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外国文学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解构视域下《纸镇》之迷解析

    关键词: 解构  认知  身份构建  迷  

    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思想,其目的是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即那些被推崇的唯一性阐释和传统的二元对立。本文以美国作家约翰·格林的小说《纸镇》为对象,探究在寻找女主人公玛戈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迷"之意义。在解构视域下,该小说通过颠覆构建身份、认知他人以及维系与他人关系上的传统思维,揭示身份构建和认知他人的不完全性,以及与他人关...

  • 商业竞争与适者生存——大卫·马梅特《拜金一族》的伦理批评

    关键词: 伦理批评  

    大卫·马梅特的戏剧《拜金一族》体现了作者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商界中伦理缺失的焦虑。剧中的推销员在利益驱使下为赢得竞争不择手段,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个体伦理的缺失,实质上却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运作过程中权力的滥用与动物界"适者生存"法则在社会中的体现。本文从伦理批评视角出发,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分析,旨在揭示:协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 美国“后9·11”战争书写的真实阈限与伦理可能——论菲尔·克莱的《重新派遣》

    关键词: 战争故事  

    菲尔·克莱在短篇小说集《重新派遣》中展现了"后9·11"语境下美国战争书写的一条独特进路:不再重复奥布莱恩、海明威等人战争文学正典中的"绝望"和"创伤"程式,也拒绝将当代伊战的个体经验贴上"不可言说性"的神秘主义封条,而是以一种更为实用主义的伦理表达,寻求战争经验和日常生活的最大通约性,从而寻求两者的交流潜能与道德对话。

  • 论汤亭亭《女勇士》的跨民族书写

    关键词: 汤亭亭  跨民族性  

    跨民族书写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的主要原创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用双向对话结构表现华裔与中国、华裔与美国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对话关系,展现身处中美文化联结处的华裔的情感、梦想、态度和生存状态、蜕变历程。其二,用虚实相生叙事模式将中国和美国互为映衬,以虚明实,揭示华裔的生命力。

  • 美国先锋戏剧里的道禅思想与美学:一种跨文化谱系考察

    关键词: 美国先锋戏剧  道家  禅宗  1960年代  反文化运动  

    1960年代是美国文化史上最具戏剧性、表演性的时期,各种反体制、反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美国先锋戏剧潮流随之高涨,世纪初欧陆历史先锋派的政治与美学得以复兴。但60年代的美国先锋戏剧还可以追溯至一种"东方"神秘主义倾向:道家及深受道家影响的禅宗既是儒家文化的逆流,也是中国美学的主要源泉,经欧陆历史先锋派理论和美国战后反文化运动的传播,...

  • 文学或者音乐

    关键词: 音乐  文学  肖斯塔科维奇  柴可夫斯基  博尔赫斯  马尔克斯  叙事技巧  条分缕析  

    余华将这部《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所收录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人阅听史,他对经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潜,一遍遍重读与回响,都被浓缩在330页的字里行间。在这里,他以"写小说者"的敏锐和同感力,反复叩问,引领我们走近博尔赫斯、福克纳、卡夫卡、契诃夫、马尔克斯、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师,条分缕析...

  • 以读攻读

    关键词: 读者需要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  中国小说  成就感  阅读  随笔  复归  

    阅读,究竟是一桩怎样的事?它追求并享受的,是旷日持久的练功与修行,是道路漫长、充满发现的探索奇旅。为了突入意义的城池,读者需要部署、调动、斡旋、强攻、破袭、鏖战……《以读攻读》收录了但汉松十年来的三十篇文学评论与随笔,发轫于作者的读,最终复归于读者的读。重量、影色、书人、短读,从英美文学到电影戏剧,再到当代中国小说,精妙细致...

  • 美国边疆的开拓:刘易斯和克拉克探险

    关键词: 刘易斯  克拉克  印第安  杰斐逊  

    美国建国初期,刘易斯和克拉克受时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委派,前往西部探险,一直抵达太平洋并返回东部。基于刘易斯、克拉克和部分队员在探险过程中写下的日志、数位研究专家的著述,以及日常通信等其他文献资料,尤其是基于作者对探险路程的实地探访,本书对这次艰难的探险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还原和描述。探险队作为第一批美国人见到了北美西部的壮...

  •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哈夫纳回忆录,1914—1933

    关键词: 回忆录  

    本书是德国著名政论家与历史专论作家塞巴斯蒂安·哈夫纳青年时代的回忆录。全书始于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结束于1933年底,即哈夫纳在"候补文官营区"通过"世界观教育"之际,而那一年正是第三帝国元年。在本书中,哈夫纳着力展现了两个实力悬殊对手之间的决斗:一方是强而有力且肆无忌惮的国家,

  • 死亡哲学——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访谈录

    关键词: 历史小说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1939-)女爵士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传记家和学者。自196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夏日鸽笼》以来,德拉布尔已经出版了十九部长篇小说、若干戏剧和短篇小说以及两部传记。德拉布尔2016年的新作《暗洪涌动》(The Dark Flood Rises)获得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2016年12月,

  • 美国文学研究中的边界——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二届专题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美国文学研究  专题研讨会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  

    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使得文学研究的边界问题热度骤升,不仅涉及文学内部的主题、范式、文类、视野的界定与跨越,更延伸至学科间的交叉与互相渗透,进而深化至美学旨趣、政治意识、哲学思辨、文化观念的交锋与对话。解读美国文学中的边界问题不仅可以对美国文学研究的走向进行历史性回顾和建设性展望,

  • 俄罗斯学视阈下的文学研究——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文学专题综述

    关键词: 俄罗斯  瓦尔拉  俄罗斯文学史  经典作家  莫斯科大学  俄罗斯学  研讨会  

    2017年6月30日—7月2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乌克兰、波兰、匈牙利和白俄罗斯的20位外国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  学术研讨会  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文学经典  国别文学  

    2017年11月10日—12日,由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委会主办,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译林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委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理工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外国文学经典与当代中国",

  • 译林最新书目

    关键词: 书目  文学类  定价  巴恩斯  

    文学类: 文学或者音乐 余华著 定价:48.00元 时间的噪音 [英国]朱利安·巴恩斯著 严蓓雯译 定价:38.00元 以读攻读 但汉松著 定价:39.00元

  • 社会问题小说抑或侦探小说——P.D.詹姆斯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 侦探小说  社会问题小说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下P.D.詹姆斯侦探小说的特色与创新。她的创新以继承传统为基础,师法维多利亚时代以降某些英国小说家在探讨社会问题的作品中植入神秘的犯罪案件以吸引读者的技巧。她的侦探小说实为社会问题小说,犯罪—探罪只是名义上的主题。在视侦探小说写作与阅读为游戏的英国经典派炙手可热之际,她创造性地引领社会派侦探小说...

  • 《窍门是保持呼吸》的形式符号写作

    关键词: 形式符号写作  

    苏格兰女作家面对着民族问题和性别问题的双重裹挟,写作往往带有双重的边缘化特征,詹尼斯·加洛韦在代表作《窍门是保持呼吸》中则借助空白、数字和排版样式等各种形式符号建构了小说文本的多重意义维度,在书写女性边缘身份的同时对于边缘与主流进行了动态化的关系重构。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中不同类型的形式符号,结合女主人公的创伤经历,探讨其中...

  • 三重空间视阈下的非洲书写——以本·奥克瑞《饥饿的路》为中心

    关键词: 非洲形象  非洲路  非洲梦  第三空间  

    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源于英国文学,发展中形成了刻画地域生活、书写民族历史和彰显多元文化等特点。作为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的重要分支,尼日利亚作家用英语完成了非洲民族精神的书写。本·奥克瑞及其代表作《饥饿的路》是非洲英语文学的代表。该作品通过现实空间、虚幻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呈现完成了非洲形象的塑造、非洲梦的憧憬和非洲路的构建。在...

  • 身份文化间性下的华裔父权文化研究——林玉玲《秋千妹妹》的解读

    关键词: 林玉玲  文化间性  华裔  流动  飞翔  摇摆  

    英语流散作家林玉玲是具有身份文化间性的作家,她的小说《秋千妹妹》里的三位华裔马来西亚姊妹主人公,迫于华裔父权的影响,漂泊于马来西亚和美国之间,处于文化间性当中。细读小说文本,三姊妹在美国语境下依旧没有摆脱华裔父权思想,最终因为采取了"流动"、"飞翔"和"摇摆"的生存策略,获得了自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是流散者中成功的范例...

  • 《耶稣的童年》中的后现代难民书写

    关键词: 库切  后现代表征  儿童难民  创伤  影射  

    《耶稣的童年》是库切移居澳大利亚后出版的第四部小说。作为一部难民问题小说,该作品的语言、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十分简单,然而,在貌似普通的现实主义叙事中,库切设置了一系列极具后现代意味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显然是为了探讨一个更加深刻和严肃的主题。本文结合利奥塔的后现论,通过聚焦小说的一个地名(避难地"诺维拉")、一个核心情节(托孤...

  • 勒克莱齐奥早期作品中的现代都市神话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  都市神话  神话思维  神话语言  

    在勒克莱齐奥的早期小说中,都市神话书写显示为一大特色。本文从其神话原型的类型、神话要素的变形和都市空间神话的构建等方面入手,考察勒克莱齐奥都市神话书写的特征,揭示其神话书写与文学想象的互动与演变,展示其神话思维和神话语言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真实的追寻。

  • 时间的噪音

    关键词: 噪音  时间  肖斯塔科维奇  1937年  列宁格勒  行李箱  巴恩斯  公寓  

    1937年5月,列宁格勒某处公寓楼里,一位三十岁出头戴着眼镜的男子在电梯门前等待着,腿边靠着一个小行李箱。他们总是在午夜来抓你,与其穿着睡衣被从公寓里拽出来,他宁愿收拾妥当,一夜又一夜守在电梯门前,等着被捕。他就是肖斯塔科维奇,一个终其一生都在等待枪决的人。他把怯懦给了权力,把勇气给了音乐。本书是朱利安·巴恩斯为自己的英雄写下的人...

  • 物与词之间:《纯真博物馆》中的经验

    关键词: 伊斯坦布尔  经验  

    本文认为奥尔罕·帕慕克在创作小说《纯真博物馆》和创建真实坐落于伊斯坦布尔街头的"纯真博物馆"以及编写藏品目录《物品的纯真》的过程中,兼具作家和收藏家的双重身份,在小说与收藏、虚构与真实、想象与记忆之间通过物与词的融汇,既表明了经验的保留、传递与交流,也实现了作家的跨域旅行。

  • 巴黎·生命·仪式——论莫迪亚诺文学创作中的“记忆场所”

    关键词: 莫迪亚诺  记忆场所  巴黎  生命  仪式  

    借助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的概念——"记忆之场"的"实在性、象征性、功能性"的内涵,本文认为201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实在性"的场所空间,即作为"记忆城市"的永恒巴黎;"象征性"的生命存在,即作为"生命载体"的记忆世界;"功能性"的记忆书写,即作为祭奠历史与生命的"记忆仪式"。由此,莫迪亚诺构建起...

  • 利维斯与《细察》

    关键词: 利维斯  剑桥英文  文学批评  

    无论是考察利维斯的批评生涯,还是评价剑桥批评传统,都绕不过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那就是《细察》。作为剑桥批评传统不可复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察》是认识和了解利维斯文化观、文学观和教育观的一面镜子。本文从《细察》诞生的背景以及《细察》的宗旨与意义两个方面论述《细察》对于英国文学批评的价值和贡献。

  • 从文学文本到文化文本——彼得堡文艺学派的民族性诉求

    关键词: 彼得堡文艺学派  文化现象学  民族性  洛特曼  

    彼得堡文艺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苏联文艺学版图,其代表人物有利哈乔夫、潘琴科、洛特曼、弗里德兰德、瓦楚罗、叶戈罗夫等。在其方法论形成的过程中,不仅受到其本土的历史诗学、文本学、宗教哲学、文化诗学的影响,胡塞尔的现象学更是赋予了其广阔的文化视野。苏联科学院四卷本《俄国文学史》(1980—1983)作为彼得堡文艺学派的集大成之作,...

  • “向死而生”——布朗肖与朗西埃论文学

    关键词: 沉默  死亡  

    作为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莫里斯·布朗肖与雅克·朗西埃分别提出了独特的文学见解,二者通过作者的消亡、文学的空间、死亡与沉默等问题产生了某种理论关联。从布朗肖到朗西埃,文学似乎从趋向"未来"走向了"精神"世界。布朗肖与朗西埃的思想,共同激起了有关"文学"的矛盾性,区别与关联之中亦有深刻的历史必然及辩证相通。

  • 人类世生态批评述略

    关键词: 人类世生态批评  气候变化文学  

    本文基于蒂莫西·克拉克的著作《生态批评前沿:以人类世概念切入》,考察人类世生态批评的话语基础、基本范式和研究空间,认为克拉克通过人类世视角审视、挑战传统的生态批评研究方法和范式,批判性地继承了生态批评的最新发展成果,倡导从更为广阔的时空维度、从全球视域解读文学作品,呼吁人们增强"物种意识",并确立"生态全球主义"理念,构建了...

  • 《卡夫卡全集》出版与德语卡夫卡研究的互动

    关键词: 卡夫卡研究  版本研究  手稿  

    作为卡夫卡研究的重要文献基础,德文版《卡夫卡全集》编辑与出版进程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它与卡夫卡研究之间还存在着某种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本文拟从分析这种互动关系入手,简要描述德语卡夫卡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期所取得的两次重要突破。

  • 续写、新见、展望——2007—2017年国内越战文学研究述评

    关键词: 美国越战文学研究  创伤理论  理论视角  文本阅读  

    本文比较系统地梳理了2007—2017年间中国学者研究美国越战文学的概貌。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研究的视域涵盖越战文学中的主要文类;研究方法和手段丰富多彩;研究成果相当丰富。持续关注美国越战文学和越战文学研究既有助于中国学者了解中国越战文学研究的前期成果,也为今后在该领域进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 现当代文学批评传统新解——评布拉德福德《莎士比亚好不好?:论文学质量评判》

    关键词: 文学质量评判  文学现代主义  文学批评  

    在其专著《莎士比亚好不好?:论文学质量评判》中,布拉德福德重审了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及教育史,重新定义了文学现代主义运动的性质,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再评估,指出"质量评判"的缺失是现当代文学批评传统的主要特征,这对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此书虽成书早于2016年诺贝尔奖颁奖,却有助于我们剖析迪伦获奖背后的逻辑,并提供了审...

  • 艺术化的人生与理论化的创作——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

    关键词: 生命书写  小说理论  

    《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是一部厚重的著作,书中清晰地呈现了伍尔夫的生命书写和小说理论。著作充满着新意,是相关学术研究的突破。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南京仙林大道163号,邮编: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