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05:23: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服务质量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在课堂中创设了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能弥补课堂教学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有效整合,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字:信息技术 生物课堂 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在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下,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上的更新,更促进了教学结构模式的发展。新课标的理念证明,以往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满堂灌”,过多地强调对生物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生物教学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厌烦。这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和电视机,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和智能双向闭路电视系统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1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 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1.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如果只靠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描述,难免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便快捷而又有效的好办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状态,取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地球地质环境的变迁,以及各个时期的生物的进化与淘汰的过程,这不但有效地向求知欲极强的中学生了解到了生物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再如,在讲《生物圈到细胞》一课开始时,先播放一段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神奇生命的诞生过程。再讲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可以播放一段《人与自然》的视频,展现动植物的千姿百态,特别是一些罕见的珍稀动植物,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信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
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对新知识有一股热情和渴求,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生物教学中,往往遇到难讲的内容,知识点琐碎抽象,与生活联系小,学生很难理解,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毫无反应,结果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尴尬的情景可想而知。而我发现如果在课堂上引用多媒体课件就会使难讲的内容变的生动易懂。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知识点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同时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可以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另外,讲述DNA的复制一节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在这节中加入动画演示,学生就会在记忆中形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复制过程,而不是干涩的抽象的理解。这些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所模拟出的事实和现象是中学生物实验或其它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DNA复制的过程,如何理解复制过程所需要的原料以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这一内容感觉很抽象,生活当中接触不到,虽然DNA复制在人体内非常常见,但只要不是直观的内容,他们就会很难理解。因此,我在这节课里引用了多媒体课件,开篇以人猿图片的对比来吸引他们的注意,然后以为什么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这个问题导入新课,引发他们的思考,复制需要哪些条件,是以一条链作为模板还是两条链作为模板。然后播放视频直观展示DNA复制的整个过程,通过视频看到解旋酶打开:
请记住我站域名氢键,也就是先打开部分双螺旋结构,然后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站好队伍,最终聚合酶聚合起一个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使双螺旋结构重新恢复,结果一个DNA分子就变成了两个相同的DNA分子,整个过程耗能,由ATP提供,这样他们从视频中就能总结出复制的模板,条件,特点,结果,充分生动细致掌握这节课的重难点,当堂反馈非常好。在现代生物技术部分,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这些高科技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高深莫测,我们用flash课件步步展示了外源基因是如何被转入DNA中,从而改变了被转入基因生物的性状的过程;对于“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的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呈现,使学生对于科学家培育“多莉”羊成功的奥秘、对于克隆技术,尤其是体细胞克隆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 1.4 多媒体能巧妙地将抽象概念转化形象生动情境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概念是抽象的,我们可以运用投影、实验、模型、图表等展现理论产生的典型事实,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
如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经过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示的,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先通过投影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提供产生理论的事实;然后结合图解,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豌豆的遗传特点;介绍有关生物术语,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科学地导出遗传基本规律。
2 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科学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书用板书的方式表达出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如果省略板书,套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而且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幻灯片的切换容易造成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幻灯片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比如在“转录和翻译”这一节中,从DNA的转录到蛋白质的合成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通过Flash动画演示,学生理解了这个过程。但至于“最终翻译的产物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与进行转录的基因序列有什么关系”这一点,涉及到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学生有可能就想不起来了。所以随着Flash动画演示的进行,我在黑板上又画了一个简图,把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前后联系起来。告诉学生,基因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与转录成的mRNA的密码子碱基序列互补,而mRNA的密码子碱基序列又与相对应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反密码子碱基序列互补,所以mRNA上的密码子就决定了哪个位置上应该是哪个氨基酸。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学生不仅能理解整个动态过程,而且对这个知识点也能作出一个系统性的分析和概括。实践证明,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正确、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真正价值。
城市公共交通被誉为城市社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一代又一代公交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赞誉。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少数公交职工还留存着“大锅饭”年代养成的惰性和优越感,突出表现在缺乏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不强,以致于影响到了公交企业的行风建设,影响到了广大乘客对公交工作满意率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进一步端正公交行业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势在必行。以江阴城市公交为例,如何提高公交企业服务质量,切实满足居民出行便利、快捷的需求,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现状。
1、服务范围单一。目前城市公交的服务,说到底还主要停留在司乘人员对乘客的服务上,城市公交的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服务理念还处于服务的初级阶段,只是简单的对司乘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殊不知城市公交的服务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不仅是司乘对乘客的服务,还有乘客对候车环境、线路运行质量、准点率要求等。
2、服务速度缓慢。城市公交乘客投诉居高不下一直是城市公交面临的一大难题,乘客普遍反映城市公交服务质量问题之后,相关部门和企业还没有及时地对乘客的服务要求加以满足。
3、服务监管不力。城市公交普遍都是按照对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对城市公交企业进行管理,但是城市公交有其独特性,许多对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可能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对城市公交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管,但是监管的时候没有相应的依据,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应的授权,导致管理部门在服务质量监管的时候手段单一,不能起到相应的威慑作用。
二、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因素。
1、方便性。指线路网布设的合理性、线网密度的高低、换乘系数的大小、发车频率的高低、站点布置的合理性等。
2、快捷性。指乘客在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出行过程中的出行时间,包括车内时间和车外时间,车内时间主要由运行速度决定,车外时间则与线网布设及站点布设合理与否等因素有关。此外,发车频率、换乘设置及换乘工具的迅速程度也会对城市公交的快捷性产生影响。
3、安全性。指在城市公交运行过程中保证乘客的生命不受危险,身体和精神不受伤害,以及携带财物不遭受丢失和损坏。
4、经济性。合理、便宜的票价是城市公交吸引乘客的主要因素,票价的制定既要保证城市公交企业的效益,又要考虑到乘客所能接受的票价高低的该地区的经济水平。
5、舒适性。指乘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在满足了方便性、快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情况下,对服务过程的舒适感知晓度,也就是车厢内的设施和服务是否适应和方便乘客的需要。
三、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问题。
1、重视不够。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对员工起榜样和表率作用,
他们不注重服务质量,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不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即使企业已经制定了服务质量标准,也不会长期为员工们接受和实施。
2、观念落后。公交企业往往把服务质量放在整体观念上去考虑,认为产生服务质量问题原因是由于作业层工作的不到位,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质量控制认为是由专门的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认为服务质量的评估,处理和沟通应由管理部门来完成。
3、角色模糊。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上,如果服务人员与管理人员没有共识,就会导致“角色模糊”,服务人员不了解管理人员的具体要求,在对乘客的面对面的服务过程中就无法依照质量标准做好服务工作,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角色模糊”的后果造成了管理与作业相脱节。
4、缺乏创新。乘客的期望不断变化,而公交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社会的发展及所带来的乘客需要的变化,不能理解这些变化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在管理中遇类似问题时,管理人员不是根据乘客需求而改变管理要求和措施,满足乘客多方面的需要,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服务。
四、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对策。
1、服务经营理念。优质服务绝不能停留在对乘客面带微笑,说声“您好”的层次上,而应正本清源地从企业战略的高度、领导观念的转变去落实,达到牢牢地网络住乘客,这就要求公交企业牢固树立为乘客服务的经营思想,用战略的全面的和系统的眼光看待服务,用为乘客服务的每个环节都以达到乘客满意为目的,处处为乘客着想,满足乘客需求。要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思想是行为的指导,公交行业众多的劳动模范之所以能十多年如一日,创造出精湛的艺术化服务,就在于树立起了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思想。有些驾乘人员见到自己的熟人朋友尚能笑脸相迎,对待普通乘客则是横眉冷对,究其原因,这些驾乘人员缺乏的正是象李素丽所具有的视乘客如亲人的热心。因此,企业的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党、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及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服务思想。
①、作好表率。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关心职工利益,竭诚为职工服务。这样,职工就必然会产生尊重和信任领导的自发感情,从而乐于服从领导,乐于把本职工作做好。
②、开展活动。培养职工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并积极引导职工懂得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搞好优质服务工作,就是爱国、爱集体的表现。
③、加强宣传。加强国企改革形势宣传,增强广大职工忧患意识,使广大职工明白“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现实。
④、竞赛评比。通过评选服务明星等活动,使职工树立起搞好优质服务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克服传统观念中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思想,激励广大职工热爱本职,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2、服务质量管理。
全面服务质量管理是由企业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参加的,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从为乘客服务的思想出发。综合运用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完整的质量体系,通过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全面满足乘客需求的管理活动。
①、服务
管理划分。上层管理侧重于服务决策,并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服务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管理则要实施领导层的服务决策,对基层工作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指导;基层管理则要求员工按服务标准进行操作,严格检查和考核实际操作情况。②、服务质量标准。如:乘务员应统一着装、持证上岗、规范操作、热情服务、耐心解答乘客的询问、售票做到唱收唱付等。驾驶员应集中精力、谨慎驾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开车,确保班车安全,正点到达目的站等。
③、服务质量监督。就是把服务质量产生的全过程管起来,真正达到“安全、及时、经济、方便、舒适、文明”的目的。
3、服务质量创新。
服务创新是公交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不竭动力,是现代客运企业质量经营的重要战略。
①、创造需求。即争取更多的乘客,其真正的内涵是不局限在现有的市场中争份额,而是以自己的优势及高标准的服务质量另外创造新市场,让新的更多的乘客加入乘坐公交车的行列。
②、推行品牌。其核心在于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实践证明:强品牌不能挽救劣层服务,强品牌要靠高质量的服务来支撑,品牌服务的目的就是促进公交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体现企业在竞争中勇于创新的精神,使服务的内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
③、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优质服务的延伸和扩展,它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公交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服务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的主要成份不再是华丽的候车室、可人的微笑,而是现代消费者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如:既能用标准熟练的普通话与乘客交流,也能用外语、哑语为乘客当“小翻译”;行车途中除了向乘客提醒注意事项外,还能为乘客介绍沿途城市景观及地方风土人情,自始自终热情为乘客解决途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服务质量竞赛。组织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目的在于引入竞争机制,在比一比、赛一赛中使职工得到交流和提高,同时通过竞赛也可以选树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以此让全体职工学有榜样。但是,要克服以往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都偏重于评先进、表彰优秀而忽略落伍者的现象,在评先、评优的同时也要筛出最差。否则,对那些不求上进的职工触动不大,不能促其自觉地加强学习和高标准的做好工作。实施奖罚并举,以此给那些不求上进者造成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促其提高。
5、服务补救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和城市公交企业要重视乘客的意见,进行及时的服务补救。服务补救策略包括:跟踪并预期补救良机、主动地查找潜在的服务失误,最有效的补救就是要授予员工解决问题的权力,承认问题的存在,向乘客道歉,并将问题当面解决。
【论文关键词】服务质量 顾客满意 顾客忠诚 企业竞争力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产品的日趋同质化,市场形态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竞争进一步激化,顾客的争夺开始成为各企业与学者研究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在大量吸收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服务质量、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影响关系,期望探究出影响顾客忠诚的机理,从而对企业从顾客角度赢得竞争优势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企业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文献综述
对服务质量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那时起,服务质量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极大的兴趣。总结关于服务质量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Gronroos为代表的北欧学派的观点:1984年,Gronroos提出了感知质量的观点,认为服务质量是服务绩效与服务期望的差;另一种是以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为代表的美国学派观点:认为服务质量是服务提供者满足顾客对于服务期望的能力,也就是顾客的感知,其定义为顾客的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差。
虽然学者们对于服务质量的定义并不相同,但其实差异并不大,而其中最重要的共同点是:顾客是服务质量的唯一评价者。本文比较偏向于Garvin等人的观点,认为服务质量就是顾客实际感受到的服务的质量,也称感知质量。
对顾客满意的认识起源于心理学中的差距理论。Kotler(1996)归纳各学者的意见,认为顾客满意可以解释为个人在比较了对服务或产品的绩效认知与自身的期望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愉快或失望的感知状态,并指出顾客满意水平是预期绩效与期望差异的函数。
在商业领域中,对忠诚概念的引入可以追溯到Cpeland (1923)和Churchill(1942)的研究。从那时起,学者对顾客忠诚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关于顾客忠诚的概念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行为论:这种观点主要是从行为的角度来定义顾客忠诚,认为顾客忠诚是对产品或服务所承诺的重复购买的行为,这种形式的忠诚可以通过诸如购买份额、购买频率等指标来衡量。第二类是情感论:基于情感的观点把顾客忠诚定义为对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偏好或依恋。测量指标有购买意愿、偏好程度等。第三类是综合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将情感依恋和行为取向结合起来,认为真正的顾客忠诚应该是有着较高态度取向的重复购买行为。
二、三者的关系研究
对企业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两两关系的研究,学术界尚未得出统一的意见,但是从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下面这个案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三者关系。
代顿·哈德森(Dayton·Hudson)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公司因为能够提供给顾客具有个性化的款式新颖、领先潮流的产品而受到顾客的青睐。但是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一些以折扣闻名的低价零售店和一些产品的专卖店由于能够提供给购买者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使得代顿·哈德森连锁店公司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受到很大影响和挑战。公司决定实施“金卡计划”以重新获得顾客的信赖。
公司管理层依靠对顾客消费习惯和偏好的细心观察,在顾客购物的过程中,积极的留心每个顾客的消费习惯。经过细致地观察,研究小组发现,顾客们最关心的是与店员的充分交流,顾客希望店员能够与他们一起分享商品信息,甚至一些小的不被注意的细节也能够赢得顾客的好感。所以公司最终决定充分提高服务质量,并提供一些费用不是很高的软性优惠条件:比如赠送一张上面有有关流行时尚信息的新闻信笺;给消费者提供一些即将要销售的产品信息;一张金卡:购物时附带的一些优惠,比如免费包装,免费咖啡,以及专为关系金卡用户提供的特殊服务号码。此外,每个季度还为他们邮寄一些赠券。
在这项活动运作了一年的时间后,“金卡计划”取得了成功。随着销售额以百万美元的数量递增,“金卡计划”被公司认为是一本万利的举措,这项举措在获得顾客的商度忠诚方面实在功不可没,在今后的公司运作中,代顿·哈德森公司决定将这项运动的核心理念运用到公司更多的顾客身上。代顿·哈德森公司通过“金卡计划”成功地挽救了公司顾客的忠诚,而“金卡计划”的关键是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赢得了顾客的好感,提高了顾客满意,从而促使了顾客忠诚。
在此借鉴霍映宝、韩之俊对三者关系用PLS路径(PLS路径建模方法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Herman Word等学者提出,PLS路径模型包括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结构模型也称内生模型,它描述的是隐变量之间的关系;测量模型又称外生模型,它表示显变量与其隐变量的关系。在外生模型中,显变量与其隐变量的关系有两种形式,即外部模式和内部模式,也称之为反射模式与形成方式,前者的每个显变量与其隐变量成简单回归关系,后者的隐变量与其显变量成多元线性函数。)分析的结果。
霍映宝、韩之俊通过PLS路径建模,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企业服务质量即感知质量对顾客满意的效应系数为0.783,对顾客忠诚的效应系数为0.586,感知质量对顾客满意的作用明显大于顾客忠诚,而且感知质量对顾客忠诚的作用几乎完全是通过顾客满意产生的,因直接效应产生的效应仅为0.003,所以,三者的关系应为因果关系(见图1)。
三、企业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1、顾客与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与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拥有竞争力的企业也就等于拥有市场。市场环境、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顾客、员工等因素都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其中,顾客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通过顾客忠诚、顾客满意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无论是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还是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围绕顾客满意的竞争,有顾客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利润。在顾客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顾客是其经营的对象,保持顾客显得更为重要。企业的服务质量如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等等都是由顾客说了算,企业认为自己的服务再好,得不到顾客的认可,也是无济于事。所以,顾客是否满意与忠诚,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状况。
顾客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利润而体现出来的。顾客的主观感受是企业无法控制的,而顾客满意或不满意对企业的长期绩效有重大影响,这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证明。例如,美国密歇根
大学商学院国家质量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表明:对瑞典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进行跟踪,在5年时间里顾客满意度指数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则投资收益率平均每年增长6.6%;对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进行跟踪,顾客满意度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资产净值平均增加约6.46亿美元;企业若每年将顾客保留率提升5%,在5年内就可以将其利润提高25%到85%。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顾客满意、忠诚与否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顾客忠诚会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增加,增强竞争力;顾客不满,有可能导致顾客抱怨,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处理顾客抱怨,就会导致企业现有顾客及潜在顾客的流失,进而使利润减少,企业竞争力下降。
2、顾客忠诚的价值
美国贝恩策略顾问有限公司在长期的企业咨询工作中发现:在知识和智力资本举足轻重的行业,处于同行业的各个公司之间的业绩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导致巨大差距的原因,用常规的市场份额、经济规模、单位成本等因素已无法解释,那么,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贝恩策划顾问公司通过对几十个行业长达10年的调查发现了人们所未注意和研究过的因素,正是这个因素足以解释上述现象及其相互的数量关系,这个因素就是顾客忠诚。西方一些顾客忠诚领先的企业的大量实践证明,客户忠诚是企业经营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大动力之一。顾客忠诚的价值也可以用顾客保持率来体现,如果顾客没有流失,维持原来的顾客保持率,本身也创造了公司的较高业绩增长,那么,新增的业务和顾客保持率,将对公司产生持续增加的经济效果。
由于忠诚顾客与企业保持长期的联系,对企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质的改变。加上顾客忠诚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同行业中几乎不存在两个竞争企业拥有同一忠诚顾客群的现象,本企业顾客忠诚的增加意味着竞争对手顾客的流失。一旦形成顾客忠诚,竞争对手想要争夺市场,不仅要付出数倍于本企业维持顾客成本的代价,而且往往一事无成。因此,在竞争时代,顾客忠诚已成为企业核心战略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更是企业获得长期利润的重要源泉。
3、顾客忠诚价值来源
顾客忠诚之所以产生如此高的经济效果,主要来源于两种力量。
(1)顾客增长效应
即忠诚对企业顾客存量的增长作用。假设两家公司,一家公司的顾客保持率为95%,另一家公司是90%,即前者的顾客流失率为每年5%,后者为每年10%。再假设两家公司每年的新顾客增长均为10%,那么第一家公司的顾客存量每年净增5%。而第二家为零增长。这样持续14年后,前者的顾客存量将翻一番,但后者将没有实质性的增长。可见,顾客保持率维持在每年增加5个百分点,则企业的顾客存量每14年翻一番,倘若每年维持10%的增长,企业的顾客存量每7年即可实现成倍增长。
(2)顾客保持时间效应
这一力量往往在利润方面为企业带来更为直接和显着的效益。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赚自每一顾客的利润与其停留的时间成正比。随着顾客保持年限的延长,投资回报率会以指数规律增长。
造成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顾客人均的营业收入增长效应。在大多数行业里,长期顾客对企业的贡献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也就是延长顾客生命周期)。因为高度满意的顾客随着时间的增加会购买更多的产品或服务,并愿意为物有所值的产品或服务付出额外的费用,使营业成本减少。长期顾客的服务成本,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递减。因为在已经建立信赖感前提下的交易行为会把供应商推荐给其他潜在顾客,因而在公司向新顾客进行营销推荐时成本几乎为零,从而间接地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收入和利润。当面临供应商合理的价格调整时,长期顾客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不会因一点小利而离开。
四、提高服务质量,实现顾客满意与提高顾客忠诚的对策
通过对企业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关系的探索,我们知道,企业的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都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顾客忠诚。而顾客忠诚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使顾客满意,达到顾客忠诚?
1、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要使企业服务质量切实得到提高,首先要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企业的一切设施、员工、工作程序都必须以是否满足顾客需要为前提。用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再造企业流程,强化服务的重要性,使员工真切体会企业生存、发展、繁荣的根本是顾客。所以,要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达到顾客的满意与忠诚,首先要做的,就是,贯穿一个理念——以顾客为中心。
2、培养员工的各方面素质
员工素质的高低是影响顾客忠诚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无论是优质的产品还是优质的服务,都是企业的人员创造的;另一方面,员工与顾客交往时的表现,即与顾客之间交流的言谈举止,也是决定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按照菲力普·科特勒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顾客利益不仅包括物质性利益,而且还包括情感性利益。情感性利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有形产品来满足,但是,很多情感性利益是在顾客与企业的交往和交易中由企业人员的行为和态度来满足的。所以,如果企业人员在与顾客交往中能使他们身心愉悦,这实际上就是增加了顾客的情感性利益,就会激发顾客的购买动机,甚至获得顾客忠诚。提高员工的素质要从多方面入手。主要包括:培养员工胜任工作的能力,能够至始至终准确地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专业服务质量;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与顾客接触中应表现出礼貌、体贴,永远做到诚信、尽责、合理;培养员工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深入地理解顾客,并与顾客准确地沟通;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
3、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使实现企业与客户利益关系共同体成为可能,CRM不仅能给顾客带来价值,而且也能给企业带来利益。良好的CRM不仅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更可使企业更好地挽留现存的客户,而且还可使企业找回已经失去的客户。
CRM的核心是客户的资源价值管理:通过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保有率,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这也是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基础。
4、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企业提供一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不仅能体现出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与众不同,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更能以特色赢得顾客的满意与忠诚。从跟本上说,对手难以模仿与超越的服务质量、服务特色是企业设置的最好的转移障碍,这也是企业增加顾客忠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建立个性化服务有四个关键的步骤。
(1)识别企业顾客,并运用差异化分析。企业对顾客根据他们在消费方式上的某一两个共同特征,进行分析归类,从而成为企业一个个具有鲜明特征的消费群体,甚至是个别顾客。
(2)建立企业的顾客数据库。对消费者进行归类后,就可以把他们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资产储备起来,作为现在和将来进行营销活动的数据基础,并在营销人员需要时能随时调出供其使用,这就是建立企业的顾客数据库。这也是CRM系统的一部分。
(3)与顾客保持良性接触。只有经常与顾客保持良好的接触,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为企业的营销提供方向,不管目标顾客有没有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都应该与他们保持良性的接触,建立紧密的关系,和顾客做朋友,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关心他们的利益。
(4)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制定产品与服务。这可以说是个性化服务营销的实施阶段,企业按照顾客的特定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产品设 计生产到售后服务都依顾客的需要来定制产品或服务。
5、建立优秀的售后服务与反馈机制
售后服务包括免费送货、安装调试、保质、保量、保时维修等。企业提供良好的售后维修质量、良好的维修服务态度、合理的维修费用、方便快捷的退换服务都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企业对这些事情所做出的承诺,可以减轻公众的疑虑,提高公众的信任感。同时这种服务补救并不只局限于对产品或服务质量存在瑕疵的弥补,企业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与顾客沟通,了解顾客真实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准确地反馈,以追求持续的改进和永久的顾客满意。
一、总体目标:全面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使医疗执业环境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医院内部医患纠纷、刑事案件、治安事件和安全隐患明显减少,医院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患纠纷协调处理机制逐步完善,并努力形成平安医院建设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医院实际,扎实开展“平安医院”建设,确保广大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确保医院的稳定,为医院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平安医院”建设做出贡献。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设“平安医院”是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从安邦定国、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认识出发,从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的认识出发,把“平安医院”的创建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要立足经常性,在工作重心上要立足于一线科室,在工作突破上要立足于创新,在工作作风上要立足于务实。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在__意识、法制观念、服务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平安医院”的建设是造福广大职工和患者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需要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平安医院”建设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建设“平安医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立足经常,重在落实:“平安医院”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长期抓,经常抓,既要有长期的计划,又要有短期的安排,各科室要把“平安医院”的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把“平安医院”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务求取得实效。
4、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要确立大平安的观念,按照确保大稳定、大安全的要求,对带有普遍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统筹考虑,既要全面抓,更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要始终把医院的稳定、患者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建设“平安医院”的重中之重。
四、主要措施
1、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创建平安医院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文秘站: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成立__x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__x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外,并将处罚结果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个人晋升、年终考核等挂钩。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按照《贵州省医疗质量管理年评价标准》,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为创建平安医院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
2.切实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并在住院处、门诊大厅设立了费用查询触摸屏系统,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加强落实“工休座谈会”制度。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3.强化安全措施,维护医院治安:定期组织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学习培训,落实各项内部安全保卫措施。定期和不定期地对
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重点检查(如药库、配电室、中心供氧房、门诊、病房等),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完好。我院实行院领导总值班制度,明确每人的时间段分工,值班期间要进行全院巡视,切实把防火、防盗、防破坏等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处。
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设立保卫小组,切实维护医院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确保医院稳定。严格落实科室安全责任制,搞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制定人防、物防、技防应急措施,确保全院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4.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成立了__x人民医院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小组,依法妥善处理好医患纠纷。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并运用综合手段,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严肃查处和打击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5.加强医德教育,纠正不正之风:深化治理商业贿赂,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是创建平安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组织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活动,以新时期医德医风规范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行业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恪守服务宗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行风建设。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措施,经常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强化监督力度,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查找反映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教育、监督入手,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纠建并举的预防机制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防止不正当交易和商业贿赂行为,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平安医院建设。五、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由院长任组长,支书、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安医院”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有关科室的具体职责任务。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将创建活动列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科室(病区)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失职渎职的,严肃追究责任。以“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医院各项工作上水平。
2、明确目标,落实职责:具体目标是通过本院开展创建“平安医院”的活动,经过积极努力,确保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诊疗秩序,确保医院稳定,本着各科室成员负责好自己科室的原则,层层落实职责。一旦出现问题,要切实抓好责任追究,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建立平安医院创建活动长效机制:不断总结经验,适时推进创建工作,提高创建质量。要把创建活动与医院的其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尤其要做好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在创建活动中要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各种档案和资料,努力推进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建立城乡规划电子政务审批管理模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保障,以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为核心,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管理的运作体系。
一、模式内容
1 、对外实施“窗口”式办文。 凡受理审批的所有业务文件均从报建窗口进出,报建单位只须将审批文件和必备资料从接件窗口递入,接件窗口录入微机,并发放注明预取件日期和案件查询密码的立案回执后,即可按规定的时限到出件窗口领取审批结果,或使用密码通过局网络、查询电话查询办理情况,申请人和经办人相对分离,中间环节不需申请人参与,而由机关内部协调解决,按法律规定和内部规定程序、时限办理。同时,印制报建须知,对外公布各类业务的办结时限。
2 、对内实行自动化办公。 该系统是网络环境下集成地图处理、流程化业务审批、表格管理、证件发放管理于一体的办公管理系统。从报建到发证的全部业务都通过计算机在网上进行。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审批权限、业务标准、工作时限都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定在系统中,系统按职责权限自动划定每个岗位的工作时段,并可以对每个环节、每个案卷自动计时,每个经办人员都必须在规定时段内处理完成并转往下一环节办理。如未能按时完成,系统将对案卷有红灯明显表示,自动记录、予以监督,并发出警告。在系统流程中集中突出处务会、局务会集体决策机制。
3 、建立庞大的基础信息数据库。 主要包括各种总规、控规、详规等规划资料数据库、重点项目评审资料数据库等,这些庞大数据库,为未来“数字唐山”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举措
1 、组织编制了《唐山市规划局行政管理手册》并付诸实施。 《手册》中包含了总则、行政职能、行政事务、行政法制监督、法规、规划编制程序和业务报建审批程序共六章内容,涵括了行政后勤、行政管理、业务审批等规划局行政办公的所有内容,使规划局的所有工作均进入规范化管理程序。
2 、实行内部业务审批“两会”制度。 即窗口收件后,转到主办处室,处室形成处务会审批意见,转到局长,局长办公会形成最终处理意见批转到窗口出件。
3 、建立公文跟踪督办制度。 由办公室负责,通过自动化办公系统对公文办理情况进行督办。在系统显示黄灯时,即向办文处室发出口头(电话)和电子催办通知;对显示红灯的期满未办结公文,办公室在到期后五日内向办文部门发出《催办通知书》。办文部门负责人将亲自督办,督促承办人在催办期限内办结,并将延误原因、处理意见书面反馈办公室。办公室对被书面催办人员的次数进行登记和汇总,作为对工作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4 、建立规划公示、公布制度。 明确了各层次规划方案公示、公布和建设项目方案的意见征集制度。一般规划成果均在规划局规划展厅公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重要地段城市设计、重点项目组织在市中心广场商业区展示;具体项目建设方案在项目建设基地进行公示。所有公示项目,公示前 5 天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示广告。
5 、实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制度。 把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制度做为建设工程办理房屋产权手续的凭证。强化验线、批后跟踪管理,同时实行法规处、业务处室和分局联合验收制度,确保规划的实施。
三、主要成效
实践证明,以窗口式办文和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的规划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成功的。该系统的运行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优化服务质量、增强工作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的效果,取得了较好效益:
1 、管理效益。 规划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最先带给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是一套经过科学优化,既保留传统管理风格,又高效严谨的现代管理理念。无论从有形或无形角度看,先进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2 、社会效益。 它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从过去只重管理向重管理、重服务的双重职能转变,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既可以为社会各界通过 internet 查询规划信息、办案进度、相关法规、办事流程和必备材料,又可以在城市建设重大项目选址和审批上,为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 、经济效益。 系统的成功使用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节约大量的资金。随着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植,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必将成为城市新兴而持久的经济增长点活跃于国民经济舞台上,为城市其他职能部门、各个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这套管理模式的建立现已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同,并为我局政务公开、信息、业务上网、数据服务奠定了基础。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为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将进一步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149家,下辖门店13.5万多家,单体零售药店25.3万多家,单体药店占药店总数的65.2%,药店总数达38.8万多家,零售企业销售总额1487亿元“。宋兴寒[等对药店药学服务的概念做了全面综合的分析,提出了药店药学服务,就是由药店从业人员向顾客提供合格的药品及以药物治疗为目的相关服务。药学服务质量是用药安全和有效的重要保证。但至今我国还没有一套强制执行的零售药店药学服务规范,难以保证药店从业人员的药学服务质量。据调查{37,本文通过对单体药店店员药学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通过店员培训来提高单体药店药学服务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提高单体药店药学服务质量水平。
1单体药店店员药学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徐娟(43等人的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地区县级以下的零售药店有33%的非药学专业人员从事药品销售,而北京石景山地区的也有47.2%是非药学相关专业人员[.据调查。不同地区的非药学专业从业人员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未经医药专业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在药店从业人员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L6],使得药店药学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提高。笔者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单体药店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见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单体药店占药店总数的85.38%,在单体药店中非医、药学及高中以下的店员比例高达56.00%。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达到47.11%,可见非专业人员在单体药店中占大多数,这使得药店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以及整体素质偏低,药学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不熟悉药事法规尤其是新出台的法规不熟悉,同时对法规知识的了解深度不够,如对麻黄碱复方制剂的单次销售量限制店员大多知道,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如果在被问到同一个人一天多次购买含麻黄碱制剂的同一药品是否可以的时候,大多数店员都表示,只要单次量不超过5盒就可以。这就说明对法规的立法原意不领会,仅是机械的执行,单纯只是规避药店的风险,而没有考虑到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更加深层次的安全问题。
1.2不熟悉药品相关知识主要表现在对药品的功效熟悉程度不够,以及不能介绍常见药品中典型的使用注意事项、禁忌及毒副作用。如很多店员对红色与蓝色新康泰克的功效区别不明确,认为二者都是治疗感冒,无法明确区别,说明对二种药品的治疗症状不够熟悉。还有的对药品的商品名或商标所对应的通用名不熟悉,如“快克”、“感克”和“盖克”,这几种商标的对应的通用名称都是“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当其中某种缺货时许多店员不知道向消费者介绍治疗感冒的同类品种药品。
1.3缺乏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相当部分顾客会到药店寻求帮助解决疾病治疗问题的,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的药店这样的顾客占多数。所以店员必须具备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如感冒、常见胃肠疾病、皮肤疾病等。但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很多店员无法分清风寒与风热、肾阳虚与肾阴虚,这样就无法为顾客进行诊疗方面的服务。
1.4缺乏职业道德素养据张春玲等人对药店营销中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研究,得出一些店员为了获取利润,唯利是图,向消费者过度推销药品,甚至在药品的销售价格上做文章;在适应证或功能与主治相同的药品中.热衷于向消费者推荐价格高、利润高的品种;也有些管理不规范药店的店员无视抗生素需凭医生处方购买的相关规定,随意向患者出售甚至推荐抗生素,不顾患者的用药安全。形成很大的社会隐患;片面夸大药品的治疗作用,隐瞒或回避告知药品不良反应、禁忌症等的道德缺失问题,严重影响了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
1.5原因分析
1.5.1我国职业准入门槛低,店员的总体素质较低:在医药零售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店员供不应求。《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规定药店营业员的文化程度为高中即可,具有5年以上从事药品经营工作的初中文化亦可。有调查发现[8],参加社会化职业资格鉴定的人员当中,其中8O%以上属于非医药相关专业,其中一部分人没有医药行业的从业经历,是由其它行业转行过来的。可见现行法律对药店营业员准入门槛较低,导致了店员的总体素质不高,影响了药店药学服务质量。
1.5.2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客观上存在无法招到专业人才:在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很多大中专学生不能很好的给自己的工作定位,大多数医、药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依然热衷于在大城市工作,不愿到不发达地区的药店特别是县级及以下药店就业,这是导致一些县级及以下的药店招不到医药专业人才的客观因素,药店只能通过招聘非专业甚至低学历人员进行补充。
2探究如何通过店员培训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绝大多数药店的店员在实际工作中,在销售方面,与药师没有明显的分工,直接销售药品和推荐用药,而非药师的店员在药店中占绝对多数,因而药店店员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比较大,提高店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是药店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方式很多,如吴幼萍【9】等人对零售药店如何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进行了研究,提出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提升药师的法律地位的方式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同样有研究表明【],店员培训是提高药店药学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不但效果好,而且见效快。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体会到店员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因而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如何通过店员培训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进行探讨。
2.1培训方式
2.1.1聘请专业的讲师培训:连锁药店与大型的单体药店经营状况较好,可以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对药店店员进行培训。专业培训讲师的培训效果要优于本店的药师,但因为培训费 用等问题,不可能由专业培训讲师作所有的培训。因而请专业培训讲师在对店员进行培训的同时,可以让本店药师学习专业培训讲师的培训方式方法,以提高本店药师的培训效果。聘请专业讲师培训时因为时间较短,最好采取集中面授的方式。以笔者的经验,这样的培训重点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的店员,这些店员学习的效果较好,对培训的知识容易掌握较多。
2.1.2本药店的执业药师培训:执业药师是经过系统化学习参加全国执业药师考试合格的专业型中高级人才,同时每年还有一定课程的继续再教育,在药店若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也可以’承担店员培训的任务。由于不是专业的培训讲师,本店的执业药师培训的方式一般用现场交流或者直接以问答的方式效果要比集中面授好,这样只要求执业药师针对在销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每次的培训要注意把握主题,因为店员的问题比较多不要跑题,否则培训的效果就较差。同时要让新、老员工分别提问题,不要过于集中在老员工。法规类的培训可以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讲授,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2店员培训内容
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为目的的培训,主要针对店员薄弱环节和平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以笔者的经验。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
2.2.1药事法规培训:对于初入药店的店员,上岗培训时虽然已经培训了基础的法规知识,但由于非医药专业店员一次性初学很多课程,无法完全掌握相关知识,所以需要针对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再次培训,培训的要点就是以容易发生安全用药方面问题的知识为主。对部分法规还应讲解相关的立法原意。如抗生素的使用限制、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的限制销售,要强调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性,并以实例和换位角度来进行讲解,销售过程中凭处方销售的目的不是仅为规避检查。更多的是从患者用药安全角度出发;含麻黄碱复方制剂每次限售5盒,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不法分子大量购买用于非法用途。所以若是发现非治疗性的经常购买应该不卖,同时跟顾客解释,发现可疑情况还应当向当地的药监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由于店员不断更换,应定期反复进行相关的法规培训,防止出现重大用药安全问题。
2.2.2专业知识的培训:不论是从保证药学服务质量还是从店员自身的职责出发,都要求店员必须掌握相应的药学与医学知识。专业知识主要就是药学与医学知识,尤其对于非专业的店员,更侧重于加强药学和医学的基础知识培训。①药学基础知识:对于非医药专业的店员,没有系统的药学基础知识。必须进行基础的知识培训。而医药专业毕业的店员在实践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知识不踏实的情况,也要进行复习培训。药学基础知识培训的重点在如何保证用药安全,其次要学习如何提高有效用药。在用药安全方面如药品的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剂量与用药安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强调和讲解;在如何提高有效用药方面则要结合药理知识进行培训,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店员有效用药的指导。这些方面的知识重在记忆,所以培训后给一定时间的复习,然后要安排时间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重新安排时间学习或重训。对于非专业的新店员,药学基础知识学习的范围不要太广,应集中知识点和循序渐进,否则难以记住,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很难,产生惧怕心理,不利于人员的稳定和销售的开展。②常用药品的功效及用药特点:药品的功效及用药特点是销售药品的基础,是准确销售药品预防拿错药和有效推荐用药的基本知识,在实际的培训中就是要求店员熟记各个品种的位置、功效及用药特点。新店员学习品种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由常用药到新特药的顺序,按用途分类逐个进行记忆学习。非处方药的学习顺序是:呼吸系统的感冒用药、化痰止咳药,清热解毒用药,五官科用药,胃肠用药,外用药,滋补用药。维生素矿物质,妇科,儿科等。处方药的学习顺序则是:抗生素,心脑血管用药,降糖药,抗炎祛风湿用药,呼吸系统用药,胃肠用药,外用药等。方法是每天指定类别学习,每天进行品种位置考试,每次考试安排在下班前一个30min,考试用时一般在30min以内,留下的1个小时要求对不熟悉或不知道的品种马上学习,对于老店员,品种学习要按月进行定期考试为主,提前指定类别告知店员,店员自己熟悉品种,考试的方法与新员工类似,下班提前考试,对不熟悉或不懂得的品种当场再次学习,同时对几个类别合并考试,类别间进行不断重复。③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要告知店员哪些疾病可以指导或推荐用药。对于新的和非专业店员勿求快,应先从基础和最常见的疾病开始,如呼吸系统的感冒、咳嗽多痰、咽喉肿痛,消化系统的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皮肤疾病的真菌感染、皮炎、湿疹,中成药的滋补知识。对老店员可以制定计划系统化学习()TC中的相关疾病诊疗知识,以提高用药推荐的有效性。
2.2.3店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对于店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定期培训,平时以培训为主,有店员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情况时及时进行教育,并进行集中学习,这样的效果较好。同时要加强宣传。使店员的道德意识得到提高。店员的职业道德行为也源于药店自身的薪酬机制,部分药店销售毛利越高的产品提成也越高。这样无形助长了以高毛利销售药品为目的的不良风气,也就不可避免出现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3结语
提高药店药学服务质量是全体药品零售行业从业人员的职责,如何提高药店的药学服务质量的途径也很多,如提供合格的药品,相关的服务设施,药店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定位,店员的薪酬机制等都影响着药店药学服务质量的开展。因而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应首先得到药店经营管理者的重视。同时药监等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指导也能促进药店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业界的学者、专家的研究亦有助于药店获得更多的提升方法。本文仅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店员培训的总结,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同行学者、专家们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
在促使患者选择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上,中医药副作用小、费用低廉、标本兼治等因素位于前列,分别占比58.0%、32.7%和20.8%,详见表1。说明普通居民对中医药的上述优势比较看重,是我们在进一步改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应该着重发扬的部分。
2患者满意度调查
对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各环节患者满意度频数分布,我们主要观察的是患者满意度较低的一些方面,以便找出影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短板。调查显示,患者满意度较低的环节分别是治疗效果、医保报销、诊疗设备和服务项目,满意率分别为50.7%、49.3%、47.2%和46.5%,详见表2。提示上述几个因素就是影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不足,亟待寻求解决的对策。
3从业人员看法
通过对40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走访,我们也收集了他们对当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看法,结果显示:经费不足,补偿不到位被提及35人次,相关诊疗设备缺乏被提及29人次,医保政策问题被提及24人次,居民缺乏中医保健意识被提及20人次,领导不够重视被提及6人次,详见表3。
4讨论
4.1中医药运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特有的诊疗方式和文化底蕴已经深深的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保健观念之中。而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也是认真执行党和国家“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卫生政策的具体体现。“简、便、验、廉”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优势[3]。具体而言包括:①传统医药在患者中具有广泛的群众需求,同时具有成本低、不良反应小、简便易行的优点;②我国传统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与现代社区卫生服务三级预防及综合保健的功能定位非常契合,使中医药应用于现代社区卫生服务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③设备和人员投入小。中医常规诊疗手段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或严格的环境条件,器具携带方便,便于社区应用推广。本次调查显示,分别有58.0%、32.7%和20.8%的患者因中医药副作用小、费用低廉、标本兼治的优势而选择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这说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对居民是有吸引力的,同时也表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4.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各环节中患者满意度较低的分别是治疗效果、医保报销、诊疗设备和服务项目,满意率分别为50.7%、49.3%、47.2%和46.5%。同时对从业人员的访谈结果显示,经费不足、相关诊疗设备缺乏、医保政策问题和居民缺乏中医保健意识被认为是制约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障碍。对此我们认为,在治疗效果方面,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重在扬长避短,引导患者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合理预期。对很多疾病的即时疗效,中医固然不如西医,但中医的优势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现代全科医学的三级预防策略相吻合,前者体现了中医在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后者则重在有效地指导治疗、康复活动[4]。因此,对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治疗效果方面的预期,工作人员应进行科学引导,避免患者因对疗效不切实际的期望而质疑中医治疗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各卫生服务中心都开展了中医诊疗服务,但是服务内容和形式还显得比较单一,开展项目少,多数仅限于中草药、中成药、推拿等,中医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建议,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引入包括穴位注射、敷贴、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牵引在内的多种诊疗服务[5],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不足和相关诊疗设备缺乏,也是困扰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障碍之一。基本医疗设备的不足,使得一些应开展的诊疗项目无法实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疗服务仍然局限于“一个中医诊室、一只脉枕、一名中医师”的落后状况[6],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区诊疗服务多元化、个体化的趋势,也难以发挥传统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发展。此外,现在中医药服务项目进入医保报销目录的仍然较少,很多常规诊疗和保健项目没有实现医保报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患者对中医药服务的利用度。因此我们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上和医保报销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这项事业的更好发展。
[摘要]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游客感知导游服务质量模型,认为导游服务质量管理应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导游服务质量 游客满意感 管理
一、引言
国家旅游局权威性的游客调查资料显示,在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调查中,国内游客对于导游服务普遍最不满意,导游服务的社会声誉最差、满意度最低、使用程度最低。国内学者对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评价的分析研究也表明,在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导游服务几个项目中,入境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最低。导游服务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一块“短板”。根据管理学的木桶原理,一块短板将减少整个木桶的容水量,导游服务质量低劣降低了我国旅游服务的整体质量,必须引起重视并重点研究解决。
作为一对利益相关者,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是评价导游服务质量最现实的标准。要想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就必须从游客体验的新视角,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制定能够带动服务质量全面好转的改革重点,这样才能打破我国旅游服务质量在导游服务环节的“瓶颈”,全面提升旅游服务的整体水平。
二、文献综述
1.服务质量与游客的满意感
服务质量是顾客对服务卓越性的感知性评估。从顾客的角度来看,服务质量不仅与服务结果有关,而且与服务过程有关。贝里(Leonard L. Berry)、潘拉索拉曼(A. Parasuraman)和隋塞莫尔(Valarie A. Zeithamal)(1988,1996)认为,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由可靠性、敏感性、移情性、可信性和有形性5类属性决定。格鲁诺斯(Gronroos)在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补救性也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属性,它涉及到服务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学术界普遍公认的顾客满意感定义是奥立佛(Richard L. Oliver)在1997年提出:“顾客满意感是顾客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心理反应,是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特征、或产品和服务本身满足他们需要程度的一种判断。”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两类顾客满意感操作定义:一类是顾客对某次服务消费经历的满意感;另一类是顾客对自己以往消费经历的总体满意程度,包括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顾客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满意程度和顾客对企业形象的满意程度等。本文所涉及的游客对导游的满意感是指游客对导游服务的总体满意感,着重研究游客在某次消费经历后对导游满意感的评估反映出来的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
2.导游管理和服务研究
国外对导游的理论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关注点主要是导游的角色和职能发展问题。在阐述导游角色和职能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学者从游客的视角对导游进行了关注。相对于国际研究,我国对导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94年后的13年间,主要集中在:导游工作概论、政策法规、导游个人素质及技能、专业化需求及服务创新、管理、工具和现代技术、教育教学培训及其他等七个方面。
国内从游客视角研究导游的文献主要分散于旅游行为研究中,其中代表性的有:石美玉(2006)通过对北京旅游景区的调查,发现购物时国内游客对导游的信任度较低;马耀峰(2006)用定量评价的方法测量了东西方旅游者对导游服务评价的差异;梁学松(2006)从“文化边际域”的角度介绍了东西方旅游者对导游的信任度是不同的;刁宗广(2005)通过调研认为导游人员的素质对旅游者信任的影响最大;谢礼珊、李健仪(2007)调研证实游客对导游的信任感是影响游客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许丽君(2007)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导游情绪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刘春济、高静(2006)调研发现国内旅游者对国内导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远低于其期望值。本文将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三、基于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
1.游客感知导游服务质量模型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建立了游客感知导游服务质量模型(图1)。根据期望差异理论,游客最后感知到的导游服务质量,取决于游客预期的导游服务质量和实际经历的导游服务质量的对比。如果两者不一致就会出现差异,正差异意味着实绩高于期望,这时消费者会感到非常满意;负差异意味着实绩低于期望,消费者会感到失望。影响旅游者满意程度的因素很多,如导游在公众的形象、公众的口碑、市场沟通、旅游者的需求等,但许多调查表明,服务质量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质量优良是旅游者首选的标准。优质服务会使顾客产生积极的行为意向,顾客不仅会再次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愿意为企业做有利的口头宣传,愿意向他人推荐、介绍和称赞企业,愿意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支付高价等;劣质服务会使顾客产生消极的行为意向,顾客不仅会减少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购买量,还会向亲朋好友抱怨自己不幸的消费经历,对企业做不利的口头宣传。
在该模型中,体验的服务质量、预期的服务质量和感知的服务质量决定着游客满意度,是模型的前提变量;而游客满意度、游客的抱怨、游客的忠诚是模型的结果变量。其中,体验的服务质量、感知的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表示经历和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越高时,游客满意度也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而游客的期望与感知的服务质量及其满意度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表示游客期望值越高时,感知的服务质量相应降低,满意度也会越低。满意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游客忠诚度,因此游客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是正相关的关系,与游客抱怨是负相关的关系。游客满意度低,就会导致游客抱怨和投诉,这时如果游客的投诉能得到有效地处理,则游客会改善对旅行社和旅游接待地的印象,同样有利于提高旅行社和接待地的美誉度和忠诚度,游客的抱怨与忠诚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若游客的投诉能未能得到有效地处理,则游客的抱怨与忠诚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
图1 游客感知导游服务质量模型
2.基于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
由于导游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特点,游客作为全程导游服务的消费者和合作者,对于导游服务质量的感知更为深刻和全面。据此,笔者建立了基于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模型(图2),并依据PZB三人建立的SERVQUAL 量表,结合导游服务的实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游客感知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因子(见下表)(因子是动态变化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予以调整)。在实践中,可以根据这些因子来设计游客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第二部分反映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共涉及表中的22个评价指标。该部分为配对设计,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计量游客的评价结果,分值从1到5,其中5表示非常重要或非常满意,4表示重要或满意,3表示重要性或满意度为一般,2表示不重要或不满意,1表示非常不重要或非常不满意。如:游客就“导游人员的服饰整洁、得体”项予以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旅游者认为该评价指标越重要或者对该评价指标越满意。对问卷调查数据可以使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简称IPA)进行系统分析,绘制四象限点阵图(图3),根据评价指标在四象限的分布情况,确立需要优先关注并重点加以改进的内容。
笔者认为,导游服务质量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游客的体验问题,游客往往将其归咎为导游的服务失误,认为是导游人员职业技能欠缺、知识水平不高、对目的地不熟悉,和为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道德失范行为造成的;事实上,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导游与核心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失衡。调整失衡关系的根本在于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制度保障。为防止旅游业务流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制定出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政府应该转变行政职能,通过对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为旅游业务流程的良性运转提供制度保障。良好的制度安排是协调利益关系的根本保障。
一、改进日后工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展后服务工作,能够对整个会展工作进行整体把握,尤其是对会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地归纳总结,及时制定出解决方案,减少整个会展工作中因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另外,展后服务中包括对项目工程的整体评价,能够对整个会展的目的、参展过程、服务质量、参展影响力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客观地分析,从而归纳出此次会展的整体效果,总结此次会展的经验教训,例如通过对展后的评价,可以将评价结果作为下次进行会展的参考资料。
二、展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展后服务工作在整个展览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对整个会展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展后服务在整个会展工作中却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不断重视展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整个展会工作的效率[3]。目前,在会展服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展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对展后工作没有足够重视
在会展工作中,展前、展中、展后工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会展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现在会展中,往往忽略展后服务工作,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会展运转系统出现偏差和失误,尤其是客户对任何一项工作不满都会对整个服务质量产生质疑,如果再不做好展后跟踪调查,处理展中问题,那么就会降低会展的整体服务质量。目前,我国会展工作中,由于展会组织以及展会领导层没有充分意识到展后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给会展工作留下诸多问题。
(二)展后服务效率较低
服务效率及服务质量是整个服务行业的基本标准,在会展服务工作中,服务效率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对整个会展服务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会展服务中,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展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展后服务工作的效率及其质量相对较低,不能及时地处理会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一些不满意的客户没有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展后服务不能做到真正将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客户群体进行差异化对待,这些都是展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整个展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4]。
(三)缺乏有效地展后宣传
展后宣传是对展前工作的一次总结,是对整个会展的归纳提升,展后宣传有利于强化会展主题,加深参展人员的印象,提高会展的影响力,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会展工作中,对展后宣传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宣传力度及宣传范围都比较缺乏,不能真正地起到展后宣传的效果。另外,会展在本质上而言,其首要目的是进行信息宣传,因此信息技术对整个会展工作的推动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现在展后宣传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处于比较传统的收集体系中,无法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巨大作用,这也成为提供展后宣传工作的制约因素。
三、提高展后服务质量的方法
提高展后服务质量能够进一步将会展服务的精神贯彻下去,及时弥补和解决展前、展中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及缺陷,有利于保障整个会展工作的完整性,提高参展人员对会展工作的认可度,对日后会展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提高展后服务工作重视度
提高展后服务质量首先要加强对展后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意识上强化展后服务的重大意义。会展举办方管理层要提高对展后服务的重视度,强化会展服务的一体化理念,确保整个会展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及时做好展后客户工作的跟踪回访,从自身出发对会展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认真把握,加大对展后服务工作的投入,及时弥补展前、展中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不断健全完善展后服务工作中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另外,要不断提高会展服务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确保展前、展中、展后服务标准的一致性,提高工作人员对展后服务工作的重视度。
(二)加大展后客户服务力度
展后服务工作包括致谢、信息收集、展后宣传、总结报告等一系列内容,因此展后服务不仅不能松弛,而且要更加严谨,加大展后客户服务力度。首先,要做好客户跟踪服务工作,加强同客户间的感情交流,做好致谢工作,并且在建立客户感情方面不能单一停留在致谢环节上,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情感交流,提供独特的服务;其次,要为客户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为其进行贸易洽谈、情感交流提供便利服务,这样更容易抓住客户,提升整个展会的品质;再次,要重视社会名流的影响性,对参加展会的社会名流进行及时地关注,设立专门的公关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高端化服务,尽可能地收集相关信息资料,重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这样就可以利用社会名流的影响,自然地将会展服务工作宣传出去。
(三)健全展后宣传体系
展后宣传对整个会展工作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扩大会展工作的影响,提高展会的知名度。1.健全展后信息收集系统展后信息收集是整个展后宣传的重中之重,对于信息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展后信息收集,首先要及时对整个会展信息进行收集,对展会上出现的诸多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去伪存真,对展会中出现的错误信息进行及时更正,例如对出现的参展时间与签约时间不一致等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根据信息分析出会展中存在的业务不标准及程序化问题,并对此进行及时解决。其次是对信息收集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剔除那些虚假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体系,确保整个展会信息的精确度,保障会展工作的顺利进行。2.创新信息宣传模式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网络营销在信息宣传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宣传中要尽可能地将网络会展同网络营销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的网络化会展宣传平台,将会展中的成效及时地传递出去,提高展会的影响力度。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通过虚拟网络建立自己的会展宣传平台,提供网上交流平台,让参展者及时地了解展会信息,开展网上展示、交流、合作等,将整个展会信息及时地传递到网络平台,尤其是对展后服务信息进行及时宣传,提高整个会展服务的质量,扩大展后服务的影响力。
(四)拓展展后增值服务
展后增值服务有利于细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整个服务的质量。拓展展后增值服务工作,需要加大客户数据的信息收集,根据客户身份、成交量进行细分,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对高质量的客户进行重点维护并为其提供参展的优惠条件,确保参展质量的提高。另外,根据数据库信息对参展商及供应商信息进行有效匹配,为下次参展会员提供有效信息,保障整个展会的时效性,为提高展会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五、结语展后服务是保障整个会展工作圆满结束以及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后工作能够及时地对会展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会展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并为下次会展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化参考意见,对提高会展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当然,提高展后服务质量必须要做好展前准备工作、完善展中服务体系,为展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和保障,这样才能确保整个会展工作的顺利进行[5]。在会展工作开展中,主办方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针对会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为提高整个参展服务质量而不断努力。
各位领导、评委、同仁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本职,提升服务质量。
质量一词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已成为全社会认可的金条玉律。一个真正有生命的企业是因为有着厚重的质量基础作保障的。我们随企业风风雨雨走过了十个春秋,在这期间,我们得到了优良的质量带给我们的实惠和荣誉;也体味到了蹩脚的质量带给我们的苦果和伤害。质优则实、则荣;质劣则虚、则耻。一个企业的质量形象是靠每一位员工精心打造出来的,任何一个岗位的疏忽和轻视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质量的内涵很广,除了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产品质量,还有工作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素质质量、就业质量、服务质量等等,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服务质量。
无论搞高科技还是擦皮鞋;无论是高级管理者还是一般工人,都是间接或直接地为人类或别人服务,只是服务层面不同。服务质量就是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或同行认可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质量越来越成为在市场竞争舞台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我是物流中心成品库保管员,成品库的工作就是及时准确的将产品入库,保管好库存产品并将产品完好、准确地交付到客户手中。我的工作性质就是服务,既要服务生产车间,又要向销售公司和客户提供服务。既然是辅助性的服务工作,就有个好坏优劣的问题,即服务质量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呢?我认为:
首先,要认识到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服务质量优,则被服务对象满意度高,其心情则舒畅,相处、合作则会和谐、愉快;反之,则服务对象满意度低,其心情沮丧、郁闷,内心则会产生厌恶、对抗甚至敌对意识。我们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内会影响我们部门在公司的形象;对外,则影响公司在行业中及市场上的形象,一旦在行业中和市场上造成不良或恶劣的影响,再想挽回就不是容易的事了,其后果将是自断前程、自我毁灭。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声誉和市场。
其次,要有敬业爱岗和忠诚企业的职业道德和品格。如果没有这两样品质,是不可能提供出高质量服务的;没有这两样品德,就会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就会无精打采、不负责任、行事马虎、差错不断;就会影响团结、影响合作、影响形象。因此,要想有意识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具备这两样品德。
第三,要有大局意识和良好的心态。只有具备大局意识才会真正意识到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具备大局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为他人着想、为服务考虑;具有具备大局意识才会自觉提升服务质量,以及个人及部门甚至公司的形象。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才会意识到所在岗位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才会认为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是一种相互合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才能意识到能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第四,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总结经验,讲究艺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业务素质,也才会为服务对象提供无差错的优质服务。只有个人素质过硬,才会赢得服务对象的信赖;才能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没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再好的态度和再高的激情,也不能使服务对象满意。在每一次的服务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提高服务的艺术性。讲究艺术性能够使服务对象感到舒适和满意,这需要细心揣摩,好好体会,要经常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处境和难处。
总之,将库存产品无差错地提供给客户需要的优质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更离不开优质服务,要树立我为人人服务的思想,要坚定服务光荣的信念。为了您和大家的满意,我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质量,共同打造公司长久的坚不可摧的质量基石。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的认识,请各位领导、评委、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摘要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场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的铁路改革已经拉开大幕。伴随着改革的强音,新时期的旅客服务质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以适应市场,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提高途径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它也担当着我国大部分的运输任务,具有运量大、全天候、节能环保的特点。铁路也不断丰富自己的运输产品,新的车型,新的高科技设备大量投入使用,在缩短旅行时间的同时也应该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由于受到服务观念落后以及运能运量不足的制约使得现有的高铁客运服务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广大旅客还不够满意,导致旅客与客运服务人员之间的矛盾加剧严重影响了铁路企业形象,制约了企业发展。
一、当前制约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提高的问题
1、服务设备设施故障率高。在新的铁路站车建设中,大量新的设备设施装备使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方便广大旅客,由于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导致机械故障频发,加上设备质量自身的不稳定性,维护不及时让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如:自助购票设备故障、电梯经常不能正常开启、引导揭示系统方位布置不合理、进出站闸机的故障以及站房的设计不合理都曾是引发投诉的因素。
2、服务人员培训内容单一。以往培训内容以客运规章、消防、电气化安全教育为主,忽视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将一些其他综合素质融入职业教育中。比如情绪管理,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旅客服务系统过程中其实是铁路运输企业、客运服务人员与旅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组成的,缺少任何一部分都完成不了。而最为直接的就是客运服务人员与旅客之间的面对面接触,客运服务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等外在表现就决定了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服务质量的好坏也就是在这面对面接触中产生的。客运服务人员是高铁新形象的代表,如果客运服务人员是以良好的情绪、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传递的是正能量,产生的效果也当然能让旅客欣然接受。反之,如果工作人员本身就状态不佳,情绪失控,通过服务传递给旅客的是消极情绪所产生的服务也就不会让人满意。
3、服务人员职业技能不高。所指职业技能并非单一的岗位技能,而是综合性的技能,在多数人看来客运岗位是熟练工种,不需要什么技术,也不需要学习,干一行就学这一行,服务技能偏低,造成人员匮乏时一些岗位得不到及时补充,影响联劳协作以及旅客乘降组织。这种思想完全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长期下去就会被淘汰。例如在遇到外籍旅客时,无法使用简单的轨道交通服务英语进行交流,导致出现“你的语言我不懂”的尴尬场面,这就是技能缺乏的表现。
二、提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对策
1、健全服务设施设备的管理。
1.1、明确“管、用、修”责任制度,专人管理、专人使用、专人维护。建立与生产厂家、售后维护问题反馈机制,在设备出现故障以后能够及时落实具体维护单位进行维护,避免出现故障后各单位互相推诿,不能及时恢复,影响使用,造成旅客投诉。
1.2、有条件的站车可以将定期检查作为常态化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来落实,未雨绸缪,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降低故障率使机器设备能保持正常运行。
2、努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高速铁路区别于其他交通方式,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影响力,需要挖掘其优势并构建成为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2.1、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运输市场之间的竞争已显得十分激烈,运输市场的竞争已由初始阶段的产品差异性竞争向产品品牌、企业形象和企业服务文化等综合实力的竞争转变,最终将发展为服务质量这个关键点上。因此打造服务品牌,关系一个车站在公众眼中形象,关系一个铁路运输企业的持续发展。
2.2、研究各层次旅客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再针对旅客的心理差异和服务需求差异,结合高速铁路客运车站自身的特点,努力打造出更多的适应旅客需求的特色服务品牌,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不断迎合市场需求从而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和社会影响力。
3、高速铁路发展需要提速,客运服务人员也需要提“素”。针对快速发展的运输行业,认清当前形势,运输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作为服务旅客的一群庞大的队伍。
一是要:大力弘扬“服从大局、尽职尽责、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勤奋学习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继续加强“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教育,努力培养铁路客运职工诚信热情、关爱旅客的服务精神;
二是要:要通过科学的培训来提高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旅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三是要:要培养职工管理情绪、控制情绪、调节情绪、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在与旅客面对面的服务工作中传递真诚、积极的情绪,微笑服务,遇到矛盾纠纷时候能够站在维护企业良好形象的角度下妥善处理好,给旅客留下客运服务人员新形象。
三、结语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是扩大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因素,既要深化铁路改革,也要用高标准、大众化的服务来赢得旅客的信赖。坚持科学发展,打破制约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发展的瓶颈,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技能、塑造服务形象,紧跟时展的步伐,推动铁路的和谐发展,实现铁路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编造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分不开。这已经成为危害市场经济的一个“毒瘤”。随着一系列“违纪案件”的频频曝光,我国会计行业的服务质量问题已成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随着上市公司做假行为的曝光,人们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客观、公正性提出了质疑,在广大投资者的愤怒声中,陷入尴尬境地的国内注册会计师信誉降到了最低点,造假、失职、违纪现象俨然已成了这一时期会计市场的“主旋律”,而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似乎已经荡然无存,“诚实”、“信用”的职业价值好像一文不值。但是,会计服务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一种肩负着重大社会责任的专业服务,其服务质量水平关系到整个会计服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研究如何保证会计服务质量,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探讨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和提高会计服务质量的对策。
二、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分析
1.职业道德缺失
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它担负的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才会切实担负起神圣的社会职责,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专业服务,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所以,从根本上说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独立、客观、公正和廉洁。而当今中国会计职业界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独立性不够,受潜在利益的驱使,注册会计师往往迁就客户,或与客户存在诸多密切关系,或只在形式上独立,实质上难保不偏不倚;②客观性不足,有些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调查研究,或者根本就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常常以个人的主观意愿、好恶或偏见行事;③自制力差,容易失去公正,常常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执业中掌握的委托单位的资料和情况为自己牟私利。
职业道德的缺乏使审计失去了灵魂,使会计行业失去了基石,必然导致信用短缺,假账泛滥。
2.职业判断能力低下
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体现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注册会计师若无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由于职业判断的偏差造成会计服务质量的低下是必然的。所以,我国目前会计服务质量偏低的现象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低下无不相关。
审计判断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客体(审计对象)的判断和对主体(自己)的判断。对客体的判断是专业判断的核心,而对主体的判断是对客体判断的保证,而且,对主体的判断比对客体的判断要困难许多,因为一个注册会计师可以比较容易地去评价特定审计对象,不论其专业水准如何,他可以做到程序上的完整;但他实施对主体的判断——尤其是对自己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审计策略与质量等方面进行判断,则是件很难的工作。先入为主的惯性冲击、自惑心理的强力作用、利己意识的无形束缚及思维定势的潜移默化,使审计人员无法实现公正、准确的自我判断。而职业界无法采取外部强制措施克服注册会计师的心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会计服务过程中,往往忽视的就是对主体的专业判断。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主体的判断比对客体的判断更为重要,如果前者所涉及的胜任能力判断、审计测试手续判断、审计检查风险判断、审计作业规范程度判断等出现差错,即便是后者在形式上十分完美,但关于对审计对象的总体专业判断,也必然步入误区。注册会计师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会计服务行业的基石就必然发生偏移,缺少了执业应有的判断,就可能会丧失应有的审计关注,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
(二)客观原因分析
1.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冒险行为。在美国,巨额潜在的诉讼风险,迫使会计师事务所行为稳健的假设已得到验证。巨额赔偿责任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成本,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签发虚假会计信息的门槛要求。
2.当前社会诚信危机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只有重信誉、守信誉,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市场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才能得以维系,市场活动才能得以正常运行。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信誉的竞争,一个企业失去信誉,也就失去了客户,从而失去了所有发展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信誉是企业的生命,重视信誉就是重视企业生命。对中介机构来说,重视信誉更为重要。所以,张维迎教授指出,中介机构的唯一资产是它的信誉。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信誉,会计市场上的失信尤为严重。注册会计师信誉的核心就是执业质量,如果我们不能严把质量关,甚至违反规则助纣为虐,我们的行业就会失信于民、失信于国家、失信于国际,不仅不可信赖和借助,甚至直接危及和扰乱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对策分析
(一)强化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行业信誉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以诚信为立身之本,“独立、客观、公正”为从业之道,遵循准则,不做假账。要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人员应在熟知业务的同时,大力提高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技能,要不断学习国际会计、国际金融以及WTO相关法律方面的知识,要了解国际会计公司、跨国集团公司的经营现状等。另外,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时,也要提高会计执业的准入水平,例如对学历、职业资格的要求等。我们要在财会界普遍开展诚信教育,营造出“信则共赢,不信则皆亡”的良好氛围。
(二)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违规成本
会计服务本身是一项主观活动,现实经济生活中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会计和审计人员在执业中必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只有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增加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避免诉讼的发生,增强竞争力。执业风险意识的提高,一方面要强化道德威慑的作用,提高做假者的“败德成本”;另一方面,要强化法律责任意识,提高会计造假人员的违规成本,加大过失、舞弊的惩戒力度。
(三)加强行业自律,净化执业环境
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的土壤。但有些恶性案例告诉我们,甚至有些政府部门为争“政绩”而怂恿做假。其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很多公司的总经理本身就是董事长,经营管理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决定着审计机构的聘用、收费等。在这种审计关系格局下,事务所就有可能因迁就上市公司而做假。所以,净化执业环境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使注册会计师力求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另一方面有待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
摘 要 从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和目前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如何通过创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加强一线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供最高顾客让渡(附加)价值、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积极应对客户投诉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客户流失率,增强企业效益和竞争优势。
关键词 客户资源管理 服务质量 顾客满意度 顾客附加价值
1 概述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能够满足现有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是企业为使目标顾客满意而提供的最低服务水平,也是企业保持着已预订服务水平的连贯性程度。
传统的观点仅将服务局限在服务业上。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服务已融入各行各业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实施差别化战略,进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2 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服务在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使传统的市场营销组合得到了改造和扩展,由4P(产品、价格、促销、渠道)扩展到7P(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人、有形展示、过程)。总的来说,服务在现代企业及其市场营销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服务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武器与形成差异化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企业标准化程度增强、差异逐渐消失、附加价值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惟有通过加入服务要素寻求更大差异化,并增加自身的产品附加值,服务业务在很多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日益增加。目前像汽车、计算机和软件等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也已认识到进行全球竞争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这些企业也意识到其大部分的利润来自于服务。例如,IBM在1995年的700亿美元的收入中约有200亿元来自服务业务,1998年服务业务的税前利润比1997年增长了30%,达到了38亿美元,占IBM公司97亿美元税前利润的39%。目前中国最为成功的国际化企业海尔也将服务作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在更大程度上满足顾客和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并实现由“生产经营型”向“服务经营型”的转变。
2.2 良好的服务是降低顾客流失率和赢得更多新顾客的有效途径
现代营销观念已发展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和大市场营销观念这一阶段。在此阶段,消费者需求成为企业经营和营销活动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降低顾客流失率和赢得更多的新顾客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顾客流失率的变化之所以不容易引起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注意,是因为人们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老顾客与新顾客的区别。确实,老顾客与新顾客同样都是顾客,企业均应以同样的热诚为其提供服务,但从较长时期来考察,就会很容易地发现,老顾客和新顾客对企业的价值是不同的。由“漏桶效应”可知,企业为了保住原有的营业额,必须从桶顶不断注入“新顾客”来补充流失的顾客。而每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挽留一个老客户的6倍。因此,企业应更多的关注客户的忠诚度和客户生命周期的开发与管理,从第一次销售开始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有效的建立防线,将竞争对手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加客户重复购买的比率,并顺着老顾客身上蕴涵的潜在客户线索,会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新顾客,从而降低企业的开拓成本。
2.3 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企业利润持续增长
如前所述,良好的服务能够有效巩固现有的顾客,赢得更多的新顾客,获得顾客的长期忠诚,这样自然就会获得顾客的重复购买机会,从而促进企业的销售额不断增长。根据著名的80/20法则,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有助于企业进入占有80%的市场份额的约20%的优秀企业行列。此外,一个企业的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销售机会,而拥有良好的服务有助于企业把握住20%的销售机会,赢得能够给企业带来大多数利润的少数大客户。
2.4 提供良好的服务有助于使企业获取反馈的信息,指导决策
在客服的过程中,消费者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抱怨,更有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忠告和其他市场信息,发现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的缺点或不足,从而为企业进一步的产品开发、服务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采取新措施提供决策上的指导。尤其是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助于企业了解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意见,包括客户的潜在需求,从而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提供指南。
3 目前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3.1 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形成顾客第一的观念
我国企业客户服务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重销售、重产品、重管理而轻服务;重口号而轻实践,还有些甚至认为客户服务仅仅是销售部门的任务。这些误区表明,许多企业并未真正在思想上形成顾客第一的观念,并未真正贯彻以客户为中性的服务理念。
3.2 企业的第一线员工没有很强的服务意识
第一线员工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是构成服务内容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时候,消费者必须与服务的提供者接触才能完成购买行为。如在大商场设立专门的服务中心现今已成为一种趋势,商家提供的咨询、礼品包装、装裱、公用电话、投诉等服务措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商场的管理人员和担当这项服务工作的服务人员却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对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因此就出现了第一线服务人员松散缓慢的工作作风及冷冰冰的服务态度,甚至在一旁聊天不理睬顾客。
3.3 服务承诺多顾客意见大
从1999年6月开始,北京连续十几天的高温天气让空调销售旺季提前到来了。空调是卖出去了,可安装和售后维修服务问题成了厂商最大的难题。一方面,为了竞争,厂商的承诺越来越周全(表面上看),各种服务承诺可谓花样繁多,有些已经到了让人感动的程度:新飞有“绿色通道”;荣事达有“红地毯”,春兰有“金牌”服务;海尔承诺24小时服务到位,延长保修期等等。但是另一方面,在我国不少的企业中,顾客服务的职能却很容易被其他职能所淹没。在企业的预算中,服务开支成了弹性最大的条款。于是,在空调的热销中,就出现了承诺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兑现的问题,服务承诺原本是为了使服务质量有形化,而这些服务承诺就像是“空壳概念”,其背后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支撑,有点像在虚张声势。
4 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
4.1 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时刻牢记尊重顾客
企业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企业的所有员工(包括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首先要树立和不断地强化服务观念。企业应当将这种观念升华构建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应当建立一种更加完善的客户导向的方案和机制。
顾客的购买过程是一个在消费过程中寻求尊重的过程。顾客与员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顾客满意度。高素质的、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员工队伍,比再好的硬件设施更能创造顾客满意,进而创造优异的业绩。企业应铭记,只有动机出于对顾客的信任和尊重,永远真诚地视顾客为朋友,给顾客以“可靠的关怀”和“贴心的帮助”,这才能赢得顾客,才能让顾客真正体验到“上帝”的感觉。
4.2 加强一线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第一线员工提供的行为对服务的买卖行为影响是非常之大的,他们在客户中留下的印象也将是非常深刻的。因此,对于一线员工的培训,要对员工的外表、提供服务时的态度、行为和语言的使用进行指导;要提高员工和客户沟通的技巧以及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员工就是企业的品牌”。
4.3 提高顾客满意度,追求顾客零流失率
美国Magnus So Derlund杂志曾刊登的一条“顾客满意——口碑相关曲线”表明,企业的顾客服务处于一般水平时,顾客的反应不大;一旦其服务质量提高或降低一定限度,顾客的赞誉或抱怨将呈指数倍增加。这就要求企业要始终如“逆水行舟”般地视顾客满意度为企业目标的重点,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售前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以此提高顾客的口碑、顾客保留率,培养并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
(1)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企业提供的每一项服务不应是孤立的和随机的行为,它应是一个系统的、标准化的服务过程。服务系统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用现代的技术来保障工作流程的实现。
(2)提供最高顾客让渡(附加)价值。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应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尽可能满意的服务,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早就提出,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顾客”。顾客的满意是和顾客判断那些产品和服务能够提供最大价值紧密相关的,顾客将从他们认为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商品和服务。顾客追求的是“顾客附加价值”最大的产品或服务。河南新飞冰箱厂设立“绿色通道”负责售后维修服务,使其产品顾客的让渡价值得到明显增值。
(3)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市场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今天,服务也要随之个性化,否则企业就会处于被动的境地。企业不仅要进行产品市场细分,还应进行服务市场细分;不仅要“一对一”销售,还要“一对一”服务,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对客户进行细分,从而做到“量身”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4)积极应对客户投诉。顾客投诉是加强顾客品牌忠诚的一次契机。在顾客选择企业的时代,顾客对企业的态度极大程度地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正是深韵此奥妙,麦当劳和IBM的最高主管亲自参与顾客服务,阅读顾客的抱怨信,截听并处理顾客的抱怨电话。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笔账,开发一个新顾客的成本是留住一个老顾客的5倍,而流失一个老顾客的损失,只有争取10个新顾客才能弥补!
(5)进行客户资料整理,实施“精细化”的人性服务。现今有一些公司在顾客生日时发送别致的生日贺卡,还会根据不同顾客的爱好派送各种音乐会或酒会的贵宾票等,这种“精细化”人性的服务会使顾客感觉到“尊贵、优越、独享、贴身、个性化”的品牌服务,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品牌的忠诚度。
摘要: 目的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从培养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入手来更好地落实医患沟通制度的执行。结果 建立并完善了医患沟通制度。结论 良好而有效的医患沟通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医患沟通;医疗服务质量
近年来,医患纠纷有增加趋势,医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医患矛盾激化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以来医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
2005年2月6日卫生部首次公布了对一批国家级大型医院医疗服务、费用状况和综合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认为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中:医患沟通不足占50.56%;医疗费用过高占49.72%;服务态度不佳占33.61%;技术水平欠缺占17.56%。医患沟通几乎涉及当今医患关系领域的所有问题。强调医患关系,不可能不涉及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首先要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状态。
1 与患者沟通是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1.1 建立理想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诸种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人际关系。医患关系诸种关系包含着平等关系、道德关系、服务关系、利益关系、文化关系和法律关系。因此理想的医患关系应该是互相平等、尊重、信任、配合的一种良好完满的人际关系。
1.2 建立平等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改善必须建立在医患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不存在弱者与强者。医患沟通可以消除误解与冲突,可以促进亲密与和谐。现代之所以医患矛盾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原因:(1)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够充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2)某些社会矛盾交汇并显现在医患关系上;(3)新闻媒体不恰当炒作;(4)医务人员未能完全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服务观念滞后,服务言行不规范;(5)患者及社会较普遍存在对部分医务人员和医疗单位不信任的情绪;(6)相当部分医务人员有视部分患者为潜在的投诉者的心理状况。
1.3 现代医学要求医生具备的要素 现代医学要求医生应具备这样4个要素: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知医疗法律法规。医务人员不要一遇见医疗纠纷,就害怕惹官司,其实只要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了,打官司也言之有理。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医生可以使医患关系融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一位顾问曾做过一项调查:当病人诉说症状时,平均19s就被医生打断了;一些年轻医生,很怕或不愿和病人多说话或者与病人交流时显得很没耐心;更有甚者,一些刚从医学院毕业的见习医生,竟然不会问诊。这样,从一开始患者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正常的沟通和疾病的诊断。医患之间的沟通带有专业性,因此医生应该起主导作用,埋怨病人拙于表达是错误的。医患沟通最重要的是医生的态度。医生给患者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医患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诊断、治疗。良好的形象、和蔼可亲的态度、温馨体贴的语言、端庄文雅的举止,可消除患者对医院及病区的陌生感,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减轻疾苦和促进疾病的康复。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因此,说沟通能力是医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并不为过。
2 依法行医,规范管理是良好医患关系的根本保证
医院要减少医疗纠纷,最根本的是医务人员要充分熟知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注意证据的保存和医疗文书保管,并积极举证。假若有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死亡,医务人员不知道去保存好输液瓶等证据,这样引起纠纷,医院就可能要承担举证不全的后果。有医疗纠纷发生时,医院应及时通知患者或家属,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时履行告的义务,例如患者或其家属有权复印客观病历、有权共同封存病历及相关药品、物品等;如果患者死亡,还要告知其家属有请求尸检的权利等;使患者或家属感到医院在对待和解决问题上是诚恳的、公正的,是有章可循、有理有依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少不必要的纠纷。
医院不要一味地认为举证责任倒置,就是跟医院过不去,感到很委屈。法律只讲求证据,因而医院完全可以借此进一步改善自己工作。医生不仅要勤于钻研医术、治病救人,也要多学习法律知识;医院不应再像以前那样一有患者或家属来闹,就急着去息事宁人,而应懂得运用法律,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医患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大家都是为了战胜病魔,现在医生遇到病人就想对方会不会“告我”、病人见医生就想对方会不会“搞我”,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以前医生遇到急救病人,以抢救病人为第一要务,如果病人病情被签字与不签字耽搁了,这才是对患者的严重不负责任。而现在,医院在抢救病人的同时,也应注意留下证据,防范可能发生的纠纷。更重要的是,医生和病人都应换位思考,多考虑对方的处境和心态,这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传统医疗质量概念体现的是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即通过科室和个人遵循医疗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技术规范,实施自我评价和监控所达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而现代医疗质量的概念是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医疗卫生服务可以提高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降低不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美国卫生机构资格认证联合会)。
传统的医院服务着重提供足够的医疗服务,漠视服务者素质问题。现代医院服务通过改变服务者服务理念及素质培养,对每一个服务步骤制定规范并建立查评体系,使具人文关怀的全人治疗服务真正落实在病人从进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
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更是医院员工在医院经营中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但会使患者和患者家属感到关怀备至、沁人心脾,从而大幅提高满意度,更能在无形之间让患者及其家属成为忠诚的顾客和宣传者,为医院带来额外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
4 医患沟通与医疗服务质量保证
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范围中进行管理,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除了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还要把医患沟通具体内容以客观资料的形式记录下来,如医患沟通初次谈话记录、医患沟通特殊谈话记录等。
医患沟通制度执行的具体内容: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项目的目的、结果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如化疗引起的并发症以及药物的副反应等);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防范措施,医疗、药品费用的使用情况;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家属需要了解的问题[1]。
医患沟通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理解、配合及合理的依从性是顺利完成诊疗计划、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医疗过程是一个密切协作的过程,除医护之间的合作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如对某些重要的手术、特殊的检查、某个诊疗方案的确定等,都要及时、有效地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详细说明情况,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医疗纠纷的发生,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患沟通也使患者对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增多,可增大医生治疗疾病的信心。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对病人尽心尽责,想方设法为病人排忧解难。一旦在服务或操作上发生失误,就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取得病人或亲属的谅解。当病人因病情而烦躁,出言不逊,甚至得罪医务人员时,医务人员更应该体贴关心、谅解病人的行为。医患之间的沟通、谅解可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医患沟通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病人到医院看病很希望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减少痛苦,早日康复。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采取换位思考,按照“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思路,充分理解病人的心情,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耐心细致、热情周到,主动地利用多种形式与病人或亲属进行交流,使对方心态趋于平静,认为医务人员十分理解他的病痛,医务人员是在关心他、同情他、爱护他,取得医患间的相互理解,使病人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5 体会
加强医患沟通是要让患者“看”得见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听”得到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医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与患者交流,更加学会尊重病人的权利。在给予他们良好服务的同时,让患者看到、听到、感受到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帮助与关爱,使患方与社会亦更加尊重、理解、信任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付出爱心的过程中,也将获得体现自身价值的快乐。
医务人员应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医患沟通是自身利益的需求,医患沟通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部分。医务人员通过医患沟通这种实践,学会更多做人的道理,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和综合素质。减少或避免包括社会矛盾交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医患矛盾,使自己不仅成为一名良医,还将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士。
总之,我们要从法律意识、知识结构、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医疗质量管理等多方面构建成功的医患沟通体系,要从心理、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艺术化处理医患关系角度,来广泛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从而实现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达到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以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编造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分不开。这已经成为危害市场经济的一个“毒瘤”。随着一系列“违纪案件”的频频曝光,我国会计行业的服务质量问题已成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随着上市公司做假行为的曝光,人们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客观、公正性提出了质疑,在广大投资者的愤怒声中,陷入尴尬境地的国内注册会计师信誉降到了最低点,造假、失职、违纪现象俨然已成了这一时期会计市场的“主旋律”,而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似乎已经荡然无存,“诚实”、“信用”的职业价值好像一文不值。但是,会计服务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一种肩负着重大社会责任的专业服务,其服务质量水平关系到整个会计服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研究如何保证会计服务质量,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探讨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和提高会计服务质量的对策。
二、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分析
1.职业道德缺失
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它担负的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才会切实担负起神圣的社会职责,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专业服务,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所以,从根本上说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独立、客观、公正和廉洁。而当今中国会计职业界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独立性不够,受潜在利益的驱使,注册会计师往往迁就客户,或与客户存在诸多密切关系,或只在形式上独立,实质上难保不偏不倚;②客观性不足,有些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调查研究,或者根本就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常常以个人的主观意愿、好恶或偏见行事;③自制力差,容易失去公正,常常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执业中掌握的委托单位的资料和情况为自己牟私利。
职业道德的缺乏使审计失去了灵魂,使会计行业失去了基石,必然导致信用短缺,假账泛滥。
2.职业判断能力低下
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体现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注册会计师若无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由于职业判断的偏差造成会计服务质量的低下是必然的。所以,我国目前会计服务质量偏低的现象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低下无不相关。
审计判断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客体(审计对象)的判断和对主体(自己)的判断。对客体的判断是专业判断的核心,而对主体的判断是对客体判断的保证,而且,对主体的判断比对客体的判断要困难许多,因为一个注册会计师可以比较容易地去评价特定审计对象,不论其专业水准如何,他可以做到程序上的完整;但他实施对主体的判断——尤其是对自己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审计策略与质量等方面进行判断,则是件很难的工作。先入为主的惯性冲击、自惑心理的强力作用、利己意识的无形束缚及思维定势的潜移默化,使审计人员无法实现公正、准确的自我判断。而职业界无法采取外部强制措施克服注册会计师的心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会计服务过程中,往往忽视的就是对主体的专业判断。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主体的判断比对客体的判断更为重要,如果前者所涉及的胜任能力判断、审计测试手续判断、审计检查风险判断、审计作业规范程度判断等出现差错,即便是后者在形式上十分完美,但关于对审计对象的总体专业判断,也必然步入误区。注册会计师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会计服务行业的基石就必然发生偏移,缺少了执业应有的判断,就可能会丧失应有的审计关注,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
(二)客观原因分析
1.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冒险行为。在美国,巨额潜在的诉讼风险,迫使会计师事务所行为稳健的假设已得到验证。巨额赔偿责任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成本,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签发虚假会计信息的门槛要求。
2.当前社会诚信危机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只有重信誉、守信誉,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市场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才能得以维系,市场活动才能得以正常运行。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信誉的竞争,一个企业失去信誉,也就失去了客户,从而失去了所有发展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信誉是企业的生命,重视信誉就是重视企业生命。对中介机构来说,重视信誉更为重要。所以,张维迎教授指出,中介机构的唯一资产是它的信誉。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信誉,会计市场上的失信尤为严重。注册会计师信誉的核心就是执业质量,如果我们不能严把质量关,甚至违反规则助纣为虐,我们的行业就会失信于民、失信于国家、失信于国际,不仅不可信赖和借助,甚至直接危及和扰乱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对策分析
(一)强化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行业信誉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以诚信为立身之本,“独立、客观、公正”为从业之道,遵循准则,不做假账。要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人员应在熟知业务的同时,大力提高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技能,要不断学习国际会计、国际金融以及WTO相关法律方面的知识,要了解国际会计公司、跨国集团公司的经营现状等。另外,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时,也要提高会计执业的准入水平,例如对学历、职业资格的要求等。我们要在财会界普遍开展诚信教育,营造出“信则共赢,不信则皆亡”的良好氛围。
(二)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违规成本
会计服务本身是一项主观活动,现实经济生活中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会计和审计人员在执业中必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只有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增加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避免诉讼的发生,增强竞争力。执业风险意识的提高,一方面要强化道德威慑的作用,提高做假者的“败德成本”;另一方面,要强化法律责任意识,提高会计造假人员的违规成本,加大过失、舞弊的惩戒力度。
(三)加强行业自律,净化执业环境
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的土壤。但有些恶性案例告诉我们,甚至有些政府部门为争“政绩”而怂恿做假。其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很多公司的总经理本身就是董事长,经营管理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决定着审计机构的聘用、收费等。在这种审计关系格局下,事务所就有可能因迁就上市公司而做假。所以,净化执业环境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使注册会计师力求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另一方面有待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