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03:37: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企业营销策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引言: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以及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许多学者已经探讨了如何通过实施绿色营销来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基于此,本文重点关注绿色营销策略在企业社会责任下的驱动力以及考虑绿色营销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解决绿色营销缺乏动力的关键所在。
一、企业社会责任驱动企业开展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基于环境效益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来实现特定产品的研发、定价、促销和分销,旨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企业利益以及消费者的利益、社会利益相统一。绿色营销要求企业采取整体的营销活动,使得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树立环保意识,让“不污染零排放”、“无任何不良成分”和“无污染”的原则贯穿整个过程。对此,当企业同时追求经济利润与社会使命,与合作伙伴共享利益,实际上就是执行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如果没有经济利益的动机,就没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特别是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的中小企业。90%的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困难主要来自他们对成本和收益的担忧。在此背景下,政府提倡的节能环保的驱动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绿色营销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终方式
(1)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于绿色营销而言,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产品应安全可靠。产品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减少使用风险,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另一个方面是产品的环保节能。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不能豪华包装,不可以用来追求利润进而破坏社会和自然环境。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和消费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
(2)保护环境免受破坏。一方面,企业营销活动需要提高环境的质量。如果能够协调发展,将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环保并不反对企业营销活动和人们的消费行为,但需要企业注意改善环境质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另一方面,企业营销决策需要考虑环境成本。企业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限制对环境的损害,并计算如“污染者付费”和“使用环境赔偿”的环境成本。绿色营销可以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这对现在和未来都是有益的。
三、社会责任下绿色营销下企业竞争的实现
在绿色营销的背景下,从长远来看,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由企业独自承担,更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响应。
(1)政府的责任。部分企业担心他们的竞争对手通过“搭便车”来获取他们的利润,对此,政府将通过建立严格的法律体系努力促进绿色营销的实施。与此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绿色消费,提高绿色需求的分配角色。在绿色营销体系中,除了监管的法律法规,政府也是引导绿色营销的驱动力量。政府应该广泛使用媒体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并向公众宣传绿色营销。这将推动企业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然后实施绿色营销。
(2)企业的责任。实施绿色营销不仅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也是履行社会责任必要保障。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应该把绿色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过程,尽快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的转变。在政府的有效的指导下,要求企业绿色营销方面在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实践。一个好的企业应该走出狭窄的经济意识形态,创建满足社会大众的良好需求。一个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先为消费者负责,其次才为股东,这样才是真正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3)消费者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否成功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是企业获得收益的关键。这是一个漫长的使消费者从无意识地接受到有意识地改变消费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正确的指导是富有成效的,并使大多数消费者有意识地保护环境。负责任的消费者将会对资源的开发和产品制造是否理性以及废弃物处理是否正确显示更多的关注。据调查显示,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没有农药处理的有机食品,更加关注电力节能和环境保护,这反映了绿色需求的巨大潜力。
结论:
绿色营销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政府指导绿色行为、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通过绿色营销,企业不仅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并获得更高的客户忠诚度和更大的客户群,这自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尽早实施绿色营销战略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领先一步。
我国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都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土壤。在此过程中,企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与此相适应的企业市场营销也有了长足进步。传统的企业市场营销主要是市场上的企业对于企业的营销,但是市场经济要求政府也积极加入市场中来,政府采购也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的主力,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商品供应商和生产企业而言,做好政府市场和企业市场的差异化营销,对其长远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
一、政府市场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内容与特点
(1)政府市场营销的内容。政府市场,也可以称之为政府采购市场,主要指政府的消费行为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市场,这个市场规模通常为政府年度财政支出中消费和投资的总和,因而总量较大,一般能占到一个国家和地区财政支出的10%以上,有的发展中国家占比甚至能达到20%~30%。政府市场的采购需要透明化,因其采购资金主要来源于纳税人所缴纳的税金,按照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采购的目的主要是为政府履行职能所提供必要的消费品,以及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根据财政部国库司数据,201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17,305.34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别为11.4%和2.7%。上万亿元的采购资金,对于市场营销领域而言,确实值得商品供应商和生产企业认真研究。
(2)政府市场营销的特点。一是政府市场营销的主体特殊性。政府作为政府市场中的唯一主体,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定性。政府的各项采购内容,除了协议采购外,大部分为通过政府采购中心招投标采购。因此,政府对于投标商或者商品供应商的选择也极为严格,企业必须符合一系列规定才能入选该领域。政府市场有政府作为保障,信誉度较其他市场主体要高,必然会引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政府采购的商品关系到国家、社会及个人的根本利益,因此在采购过程中会极为谨慎,程序复杂,要求也较高;二是政府市场营销的资金信誉度较高。政府采购是有资金预算的,且该预算在每年年初各地“两会”上由政府制定,人大审议,公开,对于资金的使用和流向都有一套完整的监管流程,这也就为政府市场的资金提供了极高的信誉。在企业市场中时常见到的“三角债”情况,在政府市场中难以见到;三是政府市场营销的配套性和批量性。政府采购一般而言数量和规模都较大,且显示出明显的配套性和批量性。上至政府工程下至办公用品的采购,通过政府采购中心很难见到单一的采购行为。基于政府部门众多的情况,采购中心组织一次招投标采购,往往批量较大,种类较全。这更对投标商或者商品供应商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但自身实力要过硬,而且配套的设施和服务也必须符合要求。
(3)企业市场营销的内容。在本文中,企业市场营销是针对商品供应商和生产企业而言的,主要是将市场的主体――企业作为营销对象而进行的营销行为。任何具有购买意愿和消费企图的市场行为,都可以称之为企业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均为和自身业务相关联的企业,具有极大的广泛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9月7日的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数据,去年我国GDP现价总量为636,13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336亿元,增长速度为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1,764亿元,增长速度为7.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6,038亿元,增长速度为7.8%。这其中,企业市场占到了相当大的份额,说明企业市场一直并将长期蓬勃发展,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市场应该更加值得重视。
(4)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一是企业市场营销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是从其自身的利益出发的,其目的也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市场营销不需考虑太多的社会责任,而是主要与企业自身相关联。因此,企业的市场营销在数量、规模、金额上,都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商品供应商和生产企业。同时,企业市场营销的灵活性又体现在,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企业市场营销行为,可以在市场中自由选择购买和消费对象,除了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及商业市场相关规定之外,没有更多的约束因素,政府对企业市场营销也持积极和支持态度;二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透明化。企业市场营销是完整的企业间行为,双方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情况了解,而且还要对市场上的其他企业以及整个市场环境做出了解。同时,企业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优胜劣汰,将不规范不透明的企业予以剔除,留下实力雄厚的相关企业进行竞争,更加促进了信息的高效运转以及营销过程的规范透明。
二、政府市场与企业市场差异化营销策略
在市场营销理论中,营销的两个关键步骤是生产产品(服务)和营销流通渠道。这两方面内容较为丰富,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营销流程。因此,本文将从这两方面进行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1)生产产品(服务)差异化营销策略。无论是政府市场还是企业市场,双方都会看重产品(服务)的功能、特点、实用性和创新性。所不同的是各有侧重。在功能和特点都较为相似的产品(服务)中,政府市场对于产品(服务)的实用性更为看重,而企业市场则对其创新性更为看重。
在政府市场,前文提到政府营销市场的主体特殊性和配套批量性,政府在进行采购时,会综合考虑产品(服务)所使用对象的具体情况来考虑采购什么样的产品。如政府采购公共体育设施,因其使用范围多在人员较为密集的广场、小区等,因此并不需要具有太多新功能的设施,而是考虑较为大众化的设施。如在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上查询到2015年9月3日山东某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健身器材采购,采购项目为一个配套,内容包括篮球架、乒乓球台、仰卧起坐板等常用的健身器材,再查询其他相似的采购公告,也都大同小异。这说明,对于政府市场采购,要突出说明产品(服务)的实用性、大众性和配套性,同时向政府提供一切可能需要的相关正式文件,保证其在采购程序上顺利通过,这样就能在政府采购市场上占得先手。另外,在生产产品(服务)的价格上来说,近年来政府采购对于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这也要求产品(服务)生产商和供应商尽力控制成本,面对大批量的政府采购往往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注
重价格的公道公平,以达到政府采购的相关要求。 而在企业市场,企业所具有的营销灵活性,以及企业个体的特色性,企业市场的营销,要在产品(服务)所具有的基本性能的基础上,重点体现其特色性和创新性,符合企业的具体要求。对于大品牌企业而言,要重点说明产品(服务)符合其企业的特色特点,以及其对企业发展所提供的促进作用,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要突出其创新功能,突出这一功能对其中小型企业的创新发展作用。同时,对于企业市场的后续产品(服务)也要尤为重视,提供相应的后续配套服务,做好生意伙伴联系,为今后的再次合作打下基础。在产品(服务)价格方面,企业市场所具有的多样性特点,使得不同价位的产品(服务)均有其营销市场。如在手机行业,经销商可以选择高端的苹果、三星等机型,也可以选择中低端的国产品牌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机型,还可以选择低价的红米系列、荣耀系列、大神系列等品牌手机。这其中,针对不同的客户角色进行不同价位的手机营销策略是关键。针对商务企业群体角色可选择高端机型,针对普通工薪群体角色可选择中低端机型,等等。
(2)营销流通渠道差异化营销策略。营销渠道是连接生产企业和目标客户企业的桥梁,营销过程始于渠道,应用于渠道,并对渠道产生作用。无论是政府市场还是企业市场,在进行营销时的主要途径也是渠道。因此,在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目标客户时,就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在政府市场,基于政府的主体特殊性,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比较高,实用性和批量配套性成为重要考虑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规模较大、实力较为雄厚的生产企业就有着较大的优势,政府在进行采购时也会偏向于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大、营销渠道较为全面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一个较为稳妥的方法,就是向各级政府及财政采购部门申请进入政府的采购企业名录中。这样,政府在进行采购行为之前,会对已经进入采购名单的企业进行资格预审,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企业进入下一步的采购环节。于是,这些企业在面对政府采购时就会有一定的优先权。同时,生产企业也要对自身营销渠道进行优化,尤其是对于其分布于各地的分销商进行严格资格审定,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品牌塑造能力和政府公关能力。另外,对于其自身的渠道分销商也要加强建设,有了品牌作为基础,更要培养起对于政府市场的重视程度与沟通能力,抓好核心建设。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虽然实力较强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市场的青睐,但并不代表中小企业就完全没有机会。对于实力较为弱小的企业而言,若想在政府市场取得一定竞争力,还是需要走大品牌之路。一方面和大品牌企业进行合作,打通特许产品的渠道。所谓特许产品,就是利用企业之间所签订的关于甲方企业特许乙方企业使用其品牌和营销渠道的合法协议,使自身产品可以在大品牌企业的品牌和渠道下进行营销。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要符合大品牌企业的要求,所依靠的大品牌企业需要在政府市场有着成熟而稳定的渠道。有了这两点作保障,特许产品就能打开中小企业的营销渠道;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可以稳扎稳打做好自身的渠道建设。但是基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选择此策略的中小企业较为稳妥的方式是进行差异化发展,避开大品牌企业已经成熟的营销渠道和营销产品,同时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集中于某一行业、某一产品和某一服务,或者是在大品牌企业的“产品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2011年底,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下发了文件《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鼓励政府采购多考虑中小企业。这一政策的有效实施,也成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市场营销的福音。
在企业市场,产品提供商和供应商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这是因为供求双方的企业均处于市场之中,身份角色不停转换,信息流通更为透明,资产流动更为频繁,选择余地更为多样。因此,对于大品牌实力雄厚的企业而言,在市场上的渠道建设也更为完整,竞争优势也更加突出。这种情况下,大品牌企业可以选择集中建立营销渠道,也可以建立特色品牌引领营销渠道。山东兰陵酒业有限公司的“兰陵”系列白酒在山东本地市场具有较大竞争力,该公司在选择营销模式时,充分运用传统渠道模式――大经销商、完全直供模式――建立自身零售终端、联合直供模式――与自身相结合、混合直供模式――对各级经销商和各级商全部选择直供等多种方式进行渠道建设。同时,兰陵酒业有限公司还运用其主打的“兰陵王酒”来建立此品牌酒的营销渠道,建设成熟后再助推该公司其他品牌的白酒,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对于实力较为弱小的中小企业而言,其所需的渠道建设成本也较高,要扩大营销渠道,就需要节约成本。比较常见的做法是让利于经销商,同时采取特价、折扣等促销方式来增大经销商的积极性,从而完善渠道建设。同时,对核心经销商采取奖励政策,鼓励其运用自身的营销渠道来进行企业的产品营销,或者是鼓励核心经销商发展多级营销体系,用量的优势来进行市场竞争。但是使用此营销策略企业自身也要重视发展控制,如果过度使用,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实力受损,而且也可能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市场不良竞争。来自“电缆网”的数据显示,业内有超过40%的电缆企业经历过低于成本价销售、同行恶意压价等不良竞争现象,2012年甚至出现了行业平均利润率跌至2%的困境。中小企业还需要防范的一个现象是,大品牌企业间掀起“价格战”等现象,对于自身一定要守好核心经销商,不盲目加入“价格战”,防止自身受到较大损伤。2014年,康师傅和统一两家方便面企业展开了市场营销之战,作为我国方便面行业的两家巨头企业,双方之间的竞争不仅使得自身毛利率下滑,出现亏损,而且对于其他中小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今麦郎、白象等方便面“第二梯队”也收到较大影响,但是这两家企业采取了保护核心经销商和一级经销商利益的方式,同时在自身方便面所占领域根据自身情况相应进行一定的价格调整,努力将自身市场份额进行了维持。这在说明建立核心经销商体系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对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是一次有益的借鉴。
政府市场和企业市场是我国主要的两大营销市场类型,各有特色,但都需认真对待。商品供应商和生产企业一定要在产品(服务)本身以及渠道建设上下工夫,才能在这两个市场中游刃有余,实现长远发展。
摘要:分析了电子商务时代给中小陶瓷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实例论述了中小陶瓷企业实现网络营销应采取的网络营销策略。
关键词:网络营销,陶瓷,中小企业
1 前 言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对市场的拥有程度。作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和极力占领市场的份额是它的最终目的,也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良方。而在电子商务时代Internet 的发展使计算机市场营销成为可能,而市场营销的计算机化———网络营销导致企业的营销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营销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为中小陶瓷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手段,使它们能够有机会智胜那些过去不可一世的大企业。
中小陶瓷企业因为其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虽然有很好的技术、产品,但由于信息不通畅,无法使消费者知道并订购自己的产品,使得中小陶瓷企业在其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其它企业所不存在的诸多难题。而电子商务则为中小陶瓷企业带来先进的信息手段,从而为他们创造了与大企业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和舞台,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与机遇。一家小陶瓷企业在网上做的广告可以把企业的促销信息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潜在消费者。因此,我国中小陶瓷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要想在激烈的营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营销方式,运用科学的营销手段、先进的物流配送方式,探索适用自身的营销策略,实行网络营销,并利用网络营销的优势来提高其竞争力。
2 网络营销———促进中小陶瓷企业营销国际化
网络营销(Cyber marketing ,online marketing) 是指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实施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以求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借助于Internet ,企业可以以较低费用完成以下工作:建立与个人计算机使用者相连的新的销售渠道;接触新的潜在顾客;为深层次广告提供新的渠道,将大量可变信息转化为符合需要的适用信息,收集大量消费者信息,从而使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活动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建立更为有效的渠道,以自动解决问题、回答消费者问题;敏感地收集消费者反馈,并利用反馈改善产品、服务和销售。
中小陶瓷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实力无法与大企业相比,所以很难实现营销国际化。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中小陶瓷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营销国际化。以瑞士一家生产火车模型的小企业为例,该企业只有15 名员工,其中有6 人就专门负责外出参展等事宜,并且重点利用网络开展营销,使这家企业的模型火车占据了世界市场份额的40 %。瑞士中小企业努力实现网络营销的增值化,通过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加快产品测试过程,积极提供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在网上提供各种免费咨询,满足消费者的求知欲,促进了产品的国际化。
在网络时代,发展网络营销是促进中小陶瓷企业市场全球化的一种最佳方式。通过网络,中小陶瓷企业可以快捷企业最新信息,可以在网页上制作广告宣传企业形象,借助网络收集客户意见,及时把握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作为制定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向客户提供某些优惠活动,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建立客户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种延伸服务,以增加销售机会。因此,中小陶瓷企业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积极抢占市场。
3 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
3.1 跨时空营销
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占有市场份额。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特点,因此使得脱离时空限制达成交易成为可能。中小陶瓷企业就可能有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进行营销,可24 小时随时随地的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同时,消费者只需根据自已的喜欢或需要去选择相应的信息加以比较,做出购买的决策,这种轻松自在的选择,不必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3.2 互动式营销
互联网络提供了中小陶瓷企业与消费者双向交流的通道,中小陶瓷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目录,联结资料库提供有关产品信息
的查询,制作调查表来搜集消费者的意见,还可以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真正作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反过来,也提高了企业营销策略的针对性,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全程营销目标。
3.3 定制化营销
所谓定制化是指中小陶瓷企业利用网络优势,一对一向消费者提供独特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单个消费者的特定消费要求,立足于处理好与每一个消费者的关系,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不断培养、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确保销售持续增长。网络营销可跟踪每个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及时推荐相关产品。
3.4 低成本营销
首先,中小陶瓷企业采购原材料往往是一项程序烦琐的过程。通过电脑网络的商务活动,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将原材料的采购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从而降低了陶瓷企业的采购成本。陶瓷企业对原材料需求量大,品种繁多,利用网络进行原材料采购及市场营销,足不出户便可得到来源广泛的信息资源,且节省中介费,从而节省大笔资金,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毫不费力地货比三家,得到最便宜的原材料,这比传统的采购方式方便得多! 因此实行网络营销可使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
其次,中小陶瓷企业运用网络手段,可以降低促销成本(如广告、调研等费用) 。在网上促销的成本只相当于直接邮寄广告费的1/ 10 ,利用因特网广告的平均费用仅为传统媒体的3 %。
总之,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理性的、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式的,而且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营销。
4 中小陶瓷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策略
4.1 产品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互联网络的运用对传统的产品策略必然会带来冲击,因为就像不同的产品适合采用不同的销售渠道一样,网络营销也有其适用的产品范围和策略。
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引导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络在中小陶瓷企业的引导下对陶瓷产品或服务进行选择或提出具体要求。通过网络的良好服务功能,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满意,进而建立消费者的忠诚,将陶瓷企业的知名度转化为满意度。
具体策略主要如下:
利用电子布告栏(BBS) 或电子邮件(Email) 提供线上售后服务或与消费者作双向沟通。
让消费者在网络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需求并可亲自设计,企业据此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比如对陶瓷工艺品的外观、色彩等均可运用该种方式。
在网络上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达到增加产品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企业形象,如对陶瓷机械维护与保养,陶瓷家电用品的性能、使用和注意事项。
提供网上自动服务系统,依据客户需求,自动适时地利用网络提供有关产品的服务信息。例如,陶瓷机械产品的供应商可在网络上提醒客户有关定期保养的通知等。
4.2 价格策略
价格对陶瓷企业、消费者乃至中间商来说都是最为敏感的问题,而网络上信息自由的特点使这三方面对产品的价格信息都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网络上的价格有两个特点:
(1) 价格弹性化。由于网络营销的互动性,消费者可以和陶瓷企业就产品价格进行协商。另外,陶瓷企业也可以根据每个消费者对陶瓷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不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价格。
(2) 价格趋低化。由于网络营销使陶瓷企业和消费者直接打交道,而不需要传统的中间人,使企业产品开发和促销成本降低,企业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促销,又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陶瓷市场是透明的,消费者可以就产品及价格进行充分的比较和选择。
因此,要求中小陶瓷企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中,中小陶瓷企业必须以消费者能接受的成本定价。
网上价格策略主要表现在:
网上查询功能可以充分揭示市场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能理性判断欲购产品价格的合理性。
举办网上会员制,鼓励消费者上网消费,以节省销售渠道的运行成本。
开发智能型网上议价系统,与消费者直接在网络上协商价格。
开发自动调价系统,可以依时间、季节变动,工厂库存情况,市场供需情形,促销活动等自动调整产品价格。
4.3 促销策略
传统的促销是以陶瓷企业为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体或工具对消费者进行联系,而网络促销的出发点是利用网络的特征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使消费者可以参与陶瓷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来。这种沟通方式不是传统促销中“推”的形式而是“拉”的形式,不是传统的“强势”营销而是“软”营销,它的主动方是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趋于个性化,他们会在个性化需求的驱动之下自己到网络上寻找相关的消费者信息。中小陶瓷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受访情况的分析,更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实行有针对性的主动营销,这样更易引起消费者的认同。
网上促销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吸引消费者,为其提供具有价值诱因的商品信息。但网络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促销活动具有了新的含义和形式。常见的网上促销有如下一些方面:
(1) 建立虚拟公共关系室。在网络上参与公益部门所举办的各项公益活动及赞助,如希望工程,扶贫救助等;也可结合本陶瓷企业的优势,利用网络推动公共服务。
(2) 利用网上对话的功能,举行网上消费者联谊活动或网上记者招待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跨时空地进行沟通,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的促销。
(3) 利用网络进行促销活动,包括新陶瓷产品信息提供,促销方式说明,提供折扣券或赠品等,提高消费者上网搜寻及购买产品的意愿。
(4) 网上广告,与此同时,建立英文版的首页也是中小陶瓷企业国际化不可缺少的推广活动。
(5) 积极参加网络资源索引,尽可能使客户容易查询到公司的推广资料,使其能快速获得所需的商品信息。与非竞争性厂商进行网上促销的策略联盟,利用相互的网上资料库,增加与潜在消费者接触的机会。
4.4 渠道策略
营销渠道,也叫销售渠道或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或使用者所经过的途径。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分销渠道,是跨时空进行销售的,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络购买相关产品。因此中小陶瓷企业的陶瓷产品的分销应以方便消费者为主。下面列举网络条件下营销渠道可能展现的形态。
在首页设计上采取虚拟实境的手法,设立虚拟商店橱窗,使消费者如同进入实际的商店一般,同时商店的橱窗可顺应时间、季节、促销活动、经营策略等需要,轻易快速地改变设计。
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共同在网络上组织网络商展。消费者一经上网,即可饱览各类相关商品,从而增加上网意愿与消费动机。如生产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的中小陶瓷企业就可与房地厂商联手举办网络商展活动。
消费者在决定采购后,可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网上订购。
可在网络上以首页方式设立虚拟经销商或虚拟公司,提供各类的商品目录及必要的售后服务。
此外,网络营销中一个最重要的渠道就是会员网络,会员网络是在中小陶瓷企业建立虚拟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团体,通过会员制,促进消费者相互间的联系和交流,以及消费者与陶瓷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培养消费者对陶瓷企业的忠诚,并把消费者融入陶瓷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中,使会员网络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5 营销集成策略
因特网是一种新的市场环境,这一环境不只是对中小陶瓷企业的某一环节和过程,还将对企业组织、运作及管理观念上产生重大影响。一些企业已经迅速融入这一环节,依靠网络与原料商、制造商、消费者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通过网络收集传递信息,从而根据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网络伙伴的生产能力来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及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这种模式就是网上营销集成,应用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有电脑行业Cisco 、Dell 等公司。
网上营销集成是对因特网的综合应用,是因特网对传统商业关系的整合,它使中小陶瓷企业真正确立了市场营销的核心地位。中小陶瓷企业的使
命不仅是制造产品,还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合现有的外部资源,高效地输出一种满足这种需求的品牌产品,并提供服务保障。
5 结 语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我国陶瓷企业特别是中小陶瓷企业应积极利用Internet 开展陶瓷产品的营销,拓展海内外客源渠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主动。
[论文关键词]文化营销;观念创新;知识营销;关系营销
[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与营销结合的原因入手,深入分析了二者结合是我国企业新世纪的必然选择,阐述了企业营销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出了文化与营销结合的四大内容:创新观念、拓宽市场、改良产品和更新方法。为营销人员在营销道路上指点了迷津,给营销人员增加了信心。
随着21世纪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来临,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企业的文化与营销的结合对产品销售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企业文化与营销结合的原因
(1)买方市场的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买方市场特征日渐明显,但是在消费质量、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以及产品多样化和服务方面,还没有达到完全买方市场的层次。
(2)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了国内市场并且降低了关税,这导致了更多的国外企业和国外产品进入了我国市场,从而使得国际竞争国内 化。
(3)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力是其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营销多元化、营销文化化,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现代营销观念淡薄。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国有企业对买方市场仍然奉行传统的营销观念,缺乏创新意识,对市场环境的新变化缺乏敏锐的洞察力。
(2)品牌管理落后。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品牌营销缺乏经验,品牌命名设计的雷同现象严重。
(3)产品创新不足。传统的产品开发方式在知识化、信息化的环境下暴露出来的弊端十分突出。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创新才能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挑战,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4)营销创新的方法滞后。我国企业的营销方法仍然陈旧,营销方法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大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
3加强企业文化与营销策略的结合
3.1创新观念,提高文化品位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营销观念的不断解放和创新,只有观念更新,才有可能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领先。
(1)亲情营销,重塑营销理念。20世纪的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核心是顾客至高无上,把顾客当“上帝”。而亲情营销理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
(2)全球营销,扩大营销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各国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产品,许多支柱产业也已成为国际支柱产业。
(3)知识营销,提高营销技巧。知识营销是营销理念的深化与知识经济发展二者相碰撞的结果。首先,知识营销是营销理念从占领到培育和缔造市场的必然产物。它将市场看作为动态的和上升的。
3.2拓宽市场,增加目标聚集
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有三种: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聚集。笔者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尤其要倍加关注的是后两种竞争策略。着眼于21世纪,企业应高度注重拓展下列市场:
(1)高科技市场,趋势强劲。高科技市场是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量,且涉及许多个行业,大有拓展价值。
(2)农村市场,空间巨大。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总数达9亿之多,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别,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大约相差10年,因而农村市场大有发展潜 力。
(3)旅游市场,前景良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外出旅游,进而增加旅游消费,旅游产品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4)文化市场,促动发展。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充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和拓展文化市场,把它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助燃剂”,即“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3.3改良产品,塑造企业形象
(1)提高产品标准。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严把质量关,符合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应以消费者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2)增加产品品种、花色、样式。数字化的经济模式使得产品生产不仅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容易。由此而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技术的高度发展,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同质性很强的商品;同时,先进的技术又加速了产品的发明创造,使得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只有不断更新换代才能在市场上站稳。
(3)创新产品包装。创新包装要与产品的特性和价值相符,进行适度包装,包装材料的选用也要从有利于环保出发,尽量节约有限资源,应注意纠正对“包装”的变异理解,防止“货卖一张皮”的现象蔓延。
(4)更新产品品牌。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对品牌的设计和使用加以更新。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全国名牌和国际名 牌。
(5)满意产品服务。服务是有形产品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满足。
[论文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 市场调查 品牌管理
[论文摘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走国际化道路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在当今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许多中国企业发现,必须把自己的触角延伸到国外,才能在国际化大环境中赢得主动权。本文研究企业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对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参考。
一、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必然性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进行国际营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地位更加明确,市场导向已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中心。竞争机制的引进,使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大为减弱。为了在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我国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
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吸引企业向国外拓宽市场。现代企业的竞争集中反映在科技和管理的竞争上,科技和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此外,资金一直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通过国际营销,不仅可以挣得外汇,而且可以吸引外资。
开拓、占领国际市场激励企业进行国际营销。中国已加入WTO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部分企业必将受到激励,以其自身实力走向国际市场。
二、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营销观念尚未建立
我国企业受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国际营销意识淡薄,表现为缺乏主动的开拓精神。在长期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主动出击常被认为是侵略、不友好的象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这种保守思想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对市场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不重视市场调查,主要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从生产到市场销售完全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市场调查对一些失去自主权的企业来说已毫无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广告宣传,但对市场调查仍重视不足。假如把现代企业营销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市场调查就是其中最基本一步,因为它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不了解市场行情就不可能建立的合理、顺畅的营销体系。这不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三)出口渠道不畅,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
目前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较大比重,出口成本增大,而且品牌竞争力不强,并且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更是消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加上我国产品向来是一流的质量、三流的包装进行出口,我国产品遭遇外国反倾销案例的调查和被执行反倾销的案例数目也成上升趋势,这将会严重的影响到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
(四)缺乏科学的产品质量观
产品的质量是产品的核心,也是商品的价值核心,没有了质量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科学的产品质量应包括核心产品的优质化、形式产品的高质量和多样化、优质的服务,但是我国企业往往以生产技术质量和时间的节省标准作为产品的质量标准,常导致核心产品质量下降。
三、完善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策略
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存在的新问题是体制上、观念上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相互功能的结果,要解决这些新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树立全球化营销观念
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的一种延伸和集合,市场营销的全球化是多方面集合起来,在营销中面对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下需用不同的营销手段进行应对。全球化营销是不断完善,不断变化的。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但是一旦超出国界,商品的营销和拓展就会遇到阻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政治,语言等,所以需要产品有可认知性和时代的特征。
(二)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产品的创新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产品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即向消费者传达设计师和生产厂商的信息,通过这个从而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进行购买,达到经济目的。
提高产品竞争力主要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获利能力,应加大品牌的价值评估的宣传力度,品牌的价值评估直接决定了品牌的管理质量,从而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水平,起到促进品牌国际化的作用。
(三)加强市场创新,扩大市场发展空间
市场创新是影响企和决定企业的决定因素,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动力和源泉。市场创新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应扬长避短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创新战略。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步入商界的战争时代,面对愈演愈烈的营销战争,企业积极寻找市场空白,开发创造新的市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重要。高明的企业应把视野投向新的市场。另外要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名牌发展战略。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重视商标的地域性,注重商标注册工作,并制定以质取胜、以科技为基础的名牌发展战略。
(四)政府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减少了对外贸的干预,但目前管理体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鼓励企业非凡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外向型道路,充分放权,要使企业走向市场,必须要证企分开,彻底改变对外贸的直接插手,干预其业务经营的做法,提高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政府应从法规、政策方面加以引导,促进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推动有条件企业向国际化、集团化、综合商社发展。最后,改革企业进出口管理制度。放下一部分经营权有利于以进养出,以进带出,推动国内生产。实施反补贴,反倾销措施,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幼稚工业。
(五)增加出口渠道,做好促销工作
国际营销中的促销手段很多,针对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首先应做好企业宣传工作,企业要赢得顾客的忠诚、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政府的支持,除了有技术领先和质量可靠的产品外,建立和巩固良好的企业形象尤为重要。其次,企业可利用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实行官方促销。
[摘 要] 探讨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行为较经济繁荣时期的变化,指出企业营销策略应该根据消费者行为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结论是对于我国企业的三个重要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直至目前还不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隐患,但是也要注意到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况在某些地区和程度与经济危机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多数产品供大于求,通货紧缩,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很多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某些群体(如: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日渐增多的城市下岗或普通工人) 的经济收入很低等。因而,进行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行为变化以及企业营销策略调整的研究,对于我国的企业会有一定的意义。
一、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行为
相对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危机时期不但会对消费者造成诸如收入减少、失业等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消费者的预期:比如收入会继续下降,就业机会将更少,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导致消费者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消费策略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1. 消费者的产品偏好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的产品偏好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消费者会注重节约,减少奢侈品的消费数量。据统计,亚洲金融危机时期,80 %的消费者减少了他们在休闲、购买衣服和请客的花费。在泰国,58 %的泰国人不再购买时装,45 %和46 %的人不再购买whisky 和杂志。除了有形的奢侈品的消费数量下降以外,消费者还会减少在诸如旅游、休闲等无形服务的花费。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某些奢侈品消费可能并不是消失,而是转移到次等的奢侈品上。比如,经济危机时期,奔驰、宝马这些豪华车的销量会遭到严重冲击,而那些二线的产品比如现代、丰田等的销量反而会上升。或者,人们会从一些别的奢侈品中去寻找安慰,比如高档香烟和啤酒等。
相对于奢侈品而言,实用油、盐等必需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因为产品的替代性,某些必需品的需求还会上升。另外,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父母比较注重家庭和对孩子的培养,即使牺牲自己的一些需求也愿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 需要的一些消费品,即使是奢侈品对父母来说也是必需品。同样,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在泰国进行过一次品牌忠诚度的调查发现,营养品和牛奶的品牌忠诚度最高,分别为89 %和97 % ,而这两者都是儿童食品。这也就是说,即使在经济危机时期父母给孩子提供的食品也没有改变和降低。
第二,消费者会转换产品品牌。这有两种可能。(1) 从外国品牌转向本土品牌。一方面,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认为本土品牌比起国外品牌具有相当的质量,而价格却便宜很多;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会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消费者认为购买本国产品会挽救本国的经济,因而会倾向于购买本国的产品。(2) 从相对高档的品牌转向普通品牌。这个过程一般会有两个阶段,首先转向竞争对手的品牌,然后才是购买相对低档的品牌。当然,对于某些产品转换品牌并不那么容易。比如,对于那些具有关键作用的产品,如果出现失误则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那么转换品牌的可能性就不会很大。
第三,消费者对产品的包装大小会有偏好。在 1990~1991 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消费者都喜欢买大容积和大批量的产品,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比较省钱。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金融危机后的亚洲国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仅限于那些经济受影响不大的家庭,而那些受经济危机影响比较深的家庭却比较偏好小型包装的产品。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析:一方面,消费者只买得起那些小型包装的产品,而大容积的产品对他们来说太贵了;另一方面,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认为买小型包装的产品能减少使用时的浪费。
2. 消费者的价格偏好
一般来讲,金融危机时期消费者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冷静,对产品的价格(包括购买价格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维护费用) 会更加敏感。1973 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8. 6 %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关注产品价格(Shama ,1978) .他们在做出消费决策前,会进行特别仔细的调查和比较,而在购买过程中还会有特别激烈和反复的讨价还价行为。同时,也会重点考虑到产品的功效、耐用性等,即产品的性价比。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会比单一功能的产品好卖。而那些耐用而且比较容易维修的产品更会受欢迎。比如,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有厂商推出一种新式口红,这种口红两头都可以用,可以涂两种不同颜色,结果很受欢迎。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和价格的感知和判断受经济危机影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经济危机不是特别严重,消费者会比较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并且受自身的偏好影响比较大;如果经济危机特别严重,比如俄罗斯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极度贫困,因而消费者对产品的惟一判断标准就是价格,对于耐用性、功能可能根本不会去考虑,因而很多购买行为都是考虑性价比以后才实现的。
3. 消费者的促销偏好经济危机时期由于严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消费者对于厂商的一些促销方法的反应会变得跟以前不一样。比如,对于广告,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非常努力、非常紧张地收集购买方面的信息, 因而会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用途、耐用性和方便性等等,而对于那些仅仅是为了提升产品形象方面的广告,消费者会认为那是一种浪费,进而怀疑其产品的性价比,甚至会由此激发一种逆反心理:认为企业缺乏对消费者的一种必要的同情,使得其产品形象大打折扣。
而对于企业的一些具体的促销措施消费者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消费者特别理性,在购买某个产品的时候,总是会仔细地计算厂商可能从他那里获得的利益,如果厂商不能够让消费者很有信服地感受到产品的价值时,消费者就不会购买。比如,此时的消费者可能会宁愿用较低的价格买某个产品而不用较高的价格买一些能够获得赠品的产品(MarkPlus International ,1998) .在金融危机下的印尼消费者的这个比例是92 %.而对于一些抽奖机会,消费者可能兴趣也会减弱,因为他们不喜欢这样的不确定性。
4. 消费者的渠道偏好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的渠道策略有两个明显改变。(1) 消费者购物的频率明显增加。1973 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3 %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经常地购物(Shama ,1978)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购物本身也是一种相对比较便宜的娱乐活动。(2) 消费者购物的渠道发生了变化。因为此时的消费者相对偏好一些低价格的品牌,因而购物的地点一般来说也会由以前相对高档的商店转向比较大众化的商店,比如,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销店等。1973 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79. 7 %的消费者去批发商和折扣店购物的次数明显增加(Shama ,1978) ,而那些位于市中心的高档购物中心就不会太受欢迎,即使有人去逛,但真正购物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少。
二、经济危机时期的企业的营销策略
经济危机时期大部分产品的销量和利润都会迅速下降,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因而企业必须根据消费者行为偏好的变化,转换营销策略,以适应经济环境,使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并获得发展。
1. 企业的产品策略经济危机时期市场疲软,产品(尤其是奢侈品) 的需求量下降,大部分企业会出现利润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那么这部分企业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策略。(1) 从薄弱的市场退出, 缩减产品线的宽度,巩固和加强企业已有的强势市场。企业的强势市场指企业的产品拥有领先或强力挑战者地位的市场,对该市场来说,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最好的品质和最低的价格等。一般说来,企业的强势市场获得的利润占了企业经营利润的大部分,而且相对稳定。经济危机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会凸现,因而更加容易增加市场占有率,这对于企业渡过难关是相当重要的。因而此时企业应该从自己的弱势市场退出,把自身有限的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和营销渠道等) 集中用到维护和加强自己强势产品的推广上。而实际上1973 年的石油危机使得76 %的美国企业缩减了其产品线 (Shama ,1978) .(2) 管理好并保护好企业的核心品牌,适时地根据环境改变产品的定位,但必须要立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Zipoc 将其生产的食品袋的定位由经济危机前的“密封袋”转变为“保存剩余食物的密封袋”;Volvo 在经济危机时期将其生产的汽车的定位由“安全”转变为“将你的资产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这些都是很成功的例子。(3) 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会逐渐转向比较便宜的品牌,因而企业会陷入提高市场份额和保持品牌形象的两难境地。解决办法就是企业推出一些跟一线品牌具有相当的质量,但价格要相对便宜的二线品牌,这样既保护了原有品牌的形象,又有助于打击一些边缘品牌,保持和增加市场份额,一举两得。 1990 年南斯拉夫经济危机期间,24 %的企业推出了替代产品(Shama ,1992) .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将产品的包装改小,这样也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1998~1999 年俄罗斯经济危机期间,吉列公司为了适应消费者收入减少的实际,减少了每个包装袋的刀片数量。
经济危机给部分实力比较强大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扩大领先地位的机遇。一方面,经济危机时期市场上很多公司难以为继,由于严重贬值, 此时企业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进行兼并和收购,以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长远规划,继续推广新的产品。当然,企业需要给顾客提供更多的保证,以使顾客相信此时购买产品是划算的。比如,1998 年新加坡的民众普遍认为地产价格将继续大幅度降价,而李嘉诚设在新加坡的地产发展集团因为给顾客许诺其地产在五年以后起码升值 10 %而提高了销量。
2. 企业的价格策略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更加敏感,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因而企业必须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的产品是最划算的。此时,企业一般有三种价格策略可以选用。(1) 以相同的价格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比如提高耐用性,增加一些顾客需要的功能。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保留了那部分忠诚度和购买力都比较高的顾客,而另一部分顾客很可能会转向竞争对手或者低价格的品牌,因而短期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都会下降。但是由于企业的产品保持了一种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当危机结束,企业很容易通过扩展产品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2) 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的产品,这种策略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率会大幅下降,但同时却有可能使企业保持甚至增加市场份额,这种策略比较适合那些很难增加市场份额的行业。比如,某些工业产品,市场份额对于它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由于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一旦失去了其市场份额,想要重新占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企业往往不惜牺牲其利润,也要保持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这种策略的风险在于当经济复苏的时候企业却很难再提高产品的价格。因此,企业可以考虑以价格折扣、低利息贷款、免费维修等这些隐性降价策略代替纯粹的降价。(3) 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质量较差的产品。经济危机一般会导致了一个巨大的大众产品市场,这种策略在危机时期容易使企业获得成功: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但是这种策略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次品的形象,长远看来,当经济复苏即使企业重新提高产品质量,也可能无法改变消费者已经形成的这种印象,因而对一些产品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
3. 企业的促销策略广告是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促销工具。经济危机时期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企业需要正确地调整其广告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降低广告预算,因为在他们看来广告是一种 成本而非投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缺乏远见的。根据美国的一项商业调查显示:那些在危机时期没有降低广告预算的企业在经济复苏以后,平均销售额翻倍,利润增加75 %.相比之下,那些降低了广告预算的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要少30 %~ 44 %.可见,经济危机时期持续进行广告宣传,其效果是相当明显的。因为一方面危机时期广告价位会比以前更低,而艰难度日的媒体为了保住自己的客户,往往会给企业提供较以前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危机时期竞争对手的广告量减少,而且顾客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获取信息,因而会更加容易被顾客注意和接受。企业此时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应该注意适时地改变广告诉求的核心和方式,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那么企业的广告应该更加侧重于产品利益的传递和诉求上。而且因为此时的消费者关注的信息较以前不一样,企业必须找准其目标消费者所关注的内容、节目,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广告媒体,使广告效果最大化。比如,危机时期很多人关注工作方面的形势,因而适当地加大这类版面的广告投放会取得较好效果的。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会问销售人员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因此企业应该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详细地回答顾客询问,并且善于分析和比较产品的性能,以鼓励消费者购买。因而企业应该授权销售人员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决策权去完成交易。1973 年石油危机期间,64. 5 %的美国企业扩大了销售人员的自主权(Shama ,1987) ,而1990 年南斯拉夫经济危机时期, 这个比例是80 % (Shama ,1992) .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促销活动带给他们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该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促销活动,如赠送优惠券、现金奖励或价格折扣等,使得消费者能够感觉到价格实惠,以刺激其购买欲望。日本的连锁零售商Ito2Yokado 和 Daiei 曾进行过一次促销活动,他们给顾客提供5 % 的价格折扣,而这正好是顾客需要支付的税收。这项促销活动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企业不但要积极地给顾客提供经济刺激,也应该加大对经销商的鼓励,比如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现金返还,使得他们能够在困难时期仍然保持积极性。总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一些其他促销策略的调整,尽可能地趋利避害,降低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冲击。
4. 企业的渠道策略经济危机时期,大部分消费者的购物渠道会转向那些低价格的商店。企业必须根据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对营销渠道做相应的调整。(1) 转换营销渠道。将更多的产品通过仓储式超市、折扣店、直销商店销售以降低价格。但是必须处理好新的销售渠道与原有的销售渠道之间的关系。(2) 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扩展营销渠道的覆盖范围。一方面, 企业应该从本国去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经济危机时期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因而农村可能比城市蕴涵着更大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将眼光投到国际市场。一般说来经济危机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但这恰恰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而是企业扩大出口,消化过剩生产力的一个很好的时机。当然,企业在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的时候,应该牢记的一个前提就是:企业在这个市场机会会拥有核心竞争力。切忌不顾实际盲目扩张。
三、结论
本文综合论述了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偏好和行为的变化,以及企业应该采取的营销策略。虽然文中所得出的结论都是源自于其他国家发生的事实,但可对于我国企业有三个重要的启示。第一, 我国的企业应该要勇敢而积极地进入国际化,开辟国际市场,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第二,企业应该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进行扩张,而不是盲目地多元化,否则危机到来之时,就可能是企业倒闭之日;第三,企业在进入国际化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使自己本土化,尤其是品牌的本土化,这样才能够提高当地消费者的忠诚度,减少经济危机可能带来的冲击。当然,经济危机的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和行业不同,使得企业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不同。但正如老子所说“福祸相倚”,经济危机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而企业应该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并积极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论文关键词:邮政企业 营销策略 创新
论文摘要:我国邮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现并剞用市场机会,掌握主动权,必须在营销策略方面进行创新文章对邮政企业目标市场开拓、产品策略与促销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证。
一、邮政企业目标市场开拓
邮政企业在对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之后,就应该对可贵的第一手或第二手资料进行仔细分析,以期发现并利用市场机会:开拓市场,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细分市场;第二步,选择目标市场;第三步,进行市场定位。
l邮政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就是根据不同的用户明显不同的需求特征、将整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用户群的过程,每个用户群都是一个具有相同需求或欲望的子市场,称为细分市场。通过市场细分,企业能够向目标子市场提供独特的产品及采取相关的营销策略,从而使用户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以确保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用户忠诚度。
邮政企业通过市场细分,在拓展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把握机会.选择市场。市场机会的实质,是尚未满足的用户需要、欲望或需求.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进行市场细分,可以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状况和满足程度.从而发现没有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用户群体。满足程度较低的分市场,就可能存在最好的市场机会。(2)通过差异化建立竞争优势。由于企业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和薪的竞争对手不断增多,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市场细分有助于企业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建立起竞争优势。即使在较为成熟的业务领域里,市场机会仍然存在,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和细分将发现未被满足的用户群体及其需求.据以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产品或业务项目.从而取得竞争中的优势(3)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识别与选择能够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提高营销水平和经济效益。
2目标市场的选择邮政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和细分,可以发现一些良好的市场营销机会但并非所有的机会对企业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企业可能由于资源的限制,并不能够或不愿意进人每一个亚市场或市场部分。例如,当邮政企业对欲进入的市场部分进行盈利可能性太小的分析和预测后,发觉营销成本很高,单位业务利润很小,此时企业常常会放弃这种机会。『司时,一个企业也无法提供所有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因此,企业必须选择某一部分市场为目标市场。
每个邮政企业在细分市场时,都要对它的营销价值进行评价,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具备目标市场的条件,也就是说值不值得去占领。一般来说,细分市场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方可确定为企业的目标市场。(1)有足量的措在通信需求,并有较大开发潜力,以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2)市场竞争还不激烈.竞争对手未能控制市场.邮政企业有可能乘势开拓市场营销,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3)必须是邮政企业有条件进行开发的细分市场。
由此可见,要对细分市场作出正确的评价,最根本的是对企业能在哪个市场获得多少未来收益作出比较可靠的判断。但是,单纯根据已经实现的销售实绩还不足以预测每一个细分市场的相对盈利潜力,还必须进一步了解每一个细分市场的需求趋势、竞争状况和本企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选定目标市场。根据主客观条件.邮政局初步选中零散市场为目标市场。这一市场具有广泛性和需求的经常性,而且与邮政局所点多面广是一致的=供求双方特点的一致性是其他部门无法与邮政部门竞争的:因而,这一市场是邮政部门完全可占领的市场。另一方面,特快零散市场的潜力很大,除将少量被竞争对手占有的零散用户争取过来之外,大量邮政特快业务量仍保留在邮政部门内,加之零散用户对邮政特快业务需求量的自然增加,预计这一细分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可观的。
邮政企业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研究每个细分市场的营销机会.从而测算出每个细分市场的潜在盈利状况。这里需要说明一点,选择最佳目标市场,是在一定时期内邮政企业明确自己某项业务新的发展方向.并相对地集中力量开展营销,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其他邮政业务的市场营销工作,实质在于营销策略运用上的不同而已。
3.市场定位策略目标市场决定以后,邮政企业必须进行市场定位,为本企业及服务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一定的特色,塑造预定的形象,井争取目标顾客的认同它需要向目标市场说明本企业与现有的及潜在的竞争者有什么区别。这种勾画企业形象和所提供的价值,以使目标顾客理解和正确认识本公司有别于其竞争者的象征的行为,就是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集中企业的若干竞争优势,将自己与其他竞争者区男1l开来。市场定位是一个企业明确其潜在的竞争优势,选择相对的竞争优势.以及显示独特的竞争优势的过程。
第一,明确潜在的竞争优势。明确潜在的竞争优势.要求一个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明确的答案:(1)要对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做了什么.做得如何,包括对竞争者的成本和经营情况,作出确切的估计。(2)要了解目标市场上的足够数量的用户确实需要什么,他们的欲望满足得如何.必须认定目标用户认为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最重要的特征。因为市场定位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比竞争者更好地了解用户,对市场需求与其服务c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与促销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和独到的认识(3)要清楚本企业能够为此做些什幺这同样必须从成本和经营方面进行考察。
第二.选择相对的竞争优势。相对的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能够胜过竞争者的能力。有的是现有的,有的是具备发展潜力的.还有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创造的简而言之.相对的竞争优势是一家企业能够比竞争者做更好的工作:
第三.显示独特的竞争优势选定的竞争优势不会自动地在市场上显州出来企业要进行一系列活动,使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进入目标用户的脑海。它应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表明自己的市场定位:
因此.邮政企业可通过公关形象策略,来选到预期目的。
二、邮政企业产品策略与促销策略
1.邮政企业产品策略。邮政产品是企业竞争实力的充分体现,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的内涵应得到不断创新。邮政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具有创新精神,采取各种创新取胜策略。
第一.产品开发策略。多品种、多规格、多质量的产品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宴力的必要前提。具有不断地设计、开发和研制出用户欢迎的新产品、新业务、邮政企业才能牢固地占领市场.这也是发展大邮政所要求的
在邮递业务方面:(1)开办“鲜活产品”和“故乡小包”包裹业务;(2)开办区域性邮政超大商包业务;(3)普及邮购业务.随着绿卡”工程及邮政微机联网的建成.可以具备开展此项业务的条件;(4)开办国际和国内商业回函业务;(5)开办和发展电子信函业务;(6)开办各种社会服务代办、代缴费业务;(7)开办邮政广告施游服务业务:
在金融业务方面:(1)储蓄业务;(2)汇兑业务;c3)信用卡业务:(4)邮政支票业务;(5)邮政埘拨业务;(6)保险业务第二.产品寿命周期策略。邮政企业的服务性产品.也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变化过程,因此也有其寿命周期。但是.因为邮政通信产业及其产品的特殊属性.使得其寿命周期与一般物质产品的寿命周期相比,既有相似的基本规律.也有其特殊的变化趋势根据各种邮政业务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其产品寿命周期可分为两种类型:(1)专营的信件业务和主要的传统业务.因具有社会服务性、公用性和普遍性.而且历史久远、市场稳定.又有~定程度的垄断性,因此将长期存在下去。或者|兑.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必然需这些基础性的社会服务。尽管磁着新科技的应用和设备的改进,这些业务的寄递方式和处理手段会不断变化.但作为社会服务性产品的基本属性不会变化,将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冀同存在。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所起伏波动,但总的发展趋势是稳定增长、长期存在。因此,以专营信件业务为代表的邮政基本产品的寿命曲线就显示出与一般曲线不同的变化趋势。专营信件等邮政基本业务也有相似的投人期(I)、成长期(Ⅱ)和成熟期(Ⅲ)三个阶段,但进人稳定增长的成熟期以后,不会在有限期内衰退.而是呈现出一种长期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2)非专营的其他服务性业寻因为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所以必将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在竞争中呈现出起伏多变的特点,其产品寿命不可能像信件等基本业务那样长期发展下去.而会像一般社会产品那样.有一定的生存发展期限。其寿命周期曲线也呈现出投^、吐长、成熟和衰退等几个阶段:
根据各种业务所处的不同寿命帮助周期阶段及其特征确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如产品处在投人期销量少、成本高、收入低、有亏损.基本策略应是促进营销,应通过积极的业务宣传、典型示范等.尽快使用户了解该产品的功能.便开拓新产品市场;当产品进入成长期时,主要策略应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消耗、提高产品质量,迎接市场竞争,并尽快扭亏为盈;产品进入成熟期后,主要经营策略应是保持质量、提高质量稳定老用户、开拓新市场.进一步提高教率、降低成本,力争创造更好的利润,并尽可能延长成熟期的时问。如果产品销售出现下降趋势,首先要认真分析是否真正进入衰退期。若尚有发展机会,就要针对影响销售的因素,如改进质量、增加功能和开拓新的用户市场等.采取积极措施延长产品的成熟期;如果该产品确属衰退、已失击发展可能.就直采取果断措施立即淘汰.以免出现亏损。
总之.邮政业务种类较多,特征也不相同.必须根据每种业务的不同寿命周期及其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和特征.制定科学有效的经营策略,取得尽可能好的经营效益。
2邮政企业促销策略。促销决策是邮政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策略。销售促进的主要任务是将有关企业和产品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市场上的用户,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促销作为企业与市场联系的主要手段,包括了多种活动,其中主要有人员促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内容。
积极的促销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现代经营者适应市场机制的结果,因为积极的促销要求主动走向市场与用户沟通。
邮政产品促销.要求邮政企业营销人员主动走向市场,与用户之间进行双向沟通、并通过积极的促销活动,影响用户的用邮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建立与用户的信任关系,保证邮政服务性产品畅销与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促销的积扳作用有以下几点:(1)提高商品信息一种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特别是新型产品或服务初上市场,邮政企业只有及时迅速开展促销活动,向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各种有羌信息,全面、生动、准确、可靠的信息就能引起用户的注意。(2)镦发消费需求。只有当代销者或用户了解并信任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性能、用途及其特点时,才有利于诱导其代销与消费需求;有时还会因促销方式真实可信.还能刺激心理、创造消费需求。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时会因各种原因业务量下降,这时也可通过促销活动.再次使消费需求得到激发与恢复。(3)宣传产品特征。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同类产品往往在同一区域或同一场所销售。这些同类产品虽然基本功能相似.但出于不同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或者说各有特征这些产品的差异或特征.消费者、用户往往不易察觉和不够了解.选购时就难免有盲目性.这就很难满足不同消费者、用户的不同需求。邮政企业只有通过促梢活动,职确本企业产品或服务与其他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差别,宣传自己产品的特色与独到之处,让消费者认识到使用本企业产品或服务会有哪些特别好处.就能激起消费者、用户注意、加深理解,有利于激发其购买行为。
(4)稳定市场销售往往固主观上或客观上的因素的影响,使得产品或服务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波动现象。小的渡动在所难免,而且影响不大;但若有大的渡动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企业要及时调查了解波动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宣传说明解除消费者、用户疑虑,确立其对本企业产品、业务的进一步了解和偏爱.从而稳定发展市场的消费需求。(5)村立企业形象。促销活动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和采用新技术。同时,促销活动也是与广大用户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并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因而便于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有利于在用户心目中建立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企业扩大营销、稳定发展,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健销鲥台从策略角度上看,包括推式策略与拉式策略两个方面所谓推式策略,是指企业通过人员促销为主导的促销组合来影响台作伙伴使合作伙伴接受邮政企业的业务并加强销售活动,照终达到消费者、用户购买的策略:这种推销策略要求推销凡员针对不同用户不同业务采用相应的推销方法常用的推式策略有推销法、走访销售法、网点销售法、服务推销法等所谓}策略,是指企业利用营业推广、广告和公众关系,直接影响、吸引消费者、用户,激发其购买动机,垣过消费者、用户需求来刺激合作伙伴的需求,使台作伙伴增加对邮政企业的业务需求:常用的拉式策略有会议促销法、广告促销法、代销、试销法和信誉销售法等。
[论文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 市场调查 品牌管理
[论文摘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走国际化道路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在当今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许多中国企业发现,必须把自己的触角延伸到国外,才能在国际化大环境中赢得主动权。本文研究企业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对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参考。
一、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必然性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进行国际营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地位更加明确,市场导向已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中心。竞争机制的引进,使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大为减弱。为了在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我国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
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吸引企业向国外拓宽市场。现代企业的竞争集中反映在科技和管理的竞争上,科技和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此外,资金一直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通过国际营销,不仅可以挣得外汇,而且可以吸引外资。
开拓、占领国际市场激励企业进行国际营销。中国已加入WTO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部分企业必将受到激励,以其自身实力走向国际市场。
二、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营销观念尚未建立
我国企业受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国际营销意识淡薄,表现为缺乏主动的开拓精神。在长期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主动出击常被认为是侵略、不友好的象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这种保守思想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对市场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不重视市场调查,主要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从生产到市场销售完全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市场调查对一些失去自主权的企业来说已毫无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广告宣传,但对市场调查仍重视不足。假如把现代企业营销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市场调查就是其中最基本一步,因为它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不了解市场行情就不可能建立的合理、顺畅的营销体系。这不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三)出口渠道不畅,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
目前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较大比重,出口成本增大,而且品牌竞争力不强,并且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更是消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加上我国产品向来是一流的质量、三流的包装进行出口,我国产品遭遇外国反倾销案例的调查和被执行反倾销的案例数目也成上升趋势,这将会严重的影响到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
(四)缺乏科学的产品质量观
产品的质量是产品的核心,也是商品的价值核心,没有了质量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科学的产品质量应包括核心产品的优质化、形式产品的高质量和多样化、优质的服务,但是我国企业往往以生产技术质量和时间的节省标准作为产品的质量标准,常导致核心产品质量下降。
三、完善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策略
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存在的新问题是体制上、观念上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相互功能的结果,要解决这些新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树立全球化营销观念
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的一种延伸和集合,市场营销的全球化是多方面集合起来,在营销中面对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下需用不同的营销手段进行应对。全球化营销是不断完善,不断变化的。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但是一旦超出国界,商品的营销和拓展就会遇到阻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政治,语言等,所以需要产品有可认知性和时代的特征。
(二)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产品的创新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产品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即向消费者传达设计师和生产厂商的信息,通过这个从而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进行购买,达到经济目的。
提高产品竞争力主要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获利能力,应加大品牌的价值评估的宣传力度,品牌的价值评估直接决定了品牌的管理质量,从而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水平,起到促进品牌国际化的作用。
(三)加强市场创新,扩大市场发展空间
市场创新是影响企和决定企业的决定因素,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动力和源泉。市场创新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应扬长避短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创新战略。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步入商界的战争时代,面对愈演愈烈的营销战争,企业积极寻找市场空白,开发创造新的市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重要。高明的企业应把视野投向新的市场。另外要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名牌发展战略。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重视商标的地域性,注重商标注册工作,并制定以质取胜、以科技为基础的名牌发展战略。
(四)政府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减少了对外贸的干预,但目前管理体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鼓励企业非凡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外向型道路,充分放权,要使企业走向市场,必须要证企分开,彻底改变对外贸的直接插手,干预其业务经营的做法,提高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政府应从法规、政策方面加以引导,促进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推动有条件企业向国际化、集团化、综合商社发展。最后,改革企业进出口管理制度。放下一部分经营权有利于以进养出,以进带出,推动国内生产。实施反补贴,反倾销措施,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幼稚工业。
(五)增加出口渠道,做好促销工作
国际营销中的促销手段很多,针对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首先应做好企业宣传工作,企业要赢得顾客的忠诚、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政府的支持,除了有技术领先和质量可靠的产品外,建立和巩固良好的企业形象尤为重要。其次,企业可利用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实行官方促销。
摘要:文章分析当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不足,指出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建立现代电力营销体系,必须继续加强营销评价工作,通过反复地自我检查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夯实管理基础,确保取得实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营销;供电企业;营销策略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供电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需形势,可将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确定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政策法规为准则,以优质服务为手段,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重点,建立一个能适应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充满活力的营销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电能和优质服务,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多赢”目标。
一、 目前电力营销工作的现状
(一) 服务质量要求高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客户至上, 对供电企业来讲, 为客户服务是供电企业员工的宗旨, 要树立优质的服务, 以优质满意的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电力法》颁布实施后, 用户对供用电双方权力和义务的认识越来越清楚, 加之电力市场供需矛盾的转变, 用户要求供电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对供电企业不规范现象的投诉有所增加。因此, 供电企业必须依法经营, 规范优质服务, 实施新型营销策略。
(二) 市场意识淡薄
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是电力营销, 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 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 这些都制约着电力销售, 使得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以及供电企业销售困难两者并存的矛盾性电力市场. 因此, 供电企业必须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三) 营销管理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 供电企业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营系统、支持系统和监督体系不明显, 功能发挥不完全。 供电企业没有及时调整内部的管理结构, 很多供电企业没能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门的营销机构, 有些设立营销机构的供电企业也没能将营销机构的职能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以及用电咨询和电费电价等方面上来. 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电力监管体制的深入执行,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结构将逐步形成。
另外, 完成整个电力营销过程, 经手部门较多, 内部手续运行较慢, 流程复杂. 以报装接电为例, 客户申请大容量增容, 要经过申请、现场勘查、工程设计、施工和装表接电等多个环节. 这些都给客户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势必影响电力企业的增供扩销工作.
二、 对电力市场营销管理分析
确立新的营销观、建立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营销体系是电力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首先,强化全员营销观念的树立、合理设计营销组织体系,保证各项营销策略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第三、坚持“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强化电力营销策略的落实。充分利用目前城网、农网改造的大好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建立现代化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三、新形势下基层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
要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光有市场营销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针对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具体而言。
(一) 严格标准
(1)抓紧建立健全营销档案和台账记录,按照规定核实有关资料,对供电设备资料、电费电价资料、表计资料、用户设备原始资料和更改记录,以及各种工作记录等,都要仔细核查,不全的要补全,不实的要核实,错误的要更正,通过对客户档案“地毯式”清理,确保基础资料齐全完整、真实可靠。
(2)规范业务流程,坚持工作程序,强化相互监督。要把握住业扩报装、电量抄核、电费收付等各个环节,坚持工作流程,加强上下环节之间的监督,务必手续齐全,不得违规处理,确保把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3)坚持“一口对外”的原则,做到事权统一,责任明确。要通过努力,尽快改变营销管理基础薄弱的局面。
(4)继续加强对电价执行情况和电量分类情况的清理整顿。电价分类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要坚决纠正电价分类不准确的情况。对电量分类的清理,加强对商业和居民混用、基本电费和力率调整电费的管理,杜绝混价现象。
(5)加强计量工作。认真清理专变用户计量点设置不合理的现象,积极创造条件,实施计量改造。加强对电能表轮换工作。
(6)坚持加大反窃电工作力度,努力降低不明损失。要进一步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跟踪掌握,特别是对损耗明显偏高或波动异常的线路,以及用电量变化剧烈、变化频繁的用户,要加大检查力度,努力防范和及时发现窃电行为。要继续开展“打击破坏电力设施及反窃电集中整治”活动,坚持依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依靠社会力量搞好反窃电工作。
(二)明确营销方向
(1)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用电成本。利益取得的途径在于市场的创新,让产品和服务带来效益,帮助用电企业解决用电不合理和用电成本高的问题,运用电力行业技术优势,及时帮助用户解决用电过程中的实际难题,要引导用电企业多用低谷电,帮助用户合理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用电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用电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2)有计划地安排检修,确保用电客户供电可靠性。供电企业提出检修计划,由调度统筹安排。对临时检修要严格把关,实行审批制度,并尽量把检修时间安排在负荷低谷期,同一条线路多处检修项目安排在同一时间,电网主设备检修与客户设备检修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区域性检修与线路检修安排在一起,最大限度地缩短停电时间。
(3)要积极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目前,用电执行的是同网同价电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应该运用价格调节策略,对市场作出灵活反应。例如,对大工业用户推行峰谷分时电价,对客户作出低谷让利,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实行薄利多销、让利销售等方法,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增加电力销售。
(4)拓展电力市场还必须做好营销广告。通过广告宣传,推出电力产品和供电服务,正确引导客户合理消费,增加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电能相对优势进行演示,充分展示电能快捷、高效、环保、价廉的优越性,引导社会和居民主动多用电。
通过自查形式,展现出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已经成为目前电力营销工作的重点。供电企业应狠抓内部基础管理,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心教育,继续努力求实、创新,为电力营销工作,特别是优质服务工作高效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乳制品企业全行业面临着信誉危机的时候,如何优化企业内控模式则成为完达山乳业管理层需要思考的问题。从传统视角下来看,企业内控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组织资源,并集中对职工工作状态的管控。然而,这种基于内环境的内控策略似乎适应现实需要,则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笔者认为,从目前乳产品国内销售状况来看,应需要根据市场营销需求来展开内控活动。或者说,应建立起内控与营销策略间的共生效应。
单就共生效应而言,其可理解为相辅相成和缺一不可。事实证明,在市场需求导向下的乳产品生产,惟有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环境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在差异化竞争路径上获得先机。正是基于这点考虑,本文将通过共生效应分析来探讨内控模式的展开。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二者共生效应分析
由于乳品企业面临的是买方市场,因此,在共生效应中内控需要市场营销策略的牵引,而内控效果的好坏又决定着营销目标的达成与否。从这一辨证关系出发,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营销牵引效应分析
针对食品类产品的市场营销模式,其仍可遵循着4ps原则来进行策略构建。具体而言,产品、价格、中间渠道、促销这四个环节,依次支撑起了乳品的市场推广活动。而在建立差异化市场推广战略时,则需着重从产品环节进行拓展。这里无须讨论具体的工艺流程,而是指出:根据市场消费者偏好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特征,开发出符合消费者意愿和具有品质差异化的产品,应是完达山乳业需要去做的事情。不难理解,在当前市场舆论环境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只有不断跳出传统产品结构,才能借助供给引导来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这正是市场营销牵引效应形成的出发点。
(二)内部控制决定效应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企业内控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组织资源,以及内控的对象为职工的工作状态。此时,就与拓展企业乳品结构相联系了。从完达山乳业的组织形态来看,其体现为事业部制结构。因此,每个事业部都承担着相应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检任务。那么建立起与市场营效策略相适应的内控模式,则意味着需要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合理配置事业部单元内的研发力量和生产力量。可见,内控的决定效应也就显现出来。
以上两个方面的效应分析,体现出了相辅相成和缺一不可的共生内涵,从而也为内控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切入点。
二、分析基础上的目标定位
因为本文主题讨论的落脚于内控模式上,从而在目标定位环节也应根据内控要求来进行。以下将从传统目标和当前目标等两个方面来进行目标定位。
(一)传统目标定位
传统目标定位则是从企业内环境下来考察内控活动的,从上文多次提到的组织资源配置来看,其主要在于以任务为导向,建立起适应生产需要的组织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从完达山乳业的内控传统来看,似乎更倾向于生产驱动下的内控活动。然而,这种模式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却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环境的动态演变。
(二)当前目标定位
当前目标定位,则是以解决销售现实问题而展开的。完达山乳业所面临的销售现实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对国内乳品普遍缺乏信心,以及各乳品企业同质化竞争所导致的销售乏力等方面。针对这一新问题、新情况,内控就应在适应市场需求的状况下完成产品结构的优化。而这也是包括完达山乳业在内的其它同行,所须开展的工作。
三、目标定位下的内控模式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目标定位下,内控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成本控制方面
成本控制的视阈应基于整个产业链,抛弃仅就企业内部而言的成本控制模式。产业链条作为一个由多节点构成的系统,必然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各利益主体作为经济剩余的分割者,必然影响核心企业的盈利能力的获得。为此,当前乳业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应在于上游环节。笔者指出,应采取业务外包以及制度约束的形式,来有效控制原料成本。
(二)品牌塑造方面
在诸多文献中都未较好的明确,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间的辨证关系。这就导致了在对策设计上存在着无边界的模糊状态。为此,本文将品牌塑造模式明确为产品品牌塑造模式,则体现为本文的创新之处。与此同时,应建立企业品牌塑造为先导,产品品牌塑造为支撑的耦合共生效应。这样逻辑自恰性,方能催生出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来。
(三)技术创新方面
通过分析可知,技术创新不仅是常规理解上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还是增强产品需求弹性的需要。惟有后者的实现,才能使企业在产品价格控制上做到游刃有余。从而,提升盈利能力。这里需要强调:技术创新应植根于企业的资源禀赋条件之中,这样才能最小化的减少被复制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由于乳品企业面临的是买方市场,因此,在共生效应中内控需要市场营销策略的牵引,而内控效果的好坏又决定着营销目标的达成与否。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者周围充斥着繁杂的信息和同质化的产品,事件营销因其显著的传播效果为许多企业青睐,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对事件营销的基本理论作出了归纳和分析。
论文关键词:事件营销;王老吉;品牌
1 文献综述
事件营销的应用从上世纪初就开始了,但对于事件营销的研究则是从上世纪80、90年代才开始。在关于事件营销的研究中,学者主要对事件营销的概念及特点、效果、基本策略进行了阐述。
1.1 关于事件营销定义的研究
要对事件营销进行深入讨论就必须广泛的从各个理论角度进行研究。作为近十年才出现的一个术语,事件营销通常用来“描述将一个品牌和一个事件相联系的营销实践”。tom duncan认为,事件营销就是利用能够引起高度注意的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从而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和参与,其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参与性。马成在《事件营销》中表示,在大传播时代,事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简单的说,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李光斗则认为,事件营销指的是“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历史事件、体育赛事和国际博览会等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这些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事件营销做出了定义,那么综上,我们可以把事件营销定义为:企业有计划地制造或借用“事件”,以“事件”为载体形成注意力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体验需求,与利益相关者形成相互沟通传播,传递企业信息,最终形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和企业品牌的建立。
1.2 中国企业事件营销的现状
1.2.1 事件营销常用策略
事件营销,本身就是通过充分利用造势或者借势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的一种营销手段。
(1)借势。
所谓借势(事),是指企业及时抓住广受社会关注的新闻、事件以及明星人物的即时轰动效应,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欲达到的目的而展开一系列相关活动。比如重大体育赛事、活动、会议或者事件,这种本身就广受关注的事件便正是事件营销的最好机遇。总的来说,借势策略主要包括新闻、明星、体育赛事三大方向。
(2)造势。
所谓“造势营销”,就是举办活动,或制造事件,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引起社会大众或特定对象的注意,造成对自己有利的声势,达到企业扬名的目的,进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在公众中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改变那些对企业不友善的态度或者不利于企业的看法。
1.2.2 企业事件营销的不足之处
虽然众多企业在借势造势上都做的很好,但我国企业事件营销策略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事件营销目标不明确。
在事件营销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运用事件营销的初衷都是认为事件营销可以花很少的钱而达到很大的营销效果,还有一部分企业认为事件营销能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能快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事件营销确实有这样的特性,但当与企业再更深入地接触时,发现其实企业根本不知道实施事件营销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或者说效果。
(2)只强调事件,没有构成事件营销体系。
有些企业只注重事件本身,将事件操作的尽善尽美,却忽略了事件是用来营销的,结果虽然事件炒作的满城皆知但实际上企业的销售并没有上升。其实企业在操作事件的同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兼顾,比如营业推广,按照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的购买意识被企业的广告或公关活动刺激起来后,并不一定就会购买企业的产品,因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会受商场的购物环境和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等因素的影响。
(3)事件与品牌缺少关联。
国内不少企业盲目跟风,看到其他企业运用事件营销获得成功,自己也想运用事件营销来打品牌。但是,对于事件营销的本质他们根本不了解,牵强附会的将产品品牌与事件搭上关系,生搬硬套将二者“撮合”在一起,不考虑产品与事件的相关性,最终造成产品形象混乱、目标市场模糊。
2 王老吉品牌事件营销实践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5月18日20时,《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举行,此次贩灾募捐活动共募集15.1429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募捐活动的最高记录。正是在这个活动中,“多加宝”集团即生产王老吉的企业捐款一个亿。而王老吉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2007年王老吉在凉茶业务方面的总利润也就是一亿元左右。这就意味着,这次王老吉把去年企业的全部利润都捐了出去。接下来的几天里,王老吉的贴吧里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褒奖之声不绝于耳。一篇名为“封杀王老吉”的帖子首次出现在天涯论坛就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而后又被网友们疯狂转载。光是论坛的转载就超过3000多条。惊人的转载量、回复量和点击量让这个帖子登上了各大论坛的首页,也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
3 改进企业事件营销的对策和建议
由王老吉事件营销可以看出,企业是完全可以更加充分的运用事件营销的,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运用事件营销这一利器呢?
3.1 明确事件营销目标,做好事件营销定位企业的定位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但往往是抽象和静态的,事件营销定位正好填补了企业定位的静态性,有效地表达和增强企业定位。事件营销定位较之营销定位更为具体,实现地位的动态表达,但是它的风险也更大,直接影响着事件营销的成败,关键在于实现事件受众群体定位、事件定位、产品定位这三者的统一。
3.1.1 事件受众群体定位
事件营销虽然是以外部事件为依托的一种特殊性质的营销手段,但也并不是单纯地、盲目地制造或利用事件,它必须有明确的受众对象。明确对事件营销的受众对象的定位这是事件营销定位的第一步,了解目标群体的生活态度和潜在期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营销效果。
3.1.2 事件定位
即便是同一事件,它的定位也可以是不同的。选择了确定的事件之后,应该确定挖掘事件的角度,明确利用事件的核心点。事件营销不能脱离品牌的核心理念,一定要找到品牌与事件的联接点,而不是只是利用媒体将事件报道出来。事件定位的错误会导致事件无法承载企业信息将其传达到假设的受众群体。
3.1.3 产品诉求点定位
事件营销的失败往往来源于产品诉求点的定位。在事件营销过程中,产品的诉求点要和事件有机结合在一起,因势利导,切不可将事件与产品同时堆砌。
3.2 将事件营销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
事件营销的“项链理论”认为,事件营销的整体设计应该像一个完整的故事,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各个阶段,但有一条主线,能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也就是说,企业对自己的品牌在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后,还必须注意一切的事件营销都围绕这个定位来进行,并最终形成一致性的品牌形象。比如在世界性的品牌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品牌“维珍”,其品牌的建立过程就是一部关于事件营销的优秀连续剧。1984年维珍首航时,公司创始人兼形象代言人理查德•布朗逊和他的朋友、记者坐上该班飞机,并在机舱内播放音乐让顾客真正感受到航空旅程轻松、快乐和富有情趣的价值承诺;当维珍婚纱开业时,理查德•布朗逊亲自穿上结婚礼服出现在开业典礼上;当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维珍商场开业时,理查德•布朗逊驾驶着热气球从100英尺的高空降落:为充分表现维珍品牌创新、自由和反传统的个性,理查德•布朗逊还在英吉利海峡某处裸跑。可以说,事件营销在维珍的身上早已提升为一种长期的战略,而这个战略也的确为其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总之,随着世界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传播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的宣传已经不再局限于广而告之自身的品牌或产品信息,更多的是追求与顾客、公众、同行、员工之间建立更长远的更密切的联系。与此相应的,事件营销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事件营销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问题依然存在,只有更加科学有效的运用事件营销才能帮助企业在商海沉浮中更上一层楼。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市场营销策略
[论文摘要]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市场营销是中小企业摆脱目前困境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并进一步指出金融危机对消费者心理及购买行为的影响,最后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中小企业应该选择的市场营销策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已经率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巾摆脱出来,很多行业已经成功地重新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然而,经济的缓慢复苏并不意味着这场经济危机已经完全地过去,相反,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全球经济并没有进行根本性改善,实体经济仍旧不断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与威胁。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的波及的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是人们所意想不到的,虽然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但是在全球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还足棚对缓慢和不成熟的,尽管我国参加全球化的步伐也比较谨慎,时间相对较短,但我国的经济仍旧避免不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是如果说仅仅对于那些以对外贸易为主,并且是相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话,这一场危机具有前所未有的毁灭性,这次危机带给中小企业的巨大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出口问题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然后进一步地波及到全世界各个地区,但是由于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出口大国,因此,随着美美元的贬值以及美国公民的购买力的下降,中国的出口企业就会受到严重打击,还有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他们面临着更大的阻碍,逐渐导致产品销路不通畅、产品积压,以至于资金周转困难。
(二)融资环境恶化,融资难度加大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融资环境逐步恶化,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压力很大。我国的银行不仅需要提高融资的标准和成本,与此同时,我国的融资额度也在明显地降低,而这种情况中小企业而言,他们最缺乏的就是资金,目前的这种做法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利,以至于对于以后的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三)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下降,企业产品的销售相当困难
金融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物价也随之上涨,这无疑是不能够避免的,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收入降低,就意味着购买力的不断下降。金融危机正在无形地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心理,然而,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依靠消费者,可是,在整个金融危机的影响的背景下,消费者需要适当的去考虑缩减一定的消费开支,同时进一步控制自身的消费欲望。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小企业营销环境
(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困难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机构少等问题,这进一步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不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融资途径少、难度大等问题,然而,这也成为不断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与问题。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问题变得更加尖锐。
(二)原料成本的上升,使中小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减小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整个原材料的价格全而上涨,与此同时,整个农副产品的价格也呈现出大幅度的提升,而这些条件直接地电话号到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第二,新《劳动合同法》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用人制度,进一步为维护工人的基本权益,提高了工人的收入,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用人成本,使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进一步地加大;再次,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国的各级政府不断地加大了环保力度治理环境问题,他们进一步要求中小企业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废气进行回收净化等,对于污染环境、排放不达标等等有类似问题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依法关闭等措施。
(三)市场总需求下降,中小企业的销售范围减小。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使得他们的整体的出口数量下滑。这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带来很大障碍。随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不断减少,使得国夕j、市场依赖程性高的中小企业呈现生产力下降、利润减小的趋势与状态。因此,面对逐步减少的市场份额,我国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变得更加激烈,进而使产品价格不断地下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使得他们的生存压力以及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的空间受到了威胁,步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金融危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我国的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消费心理更加成熟,并在其影响下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并且呈现出如下的变化:
(1)消费者在进行产品的选购时开始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其品牌声誉。金融危机之后,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世界知名企业的破产与重组等,如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表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宣布倒闭,40%的企业即将宣布破产;虽然中西部的倒闭比重较小,但沿海地区的倒闭比重要大于内陆,所以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容乐观。
(2)消费者开始更加理性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和过多的担忧,是经济危机给消费者心理上造成的最大冲击,尽管当经济慢慢地好转时,消费者的不再有这种恐慌的心理,然而消费者现在的心理会更倾向于理财和财产保值,支出会更有计划性,消费观更加理性,当企业的产品推出一些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真正需要的东西来选购商品,并且目标明确,更加关注物美价廉的商品.即便是商家针对消费者购买频率比较高的生活必需品推出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也不会超出自己所预想的购买范围,消费者具备了更强的抵抗力。
四、中小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营销战术
(一)竭尽全力地规划和完善营销战略
为了增强市场营销水平,中小企业必须从很多方面做出改变,例如,改变传统守旧的营销观念、开发并壮大自己的营销队伍等。竭尽全力地规划和完善营销战略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中小企业开发营销战术的根本出发点。按照常理,为了实施营销战略,中小企业必须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经营目标,为了应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就更加需要一些具有战略性和指导意义的营销策略,众所周知,良好的营销战略是进行下一阶段营销工作的前提保证。
(二)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
据有关材料介绍,来自一家调查公司的对几百家的中小企业的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领导们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他们觉得公司机构最重要的是财务会计部门,市场营销只能排在第二位,而且绝大多数的人觉得,市场营销只不过是简单地“将企业生产的产品卖出去”而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的缺失和认识程度的薄弱,这样一种状态根本不可能创建一个真正的营销时代,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领导们都知晓市场营销的长效定律,也就是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市场营销的效果,较短时间内很难会有什么作为,所以,他们甘愿将心血投入到管理企业财务和维持良好的现金流。
(三)采取组合营销策略.保持营销的合理投入
在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下,中小企业的刻板的考虑往往是先是减少费用支出,把缩减营销费用当做首要目标。但实际上,缩减营销费用将使企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与之相反,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时企业反而应该适当加大营销开支。因为当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缩减营销费用的时候,企业自身所需的营销成本会大大降低,对于投入营销开支无疑是件好事,如果企业此时仍然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合理的营销开支,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为企业建立品牌开辟了道路。
论文摘要:文化是每个民族引以为自豪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在商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文化营销显得不可或缺。本文从我国企业品牌构建中的文化营销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品牌构建中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以4p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品牌构建中发展文化营销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论文关键词:文化营销;品牌;4p
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构建企业的个性价值观并寻求与消费者的个性价值观匹配的营销活动。具体而言,文化营销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化适应,即通过对目标市场文化环境的了解和体会,在营销过程中充分考虑其文化特点,避免与当地文化、传统和宗教禁忌等相冲突。二是文化策略,其作用可以概括为:塑造营销的比较优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品牌建设注入新的内容;追求社会营销,提升企业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下面笔者从文化营销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品牌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品牌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观念一般化
我国企业大都乐于去做的是立项、筹资金、造厂房、上规模、添设备、出产品,这些最能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而对于企业的理念,却往往认为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忽略不计,至少也是不受重视。品牌理念相对滞后,成为我们文化营销的一大障碍。当企业运做出现问题时,企业习惯从资金、体制方面找原因;习惯于责怪竞争对手太无情,却不敢正视自己的缺陷。专心琢磨竞争对手,却不集中精力研究消费者,企业缺乏系统的市场管理观念,造成生产和营销脱节。注重产品生产和品牌外在形象,却不重视创造信誉,建立企业文化,更缺少与品牌确立相配套的系统的文化营销。
(二)文化营销广告化
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广告做的多就能创出名气,有名声就能造就独特的产品,也就达到了文化营销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可以说一举两得。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各企业踊跃试之,步入只有广告才能打造品牌企业的误区。其次,广告大战愈演愈烈,一些企业为造成轰动效应,盲目的追求新、奇、特,设计庸俗可笑的广告,以博得观众的醒目结果适得其反。其实,广告是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企业产品美誉度的塑造要靠企业的文化营销,通过把独特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产品当中,通过消费产品,顾客可以得到精神需求的满足,同时也就认同了产品和企业,这样做广告才能达到目的。
(三)文化营销泛化
企业的文化营销活动应围绕着市场需求进行,这几乎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但是企业家们对此的理解却不同。有的企业家以为成功的文化营销管理就是一种高明的推销方法、是促销,是广告。他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营销管理是需求管理,而需求则是对产品和服务实质性的要求,而不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两。文化营销活动的基石始终是产品、是服务,使企业能够带给顾客以满足的实力。因而文化营销应包含生产在内的活动,而不仅局限于销售这一环节,核心产品的推广始终是文化营销的主题,古语说:“言而无信,行之不远”,华而不实的营销活动对市场是一种破坏,对企业的信誉是一种摧残。
(四)文化营销单一化
总体营销水平的同质化直接导致了中国企业营销策略的单一性。在中国,不仅是手机行业,还包括家电、汽车、乳制品等许多行业,价格战是最为常见的竞争手段。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销售量,价格战和促销战似乎就是国内企业的惟一策略。在价格战中,中国企业利润在流失,实力在削弱,最后得利的还是那些外国企业。以白酒文化营销为例,由于受传统文化思维的影响,以及白酒本身传统历史文化情结的影响,白酒的文化塑造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误区,即白酒的文化必定是历史的而且越久远越好否则就不是白酒的文化营销,于是众多的白酒企业就努力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去寻找寄托。但是,这种单一的文化构建方式同时也阻碍了白酒深层次的文化塑造。
(五)文化营销片面化
任何一种文化均可看成是由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意义结构的统一。我国的企业所认为的文化主要是对文化的表层结构的含义多是文化的可感知、可观察的感性外观形态和载体,包括物质形态、行为方式和表征体系。如大多数企业只追求表面的文化形式忽略了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如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提示、炫耀或象征等。
二、品牌的文化营销策略:“4p+文化”
(一)“product+文化”策略
所有的企业都应该高度关注和研究客户的需求并强调“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从纷繁多样的客户需求中找出其中的共性或规律性。产品层次化策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质量,第二层是服务,第三层是是精神,而文化营销就是精神层次上的,所以产品的文化策略就要求在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做到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相互结合,从产品的原材料、质地、物质形态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建构,突出产品最具特色的方面。这需要企业在客户的关系需求和成功需求上加大功夫和力度,同时要求把产品与某种情感、思想或社会文化行为联系起来,推出文化内涵丰富、品位独特和具有恒久魅力的产品,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独有感知价值。
(二)“price+文化”策略
企业产品的价格是影响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由于消费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水平、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表现出不同的价格倾向,这是价格文化产生的心理基础。现阶段,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既有追求商品款式新颖、功能先进、高档名贵的价格倾向心理,又有讲求经济实惠、价格低廉的低价格倾向心理,还有居于两者之间要求商品功能适用、价格适中的价格倾向心理。
(三)“promotion+文化”策略
文化营销的促销策略应该通过对促销活动进行文化包装,赋予促销的品牌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商业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和创新,并通过规模化的运作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群体,增加其对产品的独有感知价值,从而达到刺激和引导消费的营销目的。
1、从选择方面来说
(1)促销时间的选择,中国企业促销的时间要体现文化可以根据中国的传统节日来选择。例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特有的节日,使促销活动可以引起消费者共鸣,从而提升产品的销售;(2)促销地点的选择。在选择的地点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地点来进行促销活动,例如,庙宇、地方园林、地方博物馆、古城古镇等中国特色建筑物或者旅游景点;(3)代言人的选择。在选择促销活动嘉宾、主持人和代言人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和自己企业文化特征有相似之处的,因为这样既可以拉近代言人与品牌的感情又可以增加代言人的说服力。
2、从实现途径来说
促销文化策略实现途径过程中有文化特色的选择。一是利用传统文化进行促销,事实上当一个品牌在文化传承的背景下印上某种文化的烙印时,再融入新的商业元素,实现品牌内涵的创新,品牌的影响力就会与文化的生命力一样具有极强的扩张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促销推广时,开始加入中国文化元素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如李宁运动鞋从赵州桥设计上获取灵感,在产品设计中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巧妙融合,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二是利用流行文化进行促销,营销界已经认识到时尚引导潮流,潮流领导消费,消费孕育市场。中国的青少年文化基本都是海外文化的传递,比如美国的可乐文化和汉堡文化,日本的卡通文化等等,因此中国的品牌也应该从文化入手开展营销。
(四)“place+文化”策略
文化营销的场所策略应该通过对营销场所、店面环境进行文化包装,赋予品牌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商业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和创新,并通过规模化的运作将自身品牌特有的信息传递给消费群体,增加其对产品的独有感知价值,从而达到刺激和引导消费的营销目的。
例如星巴克,自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以独特的品牌个性、服务内容与服务手段使大批城市白领成为其消费者。人们在星巴克营造的“第三空间”里惬意地看书、读报、上网、会友、聊天的同时,为星巴克的文化元素浸润、俘获、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此时,咖啡已经成为一种托辞、一种借口,星巴克以咖啡的名义所整合的文化元素在释放心灵、回归本我、自在率真层面上与消费者高度契合、产生共鸣。星巴克作为现代人的心灵绿洲,在纷扰不安、喧嚣纷杂的滚滚红尘中,提供了一个静思的环境和不具威胁的聚集场所,是现代人真正需要的第三空间。而这一点,恰恰才是星巴克文化营销的真谛与价值所在。
如今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文化营销也必须与时俱进。文化营销,不可避免地要体现计算机网络的时代特点。文化营销应充分整合现代营销中的各种文化要素,并体现在各种网络营销活动中,以文化营销促进企业品牌建设,不能照搬教条,必须根据具体的市场环境综合运用各种因素才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