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论文

时间:2022-03-15 06:23: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小学体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体育论文

小学体育论文:农村小学体育授课内容综述

但笔者通过与多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了解到,现今在职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一部分是过去在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指导下培养出来的,他们知识陈旧,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另外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不合理,部分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因此,农村小学出现体育教师没有授课内容的现象。根据以上情况,在这里我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依据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给各位同仁提点建议,以便借鉴、参考。小学体育课的授课内容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

一、二年级

通过教学,使学生说出身体各部位所做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方位;说出所做简单的全身动作的术语,如蹲起、踏步、滚动、跳跃等。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和运球等。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把体育当做一个好玩的游戏活动,以免给学生年幼的心灵增加负担。学会一两种野外常见的运动方法,如游泳、自行车等;参加有组织的野外活动,如野营、远足、登山、旅行等(安全防范措施要做好)。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学习实际生活中的移动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等动作;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练,如队列练习、广播操等;在游戏或基本运动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的练习。

二、四年级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如球类运动的投篮等;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滚翻等;知道武术动作术语,如马步冲拳等;知道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术语,如舞蹈中的跑跳步等;知道田径动作术语,如起跑等。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在交流中学习,在帮助中进步。教给学生正确的运动方法,运动服饰的合体,正确的姿势,摔倒时的保护措施,并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状况,提前做好热身运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通过多种游戏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发展跳跃能力;通过多种练习形式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明白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且懂得与人交流合作的乐趣和收获。为学生创造一些体育话题,如刘翔等体育名人的一些故事,进一步提升体育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

三、六年级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了解基本技术的知识,了解简单战术的知识,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对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作出区分和评价,用安全的方法运动,在运动中避免粗野和鲁莽动作;能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如登山、野营等,总结在野外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各种平衡动作,进行各种有节奏的练习;注意合理饮食,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及业余活动时间,能正确使用网络等先进的工具获取健康的知识;懂得抽烟、酗酒或等对身体的危害,懂得体育比赛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实际内涵,并真正落实到生活学习当中。

小学体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学中以身示范的魅力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的方法。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可见,教师的示范对于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目的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示范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形体动作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并使之“内化’,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教授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先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然后结合教学要求,把动作分解,用慢速或常速做重点示范。

这样,完整的示范就为重点示范作了必要的铺垫,并使重点示范的动作更加鲜明、突出,以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正确的示范可以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使人对某种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欲求倾向,并力求积极参与该事物的心理特点。

正确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的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过硬,应该是动作的典范。一般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大方,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一开始,就能受到教师示范动作的感染,在欣赏示范动作的同时受到一种力的鼓舞,美的熏陶。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的影响下,使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多方位的示范可以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尤其是中学生男女性别差异的增大,加之教学中动作技术难度的变化,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动作学习发生困难,特别是在教授复杂的动作时,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好意思或不愿学甚至害怕的心理障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安排队形,充分考虑动作的性质及安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尽可能做到多方位教学,以解除学生的不必要的思想负担。示范前,还应注意分析动作的结构和要求,要考虑学生观察动作的角度,讲究动作示范的各个“面”。可采用正面、镜面、侧面、斜面和背面等。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正面示范,如篮球防守中的左右移动。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侧面示范,如跨栏跑的“摆动腿”上栏动作和“起跨腿”后蹬,提拉动作等。

小学体育论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路径分析

一、小学体育教学要把思想健康教学放在首位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小学的思想健康和身心健康共同决定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直接影响着民族的文明进步。近几年随着国家的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快速的进步,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日渐增长,而且在工作成绩上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也存在着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有些学校或是个人为了避免体育教学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件,就不去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和训练,而是让学生自己自由结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教师还会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自作主张地将体育课堂让给那些文化课的教师,这原本应该是学生身心得到放松的时间,但是又让学生进入了劳累的知识复习之中。当学生想要得到放松、想要进行体育锻炼的欲望不能够实现的时候,就会开始产生厌倦的情绪,这样学生便会出现思想上的问题,阻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意识到这种做法的错误性,并及时地改正我们的观念以及我们的行为,确保这种错误不会再次发生,避免这种不良教学后果的出现。想要从问题的根源改变这种教学中的不科学行为,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教师的教学观念。然后再逐步地改变教师的这种思想,使其能够转变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让教师首先具有了重视体育教育,重视体育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教学中才能够避免这种错误行为的出现,才能够在教学中更加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培养,师生才能共同把“思想健康”放在教学和学习的首要位置中,才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及时地改变考试成绩第一的错误观念,保证其教学中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健康教育。同时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还能够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品质的重视程度,即重视学生各种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能力和思想健康的共同和谐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将来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二、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以便对学生进行较好的思想健康教育

在改变教学观念之后,为了能够在实施的环节更好地、顺利地进行思想健康教育,教师那传统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摒弃,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新,设计出更加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体育教学的方式要打破传统中单一地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要充分展示体育教学中技能与思想健康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让体育技能和思想健康教育能够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使其相辅相成地共同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在练习中对体魄的加强和锻炼,引导学生在项目练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健康心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应该选择性地减少一些技能方面的训练,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接触的能够提高学生思想健康的知识,这样就会让学生在体育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掌握受益终身的锻炼方式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自己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三、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体育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各种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正确的锻炼方式,就能够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主动地进行自我身体的锻炼和加强,并且在这其中能够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就达到了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提供的机会下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点,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思想健康素质的综合性全面发展。

四、体育教学环节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小学生的胆量还都比较小,在体育知识学习或是体育项目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放大”学生的进步。体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用关切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并且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然后学生会慢慢地用这种满足感和成功感逐渐驱逐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胆怯,从而树立自己的信心和积极的生活理念。教师对那些表现一般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会打消这些学生的消极心理,也会使那些小有一些技能的学生不再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从而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这样就提升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树立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自信心。

五、在体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

体育运动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身体、放松自己的心情。观看那些体育表演还能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到不同的喜悦和幸福。因此体育运动是一项具有很多优点的生活方式,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积极创新出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小学体育论文:浅谈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

燕山小学 陈元

体育课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方面极广。它牵涉到音乐、美学的鉴赏美、力学、理学、伦理学、思维科学、交际学、逻辑学、生理学、医学、营养学与语言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这种广泛性尤为明显。而这语言学知识的运用,在课堂中既起到基础作用,又起到桥梁作用。我们在体育课堂中,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符合规律的、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称之为体育课堂语言艺术。

在现在的小学体育课,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队体育课的教学毫无兴趣,希望体育教师安排自由活动(俗称放羊),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教师把自己当作遥控器,是一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对这种毫无艺术而言的反复教学,早已厌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多教几遍才能使学生勉强接受。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得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关键在于教师得导,这个导就是指——体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教你在课堂中导什么,怎样导,怎样去鉴赏美和创造美。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下面我将从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原理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方法、技巧。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目的只有一个: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体育各方面的知识和运动技巧。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要做到准确、明了、生动、得体,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就是体育课堂的艺术所在。它的艺术性表现在美感和幽默感,教师语言应避免出现“八话”:“拖泥带水的废话、华而不实的虚话,模凌两可的混话,枯燥无味的胡话,趣味低级的粗话,陈词滥调的套话。”而要做到“九富”:“富有针对性、富有教育性、富有情感性、富有启发性、富有逻辑性、富有节奏性、富有精练性、富有时代性、富有幽默性。”(引自《教师语言艺术》),要把它运用淋漓尽致,还要重视它的“科学性、简明性、形象性、交际性、工具性、贯穿性和艺术性。”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与技巧,要用得得体,恰倒好处,教师就得要从儿童品质和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灵活综合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避免信息的“误递”和“曲递”。教师还必须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和增强体验,语言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意图清楚、生动形象。体育课堂艺术是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思想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作媒介。情不通,理不达,不行。所以我认为成功的思想教育也是体育课堂语言情感表达的艺术。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把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之为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要学”所引发的。在小学的众多课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需要能浅层地体现出“我要学”的动机。在课堂中,教师一定得把学生这种本能、浅层的学习动机加以煽动、引导、组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如教师不在语言上进行艺术化的思想教育和煽动,任其自我放矢,这种本能的学习动机很快会消失,并且产生负面影响。

在课堂中,学习效率随着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而提高的。学生学习的本能和核心在于学生学习动机,要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在于教师在语言上的煽动、诱导和组织。我们只有把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提高、加强,使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转化为更高层的主导学习和“自我”学习,那么学生在任何的时候的学习都是高效率。因此,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在课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用由之可见。

一、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是在遵循一定规则下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创造性综合运用多种学科、语言表达方式的产物。它的表达效果的提高必须通过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这种课堂语言的艺术创造,必须重视创造性地综合、灵活运用和优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的需要,表达策略的需要,语境的需要和课堂环境的需要。做到因人、因事、因境、因时而异。它的表达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朴实明快法:

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其具体表现在:话语质朴、丰富自然、通俗坦率、真实可信、简洁明确,语不惊人,但立意深远。

2、超常变序法:

即指在用语和确定词序及语句结构上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选择和变化措施,使语义超常出新或发生质变,语言所强调的重心发生转变,造成一种出任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有新角度,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不同一般的见解,有效地点化和启迪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心理准备状态来安排和设计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鞭辟入里地叙事说明,使学生欣悦。

3、反复冗余法:

根据口语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有意采取词语、句式结构上的反复、重叠,增加语言的“冗余度”,以突出重点,强调要害,加深印象的一种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途中的技巧时,教师反复几次提醒:同学们看到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再比较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大腿的动作是否标准,小腿的动作是否标准,脚的动作是否标准,摆臂的动作是否标准,身体的倾斜度是否标准。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自觉性和模糊性而说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玩”和学习只要能行这样半桶水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反复多次地提醒,反复多次地使用“是否正确”一词语,就是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民主重视。

4、宽泛模糊法:

美国查德教授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语大部分是模糊集

的名称,如“多少、少数、大多数、比较好、相当好等树词和程度词”。这并不与“语言表达要明确精当”的要求相矛

盾,科学地运用模糊语言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交谈策略,有利于教师在眼前认识尚不清楚或一时间无法找到答案时机智地巧将问题度过难关。

二、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技巧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班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即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有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2、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

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3、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回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回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4、态势语变化技巧

也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这一语言在体育课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饿语言要做到自然和谐,入情入理,传神入化,优美高雅,动听而富有启发性,仅依靠丰富的词汇和发声技巧还不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生动、准确、明了、自然、恰当地表达情意还需讲究态势技巧。

在体育教学中,态势可分为情感态势和教学态势。课堂饿情感态势是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的隐含的思想感情,是极其丰富饿微妙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神色变化都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对人的心理产生某种感示,比声音先一步在听者心理形成心理视觉形象,从而对有声语言起到铺垫强调或替代作用。教学态势,也就是我们在体育课堂中所将的示范教学。是体育课区别其它课目的标志之一。在别的课目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黑板、电化媒体等把内容形象化传授,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儿童的基本上是处在一种表象思维上,我们教育者只有把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难学的内容形象化才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体育课中的教学态势在教学任务上占很重要的地位。你的一招一式,一招手一投足,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态势必须要求很严格。如在途中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口若悬河的语言外,同时教师本身要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更加通俗易懂,根据学生在走和跑中一些常见的不标准动作,示范出标准动作,模仿出不标准动作,加以比较,让学生记忆深刻。

因此,教师要赋予态势以艺术魅力,有个总要求:

1)感情态势表现必须与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必须直白而含蓄,自然恰切,精当和谐。

2)教学态势表现前与教材和教学任务紧密相连,必须与语言想吻合,同步进行。

5、辞格技巧

语言辞格是一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特点选择最贴切、最完美的形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为学生的所愿意听、乐意听,除了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外,还需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辞格技巧。如在篮球教学中,某老师正在要求学生进行运球练习时,一学生对天上的一群鸟作射击动作,教师见状,心里有点气冲,假若停下来批评学生,则影响教学秩序,于是,教师改变方法,说:“这节课我们学习篮球,有个别同学却想打天上的鸟。”教师顺便指者天上的鸟,接着目视这个同学,这个同学面一红,教师接着问:“天上的鸟是动的,我们容易打得者吗?”学生回答:“不能”,“假如你们能把这静止的球运的像天上的鸟一样灵活,有谁还能抢到你的球呢”?教师灵活运用,就地取材,通过巧妙地“引用”这一修辞手法,系统地批评了学生的同时寓意中要求学生只有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学的真功夫,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6、幽默技巧,

幽默(hunour)是外来词,意指言语行为有趣、滑稽可笑,从审美价值的角度来看,它是经愉悦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快攻感的一种行为特性,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博人一笑。要善于运用幽默,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品位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幽默,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师运用幽默技巧,利用课境(课堂环境)恰如其分的,能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出神入化的点明主题,引起学生愉快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造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十分推崇幽默,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通过自己的课堂经验,确实合理,恰如其分的应用幽默,可以把教学内容、任务和教育的意图直接导向学生,实现心理沟通,沟通师生感情。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某同学不认真,且轻言已经会了。教师说:“其实,也没什么学得了,不过,既然你已经会了,那么,你来当老师,教我和同学学习。”教师本想讲一翻严肃的话,但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当作耳边风,用这种愉快的反语说出来,造成一种“可以随意”的假象,但学生听后可以理解老师的真意。

语言对于现代社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从猿古人到现代人,大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语言得到了充分发展,已经规范化、系统化。

教师语言经过“遮面隔纱授学问,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教学方法,已经优化为精炼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中只要你了解教师课堂语言的特性、作用以及学生心理特征,很好得运用课堂语言技巧,那么在这一堂中语言运用是成功的,你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而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忽略了课堂语言艺术,出现了我在前面所讲的“八话”,一节课往往事倍功半,因此,体育课堂语言的灵活运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从很多方面影响你的教学任务、效果、成果、教学组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重视它。

小学体育论文:在小学体育中进行舞蹈教学的反思

没有学过舞蹈的人都会认为,学跳舞是一件很轻松有趣的事,其实在台上跳出一曲优美的舞蹈,在台下就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要求对于成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何况对于年仅7、8岁的小娃娃们呢?

为了学好一个舞步,她们就得不断地重复这个简单而又枯燥的动作,而她们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她们的持久性是很差的(与成人相比),那又如何让她们在既不会对学习此舞步感到枯燥,又不会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下,引导她们比较高兴地不断重复练习呢?

我根据她们的年龄特点: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她们进行想象联想,并在这样的情境中不断的愉快的重复练习某些基本动作,直到她们练到比较到位比较完美。比如:在练习踵趾小跑步这一个基本动作时,我就创设了“背书包上学去”的情景,“去果园摘苹果”及根据3月5日学雷峰的活动,引导幼儿进入“去敬老院做好事”的情境。开始时,用踵趾小跑步去敬老院,到了敬老院后,放上音乐为老爷爷、老奶奶表演学过的舞蹈,最后又以踵趾小跑步的动作回幼儿园。在此情境中幼儿即开心愉快地重复练习着单纯的脚步动作,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以前学过地舞蹈。每个幼儿的学习兴趣都很高,一节活动下来,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为下次学习其他的动作打下了良好地情绪基础。这使幼儿进入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循环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放上一段音乐重复练习基本动作,幼儿可能会感觉很累,不仅是身体而且在精神上也会感到一种疲劳,并会产生一种厌学的不良情绪,如果不进行较好的引导,甚至会使原本爱学舞的孩子,对学跳舞感到害怕、厌烦。

又比如,在学踏点步与蝴蝶飞的动作时,在介绍讲解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以自然愉快的口吻,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开心地在花丛中自由地飞来飞去。“我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我在美丽的花丛中飞舞,我好开心、好高兴呀!”这种引导情境,不仅可以使幼儿在无意中学习,而且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自觉地改正一些不到位的动作,并会自觉加入情绪,更会使每个简单地动作活起来,美起来,这比教师一味地说:“动作要美,脸上要带笑容”的收效要好上很多,很多!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幼儿的生活,那么幼儿爱舞蹈,也就是她们对练舞蹈很感兴趣,她们把学跳舞当作了一种好玩的游戏,既然是这样,那么要教好幼儿练习舞蹈,我们教师只要抓住幼儿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并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她们感到舞蹈很美,学跳舞是件很好玩的游戏,让她们的情绪一直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下,那么,她们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小学体育论文:小学体育多元化实施的策略

l、多元化学习评价的理论依据

1.1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着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等。加得纳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其独特表现形式,每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多元智能理论“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儿童,为多元化学习评价中各领域个性化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

1.2多元化学习评价概念界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知新型多元化学习评价应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体现尊重和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2、多元化学习评价的模式

根据体育多元化学习评价的定义,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体育多元化学习评价的模式为:评价方式的人文性和民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学习评价本着通过评价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承认学生在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知识智力和情感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多元评价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使教师从“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合作者”角色。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多元评价所覆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对学习条件的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成效的评价等等。可采用口头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阶段评价、总结性评价等。设立学生个人学习成长档案袋,记住学生的点滴成长,收获学生全面发展的果实。多元评价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更重视对学生情感、兴趣及策略的评价。因此,它为小学生提供的学习信息是全方位的,多层次和综合性的。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多元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课堂练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家长反馈、平时测试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手段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

3、多元化学习评价实施的策略

3.1激发学生乐学的动力—师评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评价之后,积极性往往成倍地增加。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体育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等方面进行积极的评价,对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在老师眼中应该只有差异而没有差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用真诚和爱心对待学生,体育教师要做有心人,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2增强学生自信的保证—生评师。开展学生评教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会更关心学生,学生也会更尊重老师;同时学生评教的过程也就是对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诊断过程,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本人了解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教师不再是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

3.3激励学生互学的手段—生评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要求生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地指出不足。如:在各组新的技巧组合动作展示后,大家一起讲评。“老师,他们一组的动作顺序安排的不很合理,我认为应该这样……”“这一组做出了别的组没有的新动作,他们真能干,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他们创想的虽然很好,可是单个技巧动作做的不够好,还要多练习。”……这样,学生在互评中,既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又能客观地指出不足,从而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课堂气氛热烈,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4体现学生自我的完善—自我评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面,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元认知调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上,它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的积极自觉总结和调节。在课的总结阶段,我们注重创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总之,多元化学习评价能给学生一个真实全面的评价,能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多元化学习评价,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互动相长,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小学体育论文:浅析体育与幼儿右脑开发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而这种潜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初期的右脑开 发。使儿童大脑两半球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我们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捷径。

我们知道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一大束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联系着,使两半球合为一整体并协调整 体活动。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各有一定的分工,脑和身 体之间的神经联系是相互交叉支配的。左脑支配着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持左半身肢体的活动,人的左手和右 手分别受右脑和左脑的控制,实行分工协作。

大家知道,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通常称为“右利者”。“右利者”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它主要负责 语言、记忆、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分析活动。左半球常被称为“语言脑”。而右脑是负责处理总体形象、空 间概念、几何图形感觉、身体协调等,因而,右半球常被称为“直观脑”,近来也有人称之为“创造脑”。

若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具有意外性,洋 溢着创造性,充满活力类型的人。可见,人脑右半球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据调查,右半脑的开发对发展创 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右脑的形象思维,人可以获得形象和整体的感知,直觉和想象等,这些都是产生创造 性想象的源泉。

学龄前时期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因为儿童在2岁前基本生活在形象的世界中,到了学前末期,儿童的大 脑成熟水平虽然已接近成人,但儿童的言语中枢尚未成熟,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仍以右脑为中心去认识事 物,这个时期如果成人采用正确的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就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从而增强幼儿的创造性 和肌体的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及充分的教学实践发现,恰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及创造力 的形成。

一般来说,那些只顾埋头啃书本,又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都用左脑处理问题,形成左脑思维的方式 。而爱运动的孩子,他们在追逐奔跑欢跳的时候,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体育游戏,则提高了他们的反映力、 判断力,使右脑在“蹦蹦跳跳”中储备了许多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考虑问题的速度也敏捷,一旦知识向深度 广度扩散时,那么这些储备就成了宝贵的基础,同时,肌体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右脑是一块 神秘的新大陆,只要充分挖掘,就能得到丰富的宝藏。那么,如何通过体育开发右脑的潜力呢?通过数年的教 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蹦蹦跳跳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又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接受外界环境不同性质 的物质刺激以后,身体内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保持得更加平衡,同时智力也随之提高了。此外在游戏中,他 们要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如怎样不被别人抓到,如何将球拍得高一些,想什么办法将球踢进球门,捉迷藏如何 辨别方向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幼儿动脑能力,所以,发展动作活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 就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又如“找朋友”游戏,看一看有几个朋友,或者“小朋友顶球”游戏 ,让孩子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再如“拨球”游戏,拨动地上的球往前或往左、右走,或者拨 动小球打击地上事先摆好的玩具,也可以左、右手轮换练习,还可缝个沙袋,做“接沙袋”游戏,可将沙袋向 上掷或幼儿面对面一人掷一人接等等。总之,凡是能开发幼儿大脑功能的都可采用。曾有人把人的大脑皮层比 喻为“智慧的海洋”,因为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 。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联系,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其中控制手的运动的大脑皮层部位的面积很大, 所以手的灵敏运动能够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同时,支配人左手的是右脑领域,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左手 ,就会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脚及左侧方位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对于少数使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所以父母都强行改用右手, 结果右手使用的多,左手使用的少就造成人脑两半球利用的不平衡,因而使管理人的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负担 不足,自然影响它的发展,而左脑负责人抽象思维的左脑半球负担过重容易发生疲劳,人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 影响,尤其现在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状况很普遍,更造成了幼儿左脑的负担过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说让幼儿双手同时发展也是在开发其右脑。当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配合幼儿园训练儿童左手的动作,在婴 幼儿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婴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动作。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 体育游戏如:《锤子、剪子、布》,《筷子夹玻璃球》,《倒口袋》,《搭积木》、《串木珠》等,这些游戏 都可在成人参与下用左手完成。这是开发右脑的较好办法。

在幼儿体操中,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左手手指操,左手前臂操,左手大臂操,也可双手共同活动。可以让幼 儿左手拍球,左手打羽毛球,玩手指造型游戏等等。总之,幼儿双手的动作发展是由大动作到细动作,由不准 确到准确,由把着手模仿成人到听语言指挥而动这样一个过程,对左手的训练使左手逐步灵活,对右脑细胞产 生良好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来帮助幼儿锻炼。例如:1.采用按摩抓拿等方法帮 助宝宝手指运动。2.让幼儿双手并用。3.还可让孩子玩粘土工艺和自由画,这种玩法能为培养形象构思和创造 力形成良好的刺激。4.玩带有图案的扑克游戏。即用画有桔子、鸡蛋、火车和汽车等扑克,让孩子指出“那有 什么”的游戏。此时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全是扑克摆成的图案构并依照扑克在头脑中构成的形象去猜测,对 培养形象构思能力是很适宜的。5.玩七巧板,智力拼图。6.用左手抓握杠杆,提东西,举撑左臂,训练儿童左 手的灵活性。

另外,让孩子做一种“不对称运动”的游戏,开始练习时孩子们可能很不习惯,但这种愉快的气氛会使孩 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第一节: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 作可由慢到快。第二节:指“五官”,拉做孩子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食指放在鼻尖、嘴、眼 睛、耳朵上,但要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第三节: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 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 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还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大脑的其它游戏动作,使刺激传导 到大脑,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左侧身体的动觉训练可采用:头颈运动(左、右、前、后)、前臂操、大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 环),腿部运动如让幼儿学爬、拉车,滑滑梯,站立时左腿前踢、侧踢、后踢,右侧卧左腿前、后、侧踢,用 左腿踢足球。

左脚的训练可采用:取坐位双脚做内收、外展、屈、伸、绕环等练习。

综上所述,体育的幼 儿早期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尤其在幼儿大脑开发方面,对其 节奏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灵活多变的手段, 从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从体育入手,有目的地培养和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以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世界.

小学体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儿童少年的特点进行教学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 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 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 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 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 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 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 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 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 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 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 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 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 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 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 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 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 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 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 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 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 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 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 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 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在山东省教委公布的1985年至1995年全省学生体质调查结果中,显示我省 中小学生在耐力、柔韧和力量素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 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 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 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 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 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 ,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 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 、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 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 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 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 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 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 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 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 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 ,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 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 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 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 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 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小学体育论文:早期教育应将体育作为重点

儿童要想身体好,基础要打牢;因为儿童时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所以,早期教育重视体育是 非常重要的。社会上有不少人往往把智力开发,识字阅读,或者学习做人和培养品德放在儿童早期教育的首位 ;但是,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看,把体育放在首位才是比较科学的和恰当的。

一、儿童强壮的体格是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的物质载体。

身体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儿童的体质不仅直接影 响到游戏活动和智力开发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日后学业与事业的成功,甚至有可以通过遗传基因影响到下一 代人的健康成长。试想,一个长期处于体弱多病、无精打采状态下的孩子,怎能坚持正常的生活,怎能享受各 种游戏的乐趣,又怎样能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当然,更谈不上开发智力、培养人格了。如果一味地只强调智 力开发和识字阅读,很可能导致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生态平衡”错位。

二、儿童的抗病能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或受到伤害。

儿童的身体非常娇嫩,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伤害。我国流行病学的调查说明,我国人口死亡率中,儿童死 亡率居前列。这是因为,一方面儿童年龄小,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易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好奇心强,什么东西都要亲自探索一番、体验一下,都要去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嗅 一嗅、尝一尝;但是,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很有限,不可能认识到事物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和估计到自己行为可 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三、儿童期是身体和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一旦有所失误,会贻害终生,将悔之晚矣。

孩子从出生到满1岁,是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各种器官和组织迅速发育。以大脑为例,出生时,大脑 皮质的沟、回还不明显,神经细胞体积很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较短、较少。脑的平均重量约为370克,相 当于体重的1/8—1/9,到6个月时,即达700克左右,1岁时达900克左右,成人的脑重约为1500克,相当于体重 的1/38~1/40。3岁时,大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纤维变长,分支增多,机能基本成熟。在身体和大脑发育最快 的时期,最需要充足的营养,氧和活动量。如果儿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身体或大脑发育障碍,甚 至畸形,贻误终生。

四、严酷的现实告诫我们,把体育放在儿童早期教育的首位,非常必要。

(1)1994年编制的《中国儿童状况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0.03‰,大城市为20. 86‰,农村为71.08‰,在极为落后的农村(四类县)高达99.69‰。”这是一组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有关报告指出,中国儿童在生长发育曲线在6个月以内基本上接近国际参考标准, 而后则明显地向下偏移,农村尤为突出。这就说明,我国儿童在6个月以后的体质发育水平明显下降。

(3)少数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营养不良的比率在40%左右,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女孩比男孩严重。 儿童缺铁性贫血比率在50%左右。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孩子缺锌。缺铁、缺锌都直接影响儿 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4)许多地方的调查说明,肥胖儿的比率逐年上升。肥胖儿童中的50—70%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功能 下降,成年后极易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预防肥胖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

(5)由于营养不均衡和用眼卫生做得不好,我国城市小学生近视率达20%,最高达32%。

(6)许多调查表明,当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据两大城市对学龄前独生子女的调查,心理变态率超过 50%。患孤独症的儿童,约有50万人,并以每年千分之几的速度增加。打骂体罚儿童,不仅给他们带来皮肉之苦 ,还会带来精神创伤,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因为对于心灵的伤害,远比皮肉的痛苦,更加刻骨铭心 ,还有什么舔犊之情可言?

把体育放在首位,并非成天都要孩子去搞体育和游戏活动。它的本质涵义是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它 不仅要求孩子能成活,保证孩子有强壮的体魄,而且还要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聪慧的大脑和健康的心理、较 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WHO(世界卫生组织)在新近制定的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 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又指出:“如果家长和儿童能重视自我保健,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全世 界可望减少1/3儿童疾病的发生。”为此,家长应给孩子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保证孩子有良好、充足的睡眠,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三大功能:有利于生长发育,22点至凌晨1点是生长激素 分泌的最高峰,但必须在熟睡后1小时才能进入高峰期;加强新陈代谢过程,有利于消除疲劳;有利于开发智力 潜能,提高学习效果。据统计,7岁的小学生,每天少于8小时睡眠者,有60%的人跟不上班,39%的人勉强达到 班上平均分数线,没有一个人名列前茅。

美国一位早期教育学家说:“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努和不满,这些情绪和 情感有害于孩子的神经,引起身心虚弱。同时,孩子会由于这些情感而患病,影响身体健康。要让孩子寄喜悦 于明天,高高兴兴地进入梦乡,抱着喜悦的希望早起。”

平时注意少吃甜食,重视早餐,并防止儿童学习负担过重。学习负担过重,可造成所谓“信息过剩综合症 ”,表现为烦躁不安、胸闷气短、目眩脑胀、忧郁孤僻、精神不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降,还可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病状,如高血压、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甚至休克。

总之,在儿童早期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儿童体质的增强,不能忽视体能的培养,不必强制儿童整天学这学 那,而应使孩子愉快地度过儿童期。

小学体育论文: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方法

1激发潜能,童心育人

1.1增强兴趣培养,从儿童的视角去发现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决定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学习的投入程度。因此,教师应重视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如: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次,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法如游戏、情境、小组合作等。对小学生较有吸引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多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发现问题,发掘兴趣点,和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2调节课堂气氛,用儿童的思维去交流

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对知识的吸收和接受程度。良好的课堂氛围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轻松、积极、但不失秩序。因我国学校体育长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难一下度过过渡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多数学校还延续着之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即使有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但由于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往往掌握不到它的精髓,最终只流于形式。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勇于实践,将更多新型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来,不断将其进行总结、完善,使其更好的应用于课堂气氛的调节。多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去换位思考,语气抑扬顿挫,忽轻忽重,整个课堂像是模拟军事演习、游园会、故事会、动物王国聚餐等等,有的放矢的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及时采用多问易答的形式来体察他们的心理生理状况,形成良好的交流。

1.3激发主观能动,以儿童的发展为追求

如何激发出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就成了高效课堂推行后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主动的维护课堂秩序,让他们用自己不太精炼的语言逐步规范管理,以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为教学最终追求。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教师可采用换位教学法,让学生轮流充当老师的角色,通过对技术技能的自我学习,在教师确认其掌握技术要领后,对其他学生进行讲解、示范。换位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小老师”调动课堂的“荣誉感”,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主动预习的学习兴趣,体会运动技能的动作细节,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小干部的管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可多将游戏法运动到体育教学中来,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游戏一般是以集体形式展开的,且一部分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邀请赛,友谊赛等,游戏结束后到老师这里领取奖励和惩罚。如,惩罚表演节目,奖励观赏节目等。课堂中只需把活动内容和小干部职责安排下去,孩子们就能安全有序的完成课堂锻炼的要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干部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等。最后,教师应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拿小学生来说,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一味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训练,不仅学生的身体无法承受,也极易造成学生对于体育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无法从中得到乐趣,而认为体育只是单调和无休止的训练,不利于今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日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课堂内容,如: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要以培养学生兴趣的情景、游戏、舞蹈教学为主。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则可适当引用体育界成功人士的成功方法,将一些体育技能的训练融入进去。

2不泯童心,赏识育人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2.1小成功,树自信

体育课中多发现学生的“小成功”,及时进行鼓励,会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才能不畏艰险。如,低年级学生的50cm助跑跨跳学习中,教师可在课前事先用彩色粉笔画好宽度不同的“小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熊过河的游戏”,给予孩子们“菜单式”的练习目标,让同学们自已选择适合自己的小河宽度,及时给予赞扬、肯定、鼓励,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选择越来越宽的小河进行挑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多组织类似的活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潜力,使其对体育学习以及自己的能力都充满自信。

2.2小环境,树责任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会因为找不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而迷惘。而失去创造的动力。由此可见,责任感多么重要。怎样做到在赏识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我做了一点教学尝试: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并注意因材施“责”。如,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之中。以横排为单位,对体育成绩不够理想,但常规纪律好的学生,我安排他担任排里的“纪检”委员,负责检查督促本排的纪律检查汇报工作;对身体素质好,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在每排里,担任组里的“技术指导员”,负责每次课练习部分的示范、巡视指导工作等等。定期集体评议,重新推选一次。在具体工作中,让他们建立起与集体的真实联系,使他们感到自己对别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每个孩子追求的目标。

2.3多鼓励,免自卑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在教育过程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一位着名的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小学生对教师或家长意见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物别注重自 已的言行,不对学生进行严厉呵斥与批评,避免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注意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以,多用鼓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其树立起人生最初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这一小小改变,往往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3改观念,励创新

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坚决摒弃“恨铁不成钢”的传统思想,要积极实践“赏识教育”,让我们用赏识教育这一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灵。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请记住我站域名快乐,要让学生从做对一个动作,完成好一次练习,取得一次次进步中获得满足感。我们要善于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实现更高的目标。

4结论与建议:爱润童心,活动育人

“爱生如爱子”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准则。时时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将自己“儿童化”,拉近与孩子们的沟通距离,通过日常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拥有自主锻炼的能力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逐渐从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向对学生能力以及锻炼习惯的培养过渡,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其固定的形成模式和特点。

4.1精心备课,爱的渗透

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要打造精品课堂,教师应多花点心思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交流。一线体育教师往往都是学校的“体力活”先遣队,平时事务性的工作较多,课时较满,辛苦程度不言而喻,但我们必须将孩子的未来健康发展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用爱心浇灌。平时多费心,多费精力,多收集心理辅导内容、身体生理常识、新鲜事物、新闻信息,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融入时事、流行元素,应用到学生热衷的游戏形式,如,江南style骑马舞;雅安地震“感恩的心”手语操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4.2严抓常规,以技促能

拥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保障。课堂组织或锻炼方式的不当,极易导致学生在锻炼过程中身体受到伤害或是因不得其道而渐渐丧失教师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平时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能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有利于他们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5面向全体,提升素质

虽然素质教育不断推行,但由于现行考核体制还没有完全扭转,因此,在目前我国基层教育单位中,应试教育仍旧大行其道,因此迫于升学压力、成绩考核等,学生难免会有较重的课业负担,且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学校体育没有办法在教育体系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体育课程时间被挤占、被取消等情况在基层教育单位很普遍。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不应就此放弃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以及向学校说明申请正常开设体育课,并且教师应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有选择性的组织安排一些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提升体育类综合素质,且借助这样一个愉悦的平台保证全体学生每天一定的运动量。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教师还需仔细观察,发掘出更多有潜力的学生进行专项培养,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我们的教师事业应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升华经验、积淀人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家曾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实、真诚、朴实。”这句话时时警醒着我。一节体育课,要做到华丽很容易,但做到朴实却很困难,因为朴实蕴含着真实、简约、高效。童心同乐,我愿意带着一颗未泯的童心,走进孩子美妙的心灵世界,做好心与心沟通的事业;我更愿意放弃浮华,保有真诚,做一个普通而朴实的教师——这,就是我教育人生永恒的追求。

小学体育论文:试探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良好个性培养

一、前言

一个人创造性的发展及其显露,与其个性特征存在极显着的关系。过去,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智力与分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后,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越来越多热衷教育的人开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能力发展离不开个性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突出了个性培养的必要性。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在此希望同行赐教。

二、个性与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心理特征

1、个性的概念

教育学中把个性理解为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反映或表现,是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影响,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系列较稳定而持久的独特性特征的结合。

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的三个方面:1、自我意识;2、个性心理特征;3、个性的倾向性。

2、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心理特征

儿童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个性发展中,随着年龄增长,遗传的作用越来越小,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学校中正确组织起来的儿童集体关系和集体生活是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主要条件。生活、环境的变化,促使个性中的某些因素产生变化: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加速发展,促使小学生的评价能力逐步由具体的、个别的评价向抽象的、概括的评价过渡,但由于受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使得他们自我评价的水平较低;需要的不断提升,动机逐渐明确,会让小学生逐步突出自己的兴趣与方向,但受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得不是很稳定。

三、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生理基础

先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小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与身体发展是统一的,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小学生年龄大约在6~12岁之间,身体步入稳步发展的生长阶段,身高一般每年增长4~7cm,体重增长2~5公斤;骨骼弹性大,硬度小,不断骨化变硬;消化食物的能力较弱,各种组织、器官都较弱,各种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脑接近成人,脑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功能的分化基本完成,分析、抑制能力有所加强,但兴奋性不能持久,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分析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使其行为比学龄前变得更有目的、更有意识,模仿力极强,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比成年人,脑细胞比较脆弱,易疲劳,学习缺乏持久性,自我控制力较弱。

四、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培养

(一)自我意识的培养以“尊”为重,从小事、细节做起,引导学生正确发展。

一项对城市儿童的调查显示:在生活适应方面,89%的小学生因娇生惯养致使其依赖性强、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另有一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体重不甚满意,这种身体表象的不满意直接降低个体自尊,导致自我意识感的缺失。两次调查都突出了学生自我意识较为淡薄的问题。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调节,它是个性形成中的重要部分,它对兴趣、能力、性格、情感和道德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小学生正处于社会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他们健康个性的形成和社会化的顺利进程。通过各种活动小学生逐渐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各种有关未来生活的理想,产生了自我实现的愿望与需要,并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他人的赞许和尊重,力图建立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自我。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肯定,小学高年级学生也希望得到同学和朋友的接纳和肯定。从总体上讲,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针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要从细节、从小事做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不能讲更多的抽象理论,对低年级和中年级学生要求具体、直观,对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用概括化的观点看待自我,促使小学生自我意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去体验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一项驱动力。在动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用些提示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多用激励性语言与动作让学生获得自信等等。譬如,在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我发现动作速度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中低年级男生表现尤其突出。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适当给学生速度练习,增强学生的速度能力,尤其是运动能力略差的学生,我会用教师陪跑,提前停表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信心,对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情绪的缓引,培养良好的性格。

在第28届心理学大会上,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她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中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少55.6%,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爱笑。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罗尔.亨表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中国社科院《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在2005年,媒体报道的中国内地大学生自杀事件116起,死亡83人。2006年仅过去两个月,在深圳一个月就发生两个中学生自杀,广州华农大一周内3名学生自杀……众多数据凸出了一些中国学生个性培养上出现的偏差,隐性显示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性格培养的问题。

小学生性格发展总趋势是随着年级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但在各种具体的性格特征上却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总体发展是不稳定的,从他们性格的态度特征上可以反映出来。小学生对现实的态度和观念尚未形成。在对社会、对集体、对学习、对 劳动或是对自己与他人的态度上,还很容易受暗示,模仿性很强,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宽慰的能力。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小学生情绪特征在不断发展。研究发现,小学二年级时情绪的主导心境不是很好,这可能与其对学校生活尚未很好适应有一定关系。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有了较快的发展,到小学六年级达到了高峰。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情绪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很容易引起学生之间的冲突,而教师处理冲突的方式对学生情绪与性格影响较大,“缓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处理事件的方法。缓引是指通过合理运用各种“缓冲”缩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情感“隔阂”,缓和两者间情感冲突,适时适地适度地进行引导,使两者心灵与情感交流顺利进行,达到教育目的。

(三)用鼓励铸就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马卡连柯:坚强的意志,不但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放弃什么那种本事…没有制动器,就没可能有汽车,而没有克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比较低,容易独断和受暗示。果断性不强,常常表现出草率从事,鲁莽决定的特点。虽然犹豫不决的表现不太多,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很果断,很可能是回避决策的自我防御。小学生的坚持性品质不强,而见异思迁,做事虎头蛇尾却是常见的。另外,自制性品质较差,任性冲动、怯懦在一些小学生身上常常表现出来。不过,观察发现,到三年级,学生的自制性会有显着的发展,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种品质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在小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初期对他们施以引导、培养,将会对他们良好个性的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而鼓励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心理学称: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动,二是抑制。前者表现为推动人去从事达到一定的目的所必需的行动,后者表现为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与行动。在体育教学中采用鼓励方法,不仅推动学生去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减轻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因不适产生的懈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对学生的影响,这对学生克服困难的坚持性具有促进作用,隐性降低了运动的难度,同时鼓励也成为学生对自己的坚持的动力,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如:在小学400米耐力练习中,在学生出现放弃后段跑之前(如跑得很慢甚至走),老师一句“你肯定能再跑**米”学生定会加快速度跑,在跑完全程之后,教师再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这会对学生今后的活动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增强了学生体质的同时,对其意志品质的促进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教师的个性不但影响其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良好的个性是学生个性培养的最好教材。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不仅体现在教法上,更体现在教师的个性影响方面。瓦斯朋和希尔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影响,取决于教师的个性类型与他所教的学生的个性类型。激情型教师不喜欢纪律约束,他们更注重学生的思想而不是学生本人,强调思考和推理的客观性,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冲动,这种类型的教师最适合教遵从型和奋斗型的学生;自控型教师强调纪律约束,能理解学生,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非常敏感,这类教师相对来说适合于教任何类型的学生。畏惧型教师容易产生焦虑,行为稳定性差,防御强,对自己的约束更严格,不喜欢灵活变通,这种类型的教师容易诱发学生的焦虑和防御反应,教奋斗型学生的效果稍好一点。

在体育教学中,在很多方面都显示出教师的个性,一个示范动作、一场教学比赛、一件应急事件的处理以及师生关系等等,无不是教师个性的显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教师首先要有良好个性的意识,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如调控体育课堂的自信、与人为善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对体育教学良好的情感等等,作为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这些优秀的品质来要求自己,把教师的良好个性传导给学生。

五、结束语

个性,作为人的特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短期内较难达到明显的效果,它需要我们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多种策略,疏导、缓引、鼓励等方法交错使用,才能让学生成为有素质、有个性的人才。

小学体育论文:小学体育教育策略的实用性

体育课教师应从理性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教育学生面对现实,学会应对,树立信心,在现有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训练课,上好素质教育这堂课,上好训练准备这堂课,上好人生的体育课。久而久之,学生就对体育课乃至体育教师有个好的印象,从而热爱体育,热心体育锻炼,勇于参与训练,并且积极创造条件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树立良好的训练动机。这或许影响到学生一生的体育命运,影响到学生的成才。

1组织好课外体育训练活动,通过活动赋予训练动机

教育以新的内容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小学常见的一种体育训练方式,也是现代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体现。由于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其活动往往与学校联系较多。因此,体育教师应因势利导,多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训练动机,为热爱体育、参与体育乃至继续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课外体育训练时,主动将小学生划分为排球、篮球、短跑和体操等小组,有意识地组织小学生进行单项训练。有的小学生从小就受电视媒体的影响,十分热爱球类,而家长也给买了篮球和排球。为此,专门组织训练其对球的技能,让他们进行带球、运球与投篮练习,通过练习教育与指导学生:热爱是必要的,但技能是重要的,锻炼身体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太狂热,不能不顾身体而强行运动。这样,学生会通过体育教师的教育,学会自己训练,找准目标,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去。有的小学生从小就爱好跑步,而且具有短跑的天赋。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就应该发现这种人才,并通过课外活动组织他们训练,或者组织他们参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比赛活动,让他们品尝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带来的幸福与荣誉感,树立必胜的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小学中的女生,由于受体力的影响,参与体育训练的动机不仅没有,有时就是上体育课也相对难组织。为此,先从课外活动开始,组织他们进行跳绳比赛、体操训练比赛,通过简单、易学的体育活动刺激其内在的体育激情,引导学生向体育训练与学习靠拢。有的女生因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有了正确的体育训练动机,对体育课特别热爱,并且训练成绩优秀,参与上级组织的比赛取得好的成绩。寓动机于活动中,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已经由单一的封闭教学开始向开放的操场教学、向社会组织活动教学转化,把握这一特色,就是把握住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命脉,小学体育教育就会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组织小学生积极参与媒体教育活动

现代网络和计算机十分普遍,校园网络、网络教室的运行,极大地促进了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也从另一个层面上激发了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面对这一大好的局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及时引进计算机、网络媒体进行体育训练动机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每逢下雨或者变天,课外无法进行体育教学时,就将体育课由室外引入室内。室内体育课,一是由体育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体育精神,吸收和消化课外体育训练的收获;二是组织学生观看由体育教师剪辑制作的体育短片,让学生从中学习与掌握体育训练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体育课学习的内在知识;三是组织学生直接观看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节目,感受体育带来的影响与魅力,品尝体育精神,树立良好的体育新风;四是组织观看与体育有关的动画、电影、电视片,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体育、掌握体育,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寓教于乐。总之,小学体育课的训练动机教育是一个潜在的教育过程,既是体育教师的任务,也是学校体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做好小学生体育训练动机教育,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体育综合教育,另一方面能起到一种动力教育、一种引导教育的作用,这就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思维的教育。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是活动与人的有机结合,更是开放与封闭的相互交融。只要体育教师用心研究,小学体育课会做得更好。

小学体育论文:小学体育课德育渗透探讨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国民素质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不惜余力发展教育,志在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如今,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体育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一大亮点,新的时代对广大中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素质人才寄予新的希冀。体育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作用不容小觑,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其本身的娱乐教育的价值,是其他教育体系所不可比拟的。而如今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已然成为教育中的潜规则,中学课堂上的体育教育索然无味,枯燥的形式必然不能实现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许多学校试点体育游戏教学,运用体育游戏来提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切实做到体育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1体育游戏的优势特点与作用

1.1运动与教育并重: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中延伸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自身具有的运动特点是以各种游戏的方式进行而体现的,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活动能力以及神经系统机能,增进身体健康,塑造良好体型体态等等。体育游戏和传统体育一样,具有一定的脑力和体力的需求,这些竞技类的环节不仅可能需要团队默契配合,还需要成员的拼搏精神来完成。体育游戏中具有的竞争性和锻炼性原则[1],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勇于拼搏、坚持不言弃的真谛,这些传统课堂上所获取不到的东西恰恰能很好的在体育游戏里得以体现,既得到身体上的锻炼也有人格上的历练,正所谓运动与教育并重。

1.2娱乐中间接素拓:

体育游戏具有传统体育所不具备的娱乐趣味性,教育者可以通过体育游戏的作用让体育在中学教育中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体育课堂更加引人期待。老师可以变换体育游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培养浓厚的兴趣。不至于让体育课堂死气沉沉,让中学生摆脱对体育的厌倦,让运动成为学习中很好的一种放松方式。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拓展成为教育的一大主流。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体质不断下降,中学生变得更加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而体育游戏可以很好地体现娱乐性,让中学生对体育充满热情,素质拓展得以更好地实施。

1.3创新与兴趣相结合:

教育者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取向在传统体育中提出创新或者在生活里得到启发创造出有趣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游戏展现,让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如在壮族三月三的民族运动会上,滑板鞋竞速、踩高跷比赛、抢糍粑等活动都是从生活中演变出来的趣味体育游戏。以此同时,教育者可以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原则,让学生在自身兴趣角度创新体育形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改变老师的权威的一面,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管理中,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兴趣体育游戏中的创新。

2体育游戏在中学教育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2.1体育游戏需从教学内容出发:

体育游戏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竞技的一种方式,作为中学教育中传授体育技能知识的桥梁,不能脱离实际教学内容,应该是从教学目标出发,间接培养学生身心发展,促进教学效果。譬如,传统篮球课上,良好的弹跳力作为一项必备的身体技能,老师会让学生一圈圈地做着蛙跳运动,如此长期进行毫无兴致可言。但是教育者可以以蛙跳运动作为目标,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蛙跳接力赛,无形中学生因团队精神等的影响必将专心练习,在体育游戏的竞技性中得到了最好的锻炼。如此必不会影响教学的进度,而恰恰实现了教学中的要求。

2.2体育游戏中负荷安排需酌情考虑: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体质有着不同的差别。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也是体育教学原则中的要求,因此,体育游戏中也应注意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人做出不同的考虑。因为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兴奋点比较高,运动自然比较剧烈,很容易因为运动过度产生极度疲劳,不仅影响新授课的教学,而且对人身心影响较大。合理精致的教育体制下的体育游戏形式,必是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的,才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3体育游戏需要保障学生的安全:

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体育游戏带来的不仅仅是身心的愉悦和运动,还要保证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容易忽略的自身安全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对体育游戏规则的合理界定以及场地的安全选择,提前对学生使用的场地和器材进行设计布局,所以体育游戏之前的安全检查尤为重要。

3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在创新教育体制下的地位可以见得,合理的规范的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很好的实现中学教育,而且还可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育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各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布局,让体育游戏运用在中学教育中得以体现,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学审美教育的初探

小学学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目标决定了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审美观,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优良的人格品质,小学体育教学审美教育初探。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关美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措施,以培养小学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学校,体育教学,审美教育途径。

1.小学教育中的目的,任务和意义: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小学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欢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作为培养小学的教师工作者将担负培养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因此,小学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具有健全的、优良的人格品质,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小学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必须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了解与掌握一些基本的美学知识与原理并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善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体育与美育的关系,简言之,就是健与美的结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动作的协调,优美和富有节奏感,以及在体育活动中形成起来的生动活泼,积极乐观的性格等都是美的具体体现。富有游戏性和舞蹈性的体育活动,可以说是健与美有机结合的“艺术创作”,更加具有美育的特点。

2007年,我在教学中利用有关美育对男女同学用测验的形式进行了体育教学中有关美育的专题调查。测验结果见A B C:

A.测验题目:上体育课时,当你看到老师优美的示范动作时,有何感想?

参测人数及测验结果:80人。看了很舒服,心情愉快,很想马上学会,77人,占96%,没有什么感觉,3人,占4%。

B.测验题目:上体育课时,当你看到体育场器材的布置杂乱无章,不整齐,有何想法?

参测人数及测验结果:80人,看了不舒服,别扭,影响我们的练习的兴趣,帮助老师重新布置,70人,占88%,没有想法,10人,占12%。

C.测验题目:上体育课时,如果标志线与标志物不鲜明注目,标志线不规则,该直不直,该圆不圆,你有兴趣吗?

参测人数测验结果:80人,影响我们练习的情绪,我会偷懒,说老师工作不认真,马虎,76人,占95%,没感觉3人,占 4 %。

经过三年的教学表明,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如运用得当,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审美教育的途径。

3.1 场地与器材的布置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合理地场地器材布置,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信心和运动成绩;从美学角度来说,整齐,有条理的场地器材布置,会使学生产生美的情感,看起来美,如进行技巧练习时,垫子摆放得整齐、合理与干净,可唤起学生美的情感,还会大大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人们喜欢整齐,是千百万年的系统发育中形成的,就一个正常的人来说,两手两臂,两足两腿等的大小、形状是齐一的,则人的呼吸、心跳,行走时的步履就整齐、有节奏。人在形体结构、生理器节律和生存活动中的整齐,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利益,通过反馈调节作用,决定了人类喜爱变成牢固的心理倾向。整齐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人的有益于自身所属的系统的生存与发展的本质力量的形象显现。因此,场地器材的布置应做到整齐、安全、干净、朴实,便于队伍调动。

3.2 标志线与标志物

鲜明、醒目和规则的标志线与标志物,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通过视觉产生较强的刺激,传送到大脑皮层,唤起学生良好的、愉悦的情绪。因为美的事物与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眼、耳)所产生的感性直觉,是可以伴生审美愉快的,人们总是不暇思索看见鲜艳的颜色,规则的形体,听到和谐的声音,匀齐的节奏,立即便生美感。如进行100米跑的教学时,当学生看到笔直、规则的醒目的跑道分道线,进行游戏,看到标志物是鲜红的小旗时,精神会为之振奋,激发练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愉悦的情绪和审美情感。从学生的答题中可以看出,标志线与标志物的处理是否恰当,能激发学生不同的心理情绪,会使学生产生美与不美的感觉,更使学生联想到教师工作的态度(便深一层的美感)等。所以,标志线与标志物的处理应力求规则,鲜明和醒目。

3.3 着装、仪表和语言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经过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一般来说,体育教师身材魁梧、匀称和丰满,这从形体上给学生以健美的感觉。教师穿上一套式样新颖,颜色协调,线条明快,合体的运动服,仪表端庄、教态自然大方,均能使学生产生愉快、轻松、和谐的感觉。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精神面貌很重要教师一到上课地点,应以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调节自身的情绪,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美和语言的艺术性,忌言行粗俗,讲解要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幢憬。

3.4动作示范

教师优美、规范的示范动作,不反能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正确完整的概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练习的愿望与兴趣,同时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感觉,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的直观方式。生动之所以美,是因为我们人类本身是有生命的生存物,外界自然一切生动之物,都因其与人的活泼的生命有着类似之处而为人类所欣赏。小学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因此,体育老师示范动作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动作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体能和基本的技术的锻炼,不断提高示范动作的能力,这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本身要求,也是体育教师工作的立足点。

3.5在动作练习中感受美

几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不仅表现着人的力量、健康、灵巧和青春活力,而且也包含着许多形式美的要素,(整齐、节奏、均衡、生动和完整等),如长跑项目中的节奏和动态平衡,呼吸(心肺功能)和肢体运动的节奏是保持耐力的重要环节,而肢的起落,小伐的幅度和频率以及身体的姿态则是取得动态平衡的关键。人体的正确姿势,是人体美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练习,经过反馈调节作用,使自己感受至自身动作与姿态的优

美,帮助学生形成运用这些符合规律的美感,而且可大提高锻炼效果与动作质量。 4.结论

美育的内容或形式是很丰富的,而美育的素材,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能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小学学生的认识,鉴别能力还不完善,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其可塑性大,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把美学的基本原理与体育教学实践合理地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成为心灵和行为美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进行美育的要求会越来越迫切,对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必须日益提高。

小学体育论文:浅议体育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

CAI,一个科技革命和信息社会的代表,它可以把无论人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还是看不到的东西统统带到你的眼前,它使人便捷地,高效地收到各种信息,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结构等方面将发生历史性的变革,这是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教师,我们必将主动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各种要求,把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怎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

体育教学既有在室内进行的体育知识性教学课,又有在运动场进行的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教学课,也有室内与运动场结合进行教学的课,这给CAI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是CAI在体育课堂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语文、数学、音乐等)较晚的原因之一。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的CAI形式主要是在计算机上播放课件,体育课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需要在身体运动之中去认识、理解、掌握、运用其课堂大都是较为宽广的运动场,这不仅对CAI课件的开发带来了许多难处。所以,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做到辅在关键处,辅在疑难时。例如:我在分腿腾越山羊的教学中,在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学生很难掌握“顶肩推手”的动作要领,因为教师的示范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我在设计课件时,将“顶肩推手”的动作要领用分步演示的方法表现出来,加上有趣的动画设计,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了动作要领,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不断地吸取现代化科学知识使自己所用的教材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但是,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CAI的实在太少,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课件设计的教学思路与自己的思路不一样,或是教学风格不一样,对课件不能全盘照搬,要自己制作又要花很多时间,或是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为了跟上这种变化,体育教师应具备体育课程和开发的能力,精心制定最佳的体育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以重组课程传递的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体育教师在知识技能时,想到还要在哪些面完善自我;还可以使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在考虑教学内容时,安排教学方法时,在面对学生时,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