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研究与教学杂志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主管,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党史研究与教学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政治类。
杂志介绍
党史研究与教学杂志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主管,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党史研究与教学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政治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十大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论十大关系》不仅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代表作,而且还是“第二次结合”的伟大开端。《论十大关系》彰显了中共社会主义探索的政治、思想和经济三重目标,引领了建国后的实践探索高峰。《论十大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延伸的理论成果,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
关键词: 学生运动 工农运动 共产党 动员策略
虽然工人是中共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动员的主体,但在中国,阶级分化并不严重,对工农的动员极为困难。中共选择从易于发动的学生运动入手,通过发动学生,促其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宣传和帮助工农建立组织,从而达到动员工农的目的。
关键词: 张君劢 中国道路 新民主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张君劢于1940年代为中国开列出了两条不同的前进道路。主张,中国应当走新民主主义道路,待到新民主主义充分发展之后,再逐步走向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张君劢则认为,中国应该走英美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即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和张君劢的道路主张之所以大不相同,既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不同密切相关,还与他们...
关键词: 知识界 中俄关系 联俄与排俄 赤色帝国主义
十月革命后,随着中俄两国交涉的加深,中国知识界对俄态度便由亲俄转向联俄,甚或渐生出一股如若联俄即与国家利益相违背的仇俄情绪。由此,《晨报》、《晨报副刊》、《京报副刊》等报刊爆发了一场关于中俄关系问题的论争。论争的焦点即“联俄与仇俄”问题,论争双方分别从“联俄与仇俄的理由、意义,及其利害”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中俄关系”论...
关键词: 国共关系 中共 国民党 缓和局面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长期阴晴不定。1939年冬、1940年春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后,国共也不约而同采取了“冷处理”,“反共高潮”中酝酿了大量的缓和因素。1940年春夏,国共双方都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和让步,并就双方的分歧进行了多轮谈判,促成两党关系逐渐恢复稳定,其具体表现是实现了近百日的缓和局面。但随着秋季国共双方在苏北军事冲突的再起...
关键词: 新中国 留学归国 政策演进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我国留学归国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逐步优化的演进过程:从“争取回国”到“保障回国”;从强调“回国服务”到“回国服务”与“为国服务”并举;从“要求回国”到“来去自由”;从“改善待遇”到“创造条件,完善服务”等,留学归国政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规范和优化,为吸引和汇聚留学人员服务祖国,...
关键词: 宣传系统 理论学习 时政学习 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初期,中共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如何将在“”中日益呈现出分散化和对立化的基层社会重新凝聚,统一到党的发展路线上来。宣传系统在基层社会风气塑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舞阳县宣传工作的恢复建设着重围绕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群众教育三大系统展开。这三大系统相互配合,从3个方面共同推进了新时期的社会风气重塑:一是组织干群进...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渔业 民主改革 惠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摆在中共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政权、稳定秩序和恢复生产。东南沿海渔区面临着内部社会关系复杂和外部敌对势力骚扰的双重困境,中共通过渔业民主改革的方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剥削压迫问题,建立起崭新的民主政治,更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恢复由战火破坏的渔业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并很好地将国家权力深入到沿海...
关键词: 济南惨案 谭延闿 对日政策
济南惨案发生后,谭延闿时任国民政府主席,他面对羸弱的国力,力劝坚忍负重,以北伐为主,避免与日冲突。兖州会议中,以谭延闿为首的南京中枢与一致采取对日“不抵抗”政策,但仅限于军事。面对欲扩大冲突的日军、孤立的国际舆论及国内反日情绪,国民政府不仅战难,且和亦不易。为此,谭延闿协助在外交上与日积极抗争、在国际上扩大宣传,在国内暗中领导...
关键词: 国民政府 日本 东南亚 宣传战
20世纪20至40年代,恰是“魔弹论”盛行时期,即西方学者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中日两国在军事对抗的同时,亦非常注重实施宣传战。日本在向东南亚侵略扩张的同时,试图利用宣传舆论,使东南亚各国反对西方殖民统治,分化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传统友谊,离间土著与华侨的关系,企图达到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国民政府一方面与英美...
关键词: 社会思潮 社会改造 五四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评介 近代以来 救亡图存 民族危亡
近代以降,中国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各阶层、集团、阶级以及个人围绕挽救民族危亡、改革社会弊症、实现国家富强等目标,提出了种种方案和主张,丰富多彩的社会思潮泉涌风起,“形成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奇观”(1)。因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勃兴、流变自然成为学界聚焦的热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先后出版了多部有...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福州市柳河路61号,邮编: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