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东岳论丛杂志

杂志介绍

东岳论丛杂志是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管,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东岳论丛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 谈“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

    关键词: 鲁迅  周扬  冯雪峰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一直是现代文学及鲁迅研究领域里的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论战者中一方所打的是莫斯科共产国际的旗号,而另一方竖起的是陕北中共中央的旗帜;然而这两个形同水火的口号,其理论依据均出自王明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所撰写的文件。本来鲁迅只是一个局外之人,但他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品质的左翼作...

  • 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考辨

    关键词: 鲁迅  冯雪峰  托洛斯基派  

    鲁迅对冯雪峰替自己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不仅不满意,而且还不予承认。鲁迅在"两个口号"论争中对托派的忌讳,只是出于政治原则性的——当时他已经被共产党推举为文学上的精神领袖,在原则上他对托派不能不有所规避。而他之规避托派,主要还是不想让对手——"国防文学"派的周扬们抓住自己的辫子,从而在政治上陷自己于不利。而在私情上,尤其...

  • 鲁迅:从“同路人”向“圣人”的移位与归位

    关键词: 鲁迅  同路人  圣人  移位  归位  

    以俄苏"同路人"文学和上海左翼文艺运动为背景,瞿秋白对鲁迅作为革命"同路人"的思想转变及其历史意义作了深刻的阐述。鲁迅去世后,在延安文艺背景上称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瞿秋白和对鲁迅的崇高地位所作的结论代表了鲁迅思想研究的不同阶段。梳理鲁迅从革命的"同路人"向"圣人"的历史移位与归位,并重新思考"同路人"在左翼文艺...

  • 明代山东乡约与社会教化

    关键词: 乡约  教化  敦睦邻里  区域自我管理  

    在明代教化方针指导之下,山东乡约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惩恶扬善、敦睦邻里、保卫乡民等功能。虽然各地之讲约形式和效果有所不同,但统一的教化模式,却使得山东不同区域内部能够实现自我管理。不可否认,由于讲约者的虚行、社会秩序不稳定等问题的影响,明末山东乡约也呈现出各种弊端。

  • 刘大年史学研究述论——一种基于学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考察

    关键词: 刘大年  中国近代史  史学实践  意识形态  

    刘大年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回望他的一生学术历程,关注现实、服务政治是其史学研究的主要动力,以史论政、援政入史构成刘大年史学著述最突出特色。刘大年的史学研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比他早或比他晚的,大概都没有像他那样把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那么明朗、那么紧密地联在一起的。刘大年史学堪称成学术研究与意...

  • 儒学、人情文化与人际关系的优化

    关键词: 人情文化  儒学  消极影响  人际关系  

    人情文化构成了中国人重要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在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格调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在人情文化的形成、加深过程中,儒学的影响至深至广。我们应吸收儒学和中国传统人情文化的合理内核,并结合中国当代情况进行创造性转化,以优化人际关系。

  • 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看程颐理学的精神

    关键词: 体用一源  显微无间  程颐  理学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是程颐晚年提出的重要命题,集中体现了程颐理学的基本精神。在这一命题中,"体"、"用"关系主要是指"理"、"事"关系,理为体,事为用,"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即是心性本体在道德创造中与道德行事构成的互为一体、不可分离的关系。准确理解"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内涵,对于把握程颐理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在理学发展史上的...

  • 谈《周易》中的“福”

    关键词: 福  帛书  

    何谓"福",我们又应当如何追求"福"?古代的先贤给出了不同的结论,《周易》之中也有涉及。经孔子之手后,"福"字有了新的涵意——人们从祭祀中走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

  • 张岱年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理论来源

    关键词: 综合创新  张申府  

    张岱年先生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理论来源不是单一的,"新气学"或对传统的"守望"这些概括没有全面理解这一理论。本文提出"一个桥梁,三个源头"的新概括:一个桥梁强调张申府在张岱年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三个源头强调文化综合创新论对新唯物论精髓、西方哲学逻辑解析的方法和中国传统哲学中"活的"东西的综合创新。

  • 试论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探寻规律的整体取向

    关键词: 政治学研究  方法论  政治规律  

    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具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整体取向:也即将政治学研究看成是探寻政治规律的活动。这种取向无疑是对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的一种模仿。在这一整体取向之下,当代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因此而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对研究活动本身的认识上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对这一整体性取向进行反思势在...

  • 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 日本东部大地震  应急管理  应急避难场所  防灾减灾  

    日本东部大地震及其衍生的大海啸和福岛核泄漏危机,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规划提到了突出位置,其实际运作和表现对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目前,我国应急避难场所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在布局、功能、结构、标准、管理、法规等方面虽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距离防灾减灾实际需求问题仍然严峻。如何认识应急避难场所及其功能,分析其建...

  • 转型期我国公民群体性政治参与良性发展的法治路径探讨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公民群体性政治参与  法治  

    群体性政治参与是当前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社会转型期的公民群体性政治参与呈现出膨胀性、分散性、非理性和突发性等问题特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转型期我国公民群体性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必须选择法治的路径。因为法治能够为群体性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提供成熟的理性公民、理性的行为范式、公平的价值理念、有效的制度保障。可以从立法、执...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思想述析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人民民主  党内民主  

    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是一对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对子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多次提到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问题。在人民民主方面,赋予人民民主专政新的使命、对人民参政提出新的要求;在党内民主方面,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党内民主原则,加强制度保证。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思想的主观愿望和目的是:使人民民主和党内民...

  • 从晚清到五四:早期戏剧现代化的主体错位和角色尴尬

    关键词: 旧戏批判  通俗剧作家  现代化  

    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强烈的政治功利目的驱动,戏剧成为最先觉醒并实现变革的艺术形式。但辛亥革命之后,新剧失去精神支撑,在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时,堕入商业演剧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作家,对旧戏的批判是"无的放矢",对新剧的态度是轻视排斥,真正投身戏剧变革的很少,在戏剧现代化的关键时刻"缺席"。倒是被...

  • 蔡邕书法地位的变化与相关的历史问题

    关键词: 蔡邕  书法  八分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士,也是一位有很高声誉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对于蔡邕的书法成就及理论著述等问题,后人有所怀疑。蔡邕书法地位在晋唐时期有很大变化,蔡邕书法地位被抬升与唐玄宗锐意提倡八分相关。为迎合唐玄宗的旨趣,八分书受到其时很多书家的重视,蔡邕也被文臣树立为八分之祖,而围绕蔡邕的相关传说与理论著述也在这一风气下渐渐出炉...

  • 爱伦·坡《红死魔的面具》的叙事解读

    关键词: 叙事空间  死亡主题  

    爱伦·坡的作品以描写死亡著称,《红死魔的面具》是他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短篇恐怖小说之一。小说的叙事空间、聚焦、人物及叙述者、隐含作者与作者的生存现实密切相关,由此角度揭示小说的死亡主题,体现了死亡是存在于人的内心不可避免的恐惧的思想。

  • 被简化的“玫瑰”与被繁化的“盟誓”——《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诗学解读

    关键词: 诗学内涵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承继英诗以玫瑰喻爱人的传统,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于玫瑰意象诗学内涵的扩展入手,分析该诗可以获得新的解读。与安德鲁·马维尔的《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夸张运用相比较,《一朵红红的玫瑰》夸张运用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慷慨而是为了表达真诚。

  • 论台静农乡土小说对鲁迅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台静农  鲁迅  乡土文学  

    台静农的乡土文学创作无论是在事实层面,还是在创作风格上,都与鲁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因此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小说,如《天二哥》与鲁迅的《阿Q正传》之间就有着借鉴与学习的痕迹,同时又体现了台静农自身风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乡土文学的创新与深化。

  • 发达国家收视率调查的基本格局、主要方法及监管机制研究

    关键词: 收视率  尼尔森  数字融合  机顶盒  监管  

    收视率是电视传播市场上的"通用货币",是广告投放和节目策略制定与调整的基本依据,对电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融合背景下,发达国家收视率调查市场基本格局未变,但出现了一些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数据类型,收视率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大拓展。为规范收视率调查市场秩序,发达国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

  • 文化产业园区有关理论问题重述

    关键词: 文化产业园区  空间区域  创意  集聚  艺术  

    文化产业园区在经济领域中与其他产业种类的园区具有一定的演进和第承关系,是文化产业经济时代的历史必然产物,是城市文明进程中出现的地域性抑或概念性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在工业化时代两两对立的人类重要社会活动,转化为后工业时代高度融入的三者合一。而对文化产业园区定义的重新梳理,有助于解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

  • 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集聚特征  

    通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产业集聚特征,结果发现:从区域视角来看,中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东部沿海省市,省域间发展极不均衡;从行业视角来看,音像制品出版业、广告业等行业集聚水平近年...

  • 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的系统建构——基于文化产业著作的统计研究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系统建构  学科建设  

    就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的系统建构状况而言,大多数著作的研究主题都高度集中于文化产业概念、文化产业历史、社会发展问题、文化产业机制、文化产业政策、文化市场运行和产业经营管理等内容。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研究方法不够规范;研究范式尚未形成,学术对话不易展开;研究主题高度集中,前瞻性研究较少。

  • 高效生态视域下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与战略构想

    关键词: 高效生态  黄河三角洲  文化产业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通过运用SWOT理论分析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得出的结论是: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多层面、多维度培育、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立足优势传统项目,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

  • 主体中国、民间法与法治

    关键词: 主体中国  民间法  日常生活  法治  法律移植  意识形态  

    站在主体中国的立场,观察其法治建设的使命,可认为民间法是推进法治中国化的有机力量或构成性因素。但法律移植的意识形态情结,阻碍了人们对民间法与法治建设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和反思。为此,需要在文化、利益和自治秩序视角重新打量国家的主体性,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民间法的应有意涵,评判法治建设中对民间法的既有立场,并根据时空两个判准,寻求民间...

  • 人格权的哲学基础探源——理性与身体在人格中的角色变迁及法律意义

    关键词: 理性  人格  身体  人格权  

    在当前关于人格权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将人格权的理论基础追溯至哲学中的理性人格。通过对理性与身体在人格中的角色变迁的研究发现,哲学中的理性人格为平等的法律人格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缺失了对人的全面关照,不能为内容丰富并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格权提供理论支持。哲学中人格的身体向度将活生生的身体作为主体性要素,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成为...

  • 中国新型工业化区域差异及协同发展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研究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区域差异  协调发展  因子分析  

    由于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各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这是造成我国区域工业化差异、阻碍我国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对我国区域工业化发展差异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因子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工业化发展水平、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信息化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等指标,对我国区域新型工...

  • 我国碳汇渔业发展模式研究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碳汇渔业  发展模式  

    "碳汇渔业"就是指利用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2的功能,运用海水养殖、人工增殖等手段增加水生生物的数量,从而促使大气中CO2总量直接或间接降低的渔业生产活动。渔业的碳汇作用主要是通过藻类养殖、贝类养殖、增殖放流以及捕捞业等来实现,发展碳汇渔业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发挥渔业的碳汇功能,(二)发展海洋牧业,保护...

  • “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妥善解决好二者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迁村并居的推进问题、土地出让收益的分配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等;其次要深入研究二者协调推进...

  • 经济圈行政机制一体化研究——以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为例

    关键词: 行政机制一体化  协调机制  市场机制一体化  资源配置一体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和经济圈逐渐成为研究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行政机制一体化的研究,找出经济圈在发展过程中行政机制一体化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进一步研究了行政机制一体化和市场机制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 基于网络结构的项目利益相关方角色划分

    关键词: 项目  利益相关方  社会网络  结构等价性  角色  

    利益相关方角色划分是项目组织研究的重要前提,传统的基于职责功能的定性划分不能全面概括相关方属性特征。而相关方所处的网络结构位置是其属性特征和行为偏好的综合反映,所以本文以相关方在网络中的结构相似性为分类标准,结合对相关方属性的定性分析,基于CONCOR聚类进行角色分类。案例分析显示,考虑网络结构的角色划分能更全面地捕捉项目利益...

  • 我国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创新研究述评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信贷  担保机制  研究述评  

    我国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金融的脆弱性。为了确保信贷资产安全,涉农金融机构倾向于要求农村客户提供足够的担保,而担保机制的缺失成为制约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从农户联保、农村"三权"抵押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融资、仓单及应收账款贷款质押贷款等方面,对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

  • 民国济南同业公会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 民国济南  同业公会研究  

    同业公会是中国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普遍成立的新式工商行业组织。济南商人组织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学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文章还比较鲜见,其中对同业公会这一商人组织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通过对济南同业公会研究的回顾,将有助于总结既往、找到不足。总体看来,同业公会研究需要在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史料解读、研究主题等方面着力突破。

  • 唯心论还是存在论?——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看王阳明“岩中花树”问答

    关键词: 花树问答  感性活动  实践  唯心论  王阳明  

    王阳明在"岩中花树"问答中的回答是他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判为唯心主义哲学家的重要根据。本文认为,这种判定是基于对马克思哲学简单化理解的结果。本文在深入解读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指出,作为马克思哲学"第一观点"的"实践"概念,在马克思看来是人最本源的感性活动;并且通过对"实践"概念的这样一种理解,马克思对自然界的存在做了一个存...

  • 由背叛到认同的母女关系——解析谭恩美的《接骨师的女儿》

    关键词: 谭恩美  母女关系  背叛  认同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华裔文坛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接骨师的女儿》正是谭恩美最具自传性的一部,也是描写母女关系最深刻的一部。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交织着现实与梦幻、过去与未来,真切地描绘了主人公与母亲、祖母三代母女情,而小说所展现的两对母女关系也有着种种的相似性,都包含了一个女儿对母亲从背叛到认同的曲折过程和痛苦、纠结的心路历...

  •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文化内蕴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意境  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就是在崇尚自然的同时,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的意境。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意境观念之间渊源关系的追溯,可探讨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蕴。

  • 海洋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组织集成创新途径分析——以“西霞口”模式为例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经济组织  创新  海洋经济  

    在海洋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组织如何通过集成创新实现资源优化、产业升级、社会公平和可持续等发展目标,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西霞口"模式,就是通过以西霞口企业集团作为制度创新的载体,利用市场化力量进行全方位集成式创新,将经济结构调整和海洋产业升级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社会...

  • 使民主运转起来的再思考——评《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关键词: 中国政治发展  民主  公民身份  共和主义  当代  运转  人类社会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理念和不懈追求。作为一种理念,民主(Demokratia)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中,由demos(人民)和kratos(统治)复合而成,意为人民的权力,多数人的统治。作为一种政体,民主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同一人统治的君主制和少数人统治的贵族制迥然相异。

  • 《中国酒史》评介

    关键词: 中国酒  山东大学出版社  评介  社会科学院  2010年  锲而不舍  研究员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赛时研究员的《中国酒史》一书,2010年9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共43万字。作者对酒的研究渊源已久,1994年就在《历史研究》发表了《中国烧酒名实考辨》一文,该著正是作者二十年来在这一领域锲而不舍进行研究的学术结晶。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邮编:2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