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管,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做一个诚恳真实的批评家——王彬彬和他的文学批评

    关键词: 王彬彬  文学批评  批评家  诚恳  文艺争鸣  90年代  中国作家  吉林市  

    初识王彬彬大约在90年代中期的一个夏天,《文艺争鸣》杂志在吉林市丰满召开了一次研讨会,王彬彬和我等应邀参加了会议。那时的王彬彬也就30出头,他穿一件海魂衫、寸头,头发茂密且齐刷刷地怒向青天。虽然身影青春无敌,但已经大名鼎鼎。原因是《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一文,就发表在《文艺争鸣》1994年第6期上。

  • 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关于王彬彬的文学批评

    关键词: 王彬彬  文学批评  贯一  文章风格  曲笔  为文  扮演  

    王彬彬为文绝少"曲笔",总是昂然举起"正正之旗",泰然摆出"堂堂之阵",与"问题"或"论敌"周旋到底。有他发言的"研讨会",不用进会场,老远就能听到满屋子高亢激越的声音,其文章风格跟说话架势高度一致,含糊躲闪、扭捏作态,这些文人惯技与他无缘。许多场合他扮演的角色就是《皇帝的新装》里那个男孩,率真耿直为他赢得不少"粉丝",也招致...

  • 肖像与风景:散记王彬彬教授

    关键词: 王彬彬  教授  散记  风景  肖像  治学方式  学术研究  老照片  

    王彬彬教授衣着肥宽简单,通常冬季是套头毛衣,夏天是套头恤衫,露出后颈的槽头肉,加上总像是刚刚剪过的板寸头,整体显得有点圆。好像在哪里的老照片上见过他青年求学期的不圆时代,反而觉得不太像。反正我认识王教授的时候,就是这种心宽身圆的面貌。不过,心宽二字并不能作为概括之用,比如从他的学术研究与治学方式来看,起码得是心宽的反面,是细密...

  • 欣赏文学就是欣赏语言

    关键词: 小说欣赏  文学批评  语言  故事情节  小说批评  文学观念  欣赏者  情智  

    关于文学批评,关于自己的文学观念,此前已不只一次写过文章。现在再写,也写不出新意,只得把过去的冷饮再炒一次。我从事文学批评以来,基本写的是小说批评。现在就谈点对小说欣赏的看法。欣赏小说,可以有三个层次,即欣赏故事的层次、欣赏思想的层次、欣赏语言的层次。欣赏故事的层次,是最低的层次。故事情节对欣赏者的要求很低。故事情节的欣赏者...

  • 主持人的话

    关键词: 主持人  苏童  早熟  

    苏童是位"早熟"的作家。这不仅指苏童在那样年轻的岁月就出手不凡,写出了我们至今仍然要提及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等作品;而且也确认了苏童的"早熟"并非昙花一现,他在一开始就达到的境界上持续飞翔。

  • 平衡的探索与经典的可能——论新世纪的苏童长篇小说创作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苏童  长篇  平衡  

    新世纪以后的苏童一直在尝试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他自述:"许多作家在完成他的大作品之后,都有这样一个过程,那就是割断与过去自己的联系,破坏自己,而不会是延续自己,对我来说,这种念头更强烈,因为过去的我太商标化了,一看就知道是苏童。"

  • 作家词典·苏童

    关键词: 著名作家  苏童  词典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当代  

    苏童(1963.1.23—),原名童忠贵,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江苏苏州,祖籍江苏扬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南京艺术学院工作,次年入《钟山》杂志社任编辑。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现今中国文学的态势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学校领导  开幕式  家乡  学院  商洛  校方  感谢  

    正如拳王泰森说过世上我打不过的是我妈的话一样,我对什么都可以拒绝,就是拒绝不了家乡。家乡的最高学府商洛学院开这样的会是第二次了。按理说,我不该来,但学校领导说你们回来开个开幕式吧,我只能回来了。说老实话,如果以我的意愿,我是不主张开这样的会,我一直问自己:我值不值得研究?真的有些惭愧。校方说这是校方的工作,让我来一下,我来就是...

  •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与文脉——试论“中国现代文学3”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小康社会目标  文脉  思潮  改革开放  21世纪  

    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持续发展,呈现了更加清晰的历史动向。中国社会继上世纪80年代开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取向与转型之后,90年代掀起"市场经济"改革潮,到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成,宣布迈进小康社会并确立在本世纪前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生活意...

  • 汪曾祺接受史的另一面——以“宜读不宜演”为中心

    关键词: 汪曾祺  接受史  短篇小说  京剧院  小说家  研究者  戏曲  编剧  

    1982年,汪曾祺有如是自述:"我是两栖类。写小说,也写戏曲。我本来是写小说的。二十年来在一个京剧院担任编剧。近二三年来又写了一点短篇小说。"(1)后来,这"一点短篇小说"的阵营和影响逐渐扩大,终于使汪曾祺成为研究者无法绕过的重要小说家。相比之下,"也写戏曲"的汪曾祺,却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

  • 西南文学的地域身份辨识

    关键词: 文学关系  地域文学  西南  辨识  当代文学  80年代  西部文学  东北文学  

    在当代,我国学界对地域与文学关系的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西部文学、东北文学、江南文学、湘楚文学、三晋文学、东南文学、陕西文学等众多地域文学命名的成立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取得,极大地扩展了当代文学的研究视域,显示了中国文学内在的丰富多样性,也深入探析了地域文化对文学巨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西南"作为一个历史上较为稳定、...

  • “纪实与虚构:新时代中国文学的走向”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研讨会综述  虚构  纪实  学术  亚里士多德  文学是人学  

    纪实与虚构是古老而永恒的文学话题。写作者的求真意愿,决定了文学难以脱开纪实的功能。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都道出了文学的写实性质。文学作为创作,在构思上无法离开想象,《文心雕龙》强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说明创作始于虚构。文学是人学,在文学中,人追逐自由,表白情志,憧憬理想。这些主...

  • 秦岭传奇与历史的幽灵化——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贾平凹  秦岭  幽灵  历史  传奇  村志  县志  

    《山本》是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小说,也是迄今为止他最复杂、最丰富的一部小说。按照贾平凹自己的说法,山本的故事,是他的一本秦岭之志。它不是村志、不是县志,村志县志只要写与之相关的人与事即可。但秦岭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在贾平凹看来,它"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1)这是作家写作这部小说的缘起,也是...

  • 历史叙事与写意山水——《山本》论之一

    关键词: 历史叙事  山水画  写意  现代性话语  民族传统  现代历史  美学境界  叙事聚焦  

    贾平凹《山本》以涡镇为叙事聚焦和省思历史的视点,祛除现代性话语遮蔽,直面现代历史的原初情境,建构真正属己的意义世界和美学境界。小说书写现代史,既是人间实有的写实,又有民间文化的神秘幽邃,亦是以传统写意美学对历史、生活之写实性的超越。小说藉民族传统智慧和中国的艺术精神,以山水画的艺术手法,使深沉厚重的历史感与苍茫浩荡的宇宙感交...

  • 山之本相,史之天窗——论《山本》

    关键词: 秦岭  贾平凹  昆仑山  

    《山本》是贾平凹必然要写的一本书。他本想写一部《秦岭志》,写秦岭的草木、动物。他也确实做了这方面的大量工作:去过秦岭的起脉昆仑山和秦岭的许多名山,走进秦岭七十二峪和千沟万壑,却发现不过看见秦岭之九牛一毛。

  • 声音在崖上撞响才回荡于峡谷——关于长篇小说《山本》的对话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对话  峡谷  声音  秦岭  贾平凹  

    王雪瑛:涡镇不大,它仅是秦岭中的一个点,涡镇又很大,不仅是秦岭中最大的镇,主要是在阅读中感到了涡镇气场的强大。《山本》是让我们在涡镇中感悟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天,白天黑夜的更替,斗转星移的轮转,这是天道对人的影响;地,莽莽苍苍的秦岭,千山万壑中无数生灵的繁衍生息;人,涡镇内外的人与人之间爱恨情仇的缠绕,祸福相依的命运之间的交织。贾...

  • 以小说的方式布道弘法——谈谈徐兆寿长篇小说《鸠摩罗什》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出版时间  心路历程  

    徐兆寿的长篇小说《鸠摩罗什》出版时间并不长,但作家及其作品引起的反响已经很大,而且反响远在文坛之外,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一部"小说"何以有这样的力量?我想,还是要回到《鸠摩罗什》的文本中去看,回到徐兆寿的写作中去追问。《鸠摩罗什》这本书可以看作是真实记录了徐兆寿借鸠摩罗什去问道的心路历程。徐兆寿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始终在...

  • 从西部本位的角度看——散谈徐兆寿《鸠摩罗什》

    关键词: 本位  西部  批评家  文学文本  历史文化  复杂性  特殊性  

    从热切的关注和有限的批评反应来看,《鸠摩罗什》已让批评家们几乎束手无策。因为它的复杂性确乎是非常的——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文学文本,同时还因为其题材的特殊性、作为佛学知识的"冷僻",及其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各种复杂背景等等,都使得批评家们难予置喙。

  • 历史原型的新时代书写——论跨文体小说《鸠摩罗什》

    关键词: 小说作者  文体  书写  原型  历史  小说出版  

    去年以来,关于小说《鸠摩罗什》的各种消息和评论不时地闪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先是该小说作者徐兆寿的《自序》被疯狂转发,很多人便因此想一睹为快;后是小说出版时有莫言、贾平凹、雷达、李敬泽、陈思和、陈晓明、孟繁华、敬一丹等近十位文学界、传媒界权威人士的鼎力推荐,有专家认为该书是"中国西部文化的刻碑之作",(1)也有令人试图印证此评...

  • 倾心营造小说的形而上世界——毕飞宇的小说理论与创作

    关键词: 小说理论  毕飞宇  创作  形而上  世界  现实主义  自由之境  当代文坛  

    2017年毕飞宇出版课堂讲稿集《小说课》,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思想丰沛、直觉敏锐的小说理论家形象。此前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既有现代派精神又有现实主义功底的新潮小说家形象。他穿越在理论与创作之间,令二者水乳交融、出神入化,在小说上进入一种自由之境。在当代文坛上,不乏既有创作实绩、又有理论建树的优秀作家。

  • 史诗时代的史诗书写——论何建明报告文学的思想价值与美学品格

    关键词: 报告文学作家  何建明  美学品格  思想价值  史诗  书写  现实社会  五个一工程  

    作为一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曾三次获"鲁迅文学奖"、五次获"五个一工程奖",八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连续五次入选党代会"献礼书",说他创造了报告文学的奇迹,一点也不夸张。这些作品甫一问世,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一个时期的文学热点,并直接作用于现实社会,产生积极而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文学价值。

  • 美学的自觉与“陌上中国”的建构——付秀莹小说论

    关键词: 自觉  美学  小说  中国  创作历程  写作范式  个人风格  传统文学  

    付秀莹十年来的创作历程表明,当一个作家携带着美学的自觉与丰沛的经验时,她能够游刃于乡村与城市、叙事与抒情、精神与日常等两极之间,能够在借鉴、化合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个人风格的写作范式。从《爱情到处流传》到《陌上》,就题材而言,付秀莹对"乡村"与"城市"给予了几乎同等的分配,并通过"进城"和"打工"书写,在两者之间建立...

  • 黄金年代的非主流改革小说——《古船》与《平凡的世界》对比研究及对底层写作的启示

    关键词: 底层写作  改革小说  对比  非主流  农民意识  黄金  

    对比研究是全面理解张炜及其作品《古船》的重要路径。曾有研究者对张炜的《古船》和贾平凹的《浮躁》进行比较。王彬彬认为,在写农民之前,作者的思想境界必须达到俯瞰农民的高度。《古船》的成功就在于张炜在理智和情感上都超越了农民,而《浮躁》的局限就在于贾平凹自身的农民意识的局限,他对农民的无条件的爱导致了理性的丧失。

  • 故事与现实的沉潜,幽默与戏剧化的抬升——马秋芬小说论

    关键词: 小说世界  幽默  戏剧化  故事  人物形象塑造  文学发展  九十年代  文化视角  

    对于马秋芬创作的讨论大多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追踪新作"式的批评外,研究者对于其小说世界的整体观照基本限定在东北的地域文化视角中。实际上马秋芬的小说作品有更多溢出了地域文化范畴,而上升至文学普遍性层面的问题值得讨论。本文将试图从人物形象塑造与时代问题的处理、幽默意识与戏剧语言等角度进入马秋芬的小说世界,这既是为了使...

  • 刘玉栋小说伦理叙事特征研究

    关键词: 儒家伦理思想  叙事特征  刘玉栋  小说  文化研究  研究成果  乡土意识  现代性  

    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刘玉栋小说的研究逐步升温。概言之,这些研究成果大都立足于文化研究的视角,围绕"乡土意识"、"现代性"、"城乡"、"乡村"等关键词写就。(1)本文拟另起炉灶,从刘玉栋小说的伦理叙事特征出发结构全篇,主要理由有二:其一,"中国文章自古载道",(2)而这"道",究其正统,大抵不离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伦理思想。

  • 亚楠的选择与新世纪散文诗的突围

    关键词: 中国散文诗  突围  亚楠  创作实践  20世纪  散文诗集  历史事实  

    中国散文诗发端于20世纪初刘半农的译介和创作实践,成熟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后来虽然仍有许地山、冰心、何其芳、陆蠡、芦焚等人陆续耕拓,使其流脉不绝如缕,但是基本上没有改变其孱弱的历史事实。

  • 新世纪诗歌中的乡村伦理与诗学伦理——以剑男的诗歌写作为例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  诗歌写作  伦理  诗学  乡村  精神家园  小说家  诗人  

    在生命迈向50岁的时候,诗人剑男发现了幕阜山——这个小说家们习惯称之为"邮票般大小的故土"、诗人们喜欢命名为"精神家园"的地方,只是绵延于湘鄂赣三省交接处罗霄山脉的一座主峰,一个不断被风化但依然在缓慢、倔强地生长的地方;一个许多人的故乡,现在被一个人拥抱入怀,反复吟唱。这吟唱里有自我的悲悯,也有人世的温馨;有命运的捉摸不定,也...

  • 开启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性的大师——王瑶先生致《社会科学战线》田敬宝先生六封信札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现代性  王瑶  大师  信札  鲁迅研究  文学学科  

    在现代文学研究大师中,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研究、鲁迅研究中取得开拓性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学科奠基者之一","现代文学学术界一致公认他是‘一代宗师’"。

  • 吴义勤:关于文学评论,有许多说法其实都是伪命题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吴义勤  中国现代文学馆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命题  2009年  学术研究  副馆长  

    自2009年5月起,吴义勤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踏入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大门。2013年,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曾谈道:"不管担任什么职务,我对文学馆敬畏之心始终没变,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处理各种繁杂事务,我始终禀持着一颗敬畏之心,我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能为‘文学’添光增彩。"

  • 梁丽芳简介

    关键词: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简介  哲学博士  阿尔伯达  终身教授  客座教授  汉学家  加拿大  

    梁丽芳,加拿大华裔汉学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哲学博士,阿尔伯达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终身教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客座教授。

  • 我的批评观·文本与上下文

    关键词: 文学文本  上下文  批评观  创作动机  修改意见  评奖机制  市场需求  社会环境  

    我一直很相信一句话:“文本(text)很重要,而上下文(context)更重要。”我们在讨论一个文学文本的价值与意义时,必须考虑该文本面世时的各种背后与周边的要素,不管是作者心态、创作动机、编辑修改意见、评奖机制、市场需求,还是创作时的文学、文化、政治、社会环境,都会对文学文本产生或重或轻的影响。只有给予“上下文”足够的重视,...

  • 罗振亚简介

    关键词: 罗振亚  博士生导师  简介  政府特殊津贴  南开大学  文学院  武汉大学  新诗研究  

    罗振亚,1963年生于黑龙江讷河县,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穆旦新诗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邮编: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