组成了"跨太平洋诗学"的广阔空间。由于中国哲学、宗教、美学思想对美国诗学影响具有悠久的历史,因而"跨太平...

  • 论当代美国西部文学批评的范式转变

    关键词: 美国西部文学批评  范式转变  学科焦虑  学科对话  

    当代美国西部文学批评致力于革新学科领域,吸收并借鉴了不少新理论和新方法,产生了一批丰富的成果,批评范式发生较大转变:从神话与象征批评到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这种批评范式的转变既是学科内部调整的结果,又与学科之间的对话与协商有关。

  • 后苏联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刍议

    关键词: 后苏联时期  文学批评  特征  

    俄罗斯文学创作在苏联解体后2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创作实践是文学批评的源头与对象,在文学创作本身转型变化的过程中,文学评论何以自处,它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无疑是十分引人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后苏联时期文学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一时期文学批评高度自觉;2)批评家的队伍更加壮大,成员组成也更加复杂;3)这是文学批评的...

  • 文化诗学视阈下的经典重构——评朱振武新著《爱伦·坡研究》

    关键词: 朱振武  文化诗学  

    《爱伦·坡研究》是国内第一部深入系统研究爱伦·坡的学术专著。该著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重构爱伦·坡文学创作的经典性,既对文学作品进行宏观上的文化透视,又紧扣文学文本,深入解读其内在属性,融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于一体,成功践行了文化诗学的批评理念,拓展了我国爱伦·坡研究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维度和厚度。

  • 文学、文化与人生——勒克莱齐奥受聘南京大学名誉教授暨讲演侧记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勒克莱齐奥  南京大学  名誉教授  侧记  讲演  人生  文化  

    2011年8月21日,雨后的南京大学校园绿树葱茏,显得格外的清丽。下午四点,南京大学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名誉教授仪式暨勒克莱齐奥公开演讲在知行楼报告厅举行。

  •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荣获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键词: 瑞典皇家科学院  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  特兰  诗人  文学院  

    2011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Tomas Transtroemer,1931—),这是近十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第8次颁给欧洲作家。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Peter Enghund)称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以其凝练而清晰

  • “新千年外国文学热点”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海大学  译林出版社  出路问题  

    "新千年外国文学热点暨研究生外国文学教学走向与出路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12月22日—25日在上海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外国文学动态》、《世界文学》编辑部与上海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三峡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协办。

  • 《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总第123—126期)目录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南京仙林大道163号,邮编: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