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杂志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文坛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当代文坛杂志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文坛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0820
国内刊号:51-1076/I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220.00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关键词: 艾芜 工业题材 人物塑造 历史贡献 地域文化
艾芜的长篇小说《百炼成钢》,是1950年代出现的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工业题材小说,较为出色地描写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少有的工业风景和空间,着重表现先进工人秦德贵的高大形象,以及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工人阶级新人的成长过程。同时,小说还触及到从战争转到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干部如何从革命性向现代性转型、革命战争时代的战士如何成为熟练工...
关键词: 严歌芩 女性诗学 地母意象
严歌苓为当代文坛贡献了一大批经典的女性形象。早期作品《扶桑》一方面从大量文献中钩沉细节,还原真实;另一方面又通过艺术虚构创造了扶桑这个东方女性。作品写出了扶桑的谜一样的东方性格,扶桑像土地一般的卑贱,又像土地一般的丰饶。这是严歌苓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独特贡献。除了扶桑以外,她相继创造出少女小渔、寡妇葡萄、小姨多鹤、护士万红...
关键词: 南帆 文学批评 文学形式 文学类型 人物性格 北大版
郑海婷:从2002年《文学理论新读本》、2008年北大版《文学理论》、2011年《文学批评手册》,到2018年的《文学理论十讲》,您始终关注文学和文学理论在这个时代的处境,另一方面,您的这种关注逐渐从大的框架和理论设计落实到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再阐释,比如《十讲》就是围绕着文学性、文学形式、文学类型、虚构与真实、人物性格这些经典命题来展开...
关键词: 中国的文艺复兴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观 文学史书写 历史重述
“中国的文艺复兴”作为一种文学史叙述方法或范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七十年的历史描述中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就同一性而言,新中国建立七十年来,无论是“前三十年”还是“后四十年”,无论是“革命”语境中还是“改革”语境中,当代中国作家始终都在不同程度上或显或隐地、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或“现代转换”工作,都在有意...
关键词: 当代文学 过渡时期 文学史写作
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庞杂与动荡,并不是文学史观或规范意识不足的结果,而是“当代文学”依旧身处“过渡时期”的应有宿命。这一时期的当代文学史写作,不宜过于追求知识、结论以及写作格局上的全面、系统,可不避“片面的深刻”,撰写充满个性与问题意识的文学史。在话语的使用上,可尝试在一部文学史中并置多个话语,以应对“当代文学”本身的庞大与混...
关键词: 路遥 延川 延安 两份书单
路遥延川县宣传队时期的文学阅读,大多来自曹谷溪书房和北京知青圈子中的“作品书单”,表征为某种业余、零碎和随意翻书的特点。延安大学中文系的课程和科班教育,使他获得了系统阅读中外文学著名的机会,这为他日后走上作家道路做了充分的铺垫。两份书单之间,标识着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和专业作家的各自位置,是理解路遥文学成长的一个角度。
关键词: 苏童 短篇小说 叙事策略 故事 结构
在苏童小说的叙事话语与文本之间,修辞与道德的寓意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微妙的玄机。苏童讲述的“故事”本身,常常会被他沉溺的语句、摇曳生姿的画面、诡谲神秘的情境、存在世界的虚拟性所遮蔽。这已经形成苏童稳定的叙述风格和气度。或许,这就是苏童的叙事策略。他那与生俱来的艺术感觉和审美趣味,对既有叙事法则和模式的抵御,使其“反套路”...
关键词: 苏童 时代 精神印记 自我镜像
1980、90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学充满着跃动和复杂的变化。苏童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在对先锋文学身以其役的同时,也流露出诸多非先锋的意识和经验。新奇的城市感官,青春少年的精神缅想,以及对寻根和新写实等思潮风格的涉猎,都是其具体的表现。这个时期内,苏童小说的气息和主题,在有着相对的整体感的同时,也呈现出某种流动的痕迹,这既是时代的、历史...
关键词: 苏童 米 人性 自然欲求 尊严
苏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米》,成功地塑造了五龙这样一个自私冷漠、暴戾孤独、灵魂虚空、被自然欲求所奴役,最终走向虚妄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人堕落为一种肉身式的动物性存在的可能性,《米》是一部在动物性与人性的边缘进行探索的作品。对五龙的人性成分进行剖析,挖掘五龙人性变化的轨迹和深层动因,可以考量苏童小说对人性探索的锐...
关键词: 经典 传统 文艺高峰 传世的秘密 内在规定性
文艺作品为何能突破时空受到当代和后人的推重,历来是文艺研究领域的难题。本文从理论的角度,追究文艺作品在当时影响和历代传世的秘密,借以探讨文艺高峰的内在规定性。本文认为,传世的秘密即在直抵生活和人心,在于文艺作品以深沉内容和多重维度,时刻建构起其与各时代民众的、基于生活的联通和互动。从研究的角度而言,必须在艺术作品、社会生活...
关键词: 文艺高峰 社会改革 中国的文艺复兴 历史叙述 知识分子
文艺高峰是20世纪中国知识界用以阐释文艺发展史的一种历史叙述,其最终指向是社会改革诉求。知识分子通过这一崇高的历史形象贯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抵消了民族文化消亡的焦虑。文艺高峰叙述通过影响法,求新法和争鸣法三种认定法则为文艺发展树立标杆,时代因素是对高峰进行分类的重要参考。文艺高峰背后的心理机制是知识分子以文化特权将自...
关键词: 文艺高峰 水墨艺术 新媒体 多元文化
艺术创作主体作为勇攀高峰的文艺立峰人对文艺高峰场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尤其是具有独特中国文化象征意涵的水墨艺术发展史上,创作主体类型和特点的历史经验可以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高峰的创作主体的炼成提供启示。自唐宋至近代,水墨艺术高峰的创作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传统文人式的创作主体和现代学者式的创作主体。对这两...
关键词: 文艺高峰 流浪地球 中国式家园 平民化视角
本文尝试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从奇观化中国式家园、平民化的叙事视角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其成功之处,并指出存在的不足。进而从三个本体论视角,对电影艺术走向文艺高峰的路径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非虚构 逻辑 伦理 问题 治理
非虚构包括了报告文学但不等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非虚构文类中的一种主要文体。非虚构文学以对易被忽视、遮蔽的存在的深切关注和作者亲历亲验的在场性书写,拓展写实类作品写作的时空,接通了这类文学形式与普通人生活的关联,复活了作品的生活质感和个体生命气息,存真了现实的多种真实,从而呈现出了一个更为全面多样的对象世界。考察行进中的非...
关键词: 非虚构 海外华文文学 历史叙事 真实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关注,也是当下中国文坛引起广泛热议的一个重要存在,关于真实性的争议是观点交锋的重镇。海外华文文学在全球化影响下走向纵深发展并出现新变,一部分作家不约而同地进入非虚构写作,其中尤以历史叙事最为显著。本文试从有关移民史、战争史、家族史、宗教史等几类题材的历史叙事文本出发,分析海外华文文学中...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事实核查 后真相 社交媒体
非虚构写作在后真相时代的再度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在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获得了更加丰富复杂的文本特征。事实核查被运用于非虚构写作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非虚构写作的丰富和复杂、后真相时代社会认知现状,以及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事实核查获得了智能化和社交化等新特点。
关键词: 情感深度 绝处逢生
阿来一向通过“亲生命性”表达文字的情感深度,其新作《云中记》通过抒写祭师阿巴对生命的尊崇、敬畏和记恋,表达蕴藏和激荡在阿来心底的“大事”和“要义”,以及在死亡的废墟上歌唱生命的伟力和无限可能。阿来也通过创作这部小说完成了“自我应激创伤心理治疗”,其冲淡平和的讲述姿态和方式具有别样的启蒙意义,使小说成为一部绝处逢生的杰作。
关键词: 返乡之旅 安魂曲 灾难记忆 人道主义
阿来十分强调莫扎特《安魂曲》对创作《云中记》的重大影响,这实际上彰显了他意欲通过这部与汶川地震紧密相关的长篇小说而实现的庄重悲悯的写作效果。因为活跃于《云中记》中的主人公,始终是那位孤身一人重新返回到汶川地震灾区云中村的阿巴,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把这部《云中记》看作是一个人的“安魂曲”。
关键词: 阿来 超越性维度 守护记忆
《云中记》记录了一个村庄的消失,也呈现了一个自我省思的灵魂对世界的感受、对他者的启悟。汶川大地震,触发阿来以另一个视角来观察人间的苦难、痛苦和悲伤,由此而生的悲悯情怀也决定了《云中记》的叙事方式与叙述风格。小说在各种对话和驳难中,超越了单一的道德决断,超越了固有的苦难主题的书写模式,对现代生活的巨大变迁有了更为宽广的理解,...
关键词: 抒情 诗缘情 罗振亚
作为一位重要的先锋诗歌研究专家,罗振亚的诗歌创作立场却显得“保守”,他的诗歌具有“诗缘情”而不“绮靡”的抒情特质。他的“诗缘情”不是功能性的,而是富有发生学意义的。在“故乡抒情”中,“故土亲人”和“故乡风物”构成了诗歌产生的触媒和意象载体。在叙事性抒情文本中,正是人物的命运感构成了罗振亚创作的发生学内驱力。他往往在尺幅万...
关键词: 华清 身份 中年 历史
华清的诗集《形式主义的花园》所引发的热议,主要集中在诗人与学者身份的辨证、中年诗学命题的特殊设定以及个人记忆的书写方式这三重角度上。本文由此出发,探索华清诗歌中因“视界融合”而展开的诗与思的对话,感受他“中年”这一时间诗学坐标开拓的诗歌旅程,呈现其个人性与历史性记忆中提炼的独特诗学路向。
关键词: 张新颖 倾听 语言 物 领受
张新颖的诗以一种“倾听”的姿态关注着语言和世界,这种倾听带有海德格尔学说的意味。字与词不是作为无生命的工具被使用,而是作为亲切的师友同诗人共同栖居,见证着文明的发展与个体的生活。针对当代世界词与物之间脱节的危机,他用对“物”的倾听来平衡对字与词的倾听,其诗歌中的“小物件”具有一种“礼物”的性质,在对世界所赠予的礼物的欣然领...
关键词: 青年形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时空 变革 想象 中国人民大学 小说作品
为“青年”正名或青年“本体”的悬置与解放——对小说中“青年形象”流变的观察褚云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青年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小说对青年形象的塑造问题是伴随着“青年”概念的提出才具备讨论前提的,而事实上,在“五四”新文化之前的中国社会中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青年群体,我们也自然不会用“青年文化”去讨论小说作品...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四川文学 影视改编 网络文学与影像互文
改革开放40年来,名家辈出、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四川文学可以说是中国影视创作重要的文本源泉,它使中国电影电视的影像传达与话语陈述都洋溢着浓郁的“川味”。而另一方面,改编也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影视化”,四川文学的本土特色与艺术品质因而受到巨大冲击。因此,梳理、考察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文学的影视转化概况,既有利于找寻当代中国影视改编...
关键词: 四川当代文学 影视改编 传播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伴随着整个影视业的肇始与勃兴。其中,四川作家的作品改编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位置。本文通过对四川当代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传播现状以及传播效果的爬梳与探析,试图找寻一条提升四川当代文学影视改编影响力的路径。在文学的影视改编这一繁盛的场域中,四川当代文学创作理应承担起全新的职责,启发一种新的影视表达方式,书写四川形...
关键词: 新时期以来 四川散文研究 已有成就 改进方向
进入新时期以后,四川散文创作逐渐走向繁茂,四川散文研究同样成就卓著。本文选取新时期以来四川散文研究为论题,综合论述它已经取得的成就,及其复合特征。与此同时,还指出了新时期以来四川散文研究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而为今后的四川散文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艾芜 佚文
笔者近期在《小说》月刊上看到署名“艾芜”的短篇小说《旅伴》,经查对,该小说尚未收入《艾芜全集》及有关文集选集,然而《旅伴》在艾芜创作中却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艾芜在现代文学时期发表的最后一篇南行小说,其中传奇性因素的消失与新“外来者”的介入,意味着艾芜记忆中“南行世界”的内在秩序被打破,同时也暗含着“南行世界”已失去活力,行将...
关键词: 流行小说 畅销书 娱乐消费理论 实用主义理论 经典化理论 营销理论
对畅销书和流行小说的畅销原因,有四种消费端的理论分析。娱乐消费理论认为畅销书以娱乐消遣为主要手段,它适应了读者的娱乐消遣的需求。实用主义理论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实用功能的作品就能畅销。经典化理论认为作品的经典化会导致该作品畅销。营销理论认为畅销书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作品本身是否含有畅销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成功...
关键词: 赵树理 读者 视听媒介 表述方式
1940年代,北方农民文盲率极高,以文字为媒介的小说很难被农民读者直接阅读。赵树理以农民为写作对象,但农民却无法阅读他的小说,这导致小说作者拟想的读者和实际的读者并不一致。赵树理小说通过视听媒介的转化,深入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农民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成为了小说的“读者”。这种真实的读者与拟想读者的分离极大影响了赵树理小说的表述方...
关键词: 林白 女性主义 阐释困境 转型 限度
林白小说从明显的男权意识到对女性主义的自我指认和疏远,造成作品前后意义场域强烈的断裂,文本呈现与自我指认之间的矛盾,以及由自我标签化到反标签化均源于1993年中期林白试图弥合其创作与批评家陈晓明所提出的阅读期待之间的裂隙。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复杂关系及其所引发的自我标签化,让林白以女性主义代表性作家的身份显露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关键词: 学术档案 批评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文艺理论 特聘教授
南帆,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研究。著有《后革命的转移》《双重视域》《文学的维度》《无名的能量》《文学理论十讲》《先锋的多重影像》等学术著作多种。曾获鲁迅文学奖、吴玉章人文学术奖、中国...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85号,邮编:6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