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东吴学术杂志

杂志介绍

东吴学术杂志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熟常熟理工学院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东吴学术杂志创刊于2010,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东吴学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常熟常熟理工学院

  • 国际刊号:1674-9790

  • 国内刊号:32-1815/C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208.00

  • 汉魏六朝集部文献的集成之作

    关键词: 汉魏六朝  集部文献  重大项目  

    汉魏六朝时期,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逐渐成熟、定型。本文以《隋书·经籍志》为例,系统探讨了这个时期集部文献的特点、演变线索及其对后代文学发展的重大影响,详细介绍了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集成》的编纂背景、收录原则及其学术价值。

  • 一九五〇年代出生诗群中的“五副面孔”

    关键词: 于坚  王小妮  梁平  欧阳江河  李琦  

    一九五〇年代出生的中坚诗人均有各自追求的个性"太阳"。于坚把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是看,诗里出现了许多"非诗"因素和一些"看得见"的叙事性特征,语言意识自觉;王小妮只为自己的心情做一个诗人的选择,暗合了诗歌的艺术实质,她的诗是对事物的还原与去蔽,日常体验总能暗合人类经验的深层律动,语言素朴;梁平的诗歌具有宽阔的视野,喜欢以"心灵总态度"的...

  • 诗与思的内在呼应--论罗振亚的诗歌写作与诗学观念

    关键词: 罗振亚  诗歌写作  诗歌批评  诗学观念  

    作为当下诗歌批评的中坚力量,罗振亚的诗歌创作与批评构成了一种内在的呼应。在新世纪重拾诗笔的罗振亚,相对于那些以写诗为主的诗人批评家,他更像是一位批评家诗人。他的诗歌写作不刻意追求表象的先锋,而是忠实于日常生活,以朴素的表达对接诸多丰富的人生经验;同时,他也警惕凌空蹈虚的飘渺诗意,探索诗写的及物性和现实感,这样的理念让他的文本...

  • 史家视野与诗性言说:论罗振亚诗歌研究体系的建构意义

    关键词: 罗振亚  现代主义诗歌  先锋诗学  诗歌批评  

    罗振亚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研究中建构起独特的研究体系,将现代诗歌与当代诗歌视为完整的学术板块并作出"贯通"式研究,改变过去彼此相对独立的研究态势,以宏观视野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构自己独到的诗歌史写作范式;指认出现代主义诗歌的精神核心,创生并确立符合当代文学语境和诗歌批评需要的先锋诗学理论;凭借敏锐的艺术直觉、深厚的理论学养...

  • 当代中国女性诗歌:从理论“现实”到实践“空间”

    关键词: 女性诗歌  空间的实践  身份建构  

    作为一种批评话语,"女性诗歌"的概念需要在运用中得到理论辨析,而与之相关的一些诗歌观念与性别论断也需要纠偏与澄清。在此前提下,打破惯常以出生年代划分诗人群体的做法,考察来自不同文化空间与身份阶层的女诗人们的创作,当前女性诗歌呈现出四种写作向度和类型。女性诗歌的书写者们由此成为自觉的文化空间实践中的"同时代人"。

  • 回应冷战时代的禁锢--论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台湾现代诗

    关键词: 台湾现代诗  抗衡方式  文化归属  

    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台湾现代诗,从西方现代主义的疏离性中,找到了一种边缘的抗衡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借助"本文策略"去探讨、想象离散空间中人的命运,以变形的形象、感觉和语言,重造诗歌的时空,回应现实与文化的禁锢。这是一种美学上的"宏观政治":不是让语言促使行动、改革社会,不是伦理和道德承诺,而是通过想象和感觉方式的解放,反思现代人...

  • 蒋浩诗歌观念的“语言-历史机制”

    关键词: 蒋浩  诗歌观念  技艺  词语换算  

    蒋浩的诗歌观念是在"九十年代诗歌"的历史向度上建构起来,并发展了"九十年代诗歌"的语言范式与主体原则等诗学范畴。其诗歌观念主要体现以"技艺"为核心思想的经典化书写模式,"词语即思想"的词语换算法则以及对古典仿写的母语意识。这些观念是理解当代诗的重要线索,尤其对"九十年代诗歌"与"新世纪诗歌"的关联把握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 漫谈晚清和“五四”时期的西学与国际视野

    关键词: 西学  

    我们现在都说"后见之明",指的不仅是"后学"或"后设理论"的方法,而且可以用本雅明的话来表达,就是一种思想上的"照明"(illumination),也就是从当下这个着眼点重新探视那个历史的危险时刻。一九一九可以视为一个"危险时刻的爆发点",一个关键时刻,一个历史节点,得以照明的就是新文化运动,而这个"新文化"却是从晚清开始逐渐形成的,到了一个历史的关...

  • “以理节情”与夏衍的话剧语言

    关键词: 以理节情  夏衍  话剧语言  

    夏衍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了"以理节情"的生命状态;"以理节情"的生命诉求使得夏衍的话剧语言取得了较高的艺术造诣;"以理节情"既使夏衍话剧语言的艺术水平独步左翼话剧界,也使夏衍的话剧语言在中国现代话剧语言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 论李佩甫创作中的农民心灵书写

    关键词: 李佩甫  中原农民  心灵书写  

    李佩甫是当代河南文坛代表性作家之一,其创作不仅如实呈现了中原农村鲜活的地域状貌,还深刻细致地展示了农民心灵的复杂变迁。李佩甫农民心灵书写反映了中原农民时期、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不同阶段希望、困惑、忧伤等情感心理演变,集中体现了农民生存在历史大环境中个体生命的内向度体验,折射着时代政治政策的变革和社会...

  • 路遥文学年谱

    关键词: 路遥  王瑛  己丑年  王卫国  清涧县  乳名  王家堡村  

    十二月二日,即农历己丑年十月十三日,路遥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石嘴驿乡王家堡村,属牛,乳名“卫”。生父王玉宽,生母马芝兰。“卫”是王玉宽的长子。父母共生育九个子女(六男三女),其中一个男孩在三岁时夭折,剩五男三女均长大成人。最小的一个男孩是一九六九年出生,乳名“九娃”。“卫”弟兄共五人,分别为:王卫国、王卫军、王天云、王天乐、王天笑...

  •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哲学意蕴再研究

    关键词: 斯密  分工  劳动生产力  泛分工论  社会唯物主义  

    在古典经济学中,配第、曼德维尔和弗格森的分工思想及其理论得失构成了斯密建构其分工理论的思想史前提。而斯密的分工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财富来源问题上存在着从劳动分工向劳动一般的重要逻辑转换。斯密分工理论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分工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其中工场内部分工的主体性功能构成了劳动生产力的主体向度,社会分工和...

  • 奥康纳对资本的生态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重构

    关键词: 奥康纳  生态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重构  资本逻辑  生态社会主义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谱系中,以奥康纳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独特的批判路径,集中体现为基于对资本主义危机的生态学检省而展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批判和生态学重建。尽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依然处于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强势遮蔽下,但就其对资本的生态学批判及其理论特质而言依然彰显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对深刻...

  • 博尔赫斯与《一千零一夜》

    关键词: 博尔赫斯  接受  阐释  

    博尔赫斯被称为"作家们的作家"。这个"美誉"最初是拉美左翼知识分子对他的批评。他们认为博尔赫斯脱离现实,其所著所述无非是关于其他作家、其他书本的主观阐释。的确,博尔赫斯一生与书为伍,是个名副其实的职业作家兼图书管理员;或者反过来说,他因为钟情于书而成了作家。《一千零一夜》无疑是他童年时期读到的第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他毕生最钟爱的...

  • 人工智能时代的灵魂之书--评当代俄罗斯长篇小说《祖列依哈睁开了眼睛》

    关键词: 灵魂之书  俄罗斯文学  

    二○一五年面世的俄罗斯长篇小说《祖列依哈睁开了眼睛》广受好评并得到极高的赞誉,其对文坛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在苏联解体后文学中心主义时代早已远去的今天实属罕见。本文从这部小说产生的背景、女主人公祖列依哈灵魂救赎与解放的历程、小说所揭示的爱之真谛三个方面分析这部小说不同于一般女性小说的独特内涵,阐释它在当今这个科技化、信息...

  • 中性、沉默与介入之争,或理论革命的一段前奏

    关键词: 介入  中性  沉默  文本  

    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提出"介入文学"的主张,可谓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各领风骚之前的一桩重要文学事件。也正是在对萨特"介入"式写作的反对过程中,罗兰·巴尔特和布朗肖就与文学写作相关的语言、世界、作者、读者、作品诸多方面各抒己见,开始不断完善各自的理论体系,也正是在三人就"写作"问题产生的这些分歧当中,以往简单的"写作"问题,悄然产...

  • 深秀·凄恻·奇崛--黄人词艺术特质论略

    关键词: 黄人  词  艺术特质  悲美  

    作为学者,黄人的文学史研究洵为近代开山;作为作家,其诗词文兼擅足称名家。黄人词既承继了前代婉约词人的优秀创作传统,又善于将自己的丰沛才思与绵邈情感融入词的创作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面貌和艺术特质。黄人词的艺术特质主要表现为婉丽深秀、幽怨凄恻、荒忽奇崛三个方面。其词以"悲美"为词心,融合时代气息,切合自身气质,写出了词之婉约风...

  • 无法逃离的岸边--东吴系女作家作品探析

    关键词: 东吴系女作家  回忆爱情  痛苦守望  

    东吴系女作家的作品围绕回忆与现实、灵魂与肉身、忏悔与牺牲的矛盾阐述了对爱与理想的渴望与坚守。从女性文学的视角出发,其爱情小说里隐藏了抗拒爱情和婚姻的复调,这背后的精神苦楚展示了特定时期女作家的人迹文心和写作特征,一定程度也代表了女性写作跨越时代的普适性苦痛的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坐标轴上,她们的作品带着江南吴地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邮编: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