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管,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黑夜”意识与“深渊”体验——存在主义诗学视野中的王小波和贾平凹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贾平凹  王小波  意识  诗学  中国文坛  品性  为文  

    将王小波与贾平凹这两个似乎并不靠谱的作家链接在一起,着眼的是其“浪漫/自由”(王小波)或“独行”(贾平凹曾被称为中国文坛的“独行侠”)的为人、为文的品性上。更准确地说,这种为人、为文的品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存在主义具有特定的意义关联,其主要表征则是“黑夜”意识与“深渊”体验。

  • 突破从“打扫战场”开始——以《来生再见》等小说为例

    关键词: 小说  战场  战争文学  文学  军事文学  创作趋势  当代文学  众声喧哗  

    新世纪以来出现了不少直接书写战争的小说。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对这一创作趋势表达过赞许。我说:“新世纪以来,从文学作品中走出一个个充满英雄气概、洋溢着铁血精神的军人,他们用钢枪拨开了香艳的雾障,用铿锵的步伐打乱了午夜的歌吟。这些作品也许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曾经撑起当代文学半壁江山的军事文学在经历了二十来年的迷茫和追索后,...

  • 用爱历寓言表征精神救赎——评王跃文新作《爱历元年》

    关键词: 精神救赎  王跃文  寓言  表征  长篇小说  社会良知  贴近生活  日常叙事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爱历元年》好看也耐看。好看,是因为它有个好故事,一个有关感情出轨与爱情、亲情回归的故事,作者用贴近生活又细腻灵动的文字,把这个故事讲得波澜起伏、生动有趣;耐看则源于这个故事背后的精神寓意及其给予读者的心灵启迪。在我看来,以爱情寓言表达真情救赎,用日常叙事呼唤社会良知,揭示社会的精神症候,是这部小说的...

  • 介入与诗学——论周大新《步出密林》

    关键词: 周大新  诗学  社会生活  社会责任  现实主义  深入生活  异曲同工  文学家  

    著名的法国文学家、哲学家萨特在“二战”后,提出了文学应该“介入”社会生活,为自己的时作;这种带有倾向性的写作,要求作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于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当然,萨特的“介入”的前提是作家的自由立场。这就使得他得以摆脱传统的现实主义的窠臼。听起来,这和我们当前提倡的作家...

  • 知识者角色与时代的精神状况——评刘心武长篇新作《飘窗》

    关键词: 刘心武  精神状况  知识者  长篇  新时期文学  当代作家  当代文学  

    作为一位昔日名满天下的当代作家,刘心武的文学名号近年来已日渐没落,鲜有小说问世的他,似乎正在被当代文学日新月异的局势所淡忘。在这个“媒介为王”的时代,年代过于久远的丰功伟绩早已难觅踪迹。人们对于这位创作过《班主任》、《钟鼓楼》等新时期文学“奠基性文本”的重要角色,更多的印象已被刷新为前两年“红楼揭秘”的巨大争议所带来...

  • 隐藏了故事的“自叙传”——虹影诗歌的一种读法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虹影  自叙传  文艺出版社  读法  故事  隐藏  

    这些年来,虹影的小说受到读者的大量关注,甚至在读者和学者中引起了广泛的争鸣。但虹影在骨子里是一位诗人,这不仅因为她的文学之路是从诗歌创作开始的,她的小说里渗透着诗歌的文笔、感受和表达方式,而且她一直坚持写诗。她说:“我的诗是我的小说的浓缩版,是小说的血液。”①她先后出版了诗集《天堂鸟》、《伦敦,危险的幽会》、《白色海...

  • 史铁生的宗教“表情”再观察——以其未竟集《昼信基督夜信佛》为主的阐说

    关键词: 史铁生  基督  阐说  表情  宗教  word文档  随想  回忆  

    二0一二年底出版的史铁生的未竞集《昼信基督夜信佛》,包括有《昼信基督夜信佛》《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等重要文稿,可谓史铁生一生经验与思考的最后总结。前者完成于二0一0年十一月四日。后者为未完成稿。史铁生于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去世,《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的WORD文档的属性显示,最后的修改时间是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日晚...

  • 儿童文学理论: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关键词: 儿童文学理论  中国儿童文学  需要理论  学术研究  批评家  常识性  

    目前的中国儿童文学学术研究迫切需要理论。理论是什么?乔纳森·卡勒说:“一般说来,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这还不够,它还应该包含一定的错综性,……一个理论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它不能一望即知;在诸多因素中,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理论常常是常识性观点的好...

  • 当代原创儿童文学中的童年美学思考——以三部获奖长篇儿童小说为例

    关键词: 儿童文学创作  美学思考  童年  儿童小说  长篇  原创  当代  叙事技法  

    在我看来,童年构成了一切儿童文学艺术活动的逻辑起点与美学内核。换句话说,儿童文学创作都以特定的方式指涉着一种有关童年的叙事——这里所说的“叙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但是指传统的文学叙事理论中最受关注的叙事技法,更指向着文学艺术表现的内在精神,亦即作为一种童年叙事形态的儿童文学总是以特定的话语方式,传递并建构着我们关...

  • 童年经验的治理:当成人文学作家走向儿童文学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成人文学  文学作家  童年经验  文学评论家  治理  创作实践  

    近日,《光明日报》发文,“请成人文学的评论家参与到儿童文学当中来。从事儿童文学的人,如果有机会听听成人文学评论家的想法,或许也能从中受益”。从评论的角度号召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进行互动。从创作实践来看,成人文学作家早已向儿童文学迎面走来,集体亮相带有纪实性的丛书为《我们小时候》,包括王安忆《放大的时间》、苏童《自行车之...

  • 中国西部儿童文学现象及其精神价值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儿童文学  文学现象  精神价值  文学活动  文化自觉  艺术内涵  理想形态  

    中国西部儿童文学是指发生发展于中国西部大地上的儿童文学活动。“中国西部”指云南、广西、贵州、西藏、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十二省区市。作为文学现象关注的中国西部儿童文学主要强调作家的“西部”身份及其对该身份所持有的文化自觉。从整体视野研究中国西部儿童文学,凸显其作为中国地域儿童文学现象存在的一...

  • 再复,也是一个“半农”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七十年代  学术动态  当事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滥竽充数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成了“”后首批研究生。阴差阳错地从穷乡僻壤到了北京,除了庆幸可圆早有的读书之梦以外,另一个令人兴奋的感觉是全国的文化学术动态仿佛就在眼皮子底下似的,甚至有机会接触到当事人。

  • 一个人与一个文学时代

    关键词: 学时  个人  变革时代  八十年代  刘再复  目录  

    编定《解读刘再复》的集子,梳理目录,一个题目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这就是“一个人和一个文学时代”。一个人当然指的是刘再复;一个时代,则是以八十年代为起点和中轴的文学变革时代。

  • 文学特珠规律的创新性探索——刘再复近年文学研究述评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刘再复  述评  创新  规律  八十年代  出版社  主体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以《文学的反思》、《性格组合论》和《论文学的主体性》等重磅论文轰动文坛的刘再复,二十多年来围绕着一些重要的文学问题,不间断地思考,持续性地探究,写下大量的文字。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几家出版社把他在国外论文学的著述陆续结集出版,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 重奏里的独奏——评宁肯长篇小说《三个三重奏》

    关键词: 长篇小说  重奏  宁肯  独奏  作家作品  普希金  诗人  

    诗人如果去写小说,有一般人没有的情绪。年轻的时候读到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舒缓的俄语散出迷人的意象。画面里的人与事,在远离上帝的地方凝视着上帝的足迹。普希金在故事里写出诗,哀怜之语如飘落雪花,到处是寂寞的弥漫,而迷津里的圣火隐隐现着,那是在先前的作家作品里很少看到的景观。

  • 小说的三重美学空间——论宁肯《三个三重奏》

    关键词: 长篇小说  重奏  宁肯  空间  美学  音乐形式  昆德拉  精心设计  

    阅读《三个三重奏》时,我不断想起米兰·昆德拉。这个前爵士乐手和宁肯一样,热衷于用音乐形式结构长篇小说。尽管我对音乐一窍不通,但仍曾长久迷恋昆德拉小说中那种精致的节奏感:如波浪般不断推进和累积的力量,不时被跳跃的轻巧片段打断,尔后更为丰富的声音混杂进来,继续裹挟着叙事向高潮涌去,最终在辉煌处响起悠久的回声。尽管宁肯在这...

  • 对《阿Q正传》误读和过度阐释的解析——兼与罗岗先生商榷

    关键词: 过度阐释  解析  误读  流氓无产者  批评文本  姓氏  年龄  

    小说中的阿Q籍籍无名,在他生前也只是在未庄人农忙需雇短工时方才想起他,所以有关他的姓氏、年龄、籍贯、身份等问题原本无关紧要,不值得大动干戈,但其实不然。围绕着阿Q是否是农民的问题早已经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仅目前所见即有农民说、雇工说、流氓无产者说,还有地主破落户说等诸多说法。相较于已成为研究热点的阿Q身份而言,关于阿Q的...

  • 陈丹青的“鲁迅印象”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陈丹青  印象  著名画家  专家  

    陈丹青系当代著名画家,而非鲁迅研究专家。但最近十年,他频频受邀作关于鲁迅的演讲。这些讲演的文稿,共计七篇,近十万字,现已结集出版,书名直接取自书内一文题目:“笑谈大先生”。此书反响较大,甚至书中一些篇什,还颇受专家认可。一位画家的“鲁迅文字”何以会受如此重视?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他提供了以往少有,但合乎情理的“鲁迅印...

  • 东北作家爵青接受史

    关键词: 东北  作家  接受史  沦陷区文学  民国时期  批评语境  政治面貌  建国后  

    民国时期的东北作家爵青,建国后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又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学批评语境中变成一个以异类形态呈现的晦暗不明的存在者。扑朔迷离的政治面貌和矛盾而复杂的言论,使人们对于爵青及其作品的接受正如东北沦陷区文学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而独特的检验过程。

  • 框架理论视野下美国主流报刊对莫言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关键词: 莫言小说  传播与接受  主流报刊  框架理论  美国  诺贝尔文学奖  学术研究成果  中国当代  

    众所周知,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之一,二0一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更是声名鹊起,时常被作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得到官方的大力宣传。对于莫言获奖的原因,不少人将其归功于莫言小说的多语翻译与跨国出版,由此也催发了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莫言小说在海外传播与接受现象的研究热。在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中,既有众多从语言转换层...

  • 简论莫言在俄罗斯的译介与传播

    关键词: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俄罗斯  魔幻现实主义  传播  译介  简论  中国当代文学  

    二0一二年中国作家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时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不仅是他本人的荣誉,也是全中国、全世界的荣誉,因为文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没有文学,就没有文明,没有人类的进步。莫言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在当今世界文坛异军突起,在西方引起了反响。文学评论者廖华英说:“莫言将传统与西方文...

  • 苏童小说海外传播研究——以英法世界为例

    关键词: 苏童小说  传播研究  现当代文学  世界  英法  海外  诺贝尔文学奖  民国时代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一些中国现当代优秀小说的外译本先后问世。二0一二年莫言一举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现当代文学在国外译介与传播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坛的著名代表,苏童以精致的文字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瑰丽、幽魅的民国时代。他以忧伤、颓败的情调书写民国时代的江南家族,作品中满怀传统士大夫对江南“繁华一...

  • 中国文学与文化典籍英译的批评标准

    关键词: 典籍英译  中国文学  传统文化  批评标准  中国古代图书  装帧形式  

    “典籍”二字首见于《孟子·告子下》:“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辞源》和《辞海》中典籍定义为“国家重要的法则文献”。在外语界,杨自俭认为:“典籍”应界定为“‘中国清代末年(十九世纪中叶近现代汉语分界处)以前的重要文献和书籍’为宜。”②黄中习则认为“中国典籍”指产生在一九一一年以前、内容是研究中国...

  • 记忆的代数——从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再到魔幻现实主义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  代数  记忆  当代历史  事件真实性  日常生活  创作主题  

    有些批评家把现实主义真实性看作是经验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例如,埃里希·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列举如下一些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是对日常生活的严肃对待以及将更广泛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提升为创作主题来表现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当代历史背景下和流动历史背景下嵌入某些人物与事件真实性及历史背景”。

  • 批评家影集

    关键词: 批评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作家协会  影集  中国文学理论  文学研究会  

    白烨,陕西黄陵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0年代初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 春天,塞纳河上的大碗岛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邮编: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