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帚状构造”特征及其形成动力学机制

吕宝凤; 吴琼; 杨永强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广东珠海51908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开合旋回 中央隆起带东段 走滑断裂 帚状构造 

摘要:断裂是塔中隆起带东段构造变形的主要方式,也是控制油气成藏与分布的重要因素,其形成机制和过程一直存有争议。文章从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理论出发,通过综合解析塔中隆起带东段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东部"帚状构造体系"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古生代以来受天山、西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三大褶皱山系的影响,伴随盆地三个"伸展-聚敛"构造旋回的发展和演化;中央隆起带东段的塔中Ⅰ号断裂、塔中10号断裂、塔中Ⅱ号断裂和卡塔克南缘断裂等断裂于加里东早期产生,并于随后多次活动,它们在剖面上呈现"Y"字型结构,平面上向东南收敛、向西北撒开,和南侧的塘南断裂及车尔臣断裂共同构成"帚状构造"体系;加里东运动以来,该构造体系先后经历了张扭性(加里东早期)→压扭性(加里东中期)→张扭性(海西早起)→压扭性(海西晚期)两大应力场的转换,并于海西晚期基本定型,同时在其周邻地区产生北东、北东东向的次级的、低序次的断裂体系。

地质力学学报杂志要求:

{1}参考文献: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均需标注参考文献。

{2}来稿切勿一稿两投或多投。

{3}来稿一般三个月内没收到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

{4}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稿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编号,放在篇首页左下脚作者单位之前。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若属多项基金资助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5}一级标题使用1,2,3,…;二级标题使用1.1,1.2,1.3,…。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5人评论|0人关注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