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杂志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文坛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当代文坛杂志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文坛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0820
国内刊号:51-1076/I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220.00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关键词: 蒋彝湖区游记 贡布里希 布列逊 全球跨文化对话 有主见及尊严的生存
本文尝试以蒋彝湖区游记阐释为个案,探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对话问题。蒋彝的自我阐释着眼于异中见同。里德从中见出全人类的共通性。贡布里希伸张知觉图式及心理定势的作用。布列逊强调作为符号系统加以重新分析。今天也可从中国旅行者角度重新思考跨文化对话中若干因素的综合作用。但重要的不是上述诸家谁是谁非,而是他们各自的理论范式及其他背...
怎样评价"十七年文学",自可见仁见智。蔡翔先生的《革命》一书,问题不在于对"十七年文学"的肯定,而在于在肯定的过程中语无伦次,在于常识性错误频频出现。如果一些基本的观点、判断是建立在对政治史和文学史的无知和谬见上,那这些观点和判断就是不能成立的。《革命》一书,通过"绕"的方式,把伪问题"绕"成真问题,把小问题"绕"成大问题,...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共产党政权 文艺方针
20世纪40年代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年以后为什么要重读,是我们今天遇到的一个问题。《讲话》在陕甘宁边区发表,当时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地域执掌政权,《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执政之后如何治理和发展文艺事业的一个重要宣言。它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不仅适用于当时正在进行的革命战争,而且在革命以后的建设...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文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党的文艺工作的基本路线,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事业中,文艺工作者自身应当树立起"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不偏移方向,才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贾平凹 疯傻 非理性 不可靠性叙事
引生和狗尿苔是贾平凹在《秦腔》和《古炉》中分别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他们都没有健全人正常的心智,却又不时地露出超常的眼光,呆滞与诡异共附一体,丑陋与奇幻聚于一身。他们的非理性思维和低下的社会认知能力,有效地还原了社会的"真相",同时他们是作家精心选取的一种叙事视角,但是,引生和狗尿苔的视角本质上属于"不可靠性叙事视角",贾平凹...
关键词: 老舍 贫穷元素 生命底色 标贴
老舍出身寒门是个老话题,其童年时期的资料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加之贫穷定义的模糊,导致这个命题中含有不少疑问。文章重新厘定老舍童年时期家庭经济状况、探查老舍童年生活特殊贫穷刻度的独特作用,解析建国前后老舍作品中贫穷元素记忆位置的变化折射出的思想变化与文学创作的困境。对老舍的生命历程与创作而言,贫穷元素不是一个普泛特征,而是不...
关键词: 中国当代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 意志论美学
中国当代美学曾引发美学史上鲜有的广泛兴趣与热潮。此非由于单纯艺术与美学原因,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史内容。这也使中国当代思想某些阶段带有"美学"色彩。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既有现实特征、需要及个人原因,也和美学与生俱来的"超艺术"特质密切相关。认识这一切,对于应对当前艺术与美学边缘化状态甚有益处。
关键词: 90年代 后现代批评 新历史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新左派批评
上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出现了一些新景观,如后现代批评、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它们使90年代以来的文学批评更加丰富与活跃,带来了新的视界和话语,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对这些批评流派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其成就和不足,对于认识这个阶段的文学批评以及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现状,显然都是必要的。
关键词: 全球化 跨文化 文学理论 转型
全球化浪潮给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带来许多新的变化,也冲击着中国文学理论的"板块结构";跨文化是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文化态度、一种参与方式,也是一种研究方法;中国文学理论研究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保持其独特的学术价值,面临新的选择,也需要重新审视和调适,融入世界潮流、保持中国文学理论的文化个性、用世界眼光中国尺度去考量中国文学,这...
关键词: 文字的起源 媒介 我思的困境 解构理论
如果把德里达的"差异、踪迹、异延"思想视为是解构理论的"始基",那么,这一"始基"就既表征了解构理论的创见,又表征了德里达的言说困境及其局限。基于此判断,本文引入言说或文字书写的"媒介"维度,重新解读了德里达的名文《柏拉图的药》,以及柏拉图的《斐德罗篇》,重新反思了文字的起源、媒介与我思的关系,进而重构了解构理论的"始基"并...
关键词: 留白 审美功能 美学意蕴 华夏风采
笔者曾撰文《艺术空白中国化的N个理由》,其文在中西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对"空白"产生的时间、"空白"运用的范围、"空白"理论的体系、空白的文化底蕴等诸多方面的辨析考量,从宏观上确证了"艺术空白中国化"的成立。本文拟从"空白"的原始雏形——"留白"入手,发掘其审美功能,并揭示其所隐含的丰富的华夏美学内蕴,从而在见微知著中玄览华...
关键词: 陌生人 写信 动物保护 信件 作家 图书馆 煤油灯 手电筒
我一直相信这样的说法,所谓作家,就是那些给陌生人写信的人。陌生人地址不详,所以,终其一生,一个作家要发出无数地址不详的信件,这些信件命运各异,大多数信件投入漫长的黑暗中,或者安放在图书馆灰尘蒙蒙的角落里,只有少数信件是幸运的,它们犹如流浪猫找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犹如蜡烛手电筒煤油灯等到了全城停电的时刻,犹如灰姑娘遇到了王子,它们找...
关键词: 苏童 叙事 小说地理 南方
本文尝试从"小说地理"的叙事层面,分析、阐释苏童小说写作的"人文地理""叙事地理",认为,在一定意义上,一个作家所选择的地缘背景和地理图标,一定也是他精神、心理坐标的有机构成,他在文本中想要或已经实现的艺术冲动,在这里生发、弥漫开来。无疑,这其中的人文意义和审美路径,决定了"这一个"作家苏童的文化气象和叙述风貌。
关键词: 苏童小说 江南 地域文化
苏童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坛上一位烙有鲜明地域标签的作家。无论是独特的审美视角,及其将唯美和诗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人生态度,还是对市井中孤独"红粉"的剩余想象,都承载着江南地域文化的厚重积淀。江南的地域文化,在苏童的写作中具有多层面的呈现,而这种呈现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溢着消费主义文化的时代,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关键词: 苏童 写作精神 世界两侧 平衡
一种坚实而稳定的写作精神,能够支撑作家克服身体与思想的重力,高居于时代和世界的喧闹、浮躁之上。作为当代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苏童的创作腾挪于世界的两侧,这个世界不只是城市与乡村的精神空间,也包含着传统与现代构成的历史世界,善与恶构成的人性世界,虚与实构成的想象世界,残酷与温暖构成的美学世界等等。在苏童的小说中,这些复杂矛盾的因...
关键词: 苏童 逃遁 悬浮
《河岸》是苏童以类童年的叙事来书写的"后"故事,他重人心浮动而轻世道轮回,在湿润与黏稠气息之中打开一扇尘封多年的历史之窗。苏童试图在文学中用自己的独特体悟来探寻历史别样的真实。《河岸》展示了生命的多种可能、个体的迷茫、无根的悬浮与身份的焦虑,而逃遁犹如一个追索的幽灵,久久回荡在文本之中。
关键词: 体育报告文学 冠军文学 身体话语
20世纪80年代,体育报告文学曾兴极一时,尤其是反"冠军文学"套路而出现的问题报告文学,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中国成立后体育报告文学的身体话语一直纠缠于国家与意识形态之间,冠军与国家的关系在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话语表现。这一现象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体性问题的崛起而出现转向,注重运动身体独立审美价值的文本开始出现。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文体变革 多重危机 批评话语 都市心灵
非虚构写作与当代文学创作危机、批评话语危机和都市心灵危机等社会文化语境相契合。它是对当代"虚构"作品想象力固化、新媒体时代的"虚构"逆反心理、纪实文体"庸俗化"的反驳,是学院知识分子对学术"不及物"状态的反思。"梁庄"用真相敲碎都市人的"返乡"迷梦,昭示着当代都市困顿心灵"无地彷徨"。非虚构致力于探索一种"大地张力"叙...
关键词: 精神立场 精神方向 工具崇拜 娱乐写作 文学时尚
中国文学1990年代后粗浅地崇尚平庸以及自由地把玩个人情趣,并没有如愿地带来高雅幽深,反而助长了粗俗浅薄,时尚文学普遍缺乏类似1950年代至1980年代那样的崇高情怀和理想主义。1990年代前后文学包含不同的精神方向与审美意识,这来源于不同年代的精神立场,极端表现是文学时尚对娱乐写作和工具崇拜的放纵,其重要特点是颠覆某种精神立场而以瞬间性...
关键词: 先锋诗歌 乡土想象 现代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自朦胧诗歌回落后,中国诗坛先后涌现出众多"先锋"流派。先锋性在很多流派中曾一度被简单化为对文本形式的追逐,而匮乏本土精神资源,缺少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和表达。但真正具有先锋精神的当代先锋诗人却并未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而是借助"乡土想象"这一传统诗歌母题,将现代性与本土化相结合,为建立真正的中国诗歌的现代性...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内结构 外结构 美学原则
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内结构和外结构的组合原则。内结构是诗人情感的智性活动,是诗人传达自己的审美感情时所形成的艺术形态,是诗歌艺术整体的集中表现,是诗歌语言能指功能的最终表达。外结构是指诗歌外在表达技巧的总和,包括语言的诉说组合,句式的排列,甚至意象、想象、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诗歌作为结构而被感觉到,是因为诗歌的结构不仅是...
关键词: 声音 布鲁斯 女性传统 黑人女性
不管是文本的"声音"还是"声音"的文本都体现了美国黑人女性对民族性的现代召唤。来自布鲁斯的"声音"不仅弥补了美国文化的弱项而且也使之获得了新生,对布鲁斯的重新定义使黑人文化也同白人文化一样获得了权威性,两者不再是从属的关系。这一切是在"声音"与"文本"的相互作用中悄然生成的,这也许是黑人女性改写、重写的诗学策略。
关键词: 依据症候解读 文本意义 可见 不可见
根据路易.阿尔都塞的"依据症候解读"理论,本文将当代美国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与格林兄弟的同名童话进行比较,从审美选择、文本意义、社会学的分析等方面进行解读,探讨小说《白雪公主》"可见"的解构经典行为背后"不可见"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十七年 少数民族电影 民族国家认同 领土意识
考察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与新中国民族-国家想象之间的张合,"领土"是一个合适的入口,因为"新中国"在民族层面的想象就是要重建国家领土疆域内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再认识,使不同民族间互相产生具体的影像化认知,而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本文主要以"景物风俗的再现"与"国防意识的建构"为视角探究电影...
关键词: 恐怖电影 生命美学 审美价值
恐怖电影满足了人们的生命需要,是人类在暗夜中寻找生命意义的艺术奇葩,它在人类生物生命的有力拓展、精神生命的深度关怀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反思三个方面体现了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 谜题电影 波德维尔 华语谜题电影 多维度
谜题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类型,近年来逐渐登上电影舞台,并引起各国学者的研究兴趣。学界关于"什么是谜题电影",文本派、接受方式派和导演意图派彼此观点各异。笔者重新界定谜题电影,并从符号学、叙述学的角度,概括出该类电影多视角、多重结构、多含义、多层次和多身份等五个维度的特征。
关键词: 民国文学 时间性 文学生长机制 本土化 多元参照
"民国文学"呈现出三副不同的面孔:文学存在的中性时空、文学的生长机制、文学传统的追踪与延续。"民国"之于文学研究,意欲发挥更大效力,必须兼具知识生产中的主体性、文学问题的本土化以及参照系的多元化。
关键词: 鲁迅 妇女观 解放观 现代性 祥林嫂
本文主要探讨20世纪初传统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以鲁迅《祝福》中祥林嫂为代表的女性悲剧的成因,认为祥林嫂的"穷死"是精神绝望与经济拮据双重合力的必然。鲁迅虽以拯救女性精神为首要目的和出发点,但因其现实主义手法的成功运用,在小说和杂文创作中,对女性解放经济权的重要性予以了隐形的表达,又把女性经济的独立作为其解放的前提和关键。鲁迅...
关键词: 张恨水 通俗文学 传统 现代
张恨水的两重人格导致了他的通俗文学思想的两重性。既眷恋传统,又追求现代;既追求文学的经济利益,又强调文学的社会效益;既追求小说的纪实性,又肯定小说的虚构性。他的通俗文学思想和通俗小说创作正是在这种两重性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保护 传统 道统 政统 学统
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迫在眉睫。在"文化强国"的口号下,我们必须要明确未来的前进方向,而要明白未来前进的方向,就需要溯本求源,真正明白中国自身文化之内涵。本文就中国传统的三个方面——道统、政统、学统进行了逐一梳理,就法治、德治、民主、经济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为中国文化保护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百城赋 以古颂今 文体特点 文化意义
赋这种古典文学体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活跃起来,并成为有生命力的新文学体裁,文章以"百城赋"为对象,研究其以古颂今的功用,推陈出新的文体特点,独具一格的句式特色以及以古(鉴)证今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渔父 中国文学史 古今演变 自由本质
中国文学史上,对"渔父"题材的处理和表现有一个古今演变的问题:古代的"渔父"系列创作中的"渔父",形象单一,主要是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而表现古人淡泊、超越的隐逸文化追求;到现当代作家这里,既使这个形象高度泛化,且主要着眼于"渔父"的现实生活内容,也由此表现一种历史文化的省思。同时,"渔父"题材的这种古今演变,也是对文学反映人性(...
关键词: 阐释学 诗人之意 圣人之志 人情论诗
欧阳修在《本末论》篇中,详述了其《诗本义》阐释的指导原则,即以"诗人之意"与"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但此二者在其阐释实践中实有意义层次的高下之别:所谓诗人之意实际掩盖于圣人之志的前提之下。故而,在以圣人之志为终极指向的阐释过程中,《诗本义》之人情论诗等阐释方法都统摄于这一旨归。
关键词: 社会学 职业女性 社会角色 社会价值
徐坤的短篇小说《厨房》通过"枝子"的形象,揭示中国当代职业女性是如何摆脱男权文化预设、获取女性独立的主体人格的成长以及又是怎样回归男权文化中的过程,表达了徐坤对中国当代职业女性社会角色转变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的理性思考。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就中国当代职业女性社会角色转变中面临的困惑及《厨房》中"厨房"与"枝子"的象征意义等...
关键词: 海男 私生活 箱子 初夜情结 婚姻法则
海男是当代文坛一位极富争议却成就卓著的女作家,其先锋和前卫的创作态度使她成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其作品《私生活》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私情故事和感情纠葛。"箱子"成为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象征,对于女人而言,箱子既意味着变化和自由,也意味着负累和牵绊。初夜情结、婚姻法则和贞操观念是左右作品中女性情感生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赵树理 小说艺术 民族化
1935年赵树理发表小说《盘龙峪》,一方面反拨"五四"以来小说过于西化的偏颇方向,一方面自觉借鉴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资源。在类似"珠练式"、"珠花式"的结构,"包罗万象"式的描写,对民间文化中自在生命气息的呈现等方面,《盘龙峪》显现了赵树理对小说艺术民族化的初步尝试。这种尝试提前开启了"民族形式"文艺的创作实践,开启了中国现代文...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自我意识 理想主义 出走
徐则臣的《夜火车》塑造了一位不断出走、执著地质疑现实的新一代知识分子陈木年的形象,这一形象与现代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着某种潜在联系,其共同特征就是"出走"。"出走"也是徐则臣小说的核心意象,也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行动,但陈木年与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出走"的目的、路径、归宿有本质区别。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出...
关键词: 作品研讨会 四川省委宣传部 笔记 党校 成都 作家协会 当代文坛 四川文学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当代文坛编辑部、四川文学编辑部承办的“马识途《党校笔记》、《没有硝烟的战线》作品研讨会”,于2012年4月6日在成都举行。会议由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主持。马老亲自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了创作感言;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丹枫到会,对此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关键词: 学术档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批评家 硕士学位 北京大学 中文系 毕业
何言宏 男,1965年4月生,江苏淮阴人.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85号,邮编:6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