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文坛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文坛杂志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文坛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憎恨学派”或“后左翼”的新生

    关键词: 译林出版社  左翼学派  文学观念  意识形态  文学大众化  

    2005年,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的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显然引起一些关注,但谈不上反响热烈。这本书原作初版于1994年,那时布鲁姆已经64岁,他的文学观念比起他的大多数同龄人来说都显得落落寡合,与其说保守,不如说激进。在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习惯接受文学大众化以及文学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属性时,布鲁姆的所谓“纯文学”...

  • 在差异中比较: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解析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尘埃落定  中国  当代文学  评奖范围  文学观念  审美原则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已经“尘埃落定”,但由此引发的争论依然是当今文坛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无疑具有充分的意义和价值。

  • 乡土、政治、现实与个人化写作——“新华名家论坛:茅盾文学奖与四川”座谈会发言摘要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个人化写作  乡土题材  四川  当代文学  思想观念  

    2005年10月11日,“新华名家论坛:茅盾文学奖与四川”座谈会在成都新华国际酒店举行,陈建功、马识途、朱丹枫以及部分茅盾文学奖评委、获奖作家,四川省各市州文学界负责人和四川主流媒体近150人出席了会议。上午会议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傅恒主持,下午会议由四川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开四主持。会议就乡土题材小说创作、政治与现...

  • 汉语:多元文化共建的公共语言

    关键词: 汉语  多元文化  公共语言  句式扩张  民族语言  

    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化与中华文化,我愿意从汉语言这样一个角度来尝试着接近一下这个主题。我不是语言学家,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角度,当然是因为我作为作家与出版人的身份,更因为我作为一个母语并不是汉语,却主要靠汉语交流,并完全靠汉语谋生与发展的中国通称为“少数民族”这个复杂构成中一个简单的分子。一个以汉语写作的藏族人。以这样...

  • 小说的正脉

    关键词: 小说  文学艺术  思想感情  思辨能力  人生追求  

    我个人认为,文学艺术一定是先于哲学,而成为人类最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因为最初的人类,尚不具备敏锐而深邃的思辨能力,他只能对周围的一切做出直接的反应。从“啊”、“噫”之类的语气助词发展成诗歌,从摹仿狩猎的动作与树在风中的姿态产生舞蹈。所以,最初的文学艺术,是“天人合一”的完美体现,是人的本能的宣泄与怡情。

  •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经典生产问题

    关键词: 文化研究语境  生产问题  文化传统  现代信息科学  大众社会  新闻传播学  精神财富  文学艺术  精神流浪  经典诠释  

    作为文化传统中实际存在的精神财富,经典的理念早已超越文学艺术的范畴,甚至波及物理学、数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和现代信息科学。某种意义上,正是作为文化精粹的经典,结束了人类精神流浪的旅程,并直接塑造了人自身。然而,经典生产和经典诠释的话题总是基于传统社会以及传统精英化研究这一前提的。随着大众社会的来临,文学研究向文化研...

  • 生态批评的浪漫主义资源

    关键词: 生态批评  浪漫主义  20世纪末  资源  文学研究  文学流派  生态危机  文学领域  生态灾难  必然  

    在西方文学流派中晚出的“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文学研究领域,它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末叶以至本世纪的生态思潮。生态批评的发展是人类面对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防止生态灾难的迫切需要在文学领域的必然表现,也是学者们对地球所有生命的命运担忧在研究领域的必然反映。

  • 非历史化:后现代语境下新小说的文本策略

    关键词: 历史化  后现代语境  文本策略  新小说  后现代主义思潮  艺术形式  艺术文本  科林伍德  本质主义  主导思想  

    上个世纪末,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小说家执意进行艺术形式的实验,创作纯粹的艺术文本,个人的记忆不断侵入历史的虚构之中,这种历史观认同克罗齐或科林伍德的观点:“历史不过是一堆混沌的现象,并无规律可循,所谓历史那是当代人解释的结果,主体如何解释,历史就是如何样子。”其主导思想是在破除本质主义的历史观,突出偶然因素...

  • 试论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历史题材  小说创作  新时期  主体意识  文化传统  当代作家  历史资源  

    新时期,历史题材受到越来越多作家的重视,逐渐成为重要的创作来源,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和文化传统,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文字可考的就有三千多年,这给当代作家留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厚重遗产。中国的文化历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优良传统,《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等既是...

  • 关于存在的小说与未来的小说的随想

    关键词: 小说  文学评论  题材  生活方式  文学样式  

    1.存在就是当下的被感知,或者说就是历史累积于今的被感知。对于小说来说,也许就是人的情感与经历的被感知。

  • 书讯

  • 化蛹为蛾——1990年代以来“成长小说”的文化立场

    关键词: 90年代以来  文化立场  个体意识  社会个体  文化规范  历史时期  文化主体  概念表述  生物学  

    成长从来都不仅仅意味着个体生物学意义上的成熟,它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规范对个体意识的塑造。正是通过这种塑造,社会主导话语内化为个体的意识原则,由此,一种特定的文化主体得以生成。用福柯的概念表述,这就是特定时代的知识型对社会个体的规训作用。

  • 内省与扩张——略论两代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同姿态

    关键词: 创作姿态  女性作家  文学创作  女性创作  女性意识  

    女性写作与女性意识的觉醒是90年代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男性话语体系、父权制价值中心、社会化宏观叙事第一次受到了来自边缘的个性挑战。然而不同的女性群体和现实生活构成不同的特殊矛盾,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文本与审美倾向都极为相异,形成了不同的女性神话。本文以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两代女性作家不同的创作姿态为关注点,总的说来...

  • 没有航向的女性"诺亚方舟"--从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现象看女性解放

    关键词: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鸟托邦  人类自我意识  妇女解放运动  当代  两性关系  父权社会  组成部分  

    “方舟并骛,俯仰极乐”该是人类对理想的两性关系的经典阐释。然而,理想虽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现实中的两性关系从来都是以男性为中心,女性的传统生存价值和理想生存范式一直被父权社会界定为“家庭里的天使”、“男性的奉献者”。某种意义上,女性历史就是一部陷入家庭的历史。而人类自进入近代以来,随着作为社会解放运动组成部分之一的...

  • “个人化写作”与女性欲望表达——简析林白和陈染的女性欲望书写

    关键词: 女性欲望  陈染  林白  文化语境  90年代  私人空间  个体经验  女作家  

    90年代的中国都市文化语境使中国女性欲望的解放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此时私人空间获得认可,个人解放和个体经验获得浮升。一批因“个人化写作”而知名的女作家,如陈染、林白等将一些从未表达过的女性欲望的独异体验第一次引入了文学。

  • 谁影响了这一代人的青春——“80后”文学出场背景分析

    关键词: 文学精神  背景分析  青春  现实生活  写作姿态  社会成员  社会生活  年轻人  

    “80后”的崛起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从韩寒以18岁写出畅销30万册的《三重门》至今,已经经历了5个年头,这期间对推动新生一代文学力量不遗余力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也已成功举办了6届。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80后”文学被批评界刻意地忽视,是因为其青春的写作姿态和以年轻人生活为主要题材与反映现实生活主流为旨趣的文学精神大相径庭。毕...

  • 著名作家克非新作《红学末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关键词: 著名作家  作家协会  文艺批评家  四川  评论家  研究机构  胡适  

    新红学研究只不过是沙上建塔,业已走向末路。这震惊世人的观点,是著名作家克非在新作《红学末路》中提出的。有评论家称,此书无异于宣告:自胡适以来的80年红学界,遭遇一次强大地震。11月9日,四川省作协在四川省作家协会8楼举办了克非新作《红学末路》研讨会,四川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评论家何开四主持了会议,来自四川省各文学研究机构...

  • 跨年代文化交叉中的自我彰显——关于80后写作的独特性存在的思考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物质细节  情感表达  

    “80后写作”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如今活跃于中国内地文坛的一批从事写作的青年。时至今日,人们对这种命名方式以及这个命名所涵盖的文学及其写作行为、写作成果有着迥然不同的体认与价值评判。一方面是对这种命名方式积极而正面地接纳和慎重使用:一些年轻而有锐气的学者诸如白烨、罗岗等一直都在试图对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给予恰当的...

  • 写作就是回家——论余华的“文学笔记”

    关键词: 文学经验  先锋写作  余华  先锋作家  批评对象  小说创作  

    在经历了80年代中期的短暂辉煌后,90年代的先锋小说创作似乎已逐渐步人低谷。但近年来,随着余华、残雪、格非、马原等先锋作家一系列“文学笔记”的推出,却为渐趋保守的先锋写作另辟了一条新途。从表面上看,先锋作家的“文学笔记”大多是对中外经典作品的解读,但在貌似批评的文字背后,却暗暗传递着80年代以来先锋作家自身的文学经验。这些...

  • “超越”的限度——论李锐兼及对新自由主义文学的批评

    关键词: 自由主义文学  李锐  批评  长篇小说  

    《厚土》时期,李锐以“缓解手法”刻画吕梁腹地“自然和人之间相互的剥夺和赠予”的境况,深得称誉。但近年来,评论界与李锐之间却日益难以掩饰互相失望的情绪。其间分歧不在于李锐日见精辟与“异端”的言说及文论,而在于对其1992—2002年间四部长篇小说(《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的阐释与评价。对这四部小说尤...

  • 民间英雄精神与儒家道义的坚守——尤凤伟小说与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 小说创作  传统文化精神  尤凤伟  民间英雄精神  历史题材  

    尤凤伟的小说创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 阎连科写作关键词:恐惧与愤怒——以《日光流年》、《受活》为例

    关键词: 阎连科  恐惧  中国  小说  

    2003年9月,阎连科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做报告时曾说,促使自己创作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是恐惧。他说,恐惧的产生缘于亲眼目睹父亲死在自己的怀里。从那时起,作家对死亡乃至人的不可知命运产生了莫名的怕,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人对生命乃至人生挣扎的徒劳,同时也表现了劳苦人与自然和宿命搏斗的韧性精神。

  • 童年记忆对张炜小说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童年记忆  小说创作  张炜  青少年时期  认识社会  初始阶段  莫里亚克  小说叙述  小说家  

    童年,是一个人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初始阶段。童年的记忆最为深刻悠长。对于一个作家而言,童年记忆会在他的创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迹。法国小说家莫里亚克说:“一个人不达到一定的年龄是成不了真正的小说家的;所以说,一个年轻的作者除了写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外,是不能成功地写出自己一生中其他任何阶段的——我的所有小说叙述的故事都发生在与...

  • “经验”与“虚无”——张生小说论

    关键词: 张生  小说  七十年代  文学评论  

    69年出生的张生比“晚生代”更“晚生”,但又不是“七十年代以后”,两边不靠,不幸成为“命名”的漏网者。因此,他既没有赶上“晚生代”的好日子,又在“七十年代以后”大行其道的时候“不在场”,真是生不逢时。张生找不到“组织”,只好靠自己了——这样的立场其实更有利于他的写作。作为受到“晚生代”的“哺育”,同时又在“七十年代以后...

  • 当前底层文学的悲剧精神解读

    关键词: 底层文学  悲剧精神  中国  平民作家  读者群体  

    近两年,“底层文学”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开辟“关于新世纪文学·在生存中写作专辑”,推介了“打工文学”、“打工诗人”。2005年6月15日,《中华读书报》刊登了《新世纪文学的“新表现”》一文,明确提出:“新世纪文学”不可忽视“打工文学”。至此,沉默了二十多年,一直未得到批评界应有关注的“底层文学...

  • 解读《兄弟》(上)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解读  小说创作  中长篇小说  余华  

    《兄弟》这样充满温情的命名,在余华以前的小说创作中是没有的。余华最早的小说标题似乎都充满了某种玄妙或隐喻的意味,譬如《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难逃劫数》,再到后来的中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简单、隐忍,明明浑身都是伤口,却沉默不语。十年之后,余华推出了《兄弟》,其中味道如何...

  • 中小学生为什么首选《少年文摘报》?

  • 欲望无处不在?——对王安忆新作《遍地枭雄》的解读

    关键词: 王安忆  逻辑构思  人物形象  小说  文学评论  

    王安忆惯于刻画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在历史演绎中的精神体验。而造就这种体验的契机往往是某个偶然。正如上海小女子王绮瑶在朋友怂恿下参加选美活动而成为了“三小姐”,继而被权势人物李主任的包养,使她一生丧失了正常谈婚论嫁的机会。在王安忆的新作《遍地枭雄》中,平静安适生活中的出租车司机韩燕来,在圣诞之夜被三个劫车者绑架,从此开始...

  • 双重视阈下的认同危机——论王祥夫新作《惩罚》中的人性论批判

    关键词: 认同危机  王祥夫  人性论批判  意识形态  人物刻画  

    作为近年来山西籍作家中的一个“异数”,王祥夫的创作维度始终指向中国社会中的草根阶层或中小市民阶层,并且,他以其切身的人性关怀和精湛的小说艺术展示了这些阶层真实的思想状态和情感侧面,甚至因此而被冠以“新山药蛋派”的名号,尤其是他2002年发表的《上边》,“以其关注弱势群体的人性光芒,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揭示及独特的艺术手法”...

  • “后全能时代”与犬儒主义——评陈世旭的两部长篇新作

    关键词: 陈世旭  犬儒主义  长篇小说  形式技巧  叙事内容  写实主义  中国  

    最近读到陈世旭的两部长篇新作《边唱边晃》与《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感慨良多。这感慨并非是因为这两部小说在形式技巧方面有什么标新立异,或在叙事内容方面有什么惊世骇俗,相反,这两部小说之所以能在文坛不断花样翻新的今天仍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倒正是源自作家以堪称严谨的写实主义手法对当下中国人生活嬗变的忠实记录。

  • 《国家干部》的突破与偏颇

    关键词: 人事体制改革  干部体制  小说创作  小说家  

    《国家干部》是“反腐小说家”张平为我们奉献的又一力作,它直面我国干部人事体制改革,对现有的干部体制、干部政治、干部文化作了深刻的阐释和思考,在评论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给2004年文坛带来风暴的作品”,是反腐小说创作取得的新突破。

  • 又见《围城》——读王家达《所谓作家》

    关键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艺术风采  感染力  创作  王家达  

    王家达《所谓作家》(2003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作家本人创作上的一大收获,其强烈的文学感染力,使我们仿佛再次领略到《围城》的艺术风采。

  • 警惕另一种矫情和媚俗——兼评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

    关键词: 李建军  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写作  先锋文学  中国当代  

    一场混乱的交锋 矫情体现在文学写作方面就是昆德拉所说的媚俗。在现代主义的创作中,那种先锋姿态与其实际上的媚俗往往构成一种不自觉的反讽。这造成了文学写作中的矫情。在经过了20年的发展之后,我们反思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或现代主义文学的得失成败时,应该认真梳理以先锋的旗号来行媚俗写作之实的做派。比如我们通过格非的小说,可以发现他...

  • 和而不群的“另类”批评观——李建军文学批评观透视

    关键词: 文学批评观  李建军  群体关系  60年代  80年代  青年学者  90年代  新生代  

    立足文本,鞭辟入微,剔骨见髓,是李建军凸现学界的本色文风。这位生于60年代,长于80年代,成就于90年代的青年学者,无疑是新生代批评群体中少有的“另类”。所谓“另类”,主要是指他和而不群的“另类”批评观:“和”,即与时代、社会、群体关系的相宜相长:“不群”,即关注文坛,纵论现象,点拨创作的个性文品。

  • 新时期女性儿童文学的美感特征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美感特征  女性  新时期  艺术才能  心理学家  局外人  讲故事  演说辞  安徒生  

    德国著名儿童文学家艾利契·卡斯特纳在1960年发表的国际安徒生奖受奖演说辞中提到:“女人写作儿童文学的才能不仅仅来源于记忆或讲故事的天分,还源于她的女性和母性。如果依此判断,可以说她们的才能几乎是天生的。至于男人,即便他们当了父亲、教师和心理学家,他们也是局外人。有时,男人的艺术才能或生动回忆可能会掩盖了这一点,但不能改...

  • 城市精神与叙事选择——对北京当代童话的文化分析

    关键词: 城市精神  文化分析  叙事风格  童话创作  北京  当代  文人创作  意识形态性  精神品质  精神内质  

    历史常常会赋予一个古老城市太厚重的精神品质,以至居住或曾经居住过的作家都无不感受到她强烈的文化吸引,而不自觉地将这种古老且常新的魅力渗透到各种文体创作和叙事风格中。北京正是这样一座城市,她积淀了几个世纪的文化以及包容多元、同时又极具意识形态性的精神内质,极大地影响了作家的叙事选择。从老舍的京味小说,到京派文人创作,都...

  • 自然的追寻及其价值——彭学军儿童小说创作论

    关键词: 儿童小说  创作论  精神生活  人类社会  狄德罗  物质世界  外在表现  社会生活  客观世界  

    狄德罗将整个自然划分为三个领域:1.就物质世界而言的自然;2.就精神性质而言的自然,指人类精神生活的外在表现;3.就人类社会而言的自然,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狄德罗的论述,如果将自然加以仔细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为:狄德罗所言的自然,意指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中一切可感事物及现象,这里的自然不是单纯...

  • 文化表征与形象建构——黑人女性主义的大众文化批评

    关键词: 黑人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批评  大众文化批评  文化表征  形象发展  20世纪70年代  女性主义理论  主流话语  少数族裔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日益崛起,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黑人女性的自我塑形问题,即黑人女性如何从支配性的定型形象发展成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义的主体。因此,黑人女性批评的目标之一就是对主流话语,尤其是大众文化中的表征系统所建构的黑人女...

  • 奈保尔的现代性空间体验

    关键词: 空间体验  奈保尔  文学评论  思想意识  

    空间是人的基本生存维度之一,空间体验是人们理解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19世纪以来,“在日常的感官印象世界里,由于通讯革命和运输革命带来了运动、速度、光、声音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又导致人们在空间感和时间感方面的错乱。”这种时空感觉的错乱在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述:

  • 论余光中诗歌对古典诗艺的运用

    关键词: 传统诗歌  余光中  古典  诗艺  诗歌创作  创作方式  当代诗坛  中国  

    在对中国传统诗歌作法的借鉴中,余光中从语言、意象、意境三者来经营,使得诗歌创作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的交融美。同时这种有意识的理论探源又提供给中国当代诗坛一种别样的创作方式与理念。当同辈诗人还陷在创作的干涩与语言的空洞中难以自拔时,余光中的转向传统就显示出其自身的光芒。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85号,邮编:6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