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7 03:30: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信息化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实验、实训的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本文针对筹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的契机,提出实验室建设中信息化平台的定位和设计原则,综合利用网络技术,构建集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于一体的高度自动化、立体化、开放化的教学和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
一、教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述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对实验室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和分析测试技术的集合体,是一个包括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在内的高效集成的管理系统。它以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的采集、录入、处理、检查、判定、存储、传输、共享、报告以及业务工作流程管理为核心,将实验室的人员、材料、设备、技术、方法、资料档案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全面、规范的管理体系,为实现测试资料自动采集、网上调度、实验信息安全共享、人员量化考核、实验室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等各方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它也是连接实验室、管理部门及用户的信息平台。
二、教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1.信息化平台的定位
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平台和载体,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应定位于实用、高效、节约,着眼于构筑与时展相适应的信息化环境,确保实验室内部知识信息从创新到应用各环节问相互协调与高效运作。建设的核心是将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实验室仪器设备等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加以科学管理,为实验室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网络管理环境,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教学和科研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
实验室信息化平台,服务于“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验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是一个开放、深度、学术、实战多方面结合的平台,是一个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平台,是一个既重理论更重实践的平台,也是一个服务于知识经济、知识传播、知识分享、知识学习、知识创新和所有知识者的平台。该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内容为主、学生优先、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原则。
2.总体规划
系统所运行的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实验室数据信息资源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信息管理的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管理方法的效率,扩展了传统管理方式的功能,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其体系结构可以用一系列同心圆表示,内圆是核心,是基础,外圆是在内圆的基础上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服务。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四层:
(1)网络基础。网络是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最基础的硬件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
论文摘要: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VC++、SQLServer等通用工具开发。软件采用C/S、B/S两种模式,支持多用户协同工作,且将现状资料、电力预测、图形平台、潮流计算、经济评价集成于统一数据平台上。软件具有图形化操作界面和数据库管理功能,功能全面,操作灵便,能够大大提高电网规划工作效率。
论文关键词:电网规划;统一数据平台;C/S;B/S
地区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是电网规划设计人员的一款辅助工具,它使电网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电网建设能够起到先导的作用。
目前,已有不少成熟的电网规划商业软件应用于电网规划设计领域。国内的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侧重于研究电网规划中的某个功能,如:负荷预测。这些软件在提高电网规划设计水平,减轻规划人员劳动强度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随着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目前的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始显露出一些局限性:(1)不能很好地与其他软件集成;(2)不能很好地支持多用户协同工作;(3)缺乏功能强大的图形平台支持;(4)不能很好地对规划数据进行管理;(5)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6)结果输出形式单一;(7)不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可视化技术、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三维技术等新兴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给软件开发带来了新气象。借助于这些软件新技术,充分考虑电网规划的流程及规划人员使用的方便,开发了一个结构合理、界面友好、处理灵活、功能齐全的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
下面对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总体设计、关键技术、软件特点等进行介绍。
一、总体设计
城市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针对地(市)级供电公司电网规划部门的工作特点,能够将电网规划辅助决策系统与管理信息化系统融合一体。它的特点能够实现:功能强大、图形界面友好,操作灵便。能够面向未来城市电网的发展,全面实现电网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1.软件结构
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采用C/S、B/S模式。其中,数据服务器分为主数据服务器和备份数据服务器,主数据服务器承担平时的所有数据管理工作,备份数据服务器保持与主数据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在主数据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客户机负责处理主要的正常业务,实现人机交互的界面。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采用C/S、B/S模式,促进了数据共享,加强了数据的统一管理。其功能结构涵盖了地市级供电公司电网规划流程。
2.主要功能模块
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主要功能模块有现状资料、负荷预测、电力平衡、电网规划、潮流计算、经济评价、规划编制、系统管理等。分别介绍如下:
(1)现状资料模块。现状资料内有文本资料、输变电设备情况、历年铜陵地区经济和电力发展实绩、电网基础数据、典型负荷日等历史数据,为规划水平年的负荷、电量、网络提供具有支持性的历史依据,确保数据同一性和准确性。
(2)电力预测模块。通过取历史数据,采用年增长率法、移动平均法、灰色模型法、线性回归法、指数增长法、指数平滑法等方法预测电量和负荷,也可以采用人工干预指定年增长率的专家预测结果,使预测更贴近实际,满足外部环境突变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各种预测结果并能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反映出来。
(3)电力平衡模块。根据负荷预测结果,进行本地区电力平衡,设置好各级电压容载比,进行变电容量平衡。
根据变电容量平衡中的各电压等级变电容量盈亏,合理安排规划期内项目。
(4)电网规划模块。
1)地理信息:采用1∶50000矢量电子地图做为背景,也可自定义地理信息。选择不同的比例尺时,屏幕上显示的信息会发生变化。比例尺越大,显示的内容越详细。也可三维化显示。
2)城市规划:根据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地理信息图上绘制地块,能够自动计算地块面积。预先设置好负荷密度参数,自动计算出地块负荷。也可以对计算出的面积、负荷值进行手工校正。地块属性中加入需用系数和容积率,自定义设置,使计算出的负荷值更加贴近实际。
3)电网规划:电网规划借助于图形平台集成的供电区域信息,可以查看区域内现有变电站供电能力与地块负荷、电力盈亏、点负荷信息(大用户负荷信息)、区域内包含的地块信息,据此给出辅助决策,合理布置变电站和线路廊道走向。变电站和线路图的绘制利用强大的图形平台作支持。变电站通过图元颜色和形状区分出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绘制线路时,系统自动计算出线路长度,并支持经纬度坐标精确定位,线路的颜色、线条样式可以根据所属的线路电压等级和线路属性(运行、规划)自动生成。可以将地理位置接线图直接输出到打印机上,也可以将城市规划图及电网地理位置接线图导出成CAD格式。
(5)电气计算模块。根据电网拓扑图的连接关系及用户设置的参数可计算潮流分布和无功电压。计算结果自动标注在图形上,形成电网潮流分布图。
(6)经济评价模块。可以调用已有模块中的电量预测、项目分年度资金需求汇总表中的数据。通过设置好经济评价参数(如:还贷期、贷款年利率等),系统将自动生成筹措表、还本付息表、成本费用表、全投资、资本金、损益表、一览表等。
(7)规划编制模块。电网规划最终要形成规划报告,在编制规划报告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字材料描述和表格数据资料,用户可以自定义章节和目录名称,Word格式操作界面。可以很方便地调用“现状资料”、“电力预测”、“电力平衡”、“电网规划”、“经济评价”、“规划编制”各模块中的数据表、图表、图形等资料,加入到规划文档中,极大地方便了编制,提高了文字描述与图表、图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供了编制质量,节省了时间。
(8)系统管理模块。基础数据维护:主要维护地块负荷密度与线路参数。用户管理:对用户进行分组,设置不同权限。日志管理:跟踪人员操作。
二、关键技术
下面对城市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所涉及的负荷分布预测、辅助决策、图形平台三大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1.负荷分布预测
用城市总体规划划分的诸多功能小区负荷密度法。该方法首先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负荷特性将城市划为诸多功能小区。通过大量、广泛地收集国内外功能小区负荷密度值,按照历史和规划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小区负荷密度进行统计处理,建立起符合本地区的功能小区负荷密度数据。再根据国内外同等城市相应小区主要历史阶段而推导出来的负荷密度(kW/m2),分别测算出小区负荷,汇总整个地区的供电负荷。该软件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划分为如下几种区块: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绿地等。为使负荷预测接近未来的实际,增设了人工修正,使负荷预测在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增添了负荷预测的灵活性。
2.辅助决策
根据事先设置好的不同功能地块的负荷密度,自动计算出各地块的负荷,在城市规划图中任意框选一区域,将显示该区域属性,从区域属性内可以查看到区域类型(地块性质)、区域面积、区域负荷、区域平均负荷密度指标,根据区域已有供电能力,对该区域进行辅助决策。
3.图形平台
强大的图形平台工具,给电网规划图形展示以及网络查询提供了方便。图形平台实现了以下功能:根据规划布点,在地区电子地图上进行网络绘制,已运行的变电站和线路可通过输变电地理信息数据(变电站、杆塔GPS的经纬度)自动生成电网图,可以看出真实的电网接线网架图;实现了分层管理,可以生成不同年份、不同电压等级网络图;实现了进入投运的变电站内三维图形展示功能;实现了将图形保存到网页浏览文件夹中,方便各终端用户利用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电网规划图形。
三、软件特点
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可以很好地与其他软件兼容。如:excel、word、autoCAD;还提供自身数据接口,方便与其他软件集成,或者调用其他软件数据。
可以很好地支持多用户协同工作。电网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多人协作。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采用C/S模式,使用SQLServer商用数据库统一管理规划数据,可以供规划小组人员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它改变了以往规划人员的单人单机工作模式,同时,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对用户认证、数据共享、数据安全性等方面作了充分考虑。
提供功能强大的图形平台支持。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是与现有变电站和线路空间位置密切联系的工作,直观易用、功能强大的图形平台支持使规划设计更加合理可行。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图形平台集成了地理信息和城市规划信息图,突出了电网规划紧密与城市规划结合,给规划人员对规划的变电站落点和线路廊道走向提供了参考。
通过B/S网页浏览,能够实现:查询浏览现状地理位置实际接线图、规划期内不同年份电网规划地理位置接线示意图、规划期内不同年份负荷预测表和输变电项目建设表。
四、结语
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可视化技术、三维技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等软件新技术应用于城市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并且将电网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各功能模块集成于统一数据平台上,能够加强管理部门对电网规划信息的掌握,由助于规划数据的积累,给电网规划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大大提高了电网规划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施工现场 ;网络;视频监控;视频会议
论文摘要: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工程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管理是工程管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应该作为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拓展,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也要求达到信息化和标准化,打造“数字化工地”已成为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的实施是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内容,也是实现“数字化工地”的前提和基础。
一、 基于ADSL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基于ADSL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是继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之后的最新形式,它是融合了通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数据库技术、流媒体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综合应用系统。这种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化的系统,可以同现有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系统、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集成,方便地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同时在系统中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报警、语音对讲、远程控制等功能。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开发出这样的集成产品,例如,北京九为安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安卫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系统功能与特色
通过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施工现场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工程进展,远程协调、指挥工作,能够实现将施工现场的图像、语音通过Internet传输到任何您能够上网的地点,如办公室、家中、出差地。由于施工现场不具备宽带以及良好的外部通讯方式,通常可以选择最为经济的通讯方法,如通过ADSL作为视频图像、语音、控制信息的传输媒体,在ADSL线路环境下,可以实现与现场完全同步、实时的图像效果。通过安装于经理办公室计算机和现场工地项目经理办公室计算机中的视频语音通讯客户端软件,管理者可以随时将指示发送到第一现场,能够实现将现场图像实时显示并存储下来。现场工地项目经理可以远程登录检索历史视频图像文件,也可以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对工地情况进行监视,监控点通常安装于现场工地较高地势装置上,如塔吊、邻近高层建筑。以安卫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例,系统具有以下特色:
1、网络化监控。通过计算机网络,真正做到任何时间、从任何地方、对任何现场都能实现监控。
2、网络化存储。系统可以实现本地、远程的录像存储及录像查询和回放。
3、高可靠性。系统所采用的视频编码器和网络摄像机均为整机嵌入式系统,是工业级设备,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即插即用,无需专人管理,特别适合于无人值守的远程监控点。
4、高图像质量。系统所采用的视频编码器和自适应高性能流媒体服务器设备,融合多种新型专利技术,图像流畅、画质清晰,图像清晰度可达到DVD效果、实时性好。
5、方便使用、操作管理简单。既可以安装客户端软件,也可以直接通过WEB方式进行远程监控和远程管理,图形化界面。
6、完整的监控管理功能。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监控画面选择,电子地图使用,对云台、变焦的行控制,预置位和镜头的轮巡,以及实现图象抓拍、录像和录像回放、报警和报警联动功能。
(三)系统解决的问题
通过Internet与ADSL,无论是作为政府领导、建委、建筑使用方、建筑开发商还是工程监理方,也无论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在可以接入互联网的地方,通过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施工现场的视频图像和声音。
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工地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状况、卫生防疫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能实现远程语音对讲,及时制止违规行为,管理部门通知,并可对违规行为录像取证,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
2、对于建筑开发商,可以随时让集团领导、工程项目经理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在办公室、家中、外地随时看到工地施工情况,掌握工程进度,并能实现远程协调、指导工作,有效地节约管理费用。
3、对于建筑使用方,可以随时看到工地施工情况,掌握工程进度,工程的施工工艺,工程使用的材料等情况。
4、对于工程监理方,可以随时让领导、工地监理能够在办公室、家中、外地随时看到施工工地上的各个工程承包商的工程施工情况,掌握整体工程施工进度,监控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是否得当,工程使用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甲方要求,并能实现远程语音对讲,发出语音指令,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提高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基于CDMA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CDMA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一套完善的、高效率的、性价比极高的网络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是一套整合了CDMA数据通讯功能和数字视频编码功能为一体化的便捷式的产品。它把摄像机图像经过视频压缩编码模块压缩,通过智能无线通讯终端发射到CDMA网络,实现视频数据的交互、发送/接收、加解密、加解码,链路的控制维护等功能。根据应用,把实时动态图像传到距离用户最近的联通通信网络。可以通过Internet从系统中控端得到实时图像信息。该系统整合了CDMA网络和Internet网络的优势,无论您身在何处、任何时间,都可以迅速接入系统,随时随地的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CDMA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联通的CDMA网络,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前端视频采集模块,功能是从普通的视频摄像头中捕捉瞬时的视频信号,然后压缩;无线传输模块,将压缩好的视频图像文件通过联通的CDMA网络进行传送;监控管理中心,是一台具有公网IP或者域名的服务器,主要负责数据的集中存储、加工和发送任务。
三、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的各个参与方经常要就施工进度、质量、材料等举行现场协调会议,传统的会议模式,要求参会人员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准时参加,现实中很难做到如此的统一,尤其在施工现场更是如此。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只要求参会者具有客户终端,无论参会者身处何地,都能通过网络参加会议。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视频、音频压缩技术及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通信技术,构筑在IP网络上的全新会议解决方案。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会议控制中心,服务多点控制单元,用户端。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一)可以实现IP电话功能
与相应的产品整合,用户可随心所欲地同时进行视频会议和点对点的视频即时通讯,用户还可以将普通电话变成IP可视电话机使用,并且可以同时进行数据交互。
(二)完全基于Web方式的系统管理
通过基于Web的会议管理,系统提供包括用户管理、会议预约管理、会议配置管理、会议通知、会议中止、会议延长等各项会议管理功能。
(三)支持使用CDMA技术加入会议
会议的应用可拓展至无线方式,支持电话打入参加会议。与会人可以通过固定电话、手机、CDMA等通讯手段参加会议。当与会人打入电话时,由主持人进行身份论证后将其它会场的声音转发,这样,与会人就可以身处异地,便可听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各分会场的声音。
(四)良好的音、视频质量表现
逼真的实时交互式会议系统,具有高画质的图像,CD级音质,且图象连续,唇音完全同步,低延时。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员 信息化管理 价值体现
论文摘要:未来高校图书馆的竞争重点是管理和服务,也是各高校图书馆馆员总体素质的竞争。本文对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价值体现进行了探究,望借此为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馆员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进而达到提高效率、改进馆员服务模式为目的,这从根本上改变人才信息资源的储存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 以快、准、精地提供有特色的知识产品和优质服务。
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价值体现的必要性
技术/设备到位。 选择技术成熟、兼容性、通用性强、运行稳定的硬件设备和管理软件(采用C/S+B/S架构, 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或根据本馆的性质、服务功能进行自行研制管理软件,保证信息化系统上线后良性运作,高效使用和安全维护。
馆领导重视。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的方向、目标需要有长期规划,逐步走向规范化,以提高信息化的决策水平。同时为了使其能够持续稳步地发展,有丰富的IT 知识和阅历的项目主管如技术部主任和有丰富人力资源管理资历的图书馆馆长的鼎力支持是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
建立客观可行评价指标和方法。 通过图书馆服务流程分析和岗位分析,明确各项工作在服务流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考核点和制定考核指标,并制定针对该工作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和实施方法。
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一)服务信息化
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全体馆员的信息化思维和服务观念的彻底转变。馆员学习平台设有专家解答、业务知识总结、行业信息、案例研究等功能,并伴有搜索引擎,馆员可随时上网进行知识学习或下载资料,实现了全体馆员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共享。根据馆员目前的岗位、自身能力状况和图书馆对馆员的能力要求,确定馆员的培训需求,并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或提供相应的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并将培训总结公布网上,供所有馆员学习。
(二)高速快捷的管理平台
招聘平台以能力素质模型为核心, 将图书馆未来战略目标进行目标分解,然后形成各个岗位的岗位责任与素质要求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将未来所需人力资源结构、职位和人才要求从模块数据库里提取出来,形成完整的招聘计划。在线管理平台可查看其下属馆员的相关人力资源信息并更改其职权范围之内的信息。自主管理平台使馆员可在线提交请假/休假申请并进行相关的审批程序和维护个人信息、查询个人考勤记录等快捷便利的自助服务。
(三)及时全面的绩效管理
图书馆员的绩效管理信息化过程见图1。它通过绩效目标制定、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与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及改进这四个步骤的循环活动,指导图书馆员不断提高工作绩效,从而改善部门整体绩效的持续交流和沟通过程。根据各岗位馆员考核要素和权重,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参照基于服务业务流程的SCOR模型和“KEMPT”模型绩效考核模式进行专业指标,关联指标(两者占70%)和阶段性任务指标(占30%)的月度全部考核,按照馆员工作业绩、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等方面进行馆内馆员及来馆读者网上在线考评。通过对图书馆部门组织、馆员个人的工作绩效的管理和测评,提高馆员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增强馆员市场意识,从而提高图书馆整体工作效能,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竞争力。
(四)持续高效的激励机制
结合绩效管理,实行基础分加分或减分及红灯警示等方法,并与薪酬工资挂钩,形成激励争创优良服务业绩激励机制。同时激励的手段多样化,如馆员个人能力的优先发展机会、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获得职位的提升,以及获得公开的精神奖励等,促使馆员产生强大的绩效改进动力和压力,在平等、合作的氛围中促进了馆员相互之间的学习和鼓励,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实行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可促使馆员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发挥最大潜能,进而提高图书馆组织整体的工作绩效及整体效能。
【论文关键词】档案;档案信息化;措施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步人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不断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1、档案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
1.1定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
1.2内涵
档案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耽忧。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兀不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又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归纳其主要内容有: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人国家信息网。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2.1 档案的电子化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加强电子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查找利用。
3.2.2 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需要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开发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档案目录的输入,保存。
3.3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档案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论文摘要:根据军队干部医疗保健例行体检工作的特殊需求,特别开发了《军队干部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军队现有医疗信息资源,规范管理体检数据,为体检工作搭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平台。该系统于2006年度在全军干部体检中推广使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军事人员 体格检查 软件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
军队干部担负着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重任,维护和促进干部健康是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内容。中央军委对干部的体检工作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师以上干部的保健工作,每年定期组织体检,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保障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过去,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手段,体检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鉴于这种情况,2003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受总后卫生部委托,开展《军队干部体检信息管理系统》课题的研发,先后通过了总部组织的专家测试、驻京部队师以上干部体检试运行,通过不断修改完善,该系统在各大军区及各军、兵种已全面推广使用。通过2006年全军师以上干部体检过程跟踪、反馈及体检数据上报和汇总质量来看,该软件的运行,为全军干部体检工作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对提高体检质量、全面掌握军队干部健康状况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对常见病患病情况、变化趋势和防治提供了参考,为规范军队体检工作创造了条件。
1软件编写指导思想
1.1与全军卫生信息化接轨,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军卫一号”工程在军队医院全面开通及军队医改全面实施的形势下,以往军队干部体检工作自成体系,与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脱节,不能共享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军队干部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各医院现有网络数据资源,使体检软件成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加强各环节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体检工作效率年度例行健康体检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必须优化体检工作流程。体检前的准备、体检过程管理、体检后数据汇总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必须提高各环节的自动化管理程度,强化各个环节数据采集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体检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1.3完好保存个人体检资料,建立干部健康档案体检资料的完整性是掌握干部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必须自动、连续地保存每个体检人员的健康档案,从动态变化中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针对不同的健康状况制定健康计划,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1.4及时提供健康保健指导,有效预防疾病发生以预防为主,帮助体检人员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并在医生指导下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养生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系统要能够自动判断体检结果,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制定出健康指导,减少一些对健康影响的潜在因素。
1.5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提供可靠保健决策军队体检与地方个人体检最大区别在于体检结束后的数据统计分析,如何准确地将体检信息通过有效的方法上报、接收、汇总,并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地统计、分析,形成各类报表,是保健部门最关注的问题。要将体检合格率、疾病发生率、成本费用等繁杂的数据快速分类统计出来,为保健工作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解决方案
2.1建立统一标准,实现军队干部体检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2.1.1确定一套符合我军实际情况的基本数据模型所有的数据元素都经过认真考证,严格按照国标、军标进行规范。无标准可循的,按军队长期使用的习惯暂定,使全军体检数据有了统一的标准。
2.1.2加强体检前期准备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集中式查体是军队体检的特点,每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过去每年体检要提前两个月做准备工作,要为每个人填写十几张检查申请单,非常繁琐〔本系统将过去所有手工完成的准备工作全部计算机化,自动按人员性别、年龄、级别选择套餐,并打出全部申请单和体检导引单,个人持单直接体检即可,既省时省力,又节约纸张。
2.1.3加强查体结果采集信息化管理检验及设备检查结果直接从网上提取,专科查体结果的采集比较复杂,要使录入方便、快捷,必须提供多种编辑方法,本项目研究出几种适合健康体检的独特编辑功能,如健康指标默认值法、常见异常选择法、组合式文本描述语法等;同时,提供分科医生工作站录入和集中录入两种模式,将模板与数据库链接,方便医生填写。
2.1.4加强体检结果数据上报过程信息化管理陆、海、空三军联勤后,整个医疗保障体系重组,所有干部就近在体系医院体检,打乱了原有的各军、兵种只保障本系统人员的状况。建立顺畅的信息接收、上报、反馈渠道,既满足医疗保障体系需求,又满足各军、兵种准确获取本系统人员的体检信息及健康情况的需求。
2.2建立共享机制,合理利用卫生信息资源。
2.2.1依托军队医疗改革的成果实现体检人员信息共享。体检人员信息不用人工录入,直接提取军队医改人员信息库信息,既快捷,又准确,解决了长期以来承检单位对受检单位、受检人员的具体信息难以掌握的难题,保证了体检率、发病率等统计信息真实可靠。
2.2.2依托“军字一号”工程实现检查结果信息共享。与全军应用的“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无缝连接二采用接口技术.提供多种连接方式,直接提取网络中的检验、检查结果信息,实现医疗信息和体检信息的共享,提高效率,保证了体检结果的严谨性。
2.3采用多种数据库,单机版与网络版数据统一针对部队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较大的特点,软件采用了ORACAL数据库、ACCESS数据库、SQLSERVER数据库,分别编制了单机版和网络版供承检单位选择。单机版和网络版的数据结构完全一致,两者之间可以进行安全的数据交换。利用接口技术,通过自行设置,单机版也可以与网络相联,直接提取网络数据。
2.4建立数据仓库,应用多维数据挖掘技术针对全军体检信息量大、统计需求复杂的特点,运用数据仓库理论为基础的数据挖掘技术,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定制查询内容,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提供灵活、可调的报表设计和独具创新的打印功能。
2.5提供知识库,建立体检结果自动分析系统在提供体检结果的同时,运用专家知识库,自动生成个性化的体检报告,包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体检建议,指导干部的自我保健。
3体检工作流程简介
军队体检的特点是以单位为主体,统一在特定时间段内完成,人员集中、时间紧、任务重。软件针对这一特点,优化了体检流程,尽量简化过程,减少中间环节,使体检流程规范、合理(见图)。
3.1体检人员数据准备为了满足部队健康统计的需要,人员的基本信息内容比较多,除了普通的信息外,还涉及许多影响身体健康的客观因素,如兵种、驻地(高原、高寒、高温)等信息。人工录入一是信息量大,二是不容易准确。软件对人员数据准备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取消了人工录入,应检单位信息直接从网络军队医改中提取,再按应检单位提取人员信息,保证信息完整、准确。
3.2体检导引单生成大批量体检申请单据的准备是一个费时的工作。军队人员体检项目是根据级别、年龄、性别等条件统一规定的,针对这一特点,设定了自动判断批量打印的功能指弓}单的打印又分为单张打印、多张打印,以适应不同承检单位需要。体检者持导弓{单即可完成所有检查项目。
3.3申请信息自动发送体检人员的各种检查申请自动发送到相关科室,体检者本人或标本到该科后即可进行检查。
3.4体检医生工作站在各专科医生站检查时,医生将体检者的检验结果、仪器检查报告、检查图象等调从网络中调出,综合分析各种情况后,作出体检结论、建议。
3.5体检报告打印具有批量打印和个别打印功能,供单位和个人选择,为了节省纸张,报告可选择全部打印,也可选择非止常结果打印,一般情况下,检验、检查结果是必选项。根据各种检查结果,系统自动作出分析报告,包括睡眠和心理、运动和户外活动、饮食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如尿高则提示低嘿吟饮食、少吃海鲜及豆类品、不吃动物内脏等,提高以个人预防为主的保健意识。
3.6体检数据上报汇总数据上报是军队体检特有的,从基层卫生所、门诊部上报到体系医院,医院再上报大单位医疗管理机构,直至总部。上报、接收、汇总关系到许多层面,数据量大,必须确保上报方便、快捷、准确。各级利用汇总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保健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
4软件运行后的效益分析
该软件已在全军推广使用,特别在2006年度师以上干部体检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4.1规范体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将过去所有手工完成的准备工作全部计算机化,体检前的准备、体检过程管理、体检后数据汇总实现了体检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使体检工作高效、有序。
4.2明确人员信息,提高体检率过去人员漏检情况严重且无法掌握,系统采用军队医改人员信息库后,可以准确地判断应检和实检人员情况,及时督促未检人员进行补检,使体检人员数量明显高于往年。
4.3上报渠道畅通,汇总数据准确根据联勤后的体系保障关系,按不同级别逐级上报,保证了上报体检数据的安全、准确、快捷。系统运行后,信息采集质量由过去的65%左右提高到83%。
4.4数据分析真实,极具指导意义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多维分析处理,从不同年龄、身份、驻地、军兵种等多项条件组合、对照,对疾病的病种、发病率、发病原因等作了客观分析,对部队“以预防为主”的保健决策及进一步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5增强保健意识,做好自我保健通过系统提供的体检分析报告,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详细的了解,及时发现与“亚健康”有关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并能获得相关的保健提示,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加以调整,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促进向健康转化。
5软件改进措施
通过系统在各个体检单位的应结合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我们反复论证,不断完善设计方案,拓展了新系统的应用功能。
5.1增强智能化功能不断增加知识库的内容,使对疾病及阳性体征自动判断能力进一步加强。
5.2提高自动化程度机关职能部门对统计的需求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统计内容都不一样,要根据不同单位的统计需求,自动记忆统计方法及组合条件,无须每次将统计条件重新组合。
5.3加强指导性意见逐步完善个人体检档案的管理功能,提供个体健康状况预测、警示并及时加以保健指导,提高个人保健能力。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探索护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方法 我院从2002年4月起,在护理人员中建立高效科学的网络信息化绩效考评管理体系,运用逐级考评法、目标管理法、强制分配法等管理方法,以绩效改进为中心组织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公平、公正、客观的绩效考评。结果 起到教育培训、保证组织目标的实施、提高员工绩效、增进沟通、促进护理人员职业的生涯发展、增强管理效能等作用。结论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护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中,是新时期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护理;绩效考评;信息化管理
良好的工作绩效是医院的重要目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有效控制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1]。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绩效考评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为适应卫生事业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我院从2002年4月起,在护理人员中建立绩效考评体系,配合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以绩效改进为中心组织实施,积极发挥绩效分配的杠杆作用,通过科学、有效地实施绩效考评规则,为培训、薪酬、晋升、岗位人事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护理人员在德、勤、绩、能等绩效方面的不断提升和发展,起到激励员工、增进沟通、增强护理队伍凝聚力、提高工作质量和组织效率等目的。现将绩效考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实施效果介绍如下。
1 建立对绩效考评的认识
在护理管理中建立绩效考评体系,首先要护理人员理解绩效考评体系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建立对绩效考评的认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帮助护士们了解医院的组织期望要求,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明确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人员考评的一个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是以绩效改进为中心,根据绩效考评标准公平、公开、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工作人员,目的是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到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中去,激励员工,以评促改,不断促进个人绩效提高,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2 绩效考评标准的制定
科学确立绩效考评标准是提高绩效改进的依据,是绩效考评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2.1 制定绩效考评的原则 遵循绩效考评内容切实反映实际各级护理人员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和保持开放性沟通、客观性、常规性、可操作性、发展性的原则,制定护理部、护士长至护士的绩效考评标准。强调考评指导思想与医院文化一致,真实反映各岗位工作职责内容,注重关键点的指标,考评项目尽量简明、精炼。为保证考评程序化、标准化、效率化,整个绩效考评体系配合电子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行全程网络管理[1,2]。
2.2 绩效考评的内容
2.2.1 绩效考评评分信息系统的组成内容 绩效考评评分信息系统分为科室考评、考评查询和考勤记录。科室考评评分为考核表类别维护、考核评分表维护、考核评分表分发、考核评分表自评、考核人评分录入、考核评分表审核。考评查询分为个人查询、人事查询和考核监控。考勤记录分为科室考勤记录和人事考勤记录。
2.2.2 绩效考评内容 (1)个人评分表项目包括:科室、姓名、级别、考核时间、评定分数(自评和管理人员评价)、考核说明、个人意见、审核人签名。(2)管理人员基本考核内容包括:组织领导能力、计划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控制、工作绩效、协调沟通、责任感、创新发展、特殊贡献加分项目、红灯警示扣分和一票否决内容。(3)护士基本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素质、工作知识和技能、主动性和责任感、组织纪律、工作绩效、合作性与创新性、特殊贡献加分项目、红灯警示扣分和一票否决制度。各科室根据工作岗位说明书和组织目标确定本部门的绩效考评标准和项目权重数。
3 绩效考评的实施
3.1 考评前培训 制定绩效考评过程中,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通过双向沟通共同确立绩效考评标准,保证了考评标准的客观性和可行性,使考评更具说服力。由各级管理人员负责考评前培训,使其明确培训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掌握考评方法、内容、时间、程序,做到事前明确组织期望要求,保证绩效考评的有效性,达到持续绩效改进的目的。
3.2 区分考核表类别 依照逐级考核法,按照管理层次分为护理部-护士长-护士,护士分为A级、B1级、B2级及新毕业四个级别。
3.3 确定考评周期 常规绩效考评周期为1个月,要求在下个工作月10日前完成上个月所有人员考评工作,提交医院人事科审核。
3.4 考评方式 采取自评与上级评价双结合的方式。先由主管根据被考核人级别每月分发个人评分表,被考核人先对照标准自查自评,然后按管理层次逐级审核报告,上级审定,每月有考核说明。
3.5 考评分值与比例分配 按照强制分配法,将考评底分统一定为100分,10分为加分奖励项目,总分为110分,设倒扣分项目,考评工作完成后电脑自动统计分值。考核比例:<90分占10%,90~94.9分占20%,95~100分占40%,>100分占30%。考评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绩效分配挂钩。
4 讨论
绩效考评信息化管理实施效果探讨。
4.1 教育和培训作用 实施绩效考评规则后,在护理管理上,管理者每月依据归因理论,根据绩效考评指标和项目有针对性地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问题的因素,找出缺陷的内外原因[2],做好“缺陷”管理,对个人考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在考核反馈中肯定成绩,强调工作表现积极的方面,给予成就激励,这对建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自信心非常重要。此外,根据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和教育培训,帮助护理人员认识自己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共同制定改进的方案,使护士获得建设性的反馈意见,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适时采取面谈方式教育培训,起到持续绩效改进、促进护理人员职业生涯不断发展的作用。这种绩效考评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员工的不足之处,减少考评结果中人为的误差,避免因晕轮效应、趋中效应和近因效应等所带来的误差。
4.2 保证护理组织目标的实施 考评结果显示,护理总体组织目标确立后,部分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落实各种护理规范常规等方面有一些缺陷,不符合管理和责任要求,主要表现为未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和违反护理规范、常规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发生问题,在护理总目标中制定相关对策纳入考评规则,要求护士全程参与,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使科室工作目标达到与护理部工作目标整体联动,使护士在整个绩效考评管理系统中有明确的职责。将组织目标的实施纳入考评规则中作为考评要素,让护理人员充分参与组织目标的执行管理过程,变上级被动式管理为全员的主动式管理,从而保证了护理组织目标的落实,护理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的自觉性提高,工作中尽量使个人行为符合工作目标,促进了护士行为的自我控制,主动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加强。
4.3 工作绩效的提高 通过绩效考评分析,有工作岗位职责落实不清、职责不到位的情况,根据绩效情况反馈,按照各岗位护理人员工作职责,重新修订各级别岗位说明书,要求人人签署岗位承诺书,以完成岗位职责作为绩效考评的一个重要考评内容。岗位职责中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关键点,将岗位职责落实到绩效考评中后,使护理人员关注自己的工作效果,关心工作质量,把“病人是否满意、工作是否规范”作为想问题、做工作的出发点,主动并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不断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3]。
4.4 加强沟通协调作用 通过绩效评价,变单向控制式管理为双向的互动式管理,促成了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了良好的组织氛围,加强了组织的凝聚力[4]。
4.5 激励作用 奖优罚劣是护理人员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绩效考评体系设计中,使用了在基础分加分和减分及红灯警示一票否决的办法,根据业绩评价结果确定护士对组织的贡献,以此作为组织奖罚决定的依据,这种以正强化激励,争创优良业绩为主,辅以适当的负强化以约束不良行为保证工作技师的激励机制,使护理人员产生了强大绩效改进的动力和压力,同时在一个支持、合作、平等的条件下,促进了护理人员相互之间的学习和鼓励,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6 科学信息化管理作用 整个绩效考评体系配合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行全程网络管理,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发放考评表,全程网上考核、管理、信息畅通,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起到护理绩效考评科学信息化管理高效有序的作用。同时利用网络程序分析各种护理信息,有利于全面掌握护理现状和动态,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决策,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人员调整、培训、转岗、留聘等多种措施,以保证用较少的人力资源获得较大劳动成果,使各护理岗位的人员使用更加合理,更加有效,达到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目的[5]。
通过建立系统、客观、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运用目标管理法、强制分配法等管理方法,配合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经过3年多的护理绩效考评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实践,使护理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工作绩效,责任心进一步增强,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保证了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玲芬,张洁.绩效考评在护士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护理研究,2004,18(10):1768.
2 高静,成翼娟.护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设计.护理管理,2003,17(11):1282.
3 廖玉联,黎月英,梁锦屏,等.护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效果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224.
4 加里,肯尼斯.绩效考评,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6.
5 林菊英.护理人员绩效考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6.
摘要:本文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施工辅助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功能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它的研制和试用对于建设工程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加强施工质量预控、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施工过程 信息化管理 钻孔灌注桩
施工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设计方案转化为实物产品的重要阶段。为了加强对施工活动的管理,近十几年来,我国完善了建筑法规体系、建立了监理制度、推行了“贯标”活动……,这些重大措施,营造了工程施工的良好环境。在这个氛围下,怎样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管理,使施工水平上一个台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工程建设中,计算机技术正在广泛地使用。在设计、造价、项目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许多软件可供运作。唯独在施工阶段内,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尚局限在文字处理、表格填制等低层次上,还没有充分开发计算机的功能,在施工过程的管理、决策层次上发挥作用。
施工过程的组织、管理、实施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的素质、水平、甚至一时的情绪和注意力都会对施工状况产生影响。如果能将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流程、相关计算、统计报表、管理经验等等都固化成一个标准化的程序,随着工程进程,这个程序能不断地提供相应信息来引导施工,那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管理者可能存在的弱点或不足,减少失误,把施工水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这样的软件,能够参与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之中,是进一步把施工挪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的有力保证。
由于工程施工的复杂性,要编制这样的软件有很大的难度。钻孔灌注桩有很强的隐蔽性,它的工程目标常需在施工过程中确定,对其实施工程控制的难度很大。但它有成熟的工艺流程、完备的规范、规程,因此,比较具备研制和应用这类软件的需求和条件。经过努力,我们研制出《钻孔灌注桩施工辅助管理系统》,希望对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做出有益的探索。
《钻孔灌注桩施工辅助管理系统》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他们的内容、功能和研制重点分别介绍如下:
一、工程目标的设定:
这一部分包括了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要求和部分合同要求。这些要求构成工程所应达到的目标。它们需要在开工前记入系统,作为衡量施工过程各个方面是否合格的标准与依据。
由于各地的岩土条件不同,各个设计单位的表达方式不同,桩基工程的设计方案是五花八门的。要使一个软件适应各种工程情况,在系统编制前就要做大量分析整理工作,将不同桩型设计参数及相互关系归纳、梳理清楚,编出有条理的输入方式和顺序。例如,系统中对确定桩深的原则,就归纳了给定桩长、给定桩底标高、按嵌岩深、嵌岩深与桩长双控、嵌岩深或桩长五种方式。届时,按设计的做法选定方式并输入数值后,桩长与桩底标高会立即配套显示。
当一个工程有两个以上的建筑轴线系时,系统能把不同桩的坐标值换算在一个坐标系内。对桩位坐标的输入,系统提供了多种方法,可按设计的特点选用。对桩型、承台类型相同,且有规律分布的桩(包括直线分布和圆弧分布),可以成批输入,结果不但一次算出该批桩的坐标值,还同时编上了桩号,并与设计参数建立了联系。由于是成批输入,不但加快了输入速度,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输入的桩位还能在屏幕上显示,一旦有错,很容易观察出来,及时纠正。
在开工后,如遇设计变更等变化,工程目标可随之相应调整
二、现场施工管理:
这是系统与现场管理人员联系的窗口,也是进行工序管理的平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系统根据现场管理人员采集的数据,对现场所有施工活动,包括设备、材料的验收与检测、成孔、成桩的各道工序、事故停工事件等进行记录,然后自动地对各工序、各项质量指标全面进行检验,自动形成报表,记入施工日志,并按事先控制原则,对后续工序做出提示。各种材料、各道工序都配有相关的规范条文备查。系统还备有工况分布图与实时状态表,可随时直观地查询各桩、各桩机当时的施工状况。
所有输入项目的选定遵循了以下的原则:
1、要全面反映设计方案及以规范、规程为主体的各项技术标准的落实情况。例如,许多报表对实际采用的钢筋直径没有反映。而现实施工中,可能因材料代换、可能无意、或有意改变了设计规格。要求输入这一数值,就会引起对这一项目的注意;
2、要满足有关部门规定的资料要求,例如竣工表格规定填写的内容,施工过程中就应采集生成并存入数据库;
3、要能提供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统计、分析的各方面资料数据。例如,为了加强施工进度管理,在现场就应采集各种事件的发生时间;
4、输入的应是管理人员现场第一手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后处理由系统自动来做,保证资料的客观、真实、准确、可靠。像护筒偏心距、孔深、笼顶到位差、沉渣厚度等都是需要通过计算求得的,不应直接填写,以减少中间环节的差错;
5、要有利于现场人员的使用。程序设计上每一步都提供了提示信息和相关项目的默认值,帮助工作人员避免现场工作的疏忽,并使得系统操作简便。像上面提到的实用钢筋直径,就以设计规格作默认值,如果没有改变,就不需另外输入了。
以终孔工序为例,来说明一次工序输入所引发的系统一系列响应:
① 当对话框出现时,有当时时间的默认值。若它与终孔检查时间相近,就不必改动。
② 在对话框中输入桩号。如果桩号有误或者上道工序未完成,系统会弹出提示。
③ 桩号确定后,各输入项会出现默认值。如果这些默认值都不必修改,一般只要填写钻杆总长与余尺两项就能完成此次输入。
④ 确认输入内容后,系统会显示桩深、桩径等质量指标的检查结果。
⑤ 认可后,系统会显示后续施工提示,包括应制的钢筋笼规格、长度、需准备混凝土数量以及要求的首灌时间等。
⑥ 自动形成全面、详尽的工序报验表,相对人工填制的报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可以打印出来报监理检查。
⑦ 退出对话框时,在施工日志上会添上一行记录,标明了检查时间、结果、结论和指令。
从上面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系统在工序管理方面是比较严密的。作为对质量的事后控制,系统自己会按设计、规范等要求来判定质量合格与否,避免了出错的可能。作为对质量的事前控制,每道工序对紧后工作都做了提示。计算机给了我们一个工具,它使一直强调的事前控制措施,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三、施工安排:
在这一部分,系统为施工中各项工作任务的安排准备了一套工具,包括桩位测放数据计算、开钻通知单、制笼通知单、自拌混凝土配料计算、桩孔施工顺序优化计算等。
在制笼通知单中,只要输入桩号和给定钢筋的定尺长度,就会自动出现笼子的配筋方案。特别对变截面笼,会列出两个不同的方案,可根据现场材料等情况选用。
钻孔灌注桩桩孔施工顺序的优化计算,是在遵循跳打原则条件下,以移机路径最短为目标进行的。按计算结果可绘制出移机路线图,以备打印使用。
四、周/月进度计划与统计:
系统的这一部分主要是为工程例会及工程月报提供资料,也是管理者获得各类统计信息的一个平台。它包括了上一施工期的成桩情况、各桩、各机完成工程量统计、各桩各工序段耗时统计、各桩各项质量偏差统计等。在制定新施工期的施工计划时,能自动计算出本期的各项工程量细目和所需的各种规格材料数量。这些资料数据是掌握工程施工状况、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基础。
在质量偏差统计表中,列出了各桩、各项质量参数偏离标准值的数值,从中可以对施工的质量情况做出判断和处理。
桩各工序段耗时统计则主要用于进度控制。该表中列有各桩钻土、钻岩速度、各工序耗费工时、事故停工时间、移机耗时等。各桩、各机的施工效率的差异提供了进度挖潜的可能。此外,工程调度是否合理也能得到反映。对这些数据分析比其他方法更具有说服力,因而成为优化施工进度的有力手段。
在完成工程目标输入之后、实际开工之前,计划表中的待完成工程量及尚需材料总量,可作为工程量清单用于工程预算。
五、图表查阅:
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输入的数据资料,均可分门别类地在此查得,供施工管理、决策作为依据和参考,以及用于费用结算等。它包括:
1、施工日志。可以按桩、按桩机、按责任人、按指定时段查得并打印。这对于一些专门问题的调查、研究提供了方便。对单位考察人员的表现,也提供了资料。
2、质量与安全。包括设计参数、成桩数据、工序报验单、质量偏差、事故异常等9类表格。各种质量、安全情况都能在不同侧面上得到反映。
3、设备材料。包括各类设备、钻机钻具、各类材料及检测情况、材料供耗统计等7类表格。材料供耗统计表中有计算库存与实际库存的对照,可以评价材料管理上的问题,以及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4、工程量与进度。包括工程量、耗时统计、施工计划完成情况及工程进度图等6类图表。在工程量统计中,不但有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还列出工程量的调整值以及偏差值,供结算时选用。
六、竣工用表:
根据建设管理机关对竣工资料的要求,按格式规定,系统能自动生成各种相关表格,既免除了填制资料的工作量,又提高了竣工资料的准确度,保证了填报质量,客观地反映了施工情况。
2004年,某监理公司在对一桩基工程实施监理时,对该软件进行了试用,对其实用性做了检验。该工程有工程桩239根,支护桩290根。桩径有Ф800、Ф900、Ф1000三种。桩深的确定方法有给定桩长和桩长、入岩深度二者取一两种。钢筋笼规格繁多,连接既有搭接焊又有冷挤压。这些多变的因素组合成的桩型多达15种。施工管理上难度较大。
系统的试用与正常监理工作平行进行,相互对照。从中可以看到使用系统的长处:
1、每道工序验收时,系统对各项质量指标的落实情况都有鉴别数据生成,质量问题能及时发现,敦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而人工处理时,难免会有不少的疏忽产生,弄得不好,会发生质量问题。该工程的施工单位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专业基础公司。虽然它有多年的施工经验,但当使用本系统对它的工作检查时,仍发现了不少质量或数据问题。例如,Zha33桩,按其填报的测深计算,沉渣为-98cm,显然填报的数据错了。Zha35桩笼顶安置深度差了1.57m,吊筋长度不足。ZHd29桩的机高,开孔与终孔时数值不一致。ZHc14终孔深度,系统计算比报表多了5cm,施工单位手算发生了错误。等等。发现后有的做了整改。也有的无法改了。像Zha87多打了0.46m,Zha24多打了0.48m等,显然事前控制没有做好。这不仅是个浪费,若有岩性变化,还可能对承载力产生影响。
2、人工很难进行大量数据的统计工作。而本系统提供的各种统计报表,为全面深入地掌握施工状况、深化监理工作创造了条件。例如,对工序耗时统计的分析表明,各桩机的施工效率有很大的差别,但在施工调度方面却有“压快扶慢”的迹象。例如,在打ZHd1型桩时,某桩机三根桩平均每根用了70小时,另一桩机却用了152小时。但安排下笼与灌注,后者只用了16小时,而前者却要等21小时。这对工程的总体施工进度是不利的,施工方应该做出调整。
3、各类工程量能自动统计,随时查阅。每一施工阶段的工程量、材料用量都能事先做出预算,为合理地进行进度安排、材料管理、资金运转提供了可能。事后也都做出详细的统计,为工程决算提供了方便。这些都为企业内部经济核算、挖掘节约潜力提供了依据。
4、操作简单,便于使用,方便快捷。一般一道工序、或一个记录,从数据输入到报表打印,全过程仅在一分钟内就可完成,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是很高的,对计算机多用途使用的影响也很小。对使用者的计算机知识没有专门的要求,只要会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就行。
通过试用,证明系统的功能是可靠的。它对数据的处理快捷、准确,能不受干扰地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减少了许多错误和疏忽。它提供的各种信息对深化管理、提高施工水平,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起了很好的作用。试用情况也表明,施工中即使较好的队伍,也会有人工不易察觉的各种问题产生。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对避免质量、进度等问题的出现、提高人员素质、养成企业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很有必要的。
钻孔灌注桩对整个建筑工程而言,是很微小的一部分。但本系统研制的初步成功说明,其他各项工程的施工管理,也是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控制的。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加强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相信研制这类软件和使用这类软件的事例会陆续出现。它们必将一步步地推动工程施工的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进程。
论文关键词:施工现场 ;网络;视频监控;视频会议
论文摘要: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工程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管理是工程管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应该作为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拓展,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也要求达到信息化和标准化,打造“数字化工地”已成为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的实施是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内容,也是实现“数字化工地”的前提和基础。
一、 基于ADSL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基于ADSL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是继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之后的最新形式,它是融合了通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数据库技术、流媒体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综合应用系统。这种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化的系统,可以同现有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系统、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集成,方便地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同时在系统中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报警、语音对讲、远程控制等功能。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开发出这样的集成产品,例如,北京九为安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安卫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系统功能与特色
通过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施工现场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工程进展,远程协调、指挥工作,能够实现将施工现场的图像、语音通过Internet传输到任何您能够上网的地点,如办公室、家中、出差地。由于施工现场不具备宽带以及良好的外部通讯方式,通常可以选择最为经济的通讯方法,如通过ADSL作为视频图像、语音、控制信息的传输媒体,在ADSL线路环境下,可以实现与现场完全同步、实时的图像效果。通过安装于经理办公室计算机和现场工地项目经理办公室计算机中的视频语音通讯客户端软件,管理者可以随时将指示发送到第一现场,能够实现将现场图像实时显示并存储下来。现场工地项目经理可以远程登录检索历史视频图像文件,也可以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对工地情况进行监视,监控点通常安装于现场工地较高地势装置上,如塔吊、邻近高层建筑。以安卫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例,系统具有以下特色:
1、网络化监控。通过计算机网络,真正做到任何时间、从任何地方、对任何现场都能实现监控。
2、网络化存储。系统可以实现本地、远程的录像存储及录像查询和回放。
3、高可靠性。系统所采用的视频编码器和网络摄像机均为整机嵌入式系统,是工业级设备,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即插即用,无需专人管理,特别适合于无人值守的远程监控点。
4、高图像质量。系统所采用的视频编码器和自适应高性能流媒体服务器设备,融合多种新型专利技术,图像流畅、画质清晰,图像清晰度可达到DVD效果、实时性好。
5、方便使用、操作管理简单。既可以安装客户端软件,也可以直接通过WEB方式进行远程监控和远程管理,图形化界面。
6、完整的监控管理功能。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监控画面选择,电子地图使用,对云台、变焦的行控制,预置位和镜头的轮巡,以及实现图象抓拍、录像和录像回放、报警和报警联动功能。
(三)系统解决的问题
通过Internet与ADSL,无论是作为政府领导、建委、建筑使用方、建筑开发商还是工程监理方,也无论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在可以接入互联网的地方,通过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施工现场的视频图像和声音。
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工地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状况、卫生防疫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能实现远程语音对讲,及时制止违规行为,管理部门通知,并可对违规行为录像取证,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
2、对于建筑开发商,可以随时让集团领导、工程项目经理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在办公室、家中、外地随时看到工地施工情况,掌握工程进度,并能实现远程协调、指导工作,有效地节约管理费用。
3、对于建筑使用方,可以随时看到工地施工情况,掌握工程进度,工程的施工工艺,工程使用的材料等情况。
4、对于工程监理方,可以随时让领导、工地监理能够在办公室、家中、外地随时看到施工工地上的各个工程承包商的工程施工情况,掌握整体工程施工进度,监控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是否得当,工程使用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甲方要求,并能实现远程语音对讲,发出语音指令,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提高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基于CDMA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CDMA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一套完善的、高效率的、性价比极高的网络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是一套整合了CDMA数据通讯功能和数字视频编码功能为一体化的便捷式的产品。它把摄像机图像经过视频压缩编码模块压缩,通过智能无线通讯终端发射到CDMA网络,实现视频数据的交互、发送/接收、加解密、加解码,链路的控制维护等功能。根据应用,把实时动态图像传到距离用户最近的联通通信网络。可以通过Internet从系统中控端得到实时图像信息。该系统整合了CDMA网络和Internet网络的优势,无论您身在何处、任何时间,都可以迅速接入系统,随时随地的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CDMA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联通的CDMA网络,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前端视频采集模块,功能是从普通的视频摄像头中捕捉瞬时的视频信号,然后压缩;无线传输模块,将压缩好的视频图像文件通过联通的CDMA网络进行传送;监控管理中心,是一台具有公网IP或者域名的服务器,主要负责数据的集中存储、加工和发送任务。
三、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的各个参与方经常要就施工进度、质量、材料等举行现场协调会议,传统的会议模式,要求参会人员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准时参加,现实中很难做到如此的统一,尤其在施工现场更是如此。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只要求参会者具有客户终端,无论参会者身处何地,都能通过网络参加会议。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视频、音频压缩技术及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通信技术,构筑在IP网络上的全新会议解决方案。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会议控制中心,服务多点控制单元,用户端。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一)可以实现IP电话功能
与相应的产品整合,用户可随心所欲地同时进行视频会议和点对点的视频即时通讯,用户还可以将普通电话变成IP可视电话机使用,并且可以同时进行数据交互。
(二)完全基于Web方式的系统管理
通过基于Web的会议管理,系统提供包括用户管理、会议预约管理、会议配置管理、会议通知、会议中止、会议延长等各项会议管理功能。
(三)支持使用CDMA技术加入会议
会议的应用可拓展至无线方式,支持电话打入参加会议。与会人可以通过固定电话、手机、CDMA等通讯手段参加会议。当与会人打入电话时,由主持人进行身份论证后将其它会场的声音转发,这样,与会人就可以身处异地,便可听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各分会场的声音。
(四)良好的音、视频质量表现
逼真的实时交互式会议系统,具有高画质的图像,CD级音质,且图象连续,唇音完全同步,低延时。
【论文关键词】档案;档案信息化;措施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步人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不断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1、档案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
1.1定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
1.2内涵
档案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耽忧。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兀不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牛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3、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又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归纳其主要内容有: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人国家信息网。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3.2.1 档案的电子化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加强电子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查找利用。
3.2.2 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需要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开发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档案目录的输入,保存。
3.3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更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档案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天然气球罐几种置换方案介绍、分析和对比,并以学堂堡储配站天然气球罐置换为例介绍,说明天然气球罐可用天然气直接"置换"方法。
随着城市燃气事业的迅速发展,为解决天然气供气不均匀性即日负荷调峰问题,根据重庆的天然气资源、实际环境条件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一般在储配站按要求宜设置多台球型储罐。目前,重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共建设了19台球罐,几何容积共23,600m3。同时为满足逐年用气量增加的趋势,还计划在江北区溉澜溪头塘建造6台(每台几何容积为10000m3)球罐的大型储配站。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公司每年都有球罐开罐检查的任务,它包括超声波或磁粉探伤、射线照相检查、测厚和球罐表面的防腐处理等工作。并对有缺陷部位进行维修,检查合格后需对球罐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压合格后再对球罐进行置换。球罐置换首先要确保球罐的自身安全;其次是确保第一次由球罐中供出的燃气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球罐置换是一项危险性的工作,若置换方案选择不当或操作失误,均可能发生恶性事故造成惨重损失。为此,球罐置换的安全问题显得特别重要;其次,球罐置换还应考虑经济问题,若方案不当将造成置换工作量大,费用高。用什么安全、经济的方法将罐内的空气置换到允许标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发表一些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储配站的具体情况,球罐的置换方案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可以采纳。
1 惰性气体置换法
用惰性气体先置换球罐里的空气,再用天然气置换球罐里的惰性气体。即把惰性气体作为置换中间介质,这里所说的"惰性气体"是指既不可燃又不可助燃的无毒气体。如氮气(N2或液氮)、二氧化碳(CO2)、烟气等,均可以采用。
此法具体操作过程是先将惰性气体充满球罐,加压到一定程度置换出空气,直至罐时惰性气体的浓度达到预定的置换标准为止;然后再以燃气充满球罐,同样加压到一定程度置换出惰性气体,从而完成置换程序。此法操作复杂、烦琐反复进行两次换气,不仅耗用大量惰性气体还耗用大量的燃气发生费用较高,其换气时间长,工作量大,既不经济且费事。但是它可以确保进人罐内的燃气不会与罐内空气接触,不会形成具有爆炸的混合气体。因此此法可靠性好,安全系数高,成功性大。对于本身有制气(惰性气体)手段和条件的工业、燃气行业普遍采用这一成熟的传统置换方案。
2 水置换法
用水先置换球罐里的空气,再用天然气置换球罐里的水。即把水作为置换中间介质。
此方法操作过程是先将球罐灌满水以水排尽罐内空气,然后再排掉水同时充入燃气,待罐内水排尽时天然气也充满,置换就完成了。因为此法不但确保了进入罐内的天然气不会与罐内空气接触,不会产生具有爆炸性的混合气体,绝对安全可靠;而且水比其它惰性气体便宜得多,也很容易解决。而对于储配站内一般都设置了消防水池(栓)、消防泵房,充足的储水量以及配备的双电源等,这些给水置换带来了良好的条件。若是将置换工作安排在球罐的强度(水)试压会格后进行,即排水的同时进行充气置换,那更是一件很经济的事情。因此此法具有安全可靠、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置换周期短、费用低和还可多台罐连续置换等优点。但是它要求球罐基础条件较好,即球罐基础(基座)可承担置换重量,同时置换用水浪费较大,对于1000m3以上球罐置换,考虑到球罐基础条件(因球罐投运多年)和置换用水量因素,一般不宜采用此法。
3 燃气直接置换法
此法操作过程是直接将燃气缓慢通人球罐替换出空气,从而达到置换目的。其置换示意如图1所示。
当置换到一定程度时,从排空管的采样口取样,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空气达到预定的置换标准,置换宣告结束。
此方法的特点是比较简便也较经济,但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在置换过程中,球罐里必然要产生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并且要经历爆炸极限范围。对于纯天然气来讲,它的爆炸极限为5~15%,再考虑到其混合的不均匀性,天然气含量45%以下均应视为危险区,遇火源,就要发生爆炸。为此必须严格控制,采取各种安全措施,确保无火种,才能安全地渡过其"危险区"。
要确保置换过程中,没有任何火源引爆这极具危险的混会气。为此进行如下分析:球罐的检查入孔、接管(进出气管、排污管)全部是封闭的,不可能由外部投入火种;球罐封闭前进行了开罐检查、试压、清扫等工序,有时还搁置了一段时间,内部不可能有残留火种;罐内没有活动部件,不可能因运动、撞击产生火花;唯一可能并需要控制的就是随进罐天然气流"带入"的火种。这种"带人"火种有两种:一是高速气流会因"摩擦"产生静电。但是,由于球罐及管道系统都有良好的接地,即便有静电负荷产生,也会立即通过接地装置导人大地,不会有电荷集聚导致高电位,而产生放电火花。二是高速气流吹动管道中可能残留下来的石块、铁屑、焊条头等固体物品带进球罐,与罐壁、内梯等碰撞产生火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就是危险。根源是高速气流,解决它关键是坚决杜绝高速气流而确保低速;即便有石块等"杂物",也不会被吹动,也就不可能产生火花了;同时为了避免"杂物"带进球罐,应事先在进气管道上设置"过滤器"。根据暖通资料及管道实际吹扫经验,我们确定将置换球罐用天然气速度控制在3m/s以下并采用流速计或
U型压力表(计)观察球罐升压速度的办法来测量其充气流速,用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流速(混气过程中控制阀前的压力要保持稳定)。
经上述分析、认识与措施,说明天然气球罐可用天然气直接"置换";即先少量充气置换后再投入运行。该法必须注意排除其危险性,方法较简单,经济合理。目前我公司以及附近地区各燃气公司球罐的置换工作均采用"天然气直接置换球罐里的空气"方法,历经过了四十多次试验,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 燃气直接置换法实例
沙坪坝学堂堡储配站投产于1987年,担负着沙坪坝区民用气调峰任务。站内设置了四台每台几何容积为1000m3的球形储罐,其贮气能力为3.2万m3。按要求1999年对3#、4#球罐进行了开罐检查;而2000年9月份,又对1#、2#球罐进行开罐检查,经重庆市锅检所对其进行超声波或磁粉探伤、X光照片和测厚等检测,并对有缺陷部位进行维修,合格后即进行气压试验,试压介质选用空气。试压合格后随即进行置换,步骤操作如下:
(1)试压、置换前的准备工作
①成立球罐开罐检查(试压、置换)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的分工,各负其责。
②经过多方研究讨论,确定了试压、置换方案,并制定了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打印成文以便遵照实施。
③对与球罐相联接的管道和设备进行了试压,对阀门、法兰、焊缝等各种设备和联接处都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对有泄漏之处进行处理。
④联接好试压、置换工作所需用的临时管道和设备。如加气管、排气管、空压机等;并作好其它一切有关的安全防范物质准备工作。
(2)试压及置换工艺流程
①在球罐的排污阀(6)之后,加一短节。短节一端采用法兰联接,另一端盲死;在短节两侧各焊一加气管,并装上控制阀(7或8)加以控制,它们与空压机(9)相连。
②以球罐的进(出)气管作为置换的进气管,球罐上的安全放空、增设的加气管(卸下空压机后)作为空气的放空管,也可作为取样点。如图2所示。
(3)试压、置换的操作步骤
①为了便于指挥、控制,不致操作失误,在试压、置换前,首先关闭全部阀门,并加装盲板,使整个系统成为密闭状态。
②启动空压机(9),打开加气管的控制阀门(7或8),向球罐充空气,使压力先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保压5-10分钟并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检查;如无泄漏可继续升压到试验压力的50%;如无异常现象,其后按规定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直至试验压力0.92MPa时(因球罐设计压力为0.8MPa,实际运行压力为0.78MPa,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借人停止加压稳压半小时,在试压前应将球罐的安全阀送国家压力容器检验部门将其开启压力调至0.92MPa(试压后将其压力调至设计压力,但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的1.05倍),以确保球罐试压安全;最后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稳定,观察球罐及基础均无异常情况,经肥皂液或其他检漏液检查无漏气、无可见变形即为合格。
③试压合格后进行置换。首先拆下空压机沙),打开加气管的阀门(7或8)和安全阀(2)进行放空,待与大气相平衡为止,关闭各放空部位的阀门。这时球罐里空气体积在计算工况(0.1MPa,20℃)下为1000m3。
④打开球罐的进(出)气管上的阀门(4),向球罐缓慢充气,流速控制在3m/s以下;当球罐充气到0.05MPa时,可适当提高充气速度,流速不超过5m/s;当充装天然气到0.1MPa后,关闭进气阀(4)停止进气,开启加气管上的控制阀(7或8)缓慢地向外放散,其速度不超过10m/s,表压为10KPa时停止放散,这时取样进行分析,确认天然气含量达到置换标准(50%以上);再次开启球罐的进气阀(4)以不超过10m/s流速向球罐充装天然气,直至球罐运行压力0.78MPa为止,置换完毕。
在置换过程中,球罐的表压P(MPa)随进罐天然气体积V(m3)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过程视为等温过程(注:Pn为当地大气压,取值0.1MPa)。
(a)当球罐压力升至0.1MPa(表压)时,球罐里空气体积在计算工况(0.1MPa,20℃)下为1000m3,而在某一工况P下其空气体积为(1000-V)m3,其关系式为:
(b)当球罐充气至0.1MPa(表压)时,停止进气,进行放空至10KPa止,这时球罐里空气和天然气的体积在计算工况(0.1MPa,20℃)下各为550m3。再次将球罐压力升至其运行压力0.78MPa为止。其关系式为:
通过以上关系式,可以算出各个工况下球罐里的天然气、空气体积组成及其压力变化情况见表1。
综上所述,经球罐置换的几种方案比较,以天然气直接置换较为方便、经济。虽然存在不安全因素,但是可以通过控制进气速度,以及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协调配合,完全可以安全地越过混合气体爆炸极限范围,对于天然气球罐置换可以广泛采用此法。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员 信息化管理 价值体现
论文摘要:未来高校图书馆的竞争重点是管理和服务,也是各高校图书馆馆员总体素质的竞争。本文对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价值体现进行了探究,望借此为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馆员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进而达到提高效率、改进馆员服务模式为目的,这从根本上改变人才信息资源的储存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 以快、准、精地提供有特色的知识产品和优质服务。
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价值体现的必要性
技术/设备到位。 选择技术成熟、兼容性、通用性强、运行稳定的硬件设备和管理软件(采用C/S+B/S架构, 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或根据本馆的性质、服务功能进行自行研制管理软件,保证信息化系统上线后良性运作,高效使用和安全维护。
馆领导重视。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的方向、目标需要有长期规划,逐步走向规范化,以提高信息化的决策水平。同时为了使其能够持续稳步地发展,有丰富的IT 知识和阅历的项目主管如技术部主任和有丰富人力资源管理资历的图书馆馆长的鼎力支持是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
建立客观可行评价指标和方法。 通过图书馆服务流程分析和岗位分析,明确各项工作在服务流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考核点和制定考核指标,并制定针对该工作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和实施方法。
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一)服务信息化
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全体馆员的信息化思维和服务观念的彻底转变。馆员学习平台设有专家解答、业务知识总结、行业信息、案例研究等功能,并伴有搜索引擎,馆员可随时上网进行知识学习或下载资料,实现了全体馆员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共享。根据馆员目前的岗位、自身能力状况和图书馆对馆员的能力要求,确定馆员的培训需求,并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或提供相应的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并将培训总结公布网上,供所有馆员学习。
(二)高速快捷的管理平台
招聘平台以能力素质模型为核心, 将图书馆未来战略目标进行目标分解,然后形成各个岗位的岗位责任与素质要求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将未来所需人力资源结构、职位和人才要求从模块数据库里提取出来,形成完整的招聘计划。在线管理平台可查看其下属馆员的相关人力资源信息并更改其职权范围之内的信息。自主管理平台使馆员可在线提交请假/休假申请并进行相关的审批程序和维护个人信息、查询个人考勤记录等快捷便利的自助服务。
(三)及时全面的绩效管理
图书馆员的绩效管理信息化过程见图1。它通过绩效目标制定、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与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及改进这四个步骤的循环活动,指导图书馆员不断提高工作绩效,从而改善部门整体绩效的持续交流和沟通过程。根据各岗位馆员考核要素和权重,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参照基于服务业务流程的SCOR模型和“KEMPT”模型绩效考核模式进行专业指标,关联指标(两者占70%)和阶段性任务指标(占30%)的月度全部考核,按照馆员工作业绩、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等方面进行馆内馆员及来馆读者网上在线考评。通过对图书馆部门组织、馆员个人的工作绩效的管理和测评,提高馆员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增强馆员市场意识,从而提高图书馆整体工作效能,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竞争力。
(四)持续高效的激励机制
结合绩效管理,实行基础分加分或减分及红灯警示等方法,并与薪酬工资挂钩,形成激励争创优良服务业绩激励机制。同时激励的手段多样化,如馆员个人能力的优先发展机会、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获得职位的提升,以及获得公开的精神奖励等,促使馆员产生强大的绩效改进动力和压力,在平等、合作的氛围中促进了馆员相互之间的学习和鼓励,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实行图书馆员信息化管理可促使馆员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发挥最大潜能,进而提高图书馆组织整体的工作绩效及整体效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新形势下的房产档案管理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计算机在高校管理中的普遍应用正为高校房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来管理房产档案,是提高高校房产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高校建立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困难入手,探讨了房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房产档案、信息化
高校房产管理是高等学校的房管部门对学校房屋财产、教职工住房以及与之相关一系列事务进行的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档案是很重要的信息资源,在高校中,作为档案众多门类中的房产档案,是学校房产管理部门在房产权属登记、调查、测绘、产权转移、房屋变更等房产权属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房产历史记录,是房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的真实记载和重要依据。随着计算机在高校管理中的普遍应用,如何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房产档案管理相结合,提高房产档案的利用价值,已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在高校建立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困难
1.1 领导重视不足
重视程度不足是目前影响我国高校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许多高校管理人员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档案资料其实只是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谈不上利用。一些领导往往管理观念陈旧,而工作人员也并不习惯于在网上了解信息,不接受网络办公的方法,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习惯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处理房产档案信息。
1.2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房产档案管理部门的电脑应用仍然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数据处理上,无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水平,还是互联网的认知度、参与度等都远低于其它行业。大多数高校的房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基本上是接收移交档案,编目立卷、存储入库、查阅调卷,档案馆类似于资源仓库。管理介质绝大多数仍为纸质档案,光盘技术和机读方式虽然已经有运用,但十分有限,数据库的建设与当今信息传输技术的要求相差甚远,档案部分应发挥的作用远远未能有效挖掘出来。
1.3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差异比较大,缺乏协作精神。采用网络化办公以后,管理部门之间需要相互提供有用信息,才能达到方便、快捷地办公目的.但如果其中一个部门不及时更新信息,没有专人维护,就无法查询到最新资料。目前高校中各个办公室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人员素质差异大,很难达到信息共享。这就使部门间网络化办公的力度大大降低。
2.如何建立高校房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1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要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快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内容的多样化、档案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光盘以及缩微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不适应时代的变革,我们应认识到,以计算机及档案管理软件等管理应用为主,利用计算机、缩微机、扫描仪甚至互联网等对档案进行检索、存储和管理,是档案管理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房产档案信息化是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房产档案作为社会信息业的组成部分也必须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房产档案信息资源,必将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使房产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促进房产档案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2.2推进房产档案馆数字化进程
实现房产档案馆数字化是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健全数字房地产档案馆,首先要把握好节点有偿访问。一般性查询、检索无论传统服务还是远程服务均可无偿义务提供,但网上深入查询或特殊专题检索、下载等应为有偿服务,对于科技成果还应收取成果转让费。另外,关于档案开放范围和权限问题,要设立相应的访问权限,对于那些可以对公众开放的档案,公众可在公共网上查询、利用,而只可对内部人员开放的档案,只能通过上内部局域网查询利用。开放数字房产档案馆的建立必将会进一步提升房产档案馆的宣传、教育、服务和经营功能。
2.3完善房产档案信息归集、检索系统
为了全面、准确地收集信息,就要将房产档案信息系统与房产交易系统有机地结合,将房产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房屋产权信息自动归入房产档案信息系统,形成文本信息;另一方面要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先进设备将有关资料以图像信息方式归入房产档案信息系统;原始档案数据进入计算机后,再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分类、组合、检索、调阅、复制等功能建立起完整准确的房地产档案数据库。由于房产产权频繁异动的特点,房产档案的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在档案数据库的更新、管理、维护上要实现实时控制,保证房产档案信息与房产产权状况的同步变动,这是房产档案管理的核心所在。由于高校房产交易涉及面广,这就要求建立高效的房产档案信息检索系统。由于司法查封、抵押登记、房屋租赁、房产交易等不同业务的特点不同,对房产档案信息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多角度的档案检索系统。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将房屋坐落、产权人姓名、房屋面积、交易时间、产权状况等房屋产权管理中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检索点,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形成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互补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实现万能检索,从而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服务。
2.4建立准确的房地产档案数据分析系统
房产档案信息不仅要满足产权人产权交易的需要,而且也应该为高校职能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整套房产档案数据分析系统,以便管理人员能够从多角度对房地产产权产籍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对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运用相关调控手段,使学校房产需求保持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达到科学决策,回避风险的目的。
2.5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日趋完善,要靠掌握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档案专业人员来实现。档案工作者不能满足于现状,应正视自己的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主动、及时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和档案学知识,做到依法治档,使档案得以安全保管和科学利用,要加强学习业务文件和各级档案专业刊物,明了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时贯彻落实有关档案管理的新规定,执行新规范,密切注意国内外档案工作的发展动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档案事业逐渐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推进档案工作的发展。推广使用新归档方法,减轻档案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责任。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与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的收集、存档、查找、借阅甚至统计等等实现电脑化的规范管理,提高档案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为相关部门提供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的参考信息,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
3.小结
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房产档案信息资源,必将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必将使房产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使房产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大大减少了房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投入.降低了联系渠道的费用支出,缩短了大量事务的处理时限,使高校房产管理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足的信息,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摘要】 随着医院内部对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各项管理工作都依托于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由此导致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加大,因此,财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就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医院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谈到了在信息化管理下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要点。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医院 内部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已经从原有的记账、报账向着经营管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单位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在信息化管理下进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医院财务电算化信息系统由五部分组成:会计核算软件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库存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1、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与his的衔接控制
(1)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中数据核算的起止时间应与his系统相一致。两套系统的时间如果不一致,会导致收入、支出等多个账目无法核对,起止时间的一致是保证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按月核对门诊收入与his门诊收入统计数。日常工作中,有的单位因为当月所收款项缴款不及时,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门诊收入与his门诊收入会不相等。医院应设置专人查询his系统中未结帐金额。同时对长期未结帐收入予以关注,防止收费员截流医院收入。重点检查门诊病人退费手续是否完备,退回的发票联与存根联是否相符,所退金额与his的退费金额是否一致,对可疑的退费要详查。
(3)按月核对预交金总账科目发生额与his系统预交金缴存统计数。医院有关预交金的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加强预交金的内部控制极其重要,一方面可防止住院处工作人员贪污舞弊,另一方面可帮助他们查找录入错误。
(4)按月核对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住院收入数与his住院收入汇总数。核对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账目和his系统中的统计数,发现问题及时更正,保证住院收入安全汇缴。
2、对“医保”账目的内部控制
很多医院都是医保定点单位,每天都发生大量的医保应收款,会计核算软件系统应在“应收医疗款”下设“医保应收款”二级明细科目,根据医保性质按人名设相应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月终将上述科目的借贷方发生额相互核对并与医保办及时沟通,及时催要未返回医保应收款。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收费员有无虚列医保患者账目套取现金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核查会计核算软件系统操作人员有无录入错误。
3、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
医院应设专人核销门诊收据的领用情况,核销住院处收费人员缴款单所列的预交金起止号,防止利用虚列预交金、截留多退款的情况。审核交回作废的张数是否齐全,有无漏交或截留收入的情况。审核大小写金额是否准确,有无涂改情况等。
4、药品核算的内部控制
药品是医院最重要的库存物资,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应授权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权限内办理具体工作,其他部门只能查询或使用,不得随意录入或更改。物价部门负责按相关物价规定对药品维护零售价,财务科重点审核供货单位发票是否规范,入库手续是否齐全,金额是否准确,每月按照his系统的统计报表来进行会计凭单的录入。月末应核对his系统药品收入与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药品收入数是否相符;药库药品每月入库数额与会计核算软件系统应付账款的相关金额数是否相符等。药库定期盘点,与财务账目的相应余额进行核对,认真履行盘点手续可以有效核查在药品流转过程中的差错,出现合理范围外的盈亏,应仔细核查。
5、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
医院的库存物资种类繁多,且使用频率高、周转速度快,应从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方而加强内部控制。月末应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核对库房管理软件中的库存物资余额与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相关余额是否相符。
6、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总务库房、医疗器械库房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的数量与金额管理,财务科对固定资产实行金额控制。北京市所属的医院都已经统一按财政局要求使用了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每购入一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会计将该固定资产的分类代码编号、名称、规格刑号、取得日期、使用状况、使用方向、金额、累计使用年限等项目录入信息系统做成固定资产卡片,形成基础数据库,在资产上贴唯一标识的条形码,同时相关信息通过动态系统时时上报财政局。每月固定资产会计打印固定资产明细账,向财务科上报固定资产报表,财务科将报表金额与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固定资产明细科目相核对,每年要保证至少一次固定资产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医院信息化管理下的财务内部控制情况复杂,只有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措施,才能保证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有效的运行,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