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时间:2022-05-15 04:59: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运用

【摘 要】现在住宅小区已日益成为城镇居民的主流居住空间,其宜居性自然需要被置于首位。宜居性的实现不仅需要房屋建筑的美观实用,同样需要在小区内部配置生态园林景观。本文分析了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与特点,并对现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运用

现在住宅小区已日益成为城镇居民的主流居住空间,其宜居性自然需要被置于首位。宜居性的实现不仅需要房屋建筑的美观实用,同样需要在小区内部配置生态园林景观。生态园林的设置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全面的构筑现代人绿色环保舒适的居住空间。如果将房屋建筑比喻为现代住在小区的骨架,那么生态园林即可谓是住宅小区的血肉。园林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将刚性的建筑与灵活的人性相连,构筑起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1、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与特点

生态园林的作用可概括为如下三方面: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可以美化住宅小区。小区的绿化可以直接为居住者带来身心的愉悦,为居住者的日常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小区的和谐构建。二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植物大多有着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小区中合理进行园林设置有助于提升小区的局部空气质量。三是调控自然风,植物可以影响气流的速度和导向,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既可以引导自认风进入小区内部,还能防止寒风或沙尘对小区内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生态园林景观作为一种灵活性强、注重人性的设计需要从实用性、科学性、美观性等多方面予以考量,在此笔者简要将去特点归纳为如下三方面:

1.1综合性

生态园林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系统,其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设计的方案的综合性。换言之,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植被之间的合理配置,还需从整体入手,将整个住宅小区视为有机整体,力求做到人与植物的和谐,建筑与植物的和谐,植物内部的和谐。

1.2发展性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会根据气候、时间以及时代的不同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景观的不同和具体的空间布局转换的不同。所以在设计时,既要把尽管对象作为一个地区文化与传统的延续,同时也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开看,充分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1.3丰富性

景观本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通过将假山、水道、林木、植被、景观建筑等多种元素合理搭配,可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景致。设计者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的构成和特点,就地取材,进行合理设计。

2、现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景观的设计首先是要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各种设施、设备及相关的配置首要考虑的应该是使用功能。景观设计应当充分展现出人性化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使用适宜的设计,发挥景观的最大功效。

2.1改善生态条件,提高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优劣主要依据“绿量”,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也就是说,增加叶面积就等同于增加了生态保护的作用。在植物分科中,高大乔木的绿量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树木的绿量是草坪的4倍。由此,基于不同草木科目的生物特性,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应当将乔木、灌木、草木进行合理的安排也布置,使其构成立体页面屏障,使园林植物群落能最佳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其生态效益。

2.2植被的生态效应与人文景观设置并重

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历来都是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设计的终极理念,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园林的设计中更多的表现为对自然之美的极致挖掘与展现。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可以主要以植物组景为主,追求颜色和季节相变,注重追求形象美、层次美、意境美。强调生态景观相互的借衬,并注重和住宅楼之间的亲和力,融合、呼应、渗透。在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具体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打造生态宜居之地。

2.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更新

现代住宅园林设计是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而设计的。因此对于设计者而言,若想充分完善的完成一份现代住宅小区园林设计方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环境设计理念。对人居环境这几要放大设计空间,不拘泥于建筑本身,而是力求打破住宅小区人为的划分与限制,将建筑本身溶于景观,溶于自然中。在平衡居室内外环境关系的问题上,设计者应当将小区的整体设计划分出主次,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为”的创新理念。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该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经济环境进行对接,是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居室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度与对接,这就使得居住着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融为一体。同时如此浑然天成的景观设计还能遵循正常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欣慰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

现代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看似简单,实则为一项复杂性、专业性、科学性兼备的工作。其“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景观设计必须从大局出发,并切身考虑居住者的感受与利益。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不断力求达到“不似人为,浑然天成”的园林不知效果。在追求美感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植被自身的生物特点,并制定节约能源,提高能耗的科学管理维护方案,以此达到园林设计的最佳效果。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分析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

摘要: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是构建生态园林的两大基本保障,绿化作为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为市民生活添绿,更能调节自然环境的微循环,净化空气,为市民生活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本文主要对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植物配置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原则;植物配置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生态城市已经为世人认可并成为城市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

1.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是通过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逐步构建多样性景观,达到营造健全景观生态结构的过程。首先,绿化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适当营造近自然的绿地斑块。植物选择中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造氧层次和绿化光合效率;第二,应根据城市中不同用地类别的污染强度,选择耐性较强及抗污染能力强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阻隔污染扩散,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抑菌保健、释放负离子创造清新空气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居民的身心健康。第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2.1生态的原则:生态的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材料选择上,草本花卉的点缀、树种的搭配、草坪的衬托等方面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的植物群落,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使风景园林绿化配置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2整体性原则: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风景园林的建设与自然和谐,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2.3观赏性原则: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设计师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好,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2.4文化性原则:在风景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地方的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

2.5经济性原则: 考虑到中小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也要考虑到造价,尽可能选的选择一些适应性强、观赏性好,同时造价又相对比较低廉的一些植物素材,避免盲目追求一些“新、奇、贵”的植物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3.生态园林植物选择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遵循生态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植物生态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主要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3.1乡土树种的选择。

近年来,本土植物造景已成为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并且,乡土植物的抗性、适应性均比外来种强,能够确保植物组团的成活率。通过运用植物素材的特性,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3.2多采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3.3观叶与观花植物相结合

花木中有许多叶色漂亮多变的物种,比如红枫、红叶李、槭树、银杏等,叶色十分鲜艳美丽,这些植物不仅可以作为显要位置上的主景,将其与观花植物进行合理组合也可以延长植物的观赏期。而即使是常绿树种,只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也可以突出其观赏效果。可以选择一些色度对比比较大的品种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3.4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配置要不要过于单调、造作和雷同。生态园林要做到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每个季节都各有千秋,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葳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在景象。在植物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有一种行心旷神怡的感受。

4.生态化园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

5.结语

总之,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人们都渴求有接触自然、欣赏自然的去处,所以,构建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正是适应人类的普遍要求。生态园林一方面可以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赏的景观场所,另一方面又可调节和稳定生态,调节局部微气候,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在生态园林的设计和维护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性,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的规律,让其充分发挥出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人们创造出健康舒适的宜居环境。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

摘要: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是构建生态园林的两大基本保障,设计方面,要符合城市美学的标准;配置方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本文基于这两项前提展开论述,以期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分析研究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城市面貌已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然而,城市的外在形态还仅是居民需求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工业的腾飞,民居环境日益恶劣,在新形势下,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城市建设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构成部分,生态城市的建设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论述更加深刻的构思内涵;而城市生态园林又是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保障,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需从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景观设计提升居民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从生态链的角度强化植物的合理搭配,使植物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以此为前提,本文重点论述了城市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以及植物的合理配置,以期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完善的生态城市贡献力量。

1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需结合地域性文化特征,对城市居民的审美取向、人文以及价值观等要素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构思设计框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注重以下几项要点。

1.1 按区域划分 当前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在总体规划上区分了工业区与居民区,其中居民区又按照建筑类型划分了高层建筑住宅区与低层建筑住宅区。按照不同区域的不同性质设计景观是园林景观设计者的重要课题,要能够结合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特征的当代景观,打造不同区域的不同景观特色。

如工业区以林木为主,腹地以松木为主要景观,间杂着林荫小路;外围可考虑以杨、柳点缀,突出通往厂区宽阔的马路,其间配置休憩设施。林木密度应当适中,过于紧密会影响树木生长,而过于稀疏又会影响景观效果,破坏植被。通过这样的景观设计,形成以林木包围工业园区,既可消除噪音对居民住宅区的影响,又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同时幽静的环境也能够缓解园区内人们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再如高层住宅居民区,可用树木替代传统的围墙,或以木制栅栏作外围,以常青藤、紫藤、爬山虎、爬墙梅、凌霄等攀爬植物加以点缀,其重点是要紧凑、密集,以增加居民的安全感;而相对应的是,住宅区内部应以低矮的植物为主,如丁香、牡丹、玫瑰、香蒲、美人蕉,等等。

此外,低层住宅居民区可在围墙内外栽种高大树木,间杂低矮花草或灌木;内部也应当以低矮花木为主,以衬托人行甬路。色彩是低层住宅居民区最重要的景观点缀,设计者要根据区域特征配置相应的色彩性植物,使外围的高大与内部的低矮形成高低搭配;使民居住宅与植物之间形成色彩搭配,从而彰显城市住宅的炫丽或淡雅风格。

1.2 按类型划分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对于类型的采用也应当配合区域分析,以区域性质为依据设计景观类型。

1.2.1 点缀型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采用点缀型景观设计,可有效增强园林的观赏性与实用性。如墙角一排低矮的灌木,出口处几棵高大的树木,都是点缀型城市生态园林的典型范例。

1.2.2 绿化型 绿化型在工业园区以及居民住宅区都可应用,其主要特征是以大面积草坪为主,其间设置少量假山、花坛、回廊或儿童游乐设施。绿化型景观设计有优势,有弊端,其优势体现在应用范围广、设计简单等方面;其弊端体现在景观过于单调、乏味,缺乏变化,因此周遭必须设计相应的配套设施。

1.2.3 观赏型 好的景观设计会带给人美的享受,城市生态园林中观赏型景观的主要特征是美观炫丽,但实用性不强。当前许多城市将观赏型景观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使用木质围栏或其他植物将景观加以保护,这样虽然能够保持景观的永久性,然而封闭式的美景使人难以亲近,久而久之,其势必将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景观设计是构建城市生态园林中的重要部分,要强化设计内涵,突出设计功效,其重要前提是需深入分析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实际需求。同时,要结合地域性地理以及文化特征开展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当代景观,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配合相关部门共同维护景观,使景观得以永久的保存下去。

2 城市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探讨

植物配置是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结合植物的习性特征,及其功效、分类、颜色,等等,合理的配置植物,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化园林”。

2.1 从观赏性角度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目的之一即是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因此,植物的配置也应当包括观赏性因素在内。要提升城市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功能,在植物配置方面可应用更多的观赏性植物进行点缀,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即是强化观花与观叶植物的相互结合。

观花植物包括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以及少量的木本植物。其中,草本植物如凤仙、百合、美人蕉、牡丹,等等。然而因其季节性较强,因此草本植物可采用盆栽方式配置;木本植物包括玉兰、樱桃、樱花以及一些季节性果树等。观花植物的季节性普遍较强,因此单一的观花植物群难以彰显生态园林的观赏性价值。

观叶植物在构建当代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如红叶李、红枫、银杏等等。在搭配过程中,设计者需根据植物的季节性特征以及色彩进行配置,如集中栽种红叶李,树下留出较大空间,间杂草本观花植物,或以木本观花植物夹杂草本观叶植物,使色彩更协调,搭配更自然,从而塑造出和谐美观的城市园林景象。

2.2 从生态学的角度配置植物 生态是自然和谐的集中表现,考虑到城市生态园林较为依赖人力的特性,因此既要彰显园林的观赏价值,又要突出园林的生态特征,设计者需从植物的习性出发进行配置。

如将喜阳木本植物与喜阴草本植物进行配置,设计者结合木本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特征分析,可在木本植物的区域范围内栽种草本植物。对于草本植物的种类要细致选择,尽量避免栽种攀爬类草本植物,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同时,还可采用速生大乔木与中生或慢生种的配置方式。速生大乔木的生长周期短,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强,可实现短期内形成较大面积的园林景观;而当速生大乔木可采伐时,中生或慢生树种已形成规模,可替代速生树种,从而相互交替,确保景观的可持续性。

此外,还可运用植物互惠互生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相互配置,如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相互之间都有共通的促进作用,设计者可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物种搭配。

3 结束语

当代城市建设离不开生态园林的美化作用,而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又需要结合美学以及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从美学的角度设计景观可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情趣;从生态学的角度科学配置植物可提高园林的实用价值,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精神享受。这是新形势下城市居民的需要,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需要。因此,强化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科学设计、合理配置,是当前所有城市建设者的重要课题。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对城市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生态园林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如何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有效的配置,有效的发挥植物景观的可观赏性和生态性能是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植物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性入手,对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进行了介绍,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前言

生态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物质的循环再生,而且还可以使能量得到高效的利用,使城市生态系统得到协调的发展,确保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使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刀菜,确保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1 植物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

园林植物是城市景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环境,而且还可以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观赏空间,使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而且可以使空间艺术得以充分的展现出来。而且通过在园林景观中进行植物的配置,还可以充分的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及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

1.1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1.1 园林植物是城市中最大最好的“空气净化器”

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达到平衡,而且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提升环境的质量,同时部分植物中对有害气体具有敏感特性,可以对环境质量起到评价和监测的作用。另外,园林植物在对灰尘进行吸收、杀菌和灭菌等方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噪音进行消除,有效的减轻噪声所给人们带来的污染。

1.1.2 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

园林植物不仅能够有效的吸收太阳辐射,而且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降低空气的温度,实现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同时对水体还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的损坏,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

1.2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园林植物通过不同的形态和色彩使人产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在享受美的享受的同时,为城市的景观增添生机和活力,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得以提升,所以植物景观的配置设计,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陶治了人们的情操。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落叶与常绿相结合,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遵循四大原则。

(1)统一的原则:植物配置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会杂乱无章,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2)调和的原则:植物配置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产生协调感。

(3)均衡的原则:要根据周围环境,做到配置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

(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在宽阔的大道两边,可以间隔地等距离或不等距离栽植一些同一树种的行道树,中间穿插同一品种的小灌木或灌木球,形成韵律和节奏,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2.1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且生长得好;二是重视生物多样性。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2.2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还需要与美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使景观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出来。实现景观按照不同的季节及生长情况来进行设置,实现移步异景的效果,确保景观的优美性和可供观赏性。所以在实际园林景观配置中,需要重视植物的多样化,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布置,做到疏密有致,而且需要根据不同植物形态和色彩的不同进行合理搭配,搭配过程中还要将植物自身的文化性和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3.2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3 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3.4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4.1 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4.2 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4.3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在进行配置时,需要按照季节的不同进行设计,确保生态景观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变化,加强阔叶树和针中树之间的有效搭配,从而使园林中的植物群落能够在一年四季都能够有效的发挥其生态效益。

4.4 由于园林绿地是较宽阔的场所,所以可以作为临时性的避难场地,因此在绿地设计时,可以栽种耐践踏的草坪,这样还可以使人们与绿地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效的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4.5 园林植物群落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病虫害的发生,在对病虫害进行治理时,尽量避免不使用化学药剂,以免对土壤带来污染和损害,需要利用生物学方法来对病虫害进行治理,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

5 结束语

园林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其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所以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上要与生态学和美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还要于农业和林业进行有效的结合,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中,绿色植物在配置上要科学、合理,不能简单的进行堆积,要在审美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配置,从而有效的推动园林艺术的快速发展。所以需要加强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力度,利用艺术手法,将生态学理论和景观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协调、稳定、优美的景观环境。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关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

摘要:现在所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属于“大园林”的概念,出发点是建立在保护、建设和完善城市大环境的共识之上,其归宿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环境。生态园林城市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依存和共生。

关键词:生态 园林 景观 设计

前 言

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一、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1.1 城市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目的,旨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而进行。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理念上来看,也有了跨越性的发展,由以往的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到如今注重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往由于没有认识到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是建立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而进行的。

在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在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该城市原生植物或特有植物进行景观建设。选用本地植物的目的在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避免外来引入植物度本地植物造成不利影响,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本地植物的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为城市综合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例如,哈尔滨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丁香花作为主要植物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与城市形象。

1.2 结合园林文化主题的景观规划设计

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是围绕园林的一个主题,通过多种表现方式来规划设计,并往往以此为园林命名,如苏州皇家园林。由于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城市园林建设往往包括了原有场地改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城市园林原有场地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往往由原有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原有建筑历史与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风格,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新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园林主题,综合分析园林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环境、本地植物生长及形态特点,确定景观主题思想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1.3 以互动式城市园林景观为规划设计方向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景”与“观”是大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动性。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通过互动方式为居民休闲与生活提供更丰富的娱乐活动,使忙碌的人们身心愉悦与放松。相较于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单一形式景观或局部景观,以观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加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以互动为方向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水景的采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水景被应用于其中以提升园林整体景观效果,但利用水景来进行互动,其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如水景喷泉等,并不能很好的与人们达到互动。②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依水而建的秋千式吊桥等:这些方式是互动式景观的常见设计方法,使人们在观赏景致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兼顾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与娱乐性,对于促进城市园林景观氛围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4 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土地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受此条件制约,现代城市园林以中小型园林为主,如何使有限的园林面积,容纳下更多的景观成为很多园林设计人员思考的问题。立体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则,分析植物生长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合理布局景观规划和设计,如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墙体、灯柱、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观赏性强的立体绿化景观。从城市园林空间上看,要适当利用立体结构,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空间扩大,同时立体绿化景观也具有净化空气浮尘的目的,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供条件。

二、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时,可借鉴以下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2.2 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 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差异会促成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2.3 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景观。

2.4 遗留地保护原则

保护自然遗留地内有价值的景观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点的植物,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和保护。

2.5 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三、生态园林的作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居住环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便是改造自然,创造集中的人居环境的做法。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 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 娱乐、 观赏的场所,而是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园林,在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景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园林规划设计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四、总结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倡导生态保护的大形势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要遵循人性化、本土化、实用性的原则,又要符合生态性与美观性的需求。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加快,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作为园林工作者,遵循景观生态设计原理,提倡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使之体现在工程实践中,充分发挥各园林要素的生态效益,这不仅是人们要遵守的原则和准则,也是人们要肩负的社会责任。下文通过对自然与建筑工程的有效适应与结合,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构筑人文、健康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一.工程实例

该项工程有天然的池塘,改造规划以天然生态园林景观为主。用最少的设计方案将区内的山改造为山野公园。将池塘改造为湖泊,湖与山完美组合,以湖为圆中心的放射视觉景观系统。因此,采用“一带、一环、三区、多院落”式布局,将湖和山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创造了适宜的生态住宅小区。

二.规划设计

2.1景观竖向设计

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是对此原理的深刻理解。竖向设计是较能体现此原理的。本小区在竖向设计上,从高至低依次设计为: 制高点的山野公园区、大型人工塑石区、中心区和低洼处的人工湖及溪涧区。人工园林规划与设计湖是利用原有天然大水面池塘开挖而成,溪涧则是利用原有山谷开挖而成,这些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不但做到了少动土方,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这种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可以说是对土地“文脉”的一种延续。

2.2道路系统规划

生态居住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依靠居住区道路系统实现。该小区设置了别墅区主入口、别墅区次入口及洋房区入口三个入口,很好地实现与周边公路、高速的交通联系。各入口处均设置单独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避免车辆与行人的冲突。该小区一期道路系统采用一带、一环将用地划分为山顶别墅区、中心别墅区及小高层洋房区,各区又各自利用地势形成多院落的布局。各区之间也可通过一带、一环的道路交通系统而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道路还与给排水、电力电讯、煤气等输送线路结合起来,形成“联合走廊”。“联合走廊”是特殊的开敞空间,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极大提高居住区风景的价值。

2.3铺地材料设计

生态环境材料的使用是本小区的创造适宜生态住区的又一特色。该小区各入口人行道地面全部采用透水砖铺设,透水砖下层并不硬化,直接铺设在中砂上,可使雨水快速渗入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回升地下水位。此设计不但可以减小地表径流,缓解城市管道排水压力,同时对于地下水涵养,调节水质有重要作用。地面停车场全部采用植草砖铺设。砖上预留的种植孔中植入草皮,提高绿色覆盖,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绿化面积。部分广场铺地的废料作为山野公园中适宜位置的汀步,既遵循了节约的原则,又能物尽其用。

2.4植物种植设计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构成空间、引导空间、美化空间,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季的变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也体现了其它园林要素难以媲美的优势: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

2.1.1乡土树种该小区充分遵循景观生态设计的地方性原理,所种植的大树主要以乡土树种和亚热带地区植物树种为主,如榕树、芒果、大王椰等。采用小叶榕、盆架子作为行道树的基调; 在入口广场及会所后小广场采用了大王椰、加拿利海枣来体现建筑环境的大气。而在湖及会所露天泳池边则选用了独特的具有弯曲树干的海南椰子来展示亚热带风情。

2.1.2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景观生态设计让自然做功原理的重要体现,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多样性是对这一原理的最好表达。该小区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设计种植了200 多种植物,采用孤植、丛植、群植、带植等多种配置方式,运用对比、色彩、明暗等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并结合各种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观赏特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例如:观花植物: 茶花、玉兰、木棉、含笑、桂花、月季等。观叶植物: 龟背竹、八角金盘、彩叶草、凤梨类、肾蕨等。观树形植物: 大王椰、加拿利海枣、海南椰子、细叶榄仁等。

2.1.3多层次植物群落一般可以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和草本层四个基本结构层次。植物群落的层次愈多,层次结构也愈复杂,相应才生态效应也越明显。本小区各绿化组团及行道树均配置有多层次植物。例如: 行道树乔木层采用榕树和盆架子,灌木层采用亮叶朱蕉和灰莉球、地被层采用龙船花,做到乔木、灌木、花草的合理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1.4季相植物季相是指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植物作为有生命的园林要素,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本小区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创造出观花、观叶、观树形等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此外,还充分考虑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搭配。

三.小区生态设计的景点分析

3.1生态绿化廊道

小区在用地红线和小区围墙之间铺设了一条 25m 宽的生态绿化廊道。该生态绿化廊道植物种植均为多层次配置,乔木层为马占相思和柳叶桉,灌木层为夹竹桃和红绒球。草坪层为台湾草。通过这条生态绿化廊道,有效地降低了外界噪音对小区的干扰,此外还有滞尘、吸收低浓度污染物、净化小区空气的作用。而多层次的植物配置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该生态绿化廊道的生态效益。同时小区围墙采用开敞通透的不锈钢栏杆设计,并配置攀援植物,如爬山虎、炮仗花等,使得路过小区的行人也能享受到丝丝绿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生态绿化廊道的景观效果。

3.2湖及溪涧

该湖是依据原有大面积天然水塘扩挖而成的人工湖,而溪涧部位则是根据原有山谷开挖而成,这样大面积的湖面有利于小区的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水体作为园林要素的作用不必多述,该湖同时也发挥着良好的生态效应,例如: 降温增湿,调节小区小气候。此外由于该湖与其后的山谷贯通,山水也是该湖的水源之一,这也保证了该湖里生物物种的相对多样性,该湖本身也作为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维持着小区的生态平衡。

3.3生态湖岸

天然河流岸线基本都是蜿蜓,从水利学角度来讲,笔直等宽的水道,水流势必会等速; 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在等速的水道里水生动植物难以生长。而岸线的弯曲可以使得深潭与浅滩交错,既美观也为生物提供了栖息所。湖岸线设计师法自然,蜿蜒曲折,沿线由卵石分布或镶嵌在岸边,并配合种植适合滨水的植物。如: 鸢尾、菖蒲、龟背竹、肾嵌、荷花、莲花等,通过这些设计,很好地保护了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3.4山野公园

本项目一个重要的生态设计是保护留了背后的自然山体——山以及在此山生长了数十年的荔枝林,并用最少的设计将其改造为一个山野公园,可供居民休闲游憩。这也是该楼盘最大的卖点。原生态的荔枝林不但能起到保持水土、增湿降温、滞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小区小气候的重要作用,而且作为小区的“绿肺”,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其生态功能,保持了本小区的生态平衡。同时该山野公园能大面积收集雨水,通过地表径流汇集至山谷,然后流入该湖,作为该湖水源的补充。

3.5其他分区及园林小品

本生态小区布置了洋房区休闲广场、人工塑石攀岩区、儿童游乐区和健身区,配备了相应的园林小品。组合出丰富多彩的亲地、亲水、亲绿区域,把休闲娱乐等人际活动巧妙地融合在景观中,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流更加畅通舒适。各个活动区设有林荫及休息设施,如亭、花架、坐凳等,以便于居民活动后休息,也能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阴、冬季有足够的阳光。

四.结束语

生态住宅区规划设计是综合性的。它需要生态学家、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与开发商、广大居民的协同努力来实现。它从中的价值不仅在于园林建筑本身的装饰作用,对于融合社会与自然,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保护生态系统平衡,陶冶人的情操上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是小区内部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提升建筑品位和内涵的有效途径。笔者相信,随着生态小区的不断探索发展,生态小区的景观设计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浅谈内蒙古草原城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对于内蒙古草原城镇的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问题,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各个绿地园林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并针对呼和浩特市的特殊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出现有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的解决途径,旨在为我国内蒙古草原城镇的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

关键词:草原城镇;生态园林;植物配置

1生态园林概念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此系统是由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系统中各个种群间相互协调,不同生态个性的的植物各得其所,不但能充分利用阳光、土地、水分等因子,而且能形成具有复合层次和相宜季相彩色的景观,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也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2 植物群落在生态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2.1调节小气候

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但能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还能吸收太阳辐射,这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经测量,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2.2改善环境质量

2.2.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0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

2.2.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有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2.2.3吸滞粉尘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2.2.4 衰减噪声

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4.4m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2.3美化景观

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3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现状

3.1调查地概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处于我国干旱与半干旱的特殊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春秋两季较长,温差大,最低温度-30℃。呼和浩特市降水集中在7——9月,年降水量为295——529mm,蒸发量为1716mm。

3.2调查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实地调查和研究相结合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生长状态、树种类型配置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指出呼和浩特市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3.3结果与分析

3.3.1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

经调查,呼和浩特市绿地面积为4790hm2,绿化覆盖面积为6100.82 hm2。就目前为止,呼和浩特市栽植的植物约为432种,其中木本植物190种,草本植物有240种,宿根花卉60种。但是在园林绿化中应用较多的乔木只用30余种,灌木41种,宿根花卉9种,藤本5种。

4 实例研究——以呼和浩特市阿尔泰公园为例

呼和浩特市阿尔泰公园位于兴安北路以东,北邻康复路,东至呼哈铁路,规划总占地面积80公顷,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游乐场所。

4.1阿尔泰公园主要植物资源

4.1.1针叶乔木资源

阿尔泰公园中常绿针叶树种较少且主要分布于园内道路及公园广场。园内只有3种,为樟子松、云杉、圆柏,其中云杉的生长状况较好,圆柏与樟子松的长势与云杉相比较差。

4.1.2落叶乔木资源

公园内的落叶乔木资源较为丰富,其中长势较好的有新疆杨、旱柳、垂柳、家榆、火炬树、国槐、臭椿、山桃、山杏、山定子、刺槐;长势一般的有龙爪槐、五角枫、元宝枫、白桦、梓树。

4.1.3灌木资源

公园内长势较好的主要灌木有连翘、榆叶梅、珍珠梅、紫丁香、接骨木、紫叶矮樱、玫瑰、黄刺玫、沙地柏;长势一般的灌木有紫叶小檗、柽柳、山梅花。

5、结语

随着提出建设“美丽新中国”的理念,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一些园林绿化模式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很好的协调,将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内涵再现,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呼和浩特市近些年在园林绿化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但也明显感觉与青城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绿化树种的功能性还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新的需求,在绿化生态建设上应该多选择一些树种并进行科学引种,为呼和浩特市的园林绿化景观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5.1配置结构不合理

城市园林绿化是由乔、灌、草交织构成的,不同形态的树木经过合理的配置可以产生韵律感、层次感等艺术组景的效果,使绿化层次与空间富有变化,形成立体三维空间景观。阿尔泰公园内的道路林荫乔木只有垂柳、新疆杨;灌木只有榆叶梅丁、香。我认为在公园的绿化树种配置应该达到“春季新绿染枝头,夏季繁花压枝头;秋季浓荫盖黑土,冬季琼枝映雪层”的景观。

5.2景观绿化植物使用不当

在调查中发现,阿尔泰公园的很多绿化在选用树种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人流比较密集的公园主入口的北侧坪中种植了一些皂荚,但是对皂荚树干上的刺没做任何处理,这对于儿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公园路两旁绿化用的多为杨柳科植物,虽然这些树种的外观较好同时树形也较美观,但是每年的花期都会有杨柳的飞絮,造成街道公园内很不卫生。

5.3植物色彩不够丰富

调查中可见公园内对观花、观果植物和彩叶植物应当增加。公园内的观花植物主要有连翘、紫丁香、玫瑰 、珍珠梅、榆叶梅;观叶植物主要有金叶榆、火炬树;观果植物主要有金银木等。

总而言之,行道树与绿地中部分植物种类表现欠佳,特点不突出;绿地与行道树种的选择具有随意性,没有考虑绿化景观的长远效果与效益。植物的选择上应求新求异,不能只用乡土树种或只用引进树种,应该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有机结合,合理配置。

5.4建议和对策

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应该突出阿尔泰公园的特色,丰富绿化种类,体现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在积极开发本地乡土树种的同时开发、引进外来树种,并且保护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边缘树种;在后期养护上增加养护管理科技含量,减少病虫害,提高彩叶树种的运用率,降低园林绿化成本;在发展绿体绿化景观的同时,迅速提高城市空间的绿化覆盖率。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摘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园林景观设计设计实践,从多方面详细分析阐述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并对节约型生态园林造景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行了深入探讨。

摘要:节约型园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一、前言

节约型城市园林使用“最少的用地、用水,和最少的钱财、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一种绿化模式。”从广义上讲,生态化的城市绿化地和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是一样的,都是可持续的绿地。一般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植物和景观应该具有以下几点:1、使园林景色优美,具有观赏性。2、能改善生态效应,小范围内的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拥有可持续发展性。3、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的融为一体,拥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人们的保护环境意识也越来越高。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逐渐从绿化层面上升到生态层面。传统的植物景观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生态时代的要求,如何将生态的内涵赋予到植物景观中,如何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园林已经成为现在园林景观设计者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具体来说,节约型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园林景观技术和工程技术将地形和花草等完美的结合起来,创造出景色宜人的自然环境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我们对绿化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适用”的问题。“适用”的意思一方面是“因地制宜”,要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就是设计的景观适用于哪些人群。“适用”的观点是永恒的。在考虑完“适用”的前提下再考虑“经济”问题。实际下“因地制宜”本身就大量的减少了经济的投资。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将事情做好。在“适用”和“经济”都满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在一些特地的要求下,美观要提升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园林中的一些假山、雕塑作品等能起到美化环境,营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气氛。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实用”价值。

三、生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通过构成多样性的景观对绿化的面积进行合理的生态配置,尽可能的增加自然的生态要素。构成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城市生态功能的基础是绿量。所以,在通过植物造景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叶子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使小范围内的气候环境得到提高,降低周围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消耗,提高市民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样,根据周围地区的污染程度,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的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同化等作用,使污染程度降低,加强城市的生态平衡。同时,也应该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的生态功能,例如:创造清新空气、植物抑菌、释放保健物质等等其他生态功能的作用,营造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能改善我们的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

四、种间关系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

绿地植物的种类之间的关系对群落演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出现大量结构的绿地,除了与绿化观念和投资有关外,对植物间种类关系的了解不足也是非常只要的原因之一。竞争是物种之间的主要关系之一,是物种间的负相互作用的,物种的竞争能力也分也具有竞争等级性,并且受到目标种类和相邻物种选择的影响。竞争和适应能力与扎根类型和深度、植物体积的大小、等特征相关,受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活史以及环境条件和资源水平的影响。其中它感作用也是种类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是直接性竞争。植物种类间的分布也决定着竞争结果,个体棉铃的竞争强度跟它的有效面积有关,个体空间往往决定着物种之间相遇的频率,对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是有影响的。物种间也是有正相互作用的,例如树冠类植物就可以为它下面的植物创造合适的阴凉的环境。因此,加强植物生物学和对生物特征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充分利用植物的相生和相克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另外,成型的植物比幼苗的耐性强,错开种类之间的更新时间,也有利于种类之间的共存,使种类间趋向互相生长而不是直接竞争,宠物利用太阳、热量、水分等资源,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部落结构的稳定性与生产力。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前提

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的城市生态功能,将更多的动物和植物转移到城市,让市民和大自然更近距离的接触。城市应该为野生动物规划出一片可以生存栖息的地方,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多少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这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对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是对建立的半自然栖息地进行保护。“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留下的自然植被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改变了,不能视为真正的自然。如遗留的草地和林地等。半自然环境也包括一些人为营造的环境,比如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等,它们是水生动植物的良好的生存栖息的地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然生存环境的丧失。其中生态公园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对环境的创造,可以在城市中为野生动植物创造出可以生存栖息的地方。所以,应该对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进行宣传,不能仅仅局限于野生价值大的郊野区域,通过对生态进行设计,城市也应该注重创建自然栖息地的可能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可以生存栖息的生态环境。在植物的选择上也是重要的一方面,研究潜在的植被,避免因栽植的数量上而破坏自然的多样性。如用种类丰富的草地替换种类单一的草地,建造自然边缘的水体和湿地系统,构建水生和湿地植被等等,创造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间,促进野生动物的引入和繁衍。

六、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另外。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也是展现城市的特色和风情的重要方面。要以地带性植被和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将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等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展现出来,使城市绿地系统展现出地域性和文化性。拥有自己的特色。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让市民的身心得到满足,丰富植物景观内的内涵,具体做法如下

1、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要要考虑植物种类的组合、不同季节的色彩、符不符合园林的意境以及与园林中的其他要素是不是搭配、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植物的特性和本地区的条件(气候、光照强度、湿度等;植物的开花期、绿色期、花色、高度等)遵循合适的地方栽种合适的植物的原则,主要的途径有在栽种的地方栽种适合生长的植物和将栽种的地方改变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地方。

(2)高度搭配要适当。比如在花坛边缘种植一些低矮的的或蔓生植物时,可以将花儿衬托花儿更加好看。种植面积较小时,可以选择更加低矮的植物。

(3)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

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七、结语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的过度消耗,传统园林建设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节约型生态园林具有经济、生态、可持续的特点,将成为城镇密集区园林的发展方向。植物作为园林最重要的元素,应通过不同的配置方式,体现植物多种功能,营造节约型生态园林。当然,节约还包括很多方面,如节约型材料的应用,新能源景观的应用等,需要多管齐下,共建节约型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于作为最重要的生活感受场所,居住环境展示着人们的居住品质、身心状态及对居住尊严的阐释。无论公寓还是别墅,建筑、社区以及周边环境,尤其是对居住区绿色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为了迎合群众的这一需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全面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小区绿化景观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原则;方法

引言

如今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在迅猛地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植物文化是城市园林精神内涵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对城市植物景观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植物是景观中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通过景观设计将不同植物合理配置,达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将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和艺术水平。

1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园林建设空前繁荣,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种种问题,如把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的装饰品,动辄为跟上“新潮流”而更换园林植物,甚至今天栽明天拔,年年建设“城市新形象”,急功近利,要求“尽快见效果”,“草坪风”,“大树进城风”一阵猛似一阵。在设计手法上,一些设计师面对西方发达的科技、经济水平和形形色色的现代、后现代园林流派,丧失了文化自尊和自信,视传统园林设计为“过时文化”,盲目抄袭西方各国各时代植物景观设计形式,甚至东拼西凑堆砌一些不知所云的“新奇”语言,导致植物景观设计风格混杂,民族和地方特色缺失。但也有的设计师无视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视明清园林为“不可逾越之巅峰”,把继承传统等同为“复古”,全盘抄袭传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形式,缺乏创新意识,使人们对传统园林艺术产生了种种误解。

2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指对住宅所在地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利用,包括植物结构、地形、地貌等,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景观改造而产生的成本投入,还能使园林绿化工作具备更加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园林植物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另外,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之前,设计人员也应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以便使设计具有更多的人性化内容。

2.2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可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而以人为本,则是要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使居住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实现统筹规划、景为人用的设计目标,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都能够从中受益。

2.3有所创新原则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的规划设计一样,只有在继承现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突出自身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创新也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除了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求他们能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合理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对有关主题和风格进行创新体现,力求将本地的文化、民情、习俗等内容与园林景观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建材的选择上,也应尽量选择那些生态环保的园林景观构成材料。

3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4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法

4.1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叶色鲜艳的植物(比如红枫)、多变的植物(比如秋季叶子变红的槭树类)。这些植物都很美观,它们和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可以延长观赏期限。这些观叶树种是可以放在显目的位置上,或作为主景也是适宜的。同样可以达到观赏效果的还有常绿树种。这一树种又分很多种,有浅绿色的梧桐树,有淡绿色的柳树,有深绿色的香樟,还有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如果选择色度对比强烈的的植物进行搭配,效果会特别好。

4.2层次分明

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包括色彩搭配和分层搭配。不同高度的、不同叶色的、不同花色的植物搭配,会使层次和色彩丰满起来。各种植物品种从低到高,分层排列,构成多种色彩的有层次的景观。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也可使观赏期更长。

4.3巧妙运用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

木本花卉有一定的不足,可以通过草本花卉的优势巧妙弥补。比如说,美人蕉配木绣球,万寿菊和堰柏与樱花树搭配。这样能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的。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在花型、色泽、树冠的高度和形状、植物的生长势及寿命等方面都要有所考究。另外,还应注意到各个组合内部的植物构成的比例以及这种组合与游览路线之间的关系。周围裸露的水池、地面地表和草坪的组合关系也要考虑在内。

4.4配置的植物要有季节性

植物配置既不要单调雷同,也不要矫揉造作。四季都要有不同的景致展现。不同的季节景观,展示了各异的自然风光,使人们感叹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我们可以按照季节变化来选择树种,有的在早春开花(如,桃花,银翘),有的在初夏开花(如,木槿、紫葳),有的在秋天可观叶(如,枫香,银杏),还有在冬季生长茂盛(如,龙柏、油松)。总的配置效果就是要使得每个季节都有可供人心观赏的美景。

5生态园林效益分析

5.1景观效益

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地理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调和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产生的心理压抑。园林中的植物群落与山坡、建筑、水体、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衬托地形的变化,使山坡变的郁郁葱葱,创作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满生机的植物群落而充满活力;以草坪为背景和基调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5.2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地配置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5.3经济效益

现在植物的养护管理手段,浪费财务、时间和人力,又会污染环境。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建立阳性与中、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可防止病虫害,从根本上降低养管费用。另外,园林植物具有多种经济价值,园林经济效益应从目前第三产业收入向着开发园林植物自身资源转化。

6结语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不同于城市公园式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设计者对现有楼群分布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建筑布局、园路、园林小品等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同时运用各种布景方式使其更适合居民的休闲、活动和娱乐,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效果。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浅谈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技术

摘要:节约型生态园林,就是以最小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实现园林绿化最大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浅谈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园林;园林景观;设计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破坏,业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在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基于节约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适用性和功能性原则

“适用性”是指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利用园林景观设计技术和工程设计技术创造科学性的适用于服务对象的园林景观。因为“因地制宜”不仅能够帮助设计者了解服务对象需求,使适用性的价值最大化;而且能够最小化投资成本,使“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得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功能性”是指园林景观能够提供给服务对象和生态环境最有效的功能,其体现形式包含:视觉观赏、环境净化、庇荫、土壤进化等。针对不同的设计需求,功能性的体现形式不同。同时,“功能性”中的环境净化、土壤进化等能够充分体现环境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

2、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经济型”植物配置、“经济型”植物管理模式、保存现有植物、建立损害植物恢复系统等方面。“经济型”植物配置是指在满足植物的适用性、生态性前提下,选择成本偏低的植物进行植物配置;“经济型”植物管理模式是指选择植物剪枝、浇灌、养护等管理程序和成本较低的植物。

3、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指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构造,对绿化空间进行生态合理化配置与设计。通过构造乔、灌、草和地被植物的复合群落结构,实现叶面积指数最大化,光合绿化效率最大化,创造适合人居住和生活的最佳环境。在构造复合群落结构时,应充分考虑群落稳定性、种间关系、物种多样性及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其中,群落稳定性是设计的核心;种间关系是设计的关键;多样性是设计的基础;多样性保护是设计的前提。

4、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是指园林景观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能够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能体现植物景观的艺术价值。

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2、物种合理配置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2.1了解地域特点与气候特点

在明确了用户需求和设计目标之后,设计者首先需要做的事便是了解当地的地域特点与气候特点。设计者一般可以从地域特征构造出独特形式的景观,从而实现当地乡土景观的延续。以绍兴市镜湖新区北部的镜湖景区为例,其设计目标是将其打造成绍兴市的绿色核心。通过调查发现,它包含大量的地域特征信息,如鱼塘、农田、水利工程、居民、树林、小桥、石板路等乡间文化气息。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设计者首先应该确定区域内要保留的信息和地面肌理,得到现状层面规划图;然后将生态层面、社会层面和视觉层面的规划图与之叠加得到最终的规划方案。在节约型景观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符合气候条件的植物;而且还应将适合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即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的植物。

2.2合理配置植物

园林绿化中经典乔、灌、草的配置模式是模拟大自然中生命力最顽强的植物群落的组合方式,它从生态效益与审美角度诠释了自己的优势。所谓乔、灌、草组合配置,就是以乔木为主,灌木填补林下空间,地面栽花种草的种植模式,垂直面上形成乔灌草空间互补和重叠的效果。这种绿化配置亦被称着立体绿化。在选择乔木树种时,最好选择四季常青的树种,如松树、柏树等。在亚乔木和灌木的配置上,元宝枫、碧桃、迎春、女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二月兰、紫花地丁等具有耐旱、耐践踏、抗虫、好管理,抑制扬尘的作用,更适合做复合式绿地里的地被植物。

3、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设计的保证

景观中植被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来选择,可以选择那些已经经过国家改良的优质品种,用来代替外来植物。外来植物不仅难以在本土成活,还需要花费较多资本,这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资源浪费情况也因此加剧。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选用本土优质,具有层次感的植物进行种植,不仅有着美观的特点,还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本,所建设出来的园林景观也将是具有本土气息的经济性建筑景观。

三、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1、设计中的水资源节约

植物生长除了需要土壤之外,还需要有水进行灌溉。园林景观中植物居多,需要用水的地方也就多,所以,一定要能够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1.1因地制宜,设计水景

例如,在北方的一些城市,水资源比较缺少,应该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在园林中建造出一块多功能水景观赏区,可以是溪流式的水景,充分利用雨水,在雨水充足的天气,城市居民可以在溪流边戏水玩耍。

1.2多次利用水资源

若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喷泉或者是瀑布水景等,就可以利用潜水泵,将水潭中的水加压后提升,重复利用水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景观的需要。冬季来临,这些景观难以开展的时候,还可以将这些水用来浇灌植物或者是冲厕所等,充分利用水资源。

1.3打造意境水景

意境水主要是利用一些造景元素,包括水车、假山、石桥等来代替水,创造出意境水,让居民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受到园林景观中所具有的水。

2、设计中的能源节约

2.1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合理地利用生物能、太阳能等,这些资源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浪费现象的发生。比如,公园设计建设过程中可利用先进的设备和装置将太阳能、风能等转化成可利用能源,不仅减少了电能的消耗,而且通过合理的设计,可形成一道别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2.2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本土特色,园林景观应当与本区域条件相符。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本区域的风土民情以及乡土文化特点,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多下功夫,根据现有的一些材料展开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与浪费。

结束语

总之,在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倡导走节约型园林建设成为趋势。节约型园林建设是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是避免铺张浪费、建设华而不实园林景观工程的必要保证。坚持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构筑城市生态美好新家园。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摘 要:城市园林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步伐的加快,建立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就成为当务之急,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就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述。

关键词:城市园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节约型城市园林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及最少的财政拨款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

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快,构建节能型社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以最节约的能源需求促进各类生产建设的持续发展是当前发展趋势。节约的本质内涵是指在经济社会运行时间中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应实行减量化,同时对其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的持续运用,节约型设计渗透于园林景观建设中,则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节约型景观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展示人在空间中的环境互动行为特征,满足人在环境中的行为需求。一个生态文明的城市,应具有多样化和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营造高质量、多功能、富有魅力特色的空间环境,使人在此获得亲切、舒适、自由、欢愉、有趣、安全的体验。另外,人在空间中的环境互动还表现为环境与心灵的共鸣,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就要求在园林设计中加入人性化的主题与灵魂,使园林绿化能够获得人们心灵的共鸣。 2.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原则

节约型景观的设计应该以极少的元素及象征的手法展现特定的地域文化,营造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城市的人情味。越是简约的景致往往越是质朴,而质朴的东西往往是最接近人的内心的,所以景观设计应善于运用最少的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元素,通过重复、对比等基本的艺术处理,在街角、巷间、门口、路边营造出一处处质朴简洁的景致,默默的传递着城市的人文精神。

三 生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 2.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提高品种意识,不断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建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化景观。慎重我国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良品种和而有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植物本身无所谓高低好坏,春盛、夏绿、秋实和冬枯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关键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应将增加绿地的适应性种类和扩大多样性物种种群相结合。

四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1.各种材料的合理利用及循环利用

城市园林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以铺路剩余的石块作为园林铺地,利用死树枯干形成的园林景观,将植物的死干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2.建设节水型的城市园林

我国的节水型园林虽有所发展,但大部分城市仍沿袭传统的园林发展模式,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认识不足,没有合理的发展和利用水资源。实践证明节水型园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方式是发展节水型园林的关键所在要因地制宜,注重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应用并大量应用耐旱植物。另外,优化园林植物配置,以乔、灌木为主体,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选择抗旱性强的草种,这样将会大大节约水源。

3.园林绿化要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

在城市园林绿地的灌溉方式上,要大力采取节水型灌溉措施,对灌溉系统进行认真全面地设计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园林绿地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对天然降水的利用,还要注重铺装材料的渗水性。另外不同的浇灌方式也是决定绿化工程能否节水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浇灌不但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还会出现跑水现象,使水流到人行道上影响周边环境,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喷灌特别适合于密植低矮植物,如草坪、灌木、花卉等。 除此之外,滴灌比喷灌更节水,然而因管道系统分布范围大而增大了投资成本和运行管理的工作量。所以,滴灌主要应用于花卉、灌木及行道树的灌溉上,而在草坪及其他密植植物上则应用较少。还有一种方式是地下滴灌,这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的灌溉方式。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水分蒸发损失小,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园林绿地中极具发展潜力。

4.园林绿化的节能型设计模式应用

节能型园林绿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每块绿地的景观效应、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绿化建设需要直面的难题。目前,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形式越来越多,而对废弃、污染土地的生态修复和再利用,也是对土地资源最有效的节约。在寸土寸金的现代都市,土地资源极为紧张,在高昂价格土地上建设楼体同时也要建设园林绿化,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影响楼体建设安全的同时,又准确规划住宅小区人均绿地面积,从而提高宜居水平。

5.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节水意识

当前从事园林绿化事业的工作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我国水资源匮乏状况不甚了解,尚未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这一方面表现为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或倾向于大面积草坪、大型水景等一些高耗水的景观,或缺乏对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不能合理地配置植物;另一方面表现为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在后期养护中,没有采取有效的节水计划和措施。基于此,当务之急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节水意识,使发展节水型园林的观念广泛深入人心。

五、结 语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迄今为止大约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成为人和自然之间巨额的生态赤字,同时水危机也是实现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所以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顺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与思路

摘要:作为房地产建设的重要部分,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就要下大功夫。本文从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入手,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房地产建设中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就平面设计、道路设计、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房地产的园林景观设计。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潮流,就应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完美转型和升级。基于此,以下笔者以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切入点,从房地产生态不原理景观的平面、道路、景观以及植物造景四个方面,就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在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始终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并具有较强创新性的原则。从因地制宜来看,就是合理利用房地产所在地的条件,如地形地貌和植物结构等,以最大化的降低景观设计和改造造价,使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浓厚的乡土气息,从而确保其健康成长的同时为人们的生活休息提供便利,体现人性化的关怀。从以人为本来看,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要围绕人都需要进行设计,要染发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居民均能受益于所设计的景观之中,做到雅俗共赏让广大居民在所设计的景观中感到心情愉悦和便于人民的休闲娱乐,但需要注意是,切勿生搬硬套优秀的园林设计风格,才能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创新性来看,就是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能千遍一律,而是以建筑风格为基础,着力体现自身设计的特色,才能给广大居民留下好印象,然而创新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设计人员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当地的文化民情民俗,尤其是应巧妙的应用生态环保的园林景观材料,才能更好的体现设计的创新性。

2. 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2.1平面设计

由于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但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则注重设计的自由、规则和组合等多种方式,因而在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平面的设计一般采用自由的设计方式,才能确保园林景观布局的灵活性,通过蜿蜒而又曲折的园路合理的分割住宅室外的空间,并将植物生长在园路两侧,以给予居民一种亲近大自然和自由活泼的感觉。但有时也会采取规则的设计方式,例如对广场、水体、园路等设计应以规则的方式布置几何图案,并确保所设置的主轴线具有较强的明显性,才能为广大居民创造整齐而又明快的良好感觉。此外,为了设计的需要,还可以在设计中采取混合的方式,即将自由和规则的设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也能体现设计的效果。但所采取的的方式必须基于如此目的:经过对建筑、道路、广场和绿化的设计,使房地产项目和绿色景观结为一体,从而将居民的文化生活与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柳暗花明、一步一景的效果。

2.2道路设计

对于道路的设计,是整个生态园林景观中容易不忽视而又实际较为重要的环节。因而在设计过程中,既要确保其适合人车的行走和进出,更好考虑人与车通行的安全,因而一般采取人车道分离的方式或环形道的方式进行设计,并与住宅小区道路的谁有一定的区别,尽可能的采取自然流畅或者迂回曲折的线条,以更加合理的分割绿地与空间兴建,并配合相应的园林景观,使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景随步移。

2.3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达到情景交融的同时将文化地域和人文主义关怀体现在园林设计之中,使居民在漫步的时候能放松心情、舒缓情绪,得以更好的休闲与放松,因而园林景观设计应确定一个主题,再由设计者自由发挥和创造具有较强人文性、独特性的景观形象,尤其是园林小品设计应突出简远、疏朗和雅致,以更好地体现设计思路,让景象的意境变得更加深远,使人在行走时产生美好的遐想。此外,还可以采取雕塑和植物结合的方式烘托主题,将生态园林的植物变得郁郁葱葱,体现出浓郁的园林气氛。

2.4植物造景

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植物造景也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环节。因而为了注重其设计的生态型,在设计过程中,应避免传统的商业化趋势,房地产园林景观的设计,应该以乔木作为骨架,否则灌木的数量再多,也不能形成整个园林景观的骨架。灌木的分布可以位于树林的边缘,也可以散布在林间。草地应该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但是要注意集中,花卉的设置应该坚持量少质精的原则,切忌到处花团锦簇。其中的草本植物应该以地栽为主,发展多年生的湿生花卉、宿根花卉、岩生花卉和水生花卉。在设置上,园林植物应该与园林所在地的地形、建筑等因素进行统筹规划,达到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效果,让园林景观变得更加自然、生态、美观、活泼、优雅。

总之,对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始终紧跟时展的需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加强对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平面、道路、景观以及植物造景设计,着力提高设计的水平,彰显设计的魅力,以最大化的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从而为广大居民创造更加和谐温馨的宜居环境。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城市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其应用

摘要: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其景观的构成元素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或触觉上的感观认识,应实现人生活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本文对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引言

住宅小区的园林生态景观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创造一个能与整个城市景观相协调,追求自然真趣,赋予居民一种清新宜人,地灵人杰的心理感受。其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内容。下面对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及应用进行探讨。

1、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

(1)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

生态园林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是这些学科相互作用渗透的结果。生态园林景观又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景观体系,其设计工作必须达到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统一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2)设计要具有发展变化性

人的审美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气候、时间、时代的不同和发展,同样会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都会体现在景物的变化和空间布局的不同上。因此,这就对生态园林设计提出了发展的要求,设计要满足地区文化传统发展延续的需要,立足本地区的人文特征和审美习性考虑,景观要能够适应未来生活的发展变化。

(3)设计方法上的多样性

景观本身蕴含的元素是丰富多样的,这也就决定了其表现形式和手法的多样性。设计者往往根据当地的景观环境特点,运用当地材料并融合现代工艺进行设计。

2、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2.1尊重自然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因时因地,园林景观可因季节、气候、天气、昼夜、小区原有地形条件等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就要求在设计构思时分析和处理好地形地貌、林木花草、建筑色调、灯光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师在通过对住宅区的实地勘测和考察,分析和探讨城市住宅小区景观的个性特征,因地制宜,从空间、环境、功能的有机结合出发,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小区居住空间景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推动城市住宅景观的生态美、意象美。

2.2尊重个人空间

住宅建筑以外的户外空间是居民的生活空间,它担负着很多功能,因而景观设计师必须从满足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为出发点,而不应该只强调形式美,要真正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

3、住宅小区园林生态环境景观系统

3.1园林绿化生态系统

作为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住宅区中,绿化犹如呼吸系统,能起到空气净化和屏蔽作用。已成为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创造健康小区必不可少的有机要素。合理的住宅园林小区绿化设计,是将建筑、绿化与小区居民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形成居民能溶入其间,有机运行的居住环境生态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共存”。住宅小区中的植物应该提倡尽量保持原有树种,合理地利用当地树种,而不要一味地追求使用其他地域的树种。笔者认为,要想使一个住宅小区在园林植物配置上形成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在园林绿化景观系统设计上要考虑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应该尽量采用当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过多的外来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现象;提倡参与性和生态性,多种植纵向生长的乔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积;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这类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有益的影响,可以使小区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绿色的同时治疗疾病,获得身心健康。

3.2园林景观形象系统

(1)朴实的自然观。以软质景观为主,硬质景观为辅,利用步道将景观进行合理而自然的串联。

(2)艺术导向性。通过对建筑风格和小区地形的把握,使设计后的景观效果风格和小区建筑融为一体,达到综合的视觉效果。

(3)集中和分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的布局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使住宅小区整体形象鲜明但又不失个性。

3.3园林户外休闲系统

住宅小区的广场或是其他硬质铺装地面所形成的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系统中称之为户外休闲系统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居民的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在以往的住宅小区的景观中,园林户外休闲系统这部分的设计,要以能给小区居民带来使用上的方便的园林设计为最佳。比如,在追求住宅小区户外空间上,多提倡采用“隐形”广场。使居住区内的园林建筑能与环境融为一体,处理好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对园林景观的整体影响。

4、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4.1运用植物造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质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绿量)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绿量越大生态作用越突出。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增加植物绿叶面积。我们知道,高大乔木的绿叶面积大于灌木,甚至也是草坪绿叶面积的4倍,要想提高绿叶面积,就要在空间的高中低位置上都有绿叶出现,这就需要在进行生态设计时综合运用乔木、灌木和草坪,形成复合式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发挥绿量的生态作用。现代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注重平面形态的变化,而在立体空间层面要结合乔木、灌木以及草坪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达到植被之间相互补充的作用,形成多样化的植被分布。绿色植被和人类的关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保证,绿色植被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就像是大自然的“肺”,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洁净,这是其它物质所没有的功能。现在有些园林设计过多突出地设计了喷泉、假山等,对于植被的种植却不够重视,把一些本可以种植草坪的地方进行了路面铺砖硬化,认为这样才干净整洁,这无疑是错误的,应该营造绿色园林,用植物来造景,利用植物进行空间的分隔设计,形成真实、自然、朴素的生态环境。

4.2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的融合统一

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是一个立体空间的艺术造型设计,注重自然美,在这种美学思想体系下,生态园林设计更加注重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和谐一致,完美统一性,也更加追求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生态园林追求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和谐统一,其自然美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展示,在形式美的框架下,突出内容美,突出体现出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生态艺术效果,使生态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的色彩因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变化,突出层次美和形象美,造型新颖多变,景观之间相互呼应衬托,互为补充,和住宅之间主次分明,具有亲和力,融合渗透,和谐统一。生态园林设计只有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突出地域特色,才能使生态美更加突出鲜明,才能对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高和发展。

4.3生态景观设计中节水技术的应用

由于生态景观中植被的大量运用,这就使得对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节水措施和技术的应用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时,要尽量减少草坪的面积,景观植物给水设施要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把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进行精确地计算,然后通过滴灌设备系统直接进行植物根部灌溉,这可以把植物的用水量减少50%~70%,对于草坪的灌溉可以采用喷灌,对于草、树木的灌溉要分开进行,且供水间隔时间要利于植物根部的生长。剪枝和施肥要避开干旱期,并且植物的灌溉用水可采用净化处理中的水。总之,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之间的变化性和流动性都很大,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生态规划和设计,这样的景观才会结构合理,自然环境才会和谐美丽,才能达到使居民的身心健康的目的。

结束语

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在融入大环境、大生态的同时,利用合理的规划,适当地设置水景景观,根据小区内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适当搭配,可营造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感受。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分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为市民生活添绿,更能调节自然环境的微循环,净化空气,为市民生活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生态园林更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对景观设计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对于生活环境要求的越来越高,生态园林愈发体现出其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主要对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植物配置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原则;植物配置

引言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全球环境的恶化、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需求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的产物,也是风景园林发展较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景观园林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体现人类生活水平主要指标之一,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存的手段。站在世界生态景观设计的前沿,美化和保护环境是每个景观设计师的责任和目标。

1.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是通过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逐步构建多样性景观,达到营造健全景观生态结构的过程。首先,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适当营造近自然的绿地斑块。其次,绿叶蒸腾能够调节气温从而创造适宜的微气候,达到减能、经济的作用,植物选择中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造氧层次和绿化光合效率;第三,应根据城市中不同用地类别的污染强度,选择耐性较强及抗污染能力强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阻隔污染扩散,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抑菌保健、释放负离子创造清新空气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居民的身心健康。

2.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设计

2.1植物的选择

(1)生态协调。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遵循生态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植物生态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主要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2)乡土树种的选择。

近年来,本土植物造景已成为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并且,乡土植物的抗性、适应性均比外来种强,能够确保植物组团的成活率。通过运用植物素材的特性,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2.2多采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2.3丰富植物层次感

(1)竖向层次分明

植物配置注意乔木、灌木、地被及草结合,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景观质量。最好是乔木+灌木+地被进行搭配,避免单纯的只种乔木或大片草地,要多采用多样种植,避免纯林种植。每个植物组团利用高低错落控制天际线。上层次的乔木可多选用开花植物,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如黄槐、鸡冠刺桐、大叶紫薇、美丽异木棉等;中层次灌木层可选择桂花、月季等; 低矮灌木层有红叶石楠、琴叶珊瑚、双荚槐、含笑等;地被层有矮脚龙船花、长春花、遍地黄金等。

(2)观叶与观花植物相结合

花木中有许多叶色漂亮多变的物种,比如红枫、红叶李、槭树、银杏等,叶色十分鲜艳美丽,这些植物不仅可以作为显要位置上的主景,将其与观花植物进行合理组合也可以延长植物的观赏期。而即使是常绿树种,只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也可以突出其观赏效果。可以选择一些色度对比比较大的品种进行搭配。

(3)营造季相变化

为避免雷同和单调,植物的配置要根据四季分出不同的景观,总体的设计配置原则是要“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最理想结果是形成春天百花灿烂、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红叶遍地,冬天银装素裹,让人领略到四季的自然变化。植物设计中,可以按花期的不同来选择植物,比如把早春、晚春和初夏几个品种组合配置,适当增添红枫、海棠等秋季叶色变红的品种,而雪松、龙柏等常绿植物可以在冬季应景。通常常绿树木的配置以1/3到1/4左右为佳。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搭配少部分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像果树和药用植物等。

(4)用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相补充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要保持植物在形状、色泽、高度、长势等方面的协调,比如美人蕉和绣球花相配,双荚槐和美女樱同植,能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同时,也要结合周围的草坪、地表等方面的形式,以及不同植物组合构成的比例。

3.生态化园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化是基础,美化是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生态化园林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

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硬质铺装要少而且要使地面水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还能节约大量的维护费用。

3.2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

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加强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增加城市绿量,美化城市景观,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4.结论

生态园林的设计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艺术,所涉及的有艺术、科学、社会、文化、经济等不同领域,不同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生态园林一方面可以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赏的景观场所,另一方面又可调节和稳定生态,调节局部微气候,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在生态园林的设计和维护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性,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的规律,让其充分发挥出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人们创造出健康舒适的宜居环境。