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创刊于199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杂志介绍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创刊于199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当代中国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5-4952
国内刊号:11-3200/K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280.00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七大 改革开放 历史科学社会主义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可以从理论上认识,也可以从历史上认识。从历史上认识,最重要的是弄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改革开放事业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只要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考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29年的历史,就会清楚地看到,前者是探...
关键词: 中共十七大报告 理论体系 历史经验 经济问题 新提法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经济问题的论述把经济规律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十七大报告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有六个新提法:经济“发展”方式替代了经济“增长”方式,体现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注重协调、调控和规划,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进程中宏观调控的新特点...
关键词: 粮食 人民
“”使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损失。殚精竭虑,采取种种措施,稳定粮食局势。他劝说红卫兵和造反派不能冲击农业生产,坚持抓南粮北调局面的改变,用“以出养进”的办法开展粮食外贸,努力解决“三个突破”中的粮食“窟窿”问题,认真贯彻藏粮于民的思想,常抓节约粮食。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的思想和为民谋利的风范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缅甸 华侨
新中国成立后,华侨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曾九次访问缅甸,在解决缅甸华侨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缅甸华侨问题的思想,从国籍选择到解决华侨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婚姻等方面问题,均围绕华侨如何在当地长期生存和发展这一核心。历史证明,这些思想是科学的、正确的,具有务实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包产到户 家庭承包经营 非动力性条件 动力性条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改革顺利铺开,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并不仅仅在于当时农民的探索、地方官员的默许以及中央控制的放松和政策的支持。如果从社会发展的纵向来分析,这一时期的中国农村与50年代初期相比,已经具备了推进改革的较充分的历史条件,而正是有了这些历史条件,中国在这一时期进行的农村改革,才能够顺势启动并...
关键词: 邓小平 农业 农村
“两个飞跃”是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设计的伟大纲领。从对“第一个飞跃”的肯定和支持,到对“第二个飞跃”的探索和展望,邓小平始终坚持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不仅科学地规划了“两个飞跃”渐次实现的现实道路,而且为我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统购统销 工业化 计划经济 票证制度 研究述评
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是新中国经济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一政策的推行和不断发展不仅对此后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体制造成深远影响,而且成为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统购统销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较为关注的一个命题,梳理这些文献不仅有助于在学术层面上继续...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 家庭承包经营 绩效评估 研究述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除了发表大量论文外,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整理和公布了不少档案史料。主要有《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汇编(1949~1952)》(农村经济体制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汇编(1953~1957)》(农业卷...
关键词: 大公社 小公社 研究述评
1958年诞生的在当代中国史上整整延存了四分之一世纪,它既是50年代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自然延续,也是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与起点。另外,对新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统购统销、“”、“四清”运动和“”(以下简称“”)等等都与息息相关。
关键词: 第一次国民经济调整 研究述评
第一次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调整,又涉及中苏论战、社教运动、酝酿发动“”等诸多问题,是一段非常复杂且较难客观准确评说的历史时期。本文侧重述评经济调整的研究情况,其他不予论及。张弓、滕文藻曾发表了《关于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综述》、刘友于发表了《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研究综述》,分别对八九十年...
关键词: 新中国 印度 建交 周边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同中国进行建交谈判的国家,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同印度建交是新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实践,它不仅确立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先谈判后建交的外交原则,还赋予了“一边倒”更丰富的内涵,开创了中国周边外交的新局面。
关键词: 美国国会 中美关系 立法 人权外交
近二十年来,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活动提出并通过了一系列干涉中国西藏事务的“涉藏议案”。其主要内容包括:要求美国政府将对华政策与“西藏问题”挂钩;以“西藏人权”为借口干涉西藏事务;为“藏独”势力提供援助,等等。作为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组成部分,这些“涉藏议案”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不仅使美国对中国所谓侵犯“西藏...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民族精神 唯物史观
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具有鲜明的文化发展意识、民族发展意识、史学批评意识、历史总结意识和自觉的会通意识等特点。该书的面世不仅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和历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意义和发展趋势,可以看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进入21世...
关键词: 中国改革 中国问题专家 评奖活动 新闻报道 中国记协 两国关系 杰出贡献 颁奖仪式
2007年11月22日,由俄新社和中国记协联合举办的俄罗斯“中国年”2007俄文新闻报道评奖活动落下帷幕。评委会授予俄罗斯著名记者、中国问题专家欧福卿(弗谢沃罗德·奥弗钦尼科夫)专门奖项,以表彰他在近50年的时间里对俄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对加深和巩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应俄新网的请求,欧福卿在颁奖仪式结束以后,接...
关键词: 三线建设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决策 领袖 中共 国防经济建设 80年代 规模工业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期基本结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及湖南、湖北等省部分内陆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演进 社会救助制度 历史 社会保护体系 扶贫制度 生活需要 生存权利
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维护其最低生活需要所建立的扶贫制度,是社会保护体系最后一道安全网,它的变迁和演进反映出社会理念与制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环境保护政策 历史演变 中国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生态恶化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形成并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主要表现为局部个别现象,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因此直到1972年之前,我国并未制定和实施系统的环境保护政策,只在相关法规中提出了一些环境保护的职责和内容。
关键词: 国防建设思想 建国初期 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 人民群众 积极因素 积极防御
建国初期,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国防;妥善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认为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采取积极防御、后发制人、灵活应变的方针;不断提高部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 独立自主 不平等条约 国民党政府 中国革命 中共中央
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政策。“三大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拒绝承认国民党政府与外国的外交关系;
关键词: 编委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部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档案馆 国家档案局
2007年12月15日,《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召开2008年度编委会,并进行了编委换届工作。新一届编委由23位同志组成,他们是上届留任的委员朱佳木、张启华、李捷、有林、齐德学、梁柱、董志凯、柳建辉和张星星、程中原、田居俭、李正华、陈东林、刘国新、丁明、杜蒲、李文,以及新任委员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