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杂志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文坛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当代文坛杂志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文坛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0820
国内刊号:51-1076/I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220.00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关键词: 新媒体 新批评 网络文学批评 诗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及其所引发的文化嬗变使得文学的生成机制、存在形态和接受过程都大不同以往,这就要求与之共生的文学批评也要有所新变,因此在当前“媒文相生”即文学生存越来越依托于网络的大背景下,文学批评也必然、必须地发生着某些适应于网络平台并指向于文学诗性本质的转型。本文所论就是关于新媒体时代中网络文学批评这一所谓新批评标...
关键词: 田湘 诗歌 品质 风格
诗歌的核心是情感,有感而发是表达情感最有价值的方式之一。田湘的诗,并不空洞地抒情,他重视人与物的对话、凝视,进而从物中反观自己。他热爱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物象系列,他的诗歌中,不仅有他的精神,也有物的精神。物象的建构,不仅使他的情感落地,同时也让一些看起来平常的事物具有了诗学的意义,使它们在诗的视野里...
关键词: 中国古代环境美学 一天人 齐万物
中国古代环境美学以天人一体、天人合一、阴阳合一、道法自然等为学理依据,在审美诉求方面推崇“人”与“天”,即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生存智慧就是如何实现齐万物、一“天人”的问题,即解决“天”与“人”之间,也就是“人”与生存环境、自然环境如何交相构成的问题。
关键词: 情节动力 历时性否定 共时性否定 否定的辩证法 体系
阿多尔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拆除了各否定项赖以存在的体系框架,将事物发展改造成一个只有否定的连续运动,从而深刻地批判了辩证法。虚构文本必然在某一个体系之中展开,展开的过程就是不断走向否定面的过程。处于时间流中的情节可以与处于空间中的结构互相置换、解释,共时性否定和历时性否定同时存在于情节文本之中。
关键词: 传统文论 现代转型 省思
近二十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传统文论进行了深刻的现代转型。通过对儒学的价值范畴、道家的价值观念与禅宗的价值取向等传统文论的价值精神、切入批评概念的“古为今用”、人格批评的现代转化、虚实相生在批评实践中之运用、无意识化的中国诗性哲学对文学批评之醇化与升华、传统文论形式的复活,以及文化基因的遗传、文学教育、学术传统、...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神经科学 身体基础 认知
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在使艺术加速“去魅”的同时,也使“美”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大量可以复制并能方便保存的“美”现象,意味着“美”学研究的可能。而客观“美”的不存在,意味着新的“美”学研究,必须以“美”现象为指向,更加重视审美主体条件即美感的研究。幸运的是,当前神经科学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对帮助我们从主...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阶级 阶级斗争 中国
本文对20世纪50-60年代处于政治化语境与文学批评大环境下的莎士比亚研究给予了梳理。这一时间段的中国莎学研究特色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政治形势有难以拆解的联系,同时也与文学批评的大环境相关。在政治化语境中,莎学研究突出阶级意识,对莎氏和莎作研究多从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角度切入。对莎作的阐释受制于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思维影响明显...
关键词: 严歌苓 传奇 故事 人性
作为目前海外华文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严歌苓的小说创作始终有着特殊的叙事策略和个性品格,这与她自身的传奇人生以及她把中西方文学独特叙事经验加以融会贯通的努力密切相关。本文以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之“传奇叙事”为切入点,通过对严歌苓小说传奇叙事的分析,发现其构建这一传奇世界的要义、笔法和初衷,即她对中国文学传统的自觉承...
关键词: 莫言小说 高密 故乡书写
故乡永远是作家创作的不竭之源,莫言的“高密书写”之所以能超越前辈和同辈作家,这与他独特的故乡识见、超凡的想象能力以及表达方式的丰富多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路遥小说 浪漫主义 民间情感 现代畅想
迄今为止,人们对路遥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特性认识还不十分到位。路遥小说除了具有突出的主观化、情感化特征,地域民间文化还赋予其鲜明的诗性特点和丰富的“自然”内涵,纯真质朴的人物性格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对路遥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特性具有实质意义。路遥小说在把大量人物形象浪漫化的同时,也使故事情节浪漫化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
关键词: 马金莲小说 生命意识 苦难环境 清洁精神
地处西海固的年轻作家马金莲固守自己的精神信仰,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通过朴素纯净的语言,构建出一个充满温爱执著、善良隐忍的信仰世界。在创作中,她以独特的生命意识书写着“值得珍重的人世”,以自己对自然、人性和灵魂的深情观照,叙述着这个信仰世界中的民众对苦难环境的坚守、对万物生灵的敬畏和对内心精神的清洁,彰显着苦难中生命的尊严...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人性拷问 评论 梦想 灾难 作家出版社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邹瑾以汶川地震极重灾点青川县东河口为故事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天乳》,于2013年首发《中国作家》并荣获第四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发行。现摘录《天乳》评论三则,以献关心“5.12”汶川大地震的人们!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间离 人物性格 地震灾难 长篇小说 灾后重建 心理变化
邹瑾反映汶川地震的长篇小说《天乳》,有一种讲述故事的独到方式和人物性格的逻辑,这源自对生活的观察。笔者把他的创作归为“直抵人心”式写作,把他的文笔归为“才子之笔”。作品不仅真实再现了“5.12”汶川大地震中不同性格的灾难幸存者复杂的心理变化和灾后重建的艰辛历程,而且深刻描绘了地震灾难给受灾民众带来的巨大心灵伤害和人性损...
关键词: 人类学视域 生命之歌 文化 长篇小说 灾难 青川县 人性
长篇小说《天乳》,以“5.12”大地震中青川县东河口七百多村民被山崩地裂的灾难掩埋的惨烈事件为素材,讲述天乳寨神奇的山寨、神秘的桃花洞、幽静的松林坡、性灵的兽群和大灾后坚韧热情而复杂的男人与善良美丽而多情的女人,更重要的是在于真实反映灾难后人性复建的艰难历程,在于痛定思痛之后进行“灾难——人性”的反思和“自然——文化”...
关键词: 迟子建 原始文化元素 历史现实 生态叙事 本土话语
迟子建一改小格局的情态叙述,将笔触伸展到历史、生命大背景上,考察人类文明在历史进程中的遭际,以现代文化视角进入原始文化生态,展示原始文化元素、自然与入的和谐共栖,和现代文明所遭遇到的进入原始文化生态的尴尬。但迟子建承接本土生态女性话语的写作实践,很具有先锋性,她避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等对中国本土现实的直接影响与对接,按...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独特视角 陌生化
小说家傅恒50余万言的长篇小说《十个连长一个班》,作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植项目,被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一部独特而新颖地审视和描叙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角度新,人物新,故事新,不失为一种追新逐异的创造。作者巧妙采用“陌生化”艺术手法讲述人们熟知的革命历史故事,是一种成功的探索与创举。
关键词: 朱光潜 处群 个人本位 恻隐之心 共通感
本文旨在通过对《谈修养》中部分文章的解析来清理朱光潜抗战时期儒学“转向”及其美学构建的内在理路。在对处群问题的追问下,朱光潜从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来分判中西伦理观的做法,在打破西方对社会性之独占的同时也开启了对处群问题之中国原理的探寻。通过对儒家心性论思想的现代重释,朱光潜不仅将“恻隐之心”确立为社会性同情的内在根源,...
关键词: 余华 村上春树 生死观
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都通过层出不穷的死亡事件以及小说人物生死两难的死亡体验表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中日传统生死观的差异决定了两位作者生死观之差别,但受存在主义生死观的影响,两位作者在作品中的生死观又呈现出一定的相似点。
关键词: 末尾 修改本
《寒夜》是巴金继《家》之后又一创作高峰,其末尾的修改自初版本后即成“定稿”,也是作者最喜欢的“修改本”,它对提升作品的整体价值有深刻意义,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巴金先生的遗愿,以此作为欣赏和研究的“底本”。
关键词: 全民阅读 媒介使用 文学生活 媒体从业人员
全民阅读视野下文学传播媒介的使用与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文学生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在网络与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媒体从业人员既是媒体——这一重要文化阵地的建设者,也是最主要的文学传播者之一。本文通过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知识沟假说”建构研究模型,通过调查、访谈的方法,对媒体从业人员的...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戏说 文学经典
自1990年代以来,戏说已经成为一种显在的文化现象。戏说文学经典与戏说历史既有共性也有区别。戏说的产生有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它对文学经典“弑父”性的有意改写,同样参与着文学经典的当下重构。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戏说完全依照消费文化的准则对经典价值维度的颠覆也是对受众的某种“误读”。
关键词: 网络小说 影视改编 文学生活 调查 研究
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不温不火到当下备受关注的改编热潮,可以说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已经成为当下国民文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方对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反应并不一致,一方面有主管部门的“不提倡”,另一方面也有网络文学公司在利益驱使下的着力推动。至于普通受众,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表现出了对网络小说...
关键词: 幼儿读物 接受调查 数量与种类 阅读心理机制 选择困惑
幼儿读物是成人专门为幼儿编著、创作的适合幼儿阅读的各种读物的总称。为了了解并分析当代幼儿读物究竟怎样被购买、被读者接受,我们通过发放家长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与分析了解到:当代家长为幼儿购书的途径多元化,但是网络购买童书越来越成为首要的方式。家长整体上认为幼儿有必要读书,非...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国思维 电影叙事伦理 亚洲电影 中国电影发展
“一带一路”理念怀揣着将发展沿线及周边国家的经济视为显在追求而力图实现全方面互利共赢的美好期待。同时,这一理念的提出,也将历史上与中国电影发展有着密切交往的国家再次关联在一起。新机遇面前,中国电影也必须主动承担起泛亚地区“整合优势、支援弱势、共建强势”的共同使命,并通过具有跨国思维的电影叙事伦理实践实现中国电影自身的...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青春电影 人物设计 主题建构 叙事结构 审美风格
近年来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密集上映及其票房成绩彰显了类型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人物方面明星化的角色阵容、时代感的人物气质和风格化的人物形象;主题方面对于爱情、奋斗和梦想的青春建构;叙事结构中叙事动力、叙事特征、叙事模式的类型化探索及缺憾;审美风格方面小清新、世俗平庸的喜剧噱头等类型化特征。
关键词: 第七代 网生代 尴尬命名 艺术史终结
从黑格尔“艺术的终结”到汉斯·贝尔廷“艺术史的终结”,近百年来艺术的变化在时代的浪潮下和观念的革新中显得丰富多彩。对当下异常崛起的中国电影来说,电影导演谱系的划分显得颇为暧昧:它一方面既尊重电影史的内部逻辑,另一方面又企图超越电影史的外部实践。今天的中国电影“第七代”是一个含混不清被终结的历史概念,同时还夹杂着艺术史...
关键词: 诺兰 博尔赫斯 叙事谜题 妙合 差异
诺兰导演的《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这三部影片的叙事策略和博尔赫斯的一些短篇小说十分相似,都使用了主人公身份置换、叙事套盒、叙事迷宫等手法设置故事谜题,而电影和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存在的差异,又影响了小说作品的思想内涵及审美趣味。可见,经典文学叙事是电影叙事的灵感,而文化工业在媚雅的过程中又推动了严肃文学的大众...
关键词: 兰波 海子 出走与返乡 身份 诗歌色彩
“出走与返乡”是兰波与海子诗歌共有的重要主题,不过这一主题在两者诗歌中的内涵与表现都有重要的差异,两个诗人身份的差异,以及寻求身份认同与归属的途径的不同,使得“走”与“返”也迥异其趣,“走”与“返”的空间:世界与家乡,两者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关键词: 娜夜 诗歌精神 灵魂忧伤 高贵典雅 纯净柔美
娜夜以善良、怜悯和爱的灵魂顽强地塑造着宁静、纯朴的古典美,以此对抗现代性的浮躁与虚无,生命灵魂的温情抚慰跃现于她坦荡与纯朴、悲壮与凝重的诗行中,异常广袤的精神空间包孕着诗人深厚的文化意旨,体现出诗人恒定的文学信念和驾驭现实的良好能力,表现了高贵典雅的诗歌精神和纯净柔美的诗歌情怀。
关键词: 余秀华 诗歌 解读
余秀华的诗歌以冷静朴素而灵动的语言展示了底层女性的生命经验和生存之痛,以强烈的主体精神表达出对现实的关怀和对人的同情。本文试图以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我爱你》、《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诗作进行解读,从而概括其诗歌的艺术创造特点。
关键词: 曾鸣 诗歌 情形
当代诗人曾鸣执着于家乡风物情怀写作,诗作散发着浓浓的水秀气,“基型”特征明显,“柔情似水”的芬芳意境,恰如《文心雕龙》“隐秀”篇所形容,且明显具有西蜀花间词派的余绪。而其现代性则体现于忽略历史事件、隐匿自身成长经历环节等,着眼语词抒情性质与方物永恒意义发挥、守望与栖居,使其时间的忧伤得到了很大的审美对冲与情感愉悦。
关键词: 迟子建散文 伤怀之美 雪
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学术界对她的这部小说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其实迟子建的散文是她的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她心灵的真情告白,但是研究稍显薄弱。细读她的散文,发现其中洋溢着一种伤怀之美,蕴含着她对自然人生的哲思。这种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工业化文明的反思、天...
关键词: 陈长吟 美文 生命 暖色 深情
“山长芳色多,水吟诗意浓”,这是对中国当代散文家陈长吟作品最精当的描述。文坛三十余年,陈氏散文从汉江发祥,在长安孕育芳香,在西部的土地上砥砺人生风霜。山河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是其创作主题;温暖、深情、童真是其特征;清明平和是其审美气质。陈长吟散文继承中国传统小品文的精髓,兼容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想和创作手法,是简约的...
关键词: 麦克卢汉 现象学 媒介哲学
麦克卢汉所提出的一系列媒介理论都是延用了现象学的思维方式。其中,“媒介即讯息”运用了现象学中“本质直观”的思维方法;“媒介即人的延伸”、“冷热媒介”使用了“主体间性”这个现象学中的新概念;“重新部落化”、“地球村”体现了现象学中“生活世界”这个重要思想。因为麦克卢汉对于现象学这种思维方式的成功运用,使得其媒介理论体现...
关键词: 比较文学变异学 跨文化传播 变异问题
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动态发展实体,不同文化/文明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传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必然发生认知、情感、行为层面上的变异;就其内容而言,则会产生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变异,而且交流双方文化差异越大,变异的程度就越高。变异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跨文化传播之中,是一种客观必然的存在,本文从比较文学...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文化外溢 猎奇效应 审美效应 价值推崇效应 具象化价值
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外溢现象,通过分析其中的个体文化样态,进而探析与之相对应的溢出效应及其具象化价值表现。为此需要在理论上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并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阐述少数民族文化外溢效应的突出表现与价值反映。
关键词: 奖学金男孩 英国文化研究 文化身份 阶级意识 阶梯观念
“奖学金男孩”文化政治是英国文化研究奠基人和创建者霍加特、威廉斯和霍尔共有的文化特质。“奖学金男孩”以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和“阶级意识”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极富深远意义的影响。他们在建构其文化理论和批判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借助“阶梯”和“阶梯观念”的文化认知去实现对现实生活改造的人生抱负。“奖学金男孩”文化政治已经内化为英...
关键词: 罗宾逊与庞德 具身性 翻译研究 意义与理解
身体构成了我们理解世界以及文本世界的结构性视域。身体和心灵/理性是一个复合统一体,彼此间并没有我们一见就赋予它们的那种显而易见的界限。认知本身内涵了躯体因素,意义是语言使用者用躯体所感受到的意义。道格拉斯·罗宾逊的“躯体翻译”,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实践,以及梅洛一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把我们重新拉回到存在的基础层面,让...
关键词: 学术档案 批评家 博士生导师 唐 四川大学 教研室主任 文学研究会 文学院
唐小林 1965年出生,重庆市南川区人.文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大学校长等职。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媒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常务副会长,
关键词: 当代文坛 学术年会 文学院 论坛 历史 回归 东北师范大学 成功
2015年8月22日至25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和《当代文坛》编辑部共同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超离与回归:文学的历史动向与未来可能”高端论坛暨《当代文坛》2015年学术年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及中国作协创联部、《文学评论》编辑部、《当代文坛》编辑部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85号,邮编:6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