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秀论文

时间:2022-04-15 03:20: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初中数学优秀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优秀的教学设计成为了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教学效率,本文从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出发,结合具体案例,从而引发对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思考

创新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灵魂,教师要合理的把控教学设计中创新的元素,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引进创新的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并结合实践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着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遵循设计原则。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方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程度,要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学习方式,不但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还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课堂效率。2.遵循情境创建原则。问题情境的创建对于优化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情境创建的原则,合理的设置问题并创建情境,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开拓视野和思路,提高其逻辑思维,这也是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不同与其他的科目,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达到高效准确的效果。除此之外,这些能力也需要学生日常的积累和锻炼,非一日所至,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合理的安排案例和情境创建,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情境创建的原则。3.遵循交换原则。交换式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角色的互换,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群体中去考虑问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交换式教学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二、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考

1.引入课程,设定情境。俗话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效率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合理的引入课程,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合理的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和情境,为同学创建良好的思考环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当的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同学创景更加逼真的情景,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和易懂。例如教师在讲解抽对称图形的时候,可利用计算机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如风筝、飞机、汽车等,在展示过后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生活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提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合理的情境创设可以增强学生的联想思维,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2.增进交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要充分的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交流能力。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有效的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灵活的处理教材。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组,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分发给每个组,让同学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其拼成正方形后在计算每个边长为多少,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不但学习了勾股定理重要的公式还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用。传统一人讲众人听的授课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今的教育形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扮演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移交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拓展的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正和指点。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方程式,让同学进行应用题的复原,学生在复原题型后可以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如此一来教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名同学都加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牢固。

综上,初中数学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逻辑,帮助学生完成自主的探究。因此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要从多角度出发,遵循教学设计的原则,立足与学生,合理的引入教学案例,不断的总结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方案,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作者:杜满良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探究

一、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进图形世界”,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各类图形,并且可以要求他们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最后做出总结,教师根据同学的总结再进行教材知识点的梳理。这种方法把学生自我探究、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来,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也才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难题。教师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方式选用中,也要更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学习,“y=kx+b(b≠0)”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公式,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的说明去探讨公式:k代表什么、b为什么不能为零等问题,并且把探讨的结果和例子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再来进行补充说明,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独自说教而导致学生一头雾水的情况。所以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活动的完善能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改善。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重要性

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教师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时,要把提高学生积极性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不断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中“数据的集中程度”的学习,教师就可以以全班同学的身高为一个样本,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和统计身高,然后算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得让学生自己亲自去测量和计算,注重他们的实践过程。因为只有在他们自己操作时才能激发兴趣,学生获得自由权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与传统教学法中直接把一组身高数据拿出来让学生们根据公式计算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只有自己亲身的实践才能更深印象地掌握知识,从而学习能力也会通过这种方式不断上升,也影响着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数学课程。除了这种方式外,教师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这种方式也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中的“黄金分割”的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建筑物,并且通过测量、记录数据来计算每种物体是否具备着“黄金分割比”。学生在观察和探索中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推动了优秀课教学的发展。

三、创新与发展是教学的目的

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去探究、去创新,所以创造和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中的“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的要点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展新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特殊直角三角形后向学生提问:“我们现在来看一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边的腰为2dm,斜边为4dm,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就是提供给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不难发现,这一组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不存在的三角形,教师在学生思考过后仍没有发现问题时,不妨再次引导他们:“你们可以画图探究一下。”当学生做图后,便能清楚地发现这个三角形是画不出来的,所以这便是勾股定理的问题所在,学生在完成题目时常常忘记检测“三角形的性质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种简单而细小的问题常常是学生遗漏的问题。而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他们创造性的思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对于教学发展来说也起着积极作用。

作者:陈莉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八中学)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的优秀课堂设计与建设逐渐引起了许多教育学者的关注。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优秀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逐一体现,成为初中数学教学实施新教学目标改革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数学科目的教学设计研究内容很多,但实际上对于初中数学针对性的优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基本处于初始阶段,就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一、优秀课程教学设计的概述

我国的新教学目标改革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新时代背景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的本质和价值还处于开发应用阶段,需要在职的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在初中笛Ы萄е校教学设计的应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有所体现,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就是优秀的课程教学设计,这也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发展需要全面落实的教学要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重点就是面向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理解数学思维和学习数学技能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下,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就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身份则从传统的教学概念中有所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合作,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开始习惯自主学习探索、团队自发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初中数学的课程安排中,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推演论证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能,扎实学习基础。我国的教学化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数学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安排应该更加注重数形结合的理念,教师多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初中数学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了数学课程的教学结果,还有数学教学结果的探讨过程,优秀的课程教学设计对于这些要求,非常有价值。随着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对优秀课堂教学设计的深入研究,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会逐渐普及到全国的初中数学课程中。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研究内容越发的集中和确定,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专家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基础理论指导和数学知识的基本理念灌输。第二,专业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总结。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分析

初中数学的课程教学设计从其本质上来说,还是以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理论和学生基础学习理论为基本概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开始利用区别于传统教学理论的系统分析方法来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的疑难问题,由此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数学教学方案,并不断实践反思,最终达到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背景和教学要求下,应该从传统的教学目标中脱离出来,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认知情况来制订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的环节上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地将教学环节互相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适应课程安排,理解教学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但都是依照课程改革要求的要素进行设计:首先是初中数学教学课程设计所针对的对象必须符合课改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新课改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策略的应用、初中数学教学总体设计的总结性评价。

三、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结论

分析

我国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实践检验,就目前的实践发展情况来看,初中数学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要注重学生的理解融入能力,这也是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统一。在同样的数学课程中,不同的课程教学设计所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教师要注重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与教学设计的统一,更应该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细节与学生的统一,只有将学生与教学进行完整的结合,才能让初中数学教学有更高的价值。

我国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践检验出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但应该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摆在核心环节。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也应该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放在第一位,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兴趣,让学生在有效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数学的优秀课程教学设计不断进步,为初中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试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摘 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不断思考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才会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师 优秀教师 有效教学

进入新时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值得每一个教师思考。初中阶段是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也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思考该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与大家分享。

一、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传统的一些教师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不仅难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有效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领会新的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很好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深切的体会到,新时期想要很好的展开教学活动,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二、具有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不管是现代教学还是传统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引起了高度重视,时代在不断发展,数学这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时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讲解,还要能够有效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创新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就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而就目前初中阶段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重视,教师依然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讲解。鉴于此,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就一定要对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起重视。

三、具有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意识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通过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具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识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同时初中阶段的很多学生都处于叛逆期,因此,学生的学习道路也是十分不平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果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那么,势必对学生的学习及人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意识,对于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成为数学优等生;而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帮助学生转优。

四、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新时期成为一名优秀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标准。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单一的讲解法,讲解法虽然对教师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有很大帮助,但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解法势必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也为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想要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时期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相适应,与现代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如果教师能够有效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势必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学习多种多样新的教学方法,并积极的与实际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五、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是机械、盲目进行的,否则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使教师个人的教学更加高效。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有效进行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反思。本人认为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首先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因此,为了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有效进行反思,及时反思,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2.课后有效进行反思。课后的反思对教师的教学也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思考,好的方面继续发扬,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以后更加有效的展开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新时期有效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十分重要,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

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展开了论述,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只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变得更加优秀,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摘 要】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展开论述,希望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优秀教师 教学 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应该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展开论述,希望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一、狠抓基础知识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够培养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数学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责任,虽然新时期有了新的教学要求,然而在新时期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依然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不管是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想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都要建立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对于基本的概念、定义要做到人人过关,保障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还要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及时复习,使知识真正融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知识。

二、避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

数学作为一门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只要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记忆,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死记硬背的数学学习方法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也与现代教学格格不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要指导学生将数学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如果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即使掌握了概念的内容,如果要求学生用概念解出数学题目,学生就很难通过知识点的应用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影响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现代社会对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学生一定要将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应用,切实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就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就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源泉,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提升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教师的数学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高低。虽然初中数学教师都有较高的数学综合素质,然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并能够通过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对同一道数学问题进行解答,以此来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四、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教师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虽然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基本相当,然而受学习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的不断增加,学生的数学成绩必然发生分化,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比较顺利,而有些学生则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为了使学生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就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而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这就使得个别学生的数学学习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如果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的意识不强,就很难做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提升自身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的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把握,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切实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数学水平提升的目的。

五、善于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毫无生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将多种多样的知识点更好地展示给学生。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数学由不同的知识板块组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虽然较之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然而依然存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情况,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诸如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这些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方法都较少应用。本人认为为了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首先应该提升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让教师切身的体会到将多种多样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且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只有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应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归纳与总结。

本文对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展开了论述,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想要成为新时期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摘 要】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自然更需要有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进行阐述,希望对促进教师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师 优秀 发展 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的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为了将新的教学理念更好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素质,同时为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也需要提升教师的素质。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自然更需要有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进行阐述,希望对促进教师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一、具有较强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学习精神,这样才能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现代社会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教育也是如此,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出,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如果没有学习意识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势必难以跟上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自然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要有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同时还要落实到实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途经一,通过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素质。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课堂教学是教师最主要的战场,俗话说得好“教学相长”,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关于学生的问题,关于个人教学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师的素质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不断地进行反思,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要。

途径二,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课余时间为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重要的时间,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同时还要去观察生活、观察学生,使课堂教学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接近。总之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二、具有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同时还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好时机。数学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自然要肩负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能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那么最终学生只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也仅仅掌握了解数学题目的方法与技巧。

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那么就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在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就使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被省略,无助于学生进行创新。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就能够收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还有很多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每一个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数学老师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虽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然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各学科教学也应该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受数学学科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有时候教师单纯的从知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辅导是难以奏效的,需要教师从心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摆脱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种种困难。

例如: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对数学学习出现排斥现象,丧失了学好数学学科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还要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只有以坚定不移的毅力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学生坚定数学学习的信念,同时也找回了进行数学学习的信心,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四、提升自身教学的艺术性

知识传递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有效的掌握了知识点,是一个十分奇妙的过程。然而在教师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例如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不能为学生有效的接受,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出现脱节的情况,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高效的开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的艺术性。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使知识点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压力就会大大降低,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地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对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使初中数学教师变得更加优秀的方法。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使命感。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提升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教师要积极地去学习。相信在不断努力下,教师的综合素质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能够更上一层楼。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做新时期更优秀的初中数学老师

打开初中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当前的数学题目中的情境设计基本上从生活中取材。如:例1、某班有56人准备乘出租车去郊游,现有A、B两种出租车队,A队比B队少3辆车。若全部安排A队的车,每辆坐5人,车不够的;每辆坐6人,有的车未坐满。若全部安排B队的车,每辆坐4人,车不够的;每辆坐5人,有的车未坐满。则A队有出租车多少辆?例2、从一卷餐巾纸的包装纸上得到以下资料:两层300格,每格11.4cm×11cm,用尺量出整卷餐巾纸的半径(R)与纸筒内芯的半径(r),分别为5.8cm和2.3cm,那么该两层餐巾纸的厚度为多少厘米?例3、轮船在顺流、逆流中各航行48km,共用去5h。已知水流的速度为4km/h,求轮船在静水中速度。像这些题目的情境取材无一不是来自生活,这体现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促进学生的体验、思考。当然面对新形势下的数学题型对数学老师也有更高的要求,作者就如何做适应新形势下的数学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要求当前新形势下的数学老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积累多样的生活素材,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自己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就能轻而易举的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学生既能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又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二、要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标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改变,数学课教改的深入,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全力以赴的应对新时期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要求。作为数学老师必须具备新的教学理念,以面对新形势。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自从进入教师队伍开始,每一位老师都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在追求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时,自己的教学方式要符合教学规律。只有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主导着学生按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当然,这并不排除根据实际的活动情况临时作必要的调整。教学过程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艺术程度。数学教学活动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而且还要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发展。数学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是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模仿。所以说,数学老师树立科学合理教学观,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更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自己教学理念是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三、要善于走进学生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是息息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不光是纯粹的教学双边活动,也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学习运用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作为数学老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甚至做到知道他们想什么、做什么,充分有效地利用他们生活实际中的事实进行数学教学,这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好形式。通过运用学生生活实例与数学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无处不在,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要构建扎实地专业功底。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格魅力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专业性突出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知识背景。只有做到这点,数学教师才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深入浅出、触类旁通;才能缜密地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才能培养出具有具有一定数学思维能力的人才。

五、要做好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反思就不是完整的教学。因此平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上完每节课后花几分钟回想一下,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是什么?这节课我教了什么?还有哪些知识没有讲到?教学内容与哪些生活常识有关?我用的是什么方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反思不是形式,而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它不但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通过课堂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也可以说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教学态度。数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和研究,发展创造性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自己的一种成长之路。

总之,凡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数学老师要善于抓住任何学习机会,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学习掌握各种有效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争做新时期更优秀的数学老师。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论文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直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教学中提出如下观察材料:已知1、2是方程2+(k+2)-1=0的两个根,且13-111=2,求k的值。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得出:1+2=-(k+2)①,12=-1②,13-111=2③,由此,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特性——对称性,要求学生进行如下观察:1、③式中的1与2的指数是否相等;2、能否用1的倒数表示2;3、通过②③两式形变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在观察中发现简洁、明了的变形,实施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

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例如,在几何的起始教学中,对观察材料:已知如图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f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得出观察结论后,可进行提问: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2、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3、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对于观察材料: a 如图,在abc中,ab=ac, p是bc上任意一点,peab于e, d pfac于f,cdab于d,求证cd=pe+pf。 e f

b c p 教师应启发学生按面积之和与大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角度进行观察,以求得一题多解。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 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1)2=2,②2-2+1=2,③2-2-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2、[msoffice1]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3、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2、 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 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对初中数学学习材料有效性的思考

一、发现问题与思考

“新课程的课真难上啊!课堂难调控,教材难把握.”“明明觉得挺好的教学设计,怎么效果就是不好呢?”同事们常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也深感其“惑”.记得在上“角形分类”这~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类方法,准备了丰富的学习材料.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分类的积极性很高,可是课却上得很失败.问题出在哪里呢?课后,我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细细思之,原来问题就出在分类的材料上.由于操作材料过于丰富,导致了教学的失效.由此,引起了我对学习材料有效性的思考.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外部数学材料的接受、分析、选择和整合的过程.如果把人脑比作“加工厂”.那么,数学材料就是“原料”.学习的结果则是“产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第一要素就是来自人脑外部的“原料”.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本身,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需要学习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也就是说。数学教学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材料有效”主要是指课堂中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之后,能让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它有方面的特点:一,能较好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二,能有利于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数学问题的解决.让全体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发展论文.

二、现象透视及应对策略论文

1.材料要有思维含量.准确定位学习材料的思维含量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缺乏有效性,导致教学效果的低微,类似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我在教“轴对称图形”时只是简单通过大量的图形来归纳概念,再让所有学生去练习.教学过程是完整的,学生已经理解了轴对称的含义.会判断轴对称图形,但学生之所以会感到“太简单”,就是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的思维含量过低,缺少挑战性,学生体会不到思考的乐趣,思维得不到发展,从根本上失去数学课应有的“思考味”,难怪学生会觉得“真不过瘾”.“数学是思维的艺术和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些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味。当然非“思维”莫属.一节思维含量缺少的数学课,一节智力挑战缺乏的数学课,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算低效率课.学生的一句“今天的题目太简单,真不过瘾”,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数学课除了教“数学知识”,还要干什么?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掌握学习方法.所以,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材料选择要关注材料所蕴含的思维含量.对“你给我多大空问,我就有多大发展”的孩子而言,学习材料的思维含量不仅影响探索空间和知识的生成过程,影响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更影响着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果学习材料的思维含量偏低,缺少挑战性,学生不用跳就能摘到果子,他们就会失去探究的欲望:如果思维含量偏高,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跳起来还摘不到果子,缺少成功的体验,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一定要准确定位学习材料的思维含量,把它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的材料最具探究价值,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

2.材料不要脱离现实起点.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学生都有许多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现实生活中积淀数学的朴素认识,都构成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特定世界,影响并制约着数学学习.教师只是分析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起点,而没有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脱离了学生的现实背景,定会使精心准备的学习材料失效.“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从这熟悉的理念中可以看出.学习材料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一般来说,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其学习的现实起点要高于逻辑起点.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学习新课之前.许多学生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只按“逻辑起点”教学,当然难免遇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状况.所以,进行教学预设.不仅要关注逻辑起点.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套用奥苏泊尔的一句话:“教育心理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知道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

因此,学习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背景无间隙接触,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及其用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论文.

3.材料数量不适度.准确提供学习材料的数量由于开始呈现的材料数量太多,清晰度降低,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干扰.学生虽然说了很多结果,但是由于纷繁复杂的材料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了学习效果.所谓“量体裁衣”就是要量教材内容与教学对象之“体”,裁学习材料数最之“衣”,即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的数量要适度.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学生形成表象的过程.过多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致使教师成为组织教学的管理者;过少则缺少探究价值,影响学生的发展.生活巾有大量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材料,但好材料不等于材料有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数量是否适鼍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论文.

4.材料呈现适时.准确把握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有大量的材料呈现,这些材料极大地引起了他们的兴致,如果全部呈现给学生课堂上就会乱套.其原因就是其材料的呈现时机不对.发给学生的材料在教师导入新课后出现.材料吸引着学生的无意注意的“眼球”,玩一玩的心理欲望强烈,难怪材料一发秩序就乱了.面对此时此景.再组织教学,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结果还会适得其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有了贴近现实背景、思维含量适度、数量也适度的学习材料,还要准确把握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否则.就是有再好的学习材料也会前功尽弃.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新鲜事物和色彩鲜艳的物品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究兴趣.因此,学习材料的呈现要“见机而 作”,即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把握时机呈现学习材料.使学习材料出现“恰到好处,尤其是呈现操作材料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早了,学生会被这些材料吸引,迫不及待地摆弄这些材料,致使教学无法照常进行;晚了,一则学生失去操作的兴趣,二则失去操作的意义”.有效的材料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实

笔者最近观摩了几节初中数学课,总的感觉多少存在着“不实”的成分。部分课堂进程如走马观花,似蜻蜓点水,看似紧凑、活泼、热热闹闹的课堂其实无大效果,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过多占用学生自由支配的思考时间论文

教学手段多样化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在这一理念的认识上一些教师存在着不足,撇开教学对象而不顾,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多变,只讲形式,不求内容,致使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请看一例:

在七年级“图形的旋转”课上,教师为了讲清“图形旋转”这一概念,先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演示,紧接着又用自制的纸板模型在黑板上演示,纸板刚刚取下又用实物演示,实物刚刚拿走,又让学生拿出自带的学具演示??教学手段可谓是新奇多变,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令教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学者应接不暇,到最后小结时学生竟连图形旋转中的“旋转角”、“对应点”等基本要素都说不清,能作出简单旋转图的更是凤毛麟角论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内化、反思的时间,学生应有的时间被白白浪费在教学手段的频繁翻新和转换上。

课标要求教学手段多样化,何为多?只要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手段只有一个也是足够的。手段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不要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多变,否则,将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不仅白白浪费师生宝贵的时间,使教学任务落空,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也会使学生养成只求外表、追求形式、做事马虎等不良作风。

二、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

小组讨论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近年来被教师广泛应用到课堂上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笔者观摩的这几节课上都有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但是,一些课堂小组的讨论看似有模有样,但学生的合作实际并没有多大成效论文。

请看:

在七年级“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老师刚把问题投影到屏幕上就让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中包含的等量关系”。笔者就近观察了几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发现多数小组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只有少数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只是旁听者,也不做任何补充发言,还有个别同学把此时当作玩耍的好机会。在发言的同学里面,也是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互不相让,谁都听不清(或者不愿听)对方在说什么,而是争先恐后的表述各自的见解,更谈不上最后达成小组共识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缺乏独立思考的前提。小组讨论与独立思考之间存在一种辨证关系,一方面小组讨论应以独立思考为前提,没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讨论是空洞的,无实质内容的。本例中,老师刚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分组讨论,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成果,拿什么去讨论、去交流?因此多数同学被沦为听众,只能听少数学习水平高的同学的发言,这与课堂上听老师讲又有什么区别呢?

二是缺乏小组讨论的欲望。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辨证关系的另一方面是小组讨论为独立思考的必然,当独立思考遇到困难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时,此时与他人合作讨论的愿望才能产生———老师不能决定什么地方需要小组讨论,什么地方不需要讨论,而是由学生根据思考的需要来决定。三是缺乏合作共享的意识,当学生需要讨论时,小组成员应做到两点:一是奉献,愿意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奉献给大家,供大家分享。二是吸纳,愿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吸收别人的不同见解,讨论时会提问、会反驳、会辩论,尊重他人,组员之间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本例中,学生的讨论只有表述缺乏分享,别人的见解不被接纳吸收,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论文。

总之,小组讨论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从学生的学习意愿出发,要落到实处,要培养学生学会表述、学会倾听、学会反驳、学会分享、学会尊重。

三、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如今的数学课堂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是教学思想的重大进步。但是,课堂上一些教师只重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生的所谓“自主学习”,“自主”有了,“学习”

目标却远没达到,学生在知识重点的学习上理解不透,掌握不牢,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例:在七年级“由问题到方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先是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由学生小结。效果怎么样呢?学生在做资料练习时,六道练习题全班61名学生只有15人做全对,多数学生只做出两到三题,还有部分学生一题都没做对,显然,结果是不够理想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练习题太难吗?不是,六题练习有三题与例题类似,另外三题稍微难些,但包含的等量关系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是老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对路吗?也不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课标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多年来被教师应用到课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课后我们收缴了部分学生的资料练习,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在设出未知数后,一是不会用代数式表达其它相关的量。二是不会(或者不知道)分析相等关系。这二者恰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接着我们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回顾,发现学生的自主性虽然有了,但对重点、难点的探讨深度不够,在关键的地方缺少教师的指点和引导,以至于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相等关系”的分析方法,不会用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笔者认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教师的指导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离开教师指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肤浅的,不够深入的,这是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所限。反之,没有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指导就会变为老师单边的灌输,学生就会失去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把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引向深入,学生的学习才能更扎实、牢固。提倡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问,对于教学中一些重点、难点、关键点该讲的还是要讲,该强调的还是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不要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上述案例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我们可以经常在课堂中发现类似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实质是教师没能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质,新的课程理念的实质是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如果只凭着对新课程理论的一知半解,道听途说,不作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课堂上生拉硬套新课程理念,只讲形式,徒有虚表,就很难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也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健康的发展。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成

一、师生互动重在教师的引导

1.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针对数学这门逻辑性强的课程,因为每一部分与前面所学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连接,所以教师在开新课时最好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长期实施下去,一定会有明显的效果。而学生在面对难题时,也不要一味地依靠教师,要学会自主探究。只有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知识,才可以深层次地予以理解,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析。通过总结分析,学生会自己得出结论。长期下去,学生会从得到的结论中不断获得成长。

3.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继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进度。因此,只有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才能实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4.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观察是交流互动的前提,学生想要正确认识问题,首先应学会观察。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继而才能生成基本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形成互动。

二、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讨论。对于一般难度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教师应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数学课堂上,由于数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只要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就会去短取长,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同时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学到的知识有限,知识面较为狭窄,因此就需要师生间进行相互讨论,从而实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双边结合

要想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双边结合,师生双方就应该都加入到教学中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结合在一起。这样做就不是单纯的单边教学了,也不是由教师来完全掌握,而成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只有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上面的措施,一段时间后,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由教师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带动学生,其次鼓励学生互相学习讨论,再次发挥教与学的双边作用,最后引导学生投身到学习中去,从而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四、总结

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特别是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主体者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佳化。以上所谈到的几点只是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的几点尝试,当然,就师生互动这一话题,要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更深一步地说,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摆在教师而前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在学校中学好数学,在生活中用好数学。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比数学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有人把数学思想方法称之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颗明珠,因为知识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方法的作用往往能够涉及整个数学领域. 正是因为其有着广泛的普遍适用性,有着超越知识层面,并且能够让人们在数学探究的征途上从未知到已知的可能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被赋予了相当的重要性.

事实上,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再一次将基本思想写入其中. 当然,令人注目的是我们初中数学还进一步提出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其与数学思想方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就将传统上的“双基”扩展为了“四基”,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概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我们去重视呢?

其一是数学方法. 顾名思义,这一类的思想方法与数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认为是离开了数学知识就谈不上这些方法的运用. 比如解方程中常常用到的配方法,其是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完全平方式,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其经典运用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再如换元法、消元法,前者是指把方程中的某个因式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另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后者是指通过加减、代入等方法,使得方程中的未知数变少的方法. 在复杂方程中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化难为易. 再如几何中的辅助线方法也是解决许多几何难题的灵丹妙药.

其二是普遍适用性的科学方法. 例如我们数学中常用的归纳法,就有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数学上的很多规律其实最初都来自于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在探究类的知识发生过程中,都可以用不完全归纳法来进行一些规律的猜想. 再如类比、反证等方法,也是初中数学常用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在初中数学中进行逻辑推理的力量与美感. 根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学生在进行推理后如果能够成功地解决一个数学难题,其心情是十分喜悦的,而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一环套一环的推理,能够顺利地由已知抵达未知.

其三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思想. 我国当代数学教育专家郑毓信、张奠宙等人特别注重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多次着文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思想与数学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数学家本身也是哲学家. 因此,学好数学思想可以有效地培养哲学意识,从而让学生变得更为聪明.

例如典型的建模思想,其是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将遇到的问题表达成数学表达式,于是就建成了一个数学模型,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与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并用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 一旦学生熟悉了这种数学思想并能熟练运用,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大成功.

再如化归思想,其被认为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也是一种非常基础、非常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 它是指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思维的加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将问题变换、转化为相对简单的问题,即哲学中以简驭繁的道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 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

渗透方法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显性的教学方法,即向学生明确说明方法的名称,以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并在以后的相关知识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 这一思路一般运用在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另一个是隐性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只使用这种方法,但不向学生明确说明方法的名称,在后面知识的学习中有可能遇到,但总不以方法本身为目的,重点始终集中在某一个问题的解决上.

在笔者看来,对于今天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言,更多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在于,十四、十五岁的初中生的智力发展落后于身体发育,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并不容易从字面上给予理解,只能在运用中通过直觉思维建立一种类似于默会知识的能力.

那具体渗透又该如何进行呢?笔者以为关键是要加强渗透意识,即在备课时就要考虑要教授的某一知识中有哪些思想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渗透,在这种思路下,数学知识就会成为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载体,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方法的运用和思想的熏陶.

比如,在初一数学教学之时,我们可以向学生阐述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与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之后的数学教学中,一旦遇到有“数”又有“形”的知识点,就要让学生在“形”中寻找“数”,在“数”中构建“形”. 例如三角形知识中有三角之和为180°的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在全等三角形中有等量的关系,在全等三角形证明的过程中有很多逻辑的关系等.

再如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所谓归纳,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以确定抛物线开口方向为例,如何知道二次项前的系数是正还是负,那就需要通过配方等方法来解决. 确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可用描点法在坐标上作出抛物线. 一个方程及对应的图往往并不能得出相关的规律,只有不同形式是同一个结果之后,我们才可以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抛物线的有关规律.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画出下面四个方程的图象:y=x2;y=3x2-2;y=-x2;y=-2x2+1. 然后去归纳得出相应的规律,如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时开口向上,为负时开口向下等.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本不需要提出“归纳”的字眼,就是引领学生去分析、去归纳、去发现. 当学生熟悉了这种方法之后,在别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他们有可能说不出归纳这一词,但一定会运用这种方法.

渗透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技术,甚至是艺术,因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发现不说比说更难,但如果要说有时又会因为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说不清. 因此,不说的能力更需要我们去着力培养.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

渗透的反思

数学思想方法之于数学知识而言,犹如灵魂与躯体的关系,前者不能脱离后者而存在,但只有后者没有前者的数学教学又是空洞且不完整的. 要让初中数学教学有意义,要让初中数学学习有意思,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必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而渗透到底该如何进行,即怎样的教学行为才算是渗透,又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尝试与反思.

笔者以上所述,只是基于个体教学实践的一点思考,其中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指点,以使笔者和更多像笔者一样的普通数学教师能够有所受益.

初中数学优秀论文:初中数学教学反馈与矫正探究

一、反馈与矫正的一般原则反馈是控制论的一种重要基本原理。它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反馈,可以不断地矫正偏向和失误,逐步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说来,反馈与矫正有如下几条原则。

(一)适时反馈,及时矫正

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发现有两种不正常现象:一种是备课。教师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或几个星期备课,个别的教师甚至将纸张发黄的陈旧教案拿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结果怎样呢?本来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津津乐道,而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却蜻蜒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教师陶醉于少数优生“热热闹闹”的发言,而多数学生一知半解。另一种是作业。有些教师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有四个,这样一来,学生做的练习最快也只能在三天后见到,有时一个星期后才见到,甚至一个单元的测试卷半个月或一个月后才与学生见面。这样反馈来的问题再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堆,此时,师生双方都感到矫正无从下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切实抓好当堂了解、当堂消化、节节夯实、层层达标、分步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及时。

(二)真实反馈,准确矫正

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对反馈与矫正的效果起关键性作用。如果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教师就发现不了问题或不能全面地了解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要做到真实反馈,准确矫正,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优良学习习惯。有经验的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这样学生提供的信息才是深层次的而不是表面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克服师道尊严的作风,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取得学习进步的甜头。

再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教师在获取信息后,应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矫正方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题论题,就事论事,否则矫正就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三)主动反馈,自觉矫正

反馈与矫正有良性与恶性两类。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即反馈----矫正----再反馈----再矫正。良性的反馈与矫正不论从知识、技能、智力、习惯、情感的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一种在不断地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前进的教学活动;而恶性的反馈与矫正则是问题不断重复堆积的微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

要避免恶性循环,师生双方必须做到主动反馈,自觉矫正。因为反馈来的信息往往是教和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属于教的问题,教师应注意主动地去发现和收集,及时自觉矫正或调控,不能等待。属于学的问题,教师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再说,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必须靠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光有教师的主动性,而没有学生的自觉配合,其结果仍然是恶性的反馈与矫正。当然,如果教师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同样会是恶性的反馈与矫正。

(四)矫正反馈,反馈矫正

反馈与矫正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体系。矫正首先是>!

对一个问题进行矫正之后,是否就真正解决了问题,还需进行再反溃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常这样埋怨学生:“这种问题我已对你讲过多次了,怎么还不知道。”出现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或是当时的矫正走了过场,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或是隔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再去矫正,使矫正效果消失了。因此,矫正后相应地要设计巩固提高的反馈方案,检测矫正效果,获取新的信息,在更高层次上施以反馈矫正。

二、反馈渠道与途径常规教学过程的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评价就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一般来说,反馈渠道与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时充分估计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勤于观察与思考,逐步学会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