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管,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如何理解“先锋小说”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历史语境  文学观念  历史本质  人生体验  叙述方式  编辑家  批评家  

    我们所知道的“先锋小说”,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八十年代作家、批评家和编辑家根据当时历史语境需要而推出,经“文学史共识”所定型的那种“先锋小说”。它“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社会感受。在这个意义上,叙述方式的试验无疑具有正面的价值。”显然...

  • 茂长的大陆——对美国文学的遥感

    关键词: 美国文学  遥感  大陆  网络时代  群体特征  文字  阅读  译者  

    尽管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大洋两岸的讯息和文字几乎近在咫尺,但美国文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十分遥远的。这并不仅仅因为不能阅读原文的缘故,更重要的还是阕为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一个是东方,一个是西方北美。我们阅读的是译者的文字,而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风格,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判断。中美作家作为个体,当然会有惊人的差别;但是透过...

  • 中国当下的精神疑难

    关键词: 中国人  精神  内心世界  人物  

    几年前,在我们中国曾出过这么一个人物,他是个在歌厅唱歌的普通歌手,他曾收养、资助了很多的孩子。后来,他得癌症死了。他叫丛飞,是当年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之一。中国人因丛飞而感动了吗?也许。但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理解丛飞的内心世界吗?这就不那么肯定了。中国人对这个人物是有点隔膜的。在这个时代,丛飞像一个异类,在我们的普遍经验之...

  • 《推拿》的一点题外话

    关键词: 点题  推拿  六十年代  知青作家  残疾人  乡村  作品  人物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的苏北乡村,在六十年代的中国乡村,存在着大量的残疾人。我注意过知青作家的作品,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很有特点,经常出现二拐子、三瞎子、四呆子、五哑巴、六瘫子这样的人物。这不是知青作家的刻意编造,在我的生活中,我就认识许多的三瞎子和五哑巴。我对残疾人一直害怕,祖上的教导是这样的:“瘸狠、瞎坏、哑巴毒...

  • 理解力比想象力更重要——对话《推拿》

    关键词: 推拿  想象力  理解力  对话  前期准备  陌生化  小说  

    关于尊重与理解张莉:《推拿》这个名字很“中国”,有陌生化效果。是没写小说之前就想好的题目吗?毕飞宇:没有。动手写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的是金嫣这女孩子,虽然是盲人,但她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蹦蹦跳跳的。后来我就开始写了,第一章“定义”写好之后,“推拿”这个词出现了,我就拿它作了小说的题目。张莉:小说中有很多推拿知识作背景.你在...

  • 用卑微的心灵照亮世界——论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毕飞宇  推拿  世界  心灵  卑微  叙述话语  震慑力  

    毕飞宇是一个极力推崇叙事力度的作家。他常常盘旋在那些世态人情的微妙之处,以极为敏捷的心智和眼光,捕捉和发掘各种难以言说的人性特质,并以内敛而又短促的叙述话语,迅猛地将之呈现出来,果断、冷静、强悍,且不留余地。因此,读毕飞宇的小说,我们总会在不经意中体会到某种猝不及防的震慑力——它既来自隐秘人性的自然呈现,又来自叙述本...

  • 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变道与常道——评范培松的《中国散文史》

    关键词: 常道  中国学者  文学史  治学方式  材料  价值观  重写  

    中国学者素重写史,以史观看文学,也成为学界研究文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文学史作为二十世纪以来盛行的一种新型治学方式,发展到现在,也开始面临困境。从近年泛滥的史著来看,有一些文学史,不过是材料的简单重复,有一些文学史,则是水准不齐的集体作业,真正形成了自己史识、史观的文学史,其实并不多。材料或许是做得日趋精细了,但材料背...

  • 弘扬自我,崇尚个性——关于范培松的散文理论研究

    关键词: 散文理论  个性  崇尚  散文研究  中国现代  中国文学  

    范培松的散文研究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视界纵贯二十世纪,从《中国现代散文史》到二十世纪散文研究系列著述的《中国散文史》和《中国散文批评史》,倾二十年心力,尽一己之功,他为中国文学重新确立了个人著史的史传品格。由于几十年持之以恒地在散文研究上用力,他对中国白话散文和散文理论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作家、批评家一一作过...

  • 历史与审美双重视野下的散文史——试评范培松《中国散文史》

    关键词: 双重视野  审美  历史  文学研究会  学术会议  散文研究  凤凰台  

    一九九三年秋天,当代文学研究会在苏州召开年会,在这次年会上,我见到范培松。此后,我又多次在各种学术会议上遇到范先生,他总是那么谦和安详。一晃十五年过去了,范先生已年过六旬,他十多年的心血凝聚而成的《中国散文史》出版,在南京凤凰台宾馆召开了研讨会,来自京沪宁闽粤等地的学者济济一堂,畅谈起范先生的治学,畅谈起中国的散文研...

  • 整体性·关联式·个体化——读范培松的《中国散文史》

    关键词: 个体化  关联  体性  散文创作  二三十年代  先秦散文  

    散文创作在文学史上,从古至今,创作之丰,也可谓煌煌大也。从“先秦散文”、“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包括到了现代,散文创作也不绝如缕,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散文小品异常发达,其成就几乎在“小说、诗歌、戏剧之上”,甚至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至当下,散文尤其是随笔也是异彩纷呈。但散文的研究却一直处于相对滞后和...

  • 解读孙甘露

    关键词: 孙甘露  解读  虚构作品  先锋派作家  耐人寻味  写作方法  先锋精神  日常生活  

    孙甘露的作品不多,却是耐人寻味的。当然要阐释它们又是很难的。解读孙甘露的难,是因为他摈弃读者比较习惯的写作方法,哪怕是比较新式的写法。文学的方法自然没有一定之规,也非一成不变,但再变也是可以通约的。在先锋派作家中,他的先锋精神相对是更加持久的。反小说的做法,看来他是要做到底了。马原早就不写小说了,余华向大众靠拢了,格...

  • 小里乾坤——陶然微型小说论

    关键词: 微型小说  陶然  乾坤  小说创作  故事新编  

    陶然的微型小说创作始于一九八九年,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小小说“写龄”。他的微型小说最初发表于报纸副刊,一九九。年结为第一个集子《表错情》,分为“人间世”、“故事新编”、“浮世短篇”三辑;写于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九年的作品,收入第二个集子《美人关》,分为“故事新编”、“魔幻世界”、“现实传真”三辑,其他作品收入别集,如《连环...

  • 动物保护:新内容决定新形式

    关键词: 动物保护  先锋派作家  九十年代  现实社会  小说家  中后期  

    李少君:在大家的印象中,你应该是一位先锋派的小说家,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初,你的小说《黑颜色》、《左手》、《桑烟为谁升起》等都反响不凡。根据一般的描述或理解,先锋派作家比较注重抽象的人性,热衷于死亡啊荒诞啊异化啊之类的主题,对比较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社会是不怎么关心的。你因主编《天涯》和主持海南省作协的工作,一度减少...

  • 诗歌观察——主持人的话

    关键词: 诗歌观  主持人  中国诗歌  写诗  

    本期“观察”关注的是二00八年下半年的中国诗歌。对于这半年的诗歌,人们的普遍感觉是力量的匮乏。像朵渔在上半年所写的《今夜,写诗是轻浮的……》那样有力的诗歌,我们在下半年的创作中再难以发现。实际上,我们不得不很失望地承认,对于当下中国的精神与生存,我们的诗歌似乎已经丧失了其本应具有的回应的能力。记得在《哀泣的缪斯》一文中...

  • 我们的诗歌缺乏力量——诗歌刊物

    关键词: 刊物  诗歌  群体性事件  力量  实事求是  中心内容  艺术性  经历  

    实事求是地说,二00八年下半年的诗歌刊物与上半年相比,在整体编发策略上更多突出的是对群体性事件的关注,而在艺术性的追求方面则略显逊色。这一年,中国经历了几次大悲大喜的重要事件,诸种诗歌刊物都曾对其以专题的方式及时地予以表现和回应。先是五月份的地震灾难,部分刊物在上半年末就将之作为焦点和中心内容迅疾推出,当时众多诗篇基本...

  • 呼唤诗歌的野性——综合性文学刊物

    关键词: 诗歌精神  文学刊物  野性  诗歌写作  当代汉语  后现代性  潜在危机  磁悬浮  

    在今天这样一个“磁悬浮”或“词悬浮”的时代,诗歌,如何进入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诗歌究竟还能对我们时代的生活产生多少影响,那种久远的、可贵的诗歌精神,那种艺术所具备的天然的震撼力,对我们的灵魂还能构成多大的冲击力,这样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代汉语诗歌写作的普泛性焦虑。基于近年诗歌写作的现状,诸如诗歌写作的“后现代性”、诗歌想...

  • 高调的诗歌之低——民间诗刊

    关键词: 诗刊  民间  诗歌  网络媒介  

    下半年收到的民刊出乎意外地多,以致于让我疑心又出现了“民刊复兴”的迹象。两三年来因为受到网络媒介的冲击,民刊数量似乎一直在趋减,一些老牌的名刊相继停刊,但今年以来又多了起来,一些新创刊的读物如周瑟瑟等人的《红色玩具》、丁成等人的《音囊》,还有阿翔主编的《大象诗志》等都在视觉和质量上有夺人耳目之感。罗列其中比较重要的还...

  • 衰退期的网络诗歌——网络诗歌

    关键词: 网络诗歌  衰退期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当代诗歌  汉语诗歌  体制化  反叛  

    从《今天》到世纪之交的网络诗歌,当代汉语诗歌一直灌注着反叛的激情,作一个反抗的“诗歌烈士”一定程度是这一期间许多诗人的诗学原动力。对于一九九。年代网络诗歌的发生,伊沙的一个判断是准确的,他认为:“‘中国当代诗歌’与‘中国当代小说’还有其他文体的最大不同和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发生现场的民问性和非体制化,始发于《今天》的自办...

  • “在盐库守着波涛的记忆”——翻译诗歌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记忆  诗人  盐  半月刊  第七期  二战前  

    在法国二十世纪诗人中,勒内·夏尔是我最喜爱的一位。夏尔的诗有许多已被译成中文(罗大冈的译文、树才的《勒内·夏尔诗选》等等),但我仍渴望读到更多。因此,不难想象刊登在《诗选刊》二00八年第七期下半月刊上他的一大组作品新译给我带来的喜悦。夏尔本来就是一位让人有些“猝不及防”的诗人,他这组出版于一九五六年、命名为《三十三个片断...

  • “重写诗歌史”!——诗歌研究与诗歌批评

    关键词: 诗歌研究  诗歌史  重写  诗歌批评  中国新诗  学术水准  流派研究  新诗史  

    十多年前,洪子诚教授曾经在一篇题为《“重写诗歌史”?》的笔谈中以“?”号的方式对诗歌研究界“重写诗歌史”的“提法”提出质疑,认为时至当日为止,“我们至今仍未诞生一部较全面的系统的,且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中国新诗史的著作,虽然我们已有一些对中国新诗过程的概述性的文章,有许多对诗人、诗潮和流派研究的文字,有关于某一时期(如‘...

  • 飞翔在“日常生活”和“自己的心情”之间——论王小妮的个人化诗歌创作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王小妮  个人化  心情  竞技场  写作者  

    在诗歌创作的竞技场上,有两类写作者比较容易引起人们关注。一类速度和爆发力惊人,他们往往禀赋超常,才情横溢,一出手就可以在诗坛立腕扬名,哪怕之后迅即消隐;一类则属于“马拉松”型,他们的耐力与韧性均佳,既跨越较长的时空范畴,又能使高潮不时迭起。王小妮兼俱两种能力,相对而言后一种能力更为突出。八十年代初,她刚操起缪斯的琴弦...

  • 关于当代先锋诗的对话(续)

    关键词: 先锋诗  对话  政治经济学  精神原型  朦胧诗人  反抗  文本  唐  

    三、个案和精神原型唐晓渡:很多观点和结论是后设的。朦胧诗人们并非事先形成了一种共识才去写,才采取一种集体反抗的姿态。文本的产生根植于每天的日常体验,反抗的意绪源于追求自由的天性。还有偶然的因素。比如多多,如果不是看到了《三月与末日》,很可能就走上了另一条路,用老芒克的话说:“多多那时候写什么诗啊?他整天在那儿啃哲学和...

  • 文学生态与作家的创作走向

    关键词: 作家出版社  创作研究  文学生态  文学发展史  艺术团体  文学批评  作家创作  艺术生产  

    我把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著作《走向文学的辉煌——王充阊创作研究》看作一个可研究的案例。它是集中了辽宁省内各大学、研究部门、文化艺术团体的三十多位学者,全面、系统地研究辽宁散文家王充间的创作而形成的多达六十万字的一部文学批评论著。以这种方式和规模来研究一个同时期作家的创作,应该说在文学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对于这个案例...

  • 怎样的八十年代?如何记忆?

    关键词: 记忆  历史史实  九十年代  历史叙述  改革开放  马立诚  官方  谱系  

    怎样的“八十年代”?如何记忆?关乎的不仅是历史史实,而且涉及到历史叙述的立场、视角、声音、语体、文体、修辞等等问题。官方叙述将“八十年代”和此后的“九十年代”、“新世纪”整合进一个“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绵延谱系。在这个历史谱系中,三十年前的一九七八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时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八十年代”和“九...

  • 近三十年的散文

    关键词: 散文  有限与无限  学术随笔  张承志  史铁生  余秋雨  小品文  高尔泰  

    从八十年代开始,散文的疏朗感日趋明显。从小说里走来,从哲学里走来,从诗歌里走来,各种视角下的文体都开始登场。张承志模糊了小说与散文的界限,心绪之阔大直逼圣界。他的沉郁冲荡的笔触背负着苦难里的圣火。史铁生的独语从诗情进入到天人之际的哲学之境,其寂寞的心承载着有限与无限的辩驳。余秋雨的苦旅,把学术随笔与游记结合起来,解放...

  • 生命的体验和艺术的感悟

    关键词: 文学研究史  感悟  艺术  生命  现代都市  海派小说  北京文化  上海文化  

    在当代都市文学研究史上,吴福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他的海派小说、京派文学、上海文化和北京文化、茅盾专论、老舍和巴金的讲演、最新的市民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尤其是一九九五年出版的《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已成为现代都市文学研究的奠基著作之一。作为一个拥有上海、辽宁和北京三地生活经验的人,吴...

  • 通往“底层”之路——对“底层写作”概念及批评倾向的反思

    关键词: 批评  概念  写作  知识分子  利益集团  政治地位  贫富差异  他者化  

    “底层”一词被知识分子广泛使用并被确认时,也是对自身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和新阶层的确认。在建构“底层”的同时,知识分子也确认了自己的历史地位与所属阶层,并成为其观察世界、叙述世界的视角与起点。作为一个“对象化”与“他者化”的词语,“底层”强化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强化了表述者本人的身份及与被表述者之间的距离与各自所属的群体;...

  • 温婉与残酷:个体的历史命运——读《赤脚医生万泉和》

    关键词: 历史命运  个体  医生  赤脚  自我成就感  现代性  自我认同  制度制约  

    历史的存在一种是在正式的史书文献中被记录;另一种就是在叙述的文本中得到延续,也可以说是民间叙述。美国的萨林斯认为:“在吉登斯看来,现代性情境中的个人的自我认同,一方面是新条件下追求自我成就感的表现,代表个体超离制度制约的努力,另一方面又只不过是现代性制度反思性的延展而已……而且,由于现代社会中制度丛结具有高度的外延性...

  • 《文艺争鸣》二00九年第一期目录

  • 《作家》杂志目录

  • 《渤海大学学报》目录

  • 批评家影集

  • 批评家影集

  • 王建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邮编: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