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管,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管,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创刊于1984,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辽宁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2-1809
国内刊号:21-1046/I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260.00
关键词: 文学民族化 中国故事 自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文学批评 二元对立思维 文艺现象 文艺思潮
“中国故事”从初始用来强调文学叙事的民族主体性到逐渐凝聚特定的思想内涵成为民族立场、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载体,它已经超越了单一概念、类型范畴,发展成为新世纪以来影响力颇为深广的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它从文艺界蔓延到新闻传播、公共外交等领域,被看作是“国家形象”与“国际舆论”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话语媒介,是提升国际话语权并推动人类...
关键词: 文学原型 小说 文学作品 文学经验 文艺理论家 文艺出版社 文学是人学
加拿大著名文艺理论家诺思罗普·弗莱认为,各种各类文学作品表现了人类集体的共通的文学想象,有着数量不多且不断重复的模式或程式,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的要素,在文学作品中总是反复出现的,以各种变形、衍生的形式改头换面地延续着,这就是原型。一些所谓主要原型浓缩了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经验、情感和梦想。〔加拿大〕诺思罗普·弗莱...
关键词: 八十年代 语境 80年代 怀旧心理 黄金时代 90年代 文学研究
一新世纪以来,1980年代一度成为引人热议的话题,或出于某种怀旧心理追忆那个消逝的“黄金时代”,或在研究和反思工作中呼声鹊起、应者云集。“重返八十年代”一时蔚为思潮,广受关注。“重返八十年代”侧重对1980年代的知识清理和观念批判,不同于一般性的研究,也迥异于1990年代兴起的怀旧热。这项工作持续至今,成果可观,是对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一...
关键词: 中国历史 科幻小说 历史书写 科幻创作 中国当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小说
作为21世纪中国文学中最有潜力的文类之一,科幻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并吸收了不同元素以拓宽其想象力边界。新世纪以降,一些科幻作家对历史素材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历史神话和太空歌剧、赛博朋克、人工智能等经典科幻题材一道成为了中国科幻小说关注和书写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较为引人注目的分支,即历史科幻小说。在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看新世纪中国历史...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文学史研究 历史研究 新时期文学 评论对象 传媒研究
一今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70年,是整整一个历史单元。因为有了历史长度,我认为当代文学史研究开始进入“下沉期”。什么是“下沉期”?它指的是一个评论对象变成了研究对象,它的位置下沉到了能够做历史研究的状态,比如“十七年”文学。在这个领域,洪子诚的《材料与阐释》,黄发有的“十七年”文学传媒研究,张均的“十七年”报刊史研究,王秀涛的“第...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作家 台湾 文化选择 少数民族文学 20世纪80年代 民族文化传统 主流文学 民族运动
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台湾主流文学互相采撷与交融。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从“台湾少数民族运动”的助力推手转向回归部落重建民族文化,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以文学书写促进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转型,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重构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认同再到文化自信,其中的困境和悖论是两岸各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普遍遇到的问题,其得出的经验总结和辩...
关键词: 文学创作 郭澄清 当代性 创作现象 文学史家 文学史书写 创作历程
在"十七年"文学中,郭澄清的文学创作历程,如果按照一般的文学创作来看,显然有些不合"规律"。因为自1962起至1976年这段时间里,在很多作家相继"失语"的状态下,郭澄清却以罕见的"逆生长"(1)姿态,不断开拓属于他的文学创作空间,在这段被文学史家所普遍称为"空白"或"断裂"时期里,郭澄清不仅以其敏锐的眼光,简略的笔力,奠定其十分出众的小说创作者的...
关键词: 文学观念 转型 书写 写作对象 话语系统 审美疲劳 自我认识 艺术符号
任何一种话语系统,尤其在长期通行使用之后,会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舒适区,作者和读者都会在无意识中默认这种隐形权威的作用,即便因为重复而致的审美疲劳令人有反抗与挑战的企图,也容易在习而不察的守成中落入安逸的陷阱,“已知”的诱惑就是这样发生的。文学从喻世、新民的功能进化,到确立主体性、制造私人声音的目标普及,始终都在一个制高点上源源...
关键词: 人生 传奇 影视作品 中国大陆 抗日战争
麦家在中国大陆享有“谍战小说之父”之名,在华语世界也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如《解密》《风声》《暗算》等描写抗日战争、内战时期的谍报工作,波谲云诡,极尽曲折复杂之能事,在当代文学里独树一帜。也因此,麦家小说不仅被大量改编为影视作品,也早有多种翻译版本问世。
关键词: 人生 偶然与必然 小说世界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写作过程 作品
季进:老麦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聊聊你的新作《人生海海》。我个人感觉你的新作相当棒,可以说是不负众望,惊艳登场。人性与命运、偶然与必然、孤独与英难、记忆与铭记,一旦进入小说世界,就欲罢不能,绝对是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让人眼睛一亮的作品,相信一定会有比较大的反响。你能不能先介绍一下小说创作的过程?大概写了多长时间,写作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
关键词: 小说 离散 造像 灵魂 失业工人 印刷厂 除夕夜 刘建国
沈阳铁西,某废旧水泥住宅楼顶层,前印刷厂工人孙旭庭赤膊散发拎着菜刀冲出房门;楼下,肖树斌蹲在阳台喝酒,比划着他给儿子教练进贡那枚金镏子的大小;转下楼,失业工人孙少军一家,在除夕夜分食了家里最后一包廉价馄饨,从此家徒四壁;底楼,改造后的旧门头房,吕秀芬和刘建国夫妇坐在“菁菁足疗”的最里间发愁,要如何应付姐夫赵大明接二连三的勒索;出楼...
关键词: 铁西区 小说 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华印刷厂 叙事 溃败
一班宇小说中的地理坐标聚焦在辽宁省沈阳市国企重工业集中的铁西区,他以线性时间形式讲述的生命故事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原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沈阳市作为东北的工业重镇、国家重工业聚集地,被重点投资建设。1950年代苏联援建的重要工业工程在沈阳占有很大一部分,而其中主要都集中在铁西区。随厂建而聚集起来的人群,他们的生...
关键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诗学 诗歌写作 80年代 中国当代 洪子诚 新诗史
梅尔从1980年代开始写诗,直到如今,她的主要诗作都收在诗集《海绵的重量》和《十二背后》中。但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却是写作的空白期,在停顿近20年后,她似乎被什么力量召唤,又重新回到了诗歌写作。有人将这种情况称作另一种“归来”。至于为何会再度重拾,这其中当然有她的故事,只是我并不想来讲述这故事,因为我深信,诗歌犹如一种精神的鸦片,是很难...
关键词: 抒情主体 后现代主义 诗集 乡愁 修辞 后现代性 浪漫主义
《十二背后》是一场抒情的冒险。在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语境中,狂飙突进的技术理性使得任何浪漫主义式的主体都破碎成过往,诗人们似乎已经厌斥自己,或深谙行动的虚无,逐渐习惯于娴熟地用纯粹文本的渴求压抑着诗歌中“我”的蔓延生长,“抒情”似乎成为一种褪色的传统,被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美学遗弃。不过,梅尔似乎从不掩饰抒情的信念,她的诗歌...
关键词: 诗集 当代诗歌 女性主义诗歌 诗歌写作 女性诗人 宗教题材 中西文化
在当代诗歌的场域中,梅尔堪称独异,她不属于某一流派、群体,也较少在诗界“活动”,但却声名远播,自带光环,自成风景。她的诗歌写作看不出明显的谱系传承,却显然有着对于中西文化、中外诗歌的深度浸淫与理解,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她的作品数量或许并不算多,但是辨识度很高,所以很多时候诗歌界不见她的踪影却流传着她的诗...
关键词: 诗歌 诗人 老虎 大地 漫游 阿赫玛托娃 布罗茨基 价值判断
布罗茨基在《哀泣的缪斯》中评说阿赫玛托娃时这样写道:“一个诗人谈起自己的悲伤时表现得很克制的理由是,就悲伤而言,他是一个永世流浪的犹太人。”这一条铂丝般的论断至少提示了关于写诗的两个要点:就写作的技术而言,对强烈情感的冲淡表达也许有助于诗内部空间的打开;就诗人的问题观或价值判断而言,他们的自知自觉表现在这些诗人总是记得自己...
关键词: 城市 构形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学形式 隐喻 叙述 北京 都市生活
在《文学中的城市》里,理查德·利罕(Richard Lehan)将城市视为"都市生活加之于文学形式和文学形式加之于都市生活的持续不断的双重建构",(1)这为我们打开了城市文学研究的新空间。沿此思路探索"文学中的城市",张英进的研究表明,不是城市如何影响了文学,而是文学、电影如何通过对城市的"构形"成为现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生产形式.
关键词: 情爱叙事 梁晓声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世俗化 知青生活 文学创作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脉络中,梁晓声凭借独特的知青文学创作成为当代文学史的关键节点和典范作家,《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一系列以知青生活为叙事背景和叙事核心的经典文本,构成了梁晓声文学创作的底色和面相。但在构建知青文学空间的同时,梁晓声似乎也为自己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和拘囿。如何突破知青文学作...
关键词: 小说阅读 张炜 札记 中篇 精神抚慰 精神存在 诗 文学
张炜是视文学为“信仰”的作家。在他那里,文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精神抚慰和审美寄托,也非炫技炫智的话语演练,文学是精神存在的最高形式,亦是生命印证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小说创作 西藏 米拉日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少数民族文学 宗教信仰 文化习俗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族作家次仁罗布一直以细火慢炖、精耕细作的严谨态度从事小说创作。他采用"从本族群文化、宗教、习俗、思维传统内部锻造‘族内人’的观察视角",①将西藏独特的自然地貌、悠久的族群历史、坚定的宗教信仰、特定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与情感诉求等交汇糅合,锻造出一种带有西藏独特地域与宗教文化特色的"西藏叙事",《界》《放...
关键词: 陈映真 鲁迅 早期创作 左翼思想 意象重构 文学青年 1959年 台湾文坛
一1959年,陈映真以《面摊》登上台湾文坛。在这篇小说中,为生计所迫的年轻夫妇,带着患有肺病的孩子来到台北街头,以经营流动面摊谋生。小说起笔的气势,颇得鲁迅之神韵。在暮色向晚的靛蓝色天空下,父亲的忧愁、母亲的不安、孩子的咳嗽,以及阴暗沉郁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让人想起鲁迅《药》的开篇。将暗未暗的黄昏的景象,与《药》中“秋天的后半夜”...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贾平凹 变异 概念 作家 文学 怪诞
“物小说”这个概念,是在读完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之后,从脑海里冒出来的。此前,笔者对文学中的“物学”“物因素”“作家与事物”等问题,已有较长时间的思索,并且撰写了相关论文。因此,当“物小说”三个字浮现,笔者并不自以为怪诞,反倒觉得这是“物学”问题显现到一定程度,在遭遇具体文本之后自然生发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物小说”?...
关键词: 个体经验 主旋律 作品 写作 历史想象力 灵魂 电影文学
从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谭仲池共出版长篇小说、散文、诗歌、歌词、电影文学等作品32部。其中,书写改革开放与个人奋斗历程的史诗性长篇小说《打捞光明》《曾经沧海》,自传体回忆录《风雨人生路》,政治抒情长诗《东方的太阳》,电影剧本《袁隆平》《青春雷锋》等作品在读者中有较大影响。然而新世纪以来,包括谭仲池在内的所有当代作家必须面对的一...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实践 理想 中国西部 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 经济重心 江南士风
地处欧亚内陆的中国西部,自人类童年开始,就一直不断产生着英雄和史诗,即使中国经济重心不断东移南下,久沐柔风绵雨而尚靡靡气息的江南士风的影响不断扩张,竟也丝毫无损于中国西部对精神高地的占据。这里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萌生场,是已知的世界各大板块文明与精神连续碰撞的最重要空间,是有史以来中华民族广泛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交流的最重要场...
关键词: 艺术 中国知识分子 历史与现实 当代散文 路径 传情 原点 立言
中国当代散文一直在寻找自己的道路,每一个散文家都渴望超越,并努力实现自我超越。改革开放40年,散文作为最灵活的文体,在反映时代、表现情感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1980年代散文回归“真”的艺术,作家一方面关注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透过个人命运叩问历史与现实,从而使真诚的现实情怀与深刻的历史反思再次浮出历史地表。1990年...
关键词: 风流 叶弥 救赎 挣扎 自在 人生形式 创作风格 当代文坛
叶弥是当代文坛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风流图卷》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反右”“”为背景,突破以往作家作品对极左时代直接揭露与控诉的写法,以普通人的风流人生为切入点,展示出一种与时代政治疏离、风流自在而最终又被时代“改造”的别样的人生形式。在这样一幅风流图卷中,既有风流情爱,也有自我尊严;既有叛逆不羁,又有...
关键词: 女性主体意识 非文学 张洁 快速发展时期 文学研究 西方中心主义 自主创新模式 女性知识分子
近年来,我国非洲文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学者意识到"非洲文学研究将帮助我们重新勾勒'世界文学'的版图,重新考察世界文学形成的秩序",①中国文学与非洲文学的比较研究将帮助我们认识中非文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建立中非学术话语".② 本文尝试比较张洁和贝西·黑德两位作家,以她们的代表作《祖母...
关键词: 维度 梦境 人类 人生故事 中国作家 艺术手法 叙事艺术
中国作家张炜的小说《九月寓言》讲述了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以艺术手法凝聚时空,创造出一种所有人物都是当代人的感觉。这样的叙事艺术简单而现实,却又充满了抒情性和象征意义。在小说中,村民们的生活单纯、简陋,他们的行为粗俗,但从不缺乏诚意。这些村民其实是最近才到来的移民,一代人以前,他们在这里置房、定居。
关键词: 行为艺术 合法性 现实感
曹寇,面凶性恶,这都是假象。前不久,他晒出过一张毛笔誊写的经文,底下盖着小小的一方楷体章,从左到右,“赵昌西”三个字。你不能说这事儿有多大意义,这不是行为艺术,更成不了一个时代甚至一个人转变的界碑,也就跟按个红手印差不多,随便戳了那么一下。但可以确定的是,曹寇无视文人志趣,他认为这很没趣。曹寇的小说有时就像这枚法人章,简单粗暴地...
关键词: 小说家 王凯 思辨 叙事 痛感 现实生活 昆德拉
一 读王凯的小说,我想到了米兰·昆德拉,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凯的小说像昆德拉. 因描写的时代、政治背景以及语言、风格的迥异,它们之间可以说没有什么可比性. 之所以想到了昆德拉,是由于我发现王凯对小说的理解或认识在某些层面与捷克文学大师很相似. 比如,昆德拉说:"小说是对存在的探索和发现","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性的场所,是一...
关键词: 小说 雷默 质朴 张新颖 人与物 比喻
一我在阅读雷默小说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张新颖关于“味精”的比喻,待到我把这篇文章找出来读时,禁不住地惊叹好的比喻令人精神焕发,能够打通人与物之间的阻隔。
关键词: 批评观 文学
批评可以兴、观、群、怨。人们总期待将批评用以"观";而实则经常是将批评用以"怨"。就我个人而言,最愉快的是将批评用以"群";但我总有一个理想,是将批评用以"兴"。就此而言,批评的功用和文学并无二致。批评之于文学,大概正如文学之于大干世界。文学绝不应依附于现实世界,亦步亦趋,而需与之无始无止地搏斗厮杀,在此过程中相互启发,彼此照亮。
关键词: 批评实践 理论与实践 科学技术 艺术生产 文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文学、电影、电视、音乐、绘画、摄影、建筑等在内的艺术生产呈现出诸多新的特质,对现实进行着改写和新的建构,并由此引发了批评实践的变革。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邮编: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