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东方丛刊杂志

杂志介绍

东方丛刊杂志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管,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东方丛刊杂志创刊于1992,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东方丛刊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季刊

  •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和文学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文化  资本主义  多极化  文学艺术  社会意识  社会主义文化  

    全球化是目前社会公众关切的热门话题,也是学术界广泛讨论的学术课题。全球化与我国文化和文学发展的关系,在文化界和文学界更为大家所关注。

  • 广西文艺现象与审美人类学研究

    关键词: 广西  文艺现象  审美人类学  八桂文学  艺术家  与时俱进  

    2003年6月27—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共同举办了“广西文学艺术家13年成果展示会”。展示会的成果令人信服地表明,近年来广西文艺正出现全方位的发展跃动,其中的根源和文化机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里刊发一部分文学艺术家的笔谈,期望由此引起美学、文学批评、人类学、民族美学学者的兴趣。本刊打算陆续刊发...

  • 壮丽人生 诗魂峥嵘——评王一桃和他的诗歌

    关键词: 王一桃  诗歌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学创作  

    我想用这八个字来赞扬诗人王一桃:壮丽人生,诗魂峥嵘。

  • 清四僧的绘画形式与文化意义

    关键词: 绘画形式  弘仁  髡残  石涛  朱耷  清朝  心理狂态  

    清初四僧弘仁、髡残、石涛、朱耷,在思想史逻辑上与属于晚明思想的徐渭不同,但在艺术史逻辑和心理模式上却与徐渭相似。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四僧的艺术看成徐渭的心理狂态与艺术形式在清初

  • 超越二元思维 发展民族文化——谈保护和发展民族文艺的几种观念

    关键词: 二元思维  民族文化  民族文艺  思维方式  民族职责  

    每一个民族的职责是,保持自己心灵的永不熄灭的明灯,以作为世界光明的一个部分。熄灭任何一盏民族的灯,就意味着剥夺它在庆典里的应有位置。——泰戈尔

  • 《诗纬·泛历枢》“四始”之说考原

    关键词: 经学  学术历史  历史考证  

    以《诗经》学史而论,“四始”之说始见于《毛诗.大序》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大序》唯及“四始”的概念,而未就这一概念作明确的解说,司马迁则在《史记》中就“四始”与《诗》的对应关系作了明确的

  • 在“元文本”与“文本”之间

    关键词: 话语文本形态  艺术创造  民族语言  文本形态  

    文本的初始形态是“元文本”,它是存在于人的体能内的文本。文本的基础是语言,而在产生“元文本”的年代里,人类的语言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因此,其时“文”的含义也十分广泛。近人刘师培在《广阮

  • 通往“另一世界”之途:审美的历史生成

    关键词: 审美观  信念对象  原始巫术  原始宗教  宗教信仰  道德修养  

    人类很早以前就有了对“另一世界”的追求,审美的历史发生与这种精神追求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提出这些问题:我们的来源何在?我们要归宿何处?我们为何来到这个世界?是

  • 析老子“道象”论——源初存在境域的揭示与呈现

    关键词: 老子  中国  美学  感性形式  同构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具有迥异于西方传统美学的理论内核。要完成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使其成为构建现代美学的重要资源,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对传统美学理论之精神和深度进行充分的挖掘和理解,而这

  • 朱子美学论纲

    关键词: 朱子  美学思想  文学观  文道关系  文学艺术  

    先秦两汉的儒家文学观,“文”、“学”意义混合,其文论皆主尚用,重载道。魏晋到隋唐时期,文学意识处于觉醒阶段,文学与作为经世致用之学的经学彻底分开,文学自身的特性日益突出并得到文人们的重视,

  • 论古典诗借代的美学功能

    关键词: 古典诗  美学功能  中国  意象  借代体系  文学评论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存在着一个十分庞大的借代体系。这一体系与古典诗的意象、典故一起,构成了支撑中国古典诗的一个庞大的意象系统或者说代码系统。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对构成这一系统三大支柱

  • 论古代实用与功利接受观的起源与发展

    关键词: 功利接受观  古代实用观  道德原则  礼制  文学艺术  

    受“美”与“利”、“善”相关联意识的影响,上古时代的中国先人接受美的事物、美的作品的视点首先不在于其美若何,而在于其利若何,由所得其利而赞其所美,或只言其利而不言其美,或赞其于利有所增益的

  • 新理性精神:文学的立身之本——兼论理性与感性生命的关系

    关键词: 理性精神  精神危机  人文精神  宗教神学  大众文化  

    新理性精神是对社会价值失衡和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警示和反拨。钱中文先生把新理性精神的主要内容界定为:“现代性”、“新人文精神”和“交往对话精神”。如果说“现代性”是一种现代意识、一种历史

  • 论流派研究的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理论的一种考察

    关键词: 文学流派  中国  古代  个人风格  美学观  

    中国古代的文学流派理论,可从两方面着手考察,即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流派问题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各文学流派的理论。在这两个方面中,对中国古代各文学流派的问题,已经出版的各种通史著作(如多种

  • 儒家名实观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生成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儒家  名实观  文学观念  

    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以来,语言成为哲学、美学以至整个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焦点。人类对语言的崇拜可谓源远流长,很早就是哲学思考的对象。人类的早期哲学家普遍关心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名

  • 泰戈尔与西方泛神论思想之间的类同与歧异

    关键词: 泰戈尔  泛神论思想  外国  文学教学  托兰德  诗歌创作  文学评论  小说创作  

    印度传统文化结构和民族的核心内容是“梵”。梵是理解泰戈尔思想的关键。印度古代文献《吠陀》尤其是《奥义书》认为,梵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和最高实在。请看《广林奥义书》:“最初,此处唯有梵。他仅这

  • 论《圣经》的崇高美学特征

    关键词: 美学特征  神学思想  基督教  人文精神  

    《圣经》作为西方文明的两大渊源之一,人们所公推的美学特征是崇高。《圣经》中的上帝不苟言笑、威严、深邃莫测,而且三令五申严禁形象崇拜,与希腊神话中宙斯与人大体同形同性的君王模样,相差不可

  •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

    关键词: 陶渊明  华兹华斯  生死观  哲学  文学创作  

    人是万物之灵长,但还是无法摆脱始而必终、生而必死的命运。《孔子家语·本命解》:“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艾布·阿塔希叶在《为死亡而生殖》中说:“灭亡是你们所有人的

  • “艳情”文学模式与《一千零一夜》的情欲旨趣

    关键词: 文艺理论  艺术审美型  城市化  文学史  

    在世界文学中,“艳情”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范畴,我们可以借用古代印度文艺理论家婆罗多牟尼的《舞论》(Bharatamuni,Natya-shastra)中的说法对此加以界说:艳情因常情欢爱(Rati)而生,以男女为因,以最好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东方丛刊>编辑部,邮编:541001。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