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博物杂志是由浙江省博物馆主管,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东方博物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关键词: 越国 玉石器 昌化石
本文在昌化石材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越国玉石器的用途、纹饰特征做了研究,并对平面透雕、粘合、镶嵌、线刻、打磨、钻孔等工艺技术特征作了分析,同时对昌化石的使用年代及应用范围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南寺塔 经函 乐舞 净土 散乐
1963年,在东阳南寺塔内发掘清理出一件北宋建隆二年(961)的贴金彩绘石雕经函。经函须弥座上所绘之10人乐舞图,与唐代以来佛教的净土思想有关。此类乐舞在北宋中原地区的佛寺中十分盛行,于11世纪中叶之前北传至辽地,并对11世纪末宋、辽墓葬中"散乐"图的大量出现产生重要之影响。
关键词: 上虞 石室土墩墓
1992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在白马湖畔郑岙村童子山、和尚山等地发掘石室土墩墓40座,出土器物170件,以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大宗,还有部分石器和青铜器。这批发掘资料对进一步研究江南地区的土墩墓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景宁 渤海坑 明代 银矿遗迹
浙南处州府是明代银矿的重要开采地,至今尚存有不少银冶遗迹。本文调查了景宁渤海村银王的史迹,并在野外发现了10余处银坑洞及冶炼遗址"太监基"。
关键词: 蔡侯朔 戟 蔡国 吴越
本文通过讨论一件新发现的蔡侯朔之用戟,确定了另一件已收入《殷周金文集成》的蔡国戟上的蔡侯之名及该字的写法,并进一步讨论了春秋末期蔡国与吴、越国的关系。
关键词: 皖南 青铜人面形牌
安徽铜陵出土有7件人面形牌,造型奇特。本文结合民俗学材料,对此类器物的功用、族属做了简要探讨,同时以岭南发现的相似器物为参考,分析了两地同类器物的异同,认为后者是在继承皖南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关键词: 胡椒坑 畲族 祖图 仪式
畲族是中国现存的较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其中各支族自行绘制的祖图是最富特色的民族文化遗存之一。本文以丽水联城镇胡椒坑村现存的绘制于清光绪四年(1878)的祖图为例,介绍完整的一套畲族祖图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在祭祀仪式上的使用情况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畲族 彩带
以浙江景宁畲族手工编织品彩带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调查分析、典型例证、史料对比等方法对畲族传统手工艺品的特征和文化内涵作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金华酒 历史
金华酒曾是金华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我国古代许多文献、史籍、著作中都有大量的记载。但清代以后,金华酒却消寂了。本文对金华酒在我国酿酒史上的地位、酿造技术、在金华的遗迹及其兴衰历程作了全面考察,梳理出金华酒的发展脉络,并对其兴盛和衰落的历史原因作了分析。
关键词: 花椒 香料 文化
汉晋之际,宫闱闺阁等上流社会椒风盛行,育椒、用椒、咏椒等成为风雅、高贵的文化表征。本文管窥蠡测,对汉晋以降围绕椒芳的文化现象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 武荣碑 执金吾 玄武门
本文对《武荣碑》铭作了补充考证,对武荣以执金吾属官身份屯守玄武门、有违常制这一错位现象作了解释。
关键词: 原始瓷 窑址 墓葬 礼乐器
本文对原始青瓷与青瓷的概念进行了讨论,认为要解决瓷器发展各个阶段的定名问题,首先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非简单定义。同时对鸿山越墓与德清窑场间的关系及考古发现的意义、青铜时代晚期原始瓷礼乐器等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河南 原始瓷 用途 产地
本文对河南地区出土的夏商周原始瓷作了整理,并对其用途与产地进行了探讨。这些原始瓷是当时一种使用价值很高的珍贵器物,其烧造地可能在北方地区。
关键词: 上虞窑业 衰落 原因
上虞窑业在东汉创烧出成熟青瓷后,至三国西晋时期发展迅速,然而东晋、南朝时期却突然衰落下来。除了战争、饥荒等外,本文认为伴随晋室南迁而来的北方豪族占山固泽,以及残酷的赋税、徭役制度,是上虞窑业突然中衰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杭州 高丽青瓷
20世纪60年代以来,杭州地区陆续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朝鲜高丽时期的青瓷器物或残片,主要有翡色、镶嵌两大类。分析其制作特征及胎釉成分,发现与浙瓷有着密切之关系。
关键词: 博物馆 体制 curator
CURATOR制度是西方许多博物馆得以良性运行的一种重要而成功的模式。引入CURATOR制度,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更加完善的"业务主管制"管理体制,有利于改进中国博物馆原有的运行模式,从而产生高效的博物馆。
关键词: 博物馆 陈列设计
本文阐述了浙江省博物馆《青瓷撷英》展览体现的动静相宜、刚柔相济的设计理念,对形式设计的整体风格、色彩选择、色调运用等若干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同时提出了个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不足之处。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115号,邮编:100050。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