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杂志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电影艺术杂志创刊于1956,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杂志介绍
电影艺术杂志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电影艺术杂志创刊于1956,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220.00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版图 影像 文化主体性 历史关系 平衡条件 好莱坞
本文所提出的“中莱坞”(Chillywood)概念,既非对中国电影和好莱坞历史关系的总结,亦非对二者当下表层互动的描述,而是勾画一种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前瞻未来全球电影版图重构的某种可能性。它突出的乃是两种电影力量的平等整合与相互依赖,而不是权力非平衡条件下的文化蚕食与文化主体性流失。不过,观念,认识以及体制上的错位,决定了以电...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跨国合作 巴别塔 地域文化 交流 中美 美国电影 综合国力
本文将通过历史和文化的梳理,归纳美国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复杂多元的影响。同时,美国电影的对华输出史,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彤态的多重矛盾,短时期内无法根本消除。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当下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大气候下,新一轮基于平等共赢的中外合拍开始显现。这种铱把跨国资本和全球美学的合拍模式,在构建新己别...
关键词: 艺术创新 战争片 南京 作者 体制 影像美学 艺术效果 表现手法
《南京!南京!》用逼真残酷的纪实影像美学再现了当年那场令人压抑的战争与屠杀,其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刷新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国产战争片观影经验。它超越了以往同类题材的哭诉和仇恨视角,直接呈现战争的本质——杀戮和残暴。它在旧题材中有新发现,且表现手法和角度新颖。它在民族耻辱的再现中渗透了导演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对人性与战争的深...
关键词: 悬浮 短评 影像
黑白影像,疯狂杀戮,肆意强暴,还有小江回眸间无尽的哀伤……演员江一燕将银幕上以及拍片时的巨大哀伤延续到了央视6套播出的关于《南京!南京!》的“深度对话”之中。我必须承认,那场不见“深度”的“对话”为我第二天观看电影确立了一种心理基调。当然还有借助文字、影像而获得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
关键词: 个体 德国历史 历史阐释 集体无意识 历史学家 近代历史 历史思考
德国历史学家约恩·吕森曾经指出,“大屠杀”是近代历史上最为极端的危机体验,甚至摧毁了历史阐释本身的原则。确实,作为一个意义的“黑洞”,“大屠杀”瓦解了历史阐释的每一个方案,让犯罪人与受害者的国族认同均会产生巨大的、难以弥合的裂隙。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的努力,德国人痛苦地将“大屠杀”融入德国历史,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德...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集体记忆 战争题材影片 民族历史 电影工作者
我是在档期较后时段观看本片的,比起纸媒与网络舆论掀起的一片争议,影院里显得安静,缭绕观众席的“气场”是压抑而沉重的,银幕上久违的黑白肃杀影像与动荡不息的画面张力,让人们看得透不过气来。记得有这么一种说法:在前苏联和俄罗斯,卫国战争题材影片常拍常新,都已经拍到了第四代、第五代。反观中国影坛,抗战故事片在相当长时间内未能...
关键词: 历史意识 电影 艺术表现
《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两部电影引起的关切是当下中国人历史意识变化的一个重要的表征。而《南京!南京!》由于是年轻的导演和他的团队的作品而更加引人瞩目。
关键词: 历史感 逻辑 悖离 艺术 民族情感 概念重建 影片 参与者
我欣赏作者的精细手法,不认同影片的交叉视点。面对一桩绞结两国民族情感的屠城血案,陆川试图复杂地表现事件参予者、特别是被动参与者的生死境遇与精神转变——妓女的欲望和献身、拉贝秘书唐先生的怯懦与悔悟、日本兵角川的困顿与绝望……为了逼真的历史感,影片采用了纪录式的黑白色调,以一座难民营、一条壁垒街营造了陷落孤城的肃杀影像。...
关键词: 心理化 南京 大义 迷失 人格 美国学者 艺术创造 实际测量
美国学者帕·泰勒说过,艺术创造或虚构,“直接题材是生活——即永恒的、无所不包的现实”,它无法实际测量,只能通过象征形式看到,其全部真实即在于它“具体的人性意义”。《南京!南京!》正是摒弃了通常战争片的血腥和残酷,才在富有象征意蕴的结构元素——日本兵角川的视点上,穿越厚重的民族仇恨的屏障,对“南京浩劫”进行了独具意味的心...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叙事主题 日本右翼势力 反抗 生死 日本法西斯 中国电影 军国主义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在被烈火与硝烟吞噬的南京城内,在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的国都上,发生了一幕惨无人道的屠杀暴行。这场野蛮杀戮被中国电影不止一次地展现过:我们在罗冠群导演的《屠城血证》(1987)里看到过;在牟敦芾导演的《黑太阳南京大屠杀》(1995)里也看到过;在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1995)里还看过;在郑方南导演的...
关键词: 人性 生命尊严 慰安妇 日本兵 中国 南京 善恶 美丑
人性是一道光芒。撇开关于人性善恶、美丑、真假、天使性魔鬼性的争辩,人道、仁慈、慈爱和善良理应成为人性的正面品性——Humanity。为了生命尊严,中国士兵与日寇殊死血战。为了难民生存,100名中国女人“自愿”走出教堂,忍受慰安妇的苦难。为了营救同胞,姜老师甘冒风险,慷慨赴死。为了洗刷汉奸的罪孽,唐先生把生还机会让给了难友。为了...
关键词: 死亡 诠释 史前人类 宗教话语 感悟生命 集体无意识 故事结构 亲身经历
《南京!南京!》的故事结构线其实并不复杂,1937年攻入南京城的日本士兵角川正雄亲身经历了七个人的不同死亡,从而导致其最终选择自杀。他对自己选择自杀给出的理由,也许就是那句被许多评论文章引用的台词:“活着比死亡更加艰难。”当我在电影院里听见角川正雄说出这句台词时,突然想起了法国文化学者米歇尔·沃维尔在其《死亡文化史》一书封...
关键词: 艺术 游移 南京 力量
尽管有成堆的尸体、有屠杀的场面、有惨烈的抵抗和牺牲,好像什么都没少,但《南京!南京!》还是缺乏一种荡魂慑魄的力量。那种力量只存在于浑然天成的艺术之中,遗憾的是陆川没做到。
关键词: 西方电影 话语背景 伦理问题 大屠杀 目光 美学
本文分析了大屠杀的话语背景及其在西方电影中的建构过程,概括了太屠杀电影的关键情节和象征,通过对大屠杀屯影引发的历史争议及其表述策略的差异,对太屠杀影像带来的美学一伦理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分析大屠杀电影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电影评论 美国 文化身份 报刊文章 网络环境 大众化 学术化 英国
“电影评论的危机”是近几年美蔺。法国和英国影评界都比较关心的话题。本文通过考察2008年美域《电影评论》杂志召帮的研讨会、相关电影报刊文章、研讨会和文化事件,对西方特别是英国影评界所面临的“影评危机”这—现象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几个原因包括:影评刊物经济上的压力,电影评论学术化与大众化的矛盾、影评人文化...
关键词: 真相 日记 拉贝 人的世界 现实性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在一个变得非人的世界中,我们必须保持多大的现实性,以使得人性不被简化为一个空洞的词语或幻影?”
关键词: 铁 工人阶级 市场经济 阶级立场 电影 精英化 价值观 银幕
《铁人》是一部关于工人阶级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消失已久的工人阶级的形象与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们的银幕明显带有精英化的色彩,并且似乎形成了一种“价值观”上的偏见,凡是具有工人阶级立场的电影一定不好看。但是,《铁人》的出现,让我们发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我们同样可以拍出好看的电影,或许这是...
关键词: 高考 影片 古希腊人 艺术家 艺术门类 绘画 艺术史 画作
古希腊画家帕贺修斯(Parrhasius)与另一位同时期的杰出艺术家宙西斯(Zeuxis),曾相约以绘画竞赛。二人广邀公众,公开画作。宙西斯所画之葡萄,竟吸引了飞鸟的目光,争相前来啄食。宙西斯追不及待地想要见识对手画了怎样的图画,便请帕贺修斯掀开画作的遮幕,而帕贺修斯微笑以对,并不行动。宙西斯细看遮幕,他知道自己败了,原来帕贺修斯的...
关键词: 红河 纯真 叙事
“红河里有两条鱼,一个叫阿山,一个叫阿香。阿香是阿山的新娘,阿山是阿香的新郎……”
关键词: 精神状态 摄影创作 南京 影像风格 影调 黑白照片 感官刺激
最初导演给讲了这个故事的提纲,我的明显感觉就是影片影像风格跟《可可西里》完全不同,给我的印象几乎就是一张张的人脸,虽然环境也需要渲染,但远不像《可可西里》那样重要,所以当时就想能否用黑白片来拍。因为黑白可以去掉彩色的干扰,容易让人注意到一张张的人脸,更加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我特别怕那种生理的刺激,比如刺刀扎进人身体后流...
关键词: 数字中间片 南京 世界 札记 创作 数字处理 调色 铅
“一部黑白电影,调色师能做什么?”2009年4月末,外面的世界,电影《南京!南京!》热映中。在被黑暗永恒笼罩的工作室中,我正为何平导演的新作《麦田》调色,朋友来电话,说看过了《南京!南京!》,聊了些关于观影的感受。然后忽然问我,你是调色师,这样一部黑白电影,你干什么了?我有些哑然,忽然间这样一个问题砸在我头上,有些不知道怎么...
关键词: 作者论 电影史 阐释方式 概念
本篇论文时“电影作者论”进行了再探讨,如今的作者论作为一种生产和阐释方式,已经与昔日的作者论有了很大的区别。“电影作者”这一概念以及这一概念所承裁的惫叉,使流动中的文本厚重起来,因此目前的作者论比电影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曼有影响力。
关键词: 德勒兹 运动 电影 影像 柏格森 哲学家
德勒兹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本文主要围绕德勒兹的《电影1-运动影像》第一章“关于运动的诸命题——柏格森注解”,集中谈论德勒兹理论思路,井从与柏格森理论的分析比较中一窥德勒兹电影论中的最根本的理论出发点。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新中国成立 电影理论 西方 中国民族 理论工作者 单一模式
新中国成立至“”结束,虽然在电影理论翻译方面硕果颇丰,但是以前苏联单一模式为主的国外电影理论译介更多地成为当时中国泛政治扬域下的权宜之计。而进入西方电影理论全面侵八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在废墟中重新寻找电影理论自身意义的同时,还不得不纠结于激速西化后的中国电影理论如何对本民族创作与理论实践进行有效的诠释和...
关键词: 电影史 托拉斯 中国早期电影 人生 主义 电影放映业 产业化进程 电影产业化
卢根,一位几乎被湮没于中网电影史中的重要电影人物。他不仅是中国早期电影放映业和发行业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中国早期电影产业化进程的推动者,震为中国早期电影市扬的建立,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卢根用一生的时闻,在追逐一个建立电影产业化“托扭斯”的梦想。
关键词: 中国电影业 儒商 电影生涯 电影产业 电影理论
从1922年创办“明星”到1948年香港“建华”的倒闭,在长达整整26年的电影生涯中,周剑云本着对戏剧的热爱,奔波一生,为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电影评论 美国电影 文选 创作 普通读者 增订版 菲利普 收录
菲利普·洛佩特编纂的《美国影评人文选:从默片时代到现在》(增订版)(以下简称《美国影评人文选》一书编选7自20世纪初一直到21世纪以来美国主要知名影评人的重要文章。该书于2006年首次出版,当时收录影评人69位.2008年又增加了3位与网络影评关系更为紧密的当代影评人,使其收录作家达72位.成为美国电影百年来涵盖面最广、最全面的历史文...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骑士 逍遥 内幕 公牛 愤怒 美国电影 电影风格
新好莱坞电影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它标志着古典好莱坞帝国的衰退和美国学院派电影的崛起,对好莱坞后期电影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2008年,由严敏、钱小玲等翻译的《逍遥骑士,愤怒公牛——新好莱坞的内幕》问世。
关键词: 电影产业 东亚 电影研究 历史书写 华语电影 电影学者 戴维斯 全球化
戴维斯与叶月瑜合著的《东亚电影产业》是一本立足于电影研究潮流前沿的著作。鲁晓鹏和叶月瑜在《华语电影:历史书写、诗学、政治》(chinese—LanguageFilm:Historiography.Poetics,Politics2005)中这样写道:”吊诡的是.正当电影研究确定自己的地理边界和理论边界之时.全球化的力量已经迫使电影学者重新考察自己的出发点与实践”(第11...
关键词: 观摩研讨会 纪要 中国电影 铁 电影艺术 副总经理 创作现状 党组书记
2009年5月14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承办的《铁人》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三楼召开。研讨会由协会秘书长许柏林主持,影片导演尹力、执行导演张嘉禾以及紫禁城影业副总经理李晓桐参加了研讨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康健民与在京部分知名业界学者就影片的创作现状及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电影评论 谢晋 述评 上海大学 中国形象 重点学科 学术论坛
2009年6月13日~14日,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电影学、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联合承办时通俗现代性、国族身份认同与情节剧的文化政治:谢晋电影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举办。与会代表分别围绕“谢晋电影与通俗现代性:“民族创伤书写与中国形象建构:“电影...
关键词: 人物传记片 观摩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电影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国产电影
2009年5月15日,人物传记片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今年着力打造的“国产电影论坛”的组成部分之一。会议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主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就当前的人物传记片创作展开了深入...
关键词: 电影理论 评论 新中国成立 综述 专家学者 江苏省 中国电影 中国文联
2009年5月9日至10日,为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理论评论的发展得失,探讨理论评论发展的新模式、新机遇,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江苏省文联联合举办的“电影理论评论六十年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志今、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康健民、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叶飚荣、江苏省影协主席陶泽如等领导及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学术研讨会 电影改编 外国文学研究 社会文化功能 纪要 应用 大众文化
当代社会和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的发展,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进入视觉时代后,文学(特别是经典文学)是否能以及如何能与当代大众文化传媒共存互动。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中,也在“外国文学研究”项下新增了“近现代外国文学载体的转换与社会文化功能”及“艺术图像与文字文本:外国文学叙事与传播方式研究”两个项目,...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两岸统一 李行 基金会 委员会 大陆 香巴拉
由“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合作主办白勺‘‘第一届两岸电影展”于2009年6月17日起分别在台北、台中,6月27日起在北京、天津等四个城市举办。活动期间展出7部大陆电影(《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隐形的翅膀》、《江北好人》、((塔铺》、《香巴拉信使》、《致命追击》)和6部台湾影片(《六号出口》、《练习曲》、《态...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22号,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