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文坛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文坛杂志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文坛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

    关键词: 艺术公赏力  艺术素养论  纯泛互渗  美美与共  公共性  艺术学  

    本文尝试提出并探讨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艺术公赏力。认为这是把握当今媒介社会艺术的纯泛互渗现象、推进艺术素养论范式的一种必然选择。艺术公赏力是艺术的可供公众鉴赏的品质和相应的公众能力,其实质在于如何通过富于感染力的象征符号系统去建立共同体内外诸种关系得以和谐的机制,其目标在于帮助公众在若信若疑的艺术观赏中实现...

  • 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

    关键词: 中国生态批评  生态中心主义  比较文学视野  环境公正  危机与转机  

    中国生态批评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西方生态批评相比尚存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缺乏自觉的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意识、理论明显滞后等不足,从而严重制约了其发展与深化,徘徊于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困境之中。如果这种状况不尽快得到改善,它将会失去其独特的学术批判锋...

  • 生态文学的伦理文化诉求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生态文学  生态伦理  

    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生态文学有着积极参与现实的姿态和内在的伦理价值诉求。生态文学将其道德关怀由人及人性的关怀延展和超越到整个生态及自然生命的关怀。罗尔斯顿的保护价值、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及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是其哲学基础。生态文化不是扩大文化形态之间的差异与分歧点,而是...

  • 中国现代视野中“自然”的发生和“自然之死”——以五四时期郭沫若的“自然”观念为例

    关键词: 自然之死  郭沫若  五四时期  

    “自然”语词的现代含义出现在五四时期前后。以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思想为例,可以发现郭沫若在时代的语境下,虽然接触到了具有生态文化倾向的西方泛神论和浪漫主义,但是却从中强调自我主体和抒情,而且还把“自然”和科学、工业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压抑了“自然”。因此,中国当下的“自然之死”已经在“自然”发生之时出现了。

  • 农妇·剪纸·狼——重读贾平凹的《库麦荣》

    关键词: 贾平凹  生态批评  狼  剪纸艺术  

    生态批评旨在研究文学一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是这一绿色文学研究运动中的生力军,它包括批判对作为女性的自然的男权主义再现、强调女性在自然与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并针对剥削、利用式的伦理提出一种“关怀伦理”。基于这一理论平台,本文着重解读贾平凹的短篇小说《库麦荣》,通过对一位农村女艺人的...

  • 岂容于丹再污庄子——为韩美林批于丹一辩

    关键词: 庄子美学  韩美林  周杰伦  于丹  

    周杰伦的歌,援用传统文化元素,正如其援用流行文化元素,其宗旨只在娱乐,其效用也只在娱乐。它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不在弘扬,而是消解,因为在其似是而非的挪用中,传统文化的纯正性与完整性被肢解和取消了。换言之,传统文化在周杰伦的歌唱艺术中,只是一种被肢解、拼贴的娱乐元素。于丹声称“我认为周杰伦和方文山,某种意义上,跟我做的...

  • 在语言狂欢的背后——从《狂欢的季节》看王蒙言语反讽的误区

    关键词: 言语反讽  情境反讽  生命体验  杂文笔法  思想含量  

    本文认为,《狂欢的季节》主要采用言语反讽的叙述方式实现了作品的语言狂欢。这种叙述方式起因于作者对“”生命体验的匮乏,散文式的思维惯性与杂文笔法的运用,主流与民间立场的犹疑不定以及由此生成的特殊话语风格。言语反讽取消了思考的深度,减弱了批判的力度,降低了思想的含量,最终造成了作品的平面化效果。

  • 时间之痛:哨兵诗歌写作的地方志

    关键词: 地方性  夹缝  时间  疼痛  

    本文以诗人哨兵的诗歌集《江湖志》为个案,讨论哨兵诗歌对于汉语诗歌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他的语言完好地结合了三重要素:地方性的自然伦理、个体性的生存经验以及通过诗意想象达到的普遍性。哨兵的写作以他的故乡洪湖和长江为背景,既回溯了楚地的诗歌传统,又切中中国当代现实,以其个体对夹缝和疼痛的触感,为诗歌写作的法则提供了可能性。这在...

  • 当代中国的先锋诗歌与诗人形象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先锋诗歌  诗人形象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以视觉为中心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同时为诗歌文本的书写与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开启了新的可能。当代先锋诗歌的文本因此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特质,这种新文本与诗人形象之间的关联、互动或共建,也开始在批判性话语中逐渐呈现出来。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从外部的视角,即元文本的视角来考察这二者之间的深层关系,为先锋诗歌与诗人在特殊...

  • 论柯雷的中国当代诗歌史研究

    关键词: 柯雷  中国  当代诗歌史  研究  

    本文重点评介荷兰汉学家柯雷研究当代中国先锋诗歌的两部著作——《粉碎的语言:中国当代诗歌和多多》和《精神、混乱和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他从一种相对独立的视域来观照中国文学,尤其是先锋诗歌的发展和裂变,将为囿于成规和偏见的国内研究者打开新思路、提供新方法。当然,我们也不避讳他的盲点和失误。在整个切磋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摆...

  • 马克思主义美学六大核心命题再认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核心命题  误读  反思  

    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现代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中国现代美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甚至六大核心命题,如本质论、发生论、发展论、范畴论、批评论和功能论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误读现象。要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建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首先必须对所有误读进行深刻反思与再认识。

  • 反理性思潮与文学研究的现代性

    关键词: 反思性  文学研究  现代性  

    当代文坛兴起一股反理性思潮,有其必然性和盲目性。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中日益增长的虚无主义、浮躁文化是反理性思潮的思想基础,西方现代非理性思想是中国文艺学反理性思潮的直接武库,文学研究自身的内在痼疾是反思性思潮蔓延的温床。文学研究的存在语境还没有达到西方“物质发达、精神异化”的程度,更不是主流;中国没有西方那样深厚的理性主...

  • 空间化的叙事——论先锋派对时间性的消解

    关键词: 先锋派  时间性  空间性  元小说  后现代主义  

    本文主要从小说空间与时间的角度,探讨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写作技巧,揭示存在于先锋小说中对时间性置换和消解的现象。通过对苏童、余华等人小说的分析,指出在他们的作品中将时间、历史空间化,对主体去中心的处理以及对元叙事的应用,都体现出先锋小说迥然不同于现代主义小说的独特之处,有着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色彩。

  • 论“乡恋”心态与近年来的乡土小说创作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乡恋心态  童年经验  价值取向  使命意识  

    考察近年来的乡土小说创作,探究潜隐在作品背后的作家创作动机,“乡恋”心态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它直接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感悟、评价和艺术传达。而导致乡恋心态产生的原因,剥离开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童年经验;价值取向;使命意识。“乡恋”心态的不同表现使近年来的乡土小说显现出了不同的个体形态。

  • 论台湾当代散文“自然写作”的解构与建构

    关键词: 台湾当代散文  自然写作  解构性  建构性  

    台湾的自然写作体现了台湾作家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切与焦虑,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索。但是学界对于台湾当代散文的“自然写作”,长期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从生态视野切入,论述台湾当代散文“自然写作”的兴起与发展及其解构性与建构性。

  • 从完美到绝望——论谢宗玉的长篇小说《伤害》

    关键词: 谢宗玉  角色错位  

    《伤害》以一对夫妻十余年的曲折情感历程为主线,展示了特定职业与世俗伦理、理想之爱与现实情感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彼此的伤害。在这种因爱而带来的伤害中,既有理性的无奈和无助,又有非理性的人性畸变和分裂。作者以隐秘化的叙事策略,层层剥示了现代婚姻内部种种难以言说的困厄与羁绊,演绎了一场由完美到绝望的错位之爱,...

  • 文化休克下的民国历史文学造影——田闻一宏大历史叙事和新历史小说浪潮后的四川作家群

    关键词: 田闻一小说  地域叙事  新历史小说  正史演义  

    民国热为2007年开始的一波新的文化现象。田闻一等四川作家群,对四川民国时代进行“正史演义式”历史叙述,根据传闻、史料、地名和建筑遗迹和遗存,以及考证采访,新造了一段地域历史,完成了一个作家笔下对地域重大事件的历史文学造影。史诗性的宏伟叙事,以对历史真实性的坚持,铺开民国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的现代演义。田闻一等历史小说...

  • 人与自然的诗意达成——以谭冬林散文为例

    关键词: 新世纪  四川散文  人与自然  诗意达成  谭冬林  

    自新世纪以来,四川的当代散文创作有了显著的变化和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散文创作的精神内涵、艺术探求、内容表达等方面皆显现出新的气象,这就为研究四川新世纪散文提供了大量而详实的感性材料。本文以谭冬林散文创作中表现出的人与自然的诗意达成和山水情结与文化心理相结合的特质为研究对象,探讨新世纪以来四川当代散文的精神内涵拓展、艺...

  • 贾平凹与民间文化

    关键词: 贾平凹  民间文化  艺术追求  

    当代作家中,贾平凹的民间情怀表现得格外突出。他的作品持之以恒地关注着民间世界,探索着民间文化。考察贾平凹的创作轨迹,会发现在九十年代前后,他的艺术风格经历了一次转型,表现出由雅入俗、俗中求雅的新追求。这一追求使得贾平凹的乡土写作与沈从文的乡土写作有了明显的差异:沈从文作品中精英意识的凸显,使他表现为“审视民间”的姿态...

  • 历史、空间与叙述策略:论香港女性导演的离散美学

    关键词: 离散  许鞍华  张婉婷  罗卓瑶  

    本文以三位香港导演许鞍华、张婉婷与罗卓瑶的电影为分析重心,探讨她们如何通过家与国的辩证、离与返的往复及情爱故事的演绎等叙事策略诠释对九七症候的复杂情结。主体部分从后殖民/后革命氛围的理论界说、香港历史想象及离散情境中身份认同的追寻等三个面向展开。本文认为三位导演的“漂泊离散”影像话语相对集中地展示了生动的历史现场感与...

  • 论《海角七号》的文化自觉与多元共生的文化想象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自觉  全球本土化  多元共生  

    本文以2008年《海角七号》观影热潮为出发点,通过对影片内容和影片所处文化语境的解读,分析在全球化和以消费主义为核心的大众文化背景下,影片与其所处社会语境之间相互呼应的互文本关系,从而阐明台湾地区的本土文化危机以及本土文化与以发达国家大众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之间可能形成的多元共生的文化模式。并对《海角七号》是否能扭转台湾电...

  • 第六代导演视域中的“女儿”形象——以影片《青红》与《红颜》为例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女儿”即女性的少女时期,其成长经历必将对一个女人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少女时期的“女儿们”因其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与父亲、母亲以及异性的关系都十分微妙。作为第六代导演的王小帅和李玉从他们不同的视角出发,以影像的语言在其作品中书写了对于“女儿”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她们在那个特殊年代所经历的个人化的生活境遇。

  • 鼎鼐调和的别样滋味——论王鼎钧散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散文  王鼎钧  继承与革新  滋味  调和  著名作家  文学创作  

    王鼎钧是台湾著名作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涉足小说、散文、剧本、评论等多个领域,尤以散文成就最高。早在1977年,王鼎钧即入选台北版《中国当代散文十大家》;1994年,王鼎钧又被列入“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和“当代新十大散文家”。

  • 从“童心”到“童话”——论顾城诗歌创作的童心视角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童话  顾城  童年经验  生命  诗人  舒婷  

    顾城的诗歌创作起步于童年,童年是他生命和诗歌的起点和基点,舒婷曾以《童话诗人》一诗赠给颐城“童话诗人”的称号。童年的美好回忆与现实的反差让他诗歌创作的审美带有极强的选择性,他或追求或逃避,以童年经验作为其生命和诗歌的起点和基石,始终以童心视角去感受、诠释和雕刻自然与生命,以纯真无瑕、扑朔迷离的童真语言,表达对生命的态...

  • 论杨牧诗歌表现的儒家意识

    关键词: 诗歌表现  杨牧  意识  儒家  80年代  新边塞诗  精神财富  大西北  

    杨牧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诗人,也是新边塞诗的主要代表,14岁时因反对删除艾青的诗而罹难失学,从此流浪到新疆,坎坷的命运使他与大西北站在一起,苦难与艰辛磨砺了他,也成为他最为难得的精神财富!他的诗诞生在大西北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它不仅苍凉、慷慨、深厚、深沉,而且明朗、刚健、朴实,雄浑、豪放,给中国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

  • 诗性文化的诗化解读——《灵心诗性——诗性的中国文化》述评

    关键词: 诗性文化  中国文化  述评  解读  诗化  人文精神  中国诗学  价值意向  

    诗学,是观察人类心智历史与人文精神的一个特殊角度。 中国诗学,究其思想传统的脉络,实为一种人文精神,即与宗教和自然科学精神相对而言的知识意向和价值意向。它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追溯人所应具有的形象和人文对社会所应具有的贡献;

  •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看郭沫若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诗歌翻译  变异  郭沫若  文学关系研究  中国学派  实证性研究  全球化语境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近年来提出的,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它和早期法国比较文学学派所倡导的实证性研究被称为国际文学关系研究的两大支柱,是全球化语境下研究不同国家文学,尤其是异质文化语境下各国文学的横向交流与联系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 20世纪外国通俗文学研究综论

    关键词: 通俗文学研究  综论  外国  学术研究  50年代  历史语境  巧合  

    通俗文学进入西方学术研究的视野,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具体考察这一文化事件的历史语境,我们会发现它在各国有着不同的机缘和惊人的巧合。

  • 王学忠:当代中国的工人诗人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诗人  工人  王学  打工者  打工生活  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  

    深圳的朋友推荐我读一读深圳的“打工文学”,并寄来很多作品,作者的身份大多是在深圳工厂打工的农民工。这些作品有一种亲历的体验和真实的现场感。但我想,“打工文学”并不是今天的独创,如果把“打工文学”仅仅理解为打工者的文学,理解为反映打工生活的文学,那么可以说,自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来,就有了“打工文学”。

  • 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暨四川抗震文学书系新书见面会

    关键词: 四川省委宣传部  抗震救灾  中国精神  文学书  文艺  新书  现实主义创作  作家协会  

    2009年6月16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出版集团主办,东汽宣传部、四川日报社协办,《当代文坛》杂志社与天地出版社承办的“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暨四川抗震文学书系新书见面会”在成都市举行:与会专家就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四川乃至全国抗震文艺创作现状及未来走向、抗震救灾精神与中国精神、“抗震文艺”的内涵与外...

  • 四川抗震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四川省  长篇  题材  抗震  艺术表现形式  巴金文学院  作家协会  

    2009年6月15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四川省作协创联部、《当代文坛》杂志社、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承办的“四川抗震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北京、四川、上海、江苏等省市的80余名作家、评论家,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四川抗震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现状、未来走向与艺术表现形式等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 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八届年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第八届年会  四川省  学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大学  新闻学院  

    2009年5月23日~24日,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八届年会在四川省达州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承办,在开幕式的大会主题发言中,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做了题为《四川比较文学三十年》的总结报告。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85号,邮编:6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