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工论文

时间:2022-03-21 06:12: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幼儿手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儿手工论文

幼儿手工论文:浅议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它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活动。因为手工活动的游戏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作品既好玩又好看,既可以装点环境又可以作为幼儿的玩具,所以深受幼儿的喜爱。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工、纸工、布贴、编织、刺绣、自然剪贴、自制玩具等。其中纸工又有撕纸、剪纸、折纸、立体制作(厚纸)等、而自制玩具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许许多多的废旧物都可以成为自制玩具的材料。在每种材料的性质和作品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运用这些联系和规律正是发挥幼儿思维能力,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钥匙。怎样指导幼儿的手工活动才能到达良好的效果呢,我结合平时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提供精美的手工作品范例吸引幼儿

《纲要》中指出:“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为了激发幼儿兴趣,首先要利用范例来吸引幼儿。然后可以用语言激励的方式引导幼儿“看谁学得最快、最像”、“比一比你的设计是否比老师的更棒”来顺理成章和幼儿一起活动起来。其中范例的质量也有一定要求

1、范例要大小合适,便于幼儿看得清

有的范例是直接呈现在幼儿面前的,一定要大,如果做得比较小,可以通过视频转换器来展示,同样保证幼儿看得清。

2、用丰富多彩的范例使孩子充分感受美进而表现美

幼儿学习的兴趣有时首先是受一些直观的视觉刺激才调动起来的,爱美是天性,精致美观的范例作品不仅能给幼儿美的感受,更能让他们有学一学、做一做的愿望。

传统的手工教学总是出示一个范例,再根据范例逐步示范讲解,这有助于孩子对该作品技能的掌握,但就培养创造性而言,丰富多彩的范例更可以使孩子充分感觉美。积累感性经验,并从中受到启发。此外,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多种范例也有助于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使孩子完成的作品各具特色,玩起来也特别开心。如教孩子制作树叶贴画,我就准备了"小兔子吃草"、"吐泡泡的金鱼"、"小猫钓鱼"、"跳舞的小人"等多幅作品,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树叶贴画的艺术魅力。即使是单一的折纸教学。我也尽量多地示范,并启发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贴在背景纸上构成不同的画面。到大班,我就让他们各显神通,合作完成大幅折纸主题画。

3、范例的量要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以多幅过程性地呈现。

二、在演示制作方法、步骤时要清晰、完整

演示时,老师要讲清楚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有哪些步骤,每一个步骤的方法是什么,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作品的难易程度,可以是老师示范后幼儿练习,也可以是引导幼儿跟老师逐步练习,还可以是引导幼儿在完整看示范后按步骤图提示进行练习。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我常常确定一个主题,教给制作的方法,而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如在小班进行撕贴教学,示范时我只讲解了撕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拼贴成小朋友形象及其动态,其他的由孩子自己去发挥,而不是单一的只教《幼儿趣味手工》中的教材。中班时在设计小纸偶活动,用硬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最初的提线纸偶,但纸偶的胳膊和腿不能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多次探索和尝试,最后总结出不用钉子之类的材料,用软一些的毛线系住,用正、反两头打结的方法,果然纸偶的关节轻松动了起来。

三、提供充分的材料和练习的机会

材料是幼儿手工制作的前提和保障,材料的提供量一定要足,在创造性的造型等手工活动中还要注意材料的不同,以便让幼儿在接触过程中渐渐了解材料的特点,积累使用的经验,有选择性地运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进行手工教学时,我并不急于给幼儿讲解制作的方法步骤,而是先让幼儿观察制作好的范例,看看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再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这个材料成为作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比如教小班幼儿"长颈鹿"时,先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长颈鹿"是怎样做的,得出是"撕出来又贴上去"的结论后,再让幼儿思考怎样让一张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又是怎样贴到长颈鹿身上的。通过这样的共同探讨,幼儿就顺利掌握撕贴的要领了。

到大班后期教立体纸工时,我改变了以往由老师准备材料的做法,让幼儿带来很大的挂历纸,学着裁下长方形、扇形、圆形,制作一只只可爱的动物,一座座别致的房子。尽管有的孩子做出的"老鼠"比"猫"还大。有的裁了一次又一次,把张很大的纸弄得支离破碎。但经过一次次的启发、思考、尝试后,大部分的孩子看到范例就知道锥形的帽子要裁成扇形,圆筒的身体裁成长方形,有的还能注意到挂历图案的巧妙利用。这其中,有空间知觉的发展,有知识经验的运用,还有解决问题能力等锻炼。

四、 提供动手的机会,重在参与

对于手工活动的效果来说,如果教师给幼儿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让孩子照样折折、画画、贴贴,孩子的作品可能会更整齐、更漂亮。但幼儿手工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还要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所以,手工活动最重要的是动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几年来,无论是小、中、大班,我都给孩子设置不同程度的做做玩玩活动角。如用各种果品点心盒设计制作了一可放材料、可贴作品的"手工城",平时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去摸摸、试试、做做。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幼儿愿意尝试,喜欢尝试,他就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纸可以贴成平面画,也可以做成立体教具。只要认真做的孩子,有创造性的作品,我都给予表扬,而不论作品好坏。

五、推陈出新,新生共同努力不断创造

要培养有创造性的孩子,教师自己就要有创造的意识和才能。平时我总是注意书报杂志、衣着服饰、居室布置等,搜集手工制作的资料,并触类旁通,寻找灵感。如看到装快餐的泡沫盒,联想到工艺挂盘,便有了"泥塑挂盘"的教学设计。当然也有许多内容源于幼儿的创造。在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手工教学效果就更上一个新台阶。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方法事半功倍,点滴收获,与诸君共享。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创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幼儿的手工操作活动是幼儿直接用双手对各种形态、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活动,它对于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作力及耐心、细致等个性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手工创作能力的培养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我园把开展手工创作活动作为办园特色。下面就简单谈谈我是如何开展幼儿手工创作活动的。

一、折纸手工活动的开展

在折纸手工活动中,折双三角形,步骤多,讲解烦琐,幼儿难理解。我就针对幼儿记忆力强又喜欢念儿歌的特点,将讲解步骤编成简短的儿歌教授:“正方形纸变魔术,上边下边碰碰头,变出一个长方形;短边短边碰碰头,变个双层正方形;手指顶住尖尖角,拉出一个小三角,反面尖角顶一下,又出一个小三角。瞧!我的

小手多能干,双三角形折好啦!”孩子们一边高兴地跟着我念儿歌一边折双三角,很快掌握了方法。我教得轻松,孩子们也学得轻松。又如,在用厚纸制作物体基本形体的活动中,我示范将一个圆柱体的纸盒上面粘贴的弯曲的细纸条变成了可爱的小桶,在圆柱体纸盒的一边粘贴上弯曲的细纸条就变成了小茶杯;各种长短、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纸盒还可以当作小动物的头和身体进行上下粘贴,贴上尾巴、眼睛、耳朵、鼻子、胡须等就变成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小动物。再让幼儿们用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即可制作出各种家电,如电视机、冰箱、微波炉等。制作出“电视机”后,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屏幕和各种功能开关,为作品装饰、增色,再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孩子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有立体感的画面。然后在活动室里设置一个展览区,如有趣的动物园、漂亮的家居设施、神奇的机器人等,让孩子们欣赏,或与孩子们一起利用这些作品来表演童话剧、做游戏等,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制作欲望,同时增强孩子的自信,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在“快乐的六一”“我们真快乐”的活动中,当小朋友们制作的“花灯”“彩色灯笼”“气球”“动物挂饰”一串串挂起来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为自己鼓掌。通过一次次的手工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手工技能、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另外,我们还利用幼儿“作品”的欣赏和讲评活动,提高孩子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的能力,也可提高幼儿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剪纸手工活动的开展

结合区域活动,在“美工区”里陈列一些有关手工方面的书籍、图片和各种手工制作的玩具和剪纸品等供幼儿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到手工活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同时投放一些色彩鲜艳的纸制品,引导、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尝试着折折、撕撕、剪剪,初步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手指灵活和手眼协调的能力,进一步帮助幼儿树立了自信心,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剪纸手工活动课上,先让孩子随意剪,将随意剪的纸条看作做饭的调料;然后剪短直线:如薯条等;最后剪长直线:如面条、粉丝等;剪短曲线:如毛毛虫等;剪长曲线:如小路、小蛇等;剪螺旋线:如蚊香等。剪出的图形除了是线条外还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或一些轮廓较简单、形象较模糊的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引导孩子们先确立制作意图后再剪,剪好后的图形放在一张白纸或彩纸上贴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区域活动时启发幼儿在旧图书上找喜欢的图样,把他们剪下来贴在一起,组成一本“图画书”。新年到了,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我教幼儿学剪窗花,重点教幼儿折的方法,再教幼儿怎样剪,在什么位置上剪,结果出乎我的预料,班级大多数幼儿剪得较好,只有个别幼儿剪碎了,其他幼儿都剪出了有规则的图案,经过几次练习后,大多数幼儿都掌握较好。由此可见,在剪纸过程中幼儿的手脑并用,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均得到了发展。

三、与家长携手开展幼儿的手工活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手工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会给老师以启发、灵感,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在开展手工活动时要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各项手工创作活动的积极性,共同提高幼儿的保教质量。幼儿园的资源是很有限的,而来自家长的物质材料的支持是最便利、最直接的。我们号召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创作活动,不但能增加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还能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创造的意识。家长利用职业的特点和便利条件,为孩子们搜集一些有意义的材料。比如,在“我的美丽花儿”的主题活动中,手工技能较好的家长与孩子共同做了好几幅与之相关的壁挂作品,且带来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手工技能操作的资料,如:折花、泥塑花、剪窗花等的图书及制作步骤图片,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走廊环境也得以丰富多彩,促进了孩子参与活动的激情。又如,在元宵节制作花灯活动中,我发现每位家长都摩拳擦掌、挖空心思地在和孩子精心创作各种样子的花灯,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另外,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的作品丰富多彩,有的是用饮料瓶做成望远镜,有的是用厚纸片做成的精美拖鞋,有的是用可乐瓶做成的不倒翁……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园的手工活动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全面提高手工活动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石塔湖小学幼儿园)

幼儿手工论文:探析教育幼儿手工制作的问题及指导方法

【摘要】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①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绘画。事实上,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对画笔感兴趣之前,就已专注于摆弄手中的物品。如:小班幼儿经常会拿出自己的手绢,一会折成帽子,一会折成老鼠,或者把手捐一根根接起来拔河。可见,幼儿的兴趣首先是在手中。许多成人,至今仍对幼儿时期玩泥巴、堆沙塔、折纸飞机时所享受到的快乐记忆犹新。可见,顺应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促使智力的发展。

一、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

(一)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

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互矛盾。

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

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一)意图阶段的指导。

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二)构思阶段的指导。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最后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三)制作阶段的指导。

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总之,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只要我们在手工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各种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地动脑动手、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让幼儿在美的天空中,创造出整个世界。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讨

【摘 要】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手工制作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影响深远,它构成了幼儿审美倾向的基础教育活动。手工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双手对可变性物质直接操作,在经过一系列加工和改造之后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幼儿手工制作课程对于训练幼儿的肌肉协调性和双手灵活性大有裨益,教师在指导幼儿手工课程时需要给幼儿提供足够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创造意识的发挥。本文重点对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 指导方法 创造力 灵活性 协调性

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已逐渐上升至幼儿艺术教育的系统工程领域,无论是绘画艺术还是手工艺术都应当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所体现。从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来看,它本身具备了可视性和可控性的基本特征,需要幼儿在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指引下,通过双手劳动来对可变性物质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进而获得全新的手工艺术形象。幼儿手工制作更加趋向于工艺创造过程,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让幼儿对美术教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进而达到培养幼儿灵活性与协调性的目的。不同于幼儿绘画教学,手工制作更加强调幼儿创造意识的体现,并通过教师指导将这一创造意识体现在手工制作过程当中,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同时,也符合幼儿基本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 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手工制作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对于幼儿的双手灵活性以及在肌肉协调性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手工制作包括了剪纸、折纸等方面,是一项充满教育意义的动手和动脑活动,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在简单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通过对可变性物质的裁剪或翻折来获得全新的艺术形象,这就需要幼儿在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的基础上运

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获得最佳的手工制作效果。然而,当前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难以在绘画教学和手工教学中寻求到平衡点

同属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范畴,绘画教学与手工教学却很难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下得以实施。纵观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教师往往将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置于绘画教学方面,而严重忽视了手工制作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对于幼儿的右脑开发影响深远,如捏橡皮泥、剪纸、折纸等,对于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可见,从思想上重视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应是幼儿手工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仅仅将手工制作的任务布置给幼儿,然后接下来的内容完全由幼儿独立完成,不少幼儿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无从下手,难以起到最佳的手工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指导对于幼儿手工教学来说必不可少,突出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也是当前幼儿手工制作过程中亟须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

3.评价方法的成人化特征越来越突出

在对幼儿手工制作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往往会拿自己的作品与学生的作品进行对比,将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判准则,这对幼儿的创造意识显然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不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形成。感受美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创造意识,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成功。

二 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探讨

手工制作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体现深刻反映出我国幼儿教育中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让幼儿在切实感受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也相应提高自身的动手技能。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极具观赏和实用价值,这一手工技艺理应在幼儿教育时期就得到有效的灌输与传承。学前教育作为后期义务教育的奠基石,关于幼儿全面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展正是从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的双重角度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其具体的指导方法应包括以下几点:

1.充分接触材料,明确手工制作的意图

手工制作材料是幼儿手工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充分接触手工制作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手工折纸就需要教师事先指导学生了解纸的特性,让幼儿在团、压、搓、柔的过程中感受到纸的软硬和变化,进而明确之后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图。此外,教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制作动机。幼儿的肌肉和手指灵活程度状况不一,这就需要教师在积极鼓励幼儿动手实践的同时充分肯定他们的作品,培养幼儿必要的自信心。

2.运用想象创造,完善手工制作过程

认真细致地观察对于手工制作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表象的基本特征,理解物象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而通过合理想象来丰富物象的内容表达。此外,相关的意象联想对于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也有着积极影响,是完善幼儿手工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作品欣赏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欣赏佳作色彩搭配与材料选择的同时获得必要的手工制作素材。

3.掌握工具使用技巧,培养幼儿双手灵活性

了解手工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是实现手工制作构思的必然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幼儿灌输一些基本手工制作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让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手工制作核心技巧。足够的练习机会对于幼儿手工技能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如剪纸制作就可以先让幼儿练习剪短线、剪长线、剪圆形、剪方形等,在掌握基本手工制作技巧之后对于幼儿双手灵活性训练有着积极作用。

4.游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教学优势,因此在手工制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游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内心的动手意识,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进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此外,游戏教学背景下的手工制作能极大地拓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5.营造教学氛围,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

针对不同的手工制作内容,教师可相应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环境,类似蝴蝶折纸教学就可在教室四周贴满蝴蝶图案,再配以相对应的轻快音乐,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这对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激发意义深远。置于这种教学氛围之下,幼儿的想象空间也势必得到有效拓展。

三 结束语

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吸引力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都需要遵循必要的教学指导方法,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通常幼儿手工制作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经过三个阶段,即手工制作构思、手工制作设计和手工制作修饰,这三个阶段的实施互相影响,任一阶段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制作特点。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幼儿手工制作的教学实施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来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力求让幼儿在宽松、和谐、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必要的手工制作。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手工制作技能的提升与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之间存在着必然关联,手工制作应为幼儿提供足够宽广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让幼儿在互相交流的同时提升自我动手技能。正确的指导方法对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而言极为重要,它不仅能缓解教学压力,一定程度上对于幼儿动手积极性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幼儿手工论文:基于科学教育幼儿手工活动材料的运用和指导

[摘要]手工活动与科学教育具有紧密联系,在手工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非常必要。通过提供丰富的手工探索材料、解析作品、制作作品、并给予幼儿更多的交流讨论机会,可以实现在手工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手工活动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手工活动 渗透 科学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现在的教学中,老师们对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价值定位更多地注重活动的结果,很少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怎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幼儿在探究、使用材料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以及他们是怎样表现作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其实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时,科学思维已经渗透在其中了。

一、幼儿手工活动的价值

(一)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经常动手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确立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克服困难不能光靠动口支使别人,而要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平时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可以培养人的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决不会成长为意志坚强、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勇士。

(二)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小孩有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双手”。通过双手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思维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手工活动与科学教育融合是幼儿思维和探索能力得到提升的教育,是充分运用游戏形式的艺术化的教育,有利于幼儿认识材料和使用工具,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激发。

(三)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慧潜力,丰富其情感体验。手工活动与科学教育融合,幼儿就不会只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还会唤起他们对事物内在物理性质的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就不会局限于事物外表的大小、尺寸、软硬、颜色、组成的成份等规定性特征,还会对事物的美感、形态等主观性感受。

二、幼儿手工活动材料运用策略

(一)玩一玩,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幼儿对老师制作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教师有时需要有“刺激物”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要制作一个不倒翁,那么老师就要提前做好几个不倒翁,首先教师在幼儿面前摆弄不倒翁,使不倒翁左右摇摆却不倒。同时也会让幼儿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冒出很多的问题:比如:“好漂亮的不倒翁哦!它还会动的,真的好有趣,我也想要一个。可是它为什么会不倒呢?它的里面是不是藏了什么呢?它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呢?”当幼儿有了探究的动机后,就将进入探究的过程。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去玩一玩不倒翁。老师每一组发1—2个不倒翁,让幼儿尝试玩一玩。

(二)看一看,探究手工活动的科学性。要想成功做好一个不倒翁,就要弄清楚不倒翁的“复合体结构”,即不倒翁基本上是由半球体和圆锥或圆台或其他几何形体组成。“不倒翁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不倒翁的帽子又是什么形状的?不倒翁能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能不能有其他样子的不倒翁……”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一看不倒翁。最后教师帮着总结一下。制作不倒翁的材料有很多,比如身体可以有鸡蛋壳、乒乓球、皮球等等,帽子可以有废旧挂历、彩色纸、毛线等等。还可以装饰成很多造型的。如:不倒女孩,不倒男孩等。”最后还要和幼儿探索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的原因。教师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会不会跟里面的重物和我们推它的力度有关呢?”让幼儿再次的摆弄不倒翁,最后教师帮着总结一下:不倒翁不到的原因有两个:和它肚子里面的重物有关,因为它下重上轻的;和摆弄不倒翁的人发出的力也有关系的,发出的力需要均匀,太轻了不倒翁摆弄不起来。太重了不倒翁会倒着不起来。

(三)做一做,亲历手工活动的过程。

1.制作不倒翁时,如果让儿童独立设计再动手制作,他们就必须在感知基础上概括出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后,进一步探究其为什么不倒的原因。这里,儿童可能会有种种假设(如底部的重物放多少、放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等等),这些假设是否正确,需要一一验证。如果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儿童是不可能做出不倒翁的。除对这一关键原因的探索外,整个制作过程还可能会包含如下一些探索,如发现合适的材料、寻找适当的固定重物的方法和位置等。整个过程由此可能需要不断调整设计,改变制作行为。

2.关注活动进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反复验证。让幼儿亲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注意幼儿有哪些困难和认知冲突,以便及时介入幼儿的活动,给予必要的引导。教师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幼儿只有在尝试过程中才能获得主动学习和发展。

(四) 晒一晒,分享幼儿手工活动的成果。先把幼儿做好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让幼儿说说自己不倒翁和其他人的不倒翁的不同之处。同时分享自己制作不倒翁的过程,说说在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晒晒自己的成果,让幼儿知道分享具有重要意义,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得到玩伴的信任,在与玩伴的玩耍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寻找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分享行为较为突出的幼儿,能较好的解决交往所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的帮助他人,分享为幼儿的社会交往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在手工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使幼儿能够更积极主动探索,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手工活动与科学教育的这种融合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探索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细致耐心的观察,对未来情况作出预见,帮助幼儿验证预见,并提出问题彼此交流。正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接受了科学教育的训练,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常识。幼儿科学教育没有也不可能直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所奠定的是未来一代人的科技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摇篮中,将诞生迎接未来科技革命时代的新一代科学家和技术人才!

幼儿手工论文:探析幼儿手工作品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 对于现代幼儿园来说,如何优化环境在教学中的实用价值是关键。我国的幼儿园教学现状决定了环境创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问题,如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环境创造过于形式化等。手工作品的应用可使学生直接接触实物,提高了其对作品的兴趣,也使幼儿园环境在教学中的价值得以体现。文章具体分析了幼儿手工作品在环境创造中的应用价值及实现过程。

关键词: 幼儿 手工作品 环境创造

现代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了环境创造的实用价值,幼儿手工作品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下文具体分析了幼儿手工作品在幼儿园环境创造中的作用和应用。

1.我国幼儿园环境创造的现状

1.1以教师为教学主角,忽视学生心理因素。

幼儿处于认知世界的起始阶段,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接触新事物会对其兴趣爱好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幼儿园在环境创造上虽做到了优美,能够吸引幼儿,但很少允许幼儿直接触摸或感受。这样幼儿不能直接认识物体或景色的本质,环境变成了装饰品,制约了幼儿感官的开发。

1.2过于形式化。

现代大部分幼儿园为了吸引学生,在环境的创造上过于注重美观,实用价值较低。很多幼儿园的教室、走廊及室内环境十分优美,但是在培养学幼儿个性上所下的工夫却不多。为学生创设的活动角很少允许幼儿亲身感受,形式化明显,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2.幼儿手工作品在我国幼儿园环境创造中的应用价值

为了改善幼儿园在环境创造过程中实用价值不高的问题,很多幼儿园应用了手工作品,使幼儿能够直接接触实物,提高了其认识世界的水平。因此我们说幼儿手工作品对环境创造具有积极意义,其具体价值体现为以下几点:

2.1增强了幼儿园的环境特色。

传统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很少考虑幼儿这一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干涉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引入更加具有童趣、符合幼儿特点的手工作品后,幼儿的兴趣更加高涨,幼儿园环境也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实用价值。另外,手工作品的设计与幼儿的智力水平相吻合,使得教学主题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需求。

2.2提高了幼儿园环境的实用价值。

传统幼儿园环境设计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很少让幼儿直接接触,因此缺乏实用价值,教育意义不大。而引进手工作品后,刺激了幼儿的视觉神经,给幼儿创造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其全面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幼儿接触手工作品后,其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等都得到了发展。第二,幼儿对环境和手工作品的兴趣要强于对传统环境的,这就使幼儿在感受作品的同时提高了艺术欣赏力和创造力。第三,手工作品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使幼儿初步认识事物的对错,便于今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总之,手工作品的引入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使幼儿园环境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幼儿园在环境创造过程中应加以借鉴和推广。

2.3实现了环保教学。

手工作品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资金上都具有优势。在材料的选择上,手工作品注重废物的再利用,节省了大量资源,提高了环保效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在手工作品的制作中应用广泛,实现了环保教学。同时,手工作品被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实现了再利用,使教学实现了环保,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

3.如何实现幼儿手工作品的合理应用

要使手工作品真正成为教学资源,就要提高环境创造的实用价值。主要应从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两方面入手。首先,在室外环境的设计上,可以在走廊、学习角等地装饰一些幼儿手工作品,让幼儿感受和接触。在选择手工作品时,应符合幼儿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并且具有多样性,避免传统教学环境设计时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另外,在作品的选择上要根据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增加摄影作品及其他凸显主题的作品。而对于教学中心的室内,更应重视手工作品的设计和选择。在设计时要注意全面性,实现分层布置。这样能使幼儿具有更强的归属感,提高其对手工作品的兴趣。在设计时,教师应具有多变思维,将教室空间分为多个层次进行设计,如在屋顶和墙面上部悬挂一些幼儿亲自完成的作品,对其起到鼓励作用;在墙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板报,张贴学生的手工作品和其他适合其发展的作品。而对于地面,应作为手工作品安排的重点。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堂内容和教学计划,分别展示幼儿的手工作品,实现幼儿之间的交流,提高环境的实用价值。

4.结语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手工作品,不但能提高幼儿兴趣,还能使环境的价值凸显出来。我国幼儿园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些教师的观念无法改变。因此,实现环境对幼儿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今后幼儿教学的关键。

幼儿手工论文:对幼儿手工制作的一些认识

手工制作是一个经典而永恒的话题,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会看到一些普通的材料经过一番剪、折、粘、捏就能奇迹般地变成有实用功能的文具、生活用品、装饰品……这是多么神奇而又快乐的游戏。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手工制作能带领孩子开心地玩、科学地玩、正确地玩,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并体会到动手实践的乐趣。同时,会大大提高孩子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手工活动与大脑发育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而且,越是复杂的手部动作,越能够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运动区的思维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聪明。孩子的思维是大胆、自由和具有创造性的,针对孩子的特点,我们让他们制作手工作品,使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下面我谈谈对手工制作的一些认识。

1.加强幼儿教师手工制作基本功的培训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的形式多样,包括撕贴画、纸艺、拓印、石艺、编织、泥工、雕塑、废物利用等形式。它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观动手操作,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物品进行加工制作,最后获得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它对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形成立体空间观念等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幼儿园的手工制作活动普遍存在幼儿操作持久性较差、活动内容系统性不强、手工活动实施途径单一和活动的评价不完善等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寻找相应的对策,如营造手工活动氛围、制定并分解手工活动目标、挖掘手工活动内容等。激发幼儿的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提高教师手工制作的基本功。

2.在手工制作中进行创新教育

2.1创造性培养和模仿学习相结合

在手工制作创新教育中,能否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是衡量教育优劣的主要标志。幼儿通过一次次亲身体验尝试,进行必要的模仿是很重要的,实践证明这对幼儿是可行的。当然,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模仿是不同的,模仿的目的是更好地创造,一个个概念实际上成为无形的情感和臆想的储藏所,有助于幼儿有意识地进行手工创新活动。

2.2感知、思考、创造相结合

手工活动主要是直觉感性的活动,但也有理念的参与。通常所谓做做玩玩的提法不够全面。应当包括:看看——想想——做做,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思考,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灵活的思维支持。传统教育的缺陷就是把“想”字遗漏,或由成人代替想。比如:做一件手工作品,教师早就设计好了教育的全过程,然后一步一步地教,造成幼儿在活动当中较为被动和依赖,实际上剥夺了幼儿思考的权利。

3.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所谓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这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与“填鸭式”,传统的“灌输式”与“填鸭式”注重的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幼儿只是被动地学,注重学习的结果。幼儿创造性地学习突出的是“教师的导”和“幼儿积极主动的学”,更注重的是幼儿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手工制作活动“汽车”中,让孩子尝试看着黑线和虚线,说说什么地方是折的?什么地方是剪的?如何雕出车窗而不剪坏轮廓?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创造性地学习了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幼儿不假思索地模仿。

4.投放多种材料,提高幼儿的创造热情

积极的情绪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创造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热情能够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加快创造的速度与节奏,甚至能提高创造活动的持久性。3~6岁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对于某件事情的兴趣和热情持续的时间很短。要提高幼儿在手工制作中的创造热情,就要在材料上下工夫。其实,任何废旧材料都能成为创作材料,按照幼儿的能力、兴趣,我们可以更新材料,这样就能够不断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热情。

5.不断地鼓励前进,磨砺幼儿的创造意志

由于年龄问题,幼儿都比较活泼好动,做起事情来往往“有始无终”,我们在创作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意志,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引导幼儿自觉地沿着自己制定的创造目标,克服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

6.积极引导,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

只有渴望创造才有可能创造,创造动机是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首先,要激发幼儿创作的需要。对于新入园或者不喜欢手工制作的幼儿,教师要进行积极引导,激发幼儿活动的动机,对于熟练掌握技巧的幼儿来说,教师要引导其发现手工制作中的乐趣,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比如进行纸盒装饰。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纸盒的颜色、大小等,讨论装饰方法,让幼儿产生活动欲望。教师还可以示范性地进行创作,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

7.加强幼儿民俗手工制作教学

幼儿园开学后的第一课,我就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学做元宵花灯。在班级里、走廊上可以看到,这些由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花灯有模有样,漂亮、别致,而且这些花灯都是孩子们收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

每个孩子都很喜欢看花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废旧材料,有的是牛奶盒,有的是一次性旧饭盒,还有的是食品包装纸盒、卡通塑料纸和彩带等。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孩子画、折、剪……自己动手制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比买花灯更有意义,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8.小班如何开展手工制作

小班孩子对手工活动并不是很感兴趣,幼儿的动手能力比较弱,但尽管如此,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为小班幼儿安排一些手工课,但常会有个别幼儿没有坚持完成作品,个别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有时候完成不了就会产生依赖性,希望别人帮助他完成,有时候还会选择放弃。如何让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一件手工作品,教师需要在选材上考虑到了多数幼儿的接受能力。这样既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满自信,又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学会了制作各种玩具,体验了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标。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制作

【摘 要】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等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幼儿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手工制作;折纸;指导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编织等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点状、线装、面装、块装)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对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幼儿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幼儿早期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4-5岁的幼儿,教师应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和成功的乐趣。在传统的折纸教学中,折纸活动的教育作用并未完全体现,原因在于在进行折纸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开发孩子的主动表现能力。一直以来,在教幼儿折纸时,都是教师折一步,幼儿跟一步,在一步一步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模枋。这种方式仅适合初学幼儿,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来说,是没有真正获得动手操作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它限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创造精神的发挥。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应该给予改进及创新,那么,作为幼儿折纸活动的指导者到底应做些什么呢?也就是说要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折纸活动呢?我个人认为是可以这样的:

一、激发幼儿看图折纸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图例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要折的物体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根据幼儿的发育特点,在上折纸课程之前,我先折了几个形象、生动、幼儿容易辨认的小动物或物品,请幼儿欣赏,孩子们看了以后都争先恐后地要跟老师学习折叠自已喜欢的纸艺。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些物品是老师看图例折出来的,如果小朋友学会了看图例,自已就也能折了,而且还能折出更多的东西呢!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看图折纸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会分步骤、分类别地教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折叠符号。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符号以及它们的折叠方法,并且提供各种图例,让小朋友按照折叠符号折纸,比比哪个小朋友最先折出来。当孩子们自已能看图例折出作品时,都会自豪地说:“这时我自已看着图折出来的!”

在幼儿刚开始看图折纸时,我不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幼儿喜欢又符合其折叠水平的物体,同时还提供给幼儿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范例,既激发幼儿看图折纸的兴趣,又为幼儿欣赏折纸作品提供了机会。在实践中,我还注意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看图折叠的方法来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二、如何找到一种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

一张纸经过折、翻、折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活动过程中幼儿有步骤不易模仿,致使部分幼儿不能独立操作完成,失去信心。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种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呢?就此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意图阶段的指导

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动机,既制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在成人手工活动中,其意图是很明确的,或是观赏取乐,或是点状装饰,或是创造价值。而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型,就是玩耍,例如幼儿拿到一张纸,随手把它撕成碎片,原本并没有想到要用纸做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折纸的行为使自己看到纸本身改变了形状,看到纸的变化,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制作意图明朗化。

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花朵,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爱心,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各种小动物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然后引导小朋友们欣赏,小朋友们往往会主动提出来要学习折纸,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2、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而要多为他们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如:让幼儿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幼儿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幼儿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3、在玩耍与欣赏中明确制作意图

幼儿手工制作的意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因而在手工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渐明确制作的意图。如:幼儿拿了一张纸,在无目的地玩耍,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联想:“你想用纸折成好看的东西吗?”“你想折个什么东西呢?”等等。在引导幼儿的欣赏折纸作品过程中,也可以向他们提问:“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以此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使他们产生明确的意图。

(二)构思阶段的指导

幼儿明确了意图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而构思就是立意、创意。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制作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计划与思考的过程。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如:幼儿拿到一些碎纸他们会想象成“雪花”,再比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在手中团、搓、捏、压,随着泥巴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的形象,随着泥巴的变圆,他们会联想到“皮球” “圆宵”等形象。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构思阶段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的是表象的积累,所以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幼儿对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

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幼儿折出一条金鱼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纸、剪刀....)。

(三)制作阶段的指导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教师首先要幼儿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只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手工时,教师可让幼儿先思考,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2、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

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做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纸剪。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应先密后疏,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幼儿用纸盒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的开关,为作品修饰、增色。在幼儿折纸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4、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其他活动紧密相连,把手工制作富趣味教育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例如:部分折纸示意图幼儿看不懂,感到有困难,我就以游戏“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去记忆,如折叠线、折、剪开、反折等,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逐步认识了符号,开阔了幼儿的思路,激发了她们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我采取“小老师”的作用,允许她们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折纸活动之前,我都有意把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安排在每个小组中,同时差的安排在“小老师”的旁边,这样可以起到帮助作用。这样既减轻了教学上的压力,也发挥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能力,同时达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作者简介:

程 云(1978— ),女,江西余干人,江西省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研究方向:幼儿美术。

幼儿手工论文:探讨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

摘要 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 手工制作活动 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①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绘画。事实上,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对画笔感兴趣之前,就已专注于摆弄手中的物品。如:小班幼儿经常会拿出自己的手绢,一会折成帽子,一会折成老鼠,或者把手捐一根根接起来拔河。可见,幼儿的兴趣首先是在手中。许多成人,至今仍对幼儿时期玩泥巴、堆沙塔、折纸飞机时所享受到的快乐记忆犹新。可见,顺应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促使智力的发展。

一、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

(一)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互矛盾。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一)意图阶段的指导。

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析。金哲伊(兰州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幼教中心化工街幼儿园甘肃省730060)摘要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指导方法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二)构思阶段的指导。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最后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三)制作阶段的指导。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总之,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只要我们在手工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各种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地动脑动手、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让幼儿在美的天空中,创造出整个世界。

幼儿手工论文:浅谈如何开展小班幼儿手工教学

摘 要: “手工”是指用手操作、表现手艺的工作。手工活动关系到大脑的发育,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联系,手的活动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运动区的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水平越来越高。

关键词: 手工教学; 撕贴; 剪纸; 染纸; 泥工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在他的《儿童心理》专著中指出:“幼儿从4岁开始,精细动作技能已开始发展,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手部上,同时这一时期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等也都能发展起来。”作为教师,要从幼儿这个年龄段开始,挖掘幼儿巨大的学习潜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让幼儿掌握多种技能技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撕贴教学可发展小班幼儿小手的灵活性

撕贴是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的有效形式。此方法比较简单,对刚刚入园不久,没有经过美术训练的幼儿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可作为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如:撕贴苹果树。老师画好苹果树图样,并准备红色纸撕成细长条形,让幼儿练习把长条纸撕成小碎块,然后粘贴在苹果树上。从撕到贴,需要幼儿手的灵活、协调。幼儿对撕贴很感兴趣,撕得快,贴的干净,虽然都将苹果树贴满了苹果,但出现的效果却不一样,有的画面杂乱无章,而有的画面却一目了然,清新爽意,每个小苹果都贴的位置恰当。在幼儿有了撕贴的经验后,可以加入一些稍难一点的撕贴教学,比如撕贴秋天的大树、热带鱼等内容。老师示范后,让幼儿自己完成撕贴的整个过程,幼儿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不但小手越来越灵活,而且撕贴的技能也逐步提高。

二、剪纸教学是培养小班幼儿创造力的较好手段

剪纸教学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中大班幼儿的手工活动内容,小班幼儿根本不会使用剪刀。然而事实证明,小班幼儿不仅能学会正确使用剪刀,而且在教学中还能通过剪刀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这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初上剪纸课教幼儿使用剪刀,可先让幼儿剪直线,即老师可以在纸张上折出痕迹或画出直线,让幼儿沿着折出的痕迹或画出的直线进行练习,如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幼儿会使用剪刀后,可让幼儿按画好的轮廓线剪纸。如老师在彩色纸上画好星星的轮廓,让幼儿先沿线剪后,再贴在剪好的月亮旁边,组成了一幅“星星和月亮”的画面。

为了巩固幼儿使用剪刀,还可要求幼儿回家后在旧图书上找喜欢的图样,把他们剪下来贴在一起,组成一本“画书”。新年到了,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教师可以教幼儿学剪窗花,上课时,重点教幼儿折的方法,因为折是剪得基础,再教幼儿怎样剪,在什么位置上剪,结果出乎教师的预料,在参与剪纸的幼儿之中,只有两位幼儿不会剪,其他幼儿都剪出了有规则的图案。经过几次练习后,大多数幼儿都掌握较好,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还剪出像大人一样整齐、精细的图样。

由此证明,小班幼儿完全有能力使用剪刀。在剪纸过程中,幼儿的手和脑并用,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三、染纸教学可发展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

染纸是一种较复杂的手工活动,通过染纸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颜色的奇妙变化,发展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及兴趣,激发幼儿学习色彩的积极性。

初进行染纸活动时,可先让幼儿做“染纸玩色”的游戏,为幼儿准备了白纸,红、黄、蓝颜料,毛笔等材料。教师先示范在白色纸的一边用毛笔任意蘸上三种颜色,然后将纸对折压平,打开后,竟然神奇的出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幼儿被这种有趣的形式吸引,很快投入到自己动手操作中去,教师启发他们在纸上按不同方向涂不同颜色。

在涂色过程中有一个重点问题要让幼儿掌握,那就是涂色时动作一定要快,不然,颜色干了,再对折压平也无济于事。幼儿经过练习,染出了许多画面,有的画像机器人,有的画像一件毛衣,一把扇子,一棵古老的树干……孩子们一会儿说像这,一会儿说像那,连老师看了孩子的画也要琢磨一会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完全体现在他们的染纸作品中。

四、泥工教学可培养小班幼儿对手工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智力

在人们的思想中总认为3、4岁的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泥工内容,如:搓根小棒,压个圆饼干等,其实这样做不能发掘孩子真正的智力潜能,上简单的泥工课,幼儿对泥工兴趣也不大。

小班的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好,动作不灵活,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能力将泥捏出需要的形象来。因此,我们幼儿园通过反复实践和寻找,发现泡泡泥不但柔软容易揉捏,而且易于保存,最终将泡泡泥确定为我们幼儿园手工课活动的使用材料。

刚入园的幼儿,上泥工课时我们应该给幼儿一团泥,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地反复捏弄着玩。让幼儿任意玩弄泥块的课题,符合幼儿泥工乱捏阶段(无秩序阶段)的发展规律,正好与绘画上的涂鸦期并行。这样,他们在手工的天地里成了生活的小主人,不但认识了材料性能,还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从而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使智力通过玩泥迅速提高。

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性的主题课,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基本技能。如“请娃娃来我家”的课题,以游戏形式让幼儿任意做一样点心招待娃娃,就比只做一样糕点更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如在教幼儿做“梨”时,让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来模仿动作:

一二三四团呀团,

二二三四搓呀搓。

三二三四压呀压,

四二三四抹抹光。

随着儿歌的节奏,幼儿很快就做好了“梨”。下课后,还不时地念儿歌做各种动作。就这样,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泥工的基本技能。

教师还可根据节日的特点,从制作节日食品入手,来选择有趣的泥工教学内容,让幼儿在玩中掌握团、压、捏、柔、串等多种泥工技能。如在国庆节后,重阳节前夕,可选择泥工“糖葫芦”作为幼儿手工课的内容,红红的泡泡泥被孩子们团的圆圆的,用小棒细心的将“山楂”串起来,还真像“糖葫芦”。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了,可选择泥工制作月饼这个内容,让幼儿把各种各样的泡泡泥团圆压平后,用瓶盖、雪花玩具等材料在上面压上花纹,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做出了花样各异的月饼。通过以上活动,培养了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动手能力也大大的提高。

五、总结

总之,在小班开展各种手工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能否使幼儿的小手更灵巧,想像力更丰富,色彩感更强,兴趣更高,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去培养。我们应该让幼儿多参与各种手工活动,让孩子在手工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勇于实践,大胆尝试,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目的。让我们共同携手,使幼儿在手工教学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制作的重要性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如:幼儿拿到一些碎纸他们会想象成“雪花”,再比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在手中团、搓、捏、压,随着泥巴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的形象,随着泥巴的变圆,他们会联想到“皮球”“圆宵”等形象。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在飞舞,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教室真漂亮。”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二、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如:让幼儿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幼儿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幼儿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

三、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并激发幼儿进行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幼儿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可用纸、剪刀....)。

四、帮助幼儿不断积累多种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知道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在分析兔子的形象时,可让幼儿背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红的眼睛短尾巴,蹦蹦跳跳真可爱。

要想使幼儿的手工制作逐步成熟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

一、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论是进行平面手工活动还是立体手工活动,教师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只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手工时,教师可让幼儿先思考,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二、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

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做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纸剪。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应先密后疏,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

三、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幼儿用纸盒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海关,为作品修饰、增色。在幼儿折纸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其他活动紧密相连,把手工制作富趣味教育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例如:折纸示意图是幼儿看不清,感到有困难,我就以游戏“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去记忆,如折叠线、折、剪开、反折等,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逐步认识了符号,开阔了幼儿的思路,激发了她们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我采取“小老师”的作用,允许她们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折纸活动之前,我都有意把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安排在每个小组中,同时差的安排在“小老师”的旁边,这样可以起到帮助作用。这样既减轻了教学上的压力,有发挥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交互交往的能力,同时达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育才幼儿园 河南】

幼儿手工论文:浅谈幼儿手工活动及教学方法

一、概述

幼儿手工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并使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各种艺术造型的活动。手工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经常开展手工活动,可以使幼儿手脑活动密切结合,这对开发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培养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是颇为有益的。

二、手工活动的分类

幼儿手工活动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按材料种类进行划分。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泥工、纸工、布工、废旧物自制玩具等,具体如下:

1.泥工一般指幼儿用黏土、橡皮泥、面团、纸黏土等进行造型,所运用的工具有泥工垫板、泥工刀、仿形模具等。

2.纸工是指幼儿利用电光纸、彩色纸或吸水性较强的纸,用手和简单的工具,按照纸工制作的过程和要求,折、撕、剪、染、贴出各种图样的形象。纸工包括折纸、粘纸、撕纸、剪贴、染纸、纸塑等等。

3.布工指利用各种彩色布、松紧带、毛线、扣子等制作玩具或装饰物等的活动。一般用到的工具有剪刀、针线等。

4.废旧物自制玩具,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塑料瓶、包装盒、包装泡沫材料等)进行创作,制成幼儿玩具的过程。

三、手工活动的益处

幼儿正处在手部肌肉发育阶段,喜欢动手涂画、撕扯的年龄段。手工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动手的活动欲望,还能培养幼儿认真观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使孩子手眼协调、手指灵活,并感受到创造的美。

总的来说,手工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能带来以下好处:

①手工活动能培养和发展幼儿的主观能动性。②手工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③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意志力。④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的集体观念。

四、教学指导原则

幼儿手工活动教学应掌握好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幼儿世界观的形成是被动的,很大程度上由教师和家长所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孩子们浇灌科学的养分,决不能用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的内容去填充孩子们的大脑。在手工活动中,不论主题内容、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都必须是科学的。

2.直观性原则

幼儿手工活动是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造型活动,幼儿只有首先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现象的全面、清晰的印象,才可能在制作活动中把它们表现出来。同时,因为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及客观事物和现象原理的复杂性,教师只有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幼儿接受直接的、动感的教育,幼儿才能更好地理解、接受教师的指导。

3.渐进性原则

幼儿手工活动要根据幼儿智能的发展水平、认识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逐步安排制作的内容,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加大制作活动的难度,从而使幼儿的手工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积极性原则

幼儿的手工活动,是由其学习积极性支配的,这种学习积极性是其进行手工活动的内在动力,具体表现为幼儿主动积极的态度,热烈浓厚的兴趣,从事手工活动的愿望,能较长时间持续、认真地观察、动脑和操作。因此,教师为了使幼儿在手工活动中情绪饱满,态度积极,必须运用积极性原则。

5.因材施教的原则

由于幼儿的遗传素质、家庭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各自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和操作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在指导幼儿手工活动中,在统一的活动要求下,应考虑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力。

五、指导方法

手工作品的形成有几个阶段,即确定目标、设计构思和动手制作。针对这几个阶段,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观点:

1.确定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各个阶段幼儿的特点来确定活动目标。如小班学生正处在对外界事物懵懂探索的阶段,这个时期,教学的目标应让孩子明晰物体的具体形态。教师应将物体从具体繁杂的形态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条和轮廓,让孩子从简洁的外形中对事物的特征有清楚的掌握。中班学生对事物已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具体印象,这个时期主要是让孩子掌握构型的基本技巧和较复杂外形的搭建。大班孩子已具有较强的自主创作意图,这个时期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引导孩子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转化成具体的形态。

2.设计构思

在设计构思阶段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引导幼儿分析物体外形和几何特征。②指导孩子如何选材。③指导幼儿计划好制作工序。

3.动手制作

动手制作阶段是一个技能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工具使用、材料选择、色彩应用、空间组合等方面给小朋友一些具体的指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手眼协调性还不是很完善,教师更应该细致耐心的给与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提醒幼儿在应用工具时的安全和自我保护。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还应注意方法的运用,比如用提问的方法提示孩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用夸奖来激励孩子。

六、经验总结

1.善于营造手工活动课程氛围

孩子们都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东西,教师应顺应孩子的喜好。切忌采取强制的方法,让孩子被动接受教师的要求,这样孩子们没有了自己动手实现想法的机会,会降低他们对手工的兴趣。教师应多发动孩子大胆想象,用引导和鼓励来带动孩子的主动性,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一些“小小作品展示区”、“亲子手工活动”、“手工表演”等活动,能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合理制定手工活动目标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手工活动目标,是幼儿手工活动教学的前提。合适的目标有利于克服教学的盲目性、临时性,增强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好的目标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兴趣,还能使孩子在成功中获得自信。过高的目标则不仅会使孩子失去兴趣,还会磨灭他们的自信心。

3.因地制宜丰富手工活动的内容

手工活动应结合幼儿园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取材。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602所幼教中心)

幼儿手工论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幼儿手工制作活动双重价值探析

【摘要】幼儿手工制作活动兼具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科学探究价值和以表达表现为中心的艺术表征价值。双重价值的存在为手工制作活动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活动;融合;科学;艺术

科学与艺术是人们对待世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科学关注真实,要求人们尽量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而艺术则诉诸情感,更多的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自我表达。因此,科学与艺术常常“被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而彼此分离,各有各的教育价值与概念体系”。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也由此成为两门独立的课程,难以相互融合。在幼儿教育领域,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同样存在一定难度。黄进(2005)指出,“长期以来幼儿教育领域存在着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分裂,两者的综合具有观念和技术上的难度。”

尽管不少研究者努力尝试寻求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相互融合,但科学与艺术之间究竟有没有融合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存在的基础是什么,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在什么样的活动中能够达成融合,这些问题仍然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研究时,研究者发现,手工制作活动兼具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价值,而这种双重价值的存在恰恰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以幼儿园大班的汽车制作和娃娃制作两个手工制作活动为例,综合分析手工制作活动的双重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问题。

一、手工制作活动的科学价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科学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1〕手工制作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幼儿运用工具对各种材料(如自然材料、废旧物品)进行加工改造,以立体的艺术表征形式来表达自我对外界的感知和体验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并围绕着问题的解决不断展开尝试和探究。

“问题”是指需要解决的某种疑难。问题有其基本组成要素,通常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促进问题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变的各种手段以及其间遇到的障碍。〔2〕手工制作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目标是创造出艺术表征作品,这是问题的目标状态。同时,手工制作活动又是在各种促进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手工制作的过程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因此材料的提供是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同时,由于所提供的材料具有不完整性和可塑性,它必须经过幼儿的加工、改造和组合,才能成为最后的作品,因此,材料在为幼儿的制作活动提供前提条件、促进问题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换的同时,又为他们设置了重重障碍。最后,在手工制作的起始状态中,材料和工具之间没有太多联系,现有条件和既定目标之间存在着差距,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很多“问题”。幼儿必须面对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把这些问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不断探寻,尝试一步步解决问题,才能最终完成创作。由此可见,幼儿的手工制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手工制作活动蕴含着科学探究的学习价值。

案例1:在制作汽车的活动中,5岁半的女孩小卢尝试着用废旧光盘做汽车轮子。她用透明胶布将四张光盘分别粘在车身两侧,然后将汽车平放在桌面上。可是她发现汽车摆不稳,晃悠悠的,于是拿起来仔细看了看,用手按了按车身,发现四个车轮有高有低,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发现问题)。她就把其中的一张光盘往下拽了拽(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再放在桌上看看,发现还是不平(问题的中间状态),就继续把光盘往下拽,直到四张光盘都在同一水平面上(问题的目标状态)。

二、手工制作活动的艺术价值:以表达表现为中心的艺术表征

手工制作活动中,幼儿不仅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完成作品的空间表征、空间组合、结构表达以及功能表现,最终创造立体的艺术形象,因此,手工制作活动有丰富的艺术表征价值。

1.作品的空间表征

作品的空间表征是指幼儿运用材料进行三维立体造型。研究发现,幼儿的表现大体分为三种:(1)二维表征:有的幼儿制作的汽车是平面的,即车身、车轮都是用纸片粘连而成的,没能做出汽车的立体形象。(2)整体三维表征,但部分组件二维表征。比如,车身是立体的,但方向盘、车窗却是用彩笔画出来的;又如,娃娃的身体是立体的,但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分界以及两腿的分界都是用笔画出来的;再如,娃娃的头不是球形的头,而是用扁扁的圆形瓶盖做成的。(3)作品的大部分组件都是三维立体的。

案例2:在大班汽车制作活动中,女孩小王做的汽车,车身分上下两层,两层之间用长纸条折叠成的楼梯连接,上层车门一侧剪开,可以自由开关;方向盘是用圆形瓶盖做的,并用双面胶粘在车身内壁;纸盒折成“h”形做车座,粘在车厢内前侧;轮轴插进车身,车轮为圆形插片,固定在轮轴两端,车轮可以自由转动。

2.作品的空间组合

作品的空间组合是指幼儿运用自己能理解的顺序把作品的各个部分组织起来的过程,例如,表现作品的上下关系、重力平衡关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重力平衡关系是艺术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点。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分析,一个视觉作品的底部通常应该“重一些”,这样既可以让整个构图达到平衡,也可以使底部看上去比顶部更重一些。〔3〕也就是说,一件艺术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应该是上面轻、下面重,而不应是“头重脚轻”。从科学原理的角度分析,想要让三维物体平稳站立,其底部应能承受一定的重力,顶部的重量如果超过底部,必然会导致重心不稳。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制作的汽车没有车轮,制作的娃娃没有腿,因此不存在重力平衡问题;有的幼儿的作品“头重脚轻”,如车身比车轮重,车子摆不稳,娃娃的上半身重、下半身轻,娃娃站不起来等。但有的幼儿则能较好地处理作品的重力平衡关系。

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之间依据一定的秩序相互组合,构成整体。手工制作活动中,幼儿在表现作品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往往不得要领。例如,有的幼儿用圆柱形瓶子做娃娃的身体,把瓶子的上半部分当作娃娃的头部,下半部分当作娃娃的躯干,娃娃的头部和躯干之间没有分化;有的幼儿虽然能将娃娃的头、躯干、胳膊、腿等分别表征出来,但各部分比例不协调,缺乏整体感。但也有幼儿制作的娃娃由彼此相对独立的头、躯干、胳膊、腿等部分组合而成,并且各个部分之间比例适宜,整体感强。

3.对原型结构的表征

对原型结构的表征指的是幼儿对物体结构特征的表现。手工制作活动中,有的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只是摆弄、操作材料,他们只对材料本身感兴趣,整个过程都在不断地剪、折、粘贴,却没有把材料组合加工成一个整体。但也有幼儿能表现物体的基本结构,如汽车的车身、车轮、车窗、车门;娃娃的头、身体、胳膊和腿等,尽管在细节上表现得不那么充分。还有的幼儿不但能相对完整地表现物体的结构,还能表现一定的细节,比如汽车的车身、车轮、车轴、车窗、车门、方向盘、手刹、反光镜等;娃娃的头、眼睛、鼻子、嘴、耳朵、头发、躯干、胳膊、手、腿、脚、小裙子等。

4.对原型功能的表征

对原型功能的表征指的是恰当地表现物体原型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有的幼儿在装配汽车的车轮时只是将圆形纸片直接粘在车身侧面,因而车轮不能自由转动;制作车窗时,只是直接用彩笔在车身侧部画一个“田”字格,因而车窗不能打开;做娃娃的胳膊时,只是直接将胳膊粘在娃娃的身体两侧,因而胳膊不能任意活动。这是因为许多幼儿尚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他们无法很好地表现出原型的功能,没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也有的幼儿能比较成功地表现作品的功能。比如,将车轴穿过车身,再将车轮穿在车轴上,然后在车轴外侧箍上小圆球来固定车轮,这样,车身、车轴和车轮虽然相互连接却没有被固定死,车轮可以自由转动。又如,有的幼儿先在车身侧面画了一个长方形车门,然后沿着其中轴线分别向两端剪开,就做成了可以对开的车门。再如,有的幼儿用曲别针把用来做娃娃胳膊的牙膏盒和娃娃的躯干连接在一起,使娃娃的胳膊可以自由转动。

三、手工制作活动的定位:科学活动与艺术活动的融合

研究发现,以往人们对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价值定位更多地倾向于艺术方面,更多地注重活动的结果,即作品的艺术表征价值,很少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怎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幼儿在探究、使用材料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以及他们是怎样表现作品原型所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将幼儿手工制作活动定位于艺术活动,导致活动的多重教育价值无法充分体现,活动本身蕴含的科学探究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掘。

对手工制作活动双重价值的分析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手工制作的活动性质与定位。我们认为,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起来是可能的。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幼儿既可以开展科学探究,也可以完成艺术表征,因此活动的性质可以定位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强调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而艺术教育对于其他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有很重要的中介作用,可以成为各领域教育内容联系的纽带。〔4〕手工制作活动兼具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科学探究价值和以表达表现为中心的艺术表征价值,因此教育者在组织手工制作活动时,可以充分挖掘其双重价值,并自然、有效地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征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手工制作活动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究

摘要:作为幼儿审美倾向的基础教育,幼儿手工制作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对于培养幼儿想象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幼儿在手工教育活动中,通过直接操作可变性物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和加工,而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种训练方式,对于幼儿双手灵活性及肌肉协调性的训练大有裨益,本文粗略地分析了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指导方法 手工制作 问题 策略

幼儿手工制作与工艺创造过程类似,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会培养幼儿浓厚的兴趣。幼儿手工制作和幼儿绘画教学不同的是,更重视体现幼儿的创造意识,并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从幼儿基本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1 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无法寻求手工教学和绘画教学的平衡点

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很难寻求手工教学与绘画教学的平衡点。分析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状况,教师往往忽视美术教育中手工制作的重要性,而仅仅是对绘画教学比较重视。手工制作对于开发幼儿的右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手工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从思想上对手工制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

1.2教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被忽视

一些教师在指导幼儿手工操作的过程中,仅仅是向幼儿布置手工制作的任务,完全是由幼儿独立完成接下来的内容。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幼儿常常是无从下手,使手工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最佳。而对于幼儿手工教学而言,教师的课堂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当前手工制作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将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突出出来。

1.3评价方法具有突出的成人化特征

教师在评选幼儿手工制作的成果时,常常会将孩子的作品对比自己的作品。将一种模式化的统一标准,作为评判的准则,这必然会约束幼儿的创造意识,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形成,形成一定的阻碍。而对于美的感受过程,不同的人,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教师应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并对幼儿的创造意识充分肯定。

2 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在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中,手工制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能更好的体现对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即能使幼儿自身的动手技能提升,同时也可对民间艺术的魅力切实感受。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的实用和观赏价值极强,所以必须在幼儿早期教育中,更好的传承和灌输这种手工技艺。作为后期教育的奠基石,学前教育对于提升幼儿的全面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开发智力方面,手工制作具有双重作用,将教育艺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出来,教师对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与材料充分接触,对手工制作的意图予以明确

幼儿手工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手工制作材料。而对幼儿手工制作兴趣进行培养的关键,就是让幼儿与手工制作材料充分接触,并对材料的基本特性了解。例如,在手工折纸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纸的特性充分了解,在揉、搓、压、团的过程中,让幼儿对纸的软硬变化充分感受,并因此对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图予以明确。教师的示范在手工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可将幼儿制作的动机极大的激发出来。由于幼儿的手指和肌肉不具备同样的灵活程度,因此教师既要对幼儿的作品充分肯定,同时又要对他们的动手实践积极鼓励,对他们必要的自信心进行培养。

2.2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对手工制作过程进行完善

针对手工制作而言,细致认真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表象的基本特征认真观察,对物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更好的理解,通过合理的想象力的发挥,对物象的内容表达进行丰富。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相关的意向联想也很重要,它是完善幼儿手工制作过程的关键。通过欣赏作品,将幼儿创造力有效激发出来,让幼儿在选择材料和进行色彩搭配的同时,能对必要的手工制作素材进行获取。

2.3熟悉工具使用技巧,对幼儿双手灵活性进行培养

完成手工制作构思的必要途径,是对手工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充分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手工制作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将一些手工制作的技巧、方法有意识的向幼儿灌输。充沛的练习机会,对于提升幼儿手工技能益处极大,对基本的手工技巧掌握之后,会进一步增强幼儿双手训练的灵活性。

2.4有机结合手工制作与游戏,将幼儿的动手兴趣激发出来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这种教学优势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在手工教学中,应通过紧密结合手工制作与游戏的方式,将幼儿内心的动手意识激发出来。通过寓教于乐,促使幼儿对手工制作的乐趣切实感受,进而对幼儿的创造意识进行培养。

2.5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手工制作内容,来设置相应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进行蝴蝶折纸教学时,可将蝴蝶图案贴满教室四周,同时在配合轻松愉悦的轻快音乐,使幼儿手工制作的开展,是在一种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它对于激发幼儿手工制作兴趣,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幼儿置身于这样的教学氛围,必然会有效拓展其想象的空间。

3 结语

提升幼儿手工制作技能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其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手工制作拓展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在促进幼儿交流的同时,使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提升。对于幼儿手工制作来讲,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正确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会使幼儿的教学压力得到缓解,同时还可进一步培养幼儿动手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尹霄玲,女,1976年出生,民族:汉族,籍贯:浙江省新昌县,学历:本科学历,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

幼儿手工论文:谈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

摘 要: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①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绘画。事实上,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对画笔感兴趣之前,就已专注于摆弄手中的物品。如:小班幼儿经常会拿出自己的手绢,一会折成帽子,一会折成老鼠,或者把手捐一根根接起来拔河。可见,幼儿的兴趣首先是在手中。许多成人,至今仍对幼儿时期玩泥巴、堆沙塔、折纸飞机时所享受到的快乐记忆犹新。可见,顺应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促使智力的发展。

一、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

(一)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

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1. 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互矛盾。

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2. 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

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1. 意图阶段的指导。

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2. 构思阶段的指导。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着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最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最后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3. 制作阶段的指导。

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精确。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只要我们在手工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各种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地动脑动手、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让幼儿在美的天空中,创造出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