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04:27: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环保科技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摘 要:从目前环保科技档案的管理现状、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环保科技档案工作。
关键词:环保档案信息;开发;对策
1环保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科技档案本身是科技知识的载体,它蕴藏着大量的科技成果、科技专利和高新技术等科技信息,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环保科技档案是在环境科学研究和环保科技开发以及应用推广过程中形成的,是环保科技事业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是继续为环保科技服务的可靠依据和必要条件。随着环保科技的不断发展,环保科技档案的存储利用以及现代化管理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作为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环保科研机构—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本院科技档案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将过去分散管理的科技档案统一集中管理,整理并新建科技档案1000多卷,完成了建院30a来科技档案卷壳的更换。并着手进行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装修了90多m2的档案管理专用库房,使办公用房和库房分开,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型密集架以及计算机,建立健全了科技档案归档、接收、整理、保管、借阅、统计、保密、鉴定销毁、库房管理等规章制度。在部分业务内容和环节上开始使用计算机管理,如标题著录、编目、编研、办公事物管理等。据了解,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科技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以及现代化管理程度在云南省环保系统内处于领先水平。
2 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思想观念守旧,科技成果档案在管理利用上存在着重保密、轻利用的现象。有不少领导干部认为档案工作很简单,只要保管好档案实体则行,无需开发;还有不少科技档案工作者观念保守,安于现状,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部门的事情,没有认识到科技档案信息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开发手段落后,新型技术应用不到位。
档案室的服务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你来我往的室内阅览服务仍是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主要形式,虽然编制了开放目录、专题目录、专题卡片和其它检索工具,但这些检索工具一般都是内部使用或者使用者上门使用,使用范围较小,利用效率低。多数档案室的编研工作没有提高到突出地位,重保管而不重开发,档案部门提供的信息仍存在分散、零乱、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经过系统加工的信息产品数量极其有限,其提供方式单一、透明度低,开发信息资源的手段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和档案利用者的需求。
(3)环保科技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也制约着环保科技档案信息的开发。有些同志是半路出家转行搞档案工作,对科技档案工作一知半解;有些档案工作人员信息闭塞,对社会建设需求认识不清;有些同志可能精通档案工作,但对科技档案工作不太熟悉;有些同志有丰富的科技档案工作经验却缺乏相关理论知识;更多同志则是缺乏科技档案编研知识和编辑能力,难以及时推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科技档案编研产品,造成环保科技档案信息与社会需求衔接不好。
3 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对策(1)提高环保科技档案工作者素质。环保科技档案工作者要树立信息意识。所谓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及信息需求的自觉认识。科技档案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档案的意识,还要有信息意识;不仅要重视维护档案及载体的完整与安全,还要关注档案的信息内容及价值。
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档案信息的开发这一环节上来。环保科技档案工作者要树立法律意识,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法制培训教育,使其增强法制观念,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环保科技档案工作者要树立科技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发环保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开发水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加强学习与实践锻炼,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从档案中发现信息,将分散于环保科技档案中的信息进行汇集的能力。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现代化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环保科技档案人员在掌握档案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英语知识及现代数字技术。
(2)加快环保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政务的推进,使环保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心向信息化建设转移,单一的管理已无法满足日益强大的信息需求,文件、档案、图书、资料、网络等一体化管理将成为环保科技档案工作发展的趋势。只有实现一体化管理,才能使环保科技档案信息发挥出应有的效应,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应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建立以计算机网络基础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分析、存储、传递,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利用,来切实增强环保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3)在利用和交流上下功夫,发挥好环保科技档案服务社会的作用。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在交流方面是有欠缺的。环保科技档案具有成果性(信息性)和记录性两个方面,科技档案纳入“档案”概念之下,强化了环保科技档案的记录性一面,却淡化了环保科技档案成果性和资料性一面。环保科技档案的成果性和信息性是环保科技档案区别于文书档案的主要特征。这就是说,文书档案在现行阶段保存在本单位的档案室内,供本单位使用就够了,然而作为环保科技档案是远远不够的,它在现行阶段除提供本单位利用外,必须与相关单位、行业进行交流或成果转让,发挥它的成果性和信息性作用。环保科技档案如果不进行信息交流,它的现行价值就会白白地消失。
当然,珍贵的环保科技档案不同于一般的资料,它是一种创新性成果,不能随意交流,还必须受保密制度的限制。环保科技档案不仅在本系统内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也应在其它系统和单位之间进行交流,该解密的要解密,该降密的要降密,积极地进行科技档案密级审核和降密解密工作,大力发挥好环保科技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4)重视教育培训。针对目前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中央和省、自治区的专业主管机关已在所属的大专院校设立科技档案系(班)或设立中等档案专业学校,积极培养科技档案工作人才,但也应加强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短、中、长期培训班,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档案信息开发教育研讨班,同时教育培训的内容也要紧跟信息时代的需求,加强缩微摄影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教育。
摘要:指出了搭建广州市环保科技平台的产生背景以及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广州环保科技平台能解决的环保问题,介绍了该平台上线后的宣传推广应用以及其二期建设目标。
关键词:环保科技; 平台; 建设; 宣传推广; 设想
1引言
建设环保科技平台可提升广州市环境科研和技术设备研发水平,打通环保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提高环保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优秀环保科研成果和技术设备在广州市环保领域的推广应用,更好地为城市环保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
2搭建广州市环保科技平台的产生背景以及目的和意义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坚持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的机制,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主要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评估和监管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结合广州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科技管理工作现状,环保科技管理存在缺位、缺人、缺手段的问题,对环境科研项目和环保技术设备项目发展状况及趋势掌握情况少,环境科研项目和环保技术设备研发项目库存在项目来源渠道窄、覆盖范围小、热点跟踪不及时等问题,广州市环保科技工作存在研发针对性不强、技术创新度不高、环保科研产业化转化能力弱等问题。搭建广州市环保科技平台有利于整合广州市环保科技力量,加强对环境保护科技工作的管理和引导,解决广州市重点难点热点环境问题,促进优秀环保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设备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培育壮大广州市环保产业。
2015年4月召开了广州市环境科研和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座谈会,邀请广州13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环保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环保产业发展以及环境科研和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技术中心分别与市科创委和市发改委有关处室进行了沟通,了解他们对环保科技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广州市环境科研和科技成果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3广州环保科技平台能解决的环保问题
通过该平台,环保科技项目、成果、先进环保技术、设备、装备,可在环保科技平台登记。经审核后,纳入环保科技项目库,其一,可在官方平台上免费“建档”;其二,可获得官方平台免费宣传服务与供需匹配服务;其三,科研项目支持,可在环保科技平台链接申报,通过技术评审和广州市环保局批准后,获得环保专项资金支持,或获得广州市环保局向其他主管部门的推荐。其四,科技成果可申请在环保科技平台推广,通过技术评审后,纳入广州市环保科技推广项目目录,给予重点展示和优先推广,并优先向各科技进步奖项目推荐。
建立公共环保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环保科技成果供需匹配服务,实现环境科研和环保技术设备信息共享,便于工业企业遇到环保问题时在项目库中寻求解决方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若有污染治理、装备制造、产业投资等需求,可在环保科技平台登记。经审核后,在项目库里寻找相应技术为其提供供需匹配服务,邀请专家提供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等。
拓展对环境科研项目和环保技术设备研发项目的支持途径,改变过去单一的环保专项资金支持方式,集合市科技部门的科技资金、市发改部门的环保产业资金、市环保部门的环保专项资金和社会资本四方力量,形成扶持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解决环保项目“出口”的问题。
42016年9月广州环保科技平台上线后的宣传推广应用
2016年9月1日,该平台正式上线。依托“广州环境保护”网平台正式对外开放。广州市环保科技平台是一个展示环保科技项目、技术设备装备的平台;一个为环保科技项目、技术设备装备寻找市场的平台;一个解决污染治理难题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平台,构建一个涵盖项目登记、申报、展示、推广、供需匹配的环境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其目标是:打通项目“入口”,拓宽项目“出口”,引导环保科技创新方向。
环保科技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工矿企业和环保企业等具有环保科技研发能力的单位及个人。截至2017年3月,平台注册单位及个人62(家/人),环保科技需求方包括需要进行污染防治、环保产业化投资、环保咨询服务等应用的单位和个人。收集技术需求项目8个,平台网站访问量达1万多人次(访客数量自启动以来按照约10%速度增加);截至 2017年3月,广州市环保科技平台“三大板块”共收集项目89项:分别有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共8项,涵盖印制线路板、土壤改良、污水及工业废水、废气处理及生活污泥等行业;科研项目和新技术新工艺共60项,涵盖水污染防治 12项、空气污染防治 7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6项、土壤污染防治 35项;先进设备装备和产品共21项,涵盖空气污染防治 8项、水污染防治5项、土壤污染防治 4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3项、环境保护信息化综合技术 1项。
借力专家推动拓宽项目出口接前期工作。截至2017年3月,组织入库项目专家咨询会7次(共技术咨询项目50个),借助专家团队为技术的供需匹配提供技术支持。目前组织平台项目库的新技术推广及供需双方见面会2次。
5广州环保科技平台二期建设
开展平台二期建设主要包括:该平台的微信平台、项目管理功能、供需匹配管理功能、平台诚信管理体系等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增加平台的互动功能、增加平台环保科普知识板块等。
通过线下走访,吸引更多环保技术和需求。一方面,丰富入库“上架”项目数量和种类、吸纳更多需求登记,另一方面,与支队及各区环保局加强联系,主动收集环保技术需求信息。
进一步完善环保科技平台的管理制度,规范平台运营管理,开展平台相关的课题研究。主要包括:入库项目专家咨询管理办法、平台用户诚信管理办法、入库项目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平台推广项目管理办法等。
6结语
广州市环保科技平台结合环境管理工作需要,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接触和洽谈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在政府以外的社会和资本市场上为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提供出路;集中环保科技创新各方力量,推动特色优势环保技术、先进设备装备宣传推广,为广州市环保重点工作服务,形成环保科技万众创新的局面。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是唯一以环保产业命名的特色高新区。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水平,国家科技部和环保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为发展环保经济共同出台合作机制,推动宜兴先行先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科学之路。
部省合作促进宜兴环保先行先试
2013年10月26日,在首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科技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出台《共同推进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创新发展合作计划(2013―2015)》。大会同时确定将推进会永久会址落户在宜兴。省部合作有力地加强了宜兴环科园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整体部署,使宜兴环科园在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环保科技成果对接平台、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5年10月29日,科技部和江苏省政府决定进一步推进环科园创新发展,制定了《部省宜兴合作计划(2016-2020)》,主要围绕建立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的机制与模式、构建面向全国环保行业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环保技术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及团队建设、培育环保科技领军型企业、建设产融紧密结合科技金融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国际化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全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合作交流平台、理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理体制等八项内容,推动宜兴环科园为全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示范。
建设环境医院解决治污难题
宜兴环科园积极探索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面对新形势,宜兴环科园积极建设中宜环境医院。以宜兴环保产业集团为龙头,以特色优势企业为依托,采用联盟组织机制,集成人才、技术、市场、资本等要素资源,构建从环境诊断、方案设计、工程总承包到运营管理的“一站式”环境综合服务体系。以环境医院模式引领产业组织方式的转型,构建一平台(实体化运营平台)、一联盟(环境医院合作联盟)、二池(优秀企业池、资金池)、三库(专家咨询库、技术储备库、项目信息库)运营体系,促进最优秀的环保专业人才、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最优质的产业资本向环境医院聚合,实现优质要素的深度融合。
“中宜环境医院”模式在2014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环保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会”上推出后,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国内有环境治理需求的业主纷纷对接“中宜环境医院”,采用“环境医院”模式正在推进的区域性环境治理工程达30多项。“环境医院”模式的创新,有效地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市场无缝对接,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人才资源、创新资源、市场资源高效配置,实现了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互动并进。
部省合作引领宜兴环保新发展
部省合作共同打造宜兴环保经济以来,宜兴环科园紧密围绕“宜兴合作计划”的要求,着力解决传统环保产业向现代环保产业转型、环保产业内生增长动力如何激发等问题,使部省合作成为宜兴环科园突破发展瓶颈的“定海神针”。
集聚创新资源。江苏省支持宜兴环科园研究制定加快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合作计划。科技部、江苏省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及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等,支持宜兴环科园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近年来,先后有国家科技兴贸节能环保创新基地、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千人计划环保产业研究院等10大“国字号”平台相继落户。省内唯一的环保领域专业研究院――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完成了科技部环保数据库建设、环保产业规划图解的编制,成为环保部、科技部的决策智囊。
构建集群优势。在省政府的鼓励下,宜兴环保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影响力大,已经形成了1700多家环保企业、3000多家环保配套企业的环保产业集群。宜兴环保从水处理技术起步,到目前已形成了以环保工程承包为龙头,以环保设备制造为重点,以原辅材料及零部件配套为支撑的完整产业链。环保产品涉及水、声、气、固、仪及配套产品等六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是中国最大的水处理产业装备生产集聚地。环保产品年销售规模超过500亿元,水处理设备的自我配套率高达98%,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
深化国际合作。在科技部、环保部的支持下,宜兴环科园国际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建成了中德、中韩、中以、中新、中芬等10个国际清洁对接中心。一大批国际先进技术在园区企业中实施转化。7家企业在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设立生产基地和代表处;凌志环保、江华集团分别与美国PARC研究中心、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创新研究院;国际水协会主席格雷・戴格院士在哈宜研究院建立了外籍院士工作站。与环保部国际合作中心、中环国投公司合作成立“国际环保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加快国际环保技术交流和转移、承接国家部委海外援建工程等,目前正在实施的国际技术合作项目51项。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新建立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12家,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园区企业与国内外3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正在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达460多项。新授权的各类专利23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0件。目前园区企业拥有各类有效专利5300多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550件,万名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新承担并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0多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13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1项,国家水专项项目2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3项,一批企业在环保技术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有3项环保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累计达到81家,企业创新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投资7.8亿元,完成国家环保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宜兴国际环保展示中心、中宜环保学院、中宜鹏鹞环境工程设计院、宜正环保电子商务平台、国家环保科技成果网与一批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成了科技企业孵化、环保技术公共研发、环境工程设计、环保产品检测检验、环保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技术转移、环保科技成果(产品)展示、环保产品交易等10大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支撑体系。建立了覆盖孵化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设立总规模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完成了21个孵化型、初创型科技企业投资项目;设立首期规模2.5亿元的环保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完成了4个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项目;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依托宜兴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8个环保优势特色企业股权合作投资项目;引进外部产业投资基金8个,基金总规模50亿元,完成25个投资项目,与平安银行合作,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环境工程PPP模式专项投资基金。此外,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资本经营,新培育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
2015年,环科园环保等主导产业逆势上扬,优势不断放大,全园应税销售、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10%,在前30家环保骨干企业中,20家增幅超过100%。由新华社牵头组织的“辉煌30年・中国开发区(园区)发展示范案例”推选活动中,环科园以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技术创新实力强劲、产业模式创新引领等特色,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全国20个开发区一起入选“示范案例”,且同时被评为“中国创新力园区”,其创新能力越来越令人瞩目。
(作者系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当人们因为对大自然的攻击而造成土地贫瘠,洪水泛滥,疾病横行时,终于从一味的索取中醒悟过来,开始考虑如何善待我们的大地之母,开始寻找各种合适的生态重建的途径与模式。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一块重要基地,作为草海生态湿地周边的教师,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环境,保护好草海湿地,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一颗永远璀璨明珠,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尊重生命”,环境教育更是如此。环境教育不是一个美好的词汇,也不是一种时髦,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踏踏实实,非常艰苦的努力,真正深入到基层。作为一名环境教育教师,让孩子们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该有的和谐与平衡, 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幼稚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我的教育对象是草海周边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家乡-草海的价值,认识到保护自己生长的家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应,有效地利用自己家乡的资源,把自家的家乡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成人,家乡将因为他们的改变而改变。下面就怎样教学《草海故事》这本乡土教材谈谈自己的创新体会。
1激发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我所知道的草海》时,我用“参视法”教学,目的是通过做草海资源图,了解学生对草海的资源分布的主观认识。首先告诉学生“什么叫参视法”? 参视法, 就是要求人人参与,主动发言,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解释“什么是资源图”?资源图就是一张沿着某一条直线所做的横断面图,在这条线上能反映村庄生态系统,居住环境和土地利用的特征。第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做草海资源图?因为草海是贵走省最大的淡水天然湖泊,也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它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并且是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他候鸟的重要越冬地。草海资源图能直观反映草海人和草海的关系。那么,怎样做草海资源图呢?(1)回忆头脑中草海的自然状况图:(2)在纸上画出草海的主管地图;(3)在图上尽量包含你所了解的草海的自然结构和所有物种;(4)分组绘制草海资源图;(5)分组选代表汇报;(6)教师评估。这样通过制作资源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草海环境的认识,从而产生保护草海的意识。由于资源图是每个学生经过思维,交流后的结晶,所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又如在教学《草海的鸟类》时,由于草海的鸟很多,同学们想要把草海常见鸟类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其他特点都记住很困难,也很枯燥。所以我就用了“指鼻子”的方法进行教学。规则是:教师说出关于某种鸟类的八条线索,每天线索之间要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猜到这个动物时,就给老师一个信号,那就是指着自己的鼻子。学生发现自己猜错了,可以咳嗽,捂嘴,挠头,假装自己没有指鼻子。大部分学生都猜到时,老师让学生一起大声说出答案。下面,就让我们来玩一玩吧。请按游戏规则做好准备,老师开始讲线索:(1)我能或二,三十岁;(2)我每年可以孵化两个蛋,但大部分只有一个能活下来;(3)飞的时候,我挺直脖子,向前伸;(4)我喜欢在浅水里休息;(5)我喜欢吃小鱼,小虾,苞谷和洋芋;(6)我处于濒危状态,全世界只有不到6000只我的同类:(7)冬天的时候,你在草海能找到我;(8)我的脖子很长,是黑色的。当我讲完第八条线索时,所有的学生都指着自己的鼻子,最后我让他们一起说出来,学生大声地喊:“黑颈鹤!”这时,我抓住机会,让学生也来把他们熟悉的动物讲一讲,让大家猜。学生争先恐后地上来说自己的动物谜语,兴趣非常浓,思维也很活跃。最后,我问学生:“这节课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们说:“我们感到对鸟有一种亲密感,就好像它是我们的朋友一样!”这样,学生不但很快记住了各种鸟的特征,还产生了对鸟的关爱之情,从而萌发了保护鸟的意识。达到了人鸟和谐相处的目的。课后,学生告诉我,他们不但会用游戏的方法猜动物,还会用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形态让大家猜。这就是学生因爱心而萌发的创新表现。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便知识的讲授者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活动中,我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提供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大量学生大胆思索,突破习惯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在教学《草海的生态系统》时,我首先让学生作一个“拉网游戏”:让孩子们站成一圈,组织者拿出线球站在中间,请一个孩子随便充当当地的一种生物,把线头给他。织网开始了,谁能说出另一种与它有关系的自然界的因素,就把线头交到谁手里(比如第一个孩子说自己是土壤,小草的根长在土壤里,就把线交给他,又有一个孩子说自己是蚯蚓,吃土壤,再把线交到她手里,下一个孩子说自己是小鸡,会吃蚯蚓…)现在孩子们之间来回连接,一会就织成了一张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关系网。当网织好了,我们要看一看网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怎样。组织者说有人盖房子,伐倒了一棵树(或是别的什么变化),这时扮演树的孩子首先受到伤害,他要用力扯动手里的绳;感到绳子力量的人都是通过某种途径受到树死亡影响的自然因素,那么他们再扯动绳子,表示对其他因素又产生影响;最后讨论;(1)大家体会发生了什么?(2)这样的变化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危害?(3)我们该如何解决?
通过大家的体会。讨论和探索,学生了解了生物链,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息息相关,任何一种生物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都会波及其他的生物。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会发生危机。人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只有发扬互助协助精神,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讷讷管理,又让学生知道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人口与资源》时,我同样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口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
(1)在地上话一个大小适中的方框,代表一个人最初所拥有的土地。
(2)请一个学生进入方框,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
(3)第二个学生进入方框,请他们说说成家后,两个人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
(4)请几个学生同时进入方框(数学可以有老师按照当地的出生率决定),请他们说说生子后,一家人的感受。
(5)按照第二代结婚生子的规律,一次进入土地,每次请学生讲自己站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
(6)当土地无法承载人口时,请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标志在于每个人的双脚都落在方框内)
(7)让两组学生按照不同的人口出生率扮演两个家庭,其中一个家庭的人口增长慢,另一个家庭的人口增长快,两个家庭成员依次进入方框,人口增长快的家庭会现在方框内站满。
(8)开放式讨论:
(9)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10)我们如何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草海周边生存的人,日子为什么那么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所以,要使草海人富起来,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改变多子多福的观念,提倡科技兴农,发展生态农业。这样即摆脱了贫苦,又保护了环境。总之,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是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3注重知识的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荷兰著名教育学家弗莱登塔尔指出: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也就是说要由学生本人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或创造出有关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升华。如教学《草海生病了》这一单元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让学生了解草海所面对的环境问题,用卡片排序法确定本校学生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就某一环境问题做户外考察。
3.1关于水环境:
的是为了了解水资源和水危机的基本知识,提高保护家乡的水资源的意识。
课前:让学生算算1982年草海草海的水比1958年少多少?比1972年多多少?问问爷爷奶奶,海子干的时候,周围情况有哪些变化?想想你们家和草海的水有哪些关系?
课中: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讲:水的用处,当地水的状况,关于水危机,了解当地水资源分布情况。按照居住的学生分为组,发给学生调查表。讲解调查方法,要求注意事项。
课后:学生回家,就近采集3个水样,准备3个干净的小饮料装水用,一个纸盒自制试管架。
(1)三种水样:饮用水,自然界中质量好的水,被污染的水;
(2)请老人讲述当地水的变化
(3)绘制家乡水分布图;
实验前:分组介绍自己身边的水环境情况。
实验中:按要求进行实验。
实验后:对水样透明度,漂白度,气味,ph值,水质检测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献计献策。
3.2关于垃圾
(1)目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加深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前因后果,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行为。步骤:1,课前学生回家自备塑料袋收集垃圾,注意不要用于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同时学生分组,发给统计表。
(2)课堂上:①让组长把大家身边的废弃物品收上来集中。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观点,并展示给大家。②估算全校学生的家庭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③通过“头脑风暴”发表对垃圾的种种见解。④观看录像;关于垃圾及垃圾处理的录像片段。⑤分小组讨论(小组长作好记录);a,垃圾增加的原因;b,垃圾的危害;c,如何减少垃圾;d,处理垃圾有哪些方法;e,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哪些垃圾问题;f,关于垃圾,我们该如何去做;g,提出切赫自己实际的行动方案。
(3)课后:利用废弃物制作公益作品,介绍并展示给大家。
3.3关于资源利用:
目的:了解如何永续利用鱼类资源,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方法:捕鱼游戏。
过程:情景教学。
草海边的人,世代都已打渔为生。云菊爷爷说:原来海子里有河泡鱼,白条鱼,现在都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看看应该什么时候捕鱼? 怎么捕鱼?
老师准备好小篮子和糖果。小篮子代表草海,糖果代表草海里的鱼。你们分成小组坐在篮子的周围,你们就是生活在草海边上一个村庄的人,你们先给自己的村子起一个名字吧。
现在,游戏开始了!
(1)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家老小都饿肚子。你准备到海子里去捕鱼,换些粮食回来。(结果每个小组都把鱼全捕了)
(2)如果同学们把“草海”里的鱼一下子就抢光了,其他靠鱼生活的小鸟会怎样?明年还捕得到鱼吗?(学生思考)
(3)现在大家重新开始捕鱼。如果草海里还剩下一半的鱼,你们就有机会再得到小鱼,因为鱼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适度捕捞,不会破坏平衡。
(4)按照规则3连续捕鱼和补充鱼苗。
(5)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有的村还有鱼,有的村没了?
(6)按照规则3重新捕鱼,请每个村子想办法让草海里一直都保持有鱼。
3.4绿色畅想(成果展示与分享):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请同学们分别畅想自己向往的绿色家园。学生们在纸上自由画出自己向往的家园:山,河,房子,学校,树木,小草,田地,鱼,牛,桥,蝴蝶,鸟等,或者写一篇文章描述家乡的发展。这种训练使学生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并逐步趋向创新,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努力开拓创新教育途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当人们因为对大自然的攻击而造成土地贫瘠,洪水泛滥,疾病横行时,终于从一味的索取中醒悟过来,开始考虑如何善待我们的大地之母,开始寻找各种合适的生态重建的途径与模式。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一块重要基地,作为草海生态湿地周边的教师,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环境,保护好草海湿地,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贵州高原的一颗永远璀璨明珠,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尊重生命”,环境教育更是如此。环境教育不是一个美好的词汇,也不是一种时髦,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踏踏实实,非常艰苦的努力,真正深入到基层。作为一名环境教育教师,让孩子们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该有的和谐与平衡, 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幼稚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我的教育对象是草海周边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家乡-草海的价值,认识到保护自己生长的家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应,有效地利用自己家乡的资源,把自家的家乡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成人,家乡将因为他们的改变而改变。下面就怎样教学《草海故事》这本乡土教材谈谈自己的创新体会。
1激发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我所知道的草海》时,我用“参视法”教学,目的是通过做草海资源图,了解学生对草海的资源分布的主观认识。首先告诉学生“什么叫参视法”? 参视法, 就是要求人人参与,主动发言,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解释“什么是资源图”?资源图就是一张沿着某一条直线所做的横断面图,在这条线上能反映村庄生态系统,居住环境和土地利用的特征。第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做草海资源图?因为草海是贵走省最大的淡水天然湖泊,也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它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并且是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他候鸟的重要越冬地。草海资源图能直观反映草海人和草海的关系。那么,怎样做草海资源图呢?(1)回忆头脑中草海的自然状况图:(2)在纸上画出草海的主管地图;(3)在图上尽量包含你所了解的草海的自然结构和所有物种;(4)分组绘制草海资源图;(5)分组选代表汇报;(6)教师评估。这样通过制作资源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草海环境的认识,从而产生保护草海的意识。由于资源图是每个学生经过思维,交流后的结晶,所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又如在教学《草海的鸟类》时,由于草海的鸟很多,同学们想要把草海常见鸟类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其他特点都记住很困难,也很枯燥。所以我就用了“指鼻子”的方法进行教学。规则是:教师说出关于某种鸟类的八条线索,每天线索之间要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猜到这个动物时,就给老师一个信号,那就是指着自己的鼻子。学生发现自己猜错了,可以咳嗽,捂嘴,挠头,假装自己没有指鼻子。大部分学生都猜到时,老师让学生一起大声说出答案。下面,就让我们来玩一玩吧。请按游戏规则做好准备,老师开始讲线索:(1)我能或二,三十岁;(2)我每年可以孵化两个蛋,但大部分只有一个能活下来;(3)飞的时候,我挺直脖子,向前伸;(4)我喜欢在浅水里休息;(5)我喜欢吃小鱼,小虾,苞谷和洋芋;(6)我处于濒危状态,全世界只有不到6000只我的同类:(7)冬天的时候,你在草海能找到我;(8)我的脖子很长,是黑色的。当我讲完第八条线索时,所有的学生都指着自己的鼻子,最后我让他们一起说出来,学生大声地喊:“黑颈鹤!”这时,我抓住机会,让学生也来把他们熟悉的动物讲一讲,让大家猜。学生争先恐后地上来说自己的动物谜语,兴趣非常浓,思维也很活跃。最后,我问学生:“这节课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们说:“我们感到对鸟有一种亲密感,就好像它是我们的朋友一样!”这样,学生不但很快记住了各种鸟的特征,还产生了对鸟的关爱之情,从而萌发了保护鸟的意识。达到了人鸟和谐相处的目的。课后,学生告诉我,他们不但会用游戏的方法猜动物,还会用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形态让大家猜。这就是学生因爱心而萌发的创新表现。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便知识的讲授者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活动中,我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提供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大量学生大胆思索,突破习惯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在教学《草海的生态系统》时,我首先让学生作一个“拉网游戏”:让孩子们站成一圈,组织者拿出线球站在中间,请一个孩子随便充当当地的一种生物,把线头给他。织网开始了,谁能说出另一种与它有关系的自然界的因素,就把线头交到谁手里(比如第一个孩子说自己是土壤,小草的根长在土壤里,就把线交给他,又有一个孩子说自己是蚯蚓,吃土壤,再把线交到她手里,下一个孩子说自己是小鸡,会吃蚯蚓…)现在孩子们之间来回连接,一会就织成了一张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关系网。当网织好了,我们要看一看网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怎样。组织者说有人盖房子,伐倒了一棵树(或是别的什么变化),这时扮演树的孩子首先受到伤害,他要用力扯动手里的绳;感到绳子力量的人都是通过某种途径受到树死亡影响的自然因素,那么他们再扯动绳子,表示对其他因素又产生影响;最后讨论;(1)大家体会发生了什么?(2)这样的变化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危害?(3)我们该如何解决?
通过大家的体会。讨论和探索,学生了解了生物链,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息息相关,任何一种生物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都会波及其他的生物。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会发生危机。人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只有发扬互助协助精神,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讷讷管理,又让学生知道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人口与资源》时,我同样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口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
(1)在地上话一个大小适中的方框,代表一个人最初所拥有的土地。
(2)请一个学生进入方框,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
(3)第二个学生进入方框,请他们说说成家后,两个人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
(4)请几个学生同时进入方框(数学可以有老师按照当地的出生率决定),请他们说说生子后,一家人的感受。
(5)按照第二代结婚生子的规律,一次进入土地,每次请学生讲自己站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
(6)当土地无法承载人口时,请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标志在于每个人的双脚都落在方框内)
(7)让两组学生按照不同的人口出生率扮演两个家庭,其中一个家庭的人口增长慢,另一个家庭的人口增长快,两个家庭成员依次进入方框,人口增长快的家庭会现在方框内站满。
(8)开放式讨论:
(9)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10)我们如何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草海周边生存的人,日子为什么那么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所以,要使草海人富起来,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改变多子多福的观念,提倡科技兴农,发展生态农业。这样即摆脱了贫苦,又保护了环境。总之,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是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3注重知识的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荷兰著名教育学家弗莱登塔尔指出: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也就是说要由学生本人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或创造出有关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升华。如教学《草海生病了》这一单元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让学生了解草海所面对的环境问题,用卡片排序法确定本校学生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就某一环境问题做户外考察。
3.1关于水环境:的是为了了解水资源和水危机的基本知识,提高保护家乡的水资源的意识。
课前:让学生算算1982年草海草海的水比1958年少多少?比1972年多多少?问问爷爷奶奶,海子干的时候,周围情况有哪些变化?想想你们家和草海的水有哪些关系?
课中: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讲:水的用处,当地水的状况,关于水危机,了解当地水资源分布情况。按照居住的学生分为组,发给学生调查表。讲解调查方法,要求注意事项。
课后:学生回家,就近采集3个水样,准备3个干净的小饮料装水用,一个纸盒自制试管架。
(1)三种水样:饮用水,自然界中质量好的水,被污染的水;
(2)请老人讲述当地水的变化
(3)绘制家乡水分布图;
实验前:分组介绍自己身边的水环境情况。
实验中:按要求进行实验。
实验后:对水样透明度,漂白度,气味,ph值,水质检测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献计献策。
3.2关于垃圾
(1)目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加深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前因后果,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行为。步骤:1,课前学生回家自备塑料袋收集垃圾,注意不要用于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同时学生分组,发给统计表。
(2)课堂上:①让组长把大家身边的废弃物品收上来集中。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观点,并展示给大家。②估算全校学生的家庭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③通过“头脑风暴”发表对垃圾的种种见解。④观看录像;关于垃圾及垃圾处理的录像片段。⑤分小组讨论(小组长作好记录);a,垃圾增加的原因;b,垃圾的危害;c,如何减少垃圾;d,处理垃圾有哪些方法;e,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哪些垃圾问题;f,关于垃圾,我们该如何去做;g,提出切赫自己实际的行动方案。
(3)课后:利用废弃物制作公益作品,介绍并展示给大家。
3.3关于资源利用:
目的:了解如何永续利用鱼类资源,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方法:捕鱼游戏。
过程:情景教学。
草海边的人,世代都已打渔为生。云菊爷爷说:原来海子里有河泡鱼,白条鱼,现在都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看看应该什么时候捕鱼? 怎么捕鱼?
老师准备好小篮子和糖果。小篮子代表草海,糖果代表草海里的鱼。你们分成小组坐在篮子的周围,你们就是生活在草海边上一个村庄的人,你们先给自己的村子起一个名字吧。
现在,游戏开始了!
(1)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家老小都饿肚子。你准备到海子里去捕鱼,换些粮食回来。(结果每个小组都把鱼全捕了)
(2)如果同学们把“草海”里的鱼一下子就抢光了,其他靠鱼生活的小鸟会怎样?明年还捕得到鱼吗?(学生思考)
(3)现在大家重新开始捕鱼。如果草海里还剩下一半的鱼,你们就有机会再得到小鱼,因为鱼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适度捕捞,不会破坏平衡。
(4)按照规则3连续捕鱼和补充鱼苗。
(5)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有的村还有鱼,有的村没了?
(6)按照规则3重新捕鱼,请每个村子想办法让草海里一直都保持有鱼。
3.4绿色畅想(成果展示与分享):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请同学们分别畅想自己向往的绿色家园。学生们在纸上自由画出自己向往的家园:山,河,房子,学校,树木,小草,田地,鱼,牛,桥,蝴蝶,鸟等,或者写一篇文章描述家乡的发展。这种训练使学生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并逐步趋向创新,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努力开拓创新教育途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当人们因为对大自然的攻击而造成土地贫瘠,洪水泛滥,疾病横行时,终于从一味的索取中醒悟过来,开始考虑如何善待我们的大地之母,开始寻找各种合适的生态重建的途径与模式。学校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一块重要基地,作为草海生态湿地周边的教师,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环境,保护好草海湿地,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贵州高原的一颗永远璀璨明珠,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尊重生命”,环境教育更是如此。环境教育不是一个美好的词汇,也不是一种时髦,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踏踏实实,非常艰苦的努力,真正深入到基层。作为一名环境教育教师,让孩子们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该有的和谐与平衡, 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幼稚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我的教育对象是草海周边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家乡-草海的价值,认识到保护自己生长的家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应,有效地利用自己家乡的资源,把自家的家乡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成人,家乡将因为他们的改变而改变。下面就怎样教学《草海故事》这本乡土教材谈谈自己的创新体会。
1 激发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我所知道的草海》时,我用“参视法”教学,目的是通过做草海资源图,了解学生对草海的资源分布的主观认识。首先告诉学生“什么叫参视法”? 参视法, 就是要求人人参与,主动发言,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解释“什么是资源图”?资源图就是一张沿着某一条直线所做的横断面图,在这条线上能反映村庄生态系统,居住环境和土地利用的特征。第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做草海资源图?因为草海是贵走省最大的淡水天然湖泊,也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它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并且是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他候鸟的重要越冬地。草海资源图能直观反映草海人和草海的关系。那么,怎样做草海资源图呢?(1)回忆头脑中草海的自然状况图:(2)在纸上画出草海的主管地图;(3)在图上尽量包含你所了解的草海的自然结构和所有物种;(4)分组绘制草海资源图;(5)分组选代表汇报;(6)教师评估。这样通过制作资源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草海环境的认识,从而产生保护草海的意识。由于资源图是每个学生经过思维,交流后的结晶,所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又如在教学《草海的鸟类》时,由于草海的鸟很多,同学们想要把草海常见鸟类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其他特点都记住很困难,也很枯燥。所以我就用了“指鼻子”的方法进行教学。规则是:教师说出关于某种鸟类的八条线索,每天线索之间要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猜到这个动物时,就给老师一个信号,那就是指着自己的鼻子。学生发现自己猜错了,可以咳嗽,捂嘴,挠头,假装自己没有指鼻子。大部分学生都猜到时,老师让学生一起大声说出答案。下面,就让我们来玩一玩吧。请按游戏规则做好准备,老师开始讲线索:(1)我能或二,三十岁;(2)我每年可以孵化两个蛋,但大部分只有一个能活下来;(3)飞的时候,我挺直脖子,向前伸;(4)我喜欢在浅水里休息;(5)我喜欢吃小鱼,小虾,苞谷和洋芋;(6)我处于濒危状态,全世界只有不到6000只我的同类:(7)冬天的时候,你在草海能找到我;(8)我的脖子很长,是黑色的。当我讲完第八条线索时,所有的学生都指着自己的鼻子,最后我让他们一起说出来,学生大声地喊:“黑颈鹤!”这时,我抓住机会,让学生也来把他们熟悉的动物讲一讲,让大家猜。学生争先恐后地上来说自己的动物谜语,兴趣非常浓,思维也很活跃。最后,我问学生:“这节课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们说:“我们感到对鸟有一种亲密感,就好像它是我们的朋友一样!”这样,学生不但很快记住了各种鸟的特征,还产生了对鸟的关爱之情,从而萌发了保护鸟的意识。达到了人鸟和谐相处的目的。课后,学生告诉我,他们不但会用游戏的方法猜动物,还会用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形态让大家猜。这就是学生因爱心而萌发的创新表现。
2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便知识的讲授者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活动中,我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提供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大量学生大胆思索,突破习惯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在教学《草海的生态系统》时,我首先让学生作一个“拉网游戏”:让孩子们站成一圈,组织者拿出线球站在中间,请一个孩子随便充当当地的一种生物,把线头给他。织网开始了,谁能说出另一种与它有关系的自然界的因素,就把线头交到谁手里(比如第一个孩子说自己是土壤,小草的根长在土壤里,就把线交给他,又有一个孩子说自己是蚯蚓,吃土壤,再把线交到她手里,下一个孩子说自己是小鸡,会吃蚯蚓…)现在孩子们之间来回连接,一会就织成了一张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关系网。当网织好了,我们要看一看网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怎样。组织者说有人盖房子,伐倒了一棵树(或是别的什么变化),这时扮演树的孩子首先受到伤害,他要用力扯动手里的绳;感到绳子力量的人都是通过某种途径受到树死亡影响的自然因素,那么他们再扯动绳子,表示对其他因素又产生影响;最后讨论;(1)大家体会发生了什么?(2)这样的变化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危害?(3)我们该如何解决?
通过大家的体会。讨论和探索,学生了解了生物链,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息息相关,任何一种生物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都会波及其他的生物。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会发生危机。人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只有发扬互助协助精神,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讷讷管理,又让学生知道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人口与资源》时,我同样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口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
(1)在地上话一个大小适中的方框,代表一个人最初所拥有的土地。
(2)请一个学生进入方框,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
(3)第二个学生进入方框,请他们说说成家后,两个人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
(4)请几个学生同时进入方框(数学可以有老师按照当地的出生率决定),请他们说说生子后,一家人的感受。
(5)按照第二代结婚生子的规律,一次进入土地,每次请学生讲自己站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
(6)当土地无法承载人口时,请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标志在于每个人的双脚都落在方框内)
(7)让两组学生按照不同的人口出生率扮演两个家庭,其中一个家庭的人口增长慢,另一个家庭的人口增长快,两个家庭成员依次进入方框,人口增长快的家庭会现在方框内站满。
(8)开放式讨论:
(9)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10)我们如何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草海周边生存的人,日子为什么那么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所以,要使草海人富起来,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改变多子多福的观念,提倡科技兴农,发展生态农业。这样即摆脱了贫苦,又保护了环境。总之,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是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3 注重知识的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荷兰著名教育学家弗莱登塔尔指出: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也就是说要由学生本人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或创造出有关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升华。如教学《草海生病了》这一单元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让学生了解草海所面对的环境问题,用卡片排序法确定本校学生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就某一环境问题做户外考察。
3.1 关于水环境:
的是为了了解水资源和水危机的基本知识,提高保护家乡的水资源的意识。
课前:让学生算算1982年草海草海的水比1958年少多少?比1972年多多少?问问爷爷奶奶,海子干的时候,周围情况有哪些变化?想想你们家和草海的水有哪些关系?
课中: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讲:水的用处,当地水的状况,关于水危机,了解当地水资源分布情况。按照居住的学生分为组,发给学生调查表。讲解调查方法,要求注意事项。
课后:学生回家,就近采集3个水样,准备3个干净的小饮料装水用,一个纸盒自制试管架。
(1)三种水样:饮用水,自然界中质量好的水,被污染的水;
(2)请老人讲述当地水的变化
(3)绘制家乡水分布图;
实验前:分组介绍自己身边的水环境情况。
实验中:按要求进行实验。
实验后:对水样透明度,漂白度,气味,ph值,水质检测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献计献策。
3.2 关于垃圾
(1)目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加深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前因后果,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行为。步骤:1,课前学生回家自备塑料袋收集垃圾,注意不要用于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同时学生分组,发给统计表。
(2)课堂上:①让组长把大家身边的废弃物品收上来集中。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观点,并展示给大家。②估算全校学生的家庭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③通过“头脑风暴”发表对垃圾的种种见解。④观看录像;关于垃圾及垃圾处理的录像片段。⑤分小组讨论(小组长作好记录);a,垃圾增加的原因;b,垃圾的危害;c,如何减少垃圾;d,处理垃圾有哪些方法;e,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哪些垃圾问题;f,关于垃圾,我们该如何去做;g,提出切赫自己实际的行动方案。
(3)课后:利用废弃物制作公益作品,介绍并展示给大家。
3.3 关于资源利用:
目的:了解如何永续利用鱼类资源,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方法:捕鱼游戏。
过程:情景教学。
草海边的人,世代都已打渔为生。云菊爷爷说:原来海子里有河泡鱼,白条鱼,现在都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看看应该什么时候捕鱼? 怎么捕鱼?
老师准备好小篮子和糖果。小篮子代表草海,糖果代表草海里的鱼。你们分成小组坐在篮子的周围,你们就是生活在草海边上一个村庄的人,你们先给自己的村子起一个名字吧。
现在,游戏开始了!
(1)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家老小都饿肚子。你准备到海子里去捕鱼,换些粮食回来。(结果每个小组都把鱼全捕了)
(2)如果同学们把“草海”里的鱼一下子就抢光了,其他靠鱼生活的小鸟会怎样?明年还捕得到鱼吗?(学生思考)
(3)现在大家重新开始捕鱼。如果草海里还剩下一半的鱼,你们就有机会再得到小鱼,因为鱼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适度捕捞,不会破坏平衡。
(4)按照规则3连续捕鱼和补充鱼苗。
(5)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有的村还有鱼,有的村没了?
(6)按照规则3重新捕鱼,请每个村子想办法让草海里一直都保持有鱼。
3.4 绿色畅想(成果展示与分享):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请同学们分别畅想自己向往的绿色家园。学生们在纸上自由画出自己向往的家园:山,河,房子,学校,树木,小草,田地,鱼,牛,桥,蝴蝶,鸟等,或者写一篇文章描述家乡的发展。这种训练使学生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并逐步趋向创新,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努力开拓创新教育途径。
摘要:本文从环保科技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推广条件、推广中秉持理念、推广中采取手段以及推广需求培养等几个方面对环保科技技术推广中遇到的若干问题的基本性方面进行了探究,目的在于为环保科技技术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推广提供理论方面的重要支持。
关键词:环保科技;技术推广;基础研究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政府对环境保护科研工作的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但是,纵观目前国内环境保护科研成果特别是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简称“环保科技技术”)的应用现状,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效益,经过分析可以认为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环保科技技术在推广与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扰了环保科技技术在实践中的有效推广与应用,而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首先必须解决一些基础性的概念或问题,诸如环保科技技术进行推广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条件?环保科技技术在推广中需要秉持哪些基本的理念?单一的或成系统的环保科技技术推广的手段是什么?环保科技技术的需求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等等。为了理清以上概念和问题,本文着重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
1环保科技技术相关概念辨析
1.1环保科技技术
环保科技技术是对污染防治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环保型产品生产等技术的综合简称。
本文中需要进行推广的环保科技技术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1.1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
1.1.2工艺比较成熟、技术相对先进、经济比较合理;
1.1.3对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1.4适用范围较广,具有在局部地区或全国推广的可能性;
1.1.5工业产权或专有技术权属明确。
1.2环保科技技术推广
环保科技技术的推广要以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为重点,以环保科技技术潜在需求方为主要推广对象,采用多种手段促使环保科技技术转化为社会单元实实在在的环保生产力,最终达到解决和提升社会单元的环保问题和社会环保影响力,促进区域环保水平和经济、社会、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
2环保科技技术推广理念
在环保科技技术推广与服务过程中,应秉持以下基本理念:
2.1区域观与局部观相结合理念
环保科技技术推广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的各环境影响单元,各环境影响单元环保科技技术的充分落实能够有效的改善和解决局部的环境问题,而社会各环境影响单元间的环保科技技术充分落实的“累积膨胀效应”会对区域宏观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2.2先进性、经济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理念
本文中要进行推广的环保科技技术。首先,应在同类技术中比较先进,以此反映该项环保科技技术要进行推广的技术必要性;其次,该项技术也应具备一定的经济性,超过社会各环境影响单元经济承受能力的环保科技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是不可持续的;最后,要进行推广应用的环保科技技术必须与社会各环境影响单元的实际环境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2.3引导性、指导性与服务性相结合理念
一般意义上,环保科技技术是一种以知识产品为表现形式的特殊社会商品,其既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也具有科技商品的某些特征(干预社会、知识产品、知识模糊),此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为社会公益性)。环保科技技术这种固有的一般商品特性决定了其在交换过程中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交换。
2.4单一性与综合性(集成性)相结合理念
一般情况,环保科技技术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或集成性的科技成果,其中涉及到的技术主要有微电子技术、物化反应技术以及微生物技术等。
2.5及时储备与适时利用相结合理念
正如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对一些环保问题及时的进行预见和提出以便预先采取对策一样,环保科技技术也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环保问题及时创新和储备。
3环保科技技术推广手段
3.1行政手段
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和制定出环保科技技术推广的市场交易规则、服务体系以及相关配套政策,致使许多环保科技技术与需求对象之间的对接能力很弱,社会各主体单元的环境保护效果很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良性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政府在许多领域的行政活动逐渐减少,行政职能不断削弱。但是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政府在环保科技技术推广这一领域的活动还不能大幅削弱,在许多领域还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
3.2法律手段
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至此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迈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在1989年12月26日,我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之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才有了真正的法律保障。在《环境保护法》中没有明确环保科技技术推广方面的要求,只有个别条文对工业企业在其技术改造过程中的设备与工艺有环保技术方面的要求。1999年的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4号令——《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中则明确了环保科技技术推广的若干事项,比如在第十条中规定:“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三同时”、污染源及重点流域限期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生态保护等环境管理中,应鼓励优先选用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在第十四条中也规定“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培育环境保护技术市场,建立技术推广支持服务体系,……”等。从以上条文来看,环保科技技术的推广是被相关法律、法规、办法等所支持的,但由于以上条文中并未对环保科技技术的推广有较多的强制性要求,所以可能会导致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各种要求“流于形式”。所以,根据目前现状来看以法律手段来强力推动环保科技技术的推广可行性较小。
摘 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台湾和大陆都以建立环保类园区的形式鼓励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对比台湾和大陆园区的发展,现阶段大陆应从明确权责关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加强宣传四方面着手,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地建设静脉产业园区。
关键词: 环保科技园; 静脉产业园; 循环再利用
一、引言
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问题逐步得到政府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环保相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构建环保产业园区,政府给予相关的扶持有助于此行业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台湾的环保科技园区的概念在于促进产业间投入与产出面之间关联性,进而扩展至都市主要生活圈之连接,远程目标为将产业发展融入自然生态之循环体系中[1]。
台湾建设环保科技园区期望能透过质量、能量平衡及循环再利用的观点,连结园区内各产业的运作以强化生产机能,并配合低污染排放目标规划,开创与自然共生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进一步促进区域性生态化理想,创造兼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生活愿景与远景。因此,设置生态化即循环型的环保科技园区,除可促进废弃物的资源转换再生利用外,也可带动民间投资设厂,解决工业区闲置土地与失业率问题,并带动新兴环保产业,解决当前产业发展困境,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知名厂商来台设厂,藉技术交流合作来提升台湾环保产业的技术能力。
台湾在应各界对环保科技园区的需求基础上,加之台湾“环保署”认为扩大计划对各主办县市有激励作用,经“行政院”于2004年3月11日同意制定园区建立计划[2]。园区总面积123公顷,总经费约62亿元台币,从2004年至2011年,由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单一园区面积需达到20公顷以上,包含量产实证区、研究发展区、支援设施区、管理中心及教育展示区,引进园区的产业以环保及能源产业为范畴,可以归为以下6大类:与清洁生产技术相关联、回收再生资源以创造生态化、应用再生资源以转换成再生产品、开创具有新兴与策略性的环保技术、再生能源产品与系统制造及关键性环境保护相关产业。
大陆在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 275-2006)。其中定义静脉产业[3](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是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从试行标准确定的指标来看,静脉产业园区具有生态工业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区别于传统的生态工业园区。其主要特征为:(1)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2)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3)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4)技术与制度相整合。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虽然名称叫法不一,但台湾的环保科技园和大陆的静脉产业园的实际本质和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环保科技园区与静脉产业园区中各方承担的权责
台湾的环保科技园区的推动是通过“环保署”、县市政府与民间厂商共同努力来完成的。“环保署”、主办机构(县市政府)与厂商及研究机构等三方面负责配合的权责大体如下:
(一)“环保署”权责
“环保署”主要权责为政策的拟定,提供主办单位与进驻厂商经济上的协助与诱因,协助主办单位规划引进产业的整体方向。故“环保署”先设置委员会并拟定环保科技园区推动计划、作业及管理要点与补助款执行要点等,作为将来园区营运监督查核与对主办机构绩效考评的依据。“环保署”也协助主办单位拟定招商文件范例,诱导主办单位在正确的方向上考量适当的招商范围与对象。此外,“环保署”协助主办单位提供产业分析资料、招商名录、办理国内外招商说明会及主动拜访有意向厂商并进行说明等。
(二)县市政府权责
主办机构(县市政府)主要权责为提供土地作为园区的建设,设置专责管理单位,负责园区规划与兴建、规划具有区域性特质的产业群落,积极招商,并积极进行园区行政作业一元化的规划与作业办法流程的建立。以此作为改善行政效率以及将来营运与对入区厂商、研究机构绩效考评的依据。使环保科技园区在既定的方向上推动,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
(三)入区厂商及研究机构权责
厂商及研究机构主要负责企业以及研究计划的生态化规划、建厂、试车、量产以及研究计划的执行、工厂的营运并接受监督与辅导等。
在大陆的部分,政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在园区管理中发挥作用。宏观方面,政府制定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为静脉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便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园区管理机构对园区的正确管理和宏观调控。同时,政府提供适当的扶持政策如资金补助、研发支持、土地特批、税收优惠等以调动企业进园的积极性。微观方面,园区委员会作为直接隶属政府的管理部门,直接参与园区的日常管理,企业处于被动参与的角色。总体来说,在静脉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方面,政府起到主导作用,但在有效管理和监控方面还存在不足和疏漏。
三、对入园企业的优惠扶持措施
(一)台湾“环保署”提供了多项鼓励优惠措施[4]
1. 土地租金补助费:依入区厂商实际承租或购地的土地面积,补助20%土地租金。
2. 生产补助费:以补助每厂初设资本额10%为原则,以2500万元台币为上限。
3. 研究补助费:入区厂商、研究机构于每年9月提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经核定后,每案以补助申请经费50%为原则。属先期研发者每案补助以500万台币为上限,每年补助研发案10案为原则;属于属试量产者以每案补助1000万台币为上限,每年补助试量产案5案为原则。
4. 其他的一些优惠措施。依照相关的法规办理,如依据“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的相关财税优惠、优惠贷款等措施。此外,园区推动行政管理一元化,将协助园区厂商取得各项优惠奖励以及可大幅缩短行政作业所需时间等。
(二)大陆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以河北省为例)
大陆对于进入园区厂商在所得税、土地用地、信贷等方面都有优惠扶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规章制度,各地区不同。河北对再戈再生静脉产业园区提供的优惠政策包括[5]:
1. 第一年、第二年免征园区一切管理费,只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第三年按50%收取静脉产业园区管理费,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第四年按80%收取静脉产业园区管理费,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第五年按100%收取静脉产业园区管理费,按国家规定缴纳税。
2. 缴纳国家税金享受国家鼓励低碳经济、静脉产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
3. 租赁费第一年免征,第二年按照标准缴纳。
总体来说,尽管大陆制定了一系列财政信贷优惠政策,但很多并没有都落到实处,效果也不明显,缺乏直接性的财政补贴。静脉产业目前仍是本大利微的产业,有些项目可以盈利,有些项目必定亏损,需要经常性的财政补贴。
四、园区招商宣传措施
台湾为提升园区的绿色产业发展,以及宣扬循环城乡建设的理念,并使一般大众、学术、环保团体及相关产业厂商从认识开始,了解到耳熟能详的阶段,行销手法占相当重要的角色。园区整体的宣传大致分为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宣导策略,前者针对社会大众、学术、环保团体及相关产业厂商等不同对象,实施不同的宣导方法。针对社会大众方面,规划一系列的报纸广告及相关岛内及岛外宣传品。为扩张宣传成效,利用平面及电子媒体进行专题报导,辅以广告强力推广园区,甚至举办亲民活动,让民众进一步了解环保科技园区的目的及规划。
总而言之,园区招商宣传工具可以分为: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刊登、制作并电子报、制作中英文手册及宣传品。
大陆对于静脉产业的宣传并没有成为体系,主要是各园区自己举行一些宣传活动,包括印制张贴海报和发放分类宣传手册资料到居民小区;社区利用黑板报、循环讲座开展日常宣传;举办一些知识问答和签名活动等。但总体来说宣传力度不够,对静脉产业没有普及认识,大众的理解多数停留在废品回收的水平上,无法达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程度。
五、大陆静脉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台湾环保科技园区的开发与地方建设相配合,以创造“永续生态共同生活圈”,采取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合作的策略:由“环保署”提供土地使用与引进产业的诱因,县市政府提供设置园区的土地,并负起兴建、招商及营运责任;另为奖励县市政府提供土地与招商工作,补助经费辅导其建立循环性永续生态城乡计划,促进辖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建设符合永续发展的远景,进而降低总体排放量,并创造优良生活环境技能。园区建设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园区建构,二是为循环型永续生态城乡建设,各项建设均以营建和生态法的理念从事建设工作,而大陆各地的静脉发展产业园区在策划和逐步推进过程中建设实施进度明显滞后。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园区建设途径中存在利益冲突、多部门协调不畅的问题。静脉产业园区在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大多数采取“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由一个或几个企业来主导策划、运作。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市、区、乡镇以及多部门利益冲突和多环节协调问题,企业无法较好地协调土地、规划、环保、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关系,由于土地、环评等问题造成项目实施滞后。
2. 土地性质和总量受到城市规划、不同级别政府领导战略思路不同的制约。目前,国内的静脉产业园区往往是依托已有的固废处理设施向外拓展形成。但由于固废设施数量较多而占地面积较大,而外围土地可能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已定为其他类型用地,要改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需要经过不同级别政府部门的论证。在土地置换、土地性质改变和土地权属改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同政府部门战略思路差异的制约。
3. 尚未完善静脉产业园区的管理机制。大陆各城市的静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的规模,主要靠政府强制实施,推动其发展。其他发展的主体例如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的责任与义务界定不清,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管理,不能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没有形成市场导向机制,没有充分的调动企业参与、推动的积极性,企业未能真正成为实施静脉产业的主体。
(二)对大陆建设发展静脉产业和建设静脉产业园区的建议
1. 明确政府、园区管委会、入园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政府适当放权,通过制定法规,政策引导等方式主导园区运行;园区管委会更多地负起静脉产业园的具体管理工作,发挥市场的拉动作用,逐渐建立起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发展运行模式。
2.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静脉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立法框架,形成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门法来共同构成的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完善静脉产业有关法规,制定、保障并促进与静脉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依法明确各责任主体之间责任、权利关系。
3. 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在静脉产业发展的初期,其产生的效益不能完全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政府需要对一些园区发展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支持,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对静脉产业发展实行优惠政策。
4. 加强宣传,形成社会氛围。发展静脉产业,不仅仅是政府与企业的事,每个公民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宣传引导,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消费模式。
六、结语
静脉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预估到2020年,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年产值可以达到6000亿美元,这当中我国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可以达到400亿美元[6]。一般情况下,单个再生资源加工企业无力建设高效且覆盖面广的回收系统来充分保障企业生产所需的废物原料,而建设静脉产业园可以对各类废物回收、拆解和资源加工利用企业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整合,保障废物的正确回收、资源再利用及环境管理常态化。因此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地建设静脉产业园区,不论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减少自然资源的开采,还是保障环境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 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本文就我国城市环境污染情况,结合当前的环保科技的发展,提出解决城市污染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环保科技;城市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城市环境出现了很多的环境保护问题,很多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和有效控制,使得城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治理方法的失当,居民环保意识的淡薄,在很多基层干部的头脑中甚至没有环保的概念,导致经济活动只是以经济利益为重,不考虑这些活动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能及时发现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有效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保障城市经济发、环境优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
1.1 生活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很多:例如,占地过多、污染水体、影响空气质量及景观、生物传染疫病的巢穴、火灾隐患等。
在我国城市人口众多,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庞大,现有的垃圾处理的数量和规模不能适应需要,大量露天堆积的垃圾,已经成为城市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垃圾的密闭收集,这种收集方式需要每一个居民的自觉配合。它要求人们将垃圾定点、定时投放,但仍然有些居民有随手、随地扔垃圾的习惯,造成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垃圾,,每逢刮风时,各种颜色的塑料袋,纸屑在城市的上空随风飘舞,这些垃圾在下落时有的挂在电线杆上、有的挂在树枝上、有的在人群中漂游,白色垃圾对城市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
1.2 有害气体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目前,空气污染也是城市环境问题之一。一些技术落后的工业城市,工厂数量很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很大;有些产煤大省、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城市,燃煤污染控制不力;大部分的城市车流量很大,大部分汽车尾部烟尘排放量超标等。这些都使得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1.3 城市水源的污染情况
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的扩大,城市排放的污水量越来越多,水质也变的越来越复杂,水体有限的净化能力已经无法承担污水治理的重负。大量的污水进入河流和土壤,破坏了河流和土壤的自然生态,使河流中的物种消失,水体发臭,土壤里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严重超标,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的身体,危害我们的健康。
1.4 城市的噪音污染情况
城市的噪音越来越大,高分贝的响声严重影响了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以及广大居民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2.我国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自环保事业开创以来,《环保法》在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清洁适宜生活环境的建设,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防治。在保护人类健康,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等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环保法》在实施地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些地方政府领导没有坚持“环境、经济发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自觉不自觉的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发展道路,在进行生产力布局和重大经济发展规划时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个别地方政府甚至知法犯法,作出与环保法相违背的经济发展决策。
其二、个别政府和领导环保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淡薄,无视企业违法环境法规的行为。一些企业的领导人只顾局部和眼前的利益,忽视全局和长远利益,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些企业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延期或拒绝对排出污染物的处理,经常让环境保护设施闲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是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国家利益。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建立城市生态体系,提高城市环境的净化能力。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有科学的态度,长远的规划。在城市内进行绿化,既让环境得到了美化,又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使城市噪音和烟尘污染的情况得以缓解,有利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3.1加强城市环境监管制度,控制污染物总量的排放
首先,建立和完善环境监管法规制度.确立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法律地位,将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逐级的分解到各级政府环并落实到排污单位,使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切实负起责任。
其次,要建立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制度的技术规范,做好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规划计划和的落实。特别要做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丁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动态管理、进行动态监测等。
再者,要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超总量排污或不能稳定达标的单位要进行限期治理,在限期治理期间对其限产、限排。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责令其停产整顿。
3.2加强环保教育,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城市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一方面一些领导和企业的负责人只顾经济发展,最求经济效益,而不管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环境受害者的居民缺少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逐步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为公众参与环保创造条件,各新闻单位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帮助人民大众了解本地环境保护的重点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3.3 加强环保科技投入,发展环保产业
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工业区和产品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排放强度制度,鼓励降耗节能。在废物产生环节,实行全过程控制和污染预防等。在消费环节,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认证、环境标识。大力发展和推行绿色建筑,推进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
3.4 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实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要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逐步开征资源利用补偿费,试行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经济手段激励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4.小结
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为我们的子孙留下良好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