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

杂志介绍

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是由河南省科学院主管,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地质类。

  • 产业有序转移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基于广东产业有序转移的经验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有序转移  区域产业  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省  

    阐明了产业有序转移、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产业有序转移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根据这个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广东产业转移经验两个方而进一步揭示了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有序转移是在政府有效干预下所形成的有利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一种产业转移形式。产业有序转移通过诱致或促进...

  • 地方生产网络尺度、结构与组织研究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地方生产网络  空间尺度  结构形态  组织方式  

    地方生产网络是分析地方经济十分有效的理论工具,而空间尺度、形态结构和组织方式是地方生产网络研究内容的3个重要方面。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地方生产网络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在空间尺度方面,对网络行动者不同空间尺度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多,地方内部关系的变化机理少有探讨;在形态结构方面,理想化类型的总结较多,具体案例分析较...

  • 我国农民收入时空差异的地域与因子结构双重解析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时空差异  泰尔系数  基尼系数  

    根据泰尔系数和基尼系数可按地域和收入来源进行分解的特性,对我国1997—2009年间各省份农民收入时空差异进行地域和因子结构双重解析。结果表明,省际间农民收入呈小幅波动增大态势;三大地带内差异是构成农民收入差异的主导部分,尤其是中部地带内省际间差异和贡献居首要地位;因子结构分解则显示工资性收入对总体非均衡程度的贡献最高。着力...

  • 我国区域信任度比较研究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市场化进程  信任  

    信任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化进程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中国新兴加转轨的双重制度环境加剧了区域信任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更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通过对中国大陆省际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化进程和信任水平进行比较...

  • 基于共生理论的河南省城乡统筹空间差异研究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城乡统筹  空间差异  河南省  

    城市和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2个共生单元,既存在相互依赖与合作,又存在相互冲突与竞争。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选择城乡之间共生界面、共生关联度和共生协调作为城乡统筹的一级指标并细分为22个二级指标,对河南省18个地市城乡统筹情况进行了客观综合的评价,并对其统筹水平进行5个等级的划分,揭示了河南省城乡统筹空间分布上西北高东南低...

  • 基于不同租住模式的加工制造园区周边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浦江分园周边社区为例

    关键词: 社会空间分异  租住模式  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浦江分园  

    加工制造园区往往是外来农民工集聚的空间,由于就业状况、收入水平、随迁家庭情况等差异,外来农民工可能选择不同的租住模式,从而与当地人形成不同的混居形态和交流环境,社会空间分异的方式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以上海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浦江分园的典型周边社区为研究对象,重点通过对居民日常生活空间和情感空间的调研访谈,初步探索了不同租...

  •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研究——基于物质流分析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经济增长  环境压力  脱钩  复钩  ekc  安徽省  

    根据物质流分析指标和数据,采用脱钩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cu Yve,EKC)理论,分析了1990-2007年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基本实现相对脱钩,但经济增长仍然依靠高物质投入和高污染排放;近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呈现扩张性复钩现象,说明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环境压力未...

  • 江苏海陆产业关联效应及联动发展对策

    关键词: 海洋产业  陆地产业  关联效应  联动发展  江苏省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强省,海洋经济却滞后于全国沿海地区,当前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实现海陆联动发,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江苏经济与陆地和海洋产业的关联效应,结果显示,江苏经济与海洋产业的关联度远远低于陆地产业,再对海洋3个产业与陆地3个产业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出海洋三产与陆地三产的关联度最大、海洋二产与陆地二产的关联...

  • 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创新要素分析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创新  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已形成一批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构建以政府、企业、教育科研、中介服务为主体要素,政策导向为辅助体系的高效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集中配置资源,建立...

  • 安徽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格局  时空演变  安徽省  

    利用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ESDA),在ArcGIS和GeoDA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辖区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7-2009年安徽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时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波动性扩大。(2)从空间演...

  • 河南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研究

    关键词: 内陆开放高地  产业转移  服务外包  中原经济区  河南省  

    从河南省对外开放态势入手,较详细地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外部因素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为了更好地利用外部因素,需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根据河南省的优势,河南省内陆开放高地的打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高地;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形成...

  • 环渤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空间分异  空间自相关  环渤海地区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应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分析1996-2009年间环渤海地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趋势;县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部分县域人均GDP处于极端高水平;1996-2009年间,县域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增大而相对差异波动性缩小,省问差异是区...

  • 基于县域单元的河南农民收入区域分异时空格局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区域差异  县域单元  时空格局  河南省  

    依据河南1995-2009年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法对农民收入水平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态势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1995-209年间河南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绝对差异持续增大,而相对差异呈阶段性波动增大态势;县域农民收入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态势,整体上呈以豫中和豫西北县市为中心,以豫北、豫东、豫东...

  • 河南省二重开放的测度与比较

    关键词: 区际开放度  国际开放度  二重开放  测度  河南省  

    根据区域经济开放的二重性特点,构建了区际开放与国际开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1984-2010年区际开放度和国际开放度进行了测算,并与其他省份的开放度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发现,河南省的区际开放度和对外开放度虽然逐年提高,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 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关键词: 城市群  创新能力  评价方法  山东半岛  

    在深入剖析城市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的要素结构模型,并从创新资源、创新载体、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系统阐述了一级指标的内涵,对每个二级指标选取了相应的统计指标来衡量;采用了因子赋权评价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其空间分异特征...

  • 制度演进与城市旧城区更新活动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市汉正街为例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制度  旧城更新  汉正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区进行了若干次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活动,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对象,将其更新活动分为3个阶段展开研究,总结分析各阶段国家权力结构调整、土地有偿制度深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等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社会制度发展在解决旧城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制度环境的变迁使旧城更新成为制度容易缺失的...

  • 川滇黔接壤地区城镇化空间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特征  空间计量模型  川滇黔接壤地区  

    川滇黔接壤地区经济落后,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采用川滇黔接壤地区2008年各区县(市)的城镇化率作为测度指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城镇化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的计算,发现各区县城镇化率的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性,而是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低...

  • 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发展态势与布局优化

    关键词: 发展态势  布局优化  空间结构  河南省  

    城市-区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布局与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的整合与优化是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进程必须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目前,河南省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选择合适的空间优化模式与优化战略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成长能力评价模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态势,结合城市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提出了河南省城市-区...

  • 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机理与管治——以深圳市为例

    关键词: 城中村  非正规住房  机理  管治  深圳市  

    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普遍存在。以深圳市为例,在梳理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发展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机理与管治对策。研究发现,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与发展是政策力、市场力和社区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非正规住房,各种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中村非...

  • 第四届国际遥感考古会议通知

    关键词: 遥感考古  国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科学院  文化遗产  空间观测  科学中心  数字地球  

    “第四届国际遥感考古会议”将于2012年10月24—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与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共同承办,主题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观测新时代”。

  • 中国地市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关键词: 地市旅游经济  空间极化  时空演变  中国  

    利用Theil指数分解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地市入境、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两者的高度空间集中性都具有总体下降的趋势,且其时空演变过程以东部地带内的差异和变化为主要来源;入境旅游经济较之国内旅游经济具更强的空间极化特征及更慢的差异缩小趋势,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极化格局以点状高度集中分布...

  • 旅游经济在辽宁区域经济差异中的作用

    关键词: 旅游  区域  经济差异  辽宁省  

    通过选取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9种测度区域经济差距的指标,对辽宁区域经济差距和扣除旅游收入后的经济差距进行测量与对比,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旅游经济对辽宁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结果显示,2007年之前旅游经济对于辽宁区域经济差距起到了扩大作用,而2007年之后旅游经济缩小辽宁区域经济差距的功能逐步增强。旅游经济平衡区域...

  • 游客不同旅游经历对重游意愿形成机制的差异分析——以滨海生态旅游为例

    关键词: 旅游  滨海生态旅游  游客  重游意愿  形成机制  差异  

    提出了滨海生态旅游区游客重游意愿模型,并以“过去行为”为基点,将游客分为初游和重游两组,对具有不同旅游经历的游客其重游意愿形成机制进行差异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共收集389份有效问卷,采用AMOS5.0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滨海生态旅游区初游游客与重游游客的重游意愿形成机制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初游游客对表象的东西更加敏...

  • 洛阳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模式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洛阳市  

    通过对洛阳市旅游景点体系的集聚度、通达度和分异度指标分析,认为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整体均匀、中部集聚态势,景点网络的通达度有待提高。基于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品位度空间分布等高线图,将洛阳市旅游资源化为3个核心-边缘单元:即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体系、栾(川)嵩(县)——山岳旅游资源体系和新安——山水旅游资源体系。...

  • 刀郎文化旅游区开发构想——以喀什经济特区为背景

    关键词: 刀郎文化  旅游区  喀什经济特区  

    随着我国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及喀什经济特区设立,地处喀什和阿克苏等地区的刀郎文化逐渐成为关注的重要内容。刀郎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融合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逐步发展成为维吾尔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我国目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背景下,建立刀郎文化旅游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刀郎文化旅游区建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 工业用地供给制度及其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土地供给制度  绩效  评价  

    以当前土地供给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为导向,较详细地总结了近些年来学术领域对我国工业用地供给制度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并对国外工业用地供给方式及其相关制度特点进行了系统概括,指出了国外模式中可借鉴的要素。同时,较全面地综述了现行制度条件下我国工业用地供给实践中所呈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最后,从制度绩效的...

  • 基于改进熵值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关键词: 城市土地  改进熵值法  集约利用  广州市  

    从社会、经济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改进熵值模型和综合评价方法对2003-2007年的广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经济状况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社会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2)近年来,广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和环境各子系统基本朝...

  • 城中村改造中的主体利益分析与应对措施——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

    关键词: 城市化  农地发展权  集体土地  城中村  

    加快城中村改造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城市化趋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从土地发展权的视角,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动力的角度分析城中村的形成机制,对城中村改造各参与主体在改造的制度选择中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集体土地的发展权属收益成为城中村改造...

  •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释放技术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潜力  潜力释放  兰州市  

    在当前国家推行节约型社会、严格土地集约利用及管理的宏观环境下,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对存量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测算和挖掘,是城镇发展规划建设的重要问题。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潜力测算,并进一步考虑潜力的空间释放方案。研究结合智能模拟方法,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对多套方案进行了演化模...

  • 天津农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土地收益  农民权益  分配机制  天津市  

    采用综合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对土地收益及其分配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地供应过程中会产生巨额土地增值收益。(2)由于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农民所得份额偏低。如果让农民参与土地发展权价格的分配,农民应得的合理补偿标准会比现行补偿标准高出3~4倍。(3)不公平的土地收益分配关系不利于土地资源的...

  •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对CO2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 城镇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co2排放  

    采用相关年度数据,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详细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并探究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享受型转变,但农村居民仍旧停留在以“吃穿用”为主的传统消费阶段,这使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CO2排放存在巨大差异。据测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 美国与欧盟的碳减排方案分析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碳减排  应对策略  美国  欧盟  中国  

    我国在全球的碳减排上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当前的碳减排方案,可以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国家集团”、“欧盟”、“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三大集团。各个集团出台不同的碳减排方案。深入分析美国与欧盟的碳减排方案,有利于我国制定更为科学的碳减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美国与欧盟的碳减排方案存在差异,但是可以发现它们的碳减排方案...

  • 煤矿区居民对环境污染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以陕西省韩城矿区为例

    关键词: 矿区居民  环境污染  感知  空间分异  韩城矿区  陕西省  

    选择陕西省韩城矿区下属的下峪口矿和燎原矿为研究区域,通过454份有效问卷的统计,探讨了居民环境污染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结论表明:环境污染感知的空间分异是客观存在的,居民点周围采矿活动强度大,污染企业多,消极感知强,积极感知弱,若居民点周围的企业能带来就业和经济收益,则居民的消极感知就会减弱。进一步分析了居民点周围的采矿...

  • 基于GIS方法的沿海城市人口变动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关键词: gis  沿海城市  人口  空间分布格局  

    经济社会越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力度越大,同时,沿海地区聚集的人口也越多。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变化的市剐差异较大,个别城市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态势,总体上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内陆城市,人口迁移流入集中于24个沿海城市,约占沿海城市总数的一半。借助GIS技术,应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沿...

  •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适度人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适度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土地等多要素的综合承载力。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模型对兵团1995-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兵团的1995-2010年的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5-1999年兵团的实际人口虽然在增加,但相对于生态适度人口并没有出现过剩;2000-2010年兵团生态适度人...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地域研究与开发》编辑部,邮编:45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