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论文

时间:2022-04-23 10:22: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英语教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英语教师论文

英语教师论文:浅析农业院校英语教师课堂言语策略的实用主义观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师 课堂言语策略 个体差异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实际,以实用主义话语系统的几个主要意识形态特征即突出个体差异、社会化适应、c—B—S风格为理论基础,提出农业院校英语教师课堂言语策略的指导原则和实际操作建议。

当代英语教学论强调在大学阶段学生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一些被验证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正在许多院校包括农业院校推行。而近年来受专业性质、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院校的生源总的来说英语素质有所下降。受渚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多是依赖于教师和教材,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与机械的记忆习得英语知识,是学习的受体,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进入大学之后,这些学生很难立即接受与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方法迥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英语课堂教学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表现在对上课内容和方式的不适应以及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变换的不适应等。如何在学生基础差、起点低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是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要针对生源实际情况,重新审视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关系中,教师课堂言语的使用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最直接的教学因素,是教师授课的最重要媒介。由于客观原因,农业院校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依赖教师课堂上的言语使用。因此,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要将新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解构学生在中学阶段业已习惯的传统课堂话语策略,对其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在这一点上,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从实用主义意识形态来看,人的言语受目的制约。说什么、怎么说都与人想达到的目的有关。言谈者在言语行为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灵活采取言语策略,即目的决定话语策略。实用主义话语系统的几个主要意识形态特征包括注重个体差异、社会化适应、C—B—S风格等。这些意识形态特征最终都服务于说话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交际效果的最大化。前两者强调把握交际者的心理因素,实现最为有效的话语交际关系和交际者之间最大程度上的合作,从而实现最为有效的交际效果;C B—S风格则从话语形式和话语量角度强调以最小的交际成本和最大的交际效率实现交际效果的最大化。联系到学生的实际。农业院校的师生更需要最大程度上的合作与最快的交际效率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师的课堂言语尤其要突出实用性与目的性,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效果。本文拟以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的几个主要特征为基础,探讨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的课堂言语策略问题。

一、关注个体差异。重新分配话语权

实用主义话语系统强调对个体差异的重视。交际中凸现交际者的主体地位。针对话语参与者的实际情况,运用最合适的言语策略,实现和谐的话语交际关系,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交际者个人的潜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产生最理想的交际效果。地方农业院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在中学阶段只是英语教学中的受体,课堂上没有话语权,教师片面关注升学率,极端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因此,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在师生关系方面,较其他院校而言,农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新分配师生话语权作为首要课题。教师应以互动为方式,以恰当的言语为手段,变传统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我说你听”的话语霸权为平等交流,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语言学习重在体验感悟,必须有听、说、读、写、思、做的亲身经历。许多农业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存在着听、说、写等方面的脱节现象,进入大学后,他们对于英语学习抱有很大的焦虑感与畏惧感。消除这些学生的思想顾虑是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开辟广阔的交流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断激活其主体意识,课堂交流中去倾听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自己的声音得到了回应与肯定,从而消除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和畏惧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的话语符合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在集体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不同的回答以更多的关注,言语中多为肯定的表述,而很少说或不说完全否定的评价。即使回答是错的,教师也不用否定句,她会说“Theanswerisdifferent”。在对学生进行个体提问时,教师总是在学生的名字前加上一些表特征的形容词如“smartWilliam”或者是“sweetJane”,以此显示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与褒扬,课堂的气氛将非常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也将增强。如果教师把持课堂,学生的主角地位不凸显,主体活动不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不会理想。

加拿大著名心理学者加德纳把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个性差异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方面、情感方面和其他方面(主要有学生的性别、年龄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英国学者斯金汉在研究个性差异中也强调了在语言学习中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从教育学上说,教师课堂的一切行为,包括言语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与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不谋而合。要想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充满活力,教师的言语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语言的学习中,学生是言语活动的主体,也是言语能力发展的主体,按照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要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必须把促进学生主体的言语活动作为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和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主要环节。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言语内容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言语规律和技巧的教学活动,它强调的是学习者主体的“自主参与”,表现为学习者本人的自主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它要求学习者的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对于许多农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习惯了权威依从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言语中居高临下,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受教育对象,没有话语权。从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来看,这不利于创造交际者之间最和谐的交际关系和最大程度上的合作。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心灵带来创伤,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另一方面也导致师生间交流的困难,剥夺了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时间与空间,也就谈不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了。因此,实现学生从学习受体到主体的转变,重新分配师生话语权是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的紧迫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言语策略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话语权,实现师生问最为合作的话语关系。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仍然沿袭他们中学阶段英语学习中的师生话语关系,把持课堂,这种合作的、和谐的师生话语关系就无从实现,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改变旧经验,建构新知识。归主体于学生,还话语权于学生,是农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出路。

二、加快社会化适应,建立和谐话语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自然也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从互动理论的观点看,语言是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和工具,语言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作为教师,只有运用学生可接受的言语策略授课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最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话语交际关系,教师可创造积极良好的情感因素来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问最大程度的合作。从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来看,抓住交际双方的心理特点,从情感上缩小与对方的距离是实现交际效果最大化的捷径之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积极良好的情感因素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心理保障。从实用主义观点看,在师生之间创造积极的交际情感因素也是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前提。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外语学习的成效不光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累积,还是情感、态度和动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注人的尊严、幸福和生活的意义,正是复兴实用主义的精神关键所在。在当今的学校环境中,讨人喜欢和受人重视是学生的首要需求。从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来看,给予交际对方恰当的肯定有利于交际者最大程度上的社会化适应,从而推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和交际效果最大化的实现。对于基础薄弱、自尊心需要保护的农业院校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褒扬与肯定。来自于教师的肯定与赞赏是他们进步的巨大动力,有利于师生问实现最大程度上的社会化适应与合作,从而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对于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提高,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热情的肯定,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专长,赞赏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课堂上的社会化适应还表现在用适当的言语策略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最为有效的教学效果。相对来说,农业院校的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氛同。调查表明,大部分农业院校的学生都认为教师课堂上的言语应富有变化,教师课堂匕始终如一的语气语调只能使讲授枯燥乏味,很多学生欢迎教师课堂上使用适当的幽默语言。教学幽默语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具有多种功能,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和误会,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能引发学习兴趣,启发学习动机;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英语教学幽默艺术包括:教师设计的情节幽默,讲笑话、趣事,机敏的妙语、警句,生动有趣的描述或评论,超想象夸张,旧语换新义等。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上教师运用社会化适应的语言艺术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基础上的一种深入浅出的言语策略,应该始终是高雅的、优美的、健康的,绝不是轻薄的滑稽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取悦学生,它是教师语言修养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折射。

三、讲究C—B S策略。适中师生话语量

实用主义话语系统中,c—B—S代表了一种被认同的话语形式尤其是口语形式的风格,即清晰(clari—ty)、扼要(brevity)和真实(sincerity)。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力求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其中课堂言语的使用对于教学效果与效率有直接影响。教师语言必须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一目了然。由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农业院校的学生对教师课堂上说的英语极为关注,而对于习惯用母语交流的这些农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以一些表示实际动作意义的英语动词为谓语,多用祈使句,简单旬,这种言语方式直接清楚,明白简洁。

C—B—S言语策略还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量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话语更为重要。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让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为保证学生的话语时间,英语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甚至有意减少教师自己的话语时间,不仅仅是在形式上的鼓励与认同,而应该表现在课堂传播中话语权力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针对农业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减少整齐划一的要求,对同一个问题注意用“Anydifferentideas?”、“Anybodyelsewhowantstovoicehisopinion?”等话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勇于创新,实现话语权的转移与话语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言语策略方面,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凭借恰当的课堂用语,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合作与互动。长期以来,心理学为各式外语教学法提供了依据。虽然实用主义心理学由于过于注重实用效果而被赋予一些贬义色彩,但教师在课堂上追求教学效果最大化却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我们不必因为它是“实用主义”,就排斥和拒绝其中一些有益的理念和观点。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为教师的课堂话语策略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应适当地以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为导向,明确教学目的,结合课堂实际,选择适当的言语策略,独辟蹊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论文:对话教学中的英语教师课堂言语策略

【论文关键词】对话教学 课堂言语策略 指导原则 授课效果

【论文摘要】。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这里的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同时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使教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对话教学为背景。提出教师课堂言语策略的指导原则和实际操作建议。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授课效果。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填鸭式”的方式为主。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话语一般占90%以上,教师的话语是主流,而学生的言语参与量则微乎其微。研究表明,只有10%或20%的聪颖学生可以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吸收和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出现危机。以对话为教学手段的课堂改革模式顺应了教学的潮流与需要,是一种非常适合英语教学的模式。

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社会交往,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使教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师生通过朋友式的合作,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语言教学。

在对话教学模式下,教师需重新审视教学目的、教学伦理、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而这些需要审视的教学因素的实现都是以教师的课堂语言为载体的,因此,在对话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解构传统的课堂话语策略,对其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虽然对话教学成为普遍的教育现实为时尚早,但由于它非常适合英语教学,因此我们提倡在实际教学中对它进行尝试性的使用,教师应以对话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与学生的合作沟通以及互动交往,把学生培育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实现创造、生成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平等策略,尊盆学生主体

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民主、平等关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师生间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彼此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从人格上说,学生与教师一样平等独立,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言语策略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开口,乐于实践。教师课堂言语的选择与使用最能体现这种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特征和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选择使用能体现这种民主平等关系的言语策略,以互动为方式,以恰当的言语为手段,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在对话教学中,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为学生建构知识服务的。传统上对于课堂话语权理解的错位,常常导致课堂上教师言语行为的偏差。教师的传统角色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导致了长期以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话语关系,教师是主体,言语中居高临下,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对象,没有话语权。

在这种以传统讲授式为主的课堂中,教师追求的是把知识点讲明、讲透,但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关键的原因在于课堂主体的错位。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持课堂,那么即使教师把知识讲得再明再透,也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改变旧经验,建构新知识。

美国心理学博士卡罗琳·奥林奇在《塑造教师》一书中,曾针对美国教育中出现的间题说“有些言语和行为能给人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且这种伤痕会伴随人的一生”。对于教师课堂上不恰当的言语行为,她的评价是“当你伸出一个手指,指着别人进行责备白叫司时,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是在指向自己”。纵观中国教育现状,师生关系问题虽因立法而有所改进,但“师道尊严”加给教师们错误的言行习惯仍厚重如山。教师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言语使用上居高临下,对学生存有偏见和歧视,这样会给学生心灵带来创伤,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只有师生地位平等,才有可能发生对话,也只有在平等的主体间发生的对话,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程应是最艰巨、最复杂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教师的言语使用起着导向作用。但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教师话语不容置疑性和知识的化身这一形象,导致师生间真正平等对话的困难及师生对话的简化,即使是在有限的学生发言中,也会因为学生存在的间题(如声音低弱、口齿不清、词不达意、不着重点等),导致不少教师不等学生回答完毕,便抢过话头,到最后干脆自问自答。这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建构新知的时间与空间。其实学生在组织语言时就是在锻炼思维、建构新知。为克服学生发言的这些毛病,教师可等学生说完后,归纳并重组学生要表达的意思。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有疑问时可随时提间,甚至可以不站起来发问,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一盲堂”为群言堂,变“我说你听”的话语霸权为平等交流,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运用有情语,实现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自然也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作为教师,只有运用学生可接受的言语策略授课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人课堂氛围,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当今的学校环境中,讨人喜欢和受人重视是学生的首要需求。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促进困难学生的自尊心,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许多学校的课堂经验表明,如果教师重视学生的成就,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在管理学生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间题。从互动理论的观点看,语言是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和工具,语言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提高外语学习的成效不光是简单的语言知识的灌输和学习,还是情感、态度和动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积极良好的情感因素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的心理保障。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语言策略,挖掘和激发这种情感潜势。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一次综合英语课上,教师正在讲授E一mails一课。本课讲的是网络聊天室的利弊。在导人课文时,教师问了同学这样两个问题:Ch$tting online looks like fun, Have youever tried it? How do you feel about it?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了亲切感与可触感,从而水到渠成的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评价语的使用上,教师也需要运用“有情语”的艺术。当赞赏学生时,教师的话语不应只针对学生学习中小小的进步和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和专长,赞赏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Light-town和Spada曾说过,“过度指出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会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必须对学生对纠错的反应多加注意。”当为学生纠错时,教师应选择恰当的语言策略,选择间接、委婉的言语手段提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纠错的意识。例如“Right but not complete.”“Think it over, then youcan give more.”"Try to put it another way.”“rams-fraid there is another way to二Do you know it?”英语中有很多富有鼓励性的话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话语的力t,多给学生一些安慰与鼓励,传达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教师课堂上启发性的与鼓励性的话语能使学生充分放松,最大限度地开动脑筋,参与课堂学}3。例如“Never mind ! " " It down t matter. " " I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三运用体态语,实现最大效率沟通

语言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交际过程中,言语信息只占交际信息总盘的35 }o,其它非言语信息则占65%。不仅如此,体态语言的运用也自然丰富了交际手段,使得言语的重复和强调相对减少,言语活动的负担也大大减轻;而信息的增加,也有益于人们突破通过单一渠道理解话语意义的局限,从而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质盆。因此,不少国家都非常重视“体态语言”的教学。从某种意义来说,师生交往中的非语言交流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人们能够一时停止有声的说话,但却不能停止通过各种身体的姿势有意无意地不断发出信息。可以这么说,没有丰富协调的肢体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师生交往。而没有表情的呆板说教只能使学生永远对教师敬而远之,永远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必须尽可能解读学生的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尽量策略性地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采用目光、手势等非言语手段来传递信息,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最大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在安静地做练习,一位学生悄悄站起来用手势表示他要出去一下,教师如果允许,只点点头就可以了,而不宜使用有声语育,以免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再如,一个学生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若使用有声语言来批评他,就会干扰整个教学过程;如果用一个恰当的暗示动作,不仅不影响其它学生听课,而且会比严厉的批评效果要好。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于朗读几遍,学生的声音大小等,教师同样不必通过有声语言的指令,而可以通过体态语与学生达成无声的默契。

由此可见,体态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除了要在有声语言的传递上下工夫,还必须加强课堂上自身行为动作的修养,努力掌握体态语的表达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艺术地使用体态语,并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这不仅会使我们的教学艺术锦上添花,而且能高效率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理解他人以及在英语交际中的灵活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符合对话时代的精神,正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的出现,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教学艺术的复兴与新兴,而是教学活动历史性的、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更使教学伦理和教学思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思维和思想的深层,我们可以发现,对话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简单改良,而是对其进行批判。从对话教学中,我们又一次看到教学要素的重构,但是这一次重构不同于以往,甚至不同于20世纪初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对话教学是对话时代的产物。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以人为目的,无疑是对传统教学全方位的改造,应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话教学成为普遍的教育现实为时尚早,但作为新的教育精神和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则是无可争议的。对话教学背景下的教师课堂言语策略应体现对话教学的特征与需求,教师应以对话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与学生的合作沟通以及互动交往,把学生培育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实现创造、生成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论文:浅析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结构

论文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 教师素质 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专业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及培养人才的高低。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师,在职业道德、业务、专业等方面都应有较高的素质。

教师素质,作为一个能力系统来看,它包括十大能力:即认知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设计创意能力、执行能力、教学观察能力、话语能力、互动能力、群体控制能力、表现和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国外称之为Multiple Intelligence sand Skills(MIS)。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言语组合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情感智慧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职业能力”。

一、职业道德素质

任何职业都要讲究职业道德,教师更要有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对象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生源复杂,英语基础差,各方面问题多。这需要教师在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外语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分析其具体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业务素质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高职高专与中学和本科英语教学的区别,它既不同于中学重语法的基础教学,又不同于本科重学术的研究教学。根据2000年《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的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为培养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服务,要全面贯彻“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以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以使用能力为主。突出培养语言基础与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从事涉外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要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

2.具备广博的知识修养

当今世界是知识增长的时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功底外,还要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历史人文等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的介绍同步进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使用英语,达到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另外,现行大多数英语教材尤其是专业英语教材涉及到文、理、工、经济和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在自身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还要了解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等各方面的知识发展,更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知识。

3.确定合适的教学材料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要求也不可能使用统一教材,英语教师可根据所教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一方面,英语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既能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又能发掘其潜力,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适应高职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选用、改革乃至编写英语教材的能力。

4.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基本要求》,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做到:第一,要明确英语教师的基本任务。根据《基本要求》,高职基础理论教学并不是学得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而是要突破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做到恰到好处。第二,要明确英语教师的中心任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能力要求的“度”,对学生不宜有太高的要求,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提出不同要求,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5.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否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方法是关键。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枯燥,教学内容单一,必须加以改进。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尽量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努力创造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今,英语教学改革推行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现代化教学,网络的运用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大班教学与语言训练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网络资源还能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和水平选择不同模块和级别的材料。在线学习也突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促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形象化、立体化,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已成为专业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

三、专业素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英语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社会职业能力的教师。英语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掌握与其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如商务英语教师要具备足够的商务知识,掌握大量询盘、报价、索赔等商务谈判方面的英语词汇,同时,由于商务英语教学中有大量谈判实例,谈判参与者的英语会带有各国口音,教师要具备很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计算机英语教师自然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还要不断更新电脑英语词汇;在物流专业任教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对物流领域的新动向有所把握,还要掌握大量物流专业英语词汇。高职英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本学科的知识,要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研究,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文化、艺术、科技及各种新生事物,并将所获得的最新信息有机地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新时代,专业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结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英语教师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为引导者,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也是教师的能力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角色转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角色 转变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引导者,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规则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升而言是一种重要的阻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转变出来,形成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才能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和教学功底

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其实是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开放式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更加扎实的语言和教学功底,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和高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都十分羡慕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以及流利的口语,但是由于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很容易对学生的积极性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发挥积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要帮助初中学生加强语音学习,很多初中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中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语音练习,因此在发音过程中容易出现语音不标准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学生英语口语练习过程受阻,造成学生不敢说的现象,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发音引导,这也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初中英语教师应该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一味地模仿和接受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来调动自己英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将一些常用的语言结构转变成为学生比较熟悉的教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交际。

二、教师要扮演心理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中学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有的则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了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复式教学法,分层次、分组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教育,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获得成功。这也能消除学生由于基础差而厌学的心理。通过与学困生进行谈话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进取心,也想提高成绩,但是由于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英语的难度较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十分有必要。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经常交流,给学生讲述学习英语的诀窍,主动询问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也可以对一些基础太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可以让学生进行结对帮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帮助,让学生真正缺什么,补什么;再比如,多对孩子进行表扬,相比成绩较好的学生,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困生更多关注,比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有提升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当面提出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创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育形式以教师为主,而新时代的教育则以学生为主体。在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并且与学生之间构建一种新型平等的关系,共同合作学习,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教师应该掌握其兴趣爱好和喜怒哀乐的特点,时时关心学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信任老师,并且将老师当做朋友,用情感激励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

氛围,就是让学生能畅所欲言,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且敢于创新。

如下图所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比如对music进行分类,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然后进行汇总,得出第一个蓝色底的音乐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延伸,让学生从网上搜寻资料,可以对不同的音乐的特点进行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示,让学生自主思考,最终能够锻炼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对各种知识不断巩固。

四、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积极创设课堂情境

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体会情境提升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更多的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的课堂情境的创作方式有几种。第一,介绍背景知识。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各种背景知识进行介绍,比如教材内容所设计的文化、科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形成一种意识,有助于进入到教材内容这个情境中去,对教材内容有更深的了解。第二,放录音或者视频,对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在英语教学中,播放视频或者录音是一种很好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比如播放一些单词、短语、句子等,可以让学生将所听到的有关词语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初步的印象,有助于进入各种语境中,对语言进行深入的理解,如在阅读的过程中,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进入到文章中,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第三,在对英语内容进行讲解之前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构建相应的情境。写作是构建情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写作预习,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很多关于课程内容的知识以及情景,然后根据情景的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对文章进行预测,在自己构建的情境中进行相关学习。

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调,在新时达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并且创设课堂情境,进行高效教学。

英语教师论文:论农村英语教师现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结合农村英语教师现状,探讨适合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适合农村教师特点的培训模式可以从研训一体、分层培训、远程教育、自主发展、校本教研和校际交流相结合等五种模式着手,能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师 现状 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新课程标准潜在地规定了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结构。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外语教师现状和新课标要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外语教育尤其是农村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农村英语教师现状

1.英语专业第一学历率低。从2007年9月开始,栾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对乡镇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一次摸底统计,发现英语教师的专业学历层次很低,在全县的155名初中英语教师中,本科率9%,专科率为88%,但是全日制英语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只占14.2%,而且这些英语教师又大部分集中在县城的一所县直中学。近一半的英语教师没有受过英语专业技能训练,选择英语教学大多出于对英语感兴趣,有的甚至是服从校领导的安排而接受了外语教学工作。有一所农村中学,全校共有英语教师13名,没有一名第一学历是英语专业的教师,整个外语组是由非英语专业教师或代课教师组成。而小学英语教师情况更差,全县133名小学英语教师中,只有县城里的第一小学有两个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占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总数的1.5%。从这种情况就可以看出,目前农村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状况最差。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调查发现有以下突出问题:教学观念陈旧;知识结构老化;自我发展意识差;外出培训机会少;缺乏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专业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在该县较偏远的一所乡中,共有1300名学生,听课时发现,有的英语教师在留课外作业时竟要求学生把练习册中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在作业本上抄一遍。有的初三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把属于学生参与的听、说两项课堂任务变为精讲内容。还有一位小学教师,英语底子很差,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背课文。以上情况说明,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方可促进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二、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1.农村教师的“领头雁”不足。农村学校已有的骨干教师大量进城,这就导致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引领,加之个人发展的平台与机会很少,农村教师队伍逐渐呈现出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优秀教师的流失不仅削弱了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而且动摇了一些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的决心,有的教师甚至不愿意参加培训,认为参加培训是一种负担。由于农村教师工资低,福利待遇差,工作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部分教师在外边上课,甚至在家中办补习班,本职工作变成了“兼职”,工作重心严重偏离,自身专业发展更是渺茫。

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很多农村教师对于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专业技能普遍较差。一直以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都是继续教育,靠教师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去完成。这种形式的培训管理难度大。因为中小学教师的课时量很大,课外时间很少,且继续教育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不愿意参加或被动应付。

3.相关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匮乏。部分教师有意愿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但是对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的安排、资料的查阅和搜集、研究方法的采用以及论文或报告的撰写等,不甚了解。

4.教师管理片面行政化。教师的调配有时不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导致人员安排和学科需求脱节,县城学校人浮于事,乡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

5.学历和能力不一致。尽管大多数农村教师经过培训和学习基本上达到了资格要求,但由于学历培训质量等原因,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多大提高,学历达标和能力达标之间仍存在较大落差。

6.社会环境对教师发展也会造成负面影响。相对地说,大部分农村的学生接触外界或现代化的东西较少,视野没有那么广阔。因此,在学习英语这门课时,他们没有真正了解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毕竟在他们面前的生活环境中几乎不可能使用到英语。再加上初学英语,词汇量大,有一定的难度,有些

学生觉得难学,因此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这就使得在农村进行外语教学难度大于城市,且不平衡的小学师资使得学生基础差距较大,在升初中后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感到教英语是件困难的事,信心不足,破罐子破摔。

7.“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据观察, “应试教育”仍有很大的市场,对农村孩子的危害最为明显。一方面,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一般较低,家教水平一般比不上城市,因此可以说,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关怀,需要更多的感性内容进入他们的课堂,需要教师以全部的热情去鼓励教育学生全面进步、全面成长。另一方面,考不上大学就等于无用的思想仍然在部分农村教师的头脑中作怪。他们重分数轻教育的做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辍学,教师获取成功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这些教师看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没有多大用途的。

三、新课标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1]在实施建议第八条中规定: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准确把握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践教学之中加以运用;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创造性地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这一建议在教师的培训中一直加以强调,而且受训者也能理解其含义并意识到教师教育的迫切性。但能否在农村有效实施,关键在于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这对教师教育培训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如何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更是目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教师专业化发展怎样适应现代农村教育的实际是一个战略性课题,因为在我国,至少70%的孩子在农村,而农村教师的数量与农村学生的数量不匹配,也就是说,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走向县城、城市,相对较少的农村教师正承担着相对较多的孩子的教育工作。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何等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这个差距在某些地区还处于加大趋势。将城市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移植到农村,是不现实的。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依据乡村生活实际,造就乡村学校教师”[2]。因此,结合农村英语教师现状,探讨适合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推动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农村教师特点的多元化培训模式

培训必须多样化。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自各种不同的渠道,出现“层次多样化”特点,反映出继续教育的培训需求上,也要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样,以往那种统一的“一刀切、齐步走”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不能适应与满足农村英语教师在继续教育上的需求,应及时做出调整。

1.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把教研、培训两种职能合在一起,搭建研训平台,使教研的优秀成果不再只限于少数精英教师,而是通过培训及时介绍给全体教师。在教师实践教研成果的过程中,不合理的成分不断加以摒弃,富有活力的教改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这又会反过来推动教研的深入开展,这种理论与实践不断促进和补充的研训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前景。2005年,栾城县教育局将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电教站、教研室整合为教师教育研训中心,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在研训中心的网站上,有最新的教研理论,也有骨干教师的课堂实录,还有各类示范课视频,优秀教师的教案等,为全县教师备课提供了多方位参考,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分层次培训模式:突出重点、编制乡土培训教材。这种教材体现浓重的农村教育特点,把中国农民传统朴素的教育思想通过不同的情景体现出来,要科学划定不同的培训“层次”,明确每个层次的培训重点,采用模块化教学,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具体情况,根据培训内容、要求、时间的不同,设置出若干个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刚参加工作1~6年的教师要采用观摩学习和技能训练等方式;对工作6~8年的适应型教师宜采用案例研讨、合作参与方式;对工作8~10年的成熟型教师宜采用合作参与、自主反思、教研引领等方式;对突破期的专家型教师(15年以上),重点是培养理论创新和科研带头能力,宜采用课题研究、理论研修等方式。要强化对骨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搞好二级培训工作。要为骨干教师的学习、培训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领

头雁”作用。

3.远程教育模式。“正如计算机与网络在全球的普及改变了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式一样,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发展已带来了外语教学领域革命性变化。”[3]2000年开始实施的“校校通”工程为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远程英语教育节目和各种教学和学习网站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硬件保障。通过网络,农村教师可以突破时空界限,省时、省力,可以减轻农村教师的负担,从而达到自愿、自主地学习,或接受专家的个别辅导,或与他人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然而,目前乡镇中小学外语教师利用网络比例却非常小。新课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给教师提出了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开发课程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的建议。但目前大部分乡镇中小学的教学设备还很落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还受到一定的局限,有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投入,尽快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

4.自主发展模式。自主发展模式是在校级领导引导下,以激发主体意识,引导自我教育,促进农村教师主体价值逐步实现的专业发展模式。一些农村教师自我价值意识严重缺失,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只有唤起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思考意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使教师生命发展拥有不竭的内动力。”[4]因此,不仅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逐步提高他们的待遇,而且要着重关注他们专业发展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外语教师可以自读一些与外语教学有关的书籍和期刊,订阅专业杂志和书籍。此外,还要经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讲座,观摩英语教学录像、影碟,并利用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了解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形成广博的知识体系;要进一步钻研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应用语言的能力;要系统学习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语言教育学等理论,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5.校本教研和校际交流相结合模式。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自身力量,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展开教研。由于条件限制,校本教研模式是目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现实的选择。在农村单个学校师资力量或科研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平台,可以与其它学校合作。在农村,只有几名、十几名教师的学校为数众多,这种情况下,校际之间的专业研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校本教研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开展观摩课、说课、评课活动。要建立校际研讨模式,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把具有相同兴趣的教师召集起来,建立学术沙龙、主题研究活动、校际文化联欢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手段。

五、结束语

上述几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以选择性应用,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加以改进。尽管每一个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可操作性,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想取得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学校要施行专业化、人文化教师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领导要认识到这一点。

英语教师论文:浅谈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当前,国内高校陆续喊出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口号,也制定了相应的中长期计划和具体指标。同时,高校除了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一系列量化考核外,也逐渐提出对教师科研任务进行考核的要求。作为社会科学的语言学研究,无论是在人才队伍还是在成果产出和使用等方面,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为了适应时展,广大英语教师不仅要努力培养科研兴趣,提高科研素养,而且要注重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找到相关理论依据,优化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

论文关键词:教学型;教学科研型;英语教学;自身素质

随着我国在经济、科技、政治等方面的迅速崛起,国家也逐渐意识到要将经济增长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各级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发展,开展了形式各异的人才卓越工程,这其中包含引进有国外名牌大学留学背景的优秀硕博毕业生。此外,为了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各大高校在主打特色专业的同时,也逐渐开展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践,而这种复合型人才更多地是指“外语+专业”,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公务员班和江西财经大学的国际金融专业等。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按照文件,高校在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同时,也应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职业发展教育培训。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主力军,英语教师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新形势下,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成长等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和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广大教师在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的同时,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广泛阅读语言学经典著作,运用语言学的相关原理来解决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勇于创新和大胆实践,寓教于乐,使学生受益的同时,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得到提高。以下笔者将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心理语言学、语言测试、语料库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和成果,探讨如何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创新。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敏锐的目光和良好的创新能力。在我国,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国内外一批旨在介绍二语习得理论的著作应运而生,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刘宏刚,2008)此外,英语教师应当积极汲取相关领域优秀的科研成果,学会理论联系教学实践,并能运用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二语习得经典文献中富含多种模式,这其中有我们较熟悉的普遍语法理论、话语理论和act神经功能理论,也有我们不太熟悉的信息加工模式、平行分布加工模式等,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当广泛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了解最新科研进展,提高业务水平。

在广泛阅读理论书的同时,也应积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试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理论指导下得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比如,个体差异和情感因素是二语习得相关研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书籍和相关文献的阅读,了解认知风格、学习策略等因素对二语习得的不同影响,而且国外较多的实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广大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实情进行相应的调整,设法减轻学生的焦虑感,使学生感到轻松和充满自信,从而发挥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又如,教师可以从语言输入相关理论得到英语教学的启示,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rod ellis,1994)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krashen(1985)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1”。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状态的间隔距离。这样,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属于“i+1”的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所以,一位好的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尽力简化语言输入,组织学生参与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际,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交际对话能力。

以上笔者只是列举了几个跟教学密切相关的例子,二语习得研究日益丰富,逐渐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宝贵的智慧库,如何正确使用其相关理论来促进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和探寻的课题。

二、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心理语言学”这一术语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坎特(j.r.kantor)1936年的著作《语法的客观心理学》,但学术界普遍承认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但它的研究成果还是没能被有效地吸收,因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研究都过分偏重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并且心理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指导作用也被人们忽视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stern(1983)曾说:“语言教学理论离不开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这些心理学概念,有关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的心理学的思考本身就是任何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部分。”如外语教学中最早盛行的翻译法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朱纯,1994)而外语教学中影响深远的直接法是以wundt的联想主义为理论基础。(董燕萍,2005)而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听说法在心理学上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学习语言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这是符合语言习得过程的。外语教学中的听说法把语言习得过程看成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重复和模仿是其精髓。而创始于上世纪50年代法国的视听法(或情景法)主义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同时借用了格式塔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董燕萍,2005)视听法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视听法除了注重听说还注重“看”,即在教学中利用幻灯机、投影机或教学电影,给学生播放出伴随着纯正地道发音的、生动的画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视听法比听说法更强调教学情景的作用,强调视觉在学习语言当中的重要性。

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法主要根植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交际法强调学生只有在大量接触和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中,才能养成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要安排在合情合理、合乎社会交际情理的情景之中。交际法重视口语训练,重视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这是与自然习得语言的过程相接近的。广大教师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有所取舍,吸取各种模式之所长,因材施教,使外语课堂更具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三、掌握语言测试科学相关知识研究成果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测试在服务教学的同时也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反拨效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反拨作用有益于教学,而消极的反拨作用却可能妨碍教学。另一方面,教学实践又为测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使测试更符合教学需要、更科学。(hughes,1989)了解到语言测试与教学的关系之后,教师应竭尽所能设计出公正的、效度较好的英语测试,从而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更客观公正地评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测试进入了一个活跃发展时期。语言测试逐渐得到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学者的重视和关注,有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对进一步推动语言测试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邹申,2005)国内从事英语语言测试研究的人员也在逐年增长。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经常把测试的用途简单化,对于测试设计及测试分数的解读了解不多。我们平时做的就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汇总,再计算出平均数,以平均数作为参照物,能给学生的英语能力下定义,同样以平均分来衡量班级总体英语水平。其实,但凡对语言测试科学有所接触的人员都应清楚,测试分数的导出和解析远非几个简单的运算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应该从考试用途、测试所期望检验的不同概念、系统误差、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侧面地对于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点有更好的掌握,及时发现测试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从而在教学中提供相应的比重。

此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语言教学和测试带来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活力,也给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科技的发展和更新正一步步地颠覆传统的语言教学和设计。同时,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教育科学、人工智能研究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发展给语言测试和教学带来了广阔而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广大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从上述学科领域汲取营养,对于认知科学和计算机技术最新成就的了解和掌握,能使我们认识自身不足,促进我们的学习和发展,争取成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语料库及其他媒体库的研发和使用

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它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和资料不是某些个人臆想编造的话语,也不是简单地从某些书籍上摘抄的少数甚至个别的例证,而是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使用者在大量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口语和书面语,这就将语言的描述建立在一个博大而真实可靠的语料基础之上。(何安平,1997)1961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语料库——库布朗语料库(brown university standard corpus of present-day american english)。而当时较多的学者受乔姆斯基的语言思想影响,坚持认为语言学理论应该研究人类的语言能力,而不是记录和研究语言表现,所以早期语料库受到较严厉的打压,发展受到抑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基于电子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才开始在发达国家兴起,而中国在此方面的发展则更晚些。令人可喜的是,在杨惠中先生和桂诗春先生的带领下,我国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t)。

广大英语教师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语料库供语言研究使用,与日常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是不对的,也同时证明了我们对于语料库的用途不了解,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要远远领先我们。比如,国外一些考试已经开始尝试给考生呈现多媒体考试内容,如toefl考试,在其听力部分里就有图表和照片呈现给考生,我们在设计跨文化能力测试项目时是否也可以借鉴其做法。能否借鉴国外一些考试中多媒体手段利用的成功经验,切实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媒体库检索系统,组建文字、声像等资源为一体的超媒体库,测试设计者们在设计时,只要输入关键字,就能把“共现”的媒体资源调取出来,供设计者筛选使用。例如,2010年6月全国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听力18题:

18. m:honey,i’ll be going straight to the theatre from work this evening. could you bring my suit and tie along?

w:sure,it’s the first performance of the states infinite orchestra in our city,so suit and tie is a must.

q: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18.a)the speakers will dress formally for the concert.

b)the man will return home before going to the concert.

c)it is the first time the speakers are attending a concert.

d)the woman is going to buy a new dress for the concert.

这道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语言层次),也考察了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许多英语学习者所欠缺的)。在我国,大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听音乐会,就是有在穿着方面也不是特别讲究,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那么对于英美人士而言,工作之余去听音乐会是很平常的事情,虽然平常在着装方面是有要求的,一定要正式着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去找与“concert”有关的且可能发现的对话,通过技术手段加工处理,建成超媒体库,通过关键词“concert”共现,我们就能很轻松地找到与“concert”有关的资源列表,测试设计者也可以根据需要让应试者进行计算机适应性测试。因此,语料库及现代科技手段在英语教学和测试中还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号召下,各大高校已经或着手进行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这是高校发展生存的大趋势。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基础教学部分的中坚力量,应积极思考如何提升科研素养和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将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联系起来。勇于并善于利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实验和成果,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批具有良好的科研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英语教师论文:创造高效英语课堂 做魅力英语教师

【摘 要】目前新课改轰轰烈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且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火热的课改实践中,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

【关键词】新课改;创造;英语课堂

目前新课改轰轰烈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且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火热的课改实践中,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无动于衷,事不关己。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们要改变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敢于告别“原始农耕手段”,我们要在教育行动中成长,要做到“听别人的课堂,思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大幅度削减课时,改变以往那些,死念“苦经”才会“苦海无边”,熬时间、拼体力的学校教育的今天,再谈创造高效课堂,恰恰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做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理应广泛汲取各位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取长补短,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教师应有的态度。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呢?

《中国教师报》山东记者站李炳亭作的题为“高效课堂的‘知’与‘行’”的报告,对“高效课堂”的总结性阐释,其中部分内容是“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学会、会学、学乐、创学”“ 把学习交还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以学生为本”“ 自学”“ 学”。就我理解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兴奋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每节课都有学习的目标,并且写在醒目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肯定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中国教师报》山东记者站李炳亭还提出了“高效课堂”的观点,“课堂是麻将室,学习就是打麻将,课堂是网吧,学习就是上网。”学习能力来自于兴趣和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英语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环境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切课改的精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一对一,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科学地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俗话说:“ it’ better to teach a man fishing than to give him fish.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规律,自然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一言堂”、“满堂灌”,取而代之的是循循善诱的指导、画龙点睛的点拨总结。总结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感觉,让学生变成了“believe me ,i can do it best” “相信我能,我就一定能”的阳光学子。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师 ,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民众”。可见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民族的成败,教师的责任是多么艰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主动求变。我们要“变”,在变革中生存,在生存中创造:我们要“学”,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完善;我们要“习”,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成功。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打造一个开放而又高效的英语课堂。

英语教师论文:试论英语教师实施文化教学的能力素质培养

论文关键词: 英语教师 文化教学 能力素质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英语教育界存在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交流时出现文化障碍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应把英语教师实施文化教学的能力素质培养作为源头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决定了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相互依从、密不可分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教学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教授学生如何看待事物、认知世界,以及如何运用语言反映思想感情、行为习惯等。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同时具备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两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一、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入学水平低下是实施英语教学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尴尬而又严峻的现实。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一直都把基础知识的讲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文化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很小。出现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水平限制外,还有几个重要的方面制约:一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并未对文化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做出明确定义,教师仅仅根据个人喜好,只将文化教学作为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辅助手段作简单介绍,点到为止。二是受传统教学方法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重语言、轻实践,缺乏把知识、行为和意义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环节。三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传统教学思路还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存在,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灌输式教学还在延续。现在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这些影响还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二、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分析

我国语言学家邓炎昌、刘润清教授指出:“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语言,同时也是学习文化;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实施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师来说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根据英语教学界的研究和笔者多年英语教学的经验,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能力素质要求:一是要有把握文化教学中“扣”的能力。文化教学必须紧密结合语言教学实际,紧扣教材,在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容中要有选择,培养为语言教学服务的能力。二是要有把握文化教学中“度”的能力。教师应对所讲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自身语言水平的高低,理解接受能力的强弱,以及对所讲内容的了解程度等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课文的讲解、技能的操练等语言教学上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确保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兼容、互补。三是要有把握文化教学中“取舍”的能力。客观公正地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吸取有益文化精华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文化学习要求。教师应明确英语教材中的文章都取自外文原著,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但作者都是站在自己或本民族的立场上,以自己的或本民族的价值观为出发点,有些观点难免有些偏执。因此,教师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辩证的原则,培养有取有舍的能力,在建立文化定型时,避免绝对化,并要从多方面了解目的语文化,有条件的应多接触对同一文化的不同研究文献,克服偏见,在基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交流。

三、培养实施文化教学能力素质相关措施分析

中西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并贯穿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处处留心皆学问。培养实施文化教学的能力素质有很多的方式方法,笔者以为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文化视野面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第一,英语教师应重点了解希腊神话和《圣经》。北京大学陶洁教授把希腊神话和《圣经》称作“西方文化源泉”,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希腊神话和《圣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学习英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是非常必要的。第二,要重点了解英美两国的社会历史、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历史、传统和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见证和积淀,所以这也是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重点。第三,要懂得相应文化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和不同的生存环境导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也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广泛的阅读学习中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问题。第四,要将习语学习作为提高实施文化教学能力素质的关键点。习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鲜明的文化色彩,把习语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在了解文化的同时学习习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为英语教师创造良好的文化感悟环境

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2001)就曾指出:“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作为英语教师就应当超越语言范畴,更多地介入文化领域,但长期的国内生活,真正的目的语文化环境很少,常常容易对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混淆或不是十分清晰,这就要求英语教育界为英语教师多提供一些参观访问、出国交流的机会,让英语教师有意识地了解其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思维文化、体态文化等文化内涵。通过直观的情景、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目的语文化。

(三)要在合作教学和交流互动中培养实施文化教学的能力素质

课堂教学中,教学具体环境的复杂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等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实施文化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文化修养固然很重要,但灵活适当的方式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合作式等是不容忽视的辅助手段,因为,每个教师在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理解得也不一定全面。在教学设计的策略上,应考虑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师参与教学,在探讨与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另外,学校可定期开办各国文化讲座或文化节,邀请研究不同文化的专家教授发表他们在文化领域的见解,鼓励教师举办各种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讲座等形式。同时还应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参与教学交流讨论,以此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要建立并合理利用英语文化素材数据库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题材,并对涉及文化的素材进行分类,可以按各种文化的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对某些文化素材进行注解,合作建立一个便于以后检索且可以资源共享的文化素材数据库,存储在教师的电脑或者笔记中。教师们合理利用并不断丰富完善文化素材数据库,这样对于文化教学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语言与文化作为一种互为媒体的关系,两个环节均不可忽视。随着人们对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深入关注,随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和不断发展,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英语教师论文:浅析素质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师 素质 素质教育 基本素质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校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从五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都是从外语学院培养出来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已逐渐落后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发展趋势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增长和更新的速度加快,英语教师的职能和作用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未来的英语教师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未来发展的设计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和人生的榜样。这对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观念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和提高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人才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英语教师职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寓德于课堂教学之中,二是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去影响、感化学生。为此,英语教师必须做到:思想上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于要向学生灌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己首先必须弄懂弄通,而且坚定不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它的信任和期望;工作上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勇于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奉献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热爱和崇高的使命感;个人品格上要自信、正直、诚实、谦虚、廉洁、守纪,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好印象,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重要条件之一。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

从教学方面来说,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必须更新教育和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敢于在英语教育中结合学生基本现状来选或增减教材内容,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运用,既要灵活运用常规教学方法,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新的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过程中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从科研方面来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水平的英语教师,应当站在学科前沿,对新的科研成果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在研究中形成新的理性认识,预见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不断强化科研意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教师的科研水平越高,科研成果越丰富,培养人才的质量就越高。

三、宽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现有的英语教师,大多是在原有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普遍存在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这既影响英语教师形象,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渊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包括社会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作用于教育对象的资本;三是扎实的相关科学知识,包括相关的社会人文学科学知识;四是良好的教育科学知识基础,如教育理论、教育评价、教育科研与决策等方面的理论。大学英语教师基本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但学历不等于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渠道增多,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来说,如果只是简单地“吃老本”就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自觉补上文化素质教育这一课,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含量的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不断涌现,社会结构和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导致了学习的终身化。一次性学校充“电”,一辈子工作中“放电”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终身不断地学习,愈来愈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地继续学习,使自己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胜任素质教育赋予的历史使命。

四、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技巧能力。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劳动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完成任务,所以语言的表达是否规范、准确、清晰、精炼、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2.教学研究能力和先进教育手段的使用能力。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英语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的理论来充实自己。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手段,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尽快学会使用这些先进手段。

3.组织课外英语活动和课余训练的能力。英语教师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要组织课外英语活动,如果没有牢固的理论根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方面的训练,很难完成这些方面的工作。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参加组织课余“英语角”活动,努力提高实际工作、组织工作的能力。

4.人际交往、公关能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沟通感情,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而有效的教学与有效的交往是分不开的。首先,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和关爱的氛围;其次,教师还要善于与社会上的实际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交往,建立密切联系,经常“走出去”“请进来”。

五、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准确的判断力。教师应具备洞察学生个性特征的能力,善于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动机、情绪和思想观点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教师还应善于从学生的表情、声调等方面的细微变化中,体会出自己的教学措施、教学效果的好坏,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2.善于做出情绪反应的能力。英语教师的劳动是以语言和肢体语言作为其主要表现形态的。因此,要以表情、情绪感染学生。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师要有良好的外表、较强的表现能力和较高的英语专业素质,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和自控能力。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情绪必须是亲切、热情、轻松愉快、稳定而有自制力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教育。

3.积极的心境和坚强的意志。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英语教师本身也将面临竞争和挑战,甚至可能出现危机。为此,教师必须有迎接挑战的自信心与勇气,必须有战胜危机的坚强意志。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遭受挫折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必须有心理调适能力,在逆境中不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在顺境中不趾高气扬、忘乎所以。

4.宽宏的肚量。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对于来自无论是同行还是学生的不同意见,一定要有正常的心态、宽宏的肚量。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时,要努力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包括团结在学术观点上与自己相悖的人,以及在工作上对自己有意见的人;要乐于举贤任能,肯于帮助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

英语教师论文:浅谈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教师理念研究这一领域在中国外语教学界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联系起来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目前教学状况的需要,本文作者以问卷调查了两位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以课堂观察工具评佑了其教学过程,以考试成绩检测了其教学效果,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能增强课堂的互动,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而积极的互动又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不同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1介绍

教学理念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英语教师应充分理解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体现为教师为课堂教学所做的准备及所创造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改革,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式学习模式,需要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互动协作,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但教师理念研究这一领域在中国外语教学界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联系起来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目前教学状况的需要,本课题尝试研究大学英语不同的教学理念,及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影响,探索出较好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2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不少人研究了教学理念,研究了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关系。peacock,纵向研究了i46名外语教学教师对二语教学的理念后认为,教学理念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将来的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必需消除有害的教学理念。rim-kaufman and sawyer考查了教师的理念,态度,优越性是怎样联系的。他发现使用与理念相应的教法的老师显示了理念的更大作用和教学的优越性。basturkmen, loewen & e1-lis, rod ,进行一个个案研究,调查了三个教师关于二语教学中中级水平的交际课的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的重点。结果表明关于教学重点的信念和教学的实践有一点点的相关。ertmer,赞成说这样的研究是研究的重点,呈现了教师教育信念的观念的重要一步。wiebe berry调查了有关写作过程教学的教育信念和教学实践的联系。发现虽然教师们在教学法上观点一样,但实际教学方法并不一样。苏秋萍主张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构建科学的合理的理念系统。郑新民,蒋群英口,探讨了教师理念是怎样明显地或不明显地指导他们的教学法和教学实践。

总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同他们的教学理念一致,但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考虑学生的信心,上课的进度影响了教学理念的实施。但教师理念研究这一领域在中国外语教学界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联系起来的研究还比较少。本项目试图研究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称及教学效果三者的关系。

3研究设计

本课题从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揭示三者之间的因果联系。主要手段为调查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查不同理念教师的教学过程,比较这些教学过程;研究这些教学效果及差异。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实施合理的教学过程,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好语言基础,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为:①大学英语教师都有哪些教学理念?②不同的教学理念是否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过程?③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题抽样研究的对象为武汉大学大学英语部两位老师(a, b)、两个班的学生。首先进行的是问卷调查。接着是课堂观察,观察时间为一学期。在课堂观察时,使用的是allen, frohlich, spada设计的"colt”教学评估工具。学期结束后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了统计。

4研究结果

4.1教学理念对比

本项目设计的调查问卷有10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大学的目标是什么。a老师认为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b老师认为是传授知识。第二个问题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什么。a老师认为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b老师认为是传授语言。第三个问题是你对教育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怎么看。a老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要达到教育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b老师认为学生不仅仅是要求达到语言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而是要提高他们生活中的想象力,思索能力。第四个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是个什么样的角色。a老师认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助者。b老师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启示而不是活动的组织者。第五个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a老师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中心,b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是思考者,回答者。第六个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a老师认为达到学生的要求,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b老师认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更多的思考语言和人生。第七个问题是备课设计。a老师认为是任务型教学备课。b老师认为是传授知识型备课。第八个问题是关于动机。a老师认为合作学习是主要动力。b老师认为竞争是主要动力。第九个问题是你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什么。a老师认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b老师认为是老师传授知识。第十个问题是教学效果怎样确定。a老师认为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b老师认为学生的成绩可以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从问卷来看,a老师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课堂的实践,以学生为中心。b老师的教学理念更符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

4.2教学过程对比

为了论证两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过程的影响,笔者观察了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观察包含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堂组织。a教师占用的课堂时间为52.7%, b老师占用的课堂时间为73.2%, b老师比a老师更以课堂为中心。a老师提供的小组活动占28.7%, b老师提供的小组活动占8.2% 。 a老师提供的个人活动占10.1%, b老师提供的个人活动占4.4%, a老师比b老师提供了更多的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第二部分是课堂上学生五项技能练习情况。a老师班上的学生听力占用了34.7%,口语占用了23.6%,阅读占用了3%,写作占用了2.5%,听说占用了12%,听说读占用了15.3%o b老师班上的学生听力占用了63.6%,口语占用了10%,阅读占用了10.2%,写作占用了1.1,听说占用了3.6%,听说读占用了5.7% o b班听力的时间,阅读时间比a班长,说明b老师重视语言的输入,而a班口语时间,写作时间,听说时间,听说读时间比b班长,a班老师更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出。

第三部分是教学材料使用情况。a老师使用的教材占43.24%,其它语言材料16.89%,听力材料9.78%,视频材料10.73%,音乐材料2.07%,图片材料7.32%,网页材料3.16%o b老师使用的教材占5.32%,其它语言材料72.03%,听力材料12.95%,视频材料4.12%,音乐材料0%,图片材料1.04%,网页材料2.31%。 a老师在课堂上重点完成教材上的内容和知识点而b老师补充的材料多一些。

第四部分是课堂内容。a老师课堂管理占2.3%,语言处理占63.4%(其中语言形式占26.1%,语言功能占17.2%,篇章结构占10.3%,社会语言学占9.9% ),话题处理占13.4%(其中狭义话题占2.6%,有限制的话题占4.1,广义话题占6.8%) 。b老师课堂管理占2%,语言处理占48.5%(其中语言形式占35.2%,语言功能占17%,篇章结构占4.3%,社会语言学占2%),话题处理占21.7%(其中狭义话题占3.5%,有限制的话题占6.6%,广义话题占11.7%) 。 a老师语言处理的时间比b老师长,说明a老师重视语言的学习。b老师的话题范围比a老师宽。a老师以语言练习为主,b老师以介绍知识为主。

由此看来,两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基本上同他们的教学理念基本一致。a老师以学生为中心而b老师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理念明确了他们的教学概念,影响着他们如何展开课堂教学的实践,如何影响教学的过程,那么教学的过程会不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呢?

4.3教学效果对比

本文提及的效果,主要是指学生的考试成绩。首先对比两班的两次考试成绩。两个班的二级期末成绩作为前测成绩,两个班的三级成绩作为后测成绩。然后分别比较两个班自己的前测和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个班前测成绩无差异。两个班的后测成绩有差异。a班比b班提高的快;a班听力提高的幅度比b班要大;a班的三级阅读考试成绩平均值比b班的高;a班的三级词汇考试成绩平均值比b班的高。

统计结果表明,a老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近期效果来看,学生考试成绩提高了。从远期效果来看,社会能力和应用能力会同样提高。

5研究结论

5.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运用语 言的能力

大多数结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语言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自己建立一个复杂的理解过程或构建自己的学习语言。因此,学习者是自己扩大知识而不是直接的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学习者经历了对语言的未知发生的好奇心,当这些语言方面同他己有的知识不匹配时,他就会怀疑并同其发生冲突。那么他就会被触动而去体验它,实践它以致发展,完善那些己学的语言的普遍性的,可预测的规律。显而易见,具有结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风格,而不具有结构主义教学理念或具有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师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点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教师观察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习,互相求教,让学生有创造性地表达,批判性地思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挥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框架,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结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通过活动建立自己的知识,才会有更高水平的认知能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由教师控制课堂。学生是依赖型的,被动型的。教学的重点放在信息上,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情感,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5.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了课堂互动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加强课堂互动。互动式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趣味化娱乐化,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通过互动,促进语言的习得。美国外语教育专家long曾指出:“互动有助于语言的习得,因为它把输入的语言信息(即学习者所听到的和所读到的)与学习者的内在能力、特别是其选择性注意力以及输出的语言信息(即学习者的产出),以一种有效的方式联系起来了。”以互动的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本着结构一功能一文化三位一体的语言教学思路,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目标,力求使学生既掌握语言的知识,又掌握语言交际的技能。

总之,不同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有着不同的教学过程,不同的教学结果。因此,教学理念与教学是紧密相关的。教学者的理念更深远地影响外语学习者对语言的习得。研究大学英语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以及这些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英语教师论文:浅析高职创新型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论文关键词:高职;创新教育;创新型英语教师;基本素质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实行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给予教改广泛的自主空间。

高职学生进校时英语水平就不高,且水平严重地参差不齐。由于学制的调整,三年制的高职院校会逐步过渡到两年制,基础英语的学习就只有一年,因此如何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 学生安于接受知识的传授,缺乏质疑的探索精神

多数学生走进高职院校,心理上存在很大的自卑感,已经把自己划入“没出息”的一类人,这是中国式的“挫折教育”的结果。在传授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安于做听众,只管输入,不管输出。上课习惯记笔记,复习、考试背笔记,考试非要老师画重点不可。长此以往,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淡化,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质疑的探索意识。长此以往,一些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只要及格,混张毕业文凭就算了事。有些学生因为基础太差,干脆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2. 教师工作负荷重,科研能力薄弱,创新意识淡漠

由于近年来的扩招,各校学生人数远超过了合理的师生比,教师的教学工作繁重、有些还要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再加上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实在精力难济。而且,教师平时忙于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也普遍存在科研力量薄弱的问题。创新教育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设计适合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理念,这无疑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效果不一定明显。于是,有些老师就有了畏难思想,干脆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3. 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手段有待提高

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是将平时表现、期中、期末成绩按3∶3∶4的比例来进行,评价模式还是属于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连贯性难以产生激励和随时评价。而且,长期以来,学业评价都以掌握知识的数量、精确度作为教学和学习质量的标准,无论提问还是考试,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老师给的标准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这样的评价,将教与学都束缚在一个“标准”的框架中,对师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是一种扼杀。

4. 缺乏衔接适度的教材

教材是传递知识的工具和载体,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英语教材注重知识的陈述而轻视实践应用。如:注重句型结构和语法的反复操练、词汇的讲解记忆、大量的阅读练习,以期达到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读写技能的目的,而忽视了语言的听说交际功能的应用。但英语在中国是作为外语教授的,缺少实际操作的氛围和环境,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都通过了,听说水平还不过关。在一些高职院校,运用的是大学英语本科段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吃力,所以应该以“实用、有效”为标准,编定实用的、能切实提高学生语言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教材。

二、创新型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何谓创新型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r.smit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育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只有实现自身的创新,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切实推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1.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变知识教育为能力教育

传统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缺乏创造性的。语言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但不是最终目标。高职学校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根本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然而,习惯使然,加上学生基础差,成了不少教师回避教学改革的借口。因此,参与教学改革的老师心须要有改革教育现实的强烈愿望,要有深沉的教育责任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自觉地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用前沿性的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 提高理论水平,实现知识层次的多元化

高职教师多数来自于原来的中专、大专院校,教师的基本知识构成为“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两元模式。在实施英语创新教育改革的今天,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显然要实现多元化,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作为创新型的英语教师,要自觉拓展学科知识,参阅国内外的最新语言研究成果,并有针对地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参与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和意识。同时,要切实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水平,努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逐步实现“浸入式”和“淹没式”的英语学习法。

(2)作为创新型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合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充分培养学生的渴求知识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保证英语学习不因毕业而断线,达到终身教育、终身受益的目的。

(3)作为创新型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加强与各交叉学科的联系。向学生介绍当今科技领域的最新发现和重大发明、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观察世界,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世界和探索世界的能力。

3. 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观和发展观

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执行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教师只有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主体人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变传授知识为重视学生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的策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灵活有效地加以运用,即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能力结构转化。

4. 合理地编排和使用教材,形成科学的知识观

过去,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知识的忠实信徒,因此,认为教材是不能随意运用和取舍的。科学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再是凝固不变的东西,它已经成为变动的东西。它在社会自身的一切潮流中积极地活动着,所在知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知识是不定型物”。既然如此,教材就不再是学生必然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地选择、编排具体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教得好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5. 创立形成性的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对问题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任务就是死记硬背,考试就将标准答案“复制”到答卷上。这种考试形式只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完全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行创新教育,就必须创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以考试为主的单一的评价手段,将平时课内外活动中的表现,与同学、教师的融洽程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如口语的表达和口、笔译能力)等都纳入评价的指标范围内。评价的主体不仅是老师,也可以是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满意度,将同学之间展开的互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综合的形成性的评价体系。既注重考察学生的智能、技能,也注重考察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否具备创新性是关键。只有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创造力的人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是落在教师肩上的历史使命,教师在教学中担负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校还要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改革提供更广泛的自主空间。

英语教师论文:浅析素质性教学与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素质性教学 英语教师 教学素质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素质性教学与教学素质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教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提高英语教师自身修养,提升教学素质是英语素质性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途径,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素质性教学是指针对培养学生自身素质所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教学理论和实践活动,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素质为目的教学实践。素质性教学这一具体教学实践,则依赖于广大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即教师的知识水准、道德水准以及教师的教学理论观念和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笔者深感只有切实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全面有效地推进英语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一、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性教学

1.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富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师,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以期在知识深度和实践能力上得到不断的、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就决定了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科学途径。通过将素质性教学与以往的教学特点进行对比,则会更明晰地看到素质性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途径。第一,教与学的关系认识不同。素质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非以往的以教材及单纯的教材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第二,教学的重点不同。素质性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而非单纯地灌输知识。第三,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活跃的归宿不同。素质性教学重在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非以往的教师就其思路和意图按照事先设计的轨道启发学生的思维,局限于单纯理解教师的讲解。第四,备课的重点和首要问题不同。素质性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出发利用教材实施教法。备课的首要问题是优化学习过程,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性。而以往的教学备课只重备教材,忽视备学生的必要性。第五,师生关系不同。素质性教学中师生平等与合作,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大的自主性,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不仅仅限于形式和手段,同时也是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而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人。

素质性教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那么,英语素质性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二、英语素质性教学与教师的教学素质

英语素质性教学的实现,关键在于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不但要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具备科学且艺术的教学方法,即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即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严谨勤奋,精心设计教案,探究授课方法,掌握教学规律,要富于教学热情和教学激情。

2.专业知识素质。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过硬的全面的语言基本功,标准的发音、良好的口语表达、丰富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能够在课堂内外充分展示外语的魅力,能自觉地利用语言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外语教学。

3.综合素质。除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应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广博的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要具备较高的教育学科知识,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还要掌握英语教学的特殊规律和方法。

4.师生交往的教学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交往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体现这一本质属性,是教师素质性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交往,激发学生审视、探究知识,领悟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5.优化学习过程的教学素质。素质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这就决定了素质性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习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以教论学”,教师是主导,而素质性教学是“以学论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参与性,而教师是“主持”身份。因此,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优化学习过程,即无论是备课、讲解、设问,还是活动、讨论、沟通,都要把教学由“我怎样教”转变为“让学生怎样学”,不仅要使学生想学、会学,而且要善学,会学以致用。

6.优化和开发教学资源的素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独立作用,拓宽对教学资源认识上的视野,从而丰富学习内容和途径,获取最佳的教学效益。

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性教学资源,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仅创造着学习需求,而且创造着教学内容。作为主导性教学资源的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备教材和考试,而应勇于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尝试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学方式。

教学环境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英语教学一定要形成适合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角、英语竞赛、英语俱乐部,或创设虚拟的实验环境如公关、面试等让学生体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善于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不仅营造了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发挥了现代教学资源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信息化、学习社会化的能力,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7.创新学习方式的教学素质。这主要体现在学习活动化和学习探究两个方面。学习活动化,也就是优化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充分体验和提高。教师要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如每日英语新闻播报、5分钟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并同时使之升华成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必须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只充当方法引导者和学习管理者的角色,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平台不断探索和更新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8.备课理念与素质。备课是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备课质量高低体现着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了满足不断更新教材的需要和新形势、新课标要求下的素质性教学的需要,英语教师的备课量相对较大。因此,教师一定要精细备课,从相关文化背景、词、句讲授和应用、课文欣赏,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实践中遇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等都要精心设计,使学生能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从中受益。要由经验型备课转变到科研型、创新型备课上来,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的过程。

9.运用教学艺术的素质。教学过程是教育科学与教学艺术的统一过程,教师应当努力成为科研型与艺术型兼备的职业化教师。要使学生不仅能愉悦地学习,更拥有学习的愉悦,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成功的标志是师生在教学中的共鸣、共生和共创。教学艺术并非是教学表演,而是由于教师的艺术教学,使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快乐体验,并在这样的体验中逐步成长。

三、升华教学素质、提高英语素质性教学以期深化素质教育,是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持之以恒的过程

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及群体差异,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是上述方法论的决定因素。要以细致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来指导教学工作,扬长补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针对个体的实际情况。素质性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挑战的过程,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更是如此。因此,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惧挑战的勇气,才能彻底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素质性教学和教学素质是一个前后承接的因果关系。要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通过素质性教学的手段,要充分掌握这一手段,其前提条件就是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所以,新形势要求英语教师更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掌握最新的、最科学的教学理念并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实践。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不但“教书”,更要“育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承担新时期英语素质教育的主要功能,其载体是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英语的素质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才能开花结果。

英语教师论文:试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传统教学观 外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其新颖而独特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推崇。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重视创设真实的情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对外语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理论背景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当前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三、传统教学法与建构主义下的教师角色对比

1.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外语教师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作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控制并主导着课堂学习,起着核心与主动的作用。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控制一切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主要讲授词汇、语法、篇章和练习,以文章的词汇和句法规则的解读为教学的重点。学生是被动地学习,是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师角色定位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及学习方法和策略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展开,这种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定位随着欧美社会发展受到了挑战。

(2)教学的主宰与示范者

教师注意语言结构的分析和句型的操练,强调模仿正确的句型以形成“好”的习惯,并及时纠正语言中的错误以避免“坏”习惯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挥学生跟从他进行句型的操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语法规则。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不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要求以教师的示范为中心进行语言学习,强调语言结构的掌握。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与指挥按步骤以不出语言差错为宗旨进行教学活动是这些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写照。

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外语教师角色

(1)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2)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且老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西方的建构主义刚好相反——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即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要“主导—主体相结合”。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发挥得够不够,靠什么来检验?就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对内容的讲解和启发,而且还要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或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体现得越充分;二者不但不会互相对立,而且相辅相成。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下外语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点建议

1、教师对学生自主文化适应过程的把握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即如何自发治学。学生习惯于“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传统模式, 要他们为自己的学习筹划一切很不适应, 时有消极和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对此老师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同时教师们也发现: 虽然学生对“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角色给予充分认可, 但是他们似乎更偏爱“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角色。他们习惯把教师视为权威, 依赖于教师给他们传授“ 真理”, 并把教师的许多评价当作最终标准。“被动, 沉默寡言, 不愿公开挑战权威, 特别是不愿意挑战老师。”事实上, 如果教学中缺乏“ 授课者”“、评分员”这样的权威角色, 反而让学生感到不安。因此, 在推广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时, 教师有必要考虑学生自立的文化适应过程。换而言之, 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和课堂设计。教师把握难度重点,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不断完善自我形象。

2、学生学习鼓励者形象的确立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发生语言障碍时, 教师不但应适时、适当引导学生, 还应多鼓励、表扬学生。因为鼓励、表扬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外语教师真能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者, 也就是说, 成为学生的朋友, 成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者、质量监控者。 那么在课堂上, 外语教师将不会再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会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 必将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取和消化要求掌握的知识。而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时的教师, 就像黑暗中的指路人一样为学生指明方向, 并通过鼓励和表扬, 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发现乐趣, 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这样, 不但能充分调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 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被动学习,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同时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五、结语

建构主义从全新视野拓展了当前教学领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通过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开发以学生第二课堂为主的自主学习,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主动性的培养,拓宽外语教师的教学视野,完善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最终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英语教师论文:浅谈英语教师的语言魅力及和谐师生关系

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果。

语言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不仅通过语言来有意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有目的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促进和提高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教师在语言艺术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语言要规范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英语教师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每当上课铃响,英语教师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 good job!”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next time.”

教师的语言要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词进行说理教育,不能在正式的教育场合中随便使用谈家常所用的词语,也不能在和学生促膝谈心时使用外交辞令,有些语言词只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用。因此,教师应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话,并使语言的含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既要注意语义的转换,又要表现出语义在语境中的逻辑功能。说话时更不能搞老一套,贴标签,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教师的语言必须“客观真实”、“主观真诚”、“情境真切”。

二、语言要有情感性

“若要使人心动,必先使己动情。”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

语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心理学家发现,有的情感因语词刺激发生波动,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变化,导致皮肤导电率的相应变化。皮肤电反射强度即可说明语言符号的情感性效应的大小。由此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满怀情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

英语教师语言的情感性一般表现在语调的平、升、降、曲四方面:平表示淡漠、庄严、悲痛和沉郁的感情;升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召唤等语气;降表示坚定、感叹、祝愿、祈求等情绪;曲表示幽默、怀疑、调侃和讽刺的语意。

此外,英语教师的语言情感还体现在语气的变化上。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可以表达不同的语言,如“气徐声柔”给学生以温暖感;“气满声高”给学生以喜悦感;“气短声促”给学生以紧迫感。

三、语言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针对明显。例如,某女生因连续再次考试失利而流露出了消极情绪,她在作文中写道:“一切希望都是失望,一切理想都是幻想”,笔者阅后批道:“be yourself on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will be yours”,然后又附上“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这几句话给这个学生以极大的鼓励,使她重新燃起了自信之火。

英语教师语言的激励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比激励和夸张激励两个方面。人比人,激励人。教师常在班上倡导比、学、赶、超的学风,比字当头,极富鼓动性,能使学生心底的激情喷发而出,使一些纷繁难题峰回路转。这种“比”就像一杆路标,激励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除了运用对比手法激励学生外,适当的时候,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说法来表达、突出、强调某种思想,从而激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的反应。

作为教师,如果你只是想要一种控制学生的力量,那么只需要一根指挥棒或几句指令性的话就够了。可以肯定,冷淡和空洞的语言、缺乏真诚和理智的语言不能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学生许多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是不能靠教师指令性的语言去解决的。那种只会下指令或动辄伸手去刮人鼻尖的教育者,其语言不可能显示出教育的力量。

四、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社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

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人都有自尊心和自觉能动性,只有受到尊重信任,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意味着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更不训斥体罚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学生,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有些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令人气恼,但要注意处理的方式,不能一味粗暴责骂。遇到在课堂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以眼神制止或走到其身边,轻敲其课桌表示无言警告,这比当众呵斥批评有效多了。教师对学生尊重信任,才能以情营情,以情促知,达到师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

在笔者的班里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画画,常常在英语课上画画,而英语成绩却一塌糊涂。笔者没有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而是在他的作业本中写道:“your drawing is very excellent. you are really a clever boy. if you learn english just like you learn drawing, your english must be very good. i am sure you can.”另外,笔者在课余找时间跟他交流,对他喜欢画画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又指出他不应该在课堂上分心,影响学习;向他阐明学英语的重要性,又鼓励他在课余多学画画,学有专长。这样引起他的共鸣,师生心灵沟通,他也因此喜欢学习英语,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其叛逆心理很强,教师应当有像大海般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体罚学生更不可取,应当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尊重与信任,尽可能为其排忧解难,以老师广博的爱心赢得学生的敬重。这样,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