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03 05:20: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的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目前来看,在毕业设计的选题过程中,学生对该如何选题把握不够,并且存在一定的跟风意识,盲目并缺乏主见,不从自己擅长的项目入手或者不善于挑战自己最弱的项目,往往跟随大流,从根本上说,其实也是对毕业设计不重视的一种体现。这些跟风意识又造成在后续的内容确定中对风格把握的不确定性。

1.2缺乏实地(市场)调研及收集资料综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情况来说,缺乏实地(市场)调研是目前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学生所提供的实地调研资料很多都只有零星的几张现场照片,无细节,无分析,甚至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内容。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对网络的依赖性过大,书籍资料不查阅。所以,在后续的设计中,对内容及设计的理解偏差颇大,以致经常会有无法进一步深入设计的情况出现。

1.3设计内容或风格的不确定选题确定后,对设计内容及风格的不确定又耗去了较长的时间。通常常见的情况包括:对自己所选风格的认知程度不够,一知半解,左右为难。通俗地讲,就是以好看不好看来判断一个项目的风格设计。设计的内容大多是以常规的必需的来进行,极度缺乏创新意识。

1.4设计过程及设计草图表现不够一个项目的设计是需要反复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草图表现,其实它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优化完善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照搬照抄,依样画葫芦。正是因为前面几个问题的累积,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无法支撑项目的实际内容,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后呈现的设计效果往往也是不尽人意的。

1.5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缺陷从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来讲,大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有很多不明确的因素,前期设计任务下达的不明确,中期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后期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把关不严等等。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

2.1正确引导,提出重视专业及教师对毕业设计的严肃态度决定了学生是否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首先,本专业应该制定严肃的考核制度,由指导教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毕业汇报进行考核打分。再者,指导教师要做到严格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组织学生进行每一阶段的指导。

2.2以市场为导向,设定选题范围,先做后选所谓先做后选,是指在设定了选题范围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做出预案设计,再由指导教师根据预先分配的大体范围挑选学生。这样的改变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令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2.3重视市场(实地)调研强调市场(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及其步骤,要求学生做好采集,记录,摄像,摄影,采访等一系列调研工作,提前做好调研计划。在与指导教师沟通时,要形成一定的电子资料结合口述完成汇报。

2.4增加教学成本投入,完善专业用书的采购及电子书库的建设图书杂志,专业期刊,电子书籍及网络课程等对学生的知识量的填充都起到较大的作用。硬件配置在专业建设中已属标准配置,在互联网发达的年代,电子书籍的购买应用也非常方便快捷,只需要适当的管理,就能为专业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查阅,运用先进的理念来完善专业建设也不乏是一个好的想法。

2.5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一般时间跨度较长,但应该适当控制这个时间跨度。历时较长,往往指导教师及学生都觉得疲惫生厌;历时较短,又不足以完成整个项目设计,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因由专业组织研讨调整确定毕业设计的合理用时,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成立毕业设计领导督查小组,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定时定期的检查,规范毕业设计前中后三个时期的进度安排,明确指导教师及学生各自的责任。在毕业答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毕业答辩总结、示范、交流的作用,严肃答辩会场的气氛,在答辩教师小组中加入企业兼职教师,并进行组别与组别,指导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错调整,从而杜绝学生松懈的态度及能轻松过关的想法。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需要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通过该环节的不断实践和研究,做出更深一步的调整。毕业设计的环节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环节更加符合课程需求的同时,更要与市场人才的需求相结合。通过新一轮的改革与组织,才能进一步构建起符合市场及社会需求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一直将培养该类型的人才作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环境的探讨研究还将一直继续。

作者:程燕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逐渐引起社会和高校的关注,为了深入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状况,笔者带领在校学生调研了往届毕业的不同工作年限的11位毕业生和6家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单位,深入了解了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在调研的11位毕业生中,目前从事行政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占27.2%,业务人员占9%,另外63.8%中从事主编,教师,自由艺术家等职业。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基本符合他们专业的工作,另外近一半是完全相关;在调研的单位中,公司招聘的员工多以广告专业为主,也有招聘相当一部分数码传媒方面的人才。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员工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同时选择此两项的公司占66.7%。其次是技能,有50%的公司选择重视技能,16%的公司选择重视专业知识。对于专业对口问题,三分之一的单位需要完全对口,三分之二的单位要求专业基本对口。工作内容主要是担任技术支持,也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聘用毕业生担任项目管理。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性上多数比较满意,也有单位评价为一般。

二、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从以上就业状况调查可以看出,除了专业知识要精深以外,落实职业规划、增加实践教育、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拓宽相关知识面等都是提升就业能力所必需的。

1.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综合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学习、实践、提高和逐步积累起来的。那么,如何指导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重点和心理特点,分别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专家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印发《学生生涯发展手册》、制作就业服务信息网、就业政策宣传和进行日常咨询等方式,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过程中。

落实学生的职业规划,不仅要学校就业部门教师和辅导员的力量,还要发挥学院及各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动员院系一大批有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学科带头人、毕业设计导师和专业教师等全员参与。例如,可以根据学院的总体就业要求和目标,提出就业率目标,签定就业责任书,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注意发挥与实习单位联系密切的教职工的作用,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

2.增加实践教育,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教育家杜威曾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加强室外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设计项目的锻炼和实践,真正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如室内设计课可以到设计公司或施工现场去教学,检验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可以使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中小学,走进广告公司和设计院等,在实践期间积累经验,完善课堂所学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在实习过程中为寻找就业岗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具体举措,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拥有自己的虚拟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尽快接触真正的设计要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位虚拟客户,学生可以体会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如何完成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客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这种与整体设计流程结合起来的指导和教育,既有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设计,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3.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够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在某个专业拥有深厚造诣,还要求他们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知识,并善于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于具体问题。综合能力主要包含敬业精神、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水平、事业心、责任心等,这是要从众多设计人员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的综合素质。市场希望的人才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希望多元化发展的交互型人才。

综合能力强非常有助于适应公司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很多单位要求的人员是能对公司业务有一定技术支持并且能对公司项目进行相应管理的人才,即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对事件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和在社会交际中的应变能力。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初入社会进行面试就必须通过的基本条件,然而每个人对事件的处理方法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在学校积累的是不同的,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有些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手绘能力比较强,但不够严谨,随意性比较强,缺乏一定的责任心,这也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表现。由于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而转行的也不在少数。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学习,能有效的帮助毕业生应对将来进入社会后的方方面面。

4.拓宽相关知识面,提高社会竞争能力

如今就业压力非常大,竞争相当激烈,作为平面设计师应该尽量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如果环艺设计师学习些建筑理论,有利于环艺设计师拓宽性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专业法规的学习,加强学习专业法规重要性的意识。对于建筑、环艺类学生,学校还应对其加强制图规范的学习。还有,语言的学习也很重要。例如,被调研公司中,建筑类公司对于外语水平相当重视。设计师需要无时无刻的学习,学习资料有许多都是国外语言,在做项目过程中也有许多与外国交流的机会,精通外语的设计师就能够及时吸取新的理念,有利于设计工作的提高。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不相适的教学现状,探讨“理论与实践实操两手抓—选题多角度类型化—过程全监控”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培养社会急需实践性应用型、技能技术型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是针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实践实操、技能技巧、创新创造及综合素质能力的一次最终考核,更是检验高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还存在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不相适的教学现状,如:选题老旧、设计虚拟、评价单一、监管松散等,基于此本文以昌吉学院为例,探讨“理论与实践实操两手抓—选题多角度类型化—过程全监控”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培养社会急需实践性应用型、技能技术型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1.1教学与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只是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缺少理论指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1]艺术设计的教育已是大众教育,地方院校招收的学生中有极大一部分是“专业突击”考入大学,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没有形成。在实践教学尤其是毕业设计中却需要系统的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加以具体实践呈现,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毕业设计监管体制还不健全,设计初期工作量要求不明确、不具体、不规范,设计中期由于学生大多在外实习、找工作,缺乏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和督促改进,设计后期缺乏严格质量控制等,这一情况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昌吉学院也不例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持续时间长、自由度大、随意性强等已成为普遍现状,为此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尤为必要。[2]

1.2选题及表现形式单一、深入度不够

毕业设计的选题关系到能否深入探讨一个具体的设计问题、社会现象或提供一种可能性的解决方案,关系到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实践实操、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综合素养等能力。但现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毕业选题上,存在着较大比例的与社会设计实践脱节、缺乏时代气息与实用价值,更无个性和创新性的选题。[2]大多课题是对专业课内容的复制,只是作品数量扩充,表现形式及方法与专业课作品相比“换汤不换药”。[3]毕业设计最终呈现的表现形式单一化,深入度不够,经不起推敲。

1.3师资实践经验、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加之近几年高校扩招,一时间专业师资建设难以跟进,大多高校专业教师多为跨专业及刚毕业离开高校没有专业岗位实践经验的老师,这种现象尤其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昌吉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更是如此,其教师的专业实践性、实操性、实战性都相对局限;与此同时还存在教学任务重、学历、职称提升等压力。以上种种缘由,教师在实践经验、指导能力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1.4实践实操及创新性导向不明显

近几年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成果已成开放态势,从相关网站及其他公众平台展播的情况看,绝大多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毕业设计还以虚拟设计为主,与时下社会的需求还相差甚远,与国家近两年倡导的地方高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政方针结合还远远不够。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在对学生的设计实践、实际操作技能技术、创新性研发上还需院校、相关社会职能部门给予高度关注,提供切实有效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方案以及必要的培养平台。通过积极有效措施、培养平台的运行,强化学生实践实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2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2.1针对市场需求修订教学方案与监管体系

教育部已明确要求2000年以后升本院校应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并明确提出应培养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昌吉学院作为昌吉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就应肩负起历史使命,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理论教学方面,可安排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以此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理论知识的认知,强调选题以区域经济和文化为基础,引导分析市场需求,启发学生找线索寻思路。引导学生深刻认知毕业设计的内涵、毕业设计的程式、毕业设计的方式方法等。在实践实操上尽可能引导学生实践真题,让评判的第三方介入,打破纸上谈兵的趋势,搭建真兵实练的平台。在监管体系上,针对第七学期全学期的学生专业实习、第八学期毕业设计较松散的学习状态,制定措施得当、管理有效、井然有序、全程监控的毕业设计监管制度,进一步研究毕业设计期中检查评价以及对教师的辅导管理体制。

2.2多角度宽领域引导设计选题意向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其他程序的质量。[1]随着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进一步调整,其设计学的学科方向也随之更为具体更为丰富;加之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施展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就要求其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更应该多角度宽领域涉猎。作为地方高校应更加关注当地发展动向,抓住实践机遇,合理引导学生切合自身兴趣理性选题,杜绝盲目跟风、舍近求远。可结合当地社会新现象、存在的新问题、民众关注的新焦点、市场新需求、消费新观念、本学科发展对社会的新影响等角度引导学生选题。就一题可以引导多名学生展开不同领域研究,通过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对同一问题调研,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辨析能力,通过借鉴他人的调研成果丰满自己的调研不足,让研究成果更具可行性、更具深度、更具审视性。

2.3多举措提升师资实践实操及科研能力

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师资综合实践能力薄弱的情况,应该积极探讨有效提升师资队伍实践实操及科研水平的途径,确保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针对昌吉学院可尝试以下措施:第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师短期到对口企业公司一线参与实践实操设计事务,系统学习了解设计实操程序、方式方法、加工工艺、技能技巧等,了解市场需求、大众审美现状。第二,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行业协会组织的设计赛事,培养教师对学科前沿动向的认知能力。第三,提供便利条件,鼓励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组建设计工作室,以建促学、以学促练、以练促教;第四,搭建交流平台,请进来、走出去。定期邀请知名设计公司一线专家、设计师来经验交流,不定期组织教师团队去知名企业公司考察学习。通过以上措施方法,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师资教育教学、实践实操、科研创新风气。高效稳步提升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加大力度营造实践实操及创新性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学生自我养成的科学有序的实践实操及创新性学习氛围,需要科学合理营造。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生受就业、前期学业、实习等影响其专注程度要低于二、三年级,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更需要教师团队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静下心,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毕业设计是专业学业水平提升更高层次的关键环节。第一,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科研、实践项目的教师应积极将自身的科研课题、实践项目化整为零,分解成多个任务量和难易度适中的子课题项目提供于学生毕业设计选择。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毕业设计“假题假做”的现状,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研究课题的资源优势,形成研究合力;另一方面,学生又能通过教师的研究直接学习教师研究课题的方法步骤、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由于师生研究的课题有着众多的交集,教师的研究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既能起到监控的作用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实现教学双赢。[4]第二,以专业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毕业设计导师团队可以通过审核学生专业实习期间实践的项目,梳理学生的闪光点,指导学生找到毕业设计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就实习中的某个项目展开深入而细致的研究,让学生少走弯路并能就前期思考的问题得以连贯,在研究过程中还能让第三方介入指导与评价。通过实习项目的再研究,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市场需求,探寻设计的本质意义。第三,以设计赛事为蓝本找创新突破口。近年来,国家级、省部级及有一定影响力行业协会组织的设计赛事越来越多,这给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了一个实战平台,借此机会可以通过梳理对口赛事,以赛事主题、项目为毕业设计选题的着力点,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专业赛事一般都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及要求,这对学生来说在选题、设计内容上已指明了方向,减少学生盲目选题。引导学生关注往届大赛成果,在梳理往届获奖作品中审视他人的构思、创意、表现,分析评审专家的点评,这无疑是间接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的最佳途径。专业赛事一般都专业性强、要求严格,项目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原创性要求也相对较高,大赛项目将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能力。大赛项目都有具体的进度要求,顺理成章就会督促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鞭策学生的惰性。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管的目的,同时通过大赛方案的评定评审结果(获得名次或奖项等)将有效激励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3结语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一次总体汇报,亦是学校对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5]在近两年教育部倡导的高校教学改革策略下,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以培养服务地方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研究适应时代、学科发展的毕业设计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与监管体系。积极探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契机,走出一条以培养学生实践实操技能、洞察社会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目标,以专业化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

作者:黄伟斌 张雪坤 单位:昌吉学院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本科阶段学位考核的重要方式。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评审体系,对于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成果,总结梳理专业知识认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三部分。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设计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本科教育阶段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1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准确而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明确设计方向,检验专业水平。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制定好毕业选题是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重要环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联系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课题价值,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方向。①项目应用型:主要是指专业实践项目,具备实战性、规范性、约束性、市场性等特点。项目应用性选题是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训练目标,注重强化设计应用能力,认知行业设计流程,熟悉行业设计规范。②概念实验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设计选题。概念性项目往往对某种理念或思想进行提炼、概括、表达。概念项目的设计训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凝聚时代先进技术成果,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意义。③专题研究型:主要针对专业发展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设计实训。应对专业细分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强化对设计专业某一领域的设计应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大量地阅读、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思考选择中确定设计选题方向,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体系

毕业设计指导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活动中,用时最长,教学模式最为灵活的教学阶段,也是对于本科专业设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学科特质和设计流程,以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分为开题、设计、结题三阶段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1)开题阶段:针对学生在设计初期就选题及前期调研进行指导。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成果内容、发展动态、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方向等内容进行指导,明确课题研究的框架性认识。2)设计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就毕业设计选题制定清晰的设计目标、明确的设计内容和可行的设计计划。确定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学生设计时,应注重辅导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注重对设计项目的分析,启发独立思考以及设计技术层面的强化。针对不同设计选题内容,注重初稿问题的沟通,二稿的调整,三稿的完善。不少于三个环节的指导是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保证,也是更好地对设计质量和速度进行把控的措施。3)结题阶段:主要针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完善、展示、阐述等内容进行指导。着重强调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展示性。毕业设计阶段性指导体系有利于分解设计任务,控制设计效果,引导专业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侧重对于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详细介绍,讲解设计选题的重点、难点,扩展知识结构,深化设计能力。

3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评审体系

毕业设计的评审体系是毕业设计科学规范化评审标准。毕业设计的评审直接关系到对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水平客观准确的认定。毕业设计评审体系着重审核毕业设计完整性、规范性、知识性、展示性的完成情况。评审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①优秀:按时优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熟练应用,具有创造性地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②良好:按时良好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准确应用,具有良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一定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③及格:按时全面地完成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应用,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完整。④不及格:未能按时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欠佳,不具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方案不完整。

4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措施,是对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检查的重要标准,是科学授予学士学位的依据。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教学评审体系能有效地考察本科专业设计应用知识,能良好地反映本科专业设计专业认知,能客观地体现本科专业设计创造能力,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研究、巩固、扩大、加深、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毕业设计指导各环节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标准,是提高和控制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设计人才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磊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是当前高校的热门专业,承载着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调查,了解他们当前的工作状态,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为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就业调查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调查

1.调查对象及内容。本次调查共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为98%。此外,笔者实地走访了多家用人单位,查阅了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学院等10余所高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掌握了846名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信息。毕业生的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状况、工作满意度、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等。用人单位的调研信息主要包括单位用人标准及人才需求趋势、对学校人才培养等环节的评价等信息。

2.学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析。从发放的调查问卷来看,255名毕业生中,以各种形式就业的为245人,另有10人尚未就业,就业率为96%。从查阅的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来看,846名学生中共有784人就业,就业率达到93%。从两组数据上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保持在90%以上,在各高校公布的专业就业率上位居前列。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也是本次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问卷显示,245名已就业学生中,灵活就业占绝大多数,达到90%。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仅为7%,另有3%的学生选择升学深造。各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的信息与调查问卷结果相似,多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灵活就业为主。846名学生中,考研或者专接本的学生只有21人。这一方面体现出设计专业的就业情况良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继续深造兴趣不大。

3.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单位性质分析。在当前文化产业市场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否适应和胜任单位的要求,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信息。从调查掌握的信息来看,设计行业依然是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在调查的245名已经就业的学生中,有近70%的毕业生投身设计公司。另外,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美术绘画因素,许多学生选择了美术培训与教育行业。就单位性质而言,多数毕业生依然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作为自己工作的首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福利好、待遇高、压力小。但从就业情况而言,许多毕业生并未如愿,只有1%的学生考取公务员或者进入国有企业,另有2%的学生考取事业单位,还有部分学生凭借自身过硬的绘画基础,考取事业编制教师。其他绝大多数学生进入私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太窄,在公务员、事业编制等考试中处于劣势。二是专业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大型企业的工作要求。三是市场需求因素,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中小型企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

二、毕业生工作现状相关分析

1.毕业生薪资待遇分析。薪资待遇是激发毕业生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的主要动力,也是衡量学生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条件。本次调查的薪资待遇主要分为期待工资和实际工资两大部分。统计数据显示,多数学生对薪资有着较为客观地认识,定位相对准确,并没有盲目地追求高工资。有89名毕业生期待工资在3000元以上,占调查人数的36%,实际只有34人满足期望,占14%。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毕业生占多数,这基本符合当前社会的工资水平。

2.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就业满意度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机会平等、收入、个人发展等有关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概念,也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调查,绝大多数多数毕业生对自身就业现状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达到被调查人数的84%,只有16%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对就业现状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这表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环境。在不满意的学生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没有达到预期,收入水平难以满足自身需求。二是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和出差以及各种业绩考核让他们难以适应。三是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部分学生很难适应公司的管理方式,与领导、同事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了工作心情,导致了对工作的不满。

3.毕业生离职情况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跳槽”逐渐变得普遍。调查结果显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离职现象较为普遍。在245名就业学生中,有76名毕业生在一年之内有过离职经历,占31%。其中,15人为单位解聘,占离职总人数的20%,被解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重大工作失误,由于自身失误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公司形象和业绩。二是工作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公司的日常工作。三是工作态度懈怠,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另外70名主动离职的学生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薪资福利低和工作压力大是主要原因,分别占主动离职人数的36%和21%。此外,想变更工作地域也占到14%。

三、就业对教育教学反馈情况

1.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调查数据显示,95%的学生对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工作、校风学风建设、师资水平等持肯定态度,也提出了一些建议:①提高实践能力。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对实践机会比较看重。他们在进入社会以后,实践能力不足,很多时候是在纸上谈兵;②促进校企交流。大学校园相对社会,依然较为封闭。学生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不了解设计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③加强创业指导。创业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创业政策、项目、技巧知之甚少。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养、能力、知识培养反馈。本次调查,笔者随机向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发放调查问卷20份,回收20份。调查内容涵盖用人单位对学生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评价,评价共分为1—5分5个层次,20家用人单位对本单位的艺术设计毕业生进行了打分。

3.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本单位工作的表现情况,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从图表中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注重创新能力,这一点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转变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路,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调整学习态度,摒弃高中时代的学习方式,锻炼思考能力。另外,专业的适应性和实践环节也是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的。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要组织系统的有效的实习实训,学校应该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去企业锻炼的机会;企业的员工可以到学校给学生讲工作技能,实现互利双赢;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懂得企业的运作程序,多多带学生参加一些活动,特别是高水平的专业竞赛活动,要让学生的设计产品得到批量生产,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需要,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从这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来看,总体上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较高。但在就业层次、工作前景等方面依然显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逐渐暴露出力不从心的现象,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未来,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在专业设置、教学理念、办学思路上做出改进和调整,进而提高专业质量和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作者:赵建 解佐欣 单位: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究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市场对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已很难跟上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毕业设计是体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相关专业学生展示专业知识、艺术才华的关键步骤。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各艺术院校应进一步重视起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发展。有别于其它课程,毕业设计一般开设于大四下学期,时间短、强度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时间精力投入要求较高。如何展开毕业设计课程教学该,怎样提升学生的从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一个深得深思的论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毕业设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用于考察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素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是近年来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整体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具体来说,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监管机制不科学,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虽然各艺术院校都出台了针对毕业设计课程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很多院校对于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并不严格。具体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毕业设计涉及的各环节的检查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不但答辩如同走过场,相关教师也对不达标的毕业设计也存有姑息迁就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方式,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间大同不异、缺少新意,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2.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环节联系不紧密

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以操作性强著称。这就是说,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只有优质的创意,一些项目还需要具备实际的可行性。但现实情况是,就每年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而言,真正能够能投入实践的并不多见。具体来说,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不但在体现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同时也可以从设计过程中体会到。学生常常在毕业设计初始时对选题存有很多想法,但最终却很难真正找到适用的课题。亦或者,学生的选题质量相对突出,却超出了自己完成课题的实际能力。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对毕业设计持有的态度不够严谨,资料收集不力,考察、调研不当,导致毕业设计主旨不明、内容空泛。

3.学生自身对毕业设计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课程一般在大四下学期开展,这一时期的很多学生都处临就业、考研状态中,缺少全力以赴处理毕业设计的精力。大多数人仍然将主要的时间用于他们所认为的更重要的考研、找工作上。故有些学生在处理毕业设计作品不够投入,出现怠慢情绪,先是设计进度跟不上,最后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严重滑坡,间接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作品的总体质量。

4.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高等院校扩招不但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还引发了很多其它问题,比如最重要的,教师数量的紧缺。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多院校的老师必须一人指导十数个学生,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的教学与科学,必然会力不从心。此外,当下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甚至是博士、硕士刚毕业,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选题或指导过程要求过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程。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的方法途径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展开教学改革以寻找更加适用的教学方法。对此,各院校应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的办学实践,对课程教学改革采取针对性措施:

1.强化对毕业设计教学的管理与监督

毕业设计教学的规章制度需要得力的监管才能够真正发挥效用,各院校应建立学校、院系、教研室的分层监督机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检,同时将抽检的结果详细记录并保存起来。定期检查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初期、中期及后期检查。其中,初期检查主要用于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用来审核课题申请和开题报告的可操作性;中期检查多采用院系抽查的方式,主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用以监督选题的完成进度;后期检查则在毕业设计作品完成以后,主要用于把关毕业设计的考核过程,对毕业设计质量、答辩及评分情况展开监督。不定期检查多由院系组织进行,一般是对毕业设计进行抽检,抽检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的工作记录、学生的考勤等等,用调节和规范毕业设计教学的整体过程。

2.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发展师资力量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一般采用单纯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负责约10个学生,导师则多由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从导师的角度来看,受日常工作的限制,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难以真正应对毕业设计指导。对此,笔者建议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采用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方式。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有利于师资力量的整合重组,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提升专业教学的水平,推进教育朝个性化、精英化发展。从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已有的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来看,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该方式培养的学生通常都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和综合水平。具体来说,导师工作室应由以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充当带头人,再由5个左右的优秀的讲师、助教和硕博士生充当主要成分。导师工作师制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各工作室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研究方向和教学计划,并在合适的时候公布近期研究成果。这种工作制度既强调学生的自身努力,也有利于导师忧患意识的发展。工作室成立后,导师结合专业方向和教学实来制定选题,学生们则根据自己的专长选定课题。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导师的指导水平也会充分发挥效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互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教学实践

艺术设计以实践性突出著称,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应当在实施导师工作室制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比如,可聘请知名设计师或业内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者将合作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发展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让学生全程参与方案构思、草图绘制及后期制作的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升华自身的设计理念,进而懂得,设计不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它同样需要实践的证明的和大众的认可。

作者:张胜利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一、毕业设计选题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选题必须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只有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课题才能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同时课题要满足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的综合训练。选题应尽可能地结合生产、科研、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力求通过毕业设计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也可以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模拟题目。选题要难度适中,任务量要饱满,以保证学生经过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宜。从2003年开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自主选题,以学生选题为主导。即由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专业特长和兴趣提出选题,或者学生结合自己所在的实习单位中正在运行的项目,把该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等,最终学生需要与导师沟通、探讨,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开题。第二阶段,学生自主选题,以辅导教师选题为主导。这个阶段除了沿用第一阶段的方式以外,还增加了来自指导教师的选题。即根据指导教师主攻的科研课题或科研方向,由指导教师列出选题,然后向学生公布,再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题目,最终得到指导教师的同意后方可开题。第三阶段,辅导教师命题为主导。在经过第一、二阶段的实践后,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的确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创作,但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且他们的潜能没有被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设计作品也不能显示出其三年来的最高设计水平。同时出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即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家装类型的选题,而不愿意选择工装类型的选题。另外,部分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往往选题趋于简单,抱着能毕业就行的心态,对自己要求不高。所以在第三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了改革。选题全部来自校企合作的单位和企业,由指导教师小组共同探讨研究,根据本届学生的整体情况,在其中选择几个适合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项目。同时,又可保证选题涵盖的合理性。再由指导教师将选题分派给每位学生,即指定选题。当然,前提是基于指导教师对于每位学生的能力都了如指掌,能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对应的选题指定。事实证明,经过第三阶段的改革,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水平有了很明显的改善。经过以上三个阶段后,毕业设计指导小组达成共识,选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体现选题的多样性,避免出现选题分化的现象;第二,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应能让学生发挥出良好的设计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强化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尽量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第四,做到因材施教,能根据学生水平制订合理的选题与要求。

二、毕业设计辅导

毕业设计辅导过程是整个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毕业设计管理的关键步骤。一直以来,我们主要采用当面辅导和网络的形式进行辅导。定期组织学生当面进行探讨,在面谈过程中,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在组织管理上,每次的面谈辅导中,学生所提交的阶段成品的质量都会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教师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辅导:第一,设计构思的生成以及表达;第二,设计理念的提炼;第三,如何利用草图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第四,设计效果的表达;第五,施工图的规范绘制;第六,作品手册与展板的版面设计;第七,陈述ppt的制作与答辩思路的设计。同时,以网络的形式加以辅助。从2010届开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OA系统开始启用毕业设计系统,该系统有效纪录每次的毕业设计辅导,从开始开题报告的撰写到中期的检查,再到最后答辩记录以及作品的提交,都能够通过该系统记录,并且是双向的: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填写问题,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审阅与回复。此外,指导教师也由以前的校内导师改革为当前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相结合。

三、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一项庄重而严肃的教学活动。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述和理解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学生知识面的宽窄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可从中了解。毕业答辩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方案陈述过程、评委点评与提问、学生回答中获得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设计师风采的好机会。当然有些学生也会因为紧张、没有把握而胆怯、缺乏自信。为了使学生有更好的机会不断学习,我们也一直不断改革答辩的组织形式。在2010届之前,我们采用的是各小组同步答辩的形式,每个小组的评委分别是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和校内指导教师。采用这种答辩的形式,因为各小组的整体水平有高低之分,即有某些小组里学生的设计作品水平较高,但有些小组里学生的设计作品水平相对较弱,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示范性的效果不太明显。故从2010届开始,我们又进行了改革,采用优秀答辩的形式,在各小组中按一定比例选择水平较高的作品进行答辩,形成具有良好示范性的公开答辩形式。答辩评委来自企业的客座教授、兄弟院校的教师以及指导教师,评委的阵容扩大了,在优秀答辩的会场上,学术气氛非常浓厚。而其余学生则按小组进行答辩。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此种方式的确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往往会更加努力,学生之间形成无形的竞争,最终学生都可以较高的水平完成自己的选题。不过同时也衍生出另外一种负面现象,个别学生只求在小组里进行答辩,所以在毕业设计中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也在寻求更好的答辩形式。

四、成果与展望

经过师生的不断努力,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获得了一些收获,每年我们都在每届的设计作品中选送10件作品参赛,先后获得了喜人的成绩。我们要在循序渐进的改革中继续前行,进一步实现服务社会的目标,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实实在在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

作者:陈婕娴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陈醉绘画艺术解读

常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觉得陈醉先生的“窗户”不仅明亮,而且总有一种带着冲击性质量的“光子”透射而外。尽管熟悉往往会抹掉感官印象的棱角,但它丝毫没有削弱我从陈醉目光中所领略的这种特别。反倒是熟悉的缘故,每当我遇到“犀利”“穿透力”一类的概念时,多会联想到他那特别的目光。

陈醉平时很随和,没有学者式的矜持。他时不时“幽”一“默”的“高级语言”玩笑,往往让人乐得前仰后合。虽然如此,我依然不敢妄加心理打探,以解这位长者目光的蕴含。但我相信,那是他超群禀赋、才情和旺盛精力的自然流露。再深入地接触到那些掷地有声的学术见解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我深信赋予陈醉目光以“犀利”以“穿透力”的终究,是他用丰厚学养和人生阅历铸就的文化眼光。

承家学渊源,陈醉少时饱读诗书,抚琴习画,且因父亲戎马倥偬的不乏射骑精神的潜移默化,可谓“六艺”皆备。青年时,于大学追随敬业良师,刻苦学习绘画艺术。学成不久却赶上动乱,以致在“下放劳动”的“待遇”中,把沉甸甸的底层生活“课本”啃读一遍。1978年,命运垂青,陈醉在竞争中以优异成绩,考中恢复招生的第一届研究生,成为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的入室弟子。从此,陈醉如鱼得水,学术与艺术并驾齐驱,一路辉辉煌煌,直执蟪芍场?lt;BR>由“我要当总统”的稚子之愿,到“不能把名字仅仅留在粮本里”的青年大志,早先就奠定了陈醉文化眼光的高远取向。后来的理论研究,尤其对“形式感”和“裸体艺术”的深入探索,则为其文化眼光注入更加明确的理性因素。概略地了解其学术的追求,对认识陈醉绘画艺术的神采无疑是必要的。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对力比多的揭示,为本世纪文化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以持久地征服人的本能为基础。人的本能需要的自由满足与文明社会是相抵触的,只有克制和延迟这种满足,才能保障文明的进步。因此,人类发展的历史,乃是人被压抑的历史。在此历史中,人被规定为理性的存在,情欲、幻想、激情和希望等丰富的人性构成,则被逐出理性的现实,归入文明的禁忌或心理学的冷宫。如何解放包括情欲在内的丰富的感性世界,以“实现人性的全面复归”,便是以批判和改造压抑文明为己任的文化哲学的探索主题。

总体来看,陈醉的学术思考,属于文化哲学一路。拜读他一系列的学术著述,尤其那部影响深广的《裸体艺术论》,文化哲学的探索主题——他表述为“文化超越”,赫然纸上,通篇贯穿。

然而,陈醉的学术贡献不在于他以独立思考策应了世界范围的文化哲学思潮,而在于他立足中国文化的现实,把“文化超越”这一主题,径直导向被现实原则严密封堵的千古禁区——性意识和裸体艺术。这本身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年《裸体艺术论》的出版所产生的核爆炸似的影响,便是一个明证。更重要的是,陈醉秉承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传统,把艺术和人生问题相联系,使自己的学术思考以至艺术创作具有深刻的人生实践价值。锐利果敢的学术思锋,使陈醉相信人体美是人类对自身的审美感受,却特别强调这种审美情感的物化实践,即裸体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始终是与人的潜意识欲望和性意识紧密关联的。正是因为它永远保持着与现实伦理既互相冲突又互为余补的微妙关系,裸体艺术才具有一般艺术或现实人体文化所不可替代的、特别而又永恒的文化功利。对此,陈醉表述为“欲望的升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或“人生情结的解脱”。即如他所指出:“裸体艺术,是人对自身审美感的物化,它是对现实人体文化的超越,以前者更上升了一个层次,不知多少人生情结,在这里得到了解脱!”(《裸体精神的追索》)

显而易见,陈醉没有像有些西方学者那样,以颠覆现实的偏激去寻人性复归的出路,而是慧眼识得现实生活可以拥有的“更高的层次”。在他看来,这个足以寄托人类更高理想的层次,由“欲望的升华”即“一种文化的超越”所构成,它的现实形态便是艺术。具体到人类感性世界的情欲或性意识方面,那就是裸体艺术。在陈醉的学术视野中,艺术不只是审美的,还是有文化功用的,是诉诸审美的人生问题的解决。这当然是深刻之见。

文化哲学式的艺术思考,作为意蕴深刻的理性成分,构成陈醉文化眼光的主体。凭着这种眼光,他不仅把“文化超越”的主题写在自己的著作上,而且将它表现在自己的画面里。在一定意义上说,陈醉的绘画创作,是其“裸体艺术论”的继续和展开,是其对艺术文化功用的验证和发挥,是其追求“欲望的升华”或“人生情结的解脱”的自我实践。他曾用“苦恼时的创造”一言概括自己的作品,其绘画创作的价值取向是自觉和鲜明的。

在我看来,陈醉80年代以来创作的一系列作品,都是“主题性”的,即追求“文化超越”的。但是,与一般主题性绘画力求物化思想概念的旨趣大不相同,陈醉绘画的“主题性”不是强调对某个确切概念的表现,而是将这种表现本身或者整个绘画行为本身,作为“文化超越”之实践主题的贯彻与实行。对他来说,画画和画面的形式化,不是手段而是目的自身。即如他的坦率表白:“我的一些作品,大多不是为了竞选展览而去绘制,所以对诸如题材、主题等‘常规项目’并未认真推敲。……更多的往往还是出于抑郁的排遣。”(《苦恼时的创造》)

本着别样而意深的“主题性”追求,他的作品包括油画和国画,尽管不乏情节性的具体描绘,却无法归结到某个思想中心。只因为在画面上展开的一切,不是概念,而是或眷恋,或创痛,或欣喜的情绪的吐露,是画家内心或潜意识中激越而又纠缠不清的感性心力的直陈。这种绘画追求,比之对概念的阐释或事件的记叙,更贴近绘画的特性,且有更高的要求。着意于心灵世界的排遣,特别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流动的情感体验和静态的形式结构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陈醉在这方面作过深入的探索,并颇有心得。他的代表作《空间,我们的》(油画,1982)和《熔》(油画1982),最初的画面是对留有美好记忆的自然景象的再现,然而实际呈现的具象“风景画”效果,却让画家深感“词不达意”。几经修改,仍不满意。后来,于琢磨中逐步将原先的自然形象抽象、幻化、“直至觉得寻找到了构成与心灵的透明点的时候,再一气呵成地将它画出来”,(《苦恼时的创造》),于是成就了目前的这种理想效果。他所找到的那个“透明点”,正是心理时间与形式空间的最大程度的契合。出于这次成功的探索,他80年代创作的大部分油画,多取抽象手法或表现式、印象式手法。显然,陈醉在艺术手法的选择上,绝不是唯表现形式的,而始终以“升华”、“净化”、“解脱”等绘画目的实现为准则。

陈醉不同凡响的绘画价值观,使他在追求自我理想目标的创作中,并不计较家派手法的纯粹性和构形逻辑的一贯性。在这方面他显得非常灵动,颇为“意识流”,甚至会不知不觉地顺随性情自动而形出偶发。《火祭》(油画,1985)一画,手法来源甚为丰富,它综合了写实主义的造型、表现主义的笔法、印象主义的色彩以及象征主义的构思和寓意。在画面上,画家唯我地调遣各家各派的手法,让它们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并最终统一于、圆满于“我”的“文化超越”。就创作手法而言,最能体现陈醉个性的作品是《追思》(油画,1986年)。据画家自己介绍,在最初的草图中,他只画了一对抽象隐约的手。然而,画着画着,就多出了一只手;再画着画着,又多出一只手……等到作品完成时,线条交错构成的画面竟出现了五只手。手的“自动”增殖,不免让画家心生疑窦。但绝妙的是,有意或无意为之的画面,却有十分完美的效果。得意于出乎意料的成效和美好的过程体验,他权当一切是潜意识的驱遣,而不劳追根问底。现在来看,发生在陈醉创作过程中的这种偶然现象,自有必然之理。把人生问题诉诸审美解决的绘画目的论,自会使陈醉“沉醉”于绘画的展开过程,以致画笔不知不觉地随着心绪的流动漫游,在画布留下突破理性“草图”的灵动之迹。所呈迹象何以为手形,那只能说画家心中积郁了许多未曾释怀的关乎于“手”的人生情结。就这一点,我依然不敢打探他究竟为何的心理秘密。但我相信,陈醉作此画时,真的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陈醉,沉醉矣。

以画为目的,固然比以此画为手段更利于也更需要达到这种大化之境。即便如此,要以油画取之,难度还是很大。此非画家不能也,乃油画“天性”之限也。油画对作画物理时间的相当要求,似乎注定它是为“写实”而存在,它不善于接纳变化无常的心理时间。陈醉在《苦恼时的创造》文中,坦述过自己面对面布却不得配合的深深的苦恼——他恨不得将一番惆怅洒落画布,画布却说:“先生,您得慢慢地来。”这种感觉真切而实在,没有商量的余地。画家日益高涨的“意写”心气,自然与之相去甚远。

也许这是原因之一,陈醉于90年代更多地投入国画创作。学贯中西的陈醉,以前也画国画,只是在这一时期,他对国画的“写意”品格有了更新的认识。凭着不断锐化的文化眼光,他洞察了国画的写意性与“文化超越”主题的默契。这种默契,于“升华”、“净化”、“解脱”的社会实践尤其是自我实践,无疑深具价值。于是,陈醉欣然向往,全力以赴,创作了一大批兼具审美意义和人生实践意义的优秀画作。

这批几乎皆以女性的万千仪态为母题的国画作品,体现了陈醉按自己的学术观点阐释女性美、人体美的推进过程,也体现了他将自己的丰富修养集结于绘画的渐入过程。以《女娲》系列(1995)为界,他的国画创作实践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995年以前的国画创作,其总体格局和倾向一定程度地延续了他表现在油画上的一般兴越,“陈醉式油画风”由强渐弱地吹过这一阶段的画面。它表现为对情节、情景的相对的讲究,对画面构成性、装饰性的追求;手法上有糅合中西的倾向,但更多地运用了现代绘画的造型手段,如抽象、分解、重构等;作品之间的画风变化,频繁而跳荡,多样而异趣。很明显,画家是在努力地探索各种可能性。这一系列的探索,赋予《故园明月在》(1992)、《长恨歌》(1989)《二泉》(1989)《乡思》(1990)、《谁染霜林》(1991)、《榕荫古渡》(1993)等作品,以殊异的风格和别样的情调。画家旺盛的创作热情和广泛的审美趣味,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超强的变革能力,都在这些异彩纷呈的画面上得以说明。

与后期的创作相比,这一阶段的作品着重表现了一种“现实”的女性美。作为女性美的载体,画中女子不是来无踪去无影的仙女,她们有这样或那样的“现实背景”,来龙去脉是清晰的、合乎逻辑的。譬如,沐浴于盛唐温泉的贵妃(《长恨歌》1898)、踟蹰于断墙残垣间的摩登女郎(《传人》•1993),还有或徘徊椰林或掩以蕉叶的农家少女(《椰林深处》,1991;《细雨沙沙》•1992),等等。不言而喻,嵌入“现实背景”的女性美,使审美具有一种“合理性”。

《女娲》系列的推出,开启了一个更有深入之得的创作阶段。该系列依凭“神话”的支持,将女性美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来,成为几无障碍和遮掩的“赤裸裸”的美。尽管《女娲》仍有某种过渡的性质,譬如它来源于神话,但端绪已经理清,把女性美提升到生活中的“更高的层次”的路数已经明了。“神话”很快就脱离了神话,显现出它的“理想”本质;“抽象”也不必委身于抽象手法或抽象的形,它的确切意义就是“理想化”。于是,接踵而至的裸体女子,虽有“现实”的感性特征和魅力,却毫无可供盘根究底的“现实背景”。女性美在后来这些裸体形象上,升华、净化为毫无羁绊和伪饰的“赤裸裸”的纯粹之美。“理想化”使女性美从现实中“超越”,它赋予审美以更多的“合情性”,审美对象也因此突破了“女权主义”的狭隘,成为抚慰人类感性世界的妩媚女神或观音。

诸多苦恼问题的解决,使画家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它带着画家激涌的热情、抑郁的思绪甚至或原始的欲望,带着画家化为心理图式的文气和诗、书、画、文的全面修养,喷薄而出,直泻卷面。迹化于幅间的,是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对创作者来说,它包含着一种走笔如神游的快畅审美体验;对欣赏者来说,它透射着一种静观如神抚的沁心审美慰藉。

陈醉以往常用的画面意味的“线段”,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上发展为中国气派的“线条”。它已非单纯的构形要素,而已然扩张、升腾为总揽全局的造型手法。“线条”的时间性,向变化无常的心理时间显示了无限的适应弹性。恨不得将全部情怀倾诉一尽的陈醉,终于得到了回答。画纸说:“先生,您看着办!”

他早年练就一手狂草好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以书入画,写得或潇洒狂放、或缠绵细劲、或朴拙老辣、或天真简约的画面形象;他以书载文,兴起或哲理淡出、或趣味雅逸、或情意缱绻的画外意象。《空楼待归图》(1997)拙线漫笔勾一散坐沉思女子,竖长幅间的纯素空白把“等待”的时间性心理体验,和不曾迹现的丰富空间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闲卧图》(1998)以偏侧右边的题诗草书,和左边的一斜垂花枝一懒卧女子,构成疏朗空旷的画面。诗为半阙《蝶恋花》:“闲来懒卧惜花丛,爱赋歌诗,却意倦情慵。欲睡难眠心事重,漫捻芬芳数落红。”诗意和着斜枝垂花,在欣赏者的感觉印象中,形成一种荡漾般的动感,仿佛处处飘扬着闲思散绪。如果说在他的《西窗夜雨》(1996)、《沐泉图》(1997)、《青丝有韵》(1997)中还有较明显的西画造型、构图甚至构成成分的话,那到了《追梦》(1998)、《浅海无浪》(1999)和《初尝榴莲》(1999),则是在画面上纵情书写“狂草”了。再往后到2000年,在《窗外何人唤阿娇》、《一阵金风》和《香飘恨是又一秋》中,简直是将心中的美人随心所欲地颠倒摆弄,更获得了犹如太空失重般的飘逸自由。

画家的“欲望的升华,实现于画面,表现于画面。画家所理想的一切,以形、以书、以文,综合地获得于画面,获得于绘画的过程。我想,如此境界,是审美的,但更是人生实践的。

注重人生实践价值的艺术,追求“文化超越”的艺术,纯化语言是必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这种“更高的层次”,只能靠摆脱了现实羁绊、抖落了现实浮尘的艺术方式,才可能真正达到。这意味着艺术的人生事功价值,根本地取决于它的形式化。

由而,造型艺术语言的锤炼,是绘画创作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工作。陈醉一贯重视这方面的修养,以致对绘画的形式特性和形式美规律有深度的领悟。早在大学期间,他凭聪慧和勤奋,深得周本义先生的真传,对西画语言有很好的把握。他画于六十年代的一批水粉风景写生,如《水乡清晨》(1963)、《太湖落日》(1963)、《明日起航》(1965)和《古老的曲调》(1965)等,在构图、用笔、调色和整体控制方面,都显示了上乘的修养。而且,他利用形式因素表达主观情感的才能,是非常突出的。他的这批画颇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的趣味,这在当时肯定是比较前卫的,甚至今天看来仍不失新鲜感。《水乡清晨》一画的形式感尤其强烈。画家以轻逸灵动的笔法,简括而细腻地捕捉了蓝紫灰调中的微妙色彩变化;流畅的冷暖转换、明快的色度比照、中性灰的均衡把握以及恰当的轮廓线起伏处理,使整个画面透着一种沁人心脾的优雅和清冷的“薄意”。这种兼得绘画性和装饰性之微妙的形式感,不仅普遍见于他包括作于时期早期作品,而且一直延续到晚近的油画,甚至于新近的国画。《空间,我们的》、《追思》、《圆,扩大的外延》、《熔》等油画代表作,都是在这种形式感的基础上向新的方面推进的。值得强调的是,这几幅作品以及《福》等,在以形、线、色彩分割或构筑画面空间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均衡中寓飞扬之势、统一中见巧趣变化的画面效果,显示了陈醉把握构图规律和空间形式品格的深度。

陈醉有很好的色彩感和色彩修养。他的油画作品色彩亮丽丰富、细腻雅致,加上形态运势颇有考究的笔触效果,显得既有节奏平和的装饰味又不失油画所注重的厚重感。他并不在意描绘光照效果,但恰到好处的色彩对比和灵活的笔触处理,使其画面往往能给人以“透亮”的明快感。

在形式特征上,最不能忽略的就是陈醉国画上的“肤色”处理。我觉得尤其像《惜秋图》和《追梦》(1998)那样的幽趣的“肤色”,是陈醉在国画人物用色上所取得的绝妙成就。毫无疑问,这项成就得益于他的西画色彩修养,也得益于他在国画化方面所下的探索功夫。这种“肤色”,感觉上很厚,圆润而丰腴,有一种若玉的蕴藉,仿佛带着女性肌肤的弹性和体温。但近前细看,它不过平平铺就且色性略为偏冷。其中奥秘除了色彩配比关系的恰到好处外,恐怕还与花青的渗透性和一些矿物质颜料的沉着性在既融合又分离状态中所呈现的微妙变化有关。另外,讲究的用笔方式,也是有关系的。

诚如一些论者的评价,陈醉是一个画家型学者,又是一个学者型画家。这种评价看到了他在事业上的统一性。依我之见,统一陈醉事业两方面的,是他以丰厚学养铸成的文化眼光。这使他既可以“一分为二”地深入学术和艺术;也能够“合二为一”地融学理为绘画,化绘画为学理。正因如此,陈醉从未在理论家和画家之间感受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屏障,反而觉得是一体的两面。不隔的理论与实践、思考与创作、学理与画趣,恰恰构成陈醉独步于世的学术境界和艺术境界。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主要探讨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与现状,提出相关实践优化方案,以期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现状 实践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具备较强艺术设计能力,能够从事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品牌设计与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国内较早开设的设计类专业,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自身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根本任务。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也是衡量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对四年所学内容进行梳理,使专业知识与设计能力得以综合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毕业设计环节的具体内容

各高校的毕业设计时长有所不同,一般在半年左右。笔者在近几年所带毕业设计过程中做了一些总结,根据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毕业设计时长一般定为十六周,包含选题、调研、设计制作等内容阶段。(见右表)

选题阶段是毕业设计的最初阶段,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大致分为: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等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毕业设计的课题内容呈现出综合性、多元化的趋势,不再是围绕一个课题内容进行设计,而是多方向多角度地对课题内容进行设计。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对毕业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确定课题后,便指导学生展开课题调研。调研应根据具体课题内容,要求学生对市场、企业等有关方面进行考察,使学生了解所做课题内容的现状、问题、缺陷,及创新发展方向。在调研过程中应注意对同类课题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并深入了解相关受众。如饮料包装设计课题的调研,应对市场中各类饮料的包装形式、包装装潢面、包装材料等内容进行考察,还要对购买人群进行各种分析。学生通过调研完成的调研报告,内容应当准确详实、资料丰富,并阐述自己课题内容的观点。

在完成选题和调研阶段的基础上,再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与制作。确定课题设计内容后,开始设计方案的草图构思,通过一定数量的方案图表达出课题内容与创新性,再依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经过反复修改筛选确定设计方案。在进一步的毕业设计中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设计方案制作,以实物作品展示表达课题设计主题。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和作品展览。

二、毕业设计的现状

毕业设计是在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的,每个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各不相同但又环环相扣,各阶段进程顺利与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好坏。笔者在近几年所带毕业设计中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学生对毕业设计各阶段任务缺乏计划性,在毕业设计前期浪费大量时间,后期时间不够从而导致毕业设计内容和质量下降。同时,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学生通常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找工作,就业和毕业设计相冲突,一些学生为了得到好的工作机会不重视毕业设计,因此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足。

2. 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尚未充分理解、分析时就确定所做课题,往往所选题目不是偏大就是偏小,或者题目内容方向单一,以至毕业设计缺少多样性和实际意义。清华美院装潢艺术系主任马泉说:毕业设计多样性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它是很多因素的结合。例如,载体多样性、思维多样性、材料多样性等等,而视觉元素的越来越丰富,也是创造设计多样性的催生剂,学生们接触的东西多了,看的多了,思维开阔了,自然就会设计得多样化。做好毕业设计,选题至关重要,学生应对毕业设计选题广泛了解后再确定课题,这样更能体现出毕业设计的多样性、创新性。

3.课题调研过于形式化,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实地调研分析普遍不够深入,资料搜集不够全面,缺少逻辑性,往往过分依赖网络,没能针对课题深入市场、企业及受众进行调研。

4.设计构思制作过程中,学生受到市场现有设计及调研内容影响较大,自己课题设计的思路不够开阔,毕业设计课题创新性稍有不足。

5.对印刷工艺、制作材料缺少实际接触。毕业设计后期往往通过实物制作来展示毕业设计成果,学生在实物制作过程中对纸张及其它材料、实际印刷过程缺乏了解,以至所选择的设计承载物效果欠佳,从而浪费时间与金钱。

三、毕业设计的实践与优化

1.毕业设计各阶段时间内容的控制

通常,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时间为十六周,约四个月。在这一段时间里,学生要完成选题、调研、构思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制作、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以及毕业答辩等任务,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学生的实习、就业等问题也对毕业设计有着影响。

以往,毕业设计存在 “前松后紧”,学生对毕业设计前期的选题、调研不重视,表现松散,后期赶时间赶进度,往往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为改变这种情况,学院与指导教师应双重控制,合理把控毕业设计时间,从选题开始严格要求,合格者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者继续完成直到合格。指导教师每周检查学生进度内容,学院不定期抽查,对屡次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推迟或取消答辩资格,这样各方面督促、要求下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能使毕业设计保证时间、保证质量地顺利进行。

2.毕业设计推动教学调整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集中体现,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及培养目标在毕业设计中得到检验。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学习的综合检阅,也是各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与延续。对于学院,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哪方面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哪方面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也可以通过毕业设计发现专业教学中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不足,如哪些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教学内容滞后,课程作业与社会、企业缺少联系等。

因此,毕业设计可以推动日常教学改革,日常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也能促进毕业设计的良好发展,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专业教学成果的展示,而更是一种检验。

3.毕业设计与企业合作的可行性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印刷工艺等课程的设计实践对促进专业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关企业、设计公司进入到毕业设计中,使毕业设计不再停留于模拟、虚拟课题之间选择,把毕业设计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这是符合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的。企业与公司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环境、工作状态,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此外,毕业设计与企业合作可以使指导教师和企业沟通,有利于知识的互补和增长,提高教师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同时,学院也能通过企业参与毕业设计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结语

毕业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挥洒自我的舞台,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平台。我们必须重视毕业设计,抓好毕业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毕业设计的质量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跨专业角度下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布展实践课程中作品选题和展示的探讨

摘要:以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专业中毕业设计布展和选题的发展为依托,探讨毕业设计作品的选题跨专业结合的可能性。分别从室内设计家装设计、景观设计、雕塑、室内设计空间搭建几方面阐述与平面和产品、美学结合的可能与可实施性。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选题 毕业设计展

一、石河子大学的毕业设计展出课程发展介绍

石河子大学地处我国西部,而除石河子大学外,在新疆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的院校有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昌吉学院。石河子大学美术系还和重庆大学、江南大学建立对口关系,所招收的学生分别来自山东、河北、甘肃、新疆,早在五年前还招过湖南地区的学生。几年来,石河子大学建有文学艺术学院人文基地非遗基地,依托非遗平台做了很多民间美术和民俗方面的课题与田野调查,在和当地企业谈落地项目的时候,发现一个项目最终的完成需要不同专业的支持。

现在企业招收毕业生时,也对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从环境艺术方面的就业来看,发展了很多软装的,还有展览空间,都是复合人才和跨专业的体现。这样就要求石河子大学美术系对毕业设计作品的选题进行细化,并对展出方式作出新的调整。

石河子大学近五年的毕业设计都是对外公开展出。2008-2012年,在对外公开展出的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和平面设计专业分别展出。而在2012年,石河子大学对毕业设计进行了调整,提出新的方案,出现了毕业设计的个人展,意味着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专心地只做毕业设计,不必写论文。在经历了三年的毕业设计实践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有一部分作品留在了学校,还有很多作品陈设和家具类直接进行了出售。而在2015年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石河子大学美术系开设了毕业设计布展这样一门课。这门课的执教人员要求最好是班主任和一位教师合作担任,其中一位教师相当于策展人的身份,毕业设计的主题设定、宣传、展出方式都由两位教师商定。

二、毕业设计布展课程环节及内容

毕业设计布展的调度一向是一个较难开展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执教的两位教师会要求各专业教师集中进行评估。虽然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开题,但是参与审查的教师来自各个专业,有理论方向的教师,有平面方向的教师,还有校外请来的专家。

在这样一个跨专业的教师合作评审下,保证了作品的跨专业的整合性。这样有成组的学生可和平面专业的学生一起做毕业设计,当然也不排除和美术学方向专业的学生一起做一个主题的毕业设计作品展。

进行了第一轮的定稿后,两位专业教师会在中期再进行一轮检查,对进度落后或进行不下去的设计进行调整。这就是新开的毕业设计布展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石河子大学环境艺术毕业设计选题

(一)室内设计方案方向

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多为CAD、3D、室内设计基础、商业环境、办公环境,学生在四年学习中经历了设计方案的统合设计和设计思维的确立。而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展示学生对方案完整性的一个把控,也可以从各种角度考查学生四年所学的文化知识与技能知识。

1.选题方向

不可为室内设计家装方案,可为室内设计中商业环境空间、办公空间、展示空间。设计立意方向从中国元素出发,或从地域性文化出发,或室内设计如何与当下的设计热点问题相结合。在做方案设计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为概念化设计,也可以对现实中已有方案进行的再设计与改造。

2.设计过程要求

(1)资料收集:每个室内设计的方案都有设计背景、设计说明、区位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立意材料,学生在做方案时做好前期方案成立与设计立意相关的图文资料。

(2)前期立意O计主题资料收集:相关室内方案资料图,阐述清楚项目位置、设计立意。

(3)前期立意设计元素草图:设计元素1张,设计元素提取2张,设计元素运用1张。设计方案整体表述草图2张。

方案初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平面图1张,室内设计方案效果图3张。方案中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效果图与施工图表达图与建筑视频动画制作初稿。方案终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展板排版与部分施工图表达,建筑模型与建筑动画。

详细要求:将室内设计方案制作展板,数量不少于3件;尺寸要求单幅1.2M×2M;设计最终以实物展示为主,展板要有形式感,可用木框石材进行形式结合,不可只为;模型体现主题性与制作性,做工精美,最小尺寸为40MM×50MM;建筑动画设计必须原创,展示内容为空间内外和设计过程说明,视频5分钟;展板展示包括设计说明文字、设计分析过程图,各层功能流线图、精彩空间节点效果图。

(二)雕塑及壁画方向

雕塑专业方向的学生本科四年学习了装饰画、设计素描等课程。雕塑专业在大多高校都放在美学方向,也有放在环境艺术专业下,所以在毕业设计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雕塑及壁画都可以做这个方向的作品。

1.雕塑选题方向

雕塑设计,真材雕塑,玻璃钢及名人像雕塑。学生在题材上三选二,雕塑设计必选,真材雕塑,玻璃钢名人像雕塑二选一。

详细要求:将雕塑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尺寸要求单副0.6 M ×0.4M;设计雕塑可以为各种材质,可写实,可抽象,可为一个场景;一组尺寸最少为3个,体积根据设计稿由指导导师定,不低于80MM,如低于80MM,数量最少为5个;真材雕塑包括装置等,一组尺寸最少为3个,体积根据设计稿由指导导师定,不低于80MM。如低于80MM,数量最少为5个;玻璃钢名人像雕塑,数量为1个,尺寸为1.8M×2M。

2.壁画选题方向:

壁画制作与壁画设计。两个方向都为必选。

详细要求:壁画设计为小尺寸,壁画制作为大尺寸;壁画制作尺寸单幅尺寸最少为2M×2.4M最少为两幅;壁画设计最少为两幅;尺寸由指导教师自定。

(三)家具陈设类

家具陈设是最新加入环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虽然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大多倾向将其归为产品设计,但在本文中我们更多地认为它可以是环境艺术的一个内容,这个作品的完成也需要人体工程学、材料与工艺相关知识。选题方向包括组合家具设计,家居空间实体搭建。

1.组合家具设计

可做各种空间所需要的家具。

详细要求:将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尺寸要求单副0.6M×0.4M;家具设计的要求必须功能与形式给合,不能实用功能不强;家具设计的个数最少为4个,尺寸由正常家具尺寸为基础。

2.家居空间实体搭建

实体搭建建筑与家居内部空间,可包括各种功能空间的空间墙体与家具。

详细要求:将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 尺寸要求单副0.6M×0.4M;空间实体搭建设计的要求必须功能与形式给合,不能实用功能不强;家具设计的个数最少为5平方米,尺寸以正常家具尺寸为基础。

(四)景观设计方案方向

景观选题的学生四年系统学习了植物配置、城市规划、建筑形态空间、公共空间等课程,景观设计从改变人类居住方式,推行绿色城镇化建设方面出发提出专业的方案。

1.选题方向

不可为小区规划方案,可为城市公共空间、展示空间。在设计立意方向从中国元素出发,或从地域性文化出发,或设计如何与当下的设计热点问题相结合。在做方案设计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为概念化设计,也可以对现实中已有方案进行再设计与改造。

2.设计要求及详细要求

(1)资料收集:每个景观设计的方案都有设计背景、设计说明、区位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立意材料,学生在做方案时做好前期方案成立与设计立意相关的图文资料。

(2)前期立意设计主题资料收集:相关方案资料图资料,做到阐述清楚项目位置,设计立意。

(3)前期立意设计元素草图:设计元素1张,设计元素提取2张,设计元素运用1张。设计方案整体表述草图2张。

方案初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平面图1张,景观设计方案效果图3张。方案中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效果图与施工图表达图与景观视频动画制作初稿。方案终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展板排版与部分施工图表达,景观模型与景观动画。

详细要求:将景观设计方案制作展板,数量不少于3件;尺寸要求单副1.2M×2M;设计最终以实物展示为主,展板要有形式感,可用木框石材进行形式结合,不可只为;模型体现出主题性与制作性 ,做工精美,最小尺寸为40MM×50MM;景观动画设计必须原创,展示内容为空间内外和设计过程说明,视频5分钟;展板展示包括设计说明文字、设计分析过程图、精彩空间节点效果图。

四、毕业设计选题和过程中的问题

从毕业设计的形式上来看,有视频和模型,而展板的形式也是由二维走到三维,与多种装置给合。这和我们跨专业的视域和多种技能是分不开的。教师应在不同的形式和学科发展背景下提出更多毕业设计的可能性。

毕业设计就像是一个深化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是毕业生最后一次的专业展示。我们的陈设设计和平面设计做的LOGO及VI设计形成一体,做成一整套的毕业设计。这是一个陈设设计和平面设计作品整合的案例。

在家装设计中,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和平面设计中的版式设计与家居中的图册进行平面的接合。在家装设计中最后的展示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网页中的360°旋转的全景页面。

而在雕塑设计中,不仅要展示作品,更要让作品周围的环境与雕作品有机融合。有时,一个雕塑作品需要与大量的背景板和软装进行结合,有时需要对产品设计进行创新。

而景观设计中的展板,有时一个展板可能是一堵砖墙,有时可能是很多不规则盒子的组合。

五、结语

石河子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这T课程虽然还是一门新课,学时也较少,但是从毕业设计抽离出来,还有一定的程序。而学生的选题和学生毕业作品跨专业的结合,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体现作品的连续性,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上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完整和符合市场的需要。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实习的工作室制模式研究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实习是把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很好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建立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毕业实习模式是解决学生就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专业工作室制模式的引入可以形成一个将教学、培训、设计、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平台,解决传统实习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字: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毕业实习;工作室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实习意在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运用整个学业全程所获的知识能力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熟悉由设计概念产生到设计创意形成及设计最终实现的全过程,全面掌握生产设备的操作规范及流程,能够熟悉生产工艺及材料以及掌握设计由图纸到实物的完整流程的操作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定位和价值观,学会生产实践的基本方法,并能够为完成具有全新设计理念和现实意义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实习基本上采用和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办学的方法来完成,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适合的实习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会安排优秀的设计师作为学生的实习老师,来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公司的运作及设计流程,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根据学生的座谈情况、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以及对通过与实习单位经理和实习老师的沟通、调研,我们发现这种传统的实习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对学生的就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1. 毕业实习传统模式的问题分析

1.1 学生角色的转化问题。

在实习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角色的转化,要进入到公司员工这种身份当中去,摆脱学生的稚气,谈吐、思维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在学校,学生在老师眼中就像孩子一样,尤其在当今教育领域大多进行的是一种鼓励式教育方式,学生在这种鼓励中获取信心、获得创作的动力,让自己变得自信,但同时也使他们变得异常脆弱,抗击打能力、抗挫折能力大大降低。而这种心态一旦带入到实习岗位上,就很难适应,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对行业产生畏惧。这个心理上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打击就业的信心,对就业造成困扰。

1.2 设计能力的应用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会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设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专业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能够真正的成为一名设计师,驾驭设计、享受设计,但是,学生在刚刚踏入社会的阶段,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更多的是从事一些制图工作,尤其在比较正规的大型公司,这种阶段往往要持续很久,这就需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制图的规范化、效率化、整体化、细节化,是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很难达到的。所以这种技能上的培训断档又会对学生的就业造成困扰。

2. 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制模式产生的背景

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都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在欧洲的设计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中非常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欧洲的设计艺术水平一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和他们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

通过对传统毕业实习模式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意图引用工作室这种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工作室模式在我国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学制形式的问题,因为相对于学群制、分段制、专业制等学制形式来说,完全学分制最能够满足工作室模式的需求,而实施完全学分制的艺术类院校在我国还不多,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将毕业实习这一部分实行专业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培训、设计、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又不必苛求外在配套条件,可以为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实施开拓出一种新的模式。

在我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常常会过多地关注虚拟课题的实践,以致使艺术设计教育很难适应企业、行业对高技能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专业工作室制毕业实习模式,无疑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3. 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制模式的实施程序

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是创建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工作室其实可以看作一个模拟的设计公司,工作室即是他们学习、培训的教室,也是他们的公司,工作室主要进行基于企业岗位的、任务驱动的生产性实训,进行校内外专业工作室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专业工作室中,教师全权负责工作室的运行,教师以企业设计师或者虚拟公司的老板身份参与管理、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设计制作生产过程,定期轮岗,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师生在现场教学与项目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作用。工作室的教师有两部分人员组成,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专家组成。对校内教师而言,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用的专业设计技能,如较强的专业认知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电脑制图能力、社会沟通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很少有专业教师同时具备,因此,专业工作室就需要由几名各有所长的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可以解决学生从实训单位带回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通过专业工作室,教师的责任感、钻研能力、个人的综合设计能力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

专业工作室中的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更多时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或者公司的员工这样的角色。学生需要在工作室里完成教师布置的虚拟课题,在指定的公司里面完成企业实际项目,进行设计的再创造。通过这样的实践,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针对学生在实训单位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老师可以给予及时的、耐心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实训单位的需求,同时也能使学生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这就要求专业工作室的老师们除了帮助学生解决在设计方面的问题,还要及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这种专业工作室制的毕业实习模式,可以解决传统实习模式带来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台,在这里,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把大学期间所学到的专业技能淋漓尽致的发挥,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如何提高装潢艺术设计高职毕业生在市场的竞争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装潢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很多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开始和市场接轨后,如何向市场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成为很多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我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当前背景下培养出市场所需求的高质量的装潢艺术设计的毕业生。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双师型

前言: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在培养装潢艺术设计学生的时候要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精密的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市场所需求的人才。笔者结合我校的实践探讨了民办高职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培养策略。

1、 教师和设计师的结合

时代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教师的要求就是随时要和实践以及市场紧密联系,传统型的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一个方面教师不能脱离课堂去参与社会实践,另外一个方面,学生需要由实践经验的老师在教学中予以辅导。在德国包豪斯时代,他们常常在工业设计教学中采取一名教师外加一名经验丰富的师傅的方式。在当前国内装潢艺术设计教学中,特别是对民办高职院校要采取这样的人员配置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装潢艺术设计也不需要达到工业艺术设计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形式合二为一,换句话说,教师在以理论传输者教学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设计者,换句话说就是采取双师型教师教学。所谓“双师型”教师,即为教师既需要由传输前沿的理论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同时又需要教师具备工程师和技师的时间能力。

换句话说,对民办高职院校装潢艺术设计的教师来说,不仅仅需要他们对学生能起到“传到授业解惑”的作用,同时需要他们扮演“师傅”的角色,做到“能文能武”。因此,对民办高职院校装潢艺术设计的老师来说,仅仅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他们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同时在反哺学生,这要求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学习,为自己确定终身学习的长远计划,放弃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在教学相长中不断补充和提高自己,同时也能为社会和学校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

2、 装潢设计工作室与课堂教学的联合

装潢艺术设计工作室是学生学习、科研和工作实践融为一体的场地,民办高职院校设立工作室是为装潢艺术设计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提供一个团队学习和实践的工作产所,在工作室,教师一个方面可以传输理论知识,同时可以模拟实践项目,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工作室这样的小社会,理论和实践能紧密的联合起来,以理论带动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最后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在工作室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计划中的理论部分通过案例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分解传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的联系市场,通过对市场动态的观察随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社会,在工作室的实践中根据市场的动态完善所接收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仅能帮助学生对市场的动态有最新的把握,不至于脱离实践,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3、 企业实践与课堂的融合

大多数企业盲目扩张、求利心切、目光短浅,大多不愿意投人精力与学校一同培养学生。然而,客观的环境并不能决定学生就可以完全脱离实际地学习理论了。装潢艺术设计在这一方面却是有优势的,企业难以接受大量的学生到企业实习,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学校加企业的形式,将实践的场地搬到学校的课堂之中。譬如,一门设计课,课前可以以学校设计工作室或教师的名义与企业洽谈,承接一个项目。上第一节课,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成员通过能力竞选确定职务。接下来的课程就以所承接的项目为核心,将装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项目设计相结合。同时,针对每组的不同情况与进度,采用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形式。这样从一开始就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项目是实际的,学生们的设计必须符合企业、市场的要求,而不是天马行空的纯表现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与公司联系,进行相关的沟通;而企业也会在每一阶段派相关的人员到课堂中看稿。课程结束时,采取竞标的形式,让每个组的代表向老师和企业人员汇报本组的设计,与此同时,企业初步敲定满意的作品。这样,整个过程并没有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教学的进度,却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被企业选定的学生可以直接到企业中去跟进项目的后期工作,其余的学生则重新进人下一个项目。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被选中或淘汰,但最终所有的学生也都有机会从课堂的实践学习到在企业跟进项目学习。也就是说,并不一定要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一模一样的课程,而可以在不断地淘汰、中标中向自己最有潜力的方向发展。

4、 毕业设计与市场的融合

特别强调以动手能力见长的民办高职教育,要鼓励学生走进市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再创造和再提高,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兴趣、热情和责任感,发挥主观性和创造性。如果设计成果得到采纳、应用,不但能直接或间接为企业服务,更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能力。

如装潢设计作为毕业设计从市场中找选题,不但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装潢设计流程与制作,巩固和丰富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在制作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要适应当前的市场需要,就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药根据教学的情况,调整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走出小课堂进入大社会,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民办高职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其理论深、学术高、而在于其职业型。成功的艺术设计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及掌握较高的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出真知。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日益增加、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培养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成为独立学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考察,是学校教学的成果展示。本文试从实践指导学生毕业创作出发,分析和总结了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毕业创作

一、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知识储备有限,论文选题无从着手。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入学门槛较低,大部分独立院校存在生源素质普遍不高的困境。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加放松了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临近毕业时,他们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仍然处于初学阶段。因此,面临毕业设计选题时,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只能在导师的帮助下仓促为之,毕业创作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教学硬件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正常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完善的教学设施是艺术设计专业正常教学的必要保障。然而,独立学院大多资金匮乏,很难及时配套完善的教学设备,教学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在做毕业设计时,很多学生都借助校外力量支持,勉强完成任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很难提出意见建议,作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三)师生比例失调,难以全面有效指导。近年来,艺术类招生规模占比很大,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产生了师资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一现象在独立院校更加突出。在独立院校的设计学院里,教师队伍的结构呈现三大块:已退休公立院校教师、公立高校在职兼职教师、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已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但是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他们亲自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人数不多,年轻的指导老师虽然乐于与学生交流,但实践教学和科研经验积累不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只能让年轻教师采取“一对多”的方式指导学生毕业,这样就难免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效果。

二、多方着手,全力破解上述难题

面对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难题,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对策:

(一)改革教学管理方式。与一本、二本公立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如何扬长避短、体现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中,应该根据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基础课和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比重,调整优化学科及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特色课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够通过四年大学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毕业创作奠定基础。

(二)强化思想技能指导。虽然大部分独立院校学生学习的稳定性不高,但他们普遍有较为灵活的跳跃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兴趣广泛,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创新力。作为指导教师,应当因势利导,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能动意识,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良好的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成效的根本保证,因此独立院校要在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上狠下功夫,舍得投入。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聘请教师的同时,要有标准、有目标地培养本校专职专任教师,铸就教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四)尝试融入项目实案。从毕业创作作品来看,学生的创新能力较高,但是作品真正能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却很少。所以对于这种现象,毕业创作可以从项目实案中选题,让毕业设计选题直接跟市场需求相结合,若毕业生在毕业创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则可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搭好桥梁。项目实案的获取途径很多,一是尽早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为毕业创作提供项目实案;二是学校可以结合设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进行校企结合,请企业的优秀实践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另外,学校应多建立一些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案项目中,更好地让学生在平时专业课程中积累实案项目经验,直接为毕业创作服务;三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机会,与实习指导老师零距离沟通,在实战中锻炼,发掘毕业创作的项目实案,找到好的创意项目。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与优化研究

摘 要:毕业设计为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最终体现。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因其展示方式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已有经验,结合数届毕业生问卷调查,对服装毕业设计中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剖析,并提出优化毕业设计进程的方法和途径,为今后毕业设计指导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服装艺术设计;毕业设计;问题;优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为四年来所学知识的集中体现,是对高校教学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在毕业阶段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自我检验与认定。①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因其设计对象的局限性(设计对象为人)和毕业设计的展示方式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的实现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把控能力相对于别的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更高。

一、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和特殊性

(一)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区别于中专职校,目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和基地,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上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②因此,高校服装艺术设计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同于相关专业的中专、职高和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着重于培养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具有高度艺术创造性、具有市场意识、服装商品开发和组织等综合能力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毕业生能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品牌商品开发和终端市场开发,也能从事相关流行咨询及市场情报分析;而前三类学校侧重于培养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工程素养的应用性人才,侧重于技能性的一般性服装设计师。

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作为高等教育办学方针的综合体现,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也有其特定要求,那就是着重学生创造力的表现,以创新性为重点,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考核从设计构思的创新性、表达手段的创新性、作品体现的审美水准和作品的完整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

(二)高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

服装设计和所有的造型艺术一样,应该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创意构思是设计的灵魂,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技术,如版型技术、缝制技术和后处理技术体现出来。技术是所有设计产品艺术思维得以物化的过程和工具,它使设计师的艺术构想得以实现。③然而,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知识的专业化也日趋明晰。作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的学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既要熟练掌握服装设计方面的相关理论和讯息,学习研究面料色彩造型的各种艺术处理手段,又要学习并研究各种制版和缝纫技术,显然在精力和时间上都不允许。因此,在课程体系成熟的高等服装设计院校,将服装设计分为艺术设计和工程设计两个专业,一个侧重于服装艺术设计,培养有创造能力的设计师;另一个专业侧重于结构制版的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工业制版人才,如笔者所在的大学,很早就将两个专业分离开来,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作为服装艺术设计的学生,本科学习期间,在掌握基本的版型缝纫知识之后,会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服装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实现过程中,对其毕业设计的评估也更多侧向于服装的最终成衣效果而非细致的结构尺寸的考量。

(三)毕业展示方式的特殊性对设计作品的特殊要求

服装艺术设计很大程度上是表现人的一种着装状态,完整的服装设计包括了服装、配饰及化妆,孤立的单件服装很多时候未必能完整地诠释设计者的构思。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服装艺术设计毕业作品采用了动态时装表演这一展示方式。不同于静态展示观众的近距离接触,服装的动态展示往往与观众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动态展示所需的展示空间往往也更大,这就导致了常规的服装尺寸在T台上显得体量过小,缺乏气势。因此,用于毕业动态展示的服装尺寸往往要求比常规成衣大很多,以较为夸张的体量呈现。

另外,如上所述,高校服装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是体现高等教育创新研究能力的途径,企业和专业人士来观看毕业展示是带着对新观念新思路的期许的,因此,高校服装艺术设计的毕业作品往往创意性和表演性多于功能性,否则观众就会觉得沉闷而无趣。但是,服装设计不能无视人体生理结构这一事实,设计要始终围绕着人体这一载体来进行,成熟的高校服装艺术设计毕业作品应该是在可穿性上的夸张。值得欣喜的是,随着设计教学理念发展的日趋成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服装设计注意到服装的可穿性,基本上遵循使用服用材料制做作品的原则,不会再出现大量千奇百怪无法穿戴的材料。

二、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曾在学校指导数届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遇到的主要问题十分相似,因此期间对毕业设计进程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1. 调查人群: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设计本科14届毕业生(当时在读,包括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设计本科、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中美合作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设计本科16届毕业生(当时在读,包括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设计本科、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中美合作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

2. 调查时间:2013.11-2014.4;2015.11-2016.4

3. 调查形式:现场问卷和个别约谈。

4. 调查内容: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设计稿与成品的差距、服装结构的设计问题、面料的性能、服装色彩搭配的问题、服装的功能性问题、尺寸的把握、面料的相互搭配问题、毕业设计时间的合理安排问题。

问卷发放113份,实际回收98份,有效问卷98份。

5.调查结果分析(见表1)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前三位问题分别是:设计稿与成品有很大差距,调整方案占太多时间;对走秀服装的尺寸很难把握;与就业招聘相冲突,不能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这三类问题占了总问题的85%、78%、55%。这三类问题造成的结果就是没有充分的时间深化设计,学生到毕业设计末开始赶进度,对一些细节处理不能到位,导致最终的设计作品完整度不够。

(一)设计稿与成衣效果矛盾

这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服装艺术设计与其他艺术设计的最大区别就是,设计必须以人体为依托,平面的效果图和成衣的立体着装状态完全大相径庭,甚至在人台上呈现的状态也与真人穿着完全不同。大部分学生在四年服装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并未完全养成正确的创意思维方式,他们力求将效果图画得精美绝伦,忽视了服装本身的结构和材质的局限。结果就是部分款式结构上大伤脑筋,无法制作,或者因为找不到理想的面辅料或加工方式,导致成衣效果不甚理想。再加上毕业设计是学生遇到的第一次全方位的大考,它要求学生必须将所有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包括创意、版型、面料、色彩、工艺、装饰等等,对学生的全面把控能力要求很高。笔者指导毕业设计十几年,最终成品和设计初衷完全契合的学生非常少。

反复的试错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和压力。

(二)成衣尺寸和表演性服装的比例矛盾

我们四年教学中制作的成衣都是以工业生产的标准尺寸为参考的,学生制作的都是普通型号的衣服。但是,毕业秀表演性的服装要求在尺寸和围度上极尽夸张,才能具有现场效果。学生对于表演性的服装尺寸没有任何经验,做出来的衣服往往偏小很多,有的经过二版、三版乃至四版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一些常规结构可以做出的造型,放大到表演性尺寸就未必能保持同样的形状,反复地修改也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浪费。

(三)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

每年的毕业设计中期阶段(3月―4月)也是各企业招聘的旺季,学生忙于在各企业、各大招聘会之间奔波,花在毕业设计创作上的时间和精力肯定大量减少。每年这个阶段毕业设计都会进入瓶颈期,一方面5月初的毕业走秀时间紧迫,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可能还要求学生去实习试用,使得学生无法安下心来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优化研究

(一) 针对于设计稿与成衣效果矛盾的优化研究

1.毕业设计初期的品质把控

如上所述,由平面设计稿转化为实物成品的过程是学生感到最难的,也是最浪费时间的,往往第一套作品的完成耗费整个毕业设计进程的一半以上时间。学生在这期间要解决版型问题、工艺问题、面料问题、色彩问题。因此,在设计稿时期,教师就要严格把控设计的方向,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设计在构思阶段就应该以实物成品的角度而非效果图的角度来思考,一切细节都要有实物照片或小样,杜绝空泛的天马行空。对于设计稿,教师和学生都要反复探讨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设计,在看到别人的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④对于问题很大,难以成品的设计稿,教师要尽早跟学生沟通,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以便及时转换设计方向。

教师帮助学生控制服装的制作效果,在打样阶段,就要严格把控白坯的形态、尺寸;特别要注意面辅料的挑选,根据面料的性能来调整白坯的尺寸设计。

2.毕业设计中期的优化组合

毕业设计进行到中期,大部分同学的第一套作品已经完成,这时候,指导教师要注意去粗取精,对于第一套效果不理想的设计,帮助学生找出其中可取的部分,重新构建成新的设计;实在不行也可以建议转换设计方向。对于第一套效果较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增加服装的细节,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然后延续设计思路,抓住中心设计语言,延伸出第二、第三套。

3.毕业设计末期的整合

当毕业设计进入扫尾阶段,大部分设计作品已经定型,这时候教师所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完成设计作品的最后整合,比如增加某些装饰或配件,来使作品更加丰满。

(二) 针对于学生很难把握走秀服装尺寸问题的优化研究

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没有接触过表演性服装, 对于T台上服装的尺寸围度很难想象。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事先观摩往届毕业表演的视频,在观摩过程中重点讲解表演性服装的围度;教师还可以给同学看往届毕业设计优秀作品的实物,以增加直观的印象。即便如此,在服装白坯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反复提醒学生注意服装的尺寸,并建议将人台调整至178cm-180cm(女)、180cm-186cm(男)的高度,以便学生对服装的长度作出正确判断。另外,建议尽早安排第一次试装,毕竟真人模特和打板人台的区别还是非常大。事实证明,经过试装的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尺寸有更深的领会。

(三) 针对毕业设计与就业矛盾的优化研究

目前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我们只能将毕业设计提前,在第七学期就开始毕业设计。采用“前紧后松”的管理模式,尽量在第七学期就完成一套服装,那么,学生的设计有了继续发展下去的基础,在第八学期就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找面料、研究工艺,而是把思路延伸下去即可,给学生减轻了不少压力。

另外,在有可能的条件下,鼓励学生与招聘单位合作,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毕业设计创作。比如我校一直与金富春婚纱公司合作,学生可以以婚礼服设计为方向,进行毕业创作。

四、结论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最终环节,是四年本科教学质量水平的集中检验,是大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化体现。服装艺术设计毕业设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毕业设计过程的艰苦与困难。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使毕业设计得以顺利完成。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不相适的教学现状,探讨“理论与实践实操两手抓―选题多角度类型化―过程全监控”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培养社会急需实践性应用型、技能技术型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是针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实践实操、技能技巧、创新创造及综合素质能力的一次最终考核,更是检验高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还存在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不相适的教学现状,如:选题老旧、设计虚拟、评价单一、监管松散等,基于此本文以昌吉学院为例,探讨“理论与实践实操两手抓―选题多角度类型化―过程全监控”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培养社会急需实践性应用型、技能技术型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 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1.1 教学与监管体系尚未健全

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只是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缺少理论指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1]艺术设计的教育已是大众教育,地方院校招收的学生中有极大一部分是“专业突击”考入大学,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没有形成。在实践教学尤其是毕业设计中却需要系统的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加以具体实践呈现,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毕业设计监管体制还不健全,设计初期工作量要求不明确、不具体、不规范,设计中期由于学生大多在外实习、找工作,缺乏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和督促改进,设计后期缺乏严格质量控制等,这一情况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昌吉学院也不例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持续时间长、自由度大、随意性强等已成为普遍现状,为此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尤为必要。[2]

1.2 选题及表现形式单一、深入度不够

毕业设计的选题关系到能否深入探讨一个具体的设计问题、社会现象或提供一种可能性的解决方案,关系到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实践实操、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综合素养等能力。但现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毕业选题上,存在着较大比例的与社会设计实践脱节、缺乏时代气息与实用价值,更无个性和创新性的选题。[2]大多课题是对专业课内容的复制,只是作品数量扩充,表现形式及方法与专业课作品相比“换汤不换药”。[3]毕业设计最终呈现的表现形式单一化,深入度不够,经不起推敲。

1.3 师资实践经验、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加之近几年高校扩招,一时间专业师资建设难以跟进,大多高校专业教师多为跨专业及刚毕业离开高校没有专业岗位实践经验的老师,这种现象尤其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昌吉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更是如此,其教师的专业实践性、实操性、实战性都相对局限;与此同时还存在教学任务重、学历、职称提升等压力。以上种种缘由,教师在实践经验、指导能力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1.4 实践实操及创新性导向不明显

近几年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成果已成开放态势,从相关网站及其他公众平台展播的情况看,绝大多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毕业设计还以虚拟设计为主,与时下社会的需求还相差甚远,与国家近两年倡导的地方高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政方针结合还远远不够。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在对学生的设计实践、实际操作技能技术、创新性研发上还需院校、相关社会职能部门给予高度关注,提供切实有效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方案以及必要的培养平台。通过积极有效措施、培养平台的运行,强化学生实践实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2 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2.1 针对市场需求修订教学方案与监管体系

教育部已明确要求2000年以后升本院校应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并明确提出应培养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昌吉学院作为昌吉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就应肩负起历史使命,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理论教学方面,可安排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以此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理论知识的认知,强调选题以区域经济和文化为基础,引导分析市场需求,启发学生找线索寻思路。引导学生深刻认知毕业设计的内涵、毕业设计的程式、毕业设计的方式方法等。在实践实操上尽可能引导学生实践真题,让评判的第三方介入,打破纸上谈兵的趋势,搭建真兵实练的平台。在监管体系上,针对第七学期全学期的学生专业实习、第八学期毕业设计较松散的学习状态,制定措施得当、管理有效、井然有序、全程监控的毕业设计监管制度,进一步研究毕业设计期中检查评价以及对教师的辅导管理体制。

2.2 多角度宽领域引导设计选题意向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其他程序的质量。[1]随着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进一步调整,其设计学的学科方向也随之更为具体更为丰富;加之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施展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就要求其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更应该多角度宽领域涉猎。作为地方高校应更加关注当地发展动向,抓住实践机遇,合理引导学生切合自身兴趣理性选题,杜绝盲目跟风、舍近求远。可结合当地社会新现象、存在的新问题、民众关注的新焦点、市场新需求、消费新观念、本学科发展对社会的新影响等角度引导学生选题。就一题可以引导多名学生展开不同领域研究,通过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对同一问题调研,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辨析能力,通过借鉴他人的调研成果丰满自己的调研不足,让研究成果更具可行性、更具深度、更具审视性。

2.3 多举措提升师资实践实操及科研能力

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师资综合实践能力薄弱的情况,应该积极探讨有效提升师资队伍实践实操及科研水平的途径,确保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针对昌吉学院可尝试以下措施:第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师短期到对口企业公司一线参与实践实操设计事务,系统学习了解设计实操程序、方式方法、加工工艺、技能技巧等,了解市场需求、大众审美现状。第二,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行业协会组织的设计赛事,培养教师对学科前沿动向的认知能力。第三,提供便利条件,鼓励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组建设计工作室,以建促学、以学促练、以练促教;第四,搭建交流平台,请进来、走出去。定期邀请知名设计公司一线专家、设计师来经验交流,不定期组织教师团队去知名企业公司考察学习。通过以上措施方法,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师资教育教学、实践实操、科研创新风气。高效稳步提升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加大力度营造实践实操及创新性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学生自我养成的科学有序的实践实操及创新性学习氛围,需要科学合理营造。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生受就业、前期学业、实习等影响其专注程度要低于二、三年级,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更需要教师团队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静下心,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毕业设计是专业学业水平提升更高层次的关键环节。

第一,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科研、实践项目的教师应积极将自身的科研课题、实践项目化整为零,分解成多个任务量和难易度适中的子课题项目提供于学生毕业设计选择。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毕业设计“假题假做”的现状,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研究课题的资源优势,形成研究合力;另一方面,学生又能通过教师的研究直接学习教师研究课题的方法步骤、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由于师生研究的课题有着众多的交集,教师的研究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既能起到监控的作用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实现教学双赢。[4]

第二,以专业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毕业设计导师团队可以通过审核学生专业实习期间实践的项目,梳理学生的闪光点,指导学生找到毕业设计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就实习中的某个项目展开深入而细致的研究,让学生少走弯路并能就前期思考的问题得以连贯,在研究过程中还能让第三方介入指导与评价。通过实习项目的再研究,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市场需求,探寻设计的本质意义。

第三,以设计赛事为蓝本找创新突破口。近年来,国家级、省部级及有一定影响力行业协会组织的设计赛事越来越多,这给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了一个实战平台,借此机会可以通过梳理对口赛事,以赛事主题、项目为毕业设计选题的着力点,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专业赛事一般都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及要求,这对学生来说在选题、设计内容上已指明了方向,减少学生盲目选题。引导学生关注往届大赛成果,在梳理往届获奖作品中审视他人的构思、创意、表现,分析评审专家的点评,这无疑是间接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的最佳途径。专业赛事一般都专业性强、要求严格,项目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原创性要求也相对较高,大赛项目将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能力。大赛项目都有具体的进度要求,顺理成章就会督促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鞭策学生的惰性。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管的目的,同时通过大赛方案的评定评审结果(获得名次或奖项等)将有效激励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3 结语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一次总体汇报,亦是学校对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5]在近两年教育部倡导的高校教学改革策略下,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以培养服务地方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研究适应时代、学科发展的毕业设计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与监管体系。积极探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契机,走出一条以培养学生实践实操技能、洞察社会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目标,以专业化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