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管,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说不尽的莫言——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陈晓勤问

    关键词: 莫言  记者  东方出版社  陈晓  文化情怀  香港  

    一、你与莫言的交往、看法1、你最近在香港出了一本谈莫言的新书《莫言了不起》,你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关注莫言?答:《莫言了不起》同时由北京(东方出版社)和香港(中和出版社)出版。这是莫言获奖前我写的一些文章和他获奖后我接受报刊访谈的结集。“莫言了不起”原是我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薛莉采访时所用的题目,范曾兄读后非常兴奋,...

  • 论《传统与中国人》及《罪与文学》

    关键词: 中国人  文学  忏悔意识  礼治秩序  传统文化  人生方式  独立主体  

    《传统与中国人: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基本主题的再反省与再批评》(以下简称《传统与中国人》)及《罪与文学:关于文学忏悔意识与灵魂维度的考察》(以下简称《罪与文学》),由刘再复与林岗合著。《传统与中国人》,以新文化运动为断面,反思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设计。刘再复与林岗指出,礼治秩序与主奴根性之间,佛老宇宙观及人生观与...

  • 郑小驴论——兼及一种“青春文学”的再生

    关键词: 青春文学  精神结构  再生  想象的共同体  社会学家  青年作家  历史经验  考察视角  

    一、同时代 我在这里要讨论的对象,青年作家郑小驴,是我的同时代人,“出生于同一时期、具有共同的历史经验,因而显示出相类似的精神结构和行为式样的同时代人”。在社会学家看来,当我们试图理解社会和精神运动的结构等问题时,“代际”或者“世代”的考察视角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向导。因了共同承受的历史事件、社会变革,同时代人会形成此一...

  • 从“传奇”到“故事”《繁花》与上海叙述

    关键词: 叙述方式  故事情节  上海  人物对话  六十年代  九十年代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繁花》扉页题记讲得有荤有素,其实是悲的。——《繁花》,第四百四十二页不知是/世界离去了我们/还是我们把她遗忘。——《繁花》,第二百零二页一、“传奇”之外《繁花》后记,金宇澄以“旧时代每一位苏州说书先生”自喻,表示“我的初衷,是做一个位置极低的说书人”。这部三十五万字的小说叙述方式很特...

  • 爱以闲谈消永昼——《繁花》不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关键词: 小说  闲谈  张竹坡  金圣叹  流年  

    读金宇澄的《繁花》,读第一遍,读得很慢,读到最后,也忘记了小说都说了什么,一个接一个小欢场,男男女女的小风月,有悲欢离合,但放置在大的时代,都散成了流年碎影。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读得更慢,好像读出味道,但及至回头想抓住一些什么,凝定了,写一篇观点上站得住,逻辑上说得过去的像模像样的“论文”,还真不好写。《繁花》写得从容...

  • 市民主义的复活及其批判——简评金宇澄的长篇新作《繁花》

    关键词: 长篇  批判  复活  主义  市民  上海文学  上海话  

    读《繁花》,首先感觉这是一部上海文学,只有在上海的时空中,用上海人的思维和语言才能读出其中的独特韵味。但作者在写作这部书的时候也特殊地强调了非上海人阅读的可能性,因此又对海上韵味做了某种刻意的调整。笔者曾在上海生活三年,虽然未习得上海话的只言片语,但对上海人对聊时的神态和语气却记忆犹新。因此阅读《繁花》时的亲切感自是...

  • 乡关何处——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城市移民”群落

    关键词: 王安忆小说  城市移民  群落  人口学  文化发展史  自然变动  社会变动  

    纵观王安忆的写作历程,“移民”是其在对城市的诠释过程中不断丰富与深化的主题。作为一个具有移民传统的城市,上海恰为这一主题的展现提供了温床。“我们在这城市里,都像是个外来户。”身为南迁干部的移民后代,王安忆存在着身份上的焦虑,亦从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她独特的书写视角。移民,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独特现象。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

  • 雪泥不驻飞鸿影,留取铭心照胆肝——《鱼焦了斋诗稿初编》读后及其他

    关键词: 七言律诗  自强不息  鱼  肝  多层面  落花  心游  

    劳生了却公家事,闲坐窗前数落花 我们先来赏读一首名为《漫题》的七言律诗:劳生了却公家事,闲坐窗前数落花。初喜小园深绿意,且惊黑水映金霞。十年罔识林蝉曲,一觉梦归槐蚁家。但愿此心游宇宙,诗书漫读伴清茶。乍看之下,这首诗作颇富宋人的气象格调。虽然开头两句化用了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情韵意境,但综观全篇...

  • 思想者的精神漫游——读张炜的《你在高原》

    关键词: 思想者  精神漫游  高原  张炜  知识分子精神  短篇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  

    引言 以一九八0年在《山东文学》首发的短篇小说《达达媳妇》为原点,往前追溯至一九七三的短篇小说《木头车》,往后推移至当下,张炜已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园地上耕耘了将近四十年。秉持知识分子精神写作的他,一直用思索和批判的眼光关注着置身的时代,并将自己对于时代诸多挑战性问题的思考与应对赋形于文学。二0一0年出版的长河小说系列《你在...

  • 讲述“他者”,讲给“他者”辻井乔《桃幻记》论

    关键词: 日本文学史  中国古典  历史文本  桃  当代作家  当代中国  芥川龙之介  

    日本当代作家过井乔的《桃幻记》,在日本文学中属于极为特殊的“异例”。众所周知,日本文学史上有过很多与中国有关的作品,古代自不必说,近代以后,比较知名的作家如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横光利一、武田泰淳、井上靖、山崎丰子乃至村上春树等,都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中国文本”。这些作品要么取材于中国古典,成为日语中所谓的“翻...

  • 尤金尼德斯《中性》中的叙事、性别与身份

    关键词: 性别  叙事  长篇小说  美国作家  普利策奖  历史史实  

    希腊移民后裔出身的杰弗里·尤金尼德斯(Jeffery Eugenides,一九六0-)是近来较为活跃的美国作家,至今已出版三部长篇小说——其中,为尤金尼德斯赢得二00三年普利策奖的《中性》(Middlesex,二00二),是他历时九年完成的第二部作品。小说以自白式的口吻展开叙述,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自由穿梭,融入历史史实、古典神话、遗传与性别学...

  • “美国文学的新声音”——论杰斯敏·沃德的小镇情结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声音  国家图书奖  家庭亲情  社会的人  the  出版家  文学界  

    杰斯敏·沃德(Jesmyn Ward)荣获二0一一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她来自南方,黑人,女性,三十四岁的她仅凭自己的第二部小说《拯救骨肉》(Salvage the Bones)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小说奖。杰斯敏用敏感细腻的笔触真实地描写了鲜为人知的南方小镇,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生活艰辛但充满家庭亲情和族群责任的世界。《...

  • “一株青草生长起来的大树”——骆一禾诗歌主题论

    关键词: 诗歌主题  青草  生长  生命存在  批判意识  自然存在  宗教诉求  海子  

    据西川回忆说,海子生前在同他谈到骆一禾的诗歌时,曾说骆一禾的诗“是从一株青草生长起来的大树,因此带有本质的单一性”。那么,骆一禾的那首“唯一的诗”的根本内质,或者说他的那株“青草”,那棵诗歌大树的原浆,到底是什么呢?也正如海子当时所认为的,那实为一种独特的“爱的根性”,实为爱本身。可以说,由对爱和美的体验的铭心刻骨而...

  • 语词的黑暗,抑或时代的铁——关于郑小琼的诗集《纯粹植物》

    关键词: 钢铁  郑小琼  语词  植物  诗集  埃菲尔铁塔  生产地  材料  

    钢铁的神祗为罗马的火神,其生产地则为车间: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可运作的材料。这种材料在象征的意义上,与人对自然的一种粗暴而趾高气扬的支配观念相联系。铁的历史,实际上是人类晚近历史发展的一部分。——罗兰·巴特《埃菲尔铁塔》

  • 现代诗在东亚——兼谈几位中国青年诗人的诗作

    关键词: 中国大陆  现代诗  青年诗人  东亚  诗作  政治环境  文学精神  诗歌作品  

    从我对东亚现代诗(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的接触和有限的阅读中,中国现代诗的成长历程跟日本以及韩国包括台湾都有很大不同,首先是政治环境导致的文学环境的不同,再就是地理和人文环境带给诗歌作品以文学精神的微妙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来自中央集权的精神镇压的反抗、对被意识形态笼罩下的诗歌沦为政治道具的颠覆和解构、对人...

  • 原始之野:生命空间的敞开——评宋晓杰诗集《忽然之间》

    关键词: 宋晓杰  诗集  生命空间  长江文艺出版社  日常生活  水墨写意  诗歌写作  

    在诗集《忽然之间》出版之前,宋晓杰已经出版了《纯净的落英》(长江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三)、《味道》(百花文艺出版社,二00一)以及《宋:诗一百首》(北方文艺出版社,二00七)。虽然这三部诗集写作和出版的年份跨度较大,但其内隐的思考和线索却是一脉相承的,它们践行着诗人的写作观,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忽然之间》。如果将这四部诗...

  • 一九五〇年代“不合时宜”文论观的再认识

    关键词: 不合时宜  文论  政治化倾向  文学思想  工农兵方向  双百方针  主要表现  

    一九五0年代的文艺学,作为国家生产的文学思想,是在《讲话》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的。反过来,这又形成对于《讲话》的尊崇,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得以全面确立,文学的政治化倾向更加强烈而单一。但由于文论界仍然处在紧张的思考中,也由于“双百方针”的实施,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言论,成为不合时宜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修正《讲话》的指导地位,探索文...

  • “”短篇小说的三种写作模式

    关键词: 写作模式  短篇小说  文艺报刊  文艺创作  社会主义  

    特殊时代的“独放异彩”当代文学史家洪子诚在谈到“”文学时说:“‘’开始的几年中,原来的文化机构、包括文艺报刊和出版社都受到了批判和清洗,因此,除了‘样板戏’和直接配合政治运动的诗以外,文学创作处于停滞的状态。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当时的文艺权力机构试图扭转这种凋弊的局面,提出了要‘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创作活动才逐渐...

  • 为“自然”招魂——读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

    关键词: 陶渊明  鲁枢元  幽灵  招魂  文学批评  文学史  寻觅  

    《陶渊明的幽灵》是一部招魂之作。在著者鲁枢元看来,文学批评的重要使命,就是“招魂”,就是寻觅并召回那些文学史上的不死的伟大灵魂,譬如陶渊明,就值得用一部洋洋洒洒三十余万言的著作《陶渊明的幽灵》去感知,去寻绎,去召唤。

  • “上帝引发的故事”——读刘洪一的《圣经叙事研究》

    关键词: 圣经叙事  叙事研究  刘洪  故事  上帝  叙事结构  叙事学理论  阅读体验  

    《圣经叙事研究》集中体现和全面呈现了刘洪一多年以来对圣经叙事研究的总体思考。运用叙事学理论研究圣经在国内外学界已不鲜见,然而本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创造性地将圣经叙事设定在本体论的高度,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姿态整合并统摄希伯来圣经的各部书卷,建构出圣经叙事话语、圣经叙事母题、圣经叙事结构、圣经叙事...

  • 被非洲驱逐的非洲人

    关键词: 非洲人  勒克莱齐奥  文明社会  故乡  精神  父亲  殖民者  梦想  

    勒克莱齐奥的作品总是散发着一股漂浮又狂迷的气息,因为他的精神没有故乡。《非洲人》讲述了他如何丢失掉自己努力需找的精神故乡。他厌恶欧洲文明社会的虚假,八岁时遇见非洲,他欣喜地试图将非洲作为自己的精神故乡。他梦想自己的母亲是个黑人,他为自已编造了一个故事,一段过往。然而父亲回来了,他发现原来父亲才是非洲人。梦想被打碎,他...

  • 批评家影集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家  影集  当代中国  复旦大学  郜元宝  中文系  

    郜元宝,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 李东亮

    关键词: 李东  总经理  公司  

    李东亮北京华艺逢时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邮编: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