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文坛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文坛杂志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文坛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在“守成”和边缘洞穿世事——评2006年的中篇小说

    关键词: 中篇小说  时尚文化  文学文体  文学创作  韬光养晦  心理取向  文化生产  相似性  

    2006年的中篇小说似乎给人以“向后退却”的总体感觉。这个退却当然不是溃不成军的无奈选择,也不是韬光养晦伺机东山再起。在我看来,在时尚写作引领风潮的时代,中篇小说“不进则退”、更加理性的“守成”形象,是相对时尚文化而言的。与时尚文化的青春性比较起来,中篇小说显然是一种更为成熟的文学文体。文体和人的状态有很大的相似性,青春...

  • 主持人语

    关键词: 主持人  人格发展  批评  社会  个人  学会  

    批评是一种迫切的文化需要。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来讲,情况都是这样。通过批评,个人可以获得人格发展所需要的启示,社会则可以获得促使自己走向成熟的智慧。因此。一个排斥批评的个人,必然是幼稚的、脆弱的,一个压制批评的社会.则必然是封闭的、沉闷的。为了避免我们的生活陷入那种僵死、虚假的状态,让我们学会容忍批评,学会习惯批评...

  • “先锋余华”的顺势之作——由《兄弟》反思“纯文学”的“先天不足”

    关键词: 余华  纯文学  阅读习惯  电视剧  

    《兄弟》上部面世后,评论界先是一片尴尬,不久后有人提出较尖锐的批评,认为余华的退化令人失望。余华曾言,等下部出来后,上部就“安全”了,就像当年《许三观卖血记》出来后,《活着》就安全了一样。果然,下部出来后,上部的“好处”开始被人提及——在上部余华的退化虽然明显但仍留有其风格,但在下部,余华的印记却被消除殆尽,“余华不...

  • 王蒙的老年写作问题

    关键词: 老年写作问题  王蒙  老年  

    曾经非常崇拜王蒙,那是在看《青春万岁》的时候,那是在读《高原的风》的时候,里面有些内容我都可以背诵:

  • 由《秦腔》获“红楼梦奖”看当下批评的混乱和危机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危机  批评精神  贾平凹  评论家  讨论会  

    去年下半年媒体上最热闹的,莫过于重拍《红楼梦》和贾平凹的《秦腔》获得香港侵会大学颁发的“红楼梦奖”。重拍《红楼梦》已经骂声如潮,贾先生在香港的获奖却颇使有些人陶醉了一阵。《秦腔》突如其来的获奖,不但乐坏了作者,也似乎印证了一些评论家的判断。自从《秦腔》问世以来,大大小小的讨论会令人目不暇接。如果说,整齐划一、没有切入...

  • 主持人语

    关键词: 主持人  小说创作  作家作品  记者采访  毕飞宇  艾伟  感受  

    记得好几年前,毕飞宇曾在一次记者采访中很突兀地说过一句话:浙江的艾伟小说写得很不错。我碰巧看到了这句话,当时我吓了好几跳。依我的感受,一些著名的作家是不太关注当下的小说创作的。更不会去读那些名气不大的作家作品。但毕飞宇显然读了不少,不然,他不会莫名其妙地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而且那时候他还根本不知道艾伟是男是女。

  • 贴着地面飞翔——艾伟小说论

    关键词: 小说家  艾伟  艺术感觉  新生代作家  

    艾伟是新生代作家中艺术感觉极为奇特的一位。他的小说既有强烈的现实感,又融入了很多超现实的、魔幻的、寓言的成分;他对于艺术有着近乎虔诚的追求,同时又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对于现实和历史的清醒质疑与追问姿态。他是一位思想者,又是一位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巨大力量的小说家,这力量既来自于他对现实的批判,对人性的解剖,对自我的拷问,也...

  • 《当代文坛》优秀论文奖评奖启事

  • 人性的勘探与诗意的表达——论艾伟的小说创作

    关键词: 诗意化  小说创作  艾伟  人性  勘探  内心世界  叙事语调  寓言性  

    艾伟是一个对人类内心世界始终保持高度专注的作家。他总是满怀好奇之心,有条不紊地穿越各种纷乱的现实秩序,去打探那些人性的幽暗区域,去寻找存在的某些不为人知的困境。他将自己坚硬的理性气质和充满自信的判断。巧妙地伪装在某种少年式的怀想或寓言性的期待之中,然后沿着诗意化的叙事语调,轻柔却又异常坚定地撕开各种生存的帷幕,让人们...

  • 《“献给父亲”当代优秀诗人诗选》作品征选通知

  • 灵魂的追问——评艾伟的《爱人有罪》

    关键词: 艾伟  灵魂  追问  小说人物  创作历程  

    《爱人有罪》不是一部抨击法制的社会问题的小说,而是一部探索人物灵魂的小说。回顾艾伟的创作历程,其创作理路有着明显的由“外”向“内”的特点,即越来越转向小说人物的内省。盛子潮先生曾在1999年对艾伟的创作流露出深深的担忧:“他对精神成长的母题表现已在重复自己,那么,对这一母题的勘探,他还能走多远?”如今,艾伟以“爱人”系列...

  • 关于小说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 古典小说  20世纪文学  人的主体性  戏剧性  人的精神  卡夫卡  形象  传统  

    1.戏剧性 20世纪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取消戏剧性的文学。自卡夫卡以来,文学专注于人的卑微,古典小说中人的光辉形象被彻底颠覆。颠覆了人,某种意义上也就颠覆了戏剧性。我以为戏剧性和人的精神、人的丰富、人的高贵相关。卡夫卡以来的传统,人的主体性取消了,人成为卑琐的存在,成为一个形迹可疑的苍白的形象,这一传统现在依旧影响深远。

  • 对印象式和臆测式文学批评的质疑——兼驳牛学智先生对我的批判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先生  印象  批判  概念范畴  文章发表  牛学智  

    文学批评界在经历了花样繁多的引进批评概念、术语的方法论热,到注重以这些新方法、新观念解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再到批评家争相创设自己的批评术语、概念范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走过了二十余年的道路。近年来,批评界已经开始把西方的批评术语、概念、范畴与中国古典的批评范畴,以及与当下本土的批评实践比较好地结合起来,一种以建构批评...

  • “艺术生产”理论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结语》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马克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结语  文化贸易  发达国家  国民经济  

    如果说,在马克思提出他的“艺术生产”理论的时候,文化还没有形成为一个产业,马克思的思想,还只是一种前瞻性的预测。那么,在今天,这种预测,已经以马克思他们当年所未曾想到过的规模和水平演变成为了活生生的现实。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的文化贸易总额1980年为953亿元,至1998...

  • 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在南京举行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南京大学  论坛  作家协会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中心  江苏省  

    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教育部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钟山》杂志社承办的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于2006年12月3日-4日在南京隆重举行。王蒙、陈建功、李锐、格非、阎连科、雷达、吴秉杰、阎晶明、陈思和、李敬泽、李建军、吴俊、杨剑龙、孟繁华、吴义勤、施战军、洪治纲、董健、丁帆、王彬彬、张光芒、谢有顺、林建法、张燕玲...

  • 批判与架构——试论中西比较诗学方法论

    关键词: 比较诗学  中西  批判  方法论  20世纪80年代末  西方学者  西方文论  法国学派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各种思想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人面对西方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面对西方发达的经济,反思自己经济落后的原因,国人当时认为是因为没有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应该一切向西方学习,补上资本主义的一课,要搞“全盘西化”才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原本就是舶来品的中国比较文...

  • 互文性写作:新的文本表意策略

    关键词: 互文性写作  文本理论  表意策略  互文性理论  后结构主义  文学研究  文学传统  文学批评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诞生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已经大大突破了理论研究和可操作性批评术语的范围,它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和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写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注重将外在的影响和力量文本化,一切语境无论是政治的、历史的,或社会的、心理的都变成...

  • 当代文艺批评中的标准之思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标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文学批评观  为社会主义服务  中国当代  中国特色  

    就主流而言,中国当代的文艺批评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文艺批评标准和方法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同志在长期的文艺实践中结合中国革命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对文艺批评问题作了新的探索,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鲜明的中国化特色...

  • 喧哗中的独语——“80后”写作透析

    关键词: 透析  写作  独语  文学市场  郭敬明  

    从2000年出版《三重门》开始,韩寒、春树、郭敬明、胡坚等“80后”开始陆续登场。几年间,文学市场持续着“80后”作品的热销盛况。有人对“80后”群体不吝赞美之辞,有人对他们竭尽挖苦之事。但无论如何,“80后”已经成为了一种众说纷纭的现象,而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都有其独特的背景。

  • 试论跨体式文学语言的结构特征

    关键词: 文学语言  结构特征  体式  文学体裁  篇章结构  修辞策略  创作方法  修辞效果  

    跨体式文学语言,是作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在特定文学体裁中,临时嵌入与其风格色彩不相容的表达手段(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方式、篇章结构、公式符号、数据表格等手段)而形成的一种言语现象。它与作家的创作方法及其修辞策略有关。通常,作家为谋求某种特殊文体效果而采取的创作方法及其修辞策略是多种多样的,跨越和超脱特...

  • 文学变异学视野下的语言变异研究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语言变异  媒介作用  文化传播  翻译者  变异现象  文学交流  

    文学变异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一个专题化研究文学、理论、批评在异质文化传播中意义变异的分支。文学变异学下的语言变异研究主要指文学现象穿越语言的界限,通过翻译而在目的语环境中得到接受的过程,也就是比较文学中的翻译研究。它关心的是文学交流中变异现象是如何通过翻译折射出来的,这种变异又反映了什么问题。事实上,比较文...

  • 试论苏童近年短篇小说创作新变

    关键词: 短篇小说  小说创作  苏童  妇女生活  鲜明对比  小说人物  文学创作  

    苏童是当代最具才情的作家之一,也是最让我们期待的作家之一。他凭借其奇瑰的想象和生花妙笔让我们的思想如沐春风。读他的小说让我时时感到一个写作者的智慧也体会到了一个作家的尊严。他优雅的叙述,纯美的想象,曲折的故事,常常给我们以意外的惊喜。苏童从短篇小说《第八个是铜像》(1983)开始经历了《1945年的逃亡》抵达《妻妾成群》后一...

  • 生活在别处的精神世界里——关于红柯及其小说

    关键词: 精神世界  红柯  生活  20世纪80年代  小说  精神家园  知识分子  人生形式  

    红柯原本是一关中农家子弟,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读完了大学并留校工作,这样一种人生形式在20世纪80年代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日益尊重,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会随之提高,知识的价值体现也会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因此,当时能有这样的工作和生活起码是自在和安稳的。然而,红柯却在一年后突然辞去工作,只身...

  • 战争观·历史观·审美观——当代战争小说研究的三个要素

    关键词: 当代战争  审美观念  历史观  战争观  小说研究  战争小说  创作得失  实际出发  

    从当代战争小说的创作实际出发研究当代战争小说,是目前评论界普遍采用的研究视角。但实际上,中国当代战争小说的演进与深化,离不开战争观、历史观以及战争小说家审美观念的突破与创新。因此,从战争观、历史观以及战争小说家审美观念的嬗变与战争小说的互动关系中探索当代战争小说的创作得失及其经验教训,既是一种有效的路径,也是对以往研...

  • 莫言的小说思想

    关键词: 小说思想  莫言  中国当代文学史  思想个性  小说家  

    莫言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家,也是当代具有思想个性的小说家。

  • 当代小说“农民叙事”的“现代性”表达

    关键词: 当代小说  叙事  农民  中国现代文学  知识分子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的“农民叙事”有两次热潮:一次是在“五四”文学中的平民题材以及“乡土文学”。以国民启蒙为己任的作家怀着一种知识分子精神上的优越感和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在对下层人民生存苦难的表达中,形成了“血和泪的文学”。另一次是自“左翼文学”到“延安文学”中的“工农兵叙事”。这一过程由文学必须和工农相结合的“革命文学”主...

  • 只重存在 不问成败——论张炜的保守主义

    关键词: 保守主义  张炜  激进主义  文化语境  道德反思  价值判断  社会责任感  

    在当代文坛,张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从早期单纯、质朴的“芦青河系列”,到中期严峻的道德反思,再到近年来激愤的世俗批判,无论文体风格如何变幻,他的作品无不呈现出鲜明的道德坚守姿态与强烈的道德拯救意味。因而,张炜与张承志、史铁生一起被视为当代中国文坛保守主义的旗帜。张炜更以其《需要保守主义者》一文彰显了自己坚定的保守主...

  • 审美视域转变下的公安文学——论公安文学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消长

    关键词: 公安文学  人物形象  审美视域  消长  文学作品  

    一 裂变中的美与丑 人们鄙视丑陋,是因为钟情于美丽,然而没有丑陋,美丽就会失去存在价值。美丽与丑陋这两条永远并行的轨道,在文学创作里作者可以任意挥洒和自由延伸:或以丑陋反衬美丽.或以美丽陪衬丑陋。无论美丽还是丑陋,只要是真实地再现生活,都能够做到互为映衬、相生相克的艺术辩证统一。可是当我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考察公安文学中的...

  • 生态文学创作中的未来视野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文学创作  世界人口  水土流失  生态灾难  自然史  人类  试验场  

    翻开渗着血泪的人类征服自然史,我们不禁感叹,人类由懵懂走向理性,由自然的奴隶转而为自然的上帝,把自然作为技术实验和改造能力确证的试验场,在自然哀怨的呻吟中获得了些许满足,随之却遭受到了自然的无情报复:水土流失,洪水泛滥。能源枯竭,生态环境紊乱,世界人口在近70年内爆增3倍。人类正在毁灭自己和世界的岔路上越走越远,面临着...

  • 继承和背离——论莫言与福克纳小说创作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福克纳  文化策略  莫言  背离  文化传统  深层结构  遗传基因  

    评论界早就注意到福克纳与他的时代及地域之间的密切关系,有研究者指出“他(福克纳)的时代与地域造就了他,在这一点上出生于1897年的人没有人能出其右。他的南方(密西西比)出身——塑造了他身上的每一根纤维。”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他所处时代及所在地区的社会和文化传统的产物。传统就像遗传基因一样存在于其思想的深层结构中,决定着他...

  • 周企旭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

    关键词: 中国戏剧  周企旭  评论  艺术研究院  研究员  四川省  川剧  

    2006年11月,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周企旭的长篇论文《川剧形成于20世纪初诞生于现代》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

  • 碰撞与融合——简论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的收获与困惑

    关键词: 女性主义运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意识形态领域  妇女解放运动  男权文化  中国  简论  碰撞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女权主义这些词汇常常见诸报端。这两个词在英文里是一个词:“feminism”,汉译原为女权主义,后又译做女性主义,它们是一种渊源有自、蓄势已久的新兴思潮和社会运动。它的根本理念在于颠覆压迫女性的男权中心主义,通过对旧的权力结构的解构,重建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现代社会。女性主义运动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

  • 试论虹影小说的女性历史叙事

    关键词: 历史叙事  女性  小说  虹影  台湾地区  奥斯卡奖  文学奖  意大利  

    虹影是一位旅英作家,她的作品在海外及台湾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获得了不少海外奖项,2005年她又获得了有“意大利的文化奥斯卡奖”之称的“罗马文学奖”。然而,国内评论界和学界对她的作品仍缺乏关注。本文试图对其小说的女性历史叙事做初步的分析解读。

  • 女性写作思维方式论

    关键词: 写作思维方式  女性写作  书写方式  逻辑推理  人的本性  心理优势  作家创作  女作家  

    从性别的角度对书写方式做比较,我们能概括出女性写作特殊的思维方式。我们会发现,男作家的思维偏重于逻辑推理,女作家则偏重于直觉领悟;男人更多地注意物——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女人更多地关注人——对人性洞幽烛微。所以,女作家的直觉使她们在观察人、研究人时,目光颇具洞察力、穿透力,能看透人的本性;她们的察人论世,有相当的准确性...

  • 融化心灵的坚冰——迟子建的《雪窗帘》解读

    关键词: 迟子建  解读  窗帘  心灵  心理距离  物理距离  哲理诗  朦胧诗  

    朦胧诗著名诗人顾城曾经有一首精悍的哲理诗《远和近》,全诗如下:“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强烈对比,透露出了人类的孤独感和难以沟通的事实。

  • 罪者的文学——吴尔芬及其《九号房》

    关键词: 文学  华人学者  长篇小说  现代小说  50年代  夏济安  小说家  用心  吴尔芬  

    美籍华人学者夏济安说过,小说家决不可纵容懒惰的读者。他得相信读者中自有用心者在;他用心写出的作品,是写给用心的读者看的。当我看完吴尔芬的长篇小说《九号房》时,就想起夏济安先生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评彭哥〈落月〉兼论现代小说》一文中的这段话。对于《九号房》,我的确是很用心看的,因为不用心看就无法理解吴尔芬在《九号房》这...

  • 乡镇政治生态的艺术写照——读陈良的长篇小说《中国乡官》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乡官  中国  艺术写照  政治生态  乡镇  现实生活  

    很久没有读《啄木鸟》上连载的小说了。这次拿到陈良的长篇小说《中国乡官》,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作者是刚刚从事文学创作不久的基层作者,小说是他的长篇处女作。不能说这已经是一篇成熟、老练的作品,在题材的开掘上,在艺术结构的营造上,在文学语言的提炼上,小说无疑还带着明显的刚刚上路的作家正在尝试、求索的痕迹。但是,从现实生活...

  • 暧昧的叙述——阅读阎连科新作《丁庄梦》的一个视角

    关键词: 阎连科  叙述  阅读  写作  世界  执著  大地  内心  

    阎连科一直是一个面对乡土而执著写作的作家,他所构建的耙耧世界充满了现实和想象的奇妙融合。《丁庄梦》相对于以往的小说,仍然延续了他执著于大地的书写,但这次他的目光从耙耧山深处移向了中原大地,投注在生于斯、长于斯、为了生存而付出了生命代价的“劳苦人”身上。阎连科说他的写作是为“劳苦人”的写作,他的内心充满着对我们这个民族...

  • 时间漏洞:《兄弟》的叙事密码

    关键词: 时间坐标  密码  叙事  改革开放  中国当代史  飞船发射  

    《兄弟》的叙述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错误。我之所以发现这一点,完全出于无意,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数字引起的一时的兴趣所致。这个数字出现在小说的下卷第471页:“李光头让位的这一天是2001年4月27日,晚上的时候他坐在卫生间的镀金马桶上,墙上的液晶电视里正在播放着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发射升空的画面……”“2001年4月27日”这个数字之所以引起...

  • 乡情:以文学诠释的人文精神——陈之光的《乡情集》解读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乡情  解读  诠释  文学  鸡鸣  散文  小说  

    散文、小说:乡风真情浇灌的常青树 陈之光先生生长在川南边境的小山城,从小认识的是跛脚打更匠,救过他母亲命的戴二婆,私塾老师和他的板子,幺店子的大嫂和神龛上的关二爷,还有文庙中学里每天都要爬上爬下的72级石梯。他从小行走在坡坡坎坎的川南,烈日下烤得光脚发烫,睡过山野,头枕悬岩,喝山泉,走夜路,一条裤子过冬夏,铜锣声声,鸡...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85号,邮编:6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