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理论文

时间:2022-04-03 11:50: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供应室护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供应室护理论文

供应护理论文: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探讨

摘要:目的 分析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收集本研究组2014年6月~12月诊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观察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中共发生院内感染2例次(2.0%),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次(6.0%),P

关键词:院内感染;护理;质量;供应室;消毒管理;预防

护理质量管理(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对护理工作各要素质量进行计划、统筹、组织、改进、协调和控制,最终达到护理服务标准和满足病患合理需要的管理过程。医院供应室(Hospital supply room)是各临床科室所需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其主要任务为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和运送工作,是防范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进一步验证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进行此次临床实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研究组2014年6月~12月诊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选择科室为:普外科、神经外科。干预组100例次,其中男性60例次,女性40例次,年龄12~84岁,平均年龄(47.69±17.23)岁,住院时间7~31d,平均住院时间(16.38±7.23)d。对照组100例次,其中男性57例次,女性43例次,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48.61±18.26)岁,住院时间7~31d,平均住院时间(15.98±8.29)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数据相近,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实验前准备:在供应室举行动员会,讲解实验目的和意义,认真解答疑问,确保每一名供应室护理人员均自愿参加此次临床实验。将供应室护理成员随机分为两组,任命2名技术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分别担任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工作负责人。全部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后上岗。两组独立运行,供应科室、供应室工作人员、供应室作业项目等互不干扰。实验期间另成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两组工作质量。

1.2.2对照组护理质量管理:采取常规、一般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工作质量采用本地区卫生部门标准要求。

1.2.3干预组护理质量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包括:①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标准,制作作业手册,保证人手一本。②提高思想认识,定期进行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③布局合理,整改危险因素,消除安全隐患和工作漏洞。④改良供应流程,确保环环相扣,无死角,无盲区。⑤职责分明,每个环节和任务都设置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分析、整改。⑥人文关怀:强调护理人员价值,鼓励主动参与质量管理和整改中;尊重供应室护理人员主体性,定期倾听和接受其提出的合理诉求、建议和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干预方法。⑦关心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需求,定期查找安全隐患。

1.3评价指标 记录研究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应医疗区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次,进而计算出院内感染发生率,列表比较。同时记录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发生院内感染情况。

1.4数据处理 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组间差异的标准为P

2结果

2.1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比较 实验期间,干预组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2例次(2.0%),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次(6.0%),P

2.2工作人员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比较:实验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供应室护理人员均未发生院内感染。

3讨论

借鉴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医疗系统形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改革,护理质量管理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护理质量管理强调确立标准、依据标准、执行标准,进而形成护理工作改进、提高护理技术、降低护理成本和时间、提供优良服务。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把握管理重点、确保质量提升,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病痛、提高病患满意度。官庆妮[1]等认为流程管理的应用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服务品质。黄玉桃[2]等发现应用控制理论的三个阶段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高。谢红艳[3]发现: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护理质量、满意度、护士整体素质及病区管理质量的提高。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增加患者病痛、造成疾病迁延不愈、使死亡率升高、给患者及社会增加经济负担、造成医疗矛盾、激化医患关系等。故防范、控制院内感染是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心任务之一。孙述霞[4]认为:防止院内感染的必要措施包括规范护理操作,强化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陶喜玲[5]指出:加强护理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可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王颖[6]指出:护理措施的管理已成为控制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在供应室实施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但本研究存在时间短、样本量小、未能全医疗体系覆盖等不足之处,故有待进一步探索分析。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观察及防控方法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和防控方法。方法:选取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发现119次职业危险,对其职业危险予以分类统计且予以相应防控方法。结果:119次职业危险包括物理性职业危险以锐器刺伤为主、化学性职业危险以皮肤过敏为主、生物性职业危险以体液与血液的溅射为主、社会心理职业危险以工作压力大为主(P

【关键词】 供应室; 护理; 职业; 危险; 防控

供应室承担着医院临床科室再生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以及发放等工作,导致科室护理人员往往会长期接触到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化学消毒剂、噪音等,从而引起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1]。本文对有关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进行归纳且予以相应防控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供应室参与研究的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42岁,平均(35.20±2.0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中专15例、大专12例、本科2例,期间共发生职业危险119次,职业危害包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以及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四类。

1.2 研究方法

回归性观察32例研究对象、119次职业危险情况,参考试验设计标准,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职业危险原因,设计《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调查与防控效果观察表》,且指定专人负责表中内容的记录、填写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且对研究对象进行督促、指导;表中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职业危险原因、防控方法及其效果等;本次调查前对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本次发放32份调查问卷,回收32份,有效率100%。

1.3 防控方法

119次职业危险调查明确后,组织相关人员于24 h内及时分析,且由护理部人员总结问题、予以归类整理,明确原因、制定相应防控对策、改进护理计划等,包括:(1)树立安全观念、提升防护意识;(2)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3)改善供应室环境;(4)规范各种职业危险防控行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检验标准定为α=0.05,P

2 结果

2.1 119次职业危险统计结果

给予四类职业危险统计,共发生119次职业危险,结果显示物理性职业危险以锐器刺伤为主(锐器刺伤包括穿刺或缝合针28次、发生率43.75%,刀片18次、发生率28.13%,剪刀9次、发生率14.06%,其他9次、发生率14.06%)、化学性职业危险以皮肤过敏为主,生物性职业危险以体液与血液的溅射为主、社会心理职业危险以工作压力大为主(P

表1 119次职业危险统计结果

项目 分类 人数(例) 次数(次) 构成比(%) P值

物理性职业危险 锐器刺伤 17 64 53.13

高温烫伤 9 21 28.13

噪音损伤 8 - 25.00

粉尘损伤 1 5 3.13

化学性职业危险 皮肤过敏 5 11 15.63

眼睛不适 3 6 9.38

呼吸系统损伤 2 3 6.25

消毒剂泄漏 - 1 -

生物性职业危险 体液、血液溅射 14 70 43.75

消毒前锐器刺伤 11 50 34.38

吸入冲洗水雾 5 16 15.63

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 工作压力 26 - 81.25

颈椎病 13 - 40.63

腰椎病 4 - 12.50

下肢静脉曲张 1 - 3.13

2.2 32例研究对象防控方法前后职业危险发生率对比

32例研究对象防控方法前后职业危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人员职业危险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皮肤或黏膜意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所污染,或是被含有致病菌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造成可能感染的情况[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身防护的重视,加之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的流行,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日益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供应室护理人员针刺感染艾滋病病毒发生率高达0.3%,感染HBV率在6%~30%[3]。所以加强供应室护理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从而给予相应防控方法能有效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切断传播途径、降低院内感染率。

鉴于此种情况,本文将供应室护理职业危险加以观察与统计,从表1结果可知,其职业危险包括四方面,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其中物理性职业危险以锐器刺伤为主,发生率达53.13%,因为供应室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包括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摆放等,在此过程中易被针头、手术刀、剪子等锐器刺伤,一旦接触到污染的锐器,其感染概率显著增加,相关研究表明针刺伤时,0.04 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即可造成刺伤者感染[4]。对于烫伤主要是触碰到蒸汽管道以及自机器中取物所致,高压蒸汽消毒锅温度高达136 ℃、消毒清洗机以及烘干机温度在90 ℃左右等[5]。噪音损伤则主要来自压力灭菌器、超声清洗机器械的碰撞等所引起。化学性职业危险,主要是因为供应室在工作中常应用含酶清洗剂、化学消毒剂等物品,尤其是化学消毒剂中的含氯消毒剂,具有挥发性、刺激性以及腐蚀性,一旦被人体吸收或接触,常会引起呼吸系统损伤以及皮肤产生红肿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溃烂。对于生物性职业危险是由于供应室自身性质所决定,因为供应室护理人员需对器械等物品加以处理,而器械上常会残存有一定的血液、体液或是患者分泌物,一旦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起针头或刀片刺伤,致使病原菌微生物经过受损皮肤与黏膜侵入机体造成自身感染。作为目前最为关注的社会心理职业危险来说,因为供应室是一个二线科室,环境差、护理人员待遇低,加上长期、高强度的供应室工作,以及需接触到大量污染物品等因素影响,常导致该科室护理人员社会认同度低、心理负担重。

针对上述职业危险的观察和分析,本文及时根据科室问卷、信息反馈、供应室自查等途径,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方法以降低职业危险,且再次进行对比分析。从防控后数据结果可知,相比防控方法实施前,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发生率显著降低,例如锐器刺伤率由以前的53.13%降低至9.38%、皮肤过敏则由15.63%下降至3.13%等,说明本次防控方法有效可行。因为本次方法是在归纳总结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后,而采用的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法,如:(1)树立安全观念、提升防护意识,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及《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观看宣传片、开展讲座等内容,不断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2)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例如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及技能培训,掌握各种消毒液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锐器刺伤时的处理程序等;规范护理人员操作、加强仪器及设备的管理、职业防护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记录与追溯管理等;(3)改善供应室环境,例如供应室内安装空调或排风扇,降低设备噪音,配备耳机、室内增加吸声板等隔音材料;(4)规范各种职业危险防控行为,其中对于物理性职业危险的防控,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熟练掌握锐器的操作技术以及紧急处理程序、方法,例如脱去手套、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损伤部位、冲洗伤口、75%乙醇消毒包扎以及报告、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等;对于烫伤的防控,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且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程,例如开锅门时,人应处于门后,卸载物品时应待其冷却;化学性职业危险,例如保持室内通风,严格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性能、配制方法、毒性以及紧急处理方法、注意事项,对于环氧乙烷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等;对于生物性职业危险的防控,应要求护理人员正确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穿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污染后及时更换与清洗消毒,以实现最大化的自我防护;对于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的防控,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同时及时掌握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根据其具体情况予以人性化的调整,且避免护理人员长期从事单一固定的工作;另外鼓励护理人员多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交流,宣泄内心压力、缓解心理疲劳。

总而言之,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多且风险高,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有效的防控方法,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职业危险,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供应室护理论文:细节护理干预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细节护理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效果,总结并评价。方法 取我院消毒供应室开展细节护理以来2013年8月~2014年8月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实验组,取未开展细节护理2012年8月~2013年8月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在开展细节护理前后各科室的护理质量和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收回供给及时度、包装质量、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细节护理;消毒供应室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各种医疗器械医用物品的消毒、灭菌,直接关系到各科室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健康[1]。因此,消毒供应室的护理是医院各项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为保证消毒灭菌工作的安全,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3年8月起开展细节护理干预,本研究将开展细节护理前后各科室的护理质量和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细节护理的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分析对象为我院开展细节护理后2013 年8月~2014年8月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情况,并将展开细节护理前我院消毒供应室在 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两组在人力资源、医疗设备等资料上,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回收 对于一般回收的物品进行基本的清洗、消毒工作,而对于从传染科回收的物品首先给予高温高压消毒灭菌,再进行基本的消毒工作。如发现有污染的物品,做好标记,最后在特定的容器内处理。专门负责消毒液的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换和测定消毒液的浓度,以确保消毒液达标有效。回收到的锐器物品在包装时应使用硅胶套管套好,以免划伤。

1.2.2清洗 清洗是去污除菌的关键环节,因此,护理人员在洗涤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预处理、去污、去洗涤剂、去热源、清洗这一流程,特别注意:要使用新鲜的过滤蒸馏水调节最后的 pH 值为中性[2]。

1.2.3包装 包装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工作前2 h对工作台及室内表面清洗消毒,再用紫外线消毒1 h。包装时注意包装布的清洁和尺度的规范,金属器械要涂油,玻璃用品垫纱布垫,做好标记,标上负责人。

1.2.4灭菌 灭菌时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保证物架与墙壁相距>5 cm,与地面相距>20 cm,与屋顶相距>50 cm,记录消毒物品的灭菌时间、温度、压力等。最后一步灭菌时,包与包间相距>2.5 cm,检查消毒灭菌是否合格,最后做好标记,标明物品名称、内容、灭菌日期及有效日期。

1.2.5发放 合理规划布局消毒供应室,控制无菌室的人员出入。确保3M胶带达标,避免在存储过程中物品被污染,保证及时供应各科室用品。发放过程中,积极主动与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耐心倾听和解答其提出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3评价方法 ①每月定期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评分,采用百分制。②对各个科室问卷调查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情况,包括服务态度、回收及供应及时度、护理质量、物品包装质量合格度 4 项,采用十分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系统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表示方法用均数±标准差(x±s),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P

2结果

经研究,结果显示:细节护理干预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后,收回供给及时度、包装质量、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消毒供应室的中心理念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极高[3]。消毒供应室担负着医疗器械及用品的消毒灭菌,同时也聚集了各种病原微生物,其护理质量与医院感染率密切相关[4]。

我院完善了消毒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后,又采用细节护理干预,使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井井有条,而且细节护理干预过程中还加强了对护士的培训,培养其认真的工作态度,精细的工作技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生命重于一切"的理念[5-6]。护理人员发放消毒物品的过程中,培养了与其他科室人员的交流能力,工作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细节护理实施后,我院的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收回供给及时度、包装质量、服务态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干预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供应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仅对观察组进行医院管理培训,观察记录两组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行具体的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经培训后,洗手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其统计结果P

关键词: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据调查,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发生感染的主要问题在于供应室,是为医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的重要科室,这需要供应室护理人员及时规范的洗手、消毒等,从而有效预防感染,现我院对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进行调查,并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通过医院管理培训和科学的监测手段,提高洗手依从性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我院供应室的40名护理人员,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7:13,年龄在25~47岁,平均36岁,包括护士14名,工人6名;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1:9,年龄在26~44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护士15人,工人5人,两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2]。

1.2方法[3] 均采用隐蔽性观察的方法,实验前先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医院管理培训,通过多种方式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洗手预防感染的重要性,调查时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观察人员进行隐蔽性的观察和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卸载灭菌物品时洗手的次数、洗手时间及正确洗手的步骤,发放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消毒灭菌等。

1.3 观察指标[4] 观察和记录两组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实施干预措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较对照组高,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

3讨论

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为保持手部清洁和严格的消毒,主要是通过洗手清除供应室护理人员手部的细菌,医院供应室为医疗器械发放及处理的重要场所,因此应格外注意护理人员手部的清洗及消毒,避免器械受到再次污染,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较差,缺乏自觉规范洗手意识,现针对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出具体的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成果。

影响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①缺乏洗手意识,对卫生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及对医院感染的认知,不能规范化洗手,思想上不够重视等。②供应室人手短缺、工作量大等,护理人员不能及时规范的洗手,设备不足也是导致依从性低的原因,设备过于简单,设备的短缺导致护理人员不能按规范化方法洗手,从而影响洗手质量,导致洗手依从性较差。③没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不规范的洗手方法,洗手积极性较低,供应室护理人员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较差。④洗手次数较多导致手部皮肤损伤,手部皮肤较干燥粗糙,严重者引起过敏症状,影响手部美观等导致洗手依从率降低。

针对影响因素实习干预措施主要有[5]:①进行医院管理培训,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提高专业知识,对洗手思想上加以重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②完善洗手设施,提高洗手依从性,建立完善的洗手系统。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补充人力及物力等,减轻工作负担,使得护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按照规范化洗手的方法进行洗手。④制定洗手依从性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定期随机调查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手部清洁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洗手质量。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方法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水平,尤其是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其工作质量,建设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1],已经成为目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就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监督而言,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负责质量监测的人员应该加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把握工作要点,提高其整体素质,适时制定和完善自我监控体系,严抓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执行,总之,要加强质量监控[2],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本文将结合我院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的实际情况,总结质量监控的方法和要点并对其作出详细分析,为以后院部及其他医院完善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

众所周知,供应室是医院向所有临床提供各种无菌器械、用品,控制感染的重要部门。为了加强供应室的科学管理,确保医疗的安全,适应医院文明建设的要求,我院应该从自我内部管理控制和外部控制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督的基础是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供应室有自己特殊规定的建设布局,同时避免交叉感染,供应室的布局应该合理。供应室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布局,流程顺畅,分工明确,将清洁物品与已经污染的物品严格分开,且拥有专门处理污染物的通道,派有运输无菌物品的专车。

此外,供应室的消毒设施应该配备齐全。确保仪器清洁与安全,例如,配有最先进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纯化水供应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等大型必须设备,并且在无菌物品的传输过程中配有专门的负责人员,随时监控供应室的湿度与温度,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

最后,我院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配备齐全。这里的工作人员全部要求通过专业化的考试,并且定期进行操作考核,时刻警惕操作人员熟练操作技能,确保护理的安全。

2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的支柱是建立和完善自我监控体系。

成立由护士长和责任心强工作成绩突出的护理人员组成的质量监管小组,更直接更有效的管理供应室的工作,其中护士长担任监督员,护理人员担任质控组长[3],每周,组长可以固定选取组中一员,跟随监控其工作状况,指出工作不足,要求其及时改正,对该月的工作作出详细分析,讲评检查结果,并做完整记录,制定出一条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操作程序,检查标准和整改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管理体制,每月向各科室、抽查病房发放调查表来收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意见,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医用器械的清洁程度,进行无菌操作的严格程度,供应室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污染物的处理是否达标以及人员对于改进目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最后,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供应科应专门成立培训小组,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该培训小组由护士长、质控组长和岗位组长组成[4],定期对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应用技能的培训,保证其掌握各仪器设备的保养技巧,了解与供应室相关的微生物理论,熟练热力消毒的做法。培训的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一般包括集中上课,单个培训和模拟演练的三种方式,该资料需要建档存档,加以保管,使该培训正规化,体系化,最大发挥作用。

必要时可以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竞争作用优胜劣汰,严格记录考核内容,给工作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分发高薪和奖励,给出现工作失误的员工进行警告处理,分发低薪或扣除工资,对于根本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采取解聘措施,一次来真正发挥考核机制的作用,给员工不断提供动力,增加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3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管的重要之处是规范工作的流程。

医院使用产生的污染物有标准的处理流程,包括分类回收,清洗包装、杀菌存放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都要做到细心操作严密监控,每一个流程都应科学执行,保证顺畅[5],在这一方面,我院已出台标准规定,细致之处包括清洗剂的使用量,清洗过程的浸泡时间,洗手和物品包装的规范化等,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有准可循,都要做到完整记录。

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与时俱进,适时作出调整,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规范各部门的工作流程、核定标准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程序等各方面。

4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定期宣传法律,增强人员的法制观念,督促其认真规范的完成工作,从而按照标准认真执行工作流程,把安全隐患降到最小。

5总结

供应室对于医院和病患都是重要的,是不容出错的,本文通过对我院供应室的管理实际研究探讨,总结了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要求和要点,就如何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从自身内部和外部监控等多方面提出多项具体方法,如能严格执行,落到实处,供应室的管理工作一定会更加规范化和正规化。

供应室护理论文: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引入健康管理教育改善健康状况的供应室护理人员10例作为观察组,以2012年未进行健康管理教育的同样10例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通过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其他科室对供应室工作满意度及出错率三个方面对两年度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在进行健康管理的2013年,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2012年度,其中对自我很满意的比例高达66.7%,仅8.3%护理人员(2例)自我不满意,而2012年对自我很满意比例仅为37.5%,33.3%的护理人员感到自我不满意。其他科室对供应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总满意由2012年的66.0%增加到91.0%。出错率由2012年23.0%降至9.0%,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

【关键词】健康状况;中心供应室;护理

前言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科室,为整个医院提供无菌医疗器材,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生命安危,特别在抢救危重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控制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息息相关[1-2]。因此,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如工作区域化、制度规范化等等[3]。但护理人员主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对供应室工作质量影响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从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出发,为进一步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中心供应室的护理人员10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0±3.2)岁。其中8例工龄>2.5年,2例工龄

1.2 方法

改善护理人员健康状况,主要内容包括:1)引入健康管理理念,2013年1月对10例护理人员进行健康管理教育,结合半年内全面体检结果进行健康状况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2)制定自我健康管理方案后,每3个人一组互相督促,每周进行一次总体动员督促。实行健康管理后,对10例护理人员2013年和2012年两年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定。

1.3 工作质量评定标准:1)其他科室对中心供应室工作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主要包括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指标。2)出错率:通过护士工作站记录两年度的工作差错事件,并进行统计。3)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主要从对工作热爱度、感觉工作劳累度、人际关系和谐度等方面综合评定。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 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年度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比较

经过健康管理教育,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进行健康管理教育前,其中很满意比例明显增高,不满意比例明显降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

表1 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比较 例(%)

2.3 出差率比较

通过护士站工作记录两年度的工作差错事件,并进行统计,2012年工作出错率为23.0%,而2013年工作出错率为9.0%,明显下降。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中心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主要是为整个医院提供无菌医疗器械及物品,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控制环节,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疗效。因此,供应室护理人员承受的工作压力大,也给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4-5]。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通过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价、干预、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的不断循环过程阻断疾病的自然进程[6-7]。近年来,健康管理理念在我国医疗行业逐渐普及,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本研究中,通过引入健康管理理念,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工作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进行健康管理的2013年,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2012年度,其中对自我很满意的比例高达66.7%,仅8.3%护理人员(2例)自我不满意,而2012年对自我很满意比例仅为37.5%,33.3%的护理人员感到自我不满意。其他科室对供应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总满意度由2012年的66.0%增加到91.0%。出错率由2012年23.0%降至9.0%,工作质量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表明护理人员良好的健康状况能够有效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因此,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健康管理,可以改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身心承受力,在控制供应室工作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健康管理实行过程中,更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取得实效,不断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

供应室护理论文: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分析

摘要:目的 对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我院消毒供应室管理实施细节管理,对其在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临床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细节管理前,其临床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细节管理前,P

关键词:细节管理;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其护理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1],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有许多细节需要进行管理,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这些细节常常被忽略,导致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质量下降。本文主要对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与实施前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管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供应室共有护理人员12名,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4~47岁,平均(34.2±4.6)岁。我院自2013年1月起开始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的管理质量进行研究,并与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管理质量进行比较,两者在护理人员数目、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细节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工作人员自身防范意识,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以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着重提高科室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②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进行规范,要求科室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消毒工作,并对器械或物品进行规范分类,根据器械或物品的自身特点来决定相应的消毒杀菌方法,以实现有效消毒杀菌。在完成消毒工作后需将其进行规范包装,避免包装好的器械再次接触到空气,并对包装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不合格包装;③对发放流程进行规范细化,在发放器械物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器械和物品进行详细核查,并认真完成交接工作。在黏贴相关标签时,护理人员应该谨慎仔细。在进行器械、物品发放过程中应该注意将发放车辆和回收车辆分类处理[2],在发放器械过程中不能使用回收车,在回收时也不能使用发放车辆,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①对在实施管理期间,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记录,并计算比较相关发生率;②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消毒供应室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并计算相关满意率,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期满意率变化。共对我院100名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在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相关比率数据进行χ2检验,其中P

3 讨论

本文主要对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与实施细节管理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实施前相比,消毒供应室的服务满意率在实施细节管理后明显高于实施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在实施细节管理后明显低于实施前,这说明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具有良好管理效果,能够有效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实施细节管理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供应室服务的满意率,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人员态度,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实施细节管理能够对供应室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对器械消毒工作进行规范,以有效提高消毒杀菌质量[4]。在具体管理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对工作质量进行监管、对消毒工作步骤进行规范、对发放流程进行规范,从这几个细节方面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从上面的管理步骤中可以看出,对消毒供应室业务进行规范,对于提升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保证消毒供应室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而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室的临床工作差错率明显降低,这说明细节管理的实施使得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应规范实施工作,减少了供应室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有效保证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保证了患者使用医疗器械的安全。而从服务满意度方面来看,在实施细节管理后,供应室管理水平随之提升,在进行供应室工作时也更加投入,树立为患者服务的理念,使患者应用医疗器械或物品的安全得到保证,从而赢得了患者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有研究表明,实施细节管理后,医院感染率较实施细节管理前明显降低[6],这说明细节管理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对于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实施能够有效减少供应室人员在工作中的失误,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患者对消毒供应室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供应室管理水平提高。

供应室护理论文: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分析

[摘要]目的:积极探究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总结了知网文献库中关于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的资料以及笔者大量工作实践,并进行深入归纳、探究。结果:针对供应室管理回收环节、消毒环节、包装环节、灭菌环节、储存环节以及发放环节等日常工作进行针对性提高,是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的切入点。结论:改进供应室工作方法,加强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利益分配机制的科学性,是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质量;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以及临床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与标准。供应室护理质量,直接决定着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对于医院进一步发展以及患者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供应室护理管理的规范性决定着临床护理工作的高效性、规范性。加强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 改进供应室工作方法

供应室日常工作方法与工作流程的改进,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强包装工作流程的完善与改进,包装环节是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将器械进行集中酶浸泡、上油后,需要进行分类与包装。缺少器材或发现器材剩余,是常见的包装问题。一旦出现类似问题,需要将包装重新打开检查。这种工作方式不仅会使工作流程混乱,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与时间。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可通过分阶段处理的方式,将回收器材按照各个科室进行分筐处理,降低混合处理带来的返工检查几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改进工作流程的方式,在加强查对工作的同时,改进包装方法。比如说,将拆线包内放置一把血管钳,一把小镊子,一个拆线刀。在包装拆线包时,先打开血管钳和剪刀的轴关节,用小镊子插入钳和剪刀交叉之间包装。这种方法一方面避免了错误几率,一方面符合灭菌标准,大大提高了包装正确率,降低了返工现象的发生。②改进3M胶带指示工作。传统的手工书写有效期与消毒日期的方式,会出现多种笔误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印章方式,将消毒日期与有效期通过不干胶印油印在胶带上面,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笔误现象,而且还使得标志美观、整齐,准确率高达百分之百。③供应室日常管理。加强工作人员勤洗手制度,不佩戴饰物、勤剪指甲,按照相关要求洗手,保持手不被污染。对于器械的污渍、血渍进行预处理,将管腔内壁的组织滞留物或分泌物清洗干净,并充分浸泡。与此同时,强化供应室感染管理。全面加强工作环境改善,通过空气净化系统,合理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保持合理工作环境。进一步降低感染几率,保持无菌环境,提高工作质量。④加强感染管理。针对性预防供应室环境、物品、人员污染,分清无菌与非无菌,做好空气流通工作。这是供应室人员最基本要求,违反了工作环境细节性原则,不可避免的带来严重后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禁细菌污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与制度,全面提高无菌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

2、 加强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加强人员培训力度

供应室需要在全面掌握本院护士分布以及护理岗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科学管理。严格按照护理责任制,在整体上进行供应护理人员的配备。结合实际的护理难度、临床护理需要等因素,进行人员合理调配。积极加强护理“老带新”护理模式的开展,加强新老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及时分享护理经验与心得。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建设,全面提高人员的责任心,有方面、有目标的学习护理技能,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实践理论、提高护理水平。医院需要定期开展供应护理人员培训,使他们第一时间接受新的护理理念、护理方式。开展学习与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将考核结果直接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晋升挂钩,真正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热枕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3、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

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护理质量提升的制度保障。供应室需要结合工作项目以及日常工作护理流程,制定合理的技术规范制度、排班制度以及考核制度。细化工作岗位具体职责,制定护理工作的目标与标准。进一步强化工作态度、技能、操作规范性以及考勤在护理考核中的比例。科室长需要不定期检查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加强指导与监督。从制度完善的角度,防御各项风险的发生。

4、利益分配机制的科学性

进一步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真正实施弹性制的工资制度。重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益、工作态度,同时,给予更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提供培训与晋升机会。尽量消除聘用护理人员与在编护理人员的福利差距,提供他们相同的晋升、评优机会,加强薪资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真正做到“效益”说话。聘用护理人员与在编人员能够更快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中去,积极加强理论与技能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护理效益。

供应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针对这些风险,一定要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意义,强化护理人员保护意识,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与综合素质,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细节管理。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真正将供应室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降低差错发生。只有客观认识供应室日常工作中,回收环节、消毒环节、包装环节、灭菌环节、储存环节以及发放环节等存在的风险,从人员配备、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利益分配机制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才能针对应对风险,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效果。

供应室护理论文:细节管理对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人员的改善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对提高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细节管理,并与2011年1-12月行常规管理进行对比,分析细节管理服务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安全识别能力、风险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细节管理; 供应室; 护理工作质量

供应室是负责对全院的器具、物料、敷料进行消毒的科室,并承担着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消毒、灭菌、清洁、包装及发放的工作,是医院里重要的科室之一[1]。供应室消毒工作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关系到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甚至影响着医护人员的健康及患者的康复[2]。因此,保证物品的消毒彻底是供应室的核心工作。通过对供应室物品消毒实施细节管理,可提高物品消毒的安全性[3]。为此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对供应室应用细节管理,并观察其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2月未实施细节管理前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供应室42名护士为培训对象,并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受细节管理培训。入选对象年龄为21~42岁,平均(27.6±5.8)岁,并随机抽取两阶段临床病房50名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

1.2 方法

2011年1-12月对供应室行常规管理,包括对供应室物品做好常规清洁、包装、灭菌工作。2012年1月-2013年1月实施细节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规范消毒流程:对供应室物品清洁、包装做好规范化管理。(2)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质量管理监督小组于每周五下午对供应室的环境、消毒程序、消毒人员的着装、操作方法等进行评分,每月评出一名优秀工作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4-5]。质量检测小组对每次检测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开会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直至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6]。(3)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对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让每一位员工能熟悉科室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如消毒制度、交接班注意事项、消毒灭菌的监测指标等。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清洁、消毒、灭菌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要求,明确岗位责任,划分工作区域[7]。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制度的落实,使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并对工作人员行为作出规范,使消毒室制度变得完善、健全。

1.3 观察指标

供应室质量管理监督小组对供应室细节管理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安全识别能力、风险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每项满分为100分,并记录两阶段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选取病房50名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护理风险及物品合格问卷调查,满意度评分如下:满分为100分,其中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护理风险包括:物品光洁度不佳、异物、污迹、异味。物品合格率=(本年度总消毒批次-不合格批次)/本年度总消毒批次×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细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分析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安全识别能力、风险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细节管理实施前后各科室满意度分析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细节管理后临床科室对供应室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细节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及物品消毒合格率分析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物品光洁度不佳、异物、污迹、异味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物品消毒合格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随着医学模式及人们思想的改变,患者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也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控制重要科室,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医院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正式将消毒灭菌纳入国家规定,并明确指出:要想提高供应室消毒灭菌效果应对供应室做好细节化管理工作,注重细节管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8]。

为了加强细节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对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通过建立质量管理监督小组,对供应室中各清洁、消毒环节进行监督能及时发现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将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可将责任分配到个人,提高护理效率。对消毒流程进行细节管理可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干燥度,通过规范物品包装,有助于物品彻底消毒[9]。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使得供应室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建立整体护理工作计划,可确保护理从内到外、从人到物品、从制度到实践、从软件到硬件得到有机结合,做到有章可依[10]。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知识,减少生物性感染暴露的风险,提高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

笔者所在医院对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安全识别能力、风险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均高于实施前,研究结果与陈洁[11]一致,从而提示细节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操作能力,使得供应室整理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使得供应室整体满意度得到提高。黄引珍等[12]对供应室应用细节管理方式,其研究指出通过细节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中实施细节管理后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物品光洁度不佳、异物、污迹、异味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物品消毒合格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细节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供应室护理论文:浅析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

【摘要】目的 使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

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同时还承担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降低医源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1 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和工作流程

供应室各室内布局合理,均有能关闭的物流窗口,严格区分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两个相连的工序设在相邻的房间,通过墙壁上开设的传递窗口传递物品,窗口高度、大小设计合理,有利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交叉污染。房间内安装不锈钢清洗槽,包装室和储存室安装空气洁净器,保证房间的空气消毒质量。工作流程按照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储存和发放顺序运行,不准逆行,保证医疗物品的质量。做到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回收和发放分开、初洗和精洗分开、未消毒物品和消毒物品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2 建立健全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根据医疗卫生单位消毒供应室的验收标准和科室的工作性质,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如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等,完善各班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洗涤、包装、灭菌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明确每个工作区域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这些标准和制度是供应室的质量监控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注重了“落到实处”,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3 加强质量的控制,严格把好物品的质量关

3.1 成立质量监控管理小组 质量监控小组由组长、质量监测员、消毒员组成。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质量监测员由责任心强、技术操作熟练的护士担任。质控小组根据职责每周定期检查1次,做好登记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再认真组织科内工作人员就发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跟踪,保证消毒物品的质量。科内人员学习各个环节控制标准,使人人都熟悉掌握标准,在工作中贯彻好标准。使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各个环节质量中,形成质量控制计划科学分工,责任明确。

3.2 加强洗涤、包装、灭菌工作流程的管理

3.2.1 洗涤 “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清洗是保证物品灭菌质量的重要环节。就原包内器械使用时间长,多数器械有陈旧性的污渍、锈斑、轴关节不灵活、陶瓷的已掉瓷等不合格器械,医院全部进行重新更换。将陶瓷的盘、碗、杯更换成不锈钢,有锈渍、污渍的器械更换,并引进多酶清洗液、润滑剂和除锈剂。洗涤上岗人员除熟练的操作技能外,按要求衣帽整洁,精力集中,严格执行洗涤操作步骤。依据高压消毒灭菌九步曲:清洗 ―酶洗―消毒―检查等操作流程进行浸泡,用软毛刷仔细刷洗器械的齿槽,清洗干净进行检查,有锈渍放入除锈液除锈,再清洗后,全部放入润滑剂里润滑,用烘干机烘干送入包装室包装。

3.2.2 包装 各种治疗包要有两人查对无误方可包装。针对包装容器的老化,医院添置自动启闭式灭菌盒、纸塑包装和一次性纸包装。新增全棉双层布包装更换不合格的布包装。包装前仔细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光亮度、完好性和数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包装。每包内放置化学指示灭菌卡,包外3M胶带封口,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包装好的物品在2h内放入高压消毒灭菌锅里消毒。

3.2.3 灭菌 灭菌是供应室的重要工作内容。消毒员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在灭菌操作程序过程中,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的各项要求做好灭菌效果监测。每锅记录灭菌日期、灭菌器号、锅次、压力、温度、灭菌时间、操作者。每天每锅做化学监测,每月每锅做生物监测,锅内物品按规定放置,做到BD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三项合格后的消毒包方可发放到临床科室使用。

3.3 下收、下送的管理 坚持下收下送,保证临床需要是供应室的重要任务。每日下收污染物品、下送无菌物品2次,上、下午各1次。下收、下送采取洁污两条线的原则。对下收、下送过程中使用的车辆要严格消毒,下送无菌车要密封好,每日送物完毕用消毒液擦拭车辆。

4 重视业务学习,加强质量教育

4.1 岗前培训制度及学习制度 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护理部为我科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将工作人员派出参加供应室专业培训,参加院外举办的相关学习班及学术交流。院内定期参加护理部或感染科组织的护理业务学习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学习,科室每月组织一次的业务学习,实行轮流讲课制,不断提高专科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

4.2 加强质量教育和风险管理 供应室向临床提供无菌物品的科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部门。科室通过培训、学习、例会等方式,加强质量教育,强化风险意识,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工作性质和责任的重大。并随时与临床科室联系,认真听取科室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掌握全院供需状态,及时检查无菌物品质量,保障供应。主动配合医院感染工作,从供应室方面堵截院内交叉感染。

5 结论

通过上述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供应室一年来未发生1例严重的差错事故,临床满意度上升达98%以上,也未因供应室的物品质量问题而发生1例院内感染,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团的检查。

供应室护理论文:细节护理对消毒供应室降低工作差错率和提高科室对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已开展细节护理干预)作为研究阶段,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未开展细节护理,仅应用一般护理干预)作为对照阶段。观察对比两阶段消毒供应工作差错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科室对两阶段灭菌消毒服务的满意程度。 结果 研究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为0.29%,对照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为4.00%,研究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P

[关键词] 细节护理;工作差错;灭菌;消毒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主要承担医用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包装、供应等工作,其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医疗质量及患者的就医安全。所以,优质、全面的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不可获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为了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安全与质量,该院依照《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中的内容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进行细节化管理与完善,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已开展细节护理干预)作为研究阶段,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未开展细节护理)作为对照阶段。研究阶段:护理人员20名;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8.3±3.5)岁;均为女性;学历:大专及大专以上15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3名,护士15名。对照阶段:护理人员20名;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28.5±3.7)岁;均为女性;学历:大专及大专以上14名,中专6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3名,护士15名。两阶段护理人员在一般情况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阶段应用一般护理干预,研究阶段开展细节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收回物品细节护理。针对回收的物品,护理人员应先初步给予清洗及消毒,对特殊污染物品做好标记,并于固定的容器内清洁[3]。护理人员应注意及时更换消毒液,每日由专人测定浸泡消毒液的浓度。回收的锐器应进行单独浸泡,操作时用止血钳夹取,先入超声机清洗,再以流动水冲洗,最后通过高压水枪对空腔冲洗,入网干燥。物品检查合格后进行打包,并用硅胶管套好。处理一次性物品时,不可自行随意丢弃,应在科室初步消毒后,集中销毁。②清洗细节护理。清洗是去除细菌及污垢的重要环节,而单纯的高压灭菌无法代替清洗操作。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清洗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严格遵循流水作业流程(预处理-除污-去洗涤剂-去热源-清洗)进行清洗。之后以蒸馏水冲洗,直至pH值提示为中性。③包装细节护理。待消毒物品的包装处理均于专用操作间进行。包装室内放置空气净化器。包装开始前2 h,护理人员对工作台、地面进行消毒擦拭,并以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包装操作前,护理人员穿戴好手套、口罩、衣帽,对完成洗涤的物品进行核对、检查及防锈处理,保证包装布的干燥与清洁。包装时注意标志清晰,包装正确,并记录好负责人及灭菌时间,之后送到消毒灭菌室进一步处理。④灭菌细节护理。灭菌物架应与地面距离在20 cm以上,与屋顶距离在50 cm以上,与墙壁距离在5 cm[4]。详细记录消毒特品的灭菌压力、时间及温度。所有包装材料均根据相关规范给予密封式包装。在进行消毒灭菌时,两个消毒包间的距离应控制在2.5 cm以上。对灭菌物品进行认真核对、检查,观察有无异味、破损,是否清洁、干燥等。完成消毒后,仔细检查消毒合格情况,并标记好物品名称、灭菌批次、内容、日期与实效期等。⑤发放细节护理。消毒物品出锅时,认真检查3M胶带是否达标,并注意合理储存,避免污染。根据科室需要,及时将无菌包送至相应科室,保证供应的及时性。此过程中,注意与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交流,认真听取她们的意见,并对疑问及时进行解答,以此保障消毒供应质量。⑥建立各项制度与规定。建立或完善消毒供应室的各项规定与制度,包括:清洗流程与工作制度、三查八对、物品质量及管理标准、供应制度、卫生清洁制度、职业防护制度、感染监测与控制制度等[5]。⑦定期进行护理培训。定期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操作技术、学习各项消毒供应的制度与规定、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以及交流沟通等培训。

1.3 观察方法

①观察对比两阶段消毒供应工作差错的发生率。分别对两阶段200件清洗器械、300件灭菌器械外观、100件回收器械及100件器械包装检出进行抽查,对比两阶段清洗器械不合格、灭菌外观不合格、回收器械不合格、包装检出不合格4项工作差错的总发生率。②对比临床科室对两阶段灭菌消毒服务的满意程度。细节护理干预前后两阶段,分别向18个临床科室放发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供给及时、回收及时、打包质量、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5个方面,并应用数字评分法,即单项不满意为0分,特别满意为10分。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阶段消毒供应工作差错的发生率对比

两组抽查结果显示,研究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为0.29%,对照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为4.00%,研究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临床科室对两阶段灭菌消毒服务的满意程度对比

研究阶段供给及时、回收及时、打包质量、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各项灭菌消毒服务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临床科室对两阶段灭菌消毒服务的满意程度对比[(x±s),分]

3 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向全院科室提供无菌器械的任务,其护理服务质量优劣与诊疗效果及患者的健康具有直接的关系 [6-7]。因此,通过何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护理质量,现已成为医院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8-9]。

该院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供应室各区及各环节出现的不足,避免了交叉感染;建立各项制度与规定,并积极落实到个人,使护理工作可以做到“依章办事,有章可循”,避免护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及盲目性;对消毒供应流程细节化约束与管理,可以提高各个环境的质量标准[10],强化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管力度。此外,该院十分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如专业知识培训及沟通能力培训等,通过培训使其树立起积极、乐观、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严格遵守灭菌观念[11-12];在与各科室进行工作交流时(发放物品及回收物品),也可以调整好服务态度,认真听取临床对消毒供应工作的反馈意见,从而对消毒供应工作进行更好的优化与完善。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为0.29%,对照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为4.00%,研究阶段工作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表明细节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消毒供应室工作差错的发生率。这有赖于细节护理针对手术室中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梳理,同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干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该院围绕着工作的关键环节,建立或完善消毒供应室的各项规定与制度,从而加强了监管力度[13]。从各临床科室对两个阶段的满意度来看,研究阶段供给及时、回收及时、打包质量、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各项灭菌消毒服务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阶段。也证实细节护理的实施对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提升服务满意度有重要意义[14]。

综上,细节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消毒供应室工作差错的发生率,提高科室对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保证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供应室护理论文:消毒供应室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和阐述消毒供应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临床科室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方法 加强科室护理文化建设,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落实优质护理服务举措。结果 临床科室满意度提高。结论 消毒供应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效提高了临床科室的满意度,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消毒供应室护理服务品质。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为了提升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护理水平,卫生部发出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笔者所在医院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在本院施行创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显著提升了本院的护理水平。笔者所在科室为消毒供应中心,担负这各种医疗用品的消毒工作,为了配合本院的创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的为临床提供各种消毒供应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我科共有工作人员11人。除负责供应全院临床、医技科室一次性无菌器具外,还有大量复用无菌诊疗包及科室特殊需要包装小包装无菌物品。

2 方法

2.1 转变服务理念,全员培训动员 随着本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的开展,笔者所在科室也要配合这项工作,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和该项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及工作标准要求,更新自我的服务理念。为此,本科室护士长要不间断地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加强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及本院的各个文件精神的学习,还要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使科室工作人员认识到消毒供应护理服务工作尽管不是临床一线服务工作,不能直接为患者服务,但这项工作可以为其他各科室提供服务,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工作人员一定要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摒弃以往等、靠思想,共同探讨制定下收下送的具体实施方案,主动出击,专人负责,有求必应。为临床工作赢得时间,满足临床各项需求,真正做到为各科室提供优质、高效、充足、安全、快捷的服务,提高临床科室的护理满意度。

2.2 重视科室文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打造CSSD护理品牌,做深、做细这项工作,开展“责任高于一切,忠诚重于能力”为主题讨论会,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工作人员明白一台机器的运转,依赖所有部件毫无故障地发挥作用,医院和员工的关系也是如此。引导护士换位思考,以最大限度满足使用科室需求为着眼点,重视完善CSSD的细节服务,制定出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不断推出优质护理服务新举措,一一落到实处。实行“服务诚心、接待热心、解释耐心、事事尽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把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以满足各科室对供应室所提供的各项消毒灭菌服的需要。

2.3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每月派专人到临床科室征求意见,了解临床科室对所供应物品的使用情况及需求;了解专科器械使用情况并掌握专科器械的结构、保养、灭菌方法,专人负责,确保及时供应。记录科室反馈情况,归纳总结,发现问题,一定要在科室开会中及时解决。当临床护士提出问题时采用首问负责制,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当碰到困难的问题时,可以向小组组长汇报,也可以向护士长报告,尽最大努力及时地加以解决,令科室满意。当与科室间发生误会时,不要产生不良的逆反情绪,应该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2]。总之,要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于临床”的理念,虚心接受临床科室提出的宝贵意见,充分调动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到人人参与到优质护理服务中,以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真正为临床的一线工作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3]。

2.4 合理排班 每年的12月份至第二年的3月份本手术室手术量会大幅度地增加,而手术器械的总量不变,手术器械的使用率也大大地增高了,因此,手术室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确保及时充足地为各科室供应无菌器械或无菌物品,在科室工作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对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积极调整,实行弹性排班,对回收、清洗人员可以安排提前上班,而对于消毒人员可以把下班时间延长,按照手术器械的回收时间,合理安排灭菌设备的工作进度,确保手术器械能按时周转,可以有效缓解手术室器械的不足[4]。为了便于临床工作,及时提供无菌物品,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弹性排班,取消节假日,对消毒物品及器械实行全面下收下送,减少临床科室护士领物时间,把护士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给病人,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不间断性,为科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5 创造条件,为骨科急诊手术开通“绿色通道” 我院骨科急症手术比较多,需要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也较多,为了给骨科急症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优先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进行接收,清洗、消毒、灭菌、监测、放行。常规生物监测需要48小时才能出结果,而开展快速生物监测,可以为植入物手术提供更快捷的监测手段,同时也能保证可靠的灭菌质量[5]。笔者在进行此项工作时添加了快速生物阅读器,3h就可以得出结果。当情况紧急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第五类化学指示物,第五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则能提前放行,以最大限度缩短外来器械处置时间。

2.6 对专科器械实行“以人为本,按需服务” 积极与五官科、门诊口腔科、产科等进行沟通,了解专科器械包的需求,对专科器械的下收下送实行按需服务,满足临床科的需要。

3 优质服务效果和体会

3.1 了临床医技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服务满意度 临床服务满意度由之前的90.2%提高到96.5%。

3.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在夯实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为好临床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做好后勤保障。

3.3 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消毒供应室在开展此项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地为各科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实现医院感染安全管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保证了临床多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的灭菌质量,全院因器械或物品处理不合格而导致的医院感染率为零,在消毒供应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维护为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合理利用并节约了卫生资源,为临床实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实现医疗护理安全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配合临床开展优质护理的体会

【关键词】供应室;临床科室;优质服务

我院自2010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的号召,扎扎实实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消毒供应室结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三个标准要求,围绕一切为临床服务的宗旨,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内强素质,改变工作模式,严把环节质量关,定期征求临床意见,全面提供优质服务,收到良好效果,现将2年来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具体措施

1.1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除组织员工参加全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动员大会外,科内再次召开专题会议,让她们了解国家政策,增强政治敏感性,树立参加活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明确自身定位,从思想认识上达到统一,积极主动为临床提供全方位的集中供应服务工作。

1.2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消毒供应工作制度应涵盖每个工作程序的标准程序和质量要求,并能够清楚地描述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行为。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供应室行为规范,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1.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岗位人员充足,满足工作需要

随着集中供应工作的不断完善,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时与日俱增,为确保工作质量的完成,根据《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人员要求,特向院申请增加护理人员两名,护工一名,以满足其各岗位工作需求。

1.4内强素质,打造专业服务队伍

为了保证工作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满意服务,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系统培训。利用每日晨会和每月业务学习时间,有计划地培训,强化行业理论知识如各种操作规程、职责制度、质量保证院感标准预防知识、服务理念、服务礼仪、沟通技巧等,在不断强化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工作价值观和工作理念,增强其责任感,使大家能立足于本职工作,以端正的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过硬的专业水准积极地投入到消毒供应工作,挖掘其潜力,各尽其能,各显其才,为临床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1.5改变工作模式,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参照护理部排班模式,结合科室工作实际情况,除中午守班和夜值班不变外,改变白班传统工作时间,实施上下午两班倒,主要是根据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安排手术器械的清洗时间、确保其清洗质量,为手术室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保证各临床科室物品的集中清洗、消毒充供应工作。

1.6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消毒供应质量

认真做好回收、、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履行查对制度。如回收的器械首先进行分类,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清洗流程,清洗完毕包装前认真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合格后核对器械的数目、检查其功能,将合格的器械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再进行灭菌工作,灭菌过程中要进行各项监测,保证临床使用合格的无菌物品。特别是手术室植入器械一定要等到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确保手术使用安全。

1.7定期征求意见,全面提供优质服务

以“临床科室的需要为工作的出发点,让临床科室满意为工作的目标”为我们的宗旨,努力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我们把时间还给临床,让临床把时间还给病人,真正达到让患者满意、让临床满意、让社会满意。每月定期深入临床各科,广泛征求意见。如器械包的使用情况:器械的清洗质量、包装的大小、规格、器械的组合、棉球、纱布的多少,以及进行下收下送工作的及时性和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听取合理化建议,组织科室人员讨论,进行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工作。

2体会

2.1供应室主动走出科室,深入临床,提升了服务价值,提高了沟通能力,加强了供应室与临床医护人员的联系,增进了供应室与临床之间的感情,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提高了临床满意度。

2.2供应室实行集中供应工作,把临床护士从繁重的清洗、包装、下送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她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更好地投入到病人的基础合理、治疗、健康宣教工作,使临床病人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对临床开展的优质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和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保证了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各项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合理,减少和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医患安全,同时也促进了供应室的专业化发展。

供应室护理论文:风险管理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消毒供应室是承担医院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供应室的高效管理,是有效地控制重复使用医疗用品清洗过程中的感染传播的风险,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感染扩散的重要一环。

学习管理理论内涵、加强风险知识培训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即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进行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医务人员的安全以及医院功能和效益的发挥,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损失。

强化全科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识别及应对能力。制定风险管理流程、收集、分析医疗风险事件,提出风险干预措施。将供应室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供应物品的质量,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保证消毒供应工作质量的高水平,保证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合格。规范供应室人员的培训工作,针对本室人员将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计划。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适应消毒供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使每项工作标准均有章可循,保证供应的物品质量。

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以消毒供应中心为平台,我院实行消毒灭菌物品集中管理模式。形成有效而比较规范的清洗、消毒、灭菌较有规模的循环系统,减少污染扩散,减少设备投入和人员编制,管理技术专业化。

风险鉴别和评估

根据工作中的作业流程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列出各环节可能存在和发生的风险因素,由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质控员,针对所列项目进行重点布控,防患于未然。

风险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在清洗过程中,如清洗方法不规范,清洗分类不明确,洗涤剂与消毒剂选择不正确等。均可导致清洗不彻底,影响灭菌效果而存在风险隐患。

自我防护意识差:由于操作人员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如徒手接触污染器械,在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洗剂等,均可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影响,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设备管理与使用不完善:设备使用时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设备维护过程中,如灭菌器的仪表不准、压力表、安全阀、减压阀等不定期监测;仪表小故障不及时维护;均存在着导致灭菌失败的风险隐患。

物品装载过程中的隐患:物品的摆置不规范;包与包之间无空隙;不同种类装放在一起未按最难达到灭菌效果的时间温度设置灭菌程序。

灭菌物品存储过程中的隐患:无菌包潮湿;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无菌间环境不符合要求;无菌物品的存放期超过有效时间等。

规范器械循环流程,严格环节质量控制

重复使用器械处理的标准化和技术操作要求,包括10个程序即: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应遵循由污到净的单向操作流程,包括过期物品处理流程,10个工作程序是技术操作重点环节、指控环节追溯的节点。

加强污染物品的回收管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感染发生: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因此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对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严把清洗质量环节:①清洗流程的质量控制: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随后进行的消毒、灭菌效果[1]。污染器械的前期处理十分重要,需要使用者做好器械的冲洗及保湿工作。去污区工作人员要根据器械的形状、功能等采取合适的洗涤方法。②严格清洗质量检测:专设岗位,依据标准,认真检查。

严格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质量控制:灭菌过程和灭菌物品的质量监测是保证灭菌质量的关键。①装载量不得超过灭菌器容量的90%,使每个物品达到灭菌效果。密切注意灭菌过程中的动态监控如温度、压力、时间的控制,排气孔是否通畅。②严格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质量控制,每天空锅进行1次B—D实验,以检测予真空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和生物检测法进行。

严格无菌物品质量管理

无菌物品存放在无菌室内,存放区严格限制人员进出,凡进入无菌区人员必须洗手、更衣、换鞋。无菌物品存放应规范化,配有专柜分类放置,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摆放,标志明显。提高发放人员对无菌物品的质量意识,无菌包存放在储物架上,尽量减少裸手接触无菌包的次数,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严禁发出湿包、散包、不洁包、过期包和灭菌不合格的包等,应按先灭菌先发放的原则。在运送无菌物品时,必须专车专用,及时下送到各临床科室,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法制及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医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供应室承担着各种医疗用品消毒灭菌工作,是病原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处理不好,易造成灭菌失败,形成物品间的交叉感染,引发院内感染。加强供应室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40%左右的院内感染是由手术器械导致[2]。根据风险管理理论,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使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临床提供了合格的无菌物品和优质服务。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从而适应医院诊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调研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所面对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从而可以了解防护的知识、行为,以增强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方法:在2011年6月对100名供应室护理管理学习班人员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是不记名,并加以分析。结果:10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中,45%能够掌握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正确洗手的仅占18%;正确掌握被利器刺伤后处理伤口的占70%;管理人员较少应用防护措施的原因为认为思想上不够重视、防护用品供应不上的原因占79%;高达82%的人员觉得有必要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处于职业危害的环境中,根据调研结果应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抓防护措施落实;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制订合理培训计划;加强安全宣教培训,提高防护监督力度。

【关键词】 供应室; 职业危害; 护理管理人员; 防护行为

供应室的工作虽不及主治医生重要,但却能直接影响医护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也为供应室管理人员带来安全威胁[1]。由于医院里各个科室的工作性质不同,导致职业危害的产生因素也存在差异[2]。为了能够研究并探讨调研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所面对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从而可以了解防护的知识、行为,以增强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3]。对此,本院作出以下研究,发了132份问卷,回收到100份有效问卷,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进行了调研,以提出相应合理的建议、制定措施。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对供应室护理管理学习班人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随机选取了132人进行答题,问卷内容涉及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方式是不记名。本次调研发出问卷132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对象年龄24~47岁,其中男12名,女88名,供应室工作年限1~28年。

1.2 方法 作者根据本次调研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选取方式,以访谈和问卷调研的方式对132名人员随机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涉及到的内容有:对职业危险的认识;洗手情况;相关制剂的掌握程度;对加强职业防护学习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监控力度;防护措施应用较少原因;防护知识来源;防护措施的采用等。

2 结果

2.1 10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中,45%能够掌握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正确洗手的仅占18%;正确掌握被利器刺伤后处理伤口的占70%;管理人员较少应用防护措施的原因为认为思想上不够重视、防护用品供应不上的原因占79%;高达82%的人员认为需要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课堂、教科书、实际工作经验是69名人员防护知识的来源。56名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自己职业存在危险。

2.2 防护措施应用较少的原因如下:⑴怕麻烦,存在侥幸心理;⑵防护用品供应不上;⑶思想上重视不够;⑷主观认为传染病患者少。

2.3 以下为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的防护行为,有95.8%的被调查者经常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有90.2%的被调查者能够通过自己排解由工作所造成的压力,有97.5%的被调查者在使用盛装化学消毒剂的容器时都会带盖。

3 讨论

调查对象都是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他们大多是从事一线工作。虽然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这些工作却是高风险的工作[4],加之供应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处于高危环境。另外,当席卷全球的SARS流行之后,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供应室,供应室也因此被称为感染控制关注的一个焦点,也由此变成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部门。不过,由于该部门与医院的其他临床部门有很大区别,因此就不太被别人理解,也造成了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工作压力非常大。为了能够减少心理压力对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造成的健康损害,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3.1 严抓防护落实,制定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狠抓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医院管理部门应将职业防护作为检查项目之一,将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良好的防护行为贯彻到下属当中[5]。为了加强对这类物品的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本院供应室根据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对再生医疗器械进行了回收-洗涤-分类-包装-灭菌-发放-监测的程序化、科学化的质量体系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2000年国家卫生部有明确规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洗手指征、洗手方法,管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正确洗手。认真洗手与手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必须提高认识、重视程度,严格按程序执行。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要做到保证自己的安全,维护患者的利益,获得大家的认可。因此,供应室人员应该保证能够熟练操作工作、工作技术,避免用手对器具清洗,以便降低皮肤被刺伤的概率;严格禁止对使用过的针头盖帽。供应室人员应知道刺伤后的危险性,掌握挤压出血-清洗-消毒的程序,上报并肌内注射疫苗。正确掌握、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作用范围、副作用, 这对进行消毒灭菌工作和注意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重点针对薄弱,制订培训计划 10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中,45%能够掌握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这可能够是与最近几年不断注重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有关。仅有18人完全掌握了洗手法的知识,应关注于每一个细节,建议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出详尽的培训计划。作为供应室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完全掌握上述知识,就不能完善地做好工作,就不能够很好的管理和教育下属。与此同时,应该设立相关部门重点做好如下工作:做好职业防护的各项措施,对去污区的工作应重视对待,将知识欠缺的内容全部列入其中,也可以通过将这方面内容制作成为宣传画等贴于供应室的宣传栏来提醒大家参照标准预防,这样做,就可以提醒被调查者参照一些标准预防的要求来做好职业防护,比如说早一些污染的区域。这样就可以做到图有所示,示有所依。

3.3 加强安全宣教,提高监督力度 美国疾病控制监控预防中心对管理人员在职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如下观点,医护人员应该按照程序,依照规则执行隔离制度、充分利用工具、防护设备以减少危险的发生, 以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和患者安全。同样,我们也必须重视供应室工作,深刻认识危险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应该可以把国内外感染控制的信息动态、经验讨论、最新应用成果等先进内容在科室进行广泛宣教,使大家充分了解危险因素,以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客观的、普遍的存在的现状,要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有必要的改进,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我国应建立健全职业防护规章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范规定,大力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常见护理缺陷与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常见护理缺陷与对策。方法:对本院供应室近3年来常见的护理缺陷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供应室通过系统的护理工作改革,有效控制了护理缺陷的发生,而且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结论:在供应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必须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缺陷;对策

在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中,护理缺陷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足、差错或事故,严重影响到护理工作的实际效率与质量。在现代医院中,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其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各临床科室的救治工作及患者的安危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加强供应室护理缺陷的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1.一般资料

本院为一所公立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1000张,供应室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2人,护士3人,工人4人。年龄23-55岁,平均43岁。工作人员中持有消毒员上岗证3人,本院于2009年8月开始实行医疗器械集中处理制度。

2.护理缺陷情况

2.1医疗物品的清洗不干净,有水垢、锈渍、污渍、血渍、残留物质等。

2.2医疗物品的包装不整齐,数目不准确,有错放、漏放的现象。

2.3医疗器械的检查工作不认真,有松动、缺损、刀剪不锋利、对合不良、功能欠佳等问题。

2.4医疗物品的包装不规范,有超大、超重的现象,包布未能做到一用一洗,有补丁、破洞、潮湿等情况。

2.5医疗器械的清点与核对工作不认真,经常出现医疗器械丢失的现象,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也缺乏完善性。

2.6对于过期医疗物品的检查工作缺乏完善性,在医疗物品发放时,未注意“先入先出”的基本原则。

2.7部分灭菌物品的标识不清、位置不正确、字迹不清晰、颜色有变化。

2.8医疗物品存在供应不及时、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3.引发护理缺陷的原因

3.1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普遍对于护理缺陷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部分护理人员认为供应室的工作类似于医院的后勤部门,不需要过高的专业技术与责任心。正是这种观念的普遍存在,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马虎大意、思想不集中、缺乏严谨性等问题,从而导致出现护理缺陷的几率增大[1]。

3.2未能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不认真执行医疗物品回收、储存、包装与发放等查对制度。例如:在医疗物品包装时,并未执行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包装的制度,可能出现包内医疗物品、器械多放或少放的现象。另外,在无菌物品的发放时,未能严格做到放时查、存时查、发时查,以及对日期、对科室、对品名、对数量等,可能造成医疗物品的发放错误。

3.3护理缺陷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在供应室护理缺陷的防范中,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而导致防范措施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护理人员未能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及时抓住控制护理缺陷的主要环节,在出现差错后隐瞒不报,也未给予严肃的处理,导致供应室护理缺陷问题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起到预期的管控作用。4.护理缺陷的防范策略

4.1加强对于护理人员职业责任感的教育,提升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在供应室定期组织的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时,应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教育,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实现供应室由“供给式”服务逐步向“需求式”服务转变,即根据各临床科室及患者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机率。

4.2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在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中,对于回收、重复使用的污染医疗物品,护理人员必须认真查对其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2]。在医疗物品、器械的分类包装前,也要认真查对其数量、体积大小、质量等,并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在无菌物品的发放时,要仔细查对品名、数量、科室、灭菌日期、有效期等,并且做好相关记录。

4.3建立完善的护理缺陷管理制度。在本院供应室护理工作的管理中,为了有效控制护理缺陷的发生,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积分制量化管理制度,即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及出现的护理缺陷问题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判定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并且给予相应的奖罚。

近3年来,本院供应室通过对于护理缺陷及相关问题的分析,制订了一系列的对应策略,有效控制了护理缺陷的发生,使得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