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作为方法的亚洲 竹内好 中国革命 主体 一带一路
摘要:"亚洲"概念在思想史研究中曾历经数次重构的过程,这种重构本身是对于亚洲主体性的不断发明,而竹内好的"作为方法的亚洲"无疑是其中的重要案例。在这篇访谈中,汪晖教授回顾了亚洲概念的历史沿革与其中的论争,从"主体形成"的角度阐释了"方法"的意义,同时以中国革命的脉络为参照,对于历史中"方法"与主体间关联的复杂与差异化的情形进行了解读,并以电影为例,谈及"方法"在文艺实践中的在场与缺席。
电影艺术杂志要求:
{1}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作者请自留底稿,1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因本刊人手有限,来稿恕不退还,请多谅解。
{3}本刊编辑部人员较少,恕不退稿,作者在三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4}引言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一问题。
{5}来稿若为课题研究成果,则凡被省级以上单位正式立项的课题,应在文中标明课题的立项单位、级别、时间和编号等信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