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管,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现实主义与赵树理的困境——九四0、五O年代赵树理的两种遭遇

    关键词: 赵树理  现实主义  困境  中国文学  现代中国  中国农村  二十世纪  历史进程  

    赵树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有幸与现代中国激荡的革命历史进程遭逢,以文学想象为革命理念铺垫世俗生活图景,却又始终没能彻底转向认同革命立场;他的小说写中国农村最朴实最本原的日常生活,而其价值意义又只能在现代性知识话语中“被”阐释。他用最写实最朴素的笔法写中国的“小”说,却难免与各种宏大话语、文学潮流...

  • 一九九○年代以来鲁迅研究中的自由主义与后殖民理论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后殖民理论  自由主义思想  政治形势  世界范围  意识形态  学术界  

    思想学术界的风气转换,往往如同宋人所说“扶醉人”,“扶得东来又倒西”,令人研究起来,颇有“箦中死尸能报仇”之叹。一九九。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海外“告别革命”思潮的影响,长期被污名化的“自由主义”开始以正面形象为大陆学界所接受。官方的意识形态定位,也从“革命至上”转向追求秩序,于是稳定压倒革命,为自...

  • 失去青春的中国文学——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 中国文学  青春  中国新文学  九十年代  

    中国新文学自诞生始,一直站立着一个“青春”的形象。这个“青春”是《新青年》、是“呐喊”和“彷徨”,是站在地球边放号的“天狗”;是面目一新的“大春哥”、“二黑哥”、“当红军的哥哥”;是犹疑不决的蒋纯祖;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梁生宝、萧长春,是林道静和欧阳海;是“回答”、“致橡树”和“一代人”,是高加林、孙少平,是...

  • 先贤声去远,兰窗诗话长——读《兰窗诗论集》

    关键词: 诗论  诗话  中华书局  文化贡献  人生智慧  钟敬文  代表作  文艺学  

    二0一三年,在钟敬文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际,中华书局出版了其文艺学代表作《兰窗诗论集》。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钟敬文在诗学方面的学术业绩与文化贡献,使我们得以管窥先贤的思想、学识、修养,以及人生智慧。为求神形俱肖,该书不仅开本宏朗,装帧精美,而且巧妙地在色彩、墨色和用纸等细节上将端庄典雅的“老中华”神韵与大师的旷世学养...

  • 当代新诗教育中艾青“经典”身份的丧失与重构

    关键词: 新诗教育  艾青  重构  丧失  当代  诗人  代表作  

    一、艾青在革命与审美之间的平衡及其“经典”身份的确立 艾青由诗人到著名诗人,及至最终成为经典诗人,这个过程是从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发表以及被接受开始的。这首艾青写于国民党监狱中的诗,据说写成之后,“狱中一个被判了死刑的人用上海话念了起来,念着念着便哭了”。

  • 《兄弟》:时代转折与命运重复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时间跨度  小人物  个人命运  时间变形  

    以改革开放为界,余华的《兄弟》被分割为上下两部,“”结束到改革开放之间的时间跨度被悄然抹去。“快叙”产生的时间变形凸显出“改革开放”带给个人命运的巨大裂变,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似乎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脱胎换骨,这显然是为了强调某个历史时刻的转折效应。李兰于小说上半部的结尾处去世,而小说的下半部则以宋钢祖父的死亡开场,宋家...

  • 再造“人民之子”——从抒情的角度看张承志前期小说

    关键词: 张承志  前期小说  抒情  短篇小说  中国新文学  文学批评家  

    一九七八年第十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张承志的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宣告了一个作家的诞生。三十一年后,文学批评家李敬泽在他所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一九七六一二000·短篇小说卷》“导言”中打破一般文学史将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作为“新时期文学”肇始的“成见”,将张承志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作为...

  • 张承志对红卫兵的反省和书写

    关键词: 红卫兵运动  张承志  书写  反省  发明者  内蒙古  同学  知青  

    张承志是红卫兵一词的发明者,但他不是红卫兵运动中任何一派的领袖,也没有过多地纠缠到当时的一些政治是非里面去,当“八·一八”红卫兵运动达到狂潮阶段,张承志与同学到外地去“串联”了;约一年后,又与同学一道前往内蒙古,在乌珠穆沁汗乌拉插队,当了一名知青。大体说来,在整个红卫兵运动中,张承志的经历是简单的,借用他本人后来评论...

  • 出梁庄,见中国

    关键词: 中国农民  自然延伸  生存现状  田野调查  口述实录  追踪采访  现代城市  梁鸿  

    梁鸿的新作《出梁庄记》毫无疑问是《中国在梁庄》的自然延伸:二。一。年,梁鸿将目光和笔触聚焦于她的家乡——河南省穰县梁庄,用口述实录和田野调查的方式完成了一组对中国农民生存现状的捕述,这就是《中国在梁庄》。二。一三年,梁鸿将视野延展开来,追踪采访走出乡村的梁庄人,记录他们在现代城市中的挣扎与困惑,以及身份的转换与重塑,...

  • 关于“非虚构”文学的一些思考——兼评《寻路中国》

    关键词: 文学  虚构  中国  叙事作品  真实存在  现实感  可能性  读者  

    讲述中国当下现实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对读者来说,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现实感自然是他们品评其高下的重要依据。如果说虚构类叙事作品是在隐喻和可能性的层面指向现实,“非虚构”文学则省去了一部分辨认环节。它卸去了“虚构”的挡箭牌,将真实存在的人事直接带到读者面前。关于“非虚构”文学,学界已有不少的讨论。

  • 钱钟书与昆德拉:存在主义语境中的共融与相通

    关键词: 存在主义文学  昆德拉  钱钟书  共融  语境  早期创作  经典作家  四十年代  

    钱钟书早期创作(即三十一四十年代的创作)具有存在主义倾向已是学界的某种共识。为了对此进行更确切的阐明和更深入的探究,笔者拟将其与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昆德拉进行对位性解读。显然,所谓对位性不仅指一些创作现象上的相应、通约,更是指彼此之间的整体共通性和趋近性,或,一种从审美气质到创作观念的内在相通。其次,这种对应性之所...

  • 文学翻译:过程与标准——葛浩文访谈录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标准  访谈录  学术研讨会  对外传播  中华文化  翻译作品  采访者  

    二0一三年十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应邀来沈阳参加“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从美国来华之前,就约定好了这次访谈。访谈中葛先生低调、幽默,风趣不失严肃。谈及的话题从文学翻译的过程、方法到翻译的标准以及如何评价一部翻译作品等等。访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充实而愉快。访谈语言以中文为主,也有英文夹杂其中。本文...

  • 作家影集

    关键词: 印第安纳大学  文学翻译家  影集  作家  客座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1939年  科罗拉多州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汉学家,文学翻译家。出生于1939年,曾在台湾学习汉语,后师从柳无忌教授,并获印第安纳大学文学博士。现与夫人林丽君定居在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担任圣母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

  • 李仲元

    关键词: 文物研究  沈阳市  故宫博物院  文史研究馆  书法家  著名学者  特殊津贴  文物工作  

    李仲元,字重缘,号漫叟,室号缘斋,1933年生.著名学者、书法家、诗人。原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阳市文物研究会会长,沈阳诗词学会副会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沈阳市政协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幼承家学,多年从事考古文物工作。编著图籍专著多种。发表史地研究、文物考鉴等论文...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邮编: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