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俄罗斯文艺杂志

杂志介绍

俄罗斯文艺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俄罗斯文艺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俄罗斯文学20年回顾

    关键词: 苏联解体20年  俄罗斯文学  回顾  

    苏联解体20年来,俄罗斯文学既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呈现剧变混乱的解体初期与走向稳定的新世纪十年两个阶段的不同,又遵循文学自身内在的继承与发展规律,存在一定程度的连续性与必然性。本文试图从文学的外部环境、文学的地位与作用、创作队伍、创作倾向与内容、创作风格几个方面来说明文学发生的巨大变化,阐述今日俄罗斯文学自由的环境、"...

  • “历史性的文学理论”之建构探索——评四卷本《文学理论》

    于21世纪初陆续问世的四卷本《文学理论》,展现了俄罗斯科学院在"建构历史性的文学理论"方面的初步探索和最新成果。无论是对历史主义传统的诉求,还是转向"内部研究"的尝试,都显示出俄罗斯文学学在去意识形态化的趋势中谋求学科发展的努力。由此也造就了四卷本《文学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耀眼的学术成就——《文学进程》。它的创新性...

  • 俄罗斯外交的新变化

    关键词: 苏联  外交  经验教训  俄罗斯  

    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外交的成败得失值得世人深思、总结,并对当今大国外交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今日的俄罗斯外交,吸取了苏联时期四面树敌的教训,发挥俄罗斯地跨欧亚的地缘优势和连贯东西的影响。俄美之间先后签订了若干重大的核裁军条约,限制和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放弃军备竞赛,但仍然维持相当强的军力。俄罗斯实行全方位、无敌国外交,重...

  • “俄罗斯20年的体制变迁与俄语文化思潮”学术前沿论坛暨北京师范大学中俄人文比较中心成立仪式简报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学术前沿  文化思潮  体制变迁  论坛  俄语  简报  

    2011年11月5—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与《俄罗斯文艺》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俄罗斯20年的体制变迁与俄语文化思潮“学术前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成都、哈尔滨、西安、长春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分党委书记林洪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

  • 苏联解体的文化价值因素探析

    关键词: 苏联解体  文化价值  意识形态  文化归属  

    苏联解体20年,人们从不同视角解读苏联解体的原因,得出了见仁见智的结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是历史反思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导致苏联解体的更深层原因,即文化价值因素:国家意识形态的改变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民族宗教的矛盾加快了解体的进程,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极端性和文化归属的摇摆使苏联彻底投向西方怀抱。

  • “聚和性”意识与苏联解体

    关键词: 苏联解体  多元主义  

    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直是我国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不少学者从意识形态、政治和经济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究,甚至有人把解体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其实,苏联的解体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宗教信仰缘由,也就是与俄罗斯民族信奉的东正教精神息息相关。这就是俄罗斯斯拉夫派领袖阿.斯.霍米雅科夫在概括东正教会的本质时提出的"聚和性"。本文从意识形态...

  •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声——简论先锋艺术团体“现实艺术协会”

    关键词: 现实艺术协会  流派史  诗学特征  后现代主义  

    "现实艺术协会"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继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和未来主义之后的又一杰出文学流派代表,它发展了现代主义文学所开创的荒诞和离奇,通过对语义、语法、逻辑、因果关系、决定论等基本认知要素的解构,建立起全新的认知事物和世界的荒诞诗学。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文学观出发,在追溯"现实艺术协会"的流派史和分析其创作诗学的基础上,从对...

  • “俄罗斯文学:传统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年会在京召开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俄罗斯  文学研究会  俄罗斯文学  年会  当代  传统  北京外国语大学  

    由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及俄语中心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俄罗斯文学:传统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年会于2011年9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蒙古、日本、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提交学术论文近百篇。

  • 诗人的天空——茨维塔耶娃长诗创作中生活与存在的矛盾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长诗  生活  存在  第三空间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独具特色的重量级诗人,被认为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茨维塔耶娃的诗以生命与死亡、爱情与创作、时代与祖国等为主题,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她的长诗创作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在国内鲜有研究。本文对茨维塔耶娃的长诗进行了全面概述,并对其长诗创作的主要主题——生活与存在的矛盾进行了初步...

  • 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

    关键词: 艾特玛托夫  全球化  精神  生态  

    全球化时代是大部分人被自己的欲望劫持的人质社会,直接后果是人类精神和自然生态的双重危机。具有世界声誉的吉尔吉斯作家艾特玛托夫深刻洞察全球化时代人类的生存境遇,他的长篇小说遗著《崩塌的山岳》深入反思了全球化的时代困境,批判大众文化对高雅文化的侵蚀,在相对主义的蒙蒙雾霭中坚守着道德和价值,对那些陶醉于全球化福音的肤浅乐观之人...

  • 什么是东正教思想

    关键词: 东正教  基督教哲学  重新认识  名称  印象  神学  

    本文的名称很容易让人觉得是演说用的,确切地说适合于通俗讲演或布道。然而,与这个印象相反,今天,在这个名称背后有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熟悉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现状的人都清楚,在最近几十年里,东正教思想的本质和实质成了新的积极思考和重新认识的对象,这些思考和认识已经导致很多富有成效的结论。

  • 在应用中与理论对话——俄苏符号学与西方符号学理论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符号学理论  对话  应用  西方  文化符号学  代表人物  编者按  莫斯科  

    (代编者按)不同于欧洲符号学和美国符号学的发展轨迹,俄苏符号学是在莫斯科-塔尔图学派的"对话"与"交融"中发展的。尽管作为俄苏符号学的代表人物,巴赫金与洛特曼个人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对话,但他们的理论却发生了"交融"。"对话"与"交融"已经成为俄苏文化符号学的主旋律。

  • 论《彼得堡》的多元叙事结构

    关键词: 别雷  叙事结构  

    象征主义大家别雷(АндрейБелый,1880—1934)通过创作实践反映出其对形式美学问题的科学总结。本文由《彼得堡》中作为题名的标志性符号"彼得堡"在文本里出现的标记变化展开分析,解读小说的基本编码模式并详细论述其在小说各个层面的记号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彼得堡》的叙事结构所具有的多元、动态、开放的性质。

  • 本文内容的符号互文:《恩主》艺术中的符号与《反对阐释》

    关键词: 艺术本文  符号互动  

    自传统结构主义至现代符号学,文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结构走向功能;从单一的文本单位走向注重联系的艺术本文。俄罗斯符号学家尤里.洛特曼将文本视为一种功能,即艺术本文符号意义的生成机制,从而实现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系统观与非结构主义的开放观的结合以及对传统封闭、静态的文本观的超越。本文正是借助这一理论视角,...

  • 巴赫金的符号学理论与幼儿语言习得研究——以幼儿“给”核句的习得为例

    关键词: 巴赫金  符号学  幼儿语言习得  

    本文认为幼儿所使用的语言符号正是巴赫金符号学理论中所说的最纯粹和最典型的符号,幼儿语言的习得,是在对话交际中的习得,体现了巴赫金的符号学理论对符号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即感知→认知(概念意义)→认知(语境意义)→能动的对话的过程。

  • 韩国的斯拉夫学:历史和前景

    关键词: 历史语境  韩国  19世纪末  20世纪  知识分子  亲近感  俄国  时间  

    一、历史语境在19世纪末,韩国和俄国间的交往甚少。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两国间的联系也极其有限,因为,要学会彼此理解,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尽管存在众多障碍,韩国知识分子仍能借助文化和艺术,时常感受到与俄国在精神上的亲近感。

  • 中俄文化类型比较研究

    关键词: 文化类型  超个体观念  民族文化定型  

    中国与俄罗斯有着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与生存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心理,如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与俄罗斯人的极端主义,中国人的求同思维与俄罗斯人的崇尚个性发展,中国人的重伦理思维与俄罗斯人的重认知发展等。文化类型是文化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与思维模式是文化类型...

  • 《楚辞》在俄罗斯的传播

    关键词: 楚辞  离骚  俄罗斯汉学  屈原问题  真实性  

    《离骚》在俄罗斯共有四个译本并且各具特色。《离骚》令两位俄罗斯诗人为之倾倒,他们虽不懂汉语,但翻译的作品却深受欢迎。费德林是俄罗斯汉学界研究屈原问题的权威专家,俄罗斯汉学界的后起之秀克拉芙佐娃利用文化逻辑学分析了楚辞作品。从阿理克翻译楚辞散文,到费德林翻译与研究屈原诗歌及屈原问题,再到克拉芙佐娃重译楚辞及对其进行文化学的...

  • 莱蒙托夫和弗鲁贝尔的恶魔形象

    关键词: 莱蒙托夫  弗鲁贝尔  恶魔形象  哲学思考  反基督  

    诗人米·莱蒙托夫和画家米·弗鲁贝尔在自己艺术创作中都曾始终不懈地探索过"恶魔"主题,创作过"恶魔"形象。后者为诗人莱蒙托夫长诗《恶魔》配的插图可谓是诗歌和绘画的珠联璧合。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是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对读者而言,他是具有诗人本身气质和情绪的道德哲学观点的艺术象征形象,另一方面,他又是福音书和俗世意义上的反基督形...

  •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电影的精神向度

    关键词: 索科洛夫  亚历山大  电影节  精神向度  最佳影片  精神领袖  威尼斯  

    作为世界A类电影节的重中之重,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一直是世界电影的最高奖项。今年的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俄罗斯当代影坛的精神领袖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导演并参与剧本写作的《浮士德》获得了最佳影片大奖。

  • 一张老照片——难忘的“苏进研”班

    关键词: 老照片  2010年  北师大  苏联文学  进修班  老师  毕业  数学  

    2010年10月,同事潘桂珍老师从上海金留春老师处带回一张老照片。这是北师大苏联文学进修班与研究班(简称苏进研班)的毕业照之一,时间是1958年7月,地点是当时北师大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北师大数学楼(今教八楼)前。

  • 为人民的利益而活……——纪念波格丹诺维奇诞辰120周年

    关键词: 人民  诞辰  纪念  利益  俄罗斯文学  文学批评家  20世纪  艺术语言  

    在20世纪的白俄罗斯文学当中,有着不少名字仍将长期以自己的艺术语言激荡着这个不大的为森林和湖泊河流环绕的国家人民的灵魂。其中,最光辉、最能涵纳人民心灵的名字之一,就是诗人、政论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马克西姆.波格丹诺维奇。

  • 龙江大地上俄罗斯文化的回声——评《俄罗斯东正教与黑龙江文化》

    关键词: 俄罗斯东正教  黑龙江文化  俄罗斯文化  大学出版社  回声  大地  文化关系  系列丛书  

    《黑龙江与俄罗斯文化关系丛书》是由黑龙江大学的俄罗斯问题和俄罗斯文学方面的学者撰写的,反映俄罗斯文化与黑龙江文化关系的系列丛书。其中,郑永旺教授的《俄罗斯东正教与黑龙江文化》一书已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

  • 一部理论诗学的实践经典——评《分析文学作品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实践分析  主导成分  

    作品理论是当今文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叶兴的《分析文学作品的原则和方法》是俄罗斯文艺学分析学派的代表作。作者不仅细致考察了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充分论证了不同层面、成分之间具有规律性的有机联系,提出了主导成分分析方法,为文学批评从多层次的立体结构来全面动态地认识作品的"文学性"开辟了一个明确的思路。

  • 宝贝儿

    关键词: 宝贝  亨伯特  未成年  尼古拉  哲学  可怜  

    就在亨伯特.亨伯特①苦恋着他还未成年的情人②,居心不良地盘算着娶可怜的黑兹③为妻的时候,世界另一端的尼古拉.罗曼诺维奇——一位孤独的哲学(或自诩为哲学的)教授也在深受相思之苦,有悖常理地娶了一个做梦也想不到会摊上这门好亲事的女士。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邮编: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