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电影文学杂志

杂志介绍

电影文学杂志是由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电影文学杂志创刊于1958,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全年订价:¥580.00

  • 中国独立电影的边界

    关键词: 美国独立电影  中国独立电影  第六代  地下电影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独立电影经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理论界结合不同语境对其进行了多种定义。每一种命名方式的本身,都呈现出中国独立电影不同的生存环境及其自身的适应过程。本文以美国独立电影为参照,对中国独立电影的"命名史"加以梳理,试图从"体制外电影""禁片"到"第六代电影"这样的嬗变轨迹中,勾画出中国电影工业近...

  • 从小说叙事到影视叙事

    关键词: 小说  电视剧  文学  文化  叙事  结构  

    《采桑子》是叶广岑的一部小说,无论是其富有艺术张力的故事框架、简洁且韵味十足的语言、随故事流露出的浓浓的老北京味,还是不温不火的叙事中营造出的文化意味,都彰显出作者从容地驾驭文字的能力。电视剧《采桑子——妻室儿女》,不仅消解了原有的文学性,失掉了原有的文化韵味,甚至连结构也显得那么散漫、那么杂乱无章,成了一种文化的亏损。

  • 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

    关键词: 中国高校  影视教育  发展历史  现状  

    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几乎同时起步,但是中国高校的影视教育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在电影诞生后的几十年里几乎是一片空白,一直到""之后,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之下才逐步发展起来,但明显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 论中国体育电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体育  电影  文化内涵  

    说到中国的电影,不能不说到中国的体育电影。中国体育电影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但也存在不足。要实现中国体育电影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体育电影题材、形式、内涵发展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多向外国体育电影借鉴、学习。

  • 霍建起电影风格谈

    关键词: 霍建起  导演风格  艺术电影  电影语言  

    无论是从创作的经历,还是从作品的风格来看,都很难将霍建起简单地划分到"第五代"或"第六代"导演中。霍建起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在十多部电影里担任美术师,直到1995年有了独立拍片的机会,才走上了导演的创作道路。不同于"第五代"的饱含忧患,也没有"第六代"的反叛和黯然,霍建起以他清新的电影风格、唯美的电影语言和...

  • 由冯小刚和周星驰喜剧电影差别看文化差异

    关键词: 冯小刚  周星驰  喜剧风格  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不管是冯小刚的电影,还是周星驰的电影,都共同具有一种解构的喜剧风格。但如果认真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的电影塑造人物、制造喜剧效果的方式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本文试图从分析冯小刚和周星驰喜剧电影风格差异角度入手,来分析这两种喜剧电影背后不同的文化差异。

  • 黄建新电影美学流变论

    关键词: 黄建新  电影美学  思潮  

    作为第五代一位具有鲜明特色的导演,黄建新以冷峻幽默、深邃平和的态度关注都市小人物的生存环境和文化心态著称,透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关怀。本文从"新电影"、新民俗电影和新写实电影这三个电影发展历程着手梳理黄建新电影美学流变过程,着重分析其在时空叙事策略方面的转变,并总结其电影美学发生流变的深层原因,指出黄建新随着年...

  • 关于发展中国特色动画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中国特色动画  中外动画对比  局限性  探索  

    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何去何从,是每一位从业者都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纵向对中国动画今昔的制作体制、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时代审美标准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指出民族风动画形式存在先天局限性,不适合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市场要求。另通过中、日、美三国动画在题材和服务对象、制作技术、表现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证了当前中国动画还没有具备形成自身...

  • 开拓思路,给动画片加一点“悲”

    关键词: 动画片  全民动画  悲剧  

    一直以来,由于"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这种惯性思维,导致故事内容多以喜剧为主,人物形象圆润可爱。如今,"全民动画"的情绪日渐高涨,想要扩大观众群体,需要更多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动画片。笔者认为,在中国动画以快乐、轻松的情节和大团圆的结局为主的今天,不妨改变一下观念,融入"悲"的元素,让动画片在另外一种气氛中展现它的魅力。

  • 动漫电影WALL-E人物造型艺术与个性

    关键词: 科幻  电脑动画  

    动画电影艺术,是主创人员通过逻辑思维实现形象思维,对影片进行总体造型设计、场景空间设计、人物造型设计,以实现美术师对影片造型观念的可视化表达,是总美术师或艺术指导对影片进行宏观整体的把握与艺术构思。WALL-E以其超凡脱俗的形象设计和奇趣巧合的剧情安排,三四个主旨的轮番升华,使其形成了迪斯尼皮克斯大肆炫耀自己世界领先特效和创意的...

  • 从传播学角度看动画片《千与千寻》题材、角色美学特征

    关键词: 高度假定  移情  美学特征  

    美学研究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和审美范畴。审美试图使人对美的追求由自发变为自觉,根本宗旨在于引领人追寻自我人生的诗意境界。从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说服策略、共鸣效应来看,《千与千寻》通过高度假定、移情、陌生化理论和蒙太奇镜头思维向受众展示了16岁少女千寻的奇幻冒险历程,体现了魔幻动画电影题材元素上的梦幻性审美想象与蒙太奇思...

  • 中国电影《花木兰》与迪斯尼动画《木兰》所折射出的文化错位与融合

    关键词: 文化错位  文化融合  

    随着2009年11月27日古装传奇巨制《花木兰》的全国公映,正式打响2010年贺岁第一炮。这部国产《花木兰》的上映,使大家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大型动画电影《木兰》。虽然它们都取材于古老的中国史诗《木兰辞》,却被赋予了浓厚的区域文化色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产《花木兰》与迪斯尼《木兰》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的差异错位与融...

  • 现代性的生存焦虑与文化重建——从《后天》到《2012》电影中的“世界末日”景观

    关键词: 世界末日  文化重建  生存焦虑  现代性  景观  电影  灾难题材  

    若是谈及当今好莱坞灾难题材的影片,罗兰·艾默里奇的名字必然首屈一指。这位曾经执导过《独立日》《后天》等灾难大片的导演,历来的作品皆以摧毁人类文明为乐趣。新近拍摄的《2012》于2009年11月在全球同时放映及其惊人的票房收入,

  • 《2012》的张力与叙事

    关键词: 叙事  张力  2009年  轰动效应  统计机构  玛雅文明  故事情节  

    在继《后天》的轰动效应之后,导演艾默里奇再次以灾难大片《2012》续写了他的辉煌。该片于2009年11月13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大影院同步上映,据票房统计机构估算,仅全球首映总票房就高达2.25亿美元。该片的故事情节源起于南美洲古老的玛雅文明,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太阳在这一天不再升起。

  • 《2012》:一部既有卖点亦有缺憾的灾难片

    关键词: 灾难片  缺憾  卖点  2009年  人类社会  自然界  抗争  

    2009年11月13日,《2012》在北美和中国同步上映。这是著名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一部无与伦比的灾难巨作。“灾难片就是以自然界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大规模灾难为题材,以恐怖、惊慌、凄惨的情节和灾难景观为主要观赏效果,直接表现影片中人物和这种灾难相抗争的电影。”

  • 《2012》的生态学警示分析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环境  工业化进程  2009年  环境问题  灾难片  

    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地球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全球焦点。以环境为主题的电影也受到了观众的热捧。《2012》是美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最新的灾难片,于2009年11月13日全球同步上映。

  • 《2012》和“中国梦”

    关键词: 中国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社会恐慌  nasa  中国形象  中国军人  西方传媒  妖魔化  

    电影《2012》以其空前绝后的灾难场景深刻地征服了观众,不仅票房一路飙升,也引起了社会恐慌,以至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被迫出面澄清。电影的另一大亮点是正面反映中国形象,特别是不再妖魔化中国军人,这是西方传媒极大尺度的突破。

  • 论影片《2012》中的父性

    关键词: 影片  2009年  古文明  商业性  视觉  电影  

    《2012》——2009年世界电影届最丰盛的视觉大餐,在历经了近两个月的火爆之后,终于渐渐冷却了。当视觉上的震撼慢慢淡化,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如潮水般的评论。当把这些纷杂的论点细细筛析,抛却对玛雅古文明的猜测、抛却对影片商业性的抨击,抛却专业性的对剧本、

  • 影片《2012》中的数字技术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影片  世界末日  灾难  人性  

    《2012》突破传统影片中灾难的单独呈现,利用数字技术制造出来的灾难形式交相呈现,真正将观众带入世界末日的观感之中。片中人性光辉的表现也相当精彩,并未因为过于偏重技术上的运用而丢掉了角色刻画与感情表露这块阵地,恢弘震撼的场景是影片的躯体,而对人性的揭露,对情感的执著,则是影片的灵魂。

  • 《2012》和《哥斯拉》音效配乐比较

    关键词: 音效  配乐  电影放映  烘托作用  有机结构  营造气氛  录音技术  

    音效是电影的有机结构及在两部影片中的气氛和烘托作用 电影中的音效,是音效配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影中的有机结构。它通过演奏录音技术与对白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起到营造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

  • 中西同名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不同阐释与改写

    关键词: 花木兰  解释学  阐释  改写  

    花木兰原型最早源于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木兰辞》。1998年迪斯尼动画片Mulan和2009年末中国上映的同名电影《花木兰》都对这一原型进行了重新解读。这两部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了《木兰辞》中的原初描写,且相互之间也有极大的不同。前者在西方视域下对花木兰形象进行了重新改写,而后者则对同一形象进行了现代中国式的阐释。

  • 从全球化看《含泪活着》中的“剩余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纪录片《含泪活着》中的"剩余意义"是围绕着三座国际大都市展开的:上海是丁家三口人先后出发寻找幸福和希望的出发地,东京是三人的幸福加油站和希望中转站,而纽约则是家庭的幸福归宿点。我们从老丁和国内农民工之间可以发现某种关联性和同构性,这也许正是这部影片能够感动广大国人的原因之一。

  • 《风声》的类型片修辞策略解读

    关键词: 类型片  修辞策略  同情认同  同构性思考  

    《风声》作为一部既追求政治正当性,又攫取上佳市场效应的类型片,修辞策略成为影像传播的关键,它一方面通过酷刑展示和专业信息的汇入,为类型片的意义"程序"增添新内容,另一方面情感的深度演绎也为类型片的同情认同达成和价值同构性思考提供了修辞实践。

  • 影视剧的旅游因素探析

    关键词: 影视剧  旅游因素  影视剧的艺术质量  旅游载体  

    影视剧质量高、内容平凡也能促使受众前往旅游,如果质量达不到一定水平,本来具有的促进旅游潜力也不会变现。具有适合受众的旅游载体是影视剧能促进旅游业的因素。制作窄种窄收的旅游影视剧是地方电视台改善窘境的办法。

  • 从《画皮》看现代夫妻关系的文化诉求

    关键词: 夫妻  诉求  

    旧有的夫妻伦理评判,是通过束缚妻子的精神自由达到婚姻的和睦,丈夫在夫妻关系中掌控着绝对优势。改革开放后,女性的家庭地位大大加强,张扬着文明、平等的道德诉求。不过,有些时候,难免会发生矫枉过正的情形。在电影《画皮》中,夫妻伦理道德的审判,发生在丈夫王生对自己忠诚婚姻的质疑上,并最终用生命向妻子证明自己的爱。这种夫妻关系的文化诉...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电影元素

    关键词: 剪辑技巧  镜头感  道具  画外音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她的《传奇》在上海一炮而红。她的很多文本中都运用了电影剪辑的技巧,具有强烈的镜头感,同时适时地采用恰当的音乐营造氛围。这些都是张爱玲小说中对电影手法的调用。她将好莱坞电影的技巧与中国的文学传统相结合,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传奇。

  • 解读韩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精华《西便制》

    关键词: 传统艺术  盘索里  林权泽  

    林权泽的《西便制》以韩国全罗南道民乐"盘索里"为题材,表现了凝聚在其中的传统文化之精髓,展示着对韩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偏执。韩国各阶层观众,在《西便制》的牵引下,重又抱成一团,重又感受着"同族同根"的喜悦,包括那"封建的一代""近代的一代"和"现代的一代",包括那亡过国的一代、经受内战洗礼的一代和无过滤地将西方现代文明纳...

  • 《美丽人生》:人生美丽,因为有爱

    关键词: 爱情  亲情  生命的真谛  

    意大利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美丽人生》,是一部描写犹太集中营的影片。但它使用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反映战争,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不单是战争的残酷,更多的是亲情间的欢笑与感动,是感人肺腑的美好的爱情,伟大的父爱和男人的责任感。影片让观众在笑声中含着泪水领悟着生命的真谛: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

  • 《斗牛》:生活中的历史与真实

    关键词: 历史  生活  真实  

    当历史这一概念将人们的视野深深禁锢于文本的记录之中时,影片《斗牛》用黑色的幽默与纯朴的态度,重现了一个抗战时期小山村中的那山、那人、那牛。其至深至纯,至实至真,让观者在嬉笑怒骂中感受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的酸甜苦辣。本文从探讨影片的叙事入手,对影片塑造的成功形象进行对比式分析,结合影片自身制作的精良娓娓道来。

  • 解读伯格曼电影《沉默》中的人物关系

    关键词: 伯格曼  精神分析  交流  

    本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伯格曼电影《沉默》中的人物关系进行深入剖析,从主体的自我认知障碍到主体间性的冲突与对立,充分揭示了主体的人格成因以及人物在对峙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并进一步阐释语言媒介在交流困境中,因为纠缠着欲望的不确定性而无法准确传递信息的现实,提醒人们正确对待交流失败。

  • 《西伯利亚理发师》中露亚形象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 俄罗斯精神  象征  

    《西伯利亚理发师》是一部向世界讲述俄罗斯、将俄罗斯电影引向世界的作品,是导演米哈尔科夫试图向世界展示俄罗斯精神的一部电影,因此,具有强大的象征体系。片中安德烈家的女仆露亚只是个很不起眼的配角,然而,从她身上所焕发出来的光彩,却丝毫不逊色于片中的女主角简,特别是依托于整部影片的象征体系来看,露亚恰恰是伟大的俄罗斯女性的象征。

  • 影片《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反思

    关键词: 电影  好莱坞  东方主义  华人形象  

    美国好莱坞影片《喜福会》讲述了四位华人移民母亲和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四个女儿之间的故事。本文试图从东方主义视角解读电影《喜福会》,首先介绍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批判,然后探讨美国电影中的东方主义情结,最后分析影片《喜福会》中的中国形象,旨在反思其中的东方主义要素。

  •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分析

    关键词: 母女矛盾  主宾礼仪  夫妻关系  文化冲突  

    根据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喜福会》中体现的母女冲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影片体现的主题不仅是母女冲突问题,也不仅是代沟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有中美文化冲突的问题。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出发,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即母女矛盾、主宾礼仪和夫妻关系,分析了该影片所体现的中美文化冲突问题。

  • 《美国丽人》:寻觅遗失的信息

    关键词: 美国梦  现代性  晚期资本主义  

    导演山姆.门德斯的《美国丽人》是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美国经典影片,也引起了学者对它以不同的视角进行批评阐释,试图找出主题所在。由于影片叙事策略独特,甚至挑战人们的认知习惯,以致以往解读时遗漏不少信息。通过美国梦这一视角,从新教伦理分析它的内涵及在晚期形式资本主义语境下的变异,我们就可以说主人公莱斯特种种自我狂欢不过源于追梦,梦...

  • 《野草莓》:诗意的人类精神

    关键词: 孤独  自私  死亡  意识流  

    《野草莓》无疑是电影大师伯格曼的经典之作,作品中双层结构的巧妙转换、时空造型的微妙处理,尤其是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形成了这部作品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本文从伯格曼的人生经历出发,通过现实、梦境和回忆这三个部分来分析《野草莓》的艺术构成,并试图通过这部作品更深入地进入电影大师伯格曼的内心世界。

  • 电影《阿凡达》的文化解析

    关键词: 他者  权力  沉默  刻板化  

    以地球人对外部空间的征服与开发为题材的电影《阿凡达》在21世纪的今天备受瞩目。从表面上看,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反思了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以"开发"为名的掠夺与破坏,书写了一则"反美国神话"。但透过对电影表层意义的解析,我们会发现作为一部典型的商业电影《阿凡达》其中隐匿的关于阶级、种族、性别的种种差异性叙事。

  • 《阿凡达》:魔幻电影中的家园意识

    关键词: 魔幻电影  家园意识  

    "家园"意识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体现为具体的现实的生活家园及抽象的文化的精神家园。好莱坞众多魔幻电影用不同的叙事方式执著地追问"人由何处来,向何处去"这一存在论式的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现实意义和批判精神。它们唤起我们潜意识中的对于美好"家园"的渴望。电影《阿凡达》以一种看似俗套的故事情节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凡人如何不断克...

  • 《阿凡达》人物会话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关键词: 会话  社会语言学  解读  

    《阿凡达》是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辉煌巨制。影片制作精良,拍摄华丽,情节扣人心弦,除综合人文、科学、经济、政治以及艺术等多种元素外,其人物会话也特色鲜明。本文拟以社会语言学知识为基础,从职业、阶层、教育背景等角度分析该片人物会话,以帮助观众加深对影片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体现在作为文化与...

  • 评影片《幸福终点站》

    关键词: 幸福  等待  心态  

    《幸福终点站》讲述了一个来自东欧最小国家的维克多(Viktor),去美国帮父亲实现一个未了的夙愿,却因他的国家发生政变,而突然成为没有国籍的人,无法入境,也无从出境,滞留在机场的故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如维克多一样,在这充满变数的人生中,或许在某一个瞬间都会迷茫,然后去寻找去等待。不是每一个等待,都会很快就有结果,但是如何度过等待的过...

  • 《老人与海》的生存生态观解读

    关键词: 硬汉  竞争  个性张扬  自然生态观  

    《老人与海》是以古巴哈瓦那美丽的海滩为背景拍摄的。剧中主角圣地亚哥是位老渔夫,样子看起来显得老态龙钟,很难想象他有与大自然相抗衡的能力。然而,正是老人不屈不挠的生存信念和积极的抗争意识,才使得观众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本文从这部经典影片入手,分析海明威的生存生态观写作倾向,进一步揭示"硬汉子"和"准则英雄"形象的实际内涵,...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