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管,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今天的诗意——在渤海大学“诗人讲坛”上的讲演

    关键词: 诗人  渤海大学  中国当代诗歌  讲演  诗意  中国当代文学  

    主持人的话:“诗人讲坛”的设立,源于我们在南京、大连和沈阳等地几次会议间的深入交谈,在这些交谈中,诗歌是我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如何为中国当代诗歌和中国当代诗歌研究做一点事情,也是我们最为关切的。《当代作家评论》的“小说家讲坛”栏目曾经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界和研究与批评界产生过重要影响,鉴于这样的经验,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 “首先是自由,然后是写诗”

    关键词: 自由  写诗  文字  出处  

    “他们是我无可选择的出处”何平:小妮老师,我记得你在《一九九六年笔记》中说过:“认识一个人,是多么复杂的工程,我喜欢通过书和文字认识一些人的思想,而不想认识他们具体的面孔。”其实,我也是先通过书和文字认识你的思想的。我在一九九八年就曾经以《世界的创建和坚守》为题谈过你的写作,而认识你“具体的面孔”则被延迟到十年之后。

  • 王小妮读札

    关键词: 王小妮  文体  写作  诗人  自觉  

    诗人王小妮的写作跨越多种文体。她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拥有相当清醒、自觉和有趣的界分意识:

  • 诗歌观察——主持人的话

    关键词: 诗歌观  主持人  中国诗歌  文学变革  中国文学  文学格局  诗歌创作  诗歌作品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诗歌一直走在文学变革的前列,取得了相当非凡的成就,出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汉语诗人,为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赢得了一定的声誉。新世纪的这几年来,诗歌创作和批评依然活跃,出现了很多值得期待的重要诗人和相当重要的诗歌现象,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对当下中国的诗歌现实却又总是处于相当隔...

  • 诗歌作为心灵的语言——综合性文学刊物

    关键词: 语言形态  诗歌写作  文学刊物  心灵  整合过程  日常性  穿透力  洞察力  

    由于诗歌写作的精神性质,诗的语言的本质,其实就在于它作为心灵语言与作为日常性现实感受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诗的语言形态,无论质地朴素还是充满了书卷气息,它的美妙和力量都在于词语对现实、存在的某种洞察力或穿透力,在于词语在诗人经验的自我整合过程里对现实生活中不确定因素的有效表达,在于对生活、

  • “诗歌在网上”——网络诗歌

    关键词: 网络诗歌  诗人  文学评论  当代文学  

    关于诗歌和网络的关系,参与“橡皮”网建设的乌青说过一句最简单的话:“诗歌在网上”。“诗歌在网上”强调的是“以第一速度到达诗歌现场”(口猪)。这样看,我现在对网络诗歌的观察,几近凭吊旧战场的味道了。二OO四年初,小鱼儿的《二OO二年华语网络诗歌不完全梳理》认为:“想查看各路诗人作品,可去诗生活诗人专栏。

  • 词的“昏暗过渡”与互译——翻译诗歌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互译  作家出版社  诗坛  诗论  诗选  

    对我来说,今年上半年读到的最好的译诗是《当代国际诗坛》第一期(作家出版社,二OO八)上由贺骥译的《格仁拜因诗选》及其诗论《蚂蚁般伟大》。

  • “诗歌标准”的焦虑及其他——诗歌研究与诗歌批评

    关键词: 诗歌批评  诗歌研究  焦虑  标准  文学研究  学术刊物  文学批评  论文  

    在当下中国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领域中,诗歌研究与诗歌批评仍然处于相当边缘的位置。翻读二OO七年底及二OO八年上半年数家专业性的文学研究刊物,关于诗歌的论文屈指可数。在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中,这样的论文则更是难得一见,了了无几。如此情景,真可以说是“满目凄凉”了。但正是在这“凄凉”之中,

  • 劳马写作的边缘性和启示力

    关键词: 写作者  边缘性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喜剧精神  观察生活  生活方式  言说方式  

    读了劳马先生的大部分短篇小说和三部中篇小说——《抹布》、《伯婆魔佛》、《傻笑》,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看法:我认为,劳马同然是一个学者、一个教授型作家,但难得的是,他是一位罕见的具有喜剧精神的、讽刺性特别突出鲜明的作家,他有其独具的把握生活方式和锐利的观察生活的视角,他还有独具的言说方式,于是作为文坛之外的一个非职业写作者...

  • 劳马的哲学小说

    关键词: 哲学小说  抽象思维  阶级斗争  哲学家  

    劳马是学哲学的,他应该去做哲学家。但是,哲学家现在不吃香了,在一个唯利是图的时代,作一个物质至上的时代,抽象思维没有了用武之地。哲学曾经是很吃香的。如今我们都在批判“”,说“”搞阶级斗争为纲,斗来斗去,

  • 读劳马的小说

    关键词: 小说  文学评论  当代文学  艺术  

    我不太明白,既然劳马已献身这高速运转的既定轨道,而且还总在变化莫测的状态,他怎么还能写出幽默里透出真知灼见的小说?他有从容的时间和心态面对小说艺术吗?当然,作家的隐秘世界是无法进入的,虽然有这么多的“作家访谈”在试图还原他们亲切、家常有如邻家熟人的人间面目。

  • 作为一种“新笔记体小说”来读

    关键词: 笔记体小说  日常生活  文学作品  感受能力  启示性  感受力  遗忘  

    劳马的小说给人的最强烈的感觉,首先是它的启示性。和一切好的文学作品一样,它引发并且唤醒了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里面通常都是缺乏感受力的,我们的习惯是“遗忘”,是与生活和现实之间的妥协,和失之交臂式的错过。而好的作家首先是在我们遗忘的地方,唤回我们的记忆和感受能力。

  • 季羡林散文的三题

    关键词: 散文观念  季羡林  

    季羡林的散文挑战了长久以来所盛行的散文观念。传统散文精于意向营造和情感制造,因此那些传世的散文佳作莫不给人一种经典之慨。而季羡林则不同,他的散文没有工匠气,随性而谈,不讲究章法和结构,也不注意字词句的雕琢,凡是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了,就算完成任务。有的论者已经看到了这一点④,比如在《听雨》这篇散文中,

  • 散淡:从人格乌托邦到日常活法——钱谷融襟怀解读

    关键词: 钱谷融  乌托邦  解读  活法  人格  中国学  人物  

    钱谷融对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学界来说,是一个人物,他的分量,不仅来自于《论“文学是人学”》、《(雷雨)人物谈》等著述,更来自于他所活出的“散淡”形象。言及钱谷融“散淡”的人不少,但真能说清“散淡”二字含义的,却恐怕有限。本文旨在尝试厘清钱谷融与“散淡”的关系,探寻其“散淡人生”赖以成就的心灵密码或精神襟怀。

  • “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序张光芒著《中国当代启蒙文学思潮论》

    关键词: 张光芒  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  窗户  不同意见  序  

    张光芒博士近年对“启蒙”问题的研究,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他的专著与论文的连续发表,引起了学界关注,既有对他的支持和鼓励,也有不同意见的争鸣。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从“内在现实”走向“不确定的叙述”——余华与施蛰存文学观比较

    关键词: 施蛰存  余华  文学观  现代主义文学  西方现代主义  二三十年代  先锋派小说  

    二三十年代初,《现代》杂志问世,施蛰存、穆时英、戴望舒、卡十衡等人以先锋者的姿态热情地引进着西方现代主义,积极地以自己的文本试验和理论主张彰显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勃兴和繁荣。到了八十年代,余华、格非、马原、孙甘露、残雪等人的先锋派小说的崛起及其别开生面的叙事游戏,使得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每个作家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序

    关键词: 当代作家  评传  丛书  中国  世界  责任编辑  敬业精神  序  

    《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第一辑①于三年前出版以后,受到了普遍的好评,再出第二辑②似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但我作为主编,并未积极响应,我知道,不少名作家对于过早出版自己的评传还心存疑虑,而要找到可以信任的评传作者,更非易事,约稿计划就被我耽误了下来。感谢责任编辑杨莉女士的坚持,她的敬业精神,使我确信做这样一件事情是有意...

  • 理性乌托邦与中产阶级化审美——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美学思想的整体考察

    关键词: 六十年代  美学思想  作家  中产阶级  乌托邦  文学批评史  审美  理性  

    本文所要讨论的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主要指那些成名于九十年代,在文学理念、情感方式及美学思想上有基本共性,而这一基本共性又与其他代际作家有本质不同的作家,它包括如韩东、朱文、李洱、毕飞宇、东西、鲁羊、刁斗等。实际上,考察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批评史,批评界所言的“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大多也是指这一批作家,较少用来指称同是...

  • “灵光”消逝后的乡村叙事——从《石榴树上结樱桃》看当代乡土文学的美学裂变

    关键词: 乡村叙事  乡土文学  裂变  美学  樱桃  石榴  世界文学史  原型意义  

    在世界文学史上,乡村一直是原乡神话式的存在,无论骂它、爱它,批判它、赞美它,背后都有基本的原型意义。乡村是大地、母亲、故乡、家、爱、童年、温馨、苦难等等一切本原意义的代名词,它包含着巨大而深远的象征性,文学的基本母题和人类命运的基本命题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寄托。“乡村”,几乎可以说是作家情感的祭坛,忧伤而甜蜜,神圣而深沉...

  • 坚守与突围:新时期散文三十年

    关键词: 新时期散文  突围  文学发展  与时俱进  九十年代  边缘性  散文热  小说  

    如果站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看,“散文”可能是变数最小,也是最具边缘性的文体。像小说、诗歌、戏剧不断翻新,大有与时俱进之势;而散文则主要呈现着传统的面目,“保守”的因子较多,前进的步履缓慢。在新时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散文加大了其前进的步伐,并且曾一度入主文学的“中心”,显得异常火爆,大有一枝独秀之态。不过,...

  • 《作家》杂志目录

  • 作家影集

  • 徐连源

  • 2008大连国际写作中心写作计划研讨会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邮编: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